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九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七

  佛子.云何爲菩薩摩訶薩[一]等隨順一切衆生迴向。佛子此菩薩摩訶薩隨所積集一切

  善根.所[二]謂小善根大善根.廣善根.多善根.無量善根.種種善根.微塵數善根.阿僧祇善

  根.無邊際善根.不可思善根.不可量善根.佛境界善根.法境界善根.僧境界善根.善知

  識境界善根.一切衆生境界善根.方便善巧境界善根.修諸善心境界善根.內境界善

  根.外境界善根.無邊助道法境界善根.勤修一切捨善根.立勝志究竟持淨戒善根.一

  切捨無不受堪忍善根.常精進心無退善根以大方便入無量三昧善根.以智慧善觀

  察善根.知一切衆生心行差別善根.集無邊功德善根.勤修習菩薩業行善根.普覆育

  一切世間善根。佛子菩薩摩訶薩於此善根修行.安住.趣入.攝受.積集.辦具.悟解.心淨.

  注:

  [一]等隨順.晉作等心隨順.

  [二]小大多.晉作下品中品上品.

  ********************

  開示.發起時.得堪忍心閉惡趣門.善攝諸根威儀具足.遠離顛倒正行圓滿.堪爲一切

  諸佛法器能作衆生福德良田.爲佛所念長佛善根.住諸佛願行諸佛業.心得自在等

  三世佛趣佛道場.入如來力.具佛色相超諸世間.不樂生天不貪富樂不著諸行.一切

  善根悉以迴向.爲諸衆生功德之藏.住究竟道普覆一切.於虚妄道中拔出衆生令其

  安住一切善法.徧諸境界無斷無盡.開一切智菩提之門.建立智幢嚴淨大道.普能示

  現一切世間令除垢染.心善調伏生如來家.淨佛種性功德具足.作大福田爲世所依.

  安立衆生咸令清淨.常勤修習一切善根。佛子菩薩摩訶薩以淨志願菩提心力修諸

  善根時作是念言.此諸善根是菩提心之所積集.是菩提心之所思惟.是菩提心之所

  發起.是菩提心之所志樂.是菩提心之所增益.皆爲憐愍一切衆生.皆爲趣求一切種

  智.皆爲成就如來十力.作是念時善根增進永不退轉。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願

  我以此善根果報盡未來劫修菩薩行.悉以惠施一切衆生悉以迴向一切衆生普徧

  ********************

  無餘。願令阿僧祇世界珍寶充滿.阿僧祇世界衣服充滿.阿僧祇世界妙香充滿.阿僧

  祇世界莊嚴具充滿.阿僧祇世界無量摩尼寶充滿.阿僧祇世界妙華充滿.阿僧祇世

  界上味充滿.阿僧祇世界財貨充滿.阿僧祇世界牀座充滿蓋以寶帳敷以妙衣.阿僧

  祇世界種種莊嚴寶冠充滿.假使一人盡未來劫常來求索以此等物而惠施之未曾

  厭倦而有休息.如於一人於一切衆生悉亦如是。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施時.無虚僞

  心.無希望心.無名譽心.無中悔心.無熱惱心.但發專求一切智道心.一切悉捨心.哀愍

  衆生心.教化成熟心.皆令安住一切智智心.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盡

  未來劫常行惠施。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我爲一衆生故.欲令阿僧祇世界寶象

  充滿七支具足性極調順上立金幢金網彌覆種種妙寶而爲莊嚴以用布施.願令阿

  僧祇世界寶馬充滿如龍馬王種種衆寶莊嚴之具而嚴飾之持用布施.願令阿僧祇

  世界妓女充滿悉能敷奏種種妙音持用布施.願令阿僧祇世界男女充滿持用布施.

  ********************

  願令阿僧祇世界己身充滿發菩提心而用布施.願令阿僧祇世界己頭充滿起不放

  逸心而用布施.願令阿僧祇世界己眼充滿而用布施.願令阿僧祇世界己身血肉及

  以骨髓充滿其中心無顧戀持用布施.願令阿僧祇世界自在王位充滿其中持用布

  施.願令阿僧祇世界奴僕作使充滿其中持用布施.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種種諸物

  盡未來劫安住廣大一切施心施一衆生.如一衆生盡衆生界一切衆生皆如是施.佛

  子菩薩摩訶薩於一世界盡未來劫修菩薩行以是等物施一衆生.如是給施一切衆

  生皆令滿足.如於一世界.於盡虚空徧法界一切世界中悉亦如是.大悲普覆終無間

  息.普加哀愍隨其所須供給供養.不令施行遇緣而息.乃至不於一彈指頃生疲倦心。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施時生於此心.所謂無著心.無縛心.解脫心.大力心.甚深心.善

  攝心.無執心.無夀者心.善調伏心.不散亂心.不妄計心.具種種寶性心.不求果報心.了

  達一切法心.住大迴向心.善決諸義心.令一切衆生住無上智心.生大法光明心.入一

  ********************

  切智智心。佛子菩薩摩訶薩以所集善根於念念中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衆生財寶

  豐足無所乏少.願一切衆生成就無盡大功德藏.願一切衆生具足一切安隱快樂.願

  一切衆生增長菩薩摩訶薩業.願一切衆生成滿無量第一勝法.願一切衆生得不退

  轉一切智乘.願一切衆生普見十方一切諸佛.願一切衆生永離世間諸惑塵垢.願一

  切衆生皆得清淨平等之心.願一切衆生離諸難處得一切智。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

  迴向時發歡喜心爲令一切衆生得利益安樂故.爲令一切衆生得平等心故.爲令一

  切衆生住能捨心故.爲令一切衆生住一切施心故.爲令一切衆生住歡喜施心故.爲

  令一切衆生住永離貧窮施心故.爲令一切衆生住一切財寶施心故.爲令一切衆生

  住無數財寶施心故.爲令一切衆生住普施無量施一切施心故.爲令一切衆生住盡

  未來劫無斷施心故.爲令一切衆生住一切悉捨無悔無惱施心故.爲令一切衆生住

  悉捨一切資生之物施心故.爲令一切衆生住隨順施心故.爲令一切衆生住攝取施

  ********************

  心故.爲令一切衆生住廣大施心故.爲令一切衆生住捨無量莊嚴具供養施心故.爲

  令一切衆生住無著施心故.爲令一切衆生住平等施心故.爲令一切衆生住如金剛

  極大力施心故.爲令一切衆生住如日光明施心故.爲令一切衆生住攝如來智施心

  故.爲令一切衆生善根眷屬具足故.爲令一切衆生善根智慧常現在前故.爲令一切

  衆生得不可壞淨心圓滿故.爲令一切衆生成就最勝清淨善根故.爲令一切衆生於

  煩惱睡眠中得覺悟故.爲令一切衆生滅除一切諸疑惑故.爲令一切衆生得平等智

  慧淨功德故.爲令一切衆生功德圓滿無能壞者故.爲令一切衆生具足清淨不動三

  昧故.爲令一切衆生住不可壞一切智智故.爲令一切衆生成滿菩薩無量清淨神通

  行故.爲令一切衆生修集無著善根故.爲令一切衆生念去來今一切諸佛心清淨故.

  爲令一切衆生出生清淨勝善根故.爲令一切衆生滅除一切魔所作業障道法故.爲

  令一切衆生具足無礙清淨平等功德法故.爲令一切衆生以廣大心常念諸佛無懈

  ********************

  廢故.爲令一切衆生常近諸佛勤供養故.爲令一切衆生廣開一切諸善根門普能圓

  滿白淨法故.爲令一切衆生無量心廣大心最勝心悉清淨故.爲令一切衆生成就清

  淨等施心故.爲令一切衆生奉持諸佛尸波羅蜜等清淨故.爲令一切衆生得大堪忍

  波羅蜜故.爲令一切衆生住精進波羅蜜常無懈故.爲令一切衆生住無量定能起種

  種神通智故.爲令一切衆生得知一切法無體性般若波羅蜜故.爲令一切衆生圓滿

  無邊淨法界故.爲令一切衆生成滿一切神通清淨善根故.爲令一切衆生住平等行

  積集善法悉圓滿故.爲令一切衆生善入一切諸佛境界悉周徧故.爲令一切衆生身

  口意業普清淨故.爲令一切衆生善業果報普清淨故.爲令一切衆生了達諸法普清

  淨故.爲令一切衆生了達實義普清淨故.爲令一切衆生修諸勝行普清淨故.爲令一

  切衆生成就一切菩薩大願普清淨故.爲令一切衆生證得一切功德智慧普清淨故.

  爲令一切衆生成就一切同體善根迴向出生一切智乘普圓滿故.爲令一切衆生嚴

  ********************

  淨一切諸佛國土普圓滿故.爲令一切衆生見一切佛而無所著普圓滿故.爲令一切

  衆生具諸相好功德莊嚴普圓滿故.爲令一切衆生得[一]六十種音聲發言誠諦皆可信

  受百千種法而以莊嚴如來無礙功德妙音悉圓滿故.爲令一切衆生成就十力莊嚴

  無礙平等心故.爲令一切衆生得一切佛無盡法明一切辯才普圓滿故.爲令一切衆

  生得無上無畏人中之雄師子吼故.爲令一切衆生得一切智轉不退轉無盡法輪故.

  爲令一切衆生了一切法開示演說普圓滿故.爲令一切衆生以時修習清淨善法普

  圓滿故.爲令一切衆生成就導師無上法寶等清淨故.爲令一切衆生於一莊嚴無量

  莊嚴大莊嚴諸佛莊嚴普圓滿故.爲令一切衆生等入三世所有境界悉周徧故.爲令

  一切衆生悉能往詣一切佛刹聽受正法無不徧故.爲令一切衆生智慧利益爲世所

  宗與佛等故.爲令一切衆生以一切智知一切法普圓滿故.爲令一切衆生行不動業

  得無礙果普圓滿故.爲令一切衆生所有諸根咸得神通能知一切衆生根故.爲令一

  注:

  [一]參密迹力士經.及莊嚴論.

  ********************

  切衆生得無差別平等智慧於一相法普清淨故.爲令一切衆生與理無違一切善根

  悉具足故.爲令一切衆生於一切菩薩自在神通悉明達故.爲令一切衆生得一切佛

  無盡功德若福若智悉平等故.爲令一切衆生發菩提心解一切法平等一相無遺缺

  故.爲令一切衆生了達正法爲世最上福德田故.爲令一切衆生成就平等清淨大悲

  爲諸施者大力田故.爲令一切衆生堅固第一無能沮壞故.爲令一切衆生見必蒙益

  無能摧伏故.爲令一切衆生成滿最勝平等心故.爲令一切衆生善能了達一切諸法

  得大無畏故.爲令一切衆生放一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故.爲令一切衆生皆修一

  切菩薩精進行無懈退故.爲令一切衆生以一行願普滿一切諸行願故.爲令一切衆

  生以一妙音普使聞者皆得解故.爲令一切衆生悉能具足一切菩薩清淨心故.爲令

  一切衆生普得值遇諸善知識咸承事故.爲令一切衆生修菩薩行調伏衆生不休息

  故.爲令一切衆生以妙辯才具一切音隨機廣演無斷盡故.爲令一切衆生能以一心

  ********************

  知一切心以一切善根等迴向故.爲令一切衆生常樂積集一切善根安立衆生於淨

  智故.爲令一切衆生得一切智福德智慧清淨身故.爲令一切衆生善知一切衆生善

  根觀察迴向普成就故.爲令一切衆生得一切智成等正覺普圓滿故.爲令一切衆生

  得具足神通智於一處出興一切諸處皆出興故.爲令一切衆生得普莊嚴智嚴淨一

  衆會一切衆會皆嚴淨故.爲令一切衆生於一佛國土普見一切佛國土故.爲令一切

  衆生以一切莊嚴具不可說莊嚴具無量莊嚴具無盡莊嚴具莊嚴一切諸佛國土普

  周徧故.爲令一切衆生於一切法悉能決了甚深義故.爲令一切衆生得諸如來最上

  第一自在神通故.爲令一切衆生得非一非異一切功德自在神通故.爲令一切衆生

  具足一切平等善根普爲諸佛灌其頂故.爲令一切衆生悉得成滿清淨智身於諸有

  中最尊勝故。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悲愍利益安樂一切衆生.咸令清淨遠離慳嫉受

  勝妙生.具大威德生大信解.永離瞋恚及諸翳濁.其心清淨質直柔輭.無有諂曲迷惑

  ********************

  愚癡.行出離行堅固不壞.平等之心永無退轉.白淨法力具足成就.無惱無失善巧迴

  向.常修正行調伏衆生.滅除一切諸不善業.修行苦行一切善根。又勸衆生令其修集

  普爲含識具受衆苦.以大智眼觀諸善根知其悉以智慧爲性.方便迴向一切衆生。爲

  令一切衆生悉得安住一切清淨功德處故.爲令一切衆生悉能攝受一切善根知諸

  功德性及義故.爲令一切衆生普淨一切諸善根故.爲令一切衆生於福田境界中種

  諸善法心無悔故.爲令一切衆生普能攝受一切衆生一一皆令趣一切智故.爲令一

  切衆生普攝一切所有善根一一皆與平等迴向而相應故。又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

  謂願一切衆生究竟安隱.願一切衆生究竟清淨.願一切衆生究竟安樂.願一切衆生

  究竟解脫.願一切衆生究竟平等.願一切衆生究竟了達.願一切衆生究竟安住諸白

  淨法.願一切衆生得無礙眼.願一切衆生善調其心.願一切衆生具足十力調伏衆生。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不著業.不著報.不著身.不著物.不著刹.不著方.不著衆

  ********************

  生.不著無衆生.不著一切法.不著無一切法。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以此善根

  普施世間.願一切衆生成滿佛智.得清淨心.智慧明了.內心寂靜.外緣不動.增長成就

  三世佛種。佛子菩薩摩訶薩修行如是迴向之時.超出一切無能過者.一切世間所有

  言詞悉共稱讚亦不可盡.普修一切菩薩諸行.悉能往詣一切佛土.普見諸佛無所障

  礙.又能普見一切世界菩薩所行以善方便爲諸衆生分別諸法甚深句義得陀羅尼

  演說妙法盡未來劫無有斷絕.爲衆生故念念於不可說不可說世界猶如影像普現

  其身供養諸佛.念念嚴淨不可說不可說諸佛國土悉令周徧修行嚴淨佛刹智慧而

  無厭足.念念令不可說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衆生清淨成就平等滿足.於彼一切諸

  國土中勤修一切諸波羅蜜攝取衆生成就淨業.得無礙耳於不可說不可說諸佛世

  界一一如來所轉法輪聽聞受持精勤修習不生一念捨離之心.住無所得無依止無

  作無著菩薩神通於一刹那一彈指頃分身普詣不可說諸佛世界與諸菩薩等同一

  ********************

  見。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修習菩薩行時.尚能成滿無量不可說不可說清淨功德憶

  念稱讚所不能盡.況復得成無上菩提.一切佛刹平等清淨.一切衆生平等清淨.一切

  身平等清淨.一切根平等清淨.一切業果平等清淨.一切衆會道場平等清淨.一切圓

  滿行平等清淨.一切法方便智平等清淨.一切如來諸願迴向平等清淨.一切諸佛神

  通境界平等清淨。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得一切功德清淨歡喜法門.無量功

  德圓滿莊嚴.如是迴向時.衆生不違一切刹刹不違一切衆生.刹衆生不違業業不違

  刹衆生.思不違心心不違思.思心不違境界境界不違思心.業不違報報不違業.業不

  違業道業道不違業.法性不違相法相不違性.法生不違性法性不違生.刹平等不違

  衆生平等衆生平等不違刹平等.一切衆生平等不違一切法平等一切法平等不違

  一切衆生平等.離欲際平等不違一切衆生安住平等一切衆生安住平等不違離欲

  際平等.過去不違未來未來不違過去.過去未來不違現在現在不違過去未來.世平

  ********************

  等不違佛平等佛平等不違世平等.菩薩行不違一切智一切智不違菩薩行。佛子菩

  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得業平等.得報平等.得身平等.得方便平等.得願平等.得一切

  衆生平等.得一切刹平等.得一切行平等得一切智平等.得三世諸佛平等.得承事一

  切諸佛.得供養一切菩薩.得種一切善根.得滿一切大願.得教化一切衆生得了知一

  切業.得承事供養一切善知識.得入一切清淨衆會道場.得通達一切正教.得成滿一

  切白法。佛子是爲菩薩摩訶薩第七等隨順一切衆生迴向。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迴向.

  則能摧滅一切魔怨拔諸欲刺.得出離樂住無二性.具大威德救護衆生.爲功德王神

  足無礙.往一切刹入寂滅處.具一切身成菩薩行.於諸行願心得自在.分別了知一切

  諸法.悉能徧生一切佛刹.得無礙耳聞一切刹所有音聲.得淨慧眼見一切佛.未嘗暫

  捨於一切境界成就善根.心無高下於一切法令無所得.菩薩摩訶薩以一切善根等

  隨順一切衆生如是迴向。爾時金剛幢菩薩普觀十方承佛神力而說頌言.

  ********************

  菩薩所作諸功德 微妙廣大甚深遠 乃至一念而修行 悉能迴向無邊際.

  菩薩所有資生具 種種豐盈無限億 香象寶馬以駕車 衣服珍財悉殊妙.

  或以頭目幷手足 或持身肉及骨髓 悉徧十方無量刹 普施一切令充徧.

  無量劫中所修習 一切功德盡迴向 爲欲救度諸羣生 其心畢竟不退轉.

  菩薩爲度衆生故 常修最勝迴向業 普令三界得安樂 悉使當成無上果.

  菩薩普興平等願 隨其所集清淨業 悉以迴施諸羣生 如是大誓終無捨.

  菩薩願力無限礙 一切世間咸攝受 如是迴向諸羣生 未曾暫起分別心.

  普願衆生智明了 布施持戒悉清淨 精進修行不懈廢 如是大誓無休息.

  菩薩迴向到彼岸 普開清淨妙法門 智慧同於兩足尊 分別實義得究竟.

  菩薩言詞已通達 種種智慧亦如是 說法如理無障礙 而於其中心不著.

  常於諸法不作二 亦復不作於不二 於二不二並皆離 知其悉是語言道.

  ********************

  知諸世間悉平等 莫非心語一切業 衆生幻化無有實 所有果報從茲起.

  一切世間之所有 種種果報各不同 莫不皆由業力成 若滅於業彼皆盡.

  菩薩觀察諸世間 身口意業悉平等 亦令衆生住平等 猶如無等大聖尊.

  菩薩善業悉迴向 普令衆生色清淨 福德方便皆具足 同於無上調御士.

  菩薩利益諸羣生 功德大海盡迴向 願使威光特超世 得成勇猛大力身.

  凡所修習諸功德 願使世間普清淨 諸佛清淨無倫匹 衆生清淨亦如是.

  菩薩於義得善巧 能知諸佛最勝法 以衆善業等迴向 願令庶品同如來.

  菩薩了知諸法空 一切世間無所有 無有造作及作者 衆生業報亦不失.

  諸法寂滅非寂滅 遠離此二分別心 知諸分別是世見 入於正位分別盡.

  如是真實諸佛子 從於如來法化生 彼能如是善迴向 世間疑惑悉除滅。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九

  ********************

猜你喜欢
  梵网合注卷第五·智旭
  第六章 不信《玉历》的恶报·佚名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三下·智顗
  序·大珠慧海
  卷第九(二诵之三)·佚名
  卷第九(日字号)·朱时恩
  法华论疏卷下·吉藏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四·法藏
  编阅附言(五十七则)·太虚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二·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摩诃止观卷第四上·智顗
  卷第十七·佚名
  卷三十九·佚名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五·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朱{曰所}孙·唐圭璋

      孙字令则,号万山。   真珠帘   春云做冷春知未。春愁在、碎雨敲花声里。海燕已寻踪,到画溪沙际。院落秋千杨柳外。待天气、十分晴霁。春市。又青帘巷陌,红芳歌吹。   须信处处东风,又何妨对此,笼香觅醉。曲尽索

  • 第四折·佚名

    (孤上,云)某姓李名敬,宇仲伯,见授洛阳府判,某有一女,年方十八,末曾许聘于人。今有新除洛阳县尹,是今年新进士,欲招他为婿。一壁厢安排下筵席者。(净上,云)来到洛阳叔父宅门首,我自过去。(做见科,云)叔父,受你孩儿两拜。(孤云)孩儿

  • 卷十二·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十二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橘社集【起庚午秋终十二月】橘社在洞庭东山之麓刘氏取以名园秋冬间假馆於此与书局诸同人唱酬不少疁城张汉瞻为镂刻于吴中者非足本也将赴洞庭书局雨中与徐淮江别二首一

  • 宛陵羣英集巻八·汪泽民

    元汪泽民张师愚同编今体【七言律】元陈良弼题潭州李安抚祠堂一木能支大厦倾忍闻垓下楚歌声要令阖室忠王事肯使降书入帝城科目有人名不朽祠堂画像面如生势危大节方能见千载流芳在史评梅德明送郡幕傅经厯三年主画向陵阳

  • 卷一·胡文学

    钦定四库全书甬上耆旧诗卷一监察御史胡文学编吴越春秋称越地东至於鄞即所谓甬上也自後迁置不常一时人物与句章余姚各相引重今録其定为鄞人者四家以冠此集之首文大夫种字会鄞人【见吕览高氏注】越灭吴其谋居多见越絶诸

  • 卷三百二十六·列传第二百十四·外国七·张廷玉

        ◎外国七   ○古里 柯枝 小葛兰 锡兰山 榜葛剌 沼纳朴儿 祖法儿木骨都束 不剌哇 竹步 阿丹 剌撒 麻林 忽鲁谟斯 溜山南巫里 加异勒 甘巴里 急兰丹 沙里湾泥 底里 千里达 失剌比 古里班卒 剌泥 白葛

  • 第五十六册 天命八年六月至七月·佚名

    第五十六册 天命八年六月至七月二十五日,授方吉纳以备御之职。命布哈图参将、吉思哈游击前往更换戍守南边之索海总兵官、图尔格依总兵官。命达尔札副将率兵一百,前往北辽河渡口戍守。二十五日,兆德牛录之雅尔古,原任海州

  • 卷五十二·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五十二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窦田灌韩传第二十二 窦婴字王孙孝文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也【师古曰县名也地理志属信都观音工唤反】

  • ●牧令书自序·徐栋

    天下事莫不起于州县州县理则天下无不理称州县之职大约不外于更事久读书多而读书尤要盖更事在既事之后读书在未事之先且读书虽未更事而可收更事之效所谓前事为后事师也昔贤有见乎此言刑名钱谷有书言兴利除害有书甚至记

  • 卷一百五十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五十四 朱批葛森奏摺 雍正五年六月初七日江安粮道【臣】葛森谨 奏窃【臣】至愚极陋荷蒙 皇上天恩逾格超擢 简任粮道感沐 洪仁夙夜冰兢惟有矢忠矢愼勉竭驽骀仰报圣恩於万一【臣】自本年四

  • 卷一·顺治

    大淸太宗应天兴国徳彰武寛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圣训卷一论治道天聪九年乙亥五月己巳上召集文馆诸臣谕之曰朕观汉文史书殊多饰辞虽全览无益也今宜于辽宋金元四史内择其勤于求治而国祚昌隆或所行悖道而统

  • 卷五十一·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五十一     婺源江永撰軍通禮   軍禮四補大宗伯以軍禮同邦國【同謂威其不協僭差者軍禮之别有五】 小宰以官府之六聨合邦治四曰軍旅之聨事以法掌軍旅之戒具令百官府共其財用治其施舍聽

  • 卷二十·林之奇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解卷二十宋 林之奇 撰说命上       商书此三篇盖史官记载商之高宗恭黙思道梦得贤臣傅说立以为相与之反覆商较议论为治之道与夫学问之大方而其文烦多故其防分为三篇名曰説命而有上中下之别

  • 卷六十五·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六十五   宋 王与之 撰秋官司寇下布宪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王昭禹曰布以敷施之宪以表示之○郑锷曰国朝自淳化三年始置诸路刑狱事乃周家布宪之意然不止于二人而已今

  • 卷四·赞宁

    ◎义解篇第二之一(正传二十人附见七人)○唐京兆大慈恩寺窥基传释窥基,字洪道,姓尉迟氏,京兆长安人也。尉迟之先与后魏同起,号尉迟部,如中华之诸侯国,入华则以部为姓也。魏平东将军说六代孙孟都生罗迦,为隋代州西镇将,乃基祖焉。

  • 王子与贫儿·马克·吐温

    《王子与乞丐》为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长篇小说。用很久以前就在英国流传的《王子和侍从》的故事为素材,描写了一个贫苦儿童汤姆和一个富贵王子爱德华交换社会地位的童话式故事,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成为了

  • 王叔师集·王逸

    汉代诗文别集。1卷。王逸(字叔师)著。王逸原有文集2卷,《后汉书》本传又称其著“赋诔、书、论及杂文凡二十一篇,又作汉诗百一十三篇”。今皆散逸。明代张溥辑其遗文,编为此集、刊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之中,计收赋

  • 墨子白话今译·墨子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墨两家号称"显学",墨子在当时的声望与孔子差不多。由于墨子倡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等主张,基本反映了广大劳动阶层的呼声,因此,墨子又被誉为劳动人民的哲学家。《墨子》就是记载墨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