首页 / 正文

卷一

学佛考训卷一

钱唐俍亭和尚净挺缉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订

梵述

周书异纪首谶金人竺国高僧共传碧眼聿寻康会之班为征华梵之合。

辍耕录云京师栴檀像颇着灵异故老相传其像四体无所倚着人君有道则至其国学士程钜夫瑞像殿碑亦云佛升叨利天为母说法优填国王乃刻栴檀为像盖目连以神力挕三十二匠升叨利谛观相好乃成也及佛来归栴檀步空向佛作礼佛为摩顶授记曰我灭度后汝从震旦广利人天繇是从西土至龟兹入凉州抵长安江南汴梁北至燕京居圣安寺自优填造像至延祐丙辰凡二千二百有七年屡着神异。

周书异记云穆王五十二年二月十五日天沸星出不云而雨山吼波逆尘刹大震暴风忽起西方有白虹十二道南北通过此时佛涅槃也涅槃在跋提河畔娑罗林中。

四明阿育王塔晋太康三年从地涌出露盘五层中悬小钟舍利缀于钟下圆转不定或作葡萄色或如金莲花或如车轮五色变幻光彩映人非常有也按释鉴周共和九年东天竺国阿育王尽收西域诸塔及龙宫舍利夜役鬼神碎七宝末造八万四千宝塔命耶舍尊者舒指放光八万四千道一光尽处安置一塔遍娑婆界在此震旦国者一十九所四明其一也。

佛国记云摩竭提国是阿育王所治城中宫殿皆鬼神作非世所造。

佛国记云那竭国城东北有佛锡杖牛头栴檀所成长丈六七许正复千百人举不能动。

广弘明集云瑜珈之建宝塔百鬼助以日工雀离之起浮图四王扶其夜力按雀离塔在健驮国高七十丈周三百步王修浮图工木既讫有铁柱无能上者王乃烧香散花感四王天来助一举便到塔内事物咸是金玉旭日始开则金盘晃朗微风渐发则宝铎和鸣西域浮图此为第一伽蓝记云此浮图天火七烧佛法当灭。

宝康初道安至襄阳立寺建浮图铸铜像能起自行光明烛天又秦王符坚送外国金像弥勒至道安所光尝照室以顶含舍利也。

太康中朱士衡得梵本道行经时于阗国王积火焚之火灭经存色更鲜彩士衡许州人黄初间弃俗出家为此土沙门讲经之始。

僧会者康居国丞相子也出家游行入中国至吴结茆行道吴帝延见言佛舍利甚异帝因设瓶嘿祷求验经七日锵然有声光明错发帝与公卿聚观因建塔于建业佛佗里寺名建初时赤乌四年也。

吴帝问僧会曰佛教所明善恶报应何者是耶对曰明主以孝慈训世则赤乌翔而老人星见仁德育物则醴泉涌而嘉苗生善应以瑞恶亦有报帝悦奉会为师。

永和中有金像现于荆州大司马桓温迎之不动时江陵滕畯舍宅为寺命法师昙翼主之翼率众往迎飘然轻举奉安本寺。

昙翼昙彦号二昙住法华山翼生腋下有毳毛三茎故名翼先是余杭沙门法志诵法华经阶下有雉驯听凡七年化去志梦童子来谢曰因听大经得离羽族今生前山王氏为儿志至其家果验视腋下有毳因携出俗后入庐山依远公复往关中见罗什东还会稽隐秦望山诵法华经以老彦亦负时望相传为许询后身寿一百二十岁。

昙翼诵法华经十二年一夕忽有女子身披彩服手牵白豕至曰入山采薇迫日已暮豺兽纵横敢托一宿翼力却之女哀鸣不已令居草床夜半号呼腹痛甚急告翼按摩翼辞以持戒女呼愈甚翼乃以布裹锡遥按之翌日女化祥云有白豕双莲凌空而去语翼曰我普贤大士来试汝耳郡守孟顗闻于朝建法华寺纪其异。

晋沙门帛法桥诵经乏声祷大士者七昼夜豁然通利自是讽咏声彻里门。

晋沙门竺道猷初止剡山后移赤城群虎蹲前猷诵经一虎竟睡猷以如意扣之云何不听经经毕虎去又坐禅石室有大蛇十围环绕猷不为动一日见男子前来曰弟子夏帝之子居此二千余年今往寒石山辄推室以相奉乃鸣鞞凌云而去盖郎前大蛇也晋建兴中有石佛二浮海来入吴松江道俗争迎不能致有朱膺者奉佛素谨往迎之其轻如羽奉安通玄寺其一维卫佛其一迦叶佛也。

习凿齿尝诣道安自称曰四海习凿齿安对曰弥天释道安两人因相得甚欢习遗书谢东山有云若安者非常胜士恨公不一见耳。

符坚时篮田得古鼎容二十有七斛朝士无识之者以问道安安曰鲁襄公所铸也腹有篆文果信由是坚敕三馆学士皆师于安国人语曰学不师安义不禁难。

天竺沙门真谛尝译起信俱舍等论往来河渚间以坐具敷水面跏趺其上或折荷叶而济时人奇之每图像争相奉祀。

尸黎蜜多罗尊者天竺国太子也让王位出俗至建康丞相王导见之曰此我辈人也太尉庾亮光禄周顗廷尉桓彝一时名公皆造门结友时呼为高座法师善梵呗清响凌云孔雀诸经皆其所译。

佛驮耶舍天竺国人也善毗婆沙论而髭赤因号赤髭毗婆沙至长安秦主郊迎供设如王者师一无所受时至分卫一食而已。

佛驮耶舍游匡山为远公所重尝负铁建塔于紫霄峰顶奉安舍利。

慧持庐山远公弟也晋隆安中辞远公入蜀止嘉州龙渊寺义熙八年垂诫门徒入定龛树至宋徽宗政和三年风折其树持乃出定。

鸠摩罗什父罗炎天竺人也龟兹国王闻其名请为国师王有妹遂逼妻焉生罗什什在胎其母慧解异常因名罗什此言童寿云。

杯渡在彭城闻罗什入关叹曰吾与此子戏别三百年矣相见杳然迟于来世耳什在秦九年而卒阇维舌根不坏。

罗什尝与母谒北山尊者尊者谓其母曰善护此沙弥年三十五毗尼无缺度人如优波鞠多不尔正俊法师耳。

僧肇幼家贫为人佣书遂博观子史尤善老庄年二十为沙门三十二而卒详定经论学者辐辏设难交攻并迎▆而解。

杯渡行于路携一芦圈中有四小儿长数寸眉目如画杯渡语人曰此四天王也童子时时见之。

支谦字恭明月氏人初游雒邑受学于支亮亮受学于支谶世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谦博览经藉为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时人语曰支郎眼中黄身虽细是智囊后避地归吴吴主拜为博士尝译经一百二十九部。

道宝王丞相茂弘弟也辞荣为僧以学行显。

佛图澄天竺国人也永嘉四年至雒阳已百余岁服气自养积日不食善诵咒役使鬼神腹旁有孔以绵塞之夜则出光自照每临水从孔出肠胃洗濯还纳腹中雒阳寇乱潜伏草野石勒屯葛陂杖锡往见取水咒之俄青莲华生钵内勒子斌既死澄以杨枝洒之复活益着奇迹寿一百七十度弟子道安等七千余人。

佛驮跋陀罽宾国人也秦太子姚泓延入东宫与罗什辩法既渡江至匡山见远公论义远高之。

道安法师依陆浑山木食涧饮武帝立檀溪寺居之秦坚破襄阳奉师以去谓左右曰吾以十万师取襄阳得一人半耳左右问为谁坚曰安公一人习凿齿半人也师左臂有肉隆起方寸如印号印手菩萨然貌寝时语曰漆道人惊四邻。

太元中道安入寂时西北云开见楼阁幻出有异僧出入隙中指曰彼兜率天也。

傅大士名翕字玄风号善慧结庵双树因号双林大士种植蔬果为人佣作与妻妙光子普建普成共衍佛法尝谓其子曰我从第四天来出生于此。

宝志公不知何所出东阳朱氏妇闻儿啼鹰巢中举以为子故手足皆鹰爪也七岁依钟山僧出家多显神异常以剪尺拂扇挂杖头负之行聚落盖齐梁之谶云。

志公尝食鲙旋吐水中皆活洒然而去。

智者国师姓楼名惠约婺州人也梁武帝时召见等觉殿忽合掌入玻璃瓶中结跏趺坐少选化五色云台而出帝北面顶礼受戒。

普通初僧稠住王屋山闻两虎交斗以锡杖中解各散去。

达禅师得水观三昧每入此定有窥之者惟见清水凝渟满室沙门道仙从达游得火光三昧所居之室玄夜朗照。

慧约法师梁武尝从受戒羯磨日甘露霄降孔雀来驯得戒者四万八千人及约示寂所乘青牛为之垂涕双鹤悲鸣弥月而去。

白足沙门名昙始一名惠始清河张氏子也白足跣行泥滓不染故名赫连屈丐取长安道俗被戮而始接刃无伤屈丐怒召始于前以短刀自击之竟不能害。

魏太武既诛沙门尽毁经像白足谒太武武怒命斩之不能伤又自抽佩刀击之亦不能入投诸虎槛虎皆弭服武惊延师上殿悔谢皈敬。

周武将灭佛法有僧静蔼上书力诤不得遂归太乙山敕遣侍者跏坐磐石自割身肉五脏皆外见手足头面脔析都尽以刀割心捧之而卒次日合掌趺坐如故所伤余骸一无遗血白乳涌流凝于石上。

慧力寺僧善周沐浴而化五日后须发再生。

天竺国惠理法师至浙西见山岩秀丽曰此吾灵鹫山十小岭不知何年飞来有洞旧藏白猿呼之猿果出。

隋仁寿初京城铸丈六金像其日雨宝屑银花香气甚异又法师元琬造丈六金像始成天雨花花状如云母。

隋开皇中释道英入水宴坐六宿方出又值冰厚雪深仰卧三宿方起。

大业初慧侃住栖霞寺往杨都偲法师所将还寺众请现神力侃即从窗中出臂长数十丈。

金舌和尚赵人也修道中条山唐睿宗三召不至乃截其舌以进焚之化为金舌哦经如故。

清凉僧海丰苦行二十余年人见其眉睫间常化佛百千大如黍米往来游行已不觉也。

药王菩萨姓韦氏名古字老师疏勒人也开元中至京纱巾毳袍杖藜而行腰悬葫芦数百普施药饵以一黑犬自随凡有患者视之即愈帝敬礼为药王菩萨。

万回虢州张氏子幼时尝致兄书六千里外朝往暮返因号万回及为沙门所至显化武后延入宫赐以锦衣令宫女给侍中宗赐号法云寿八十饮水湛然而逝。

唐使王玄策过西域视维摩故居以手板量之方广十笏盖方丈所由名也维摩诘此云无垢毗耶离此云广严有妻金姬子善思女月上大阐奇迹。

宗实上人樊司空子也舍官位妻子出家白居易作偈赠之有云荣华恩爱弃成唾戒定真如和作香今古虽殊同一法瞿昙抛却转轮王。

皎然名昼霅州人与灵彻游甚善彻字澄源居越州云门精持戒律又杭之西岭僧标有高行三人齐名时人语曰霅之昼能清秀越之彻洞冰雪杭之标摩青霄。

贯休善画兼能诗尝题简禅师院云忘机室入空静与沃洲同惟有半庭竹能生竟日风登山海月上出定印香终继后传衣者还须立雪中。

温州净居寺尼玄机尝习定于平阳山石窟开元中倒立而化将葬风雷阴黯失其柩越二日有自大石来者云是夕空中有箫磬声柩已置峰上矣。

大历中有邹和尚不知所从来跨白驴结茅居徽山一日走邻县灵鹫山中其徒追及但见文殊石像耳始知为大士化身而白驴即狮子也。

娄道者承天寺僧也生有异相掌中一目中指七节乾兴七年侧卧而化焚之三日衣裓不动忽雷雨骤作薪火皆灭中出白烟自焚立尽独留目睛与舌根不坏舍利无数。

金碧峰不知何许人高皇起兵见之宣州峰跏趺危坐不为礼上叱峰亦叱上曰可曾见杀人将军乎峰曰可曾见不怕死和尚乎上乃释剑作礼峰徐曰建康可王也洪武初上既即位召见奉天殿敕施摩伽斛食大兴佛事入灭舍利五色。

尚师哈立麻者乌思藏僧也永乐中命建法坛十四日天花飞坠甘露降空有舍利自天而下青鸾白鹤连霄毕集金仙罗汉变现云表又闻天乐来空一夕桧柏生金色花遍于都城内外帝自此潜心释典作佛曲使宫中歌舞之。

瓦领禅伯西僧也永乐中帝与偕至灵谷寺观向日塔影斋心嘿祷有五色圆光中见佛像及志公像翼日天花雨空异香芬馥帝心大悦命图画示中外。

猜你喜欢
  普陀洛迦新志卷十一·王亨彦
  第二十二卷·佚名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秦罗什)·佚名
  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第十四·佚名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七·佚名
  初转法轮与摩诃菩提·太虚
  对于学生救国之商榷·太虚
  密庵禅师语录序·咸杰
  三峰藏和尚语录序·三峰法藏
  卷第十五·佚名
  大明高僧传卷第三·如惺
  俱舍论疏 第十一卷·法宝
  叶衣观自在菩萨经·佚名
  卷第六·道忞
  佛说鸯崛摩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十八家诗抄·卷二十四·曾国藩

      陆放翁七律上三百六十二首  二月二十四日作  棠梨花开社酒浓,南村北村鼓冬冬。且祈麦熟得饱饣卞,敢说谷贱复伤农。  崖州万里窜酷吏,湖南几时起卧龙。但愿诸贤集廊庙,书生穷死胜侯封。  新夏感事  百花过尽

  • 款步(一)·戴望舒

    这里是爱我们的苍翠的松树,它曾经遮过你的羞涩和我的胆怯,我们的这个同谋者是有一个好记性的,现在,它还向我们说着旧话,但并不揶揄。还有那多嘴的深草间的小溪,我不知道它今天为什么缄默:

  • 乐府补题·佚名

    ○天香(宛委山房赋龙涎香) 玉笥 王沂孙圣与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探铅水泛逺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甆候火还乍识氷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山云气 几回殢娇半醉剪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窓深闭荀令如今顿

  • 丹渊集补钞·管庭芬

    丹渊集补钞文同秦王卷衣咸阳秦王家,宫阙明晓霞。丹文映碧镂,光采相钩加。铜螭逐银霓,压屋惊蟠挚。洞户锁日月,其中光景赊。春风动珠箔,鸾额金窠斜。美人却扇坐,羞落庭下花。闲弄玉指环,轻冰扼红牙。君王顾之笑,为驻七宝车。自

  • 卷八·韦应物

    钦定四库全书 韦苏州集卷八 唐 韦应物 撰 杂兴 咏玉 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雕琢为世器真性一朝伤 咏露珠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咏水精 映物随顔色含空无表里持来向明月的皪愁成水 咏珊瑚 绦树

  • 志第十一 音乐四·刘昫

    享太庙乐章十三首贞观中魏徵褚亮等作 迎神用《永和》黄钟宫三成,大吕角二成,太簇徵二成,应钟羽二成,总九变同用。: 于穆烈祖,弘此丕基。永言配命,子孙保之。百神既洽,万国在兹。是用孝享,神其格思。 皇帝行用《太和》词同冬

  • 第六十回 泄秘谋拒绝卖国使 得密书发生炸弹案·蔡东藩

      却说周自齐奉命出使,本受老袁密嘱,要他联络日本,愿将从前中日悬案的第五款,再予让步,作为承认帝制的交换品。相传密嘱中有七种条件:(一)是将吉林割归日本,(二)是将奉天司法权让与日本,(三)是将津浦铁路北段,割归日本,(四)是将天津

  • 卷第一百六十九·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陈纪三〔起昭阳协洽(癸未),尽柔兆阉茂(丙戌),凡四

  • 卷之一千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雍正实录卷之四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关外王威逼吴癞痢·宣南吏隐

    关外王辽阳人,绿林之豪也。遇事横,舆论对之咸有微言,佥谓鉴张前之助皖,后之助皖,将来难免与直翻脸。今果然矣。王出身胡匪,天性难移,当其入关劫械后,又至京向财部索饷。时曹汝霖为财长,无以应,乃避不见面。关外王异想天开,在西

  • 附录·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附录辑春秋大事表竟漫为长歌系其末十年熟览春秋史万里山河在眼底逺近迂直俱能详征伐屯戍堪指拟鱼台亲到观鱼处茌平旧说防盟址【东昌府茌平县即齐重邱襄二十五年诸侯同盟处也

  • 褚玠传·李延寿

    褚玠字温理,九岁就成为孤儿,为叔父骠骑中郎褚随所抚养。很早就有美好的声誉,先辈贤达大多以他的才干对他加以称许。长大以后,仪表风度很美,善于应口对答,博学能写文章,词义典雅充实,不崇尚婬靡。陈朝天嘉年间(560~566),兼通直散

  • 卷二百四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三帝系考【五】皇族【臣】等谨按我朝天潢世系源远流长显祖宣皇帝支派迄於万禩并为宗室兴祖直皇帝暨景祖翼皇帝皇子支派并为觉罗恭遵玉牒分析编纂至於宗人府事例悉以次详纪用昭历朝

  • 第三十五章 十二王章·佚名

    摩诃达提王之殁,其子,阿曼达伽摩尼.阿巴耶[即王位],九年八个月间行王事,(一)快为大塔于覆盖上设覆盖,又于同所之础部与头部造栏杆。(二)同青铜殿,塔波园之布萨堂、亦设置屋内中庭与屋内段阶,(三)于两所又建美丽宝珠之假堂,人间之主构建

  • 序·野竹福慧

    序昔菩提达磨亲承跨水逢羊谶记见赤县神州有大乘气象遂逾海西来化行震旦而此土中人获闻无生妙谛共登上乘者千二百年矣其在今日惟三吴两浙刹竿相望说法如云不幸而生遐陬僻澨有毕世不闻佛法者则有缘无缘奚翅霄壤隔矣虽

  • 靖康传信录·李纲

    宋李纲撰。三卷。作者以为宋一再败于金,是由于崇宁、大观以来军政不修、外交软弱之故。欲呼吁朝臣同心协力,同保宗社。因集被受御笔内批及表札章奏等,命笔吏编之。自宣和七年(1125)冬,至靖康二年(1127)春,金军两次南

  • 偏安排日事迹·佚名

    十四卷,不着撰人;接月排日记南明弘光朝事。考此书在谢国桢「晚明史籍考」并无著录,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有抄本,为一罕见之书。书用「纲目」体裁,自弘光帝即位至北狩一年期间,约有二百七十余日日有记事;且所记颇多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