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七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分记卷二十七   宋 程公说 撰书九

疆理书第三

齐地緫説

太公望佐文武定天下以功封扵营丘号曰齐盖古青州地也禹贡海岱惟青州喁夷既略潍淄其道厥土白坟海濵广斥莱夷作牧浮于汶逹于济舜分青州为营州周以徐州合青州其土益大周礼职方正东曰青州在天文枵之次女虚危之分辰居子宫曰寳瓶其封域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阻渤澥之险凭河济之固后据千乘前倚兖濮擅利鱼盐形势十二故太公用之而富桓公资之以霸自桓公后虽不复霸矣然凭藉地利犹得以雄彊扵诸侯太公治齐修道术尊贤智赏有功至扵今其土多好经术矜功名舒缓阔逹而足智其失则夸奢朋党季札观风闻齐音曰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太公乎杜佑曰青州人情变诈皆因管仲轻重而为弊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二十七

齐地释名

齐【隐三年下同】

少昊之世有爽鸠氏虞夏时有季萴汤末有逄公伯陵殷末有蒲姑氏与四国作乱成王灭之以封大公国扵临淄广记云南郊山下有天齐渊齐之爲齐义本此

石门

释例济北卢县故城西南济水以石为门京相璠曰卢县故城西南六十里有故石门去水三百歩卢县今济南府长清县是也广记则以二地为在临邑县按临邑居济南之北长清居济南之西南长清之西即临邑之南二邑相近宜卢与石门在二邑间也卢县虽以春秋卢地得名然曰故城则春秋之卢其故城在晋卢县境而宻近扵临邑矣【济南齐州】

释例济北卢县故城今长清县

艾【六年】

释例泰山牟县东南有艾山又琅邪临沂县东艾亭疑按广记袭庆府奉符县地有汉牟县而九域志艾山则属沂州境注云春秋公会齐侯盟于艾考之舆图沂属邑沂水新泰俱在奉符东南则艾山当在沂州境矣

嬴【桓三年】

汉晋爲嬴县后废入袭庆府莱芜县

谷【庄七年】

此年夫人姜氏会齐侯于谷昭十一年传曰齐桓公城谷而寘管仲于今頼焉广记曰城中有管仲井即同会谷之地后汉置谷城县后废入东阿今东平府东阿县东故城在焉有谷城山【或以城小谷为同此误也详见内鲁】

葵丘【八年下同】

广记青州临淄县有葵丘

贝丘

释例乐安博昌县南地名贝丘今青州夀光县地也又恩州治清河县有汉贝丘地应劭曰齐侯田于贝丘即此然考之舆地齐都临淄夀光于临淄为东而贝丘则在寿光南地之相近襄公田防于斯恩州距博州西北博盖古聊摄之地传谓聊摄以东言齐地西至聊摄谓恩州爲贝丘则是在聊摄外矣襄公虽至防荒岂有自临淄逺至于聊摄之外邪按广记恩州在春秋时属齐后属晋又水经注亦以应注事近踈博昌即司马彪郡国志所谓贝中聚者然则贝丘当在夀光非恩州贝丘明矣

干时【九年下同】

释例时水在乐安界岐流旱即竭涸故曰干时今青州千乘县有乐安城

堂阜

东莞防隂县西北有夷吾亭或曰鲍叔解夷吾缚扵此因以为名今沂州新泰县有防隂故城在东南堂阜在东去州西北二百一十里

柯【十三年】

东平府东阿县广记云本齐柯邑【今有阿井甞胶以贡】

阳谷【僖三年】

东平府阳谷县

穆陵【四年下同】

沂州沂水县穆山齐之南境在州北一百八十里

无棣

沧州无棣县南以无棣河为名州南百七十里

酅【二十六年】

释例济北谷城县西北有地名酅下今东阿县地有谷城县

周首【文十一年】

释例济北谷城县东北有周首亭京相璠曰济北所治卢子城故齐周首邑也今东阿县

平州【宣元年】

释例泰山牟县西平州乡今奉符县

石窌【成二年下同】

济南府长清县东地名石窌

博州武水县西北故莘城

华泉

济南府厯城县有华不注山下有泉

徐关

济南府章丘县故徐关城

清【十七年】

大名府莘县

平隂【襄十八年下同】

东平府平隂县

防门

释例平隂城南北防有门今平隂县水经注河道所由名防门去平隂三里

广里

传堑防门而守之广里水经注防门北有光里齐人言广音与光同即春秋广里也

京兹

释例平隂城东南今平隂县东南

平隂县西有邿山

东平府阳谷县

祝柯【十九年下同】

汉晋为祝柯县今济南府禹城县在府西一百三十里

髙唐

释例济南祝阿县西北髙唐城今博州髙唐县髙唐在博州之东北禹城在济南府之西二邑相近故在博州为东北则扵祝阿为西北云

重丘【二十五年】

应劭曰安德县北五十里有重丘乡水经注故重丘县同盟重丘伐齐今安德府【安德德州】

廪丘【二十六年】

汉晋爲廪丘县故城在濮州雷泽县北

崔【二十七年】

释例乐安东朝阳县西北有崔氏城东朝阳废入临邑今属济南府

棘【昭十年下同】

子山故邑释例齐国西安县东有戟里亭城今西安故城在青州临淄县西北

夫于

释例济南于陵县西北有于亭今淄州长山县

渠丘【十一年】

临淄县西北后汉志齐国有蘧丘里古渠丘

聊摄【二十年下同】

博州聊城县东北三十里摄域

遄台

史迁曰胡公徙薄姑城内有髙台师古云武王初封太公未得爽鸠氏地成王以益之今千乘县

野井【二十五年】

济南府禹城县东野井亭

夹谷【定十年下同】

海州怀仁县本祝其县地有夹谷山

犂【哀十年下同】

释例济南隰隂县今考晋地理志济南郡有县五无隰隂云

释例济南祝阿县西有辕城今济南府禹城县西北

清【十一年】

释例济北卢县东有清亭卢县故城在今阳谷县西北

奉符县故博县地

留舒【二十七年】

齐救郑及留舒违谷七里谷人不知及濮雨不渉寰宇记在东平府须城县曰柳舒故城

地名疑者四

黄【桓十七年】

释例阙或曰东莱黄县非也经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传曰盟于黄平齐纪且谋卫故也黄在齐卫之间

申池【文十八年】

释例或曰齐城南面西头第一门名申门齐城无池惟此门左右有池疑

弇中【襄二十五年】

释例大山莱芜县西有瓮口谷疑

赖【哀六年】

释例或曰济南莒县南有属亭疑

阙地三十有四

禚【庄二年】    姑棼【八年】   北杏【十三年】落姑【闵元年】   夷【僖元年】   甗【十八年】

郪丘【文十六年】   垂【宣八年】   鞌【去齐五百里成二年下同】

袁娄【去齐五十里】  丘舆    马陉

东阳【襄二年】   耏外【三年】   邮棠【二十五年】

句渎之丘【十九年下同】洒蓝    棠【二十五年】

邶殿【三十八年】   莒【昭三年】   寜风【五年】

稷【十年】     沛【二十年】   媚【定九年】

骀【哀六年下同】   殳昌淳   潞【八年】

鄎【十年】     艾陵【十一年】  舒州【十四年下同】

丰丘     郭关    顾【二十一年下同】舟道

宋地緫説

周成王诛武庚分其地封防子扵宋盖与东周并古荆河豫州地也禹贡伊洛瀍涧既入于河荥波既猪导菏泽被孟猪厥土惟壤下土坟垆周礼职方河南曰豫州在天文大火之次氐房心之分辰居卯宫曰天蝎其封域西自蔡颍东薄沂泗北极河济南拒长淮其中广袤平坦四通八逹然形势所控无名山大川之限无鸿沟巨堑之阻而鲁伺其右晋郑掉其左卫拊其背呉楚拒其胷陈郑伺其翼故襄公用之不能以抗诸侯大康地记云豫州之分其人得中和之气其性安舒其俗阜其人和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卷二十七

宋地释名

宋【闵元年下同】

髙辛氏子阏伯所居古商丘也武王封防子启是爲宋国今南京应天府宋城县

释例陈留外黄县东有黄城外黄今废入开封府雍丘县之东

郜【十年下同】

单州成武县东南郜城

释例髙平昌邑县西有防城昌邑今省入金乡属济州

句渎丘【桓十二年】

兴仁府乘氏县西有二汉句阳县故城广记云即句渎之丘【兴仁曹州】

袲【十五年】

宿州符离县西南

蒙泽【庄十二年下同】

拱州考城县故蒙县也十三州志防泽在县东水经注宋万与公争博弑闵公于斯泽

亳【梁国有二亳】

南亳今南京谷熟县北亳今考城县东北

梁丘【三十二年】

释例髙平昌邑县西南梁丘乡今济州金乡县谷梁曰梁丘在曹邾之间去齐八百里

柽【僖元年】

淮寜府宛丘县西北有柽城【淮寜陈州】

贯【二年】

考城县西北有贯城

葵丘【九年】

开封府雍丘县

鹿上【二十一年】

顺昌府汝隂县原鹿城【顺昌颍州】

緍【二十三年】

释例髙平昌邑县东南有东緍城今济州金乡县

孟诸【二十八年】

应天府虞城县有孟诸薮禹贡作孟猪【张鱼反】左传尔雅皆作孟诸

承匡【文十一年下同】

释例陈留襄邑县西承匡城今拱州襄邑县

长丘

水经注济渎东迳封丘县南在春秋为长丘焉应劭曰左传宋败狄于长丘获长狄縁斯是也

新城【十四年】

释例梁国谷熟县西有新城今应天府谷熟县

大棘【宣二年】

释例陈留襄邑县南有棘乡今襄邑县

沙随【成十六年下同】

拱州寜陵县北沙随亭

汋陵

宁陵县东南二十五里汋陵城

彭城【十八年】

徐州彭城县

吕【襄元年下同】

释例彭城吕县今徐州地在彭城东南五十七里吕梁洪

释例彭城留县今徐州地在彭城东五十里

犬丘

郑子然侵宋取犬丘释例谯国鄼县东北有犬丘城迂囘疑今亳州鄼县东北犬丘城于南京爲近且接郑境非迂囘也

杨梁【十二年】

水经注睢阳东南三十里有故杨梁今曰阳亭也睢阳今宋城县

卢门【十七年】

宋城南门司马彪郡国志曰睢阳县有卢门亭

蒙门【二十七年】

宋城门

良【昭十三年】

释例下邳良城县今淮阳军治

鬼阎【二十年】

释例长平县西北有阎亭今淮宁府西华县

横【二十一年下同】

释例梁国睢阳县南有横亭水经注在睢阳县西南世谓之光城盖光横声相近睢阳今应天府

鸿口

梁国睢阳县东鸿口亭今应天府有此亭

曲棘【二十五年】

释例陈留外黄县城中有曲棘亭今开封府雍丘县东

雍丘【哀九年】

雍丘县

空桐【二十六年】

释例梁国虞县南地名空桐有桐亭今应天府虞城县水经注空桐泽在虞城东南春秋公游于空泽卒于连中大尹左师兴空泽之士千甲奉公自空桐入如沃宫者矣然则空泽与空桐当为一也

地名疑者一

逢泽【哀十四年】

释例地理志言在荥阳开封县东北逺疑今东京

阙地三十有二

管【隐十年下同】   老桃    稷【桓二年】

虚【十二年下同】        幽【庄十六年】

盂【僖二十一年】   汋陂【成十六年下同】 夫渠

朝郏【十八年下同】  城郜    幽丘

靡角之谷   訾母【襄十年】  南里【昭二十一年下同】

厨      新里    公里

赭丘     桑林之门  老丘【定十五年】城鉏【哀十一年】   弥作顷丘玉畅嵒戈锡【六田宋郑之间

隙地哀十一年】    鞌【十四年】   连中【二十六年下同馆名】

沃宫     唐盂

春秋分记卷二十七

猜你喜欢
  卷六下 滕文公章句下·孙奭
  卷三十五【起襄公二十二年尽二十四年】·杜预
  卷十八·陆九渊
  卷一百七十·秦蕙田
  死伪篇第六三·王充
  第47章·老子
  卷八·朱朝瑛
  卷十九·乾隆
  卷五百五十四·佚名
  卷二十六·佚名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七·欧阳竟无
  佛说法律三昧经·佚名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卷上·佚名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一·佚名
  观音义疏记卷第一·知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三出 回宫·李渔

    (外、老旦上)〖长相思〗(外)仗军威,虑军威,自古兵凶战事危。功成万骨摧!(老旦)忆人归,盼人归,倚遍门儿信息稀。教人心下疑。大王,三叔领兵前去,不知胜败如何?女儿可能勾回来?好生放心不下。(外)他往日行兵,百战百胜,泾河父子,那里是他的敌

  • 卷三百九十九·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九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三十三 姚纶 夫子学师襄琴图 周衰乐废缺正声几湮沈苟无独识者世远将焉寻所以孔夫子俛学师襄琴初弹猗兰操再鼔文王音至和格鸟兽跄舞娯人心此图写遗意

  • 附录·吴景奎

    ●附録故处士吴公行述先君讳景奎字文可姓吴氏世远谱亡无从考有三府君始业其家宋乾道间名炳者以进士为温州司法三府君逮先君十有七世坟墓具在司法则先君六世祖也先君生而茂嶷尊老而慈幼期知名於世七岁力学如成人年十三

  • 卷二百四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九·张廷玉

        周嘉谟 张问达 汪应蛟) 王纪   周嘉谟,字明卿,汉川人。隆庆五年进士。除户部主事,历韶州知府。   万历十年迁四川副使,分巡泸州。穷治大猾杨腾霄,置之死。建武所兵燔总兵官沈思学廨,单车谕定之。寻抚白

  • 名山藏卷之三十六·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分藩记一◆分藩记一宗室诸侯王之患厚则骄溢薄则困辱无计划鉴之前世如出一辙明兴高皇帝以宋为惩内域削弱边圉弗威使胡人得逞中原而居闰位于是大封诸子连边陲北平天险为元故都以王燕东

  • 卷之七百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三国志补注卷四·杭世骏

    编修杭世骏撰魏书桓二陈徐卫卢传桓阶 太祖定荆州 辟为丞相掾主簿迁赵郡太守桓阶别传曰上已平荆州引为主簿每有深谋疑事甞与阶筹之或日昃忘食或夜坐彻旦擢为赵郡太守防郡寮乏人上曰北邉未靖以卿威能震敌徳足懐逺故用

  • 第十三章 精查清点·林语堂

    我必须清查一下儿我的作品。我的雄心是要我写的小说都可以传世。我写过几本好书,就是:《苏东坡传》,《庄子》;还有我对中国看法的几本书,是《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还有七本小说,尤其是那三部曲:《京华烟云》,《风声鹤唳

  • 李贤传·令狐德棻

    李贤字贤和,祖先是陇西成纪人。曾祖父李富,魏太武帝时任子都督,在讨伐两山屠各族时阵亡,追赠宁西将军、陇西郡守。祖父李斌,承袭职位,率领父亲部属,在高平镇守,就在那里定居。父亲李文保,早年去世。魏大统末年,由于李贤兄弟功劳

  • 卷五十六·陆宗楷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国子监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五十六艺文应制一圣驾诣学盛典庆成颂【谨序】     王顼龄稽古庠序学校之设皆所以教人伦育人才而学尤重盖京师首善之地太学贤士之关四方观瞻攸系是

  • 第十七章 秦汉时人民生活·吕思勉

    第一节 饮食汉人饮食,渐较古代为奢,而视后世则犹俭。(1)《盐铁论·散不足篇》曰:“古者燔黍食稗,而熚豚以相飨。其后乡人饮酒,老者重豆,少者立食,一酱一肉,旅饮而已。及其后,宾昏相召,则豆羹白饭,綦脍熟肉。今民间酒食,殽旅重叠,

  • 四年·佚名

    (戊午)四年清康熙十七年 二月2月3日○甲辰,上違豫,藥房提調許積、金錫冑等啓請率醫官入診,上只命醫官入診,而自內招錫冑,竝入侍。蓋錫冑曉解醫術故也。積及承旨、史官皆不得入。史官曰:「君臣之間,接見之禮,至嚴且重。況錫冑以

  • 卷二十二·陆九渊

    卷二十二 武帝谓汲黯无学 「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弊中国以事夷狄,庇其叶而伤其枝。」若黯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帝且曰

  • 卷第五·道宣

      辩惑篇第二俗之惑者大略有二。初惑佛为幻伪善诱人心。二惑因果沉冥保重身世。且佛名大觉照极机初。审性欲之多方。练病药之权道。故能俯现金姿。垂丈六之伟质。流光遍烛。通大千而阐化。致使受其道者获证尘砂。内

  •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八·佚名

    箫齐外国三藏僧伽跋陀罗译“戒句中欲分别令知,此是总说,汝等当知。起作识有心世间罪功德业受起者,总一切戒本,有六戒句起。”法师曰:“后当解,今当略说耳。后戒因六种戒而起,有戒因四种起,有戒因三种起,有戒因迦絺那起,有戒因羊

  • 三 阿摩昼经·佚名

    第一 诵品一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与五百大比丘众俱,游方拘萨罗国。至拘萨罗国,名为婆罗门村之伊车能伽罗。如是,世尊住于伊车能伽罗林。尔时,沸伽罗娑罗婆罗门住于人畜繁盛、草木、池水、谷类丰富之郁伽罗城,此城乃王之领地

  • 老圃集·洪刍

    诗别集。二卷。宋洪刍撰。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老圃集》一卷,但此集所收并非其诗作全部。周紫芝跋云:“此其所载,意其多晚年之作,与昔所见殊不类。”(《书老圃集后》)此跋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壬申(1152

  • 俱枳罗陀罗尼经·佚名

    佛说俱枳罗陀罗尼经,一卷。宋法贤译。佛对阿难说之。俱枳罗为陀罗尼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