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元鉴传
元和是元平原的长子,字善意,承袭父亲的王爵。起初,元和聘乙氏公主的女儿为妻,生下儿子显。他和妻子感情不好,但因为乙氏公主的缘故,没有办法遣送回去。他因此很生气,便到佛寺中落发为僧。他既然不爱妻子,也就舍去自己的儿子显,将爵位让给弟弟鉴,元鉴坚决推辞。公主因自己的外孙子没有袭爵,就到孝文帝面前申诉。孝文帝下令,在元鉴去世之后,由显承袭爵位,元鉴这才接受了。
  元鉴字绍达,沉默寡言,为人宽和,喜欢结交士人。任齐州刺史。当时正开始变革,元鉴上书表示遵从孝文帝的旨意,他采用了齐地的旧风俗,治理得井井有条,政绩显著,做法都符合规定。孝文帝下诏嘉奖他。孝文帝所颁布天下的各种条例,也都和元鉴上奏的相同。齐人爱戴他并作歌赞美。
  孝文帝去世后,元和蓄发还俗,他抛弃妻子,娶了一个寡妇曹氏当妻子。曹氏年长,比元和大十五岁,又带着五个儿女,他们跟元鉴一起住在历城,干扰元鉴处理政事。元和跟曹氏以及五个孩子共七人收受贿赂,元鉴也都顺从他们的心意,所说的话没有不听从的。于是因受贿而兴冤狱,收受贿赂混乱不堪,齐人都叫苦不迭,元鉴的名声也大受损害。改任徐州刺史,正好徐州、兖州大水灾,民众多数饥荒,元鉴上表请求加以赈济,民众赖以度日。起先,京兆王愉任徐州刺史,他年纪很轻,长史卢阳乌又对下属过于宽松,郡县多不守法。元鉴上表说梁郡太守程灵虬为政暴虐,祸害民众,以致盗贼四起。皇帝下诏罢免了灵虬,于是徐州境内安定,秩序井然。死时,谥为“悼王”。
  元和跟元鉴的儿子伯崇竞争要承袭爵位,皇帝下诏由元和袭爵,任东郡太守。起先,同郡人孙天恩家中豪富,他曾经和元和争地,派奴仆把元和打得半死。这时,元和就诬陷孙天恩和北方敌人来往,父子兄弟因此同被杀掉,家产田地房屋也都没收入官府。孙天恩的同族人想到朝廷申诉冤情,但因为元和是元叉的亲戚,不敢告。元和对同郡人说:“我要是想当州刺史,也是很容易得到的。想起这个小人,就恨入骨髓,所以请求来管这个郡,以报旧怨,以后也不想富贵。”明白的人说:“他必将死在这里了。”死后,赠为相州刺史。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七 范云 沈约·姚思廉 卷九十五·列传第三十三·脱脱 卷二·陈燕翼 路史卷三十·罗泌 卷之二百七十八·佚名 卷之九十三·佚名 二一 河南巡抚何煟奏遵旨采办刊书梨板解京折·佚名 后集卷八·宋名臣言行录 陈序·陈乃干 拓跋窟咄传·李延寿 杨国忠传·刘昫 四九、越灭郯乃晋烈公三年非四年六年辨(附越灭滕考)·钱穆 卷三十七·黄训 卷四·佚名 卷五十六、光绪入继·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