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艪传
邢籨,字叔明,是曹州济阴人。大平兴国初(976),邢籨考五经进士,廷试之日,赴殿讲师、比二卦,又问以群经发题,太宗嘉其博学精深,擢九经进士及第,授大理评事、知泰州盐城监,赐钱二十万。邢籨因此监处楚、泰之间,泰州僻左而楚州会要,盐食问题比较严重,邢籨请朝廷将泰州合并入楚州,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第二年,邢籨被召为国子监丞,专门负责讲学事宜,不久升迁尚书博士,出知仪州,转为国子博士,代还,服赐大红,选为诸王府侍讲。雍熙中,迁水部员外郎,改司勋,端拱初年(988),服赐金紫,累迁金部郎中。
真宗即位后,邢籨改任司勋郎中,不久知审刑院,因其为儒者不精刑法,故命刘元吉同领其事。这年冬天,邢籨上表,自陈夙侍讲讽,迁右谏议大夫。咸平初年(998),改为国子祭酒。咸平二年,朝廷开始设置翰林侍讲学士一职,以邢籨为之。邢籨受诏与杜镐、舒雅、孙..、李慕清、崔亻屋亻全等共同校定《周礼》、《仪礼》、《公羊春秋传》、《谷梁春秋传》、《孝经》、《论语》、《尔雅义疏》。完工后,参加校书者并加阶勋,不久,邢籨为淮南、两浙巡抚使。朝廷设置讲读之职,即令邢籨入内给皇帝讲《左氏春秋》,五年才讲完,皇帝为此宴近臣于崇政殿,特赐邢籨袭衣、金带加器币,仍迁工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学士如故。知审官院陈恕丧母后,以邢籨权知审官院。
景德二年(1005),邢籨对皇帝说:“我已故的哥哥邢素曾举进士,愿沾赠典。”皇帝因而赐其为大理评事。这年夏天,皇帝亲临国子监查阅藏书,问邢籨经版有多少,邢籨说:“国初不到四千卷,现在已有十多万卷,且经、传、正义样样俱全。臣早年从师学儒时,经具有疏者百无一、二,此因力量不够所致,现在诸经传板本齐全,士庶之人皆有所藏,此乃儒者赶上了幸运之世。”皇帝高兴地说“:国家虽然崇尚儒术,然而,如果不是四方太平也不能至此。”皇帝又访以学馆旧事,有未振举者,邢籨不能有所建树说明。起初,印书后所裁剪下来的边角之纸,一般都拿去卖钱,以供监中杂用,而邢籨请归之三司,以裨国用。从此,监学公费不给,一些讲学之官也厌其清高。皇上刚刚开始兴崇道术,故又令邢籨与杜镐、张雍、孙..选举一些精通经术、德行端良者去充实学员。景德三年,邢籨加官刑部侍郎。
邢籨多任一些与皇帝较亲近的职,因而时常接受皇帝咨询。有一次,邢籨与皇上从容交谈,当谈到宫邸旧僚时,皇上叹息旧僚们一个个先后亡故,只有邢籨还活着。第二天,皇上特赐邢籨白金千两,且诏其妻至宫廷,赐以披肩和围巾。景德四年,邢籨以羸老步履艰难为由,自请回一趟曹州故乡,希望皇上准假一年,以便归视田里,到第二年郊祀开始时即回朝。皇上让座给邢籨,并安慰说:“你可权知曹州,如此,则工作、回乡合而为一,何须请假呢?”邢籨又说杨砺、夏侯峤与自己同为府僚,他们二人去世后,皆赠有尚书荣衔。皇上同情邢籨,第二天便对宰相说“:此足可见其志矣。”即破例拜邢籨为工部尚书,知曹州职如故。
入辞之日,皇上赐袭衣、金带于邢籨,特开龙图阁,召近臣宴于崇和殿,皇上做五言诗和七言诗两首赐邢籨,参加宴会的人皆赋诗献词。邢籨看到墙壁后所挂《尚书图》、《礼记图》,手指《中庸篇》说,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且陈其大义。皇上嘉纳之。将要上路回乡时,皇上又令近臣前来相送,欢送会设于宜春苑。大中祥符初(1008),皇上率僧侣百官东封泰山,邢籨上表请东封车驾路经曹州,还指使官吏王范组织乡里父老到朝廷请愿。皇上有感于这一片诚心,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很快,邢籨被召回朝中,东封车驾出发时,皇上命邢籨判留司御史台。东封仪式完毕后,邢籨进位礼部尚书。
皇上勤于政事,关心农事。如遇风不调、雨不顺的时节,便忧形于色。因邢籨熟悉农事,所以皇上经常向他讨教。起初,田农们察觉气候与年成好坏有密切关系,日积月累便有了丰富的经验,邢籨吸收这些经验后,提供给皇上做参考。邢籨说“:老百姓受灾最严重的有四种情况:一是瘟疫,二是旱灾,三是水灾,四是畜灾。每年必有其中一灾困扰百姓,只灾情轻重略有不同,而这四灾之中,尤以旱灾危害最甚,因为如果田地干涸,庄稼便毫无收成,《左传》中所说的‘天灾流行,国家代有。’就是这个道理。”
大中祥符三年,邢籨患病告于上,皇帝诏太医为之诊视。六月,皇帝还亲临探望邢籨,并赐名药一盒、白金器千两、丝绸千匹。过去,如果不是宗戚将相,皇帝是不会行探病临丧之礼的,此特加于邢籨与郭贽,是因为皇帝对他们素来器重。邢籨患病后,皇帝命中书召邢籨之子,即太常博士知东明县的邢仲宝和国子博士知信阳军的邢若思回来侍候父亲。邢籨得病一个月后就去世了,终年七十九岁,被赠左仆射荣衔,其三子也受到外进品秩的优抚。
雍熙年间(984~987),邢籨曾撰《礼选》二十卷献上,太宗翻阅其书时,看到《文王世子篇》一文,甚为高兴,因问卫绍钦说“:邢籨在给诸王讲学时,是否讲过这一篇?”卫绍钦回答说“:诸王时常询问一些经义问题,邢籨则每当讲到君臣父子之道时,必反复讲解。”太宗听后更感欣慰。真宗皇帝也曾因内阁多书,览而称好。并召邢籨同观,还亲自做《礼选赞》赐与邢籨。邢籨说:“我家中无《礼选》遗稿,希望能得一副本。”皇上答应了他的要求,然而缮录未完毕,邢籨就辞世了。真宗皇帝马上下诏抄写两本,一本赐其家,一本放入邢籨墓中。
邢籨在东宫及内廷,为太子和皇上讲《孝经》、《礼记》、《论语》、《书》、《易》、《诗》、《左氏传》,除旁征博引之外,还注意联系实际,深受嘉奖。皇上曾问:“管仲和召忽都曾事奉公子纠,小白之入,召忽死之,管仲遂转相齐桓公。岂非召忽以忠死,而管仲不固守其节,为臣之道是这样的吗?郑玄注《礼记?世子篇》说:‘周文王因为勤于政事而缩短寿命,周武王因为享受安乐而益寿延年。’朕以为《礼记》之本意不是这样的,况且夏禹焦劳尽瘁,有玄圭之赐,而享国永年。若文王能以忧人之心,不图安逸,纵无感应,也不至于折损寿命。”邢籨对皇帝所提的问题,皆能依事理给予回答。
起初,在咸平年间(998~1003),王钦若知贡举,有人揭发钦若收受应举者的贿赂,御史台追究其事,王钦若极力辩解。当时,邢籨与边肃、毋宾古、阎承翰在太常寺复查,邢籨力辩王钦若无罪,而以洪湛抵罪。王钦若因此而非常感激邢籨。邢籨后来之所以能长期受真宗宠信,在很大程度上应得力于王钦若。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八 顾荣 纪瞻 贺循 杨方 薛兼·房玄龄 列传第二十六 杨愔 燕子献 可朱浑天和 宋钦道 郑颐·李百药 宋史纪事本末卷四·陈邦瞻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八·佚名 卷之九百四十八·佚名 卷之五百四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七十二·佚名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八。·金富轼 卷四·杨大雅 羊欣传·李延寿 北海王元详传·李延寿 李处耘传·脱脱 一六一、春申君见杀考·钱穆 卷一百七·雍正 卷一百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