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路史卷三十

国名纪

杂国上

贯:国也。贯鼎。贯所重齐宋盟处。预云:?县西北有贯城。《水经注》俗曰:“薄城”,按:定陶有贯城。今在济隂。名?泽城。即古贯国。有贯氏。(国事齐有贯珠)。

鄵:《盟?图?》云:鄵,侯国。在慈州。郑伯卒处。(襄七)郑地。杜阙。音躁。集音,非。

炎:两制拟封。皆用古国有炎。见金坡遗事。

桑:秦昭襄二年,桑君为乱诛。

蓝:梁恵王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纪年)今之蓝田。

襄:今襄阳。古襄国。黄帝时襄城,小童者代为重镇。非襄邑。(在汴乃春秋襄牛地)

棘:阳翟有上棘城。

虢:燕地。与齐境。(昭七年)沙魏之黎阳有牵城是,《相台志》云:“古沙侯国”。一音。今元城西南有沙亭。

也。开封宛陵西北有 侯亭。《记》河南?亭也。一云:泽。(成十二郑地)与璅异。(昭五楚地)有#氏。(奚传有髙唐书)

厥:《班志》云:无塩东平陆古厥国。玉篇?国名。后月切。随之唐城。魏为?西。(志一作厥)孔子所宰。今郓之中,都有厥亭。有厥氏。

棣:伯也。为棣氏。郑城棣。酸枣西南有#城。(非州)。又有南#城北#城。(《寰宇记》阳武县北十里)。

旷:邝是字。《书》邝古国,有邝氏。音荒。又有荒氏。(见《姓苑》邝庐江人千姓编临淮人。)

湛:河阳轵有湛水。傍有湛城。襄十六年有湛坂。以为襄城之。昆阳北有湛水。后有湛氏。

隄:《玉篇》国名。谐眼切。《玉篇》国名。阻生切。?国名。见《玉篇》。

:古国。宛丘西南四十有?亭是。(宣十一辰陵。杜云长平东南有屈亭。陈州地)后有?氏。(姓苑) 

鄙:古国。后有鄙氏。亦见《左传》。

鄚:莫也。鄚州文安郡。(汉河间、郑县。开元十三改州。)有鄚故城。在鄚县东北三里。郱子顒三郡记云:颛顼造者景云二鄚,始去邑有莫氏。(河南莫氏出代北。《姓书》云:出莫敖。非。)

郠:景王十三年,鲁伐莒取郠。在琅邪。梗音。然晋自有梗阳。《璠》云:晋阳西南十,榆次界入阳。

临:赵稷奔临。陁隳之晋邑。有临氏。(《姓书》大临后。非。)

牆:廧也。昭二十三有廧人。直人周地。

眭:竺:故国。今沛之竹。

梧:故国。本郑地。襄十。晋取之。汉阳成延为梧侯者。今彭城骐古国。汉有骐侯国。在河东。

卫:预云:奉髙西北有卫亭。昭八年,商卫者。

閺:陕之阌乡有閺亭。今汝南西平。

安:一作?。当阳里也。或云即六安国。非。

维:东莱之邑。晏婴莱夷维人。汉为夷安。今髙宻。安夷城有维水。今作潍。

延:(郔)。郑地。与楚郔二。(宣十二楚伐郑师次于郔。)

贞:#也。贞氏宜出此。

著:在济南与晋著二。(襄二十二。)

盻:《楚世家》云:盻子必用矣。亦见国事。

郫:晋地。盾杀公子乐处。有郫氏。

:力朱切。南阳穰有?乡。

贾:鄮也。今明之鄮县有贾氏。氏为贸。

鄳:汉邓邯为鄳侯。即此。

茌:泰山茌县。即地志东郡茌平也。有茌氏。(杜疑切)

蒍:东周大夫子因食邑。蒍谓之蒍因斯。后有斯氏。

麦:麦丘也。昔麦丘人,年八十三。祝齐桓公。公封之麦丘。汉有麦侯。即此有麦氏、麦丘氏。

尸:召伯逆王于尸。周邑也。在巩西南。故偃师之尸乡。即尸氏。齐桓尸臣。晋有尸侯。为商君师著《尸子》。

靳:楚地。靳尚先封。

毗:鲁邑。哀五年城毗者。

菑:?也。汉济南郡随为淄州。

咸:(文十一)澶之濮阳西南有咸城。(杜云:濮阳东僖十三)《续志》云:古咸国也。

苗:晋地。今垣县轵闗南迳苗亭、西亭。本周之苗邑。贲皇采。

均:均国。近庸盖州均也。

池:后有池氏。(池仲鱼)

眭:后有眭氏。(汉眭孟许逊师眭子烈)

郕:隰郕之郕。今懐之武渉。

税:蜀王以税氏五十遗廪君者。《盛荆州记》云:建平信陵。今有税氏。

良:(二)幽之良乡。汉之良县。又郓之夀张。宋之良邑。汉初之夀良。今下邳北六十古良城。(晋吴?处。宋地。)

淯:育也。今之洵阳育淯故城。汉育阳县在育水之阳。(应云:育水出农。后入加水。蘓秦云:韩东有穰淯者。今邓之南阳。亦汉育阳也。)有夀为淯州。唐为县有育氏。(集一作毓。)

鄨:鄨令国。蜀王相本用鄨。故牂柯鄨县有鄨水。

娻:见《王篇》,云:国名。徳红切。韵无。《地理志》东郡有#舘。宜是集并收东。

郸:在沛十三。州志音多。汉周应为郸侯者。佑云:亳之鹿邑。汉郸也。

郥:即郥氏。定十三。齐卫境葭也。诸樊入郥取楚夫人。(昭二十二) 预云:钜野西有郥氏亭。巨野今济治若郥阳封人则蔡邑也。(昭十九)有贝氏。(韵谱古贤贝独坐今吴越多此姓)

右杂国上:

朱、儿、丰、匽、贞、?、云、员、娄、童、费、古,或从人。以为侏、倪、僼、偃、侦、侩、伝、傊、偻、僮亦犹。优、傿、侁、伾、偊、偝、、佶、侏、傽、#、傗之类,本不从邑。其为鄾、鄢、?、邳、鄅、鄁、邹、郆、邾、鄣、鄐者,凡出后世。邰、郇、邵、?、鄩、鄎、邗、郜、郕、邴、#、邡、郲、鄛、邼、郙郙、鄃、鄸、鄹、?、郲、?、郥、鄍、鄚、邻、?、鄡、?、郔、鄤、鄣、古,则单作邑。管、蔡、鲁、卫、晋、楚、秦、齐、驺、驿、骀、雝、毛、韩、絺、纪、梁、蒋、樊、祭、滕、莒、穷、穰、崔、汲、熊、张、詹、祈、薛、谢、州、较、燕、宻何尝必从邑耶。即如国名姓氏。嫣、姺、?、妘、?、姑、媰、?、?毎亦从女。葢取生生繁衍祝尔。以故亲名女字。姣、嬥、妖、妙、嫖、姚、婹、婵、姢、嫽、娆、嫸、?、奵、嬛、嬗、娩亦皆从人。圣人之意惟可得矣。郮、郃、酀、郘、#、?、#、?、郲、?、邒、郂、郁何等俗缪而顾不能削邪。故必知其要而后天下之伪。可息余顾漫劳心哉。

杂国下

徴:徴。北徴。《广韵》古国。汉徴县,属冯翊。今同之。澄城西南二十二故徴城。《地志》冯翊徴,韦音惩。秦反晋北徴者。(文十八) 故元魏曰:澄城。

牵:卫地。魏之四黄西南三十故牵城。(樵云:十二里。杜云:在黎阳东北。)定十四年,牵,脾上梁之间者。

弁:一作。《吕氏攷古图》有敦铭,云:王格于宣榭呼,太史策命,(宣榭宣 王之庙。)有弁氏。(刘曜太史弁广明)

盍:盍公,先国王。驩为大夫,齐地,在沂水西八十。(陈仲子兄戴 盍注盖齐邑)王信为盍侯,即此音蛤(景帝封后兄)也,《记》并作盖,乃音冠。盖(盖去声盍入声《玉篇》音閤,丘盖切集并音閤俱非)

陉:(三)文十六年,《传集》云:“陉,国名。”预云:颍川召陵南陉亭,今许之郾城。(又晋有陉庭翼南鄙邑今 曲沃西北有陉古城又定有泾邑)。

隰:师叔曰:合而后进,先君所以服隰、陉者,二国近楚。

郪:(二)梓之郪县南八里,临江有郪王城址,汉初郪县。(寰宇故郪王城在飞乌县北三十五里)然,颍自有郪,有郪丘城,魏安釐十一年,秦?郪丘,《九域志》云:“即此”(云齐地,非)

剧:遽也,汉为遽侯国,有遽乡在常山。

邲:管城东六里有邲故城,韩厥败此。(宣十二,郑地)

圁:圁阳县在西河,音银。

党:党氏也。(庄二十四筑 台临党氏)。《说文》?地。

袲:宋地,预在沛国相县西南,未详,宜即那楚有那处,预云:南郡沛县东南。那国,南郡,今江陵

虫:邾地(昭十九年),后有虫氏。

牢:《姓书》古牢子国后有牢氏。

圉:圉侯为卫邑(成二十六)今雝丘南五十有圉城。(杜阙)。郑伯劳、韩宣子于圉者(昭五),楚有圉阳,圉公邑。(昭二十四)而周地有东西圉,东圉乃洛阳东南圉乡,西圉未证。(昭二十三)

薛:淄州南四十,谓之大薛,非滕南之薛。

頯黄:预云:頯黄氏,吴地。(见哀十六年)

骆:鲁地今徐之滕县本。(邾)。

侯丽:晋人济泾及侯丽秦地。

秣阳:姓书云秣阳国后有秣氏末氏。

髙梁:春秋髙梁之虚,(僖九又郡国志)今临汾东北三十有故城,(河北图云 三十七里)有髙梁亭髙梁堰春秋属晋。(杜云平阳杨县西南有 髙梁城杨县今洪洞)

髙黎:东阳有故髙黎城,俗呼髙黎郭。

挚畴:《风俗通》云:‘古之诸侯后,有挚畴氏、挚氏、畴氏,或即任姓之挚,以国为氏。

宻:商楚邑,有宻商氏,或云:宻商本鄀邑,《水经》南阳丹水西南宻阳乡。(亦谓之 二户)今在邓之穰。

平都:简子立,今辽之平城,开皇于此城立县。

乌程:乌程氏国。秦为县。今湖,《郡国志》云:古乌程氏,善醖。

赤乌:《穆传》有赤乌氏,在泰山西。

留昆:《穆传》留昆氏,归玉,《纪年》云:国名。

陵泽:音俊,致赂于王,即陵子夀胡也,郭云:隗姓国。

石窌:齐之长清地名,预云:济北卢县东

浊繇:《穆传》四浊繇氏,食滔水

韩:《穆传二》韩氏有乐野。

剖闾:《穆传》剖,闾氏,音倚。

阏胡:《穆传》阏胡氏,音遏。

诸飦  衣被胥谷。

巨蒐:巨蒐氏,即夏贡之渠搜,

西夏:西夏氏在河首,至今为国。

珠余:珠余氏,去西夏千五百里,又皆西征所次。

柏人:赵郡,柏人县。

甲父:《传》有甲父之鼎,预云:“古小国名,昌邑东南有甲父亭,今甲父城在单,《姓纂》云:”古诸侯以国为氏。(窦苹云在济州南)。

黄父:晋地一曰黒壤。

莒父:武父(二桓十二)在河南,预云:“陈留济阳东北有武父亭,今开封然,定四年,传封畧武父以南,则卫之北境,非,河南矣。

陭氏:今晋之冀氏。居义切。

#氏:纪年,梁恵九年,晋取#氏,即《汲书》赵献子城,#氏者地在上党泽之髙,平汉之#氏有谷水。

冠氏:齐为卫伐冠氏,春秋晋邑,今为县,大名。

函氏:许地。(襄十六年)。

 懿氏:戚县西北五十有懿氏城,襄二十六壃戚田取卫西鄙懿氏六十与孙氏因姓也风俗通出齐懿公妄父桓公时已有懿氏云。

辅氏:晋地,秦师败处。(宣十五)凡地名帯人与氏者皆古国。(是年有黎氏乃黎侯国)亦晋大夫采。

乗氏:在兖州,《风俗记》云:“济隂乗氏,故宋乗丘邑也。“

元氏:镇之元氏,赵孝成筑元氏,汉为县。(云赵公子元邑明帝生于此《寰宇记》前元氏,今巨野西南五十七元氏故城。)今真定。

轮氏:故登封西南,今洛之告成,西南有轮氏。城汉轮氏县。(开皇十八曰轮氏)《寰宇记》作纶,误。

寪氏:鲁大夫邑,《广集》二韵有?姓,《姓源》引?大夫。误。

尉氏:郑大夫邑,今开封尉氏,或云:古狱官。

莵和:与隂戎境,今上洛有莵和山,或云“莵氏“今尉氏西北四十有莵氏城,野莵陂南(昭五郑劳屈生处)。

翟祖:晋献公,田见翟祖之氛归不寐却叔虎朝公语之出遇士蒍曰:“翟祖之君好专利,而不忌其臣,竞謟以求媚伐可亾也,蒍以告公恱,伐翟祖,克之釐王,十一年也。

休:在颍川或云介休,介在胶西。

:今京兆,有故?城,汉?县,秦虏负刍于今徐之县周秦之故邑。陈渉走今蕲州北,有蕲水,吴蕲秦郡有蕲氏,《姓苑》云:以国为氏。从《说文》从艸,误。

鄸:曹邑,(昭十二)今济隂乗氏,西北大享城。《寰宇记》古鄸城也。

冘:所谓姑、冘二水,在即墨有冘氏,代作姑尤。《姓苑》有尤氏,乃别出。

蜀:一作#(成二)预云:泰山北平西北有蜀亭,今兖之奉符,故济阳有蜀山。

贲:今沂之临沂南襄贲故城,汉襄贲县,音肥。汉贲赫亦音肥,《姓书》有坟奔二音。(云悬贲父后妄)蔽史伯云:“鄢蔽一作弊。

画:故画城,在西安城南有澅水,耿弇进军画中者,胡麦切。或云:临淄昼邑,水,误。临淄乃昼。

昼:齐大夫之封,见《风俗通》有昼氏,孟子宿昼者。

郏:郑地。郑有郏张。《姓苑》云:所封邑。今汝之襄城有故郏城。亦楚邑。今许之郏县。子瑕城,郏者。汉属颍川,魏龙见陕之摩陂,改曰龙城。

鄗:赵之髙邑有古柏乡城。故鄗也。(哀四齐伐晋取鄗)。光武即位改曰髙邑。或云:?齐侯之处非也。(桓六年?于文。《公羊》作鄗榖梁作蒿啖氏不知时方定许何得在此。)

瓠:(哀四)壶也。有壶氏、瓠氏。(壶子。壶丘子。后有瓠巴)

籍:上邽有籍水。一曰:洋水。又哀十七年籍圃卫地。

穀:隰州有穀城。非姬姓榖。

商:(邬)《纪年》秦封卫鞅于邬。改曰商。(梁恵成三十年)纪谓故下愽县有商城。今钜鹿故城是。然,鞅封商于乃商洛。《九域志》止洛商君之邑。张仪以商于地赂秦者。此也。

邮:今髙陵有邮乡许。徒力切。本属扶风,《集》音“毒”《篇》、《韵》音“攸”,失之。

垂:引八宗卫遏处。曹之济隂北有垂亭。即犬丘。非。上党桀居之。垂与垂陇、邮棠。(垂陇在荣阳东。郑地。襄十八,邮棠,齐地)

厝:甘陵故厝也。秦昔。汉厝城。七亦切。桓帝曰:“甘陵“。今见之清阳东南三十有故厝城。(上人曰:?城。)有厝氏。燕有厝夀。(春秋后语)。

潜:(灊)楚邑。在庐之庐江南二里有古潜城。汉之灊。吴伐夷侵潜六沉尹戍救潜迁潜于南冈者。(昭二十七,吴使公子掩馀烛庸围潜。楚救潜。注:楚邑。在庐江六县西南。)盍闾四年伐楚围灊者。(史记)非鲁盟戎处。

鄈:葵。葵也。《纪年》梁恵成元年,赵成侯,偃韩懿侯,若伐我鄈者。《郡国志》山阳有鄈城。京相璠云:在山阳西北六十。今河东临汾。

充:《寰宇记》充国故城在阆中西南九十四,今在新井东北二十八。又有西充。今果州南充郡治西九十五。唐西充县(武徳四)有西充山。大歴四为充州。(《寰宇记》以古充国为名)有充氏。(孟子:充虞。)

常:《传》言:郯常之境。郯国淮阳。常在南阳。田文之封。

瑕:《水经山》乗县有瑕城。詹家之故邑。山乗故亳之?城。璠云:解西南五里故瑕城。郦云:在故解城东北二十四。猗氏故城西北俗名郇城。预云:猗氏东南。(僖三十文十二)故郦视为孤证。(成十六楚地。昭二十四周地。)

右杂国下:

失之乎。数求之乎。信疑失之乎。势求之乎。国危、权钧,则不能相使。势等,则不能相併。治乱齐,则不能以相正。故小大轻重少多。治乱不可不察,此祸福之门也。冠帯之国。舟车所至,不用象译狄鞮,而通者方三千里。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官。择官之中而立庙。天下之地,方千里以为国。所以极治任也。非不能大也。其大不若小,其多不若少,衆封建非以私贤也。所以便势令威。而愽义也。义愽利,则无敌,无敌者安。故尝观于上世矣。其封建衆者,其福长,其名彰。神农七十世有天下。与天下同之也。王者之封建也。弥近、弥大、弥逺、弥小。海上有十里之侯,以大使小,以重使轻,以衆使寡。此王者所以家且室也。故曰:以滕费则劳。以邹鲁则逸。以宋郑则倍日,而驰以齐楚,则举如纲旃而已。所用弥大,所欲弥易,汤无郼武、无岐贤,虽十不能成功,以汤武之贤,而犹藉之乎。势况不及汤武者乎。故以大畜小吉,以小畜大灭。以重使轻,从以轻使重凶。今欲济一世安,黔首功名,著于盘盂,铭篆垂乎。壼鍳其势不厌尊,其实不厌多,水用舟,陆用车,泥用楯,沙用鸠,山用樏,因其势也。因其势者令行是,故位尊而教受,威立而姦止,此畜人之道也。故以万乗令十乗易,以千乗令一家易。以一家令一人易。尝识及此,虽尧、舜不能,诸侯非欲臣人,而不得已,其势不便,则奚以易臣权,轻重审小大,多封建,所以便其势也。王也者,势无敌也。势有敌,则王者废矣。故有知,小之愈于大,少之贤于多,则知无敌矣。知无敌则似类嫌疑之道逺矣。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彭曰:“雉兎在野衆皆逐之。积兎在市莫有志者”。(尹文子)慎子曰:“一兎走街,百人逐之。非一兎足为百人分也。繇未定分。分未定尧。且屈力况衆人乎。积兎在市,过者不顾,非不欲兎也。分已定。分已定虽鄙不争,故治天下国家者,定其分而已矣。熊侣围宋九月,熊招围宋五月,熊当围宋十月,凡楚三围宋矣,而不能亡,非不可亡也。以宋攻楚无时止也。故功之立也。贤不肖彊治乱异也。齐简公有臣曰:诸御鞅谏于简公曰:陈成常与宰予之二臣者,甚相憎也。臣恐其相攻也。相攻则危。上愿君之去一人也。公曰:“非”。若细人之所议也。居无何,陈常攻予于庭。即公于庙公喟焉。曰:“余不用鞅言,以至此也。”失其数无,其势虽悔,无听鞅也。奚益此不知恃。可恃而不恃也。

汉国

恶呼!秦为不道?乱。先王之法制。隳封建。废井田。凡先王之所以维持,兹世立经常,简易之法者,一切壊之矣。汉室隆兴,四方旋定,宜求遗书,召故老讲:明王制,取封建,而首正之。脩礼法,立亲贤,使逺近、小大咸,适其宜,而后,废阡陌,还井田,以恵其子孙,天下后世推二帝三王,所以公天下之心而广之,使子孙天下后世必来取法,顾不伟欤?当是时其去秦之世为未逺,经界封畧,必犹可攷,城邑郊遂,必有存者,柰何?髙帝不知,稽古除嬴、灭项,而志愿已满,故虽惩秦孤立,分建同姓,而割地亡制,择立亡法,封三庶,孽一日,而天下之半,苟且一时,使子孙天下,后世受其敝,而不得见二帝三王,所以公天下之心。岂不惜哉?虽然髙帝之智,固不足以知此,而子房之流亦乐,因循亡有为之,长虑者何邪?岂非王迹,当熄霸道,当兴天不启其邪。不然渠若,是而止也。汉之封列,初亾足道,比之晋唐,则为近古,因録之以偹采。

监鄼(属沛)、平阳(河东)、宣平、绦(河南)、舞阳(颍川)、曲周(广平)、鲁(鲁国)、汝隂(汝南)、颍隂(颍川)。阳陵(冯翊,楚汉春秋作隂陵。)、信武、安国(中山)、棘蒲、清阳(《史记》楚汉春秋同。固作清和。清河郡清阳县也。云郡非是。)、广平(临淮)、汾隂(河东)、阳都(地道记云属临淮)、曲成(涿)、愽阳(汝南)、梁邹(济南)、剻(薄梅反属扶风楚汉春秋作城志 阙地道记在北地索隐芳尤切。)、都昌、武阳厌次(《地道记》属平原。后属乐陵国。)、成(涿)城父(沛史故城。)、阿陵(涿固作河陵)

广(《地道记》广县属东莞。史汉表作广。严误。吕欧諡北壮为严尔)、河阳(河内)、蓼(六安。)、费(东海)、聊城(位次聊城侯史汉并作平侯。)、髙苑(千乗史第四十一 固第四十二)、隆虑(河内)台(临灾台乡县)、贯(钜鹿)、海阳(南越)、东茅(固作东茆 史汉皆作四十八)。柳丘(渤海)、斥丘(魏)、东武(琅琊)、乐成、宣曲(阙 先封武侯索隠云)魏其(琅琊)、昌武、绦阳(固作终陕阙。)曲逆(如字在中山以水曲而西流为名章帝恶之改曰 蒲隂五臣注陆机功臣颂音去遇非按别有曲遇在河南本音举隅见髙纪明作遇)、菌(求陨切固作卣阙按先 得南阳侯则南阳地。)、复阳(南阳应邵云在桐 柏山下复水之阳。)、猗氏(河东)、祁(太原)、傿陵、愽阳(彭城)、平定、故市(河南)、髙梁(阙,史汉皆在六十六,【按】肥如已六十六。)什邡(广汉)柏至、辟阳(信都)、髙京(涿宜是长沙安平惟宣 封长沙孝王者属涿)、留(彭城.)、南安(犍为又建安)平棘(常山)、北平(中山)、肥如(辽西)、安丘(北海)、襄平(临淮.)朝阳(南阳)、彭(东海)、清(东郡.)、彊、寗陵(陈留)、祝阿(平原)、煑枣(宛朐)、梧(彭城)、堂阳:(钜鹿)、寗(济南寗阳)、张(广平)、纪信、棘阳、(南阳)、髙胡、阳阿(上党)、龙(卢江龙舒恐非当是 大山龙也表龙阳)、下相(临淮)、堂邑(临淮)。新阳:(汝南固作信阳)、营陵:(北海)、广阿:(钜鹿)、戚:(地道记属东海扶风固作栒)、磨:(固作歴非厯在信都)、武原、吴房(汝南故子房国)、繁(魏郡繁阳固作平)、汾阳(太原)、髙陵(琅琊)、深泽(中山)、宋子(钜鹿)、阏氏(安定)、中水(志属涿应云易滱二水之中地道记属河间)、杜衍(南阳)、赤泉(司马正以为南阳丹水谬)、湼阳(南阳)、穀阳(史汉作穀陵)、甘泉(固作景侯)、湏昌、(东郡)、长脩(河东位次作平信侯)、昌:(琅琊)、成阳(汝南)、平州(《地道记》属巴郡)、壮(或作荘)邔(南郡按周成难字觧诂 音跽)、恭(河内)、开封(河南)、临辕、禾成、东阳、临淮、阳羡(丹阳)、轶(江夏)、平皋(河内)、土军(位次成信侯也包 恺云西河土军县)、汲(河内)、槀(山阳)、中牟(河南)戴(甾也,章帝曰:“考城。“)、徳(志阙表在济南)、上邳(王)朱虚(王琅琊)衍、震阳(汝南续汉书作滇阳 )、期思(汝南)、便(桂阳音鞭)、义陵(一作义阳义阳在汝南)、桃(信都)、沅陵(武陵)、陆量(如淳以为江南陆梁地)、平都(东海按永和中平都国乃安平也属 长沙汉表在百十史无次第)、?(临淮即贯阳)、阳夏(淮阳)、淮隂(临淮,沛)、任(广平)、棘丘、江邑、离(邓弱封史失其始末固去之)、颉(音戞固作颉,非。详史表世家)、合阳(冯翊)、沛、(沛)周吕、(应云周吕国索隠云周及吕,非。济隂有吕都县又封令)、建成(沛)、平(河南,一有此次三十二在费之下)。

髙皇帝五年灭项,趣定功行封,六年十二月甲申,始剖符封列十八侯之位。次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髙后二年,诏丞相,平尽差,列侯之功録,第下竟藏之宗庙。副在有司,今以其次録之。(史汉表传互有不同其侯国本百三十有七又有周吕建城在外戚合阳颉沛徳四人在王子侯寔百四十有三然按平定梧上邳朱虚使沅陵平都八国非髙帝所封固表末云百四十七又云百五十三皆误,多十。)

夫封功劳,建贤徳,所以崇国基劝天下也。是故功必称地,位必称徳,然后庶人不议,而天下定,

【按】留侯良、曲逆侯,平勋业之具在汉亾,有出其右者,乃不得豫于十八位之中。张敖者,人而反危然,显据第三及后叙定。良居六十二,平次四十七,而淮隂信且绌于列噫。论功定封,而以私意行之可乎?唐之裴度平淮之功,固非李愬下也,韩愈氏评之,得其槩矣,而宪宗乃以愬妻皇族,命叚文昌改立碑颂,归功于愬,于是议者蠭午夫以度之。公议固不可掩而一时所屈,亦足以销志士功名之念,而沮忠臣事上之心,宪宗可谓失君人之道矣。抑尝言之,惟天下之亾,私者,可以为天下,汉之封法,既不善矣,而又行之以私,意欲不扰,且乱顾可得乎。

筑阳、武阳、萧乡(右三鄼之属一更有绍阳)、南宫、信平、睢阳、乐昌、(右四宣平之属)、修(史汉作馀音同)、平曲(髙城右二绦之属,曲成之属)重平、(鲁之属,颍隂之属)安阳、(汾隂之属)、夜(东莱)、垣(河东 右二曲成之属)、塞(临洮 愽阳之属)、郸(沛十三州志音多 ?之属)、池阳(?之初封)、节氏(右成之属,河陵之属)、巢(费之属宣曲之属)、?、(髙京之属河阳之属)、江邹(汾阳之属,深泽之属)、临汝(赤泉之属长修之属)、?山(徳之属芒之属)、令(濚阳见地道记旧云 谥非颉之属)、吴(合阳之属)、鄜(一作周吕之属建成之属)右百四十三国之后分封者。

恶呼!汉之诸侯可谓真不幸矣。方,髙帝之封也。其封劵之誓曰:使河如帯,泰山如砺,国以永宁,爰及苗裔,申以丹书之信,重之白马之盟,可谓恵矣,柰何?髙帝不学,面墙不能讲礼制度,与为长久计,上亾道揆,下亾法守,功臣子弟亦复不闲,有家一旦得国正,犹人之骤获,放意酒色,而不知所兴,起迨文景时,民归户息,富厚什伯于前矣。为子孙者,唯宜讲礼脩乐,以乐其生,而乃骄?,其先亾。兢兢于苛世之禁,陨命亾国,匹匹相继,洎武后元,异姓耗矣。(耗音毛无也)或絶失姓,或乏亡主,朽骨孤于墓,苗裔流于道,生为愍而死为之传尸,(《传》音转), 即是胗之,岂惟在下之不教哉?亦上之人不知,所以恵之之道,亾制以保之也。唐有天下,子孙蕃衍,其初咸有封爵,至世逺亲尽,亦随贤愚与异姓杂仕或流困民间。繇此而言,开国之君,其可不知所以恵之之道,而为之。善后者乎。

愽成、扶栁(信都)、中邑、乐平、山都、松滋 (庐江固作祝兹非别有吕莹八年为祝兹侯)、成陶、(固作成隂)俞胜(沛)、吕成(作昌成)、祝兹(琅琊)、建陵(东海)、醴陵(长沙)、腄(东莱史作锤)、东平(东平)、洨(沛)、不其、汉阳(信都乐昌)。

右髙后封:

阳信(勃海 固作信阳在新野)、壮武(胶东)、樊(东平史作波陵)、南浈(河南有浈亭音程)、黎(东郡)、缾(琅琊)、弓髙(营陵)、按道(济,又龙额后分按道)、襄城(魏一云颍川非)、故安(涿,清)、轵(河内)、章武(勃海)、南皮(勃海)、鄡(史作清都固作邬邬大原邑非也按 史古本为靖郭则齐封田婴者)、周阳(上郡)、俞、        江阳(东海)、遽(乡名在常山)、新市(钜鹿)、商陵(临淮)、建陵(东海)、建平(沛)、平曲(髙城)、山阳(或作阳山)、安陵、垣(河东固作桓非)、遒(涿)、容城(涿)、易、范阳(涿)、翕(内黄)、亚谷(汉表在河内)、塞、魏其(琅琊)、盖(渤海)、隆虑(河内)、武安(魏)、周阳(上郡)。

右景帝封

长平(汝南)、平津(髙城)、冠军(南阳汉表在东 郡)、周(长社)、乐通(髙平一云临淮)、牧平(平原)、富民(蕲)、南奅(茂陵中书同此本字匹孝反 卫青传作窌说文栁宥反)、葛峄、龙额(汝南非豫章者)、隂安(魏)、发干(东郡)、南阳、乐平、冠阳、翕(内黄)、特辕(南阳史作特装)、亲阳(武阳)、若阳(平氏)、平陵(武当)、?头(皮氏)、渉安、昌武(舞阳)、襄武(陇西 襄垣)、乐安(琅琊汉表在昌县)、合骑(髙城)、渉轵、从平(昌邑)、随成(千乗)、愽望(平阳)、衆利(在阳城姑莫)、潦(舞阳)、宜冠(昌县)、煇渠(鲁阳乡名)、浞野、下麾(在猗氏固作摩)、漯隂(平原)、顺梁(韦昭作浑渠云皆鲁阳乡名班固作煇渠然 上三年僕多方侯故孔文祥以为一邑封二)、河綦(济南)、常乐(济南)、符离(在沛朱虚固作邳离)、义阳(平氏)、壮(东平固作杜非)、衆利(为诸县)、湘成(阳城)、?(阳城)、臧马(朱虚)、膫(南阳舞阳)、术阳(下邳)、龙亢(谯萧该云广徳所封止曰龙有亢者误龙乃鲁城)、成安(陈?汉表在郏)、昆(钜鹿)、骐(河东北屈)、梁期(魏)、将梁、安道(南阳)、随桃(南阳)、相成(堵阳)、海常(琅琊)、北石(济南固作外石)、下郦(南阳固作鄜非)、缭嫈、蓹儿(越)、开陵(临淮)、临蔡)、(河内)、东成(九江)、亾锡(?稽)、渉都(南阳)、平州(梁父)、荻苴(渤海音秋蛆)、澅清(齐音且画索隠音获非)、騠兹(琅琊)、浩、瓡讘(河东即狐讘今隰之永和县讘一作瓠徐作执俱非)、?(河东)、湼阳(南阳汉表作齐)、海西、新畤(齐)、承父、(东莱)、秺(济隂)、重合(渤海)、徳(济南)、题(钜鹿)、邘(河内)、轑阳(清河)、当涂(九江)、蒲(琅琊)、富民(蕲)。

右武帝封

愽陆(渔阳文頴云无此,县失之)、安阳(汝南)、桑乐(千乗)、宜春、汝南、安平(汝南志属涿)、富平(平原)、阳平(东郡)、秺(济隂今成阳有秺亭)、建平(济阳)、宜城(济隂)、弋阳(汝南)、商利(徐)、成安(颖川)、平陵(武当)、义阳(平氏)。

右昭帝封

营平(济南)、平丘(陈留汉表在肥城)、昌水(于陵)、阳城(汉表在济隂隂乃成阳阳城属颍川汝南二郡)、爰氏(单父)、扶阳(在沛之萧)、平恩(魏)、        髙平(在临淮)、平昌(琅琊)、乐昌(汝昌)、阳城)、(汝南与颍川阳城别)、邛成(济隂本属济南)、安平(长沙)、将陵、平台(常山)、愽望(平阳)、乐成(平氏云南阳城)、愽阳(汝南南顿)、建成(沛)、西平(临淮)、长罗(陈留)、爰戚(山阳)、鄼(河南何之孙封本纪名係)、愽成(淮隂)、髙昌(千乗)、平通(愽阳)、都成(颍川)、合阳(平原)、安逺(在慎县)、归徳(汝南)、信成(细阳)、义阳、阳都、乐平、冠阳。

右宣帝封

阳平(东郡)、乐安(僮)、义成(安平见上)。

右元帝封

安昌(汝南)、高阳(东莞)、安阳(平阳原)、成阳(新息)、高陵(琅琊)、定陵)、(汝南)、殷(沛韦昭云河内)、宜乡、汜乡、(南阳)、愽山(顺阳)、安成(汝南)、武阳(郯)、平阿(沛)、成都(山阳)、红阳(南阳)、曲阳(九江)、高平(临淮)、新都(南阳)、驷望(琅琊)、延乡、新山、童乡、楼虚。

右成帝封

阳安、孔乡(夏丘)、平周(湖阳)、髙乐(新野 义阳东海)、高武(杜衍)、       杨乡(湖陵)、新甫(新野)汝昌(阳穀)、新阳(新野)、髙安(朱扶)、方阳(龙亢)、       宜陵(杜衍)、长禹(济南)。

右哀帝封

扶徳(贑榆)、扶平(临淮)、广阳(南阳)、承阳(汝南)、褎鲁(南阳平)、      褒成(瑕丘)、赏都

右孝恵以来,侯者,凡二百四十三,间有附在,前者又不数焉。(《太平御覧》孝平时郡国百三十二,侯国二百四十有一)元始五年,而后虽稍封继亾,足纪者,其如孝武所封,冠军愽望,从骠之类,名亦诡矣。(自髙帝以侯生为平国君娄敬为奉 春君而后有剼胡子光武亦有镌胡侯其有功徳侯者为朝侯自通者为彻侯通侯也其侍祠无朝位者为侍祠侯食闗内者为闗内侯又有伦侯若建成侯赵亥 昌武侯马母择者但有封名无食邑霍光之封愽陆亦取愽大陆平其后曹操遂至 立名号侯乡公亭侯亭伯之类故樊子盖以功济天下遂有济公之号皆不足法)且多匃奴,方士杂簉其间,封法壊焉。(瞭宅开陵望成安宜春安阳冠阳阳平愽成周阳俞乐安髙平建平富民承父衆利 煇渠翕皆两封乐平义阳三封)

恶呼!髙帝封功臣,信誓之辞,事闗宗庙,岂后世臣子所得轻议哉。武帝乃以酎金文致夺之。不数年间,而见侯者四不亦悲乎?太初之年,异姓渐尽,封灭绍絶时也,不幸帝且残忍,动以法?,猲鸡意鹿一切耐除,或一嵗诛,或再嵗斩,篮鸡胥悸,圈兎交惊,吾何以观之哉?憘有国家者,其毋以若所为也。汉魏《春秋》云:髙祖封许,负为明雌,亭侯裴松之疑时,列侯无乡亭之爵,孔衍之谬。然《刘备传》谓:中山胜之,子贞亦元狩,六年封陆城侯。【按】:贞封乃元鼎二年,此亦误。

汉王子国

恶呼!髙帝封诸侯王,其子孙亾,有与汉俱存者矣,欧阳子云:周有天下,封国七十,而同姓五十三,后世不以为私也,盖所以隆本支崇屏卫虽其敝也,有末大之患,而犹崇奨扶持,歴四百年而后亾,盖其徳与力皆不足矣。而其势或使然也。唐有天下,虽不封建,而其子孙咸列封爵及世逺亲尽,然后各随贤愚与异姓杂仕入居,《尚书》出,为督刺,故虽天下分裂,而犹俞于它人。髙帝时,梁、楚、燕、赵出入,觖望一,皆异姓之忧,而所恃者,惟宗族、昆弟,是以兄仲夺国,伯子甫侯,而诸侯莫敢,非末大之祸,固始谋之不善,而非封建之末敝,岂可芘焉?而纵寻斧哉。文帝封梁王、城阳、灾川;景封河间、常山、长沙、中山;昭封广陵、髙宻、广阳,诸国比莽摄而废矣。宣帝所封虽云,有及莽世,又年浅亾,足论徐乡、严乡、武平、陵乡、之徒。忿然,以诛莽死,亦足尚矣。若夫东汉王子百馀亦亾有,及建安末者,岂非天厌汉徳,而先蔑其人邪?抑人事之不既邪。乡使絶除辄续与为长久之计,虽不能骤以胜天,而汉祚亦未必既如此也,《诗》云:“懐徳维宁,宗子维城”。修徳而固宗子何城?如之襄城(頴川)、轵(河南)、壶闗(上党)、昌平(上谷)。

右恵帝子封

赘其(临淮)、东牟(东莱)、管(荥阳)、斥丘(魏史斥作固,作氏。皆非)、营、杨丘、杨虚、朸(平原)、安都、平昌(平原)、武城、白石、(金城 右齐之分)、阜陵(九江)、安阳(冯翊)、阳周、东城、(九江,右淮南之分)。

右文帝子封

平陆(西河)、休、沉猷(髙苑)、宛朐(济隂)、棘乐(右楚之分)、乗氏(济隂)、桓邑(右梁之分)。

右景帝子封

兹(琅琊乡名右河间)、安成(豫章)、宜春(豫章)、句容(丹阳)、句陵(长沙固作容陵,右长沙)、杏山、浮丘(沛)、广戚(沛右鲁之分)、丹杨(芜湖)、盱台(临淮)、湖孰(丹阳)、秣陵(丹阳史作秩阳)、睢陵(固作淮临右江都右梁)龙丘(琅琊)、剧(北海)、壤(固作懐昌)、平望(北海)、临衆(琅邪史作琅邪)、葛魁(北)、益都、平酌(北海固作平的)、剧魁(北海)、夀梁(夀乐)、平度(东莱)、宜成(平原)、临朐(东海右菑川)、靁(东海)、东莞(琅琊)、辟(东海)、辟文(南郡)、封斯(常山)、榆丘、襄嚵(广平县)、邯?(魏)、朝(朝歌)、东城(九江)、#(右赵)、广望(涿)、将梁(涿 )、新舘(涿)、陆城(涿,本作陉)、新处(涿,右中山)、蒲领(东海)、西熊、枣强(清河)、卑梁(魏史汉作毕梁)、房光(魏)、距阳(魏)蒌安、阿武、参户(渤海)、州乡(涿)、平成(南皮史作成平)、广(渤海)、盖(魏一云盖胥志在泰山 右河间)、陪安(魏固作隂安)荣简、(荏平固作荣闗)周望(史作周坚)、陪(汉表在平原)、菆(平原固作前)、安阳(平原)、五据(泰山)、富、平(河南)、羽(平原)、胡母(泰山右济北)、离石(西河汉表在上党)、邵(山阳)、利昌、(齐)蔺(西河)、临河(朔方)、隰成(西河固作湿)、土军(西河)、皋狼(临淮)、斥丘(平原斥史作千固作千,非。右代共)愽阳(汝南 右齐)、宁阳(济南寗阳也)、瑕丘、(山阳)、公丘(沛)、郁根(卢党切韦昭云属鲁)、西昌、(右鲁)、陉城(在辛处固作陆地是刘备传 作陆城亭侯,右中山)邯平(广平)、武始、(魏)、象氏(韦昭云钜鹿县)、易(在鄗属涿 右赵)路陵(南阳史作洛阳)、攸舆(长沙攸县是表在南阳无 之)、茶陵(长沙固云在井阳 非)、建成(豫章)、安衆(南阳 右长沙定)、利乡(冯翊衙县亭名)、有利(东海)、东平(东海)、运平(东海)、山川、海常、钧丘(固作驺)、南城、广阳(顿丘史汉作广陵非)、荘原(固作杜原 右城阳共)临乐(渤海)东野、髙平(平原)、广川(右中山靖)、千锺(固作重侯在平原右河间)、披阳(千乗)、定稻(琅琊)、山(渤海)繁安、栁云(琅琊)、牛平(东莱牟平也)柴(泰山 右齐)、柏阳(中山史保州清苑引汉祀 柏阳纪无之表伯畅非乐)、鄗(常山 右赵)、乗丘(深泽一作桑)髙丘、栁宿(涿)、戎丘、樊舆、曲成(涿)、安郭、(涿)、安险(中山)、安道)(一作遥右中山)、夫夷、春陵(南阳)、都梁(零陵)、洮阳(零陵)、永陵(零陵今永州固作衆陵一作泉陵右长沙)、终弋(汝南 右衡山)、麦(琅琊)、钜合(平原)、昌(琅琊)、蒉(琅琊本作)、雩葭(琅琊)、石洛(琅琊固作原洛)、扶?(琅琊索隠音浸固作侠术)、挟朸(平原)、父城(辽西汉表在东海)、校(志阙或云琅琊被县)、庸(琅琊)、翟(东海)、鱣(襄贤)、彭、(东海)、瓡(山海注与瓠同北 按韦昭诸絷反)、虚水(琅琊)、东淮(北海)、拘(千乗史作栒非)、淯(淯阳汉表在东海是按南阳有淯阳县)陆(夀光)、广饶(齐)、缾(琅琊)翕闾、甘井(钜鹿)、襄陵(河东钜鹿)、皋虞(琅琊)、魏其(琅琊)祝兹(琅琊)、髙乐(济南 右齐)、参鬷(东海)、沂陵(东海 右广川)、沉阳(渤海右河间)、漳北(魏)、南(钜鹿)、南陵(临淮)、鄗(常山)、安檀(魏)、爰戚(济南)、栗(沛)、洨、猇(钜鹿)、揤裴(东海右赵)、# (右中山)。

右武帝子封:

松兹、温水、兰淇、容丘、良成、蒲领南曲、髙城、成、(涿,右中山)、新市(堂阳右广川)江阳(东海 右城阳)

右昭帝子封:

朝阳(济南)、平曲(东海)、南利(汶南 右广陵)、安定(钜鹿右燕)、利乡(常山,右中山)、脩市(渤海)、东昌、新乡、脩故(清河)、东阳、(右清河)、新昌(涿 右燕)、邯(魏)、都乡(东阳)、乐阳(常山)、桑中、张、(常山右赵)、景成(渤海)、阳兴(涿)、平隄(钜鹿)、乐乡(钜鹿)、髙郭(河间鄞县右河间)、乐望(北海)、成(北海)、南曲、髙城、成(涿 右中山)、新市(堂阳右广川)、江阳(东海 右城阳)。 

 右昭帝子封

朝阳(济南)、平曲(东海)、南利(汶南 右广陵)、安定(钜鹿右燕)、利乡(常山,右中山)、脩市(渤海)、东昌、新乡、脩故(清河)、东阳(右清河)、新昌(涿,右燕)、邯(魏)、都乡(东阳)、乐阳(常山)、桑中、张(常山 右赵)、景成(渤海)、阳兴(涿)、平隄(钜鹿)、乐乡(钜鹿)、髙郭(河间鄞县右河间)、乐望(北海)、 成(北海)、新利、桞泉(南阳 右胶东)、复阳(南阳)、锺武、髙城(右长沙)、海昏(豫章 右昌邑)、遽乡(常山,右真定)、广乡(钜鹿)、成乡(广平)、曲梁(魏)、平利(魏)、平乡(魏)、 平纂(平原)、成陵(广平)、阳城(济隂)、祚阳(广平,右平干)、东襄(信都)、乐信(钜鹿)、昌城(信都)、武陶(钜鹿)、歴(钜鹿 右广川)、昌虑(泰山)、平邑(东海)、山阳(东海)、建陵(东海)、合阳(东海)、东安(东海)、丞(东海)、建阳(右鲁)、髙乡(琅琊)、兹乡(琅琊)、藉阳(东海)、都平(东海)、枣原(琅琊)、箕(琅琊)、髙广(琅琊)、即来(琅琊,右成)。

右宣帝子封

右孝文以来,侯者二百七十有七,其后王者一十有五。东牟、杨虚、朸、安都、平昌、武成、白石、阜陵、安阳、阳周、乗氏、桓邑、武始、春陵、襄陵。别封者七。休分红离,石分渉,蔺分武原,隰成分端氏、临河分髙俞、土军分钜乗、丘斥,夏分夏丘。汉自元成,政出王氏,其矫伪褒封者,盖百有五十。见于《班表年》。浅制率亾,足纪洎莽,摄据封继俞多,亾以述焉。

恶呼!武帝发主,偃之谋,令诸侯王,得推?分子弟,于是诸侯王子孙,侯者百七十有七。(元朔二年制诏御史诸侯王 或欲推私?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自是支庶毕侯元光侯者七元朔百二十有七元狩二十五元 鼎五)而王国遂弱,此贾谊之?也,故善为计者,事立于亡形。方文帝时,分齐为五,以封悼恵王之子,淮南为三,以封厉王之子,则谊之?畧施行矣。(贾曰欲天下之治安 莫若衆建诸侯而少其力割地定制令齐楚赵各为若干国燕 梁他国皆然文帝以代王即位后分代为二国反思贾生言乃分齐为七淮南为三淮,南庐江衡山凡三城阳济北济南菑川胶西胶东齐,凡七国云:“六“误。)及乎。景帝因晁错计,欲削七国,而吴楚遂反,岂其施之昔,而不可行之今哉。失于欲速,而不得其道尔。(错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支郡三年楚 来朝错请诛之诏削东海郡因削吴之豫章?稽及前二年越有罪削其河 间郡胶西以卖爵有姦削六县。)子曰:“欲速则不达”,东汉疾横议,而党锢兴文宗急,姦窍而训注起,同此辙也。乡使孝景沉思熟计,脩礼教、正名分,以廸之。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劳而天下定矣。岂有不削,亦反者,计非不臧惜乎。其为说之,鄙也。

王国自髙帝至孝平,凡六十一。继封十一。亲之欲其贵,爱之欲其富,此仁人于弟,则然也,兄为天子,弟为匹夫,则不足以为国矣,虽然将以爱之,而不知所以爱之适害之尔。象至不仁,封之有庳,可谓亲爱之矣。然封之而使吏治,其国象不得有为于国,则制之亦有道矣,欲时时而见斯,使之源源而来。则处之亦有法矣,岂若后世燕安,尝试率然而为者乎?孝武分王,诸弟其恩,固已沃矣。然,未几何,衰淫并起,悉就夷灭,岂教之不至者,适足以害之欤?乃若孝景非惟不能教,而反纵其为及其有罪,然后从而诛之,若路人然可谓亲爱之乎。昔者成王封康叔卫作书三篇,其所以告戒之者至矣。是以康叔卒能奉承王命,垂法将来汔为长世有道之国,汉诸侯王以百千数,其保于令终者,盖尟况敢祈永久乎。然则,为之君者,其可不知教,而有民社者,其可以不知徳邪?不知其要,既得之复失之,以栖迟于短祚也。《诗》云:万邦之屏,之屏之翰大。君有命其可不思,易之,所以承家者乎。

同姓侯王

光武五十八,明帝二十八,章帝六十二,和帝九十七,安帝六十五,顺帝五十六,冲帝六,质帝十,桓帝十五,灵帝十一,献帝十二。右四百有二十列县乡亭总焉。见熊方之表。(绍兴十 五年进)【按】:光武十三年,侯宗室及絶国百三十,有七十四年,十子始为公,今可见者此尔,(《续志》凡县、道、国、邑,千五百八十七。注县大者,置令一人千石次置长四百石小者二百石) 虽然,东京法蔑,侯不分茅,长相内租,列侯守宠而已,自列而降位,愽士下所谓猥诸侯也,亾以述焉。(前汉非朝侯侍 祠侯以下士小或以肺腑宿亲若公主子孙奉坟墓在京 师者亦随时见谓之猥诸侯中兴循之其列士特进朝侯虽正贺执璧治民如令 长而不臣但纳租秩如本县无宫室) 其如朝侯,虽挺璧苴社而土宇杀矣。光武十王并列,圻近显宗。八子不芘逺民。方之前朝,地裁十一。是以西汉之王,连城数十,或载黄屋而东汉之末,四海溃敝,八方不能内侵,则衆建而少其地,真令典也。(后志云 汉初立诸王因项羽所立诸王 制地广大且至千里) 

恶呼!周与汉皆封建其事,固不同矣。而皆有诸侯之患,周之初基,诸侯述职,而周以之彊及其末也,用兵争彊,而周以之弱,西汉之初,大启九国,而叛者九起,及其末也,分国子弟而诸侯之患遂消,故论者谓周得之始,而失之于终,汉失之前,而得之于后是。不然天下亾不敝之事,而人君有不敝之术,周之所以弱,特自弱尔。方千八百之建也,旦望之勋,不过百里,当此之时,岂得尾大患哉?成康诸侯而强,平桓诸侯而弱,果侯罪耶?吴、楚、齐、晋,固曰强大。然犹迭主夏盟,崇奨夹辅,而不抵于速亾,及汉之兴急于矫枉,不思经久之计,于是大封同姓。周匝三垂,而天子之所有纔十五郡。列侯公主,颇食其中,故韩黥、彭豨相继叛逆,盖其始者既不善矣。及夫主偃?行,而诸侯已亾,政有茅土者特亦不过食租税,是以哀成之际,宗室弱极,而新莽得以髙歩雍容,坐移鼎祚。故予尝谓:周得之始而不制于终汉,则首尾两皆失之。若光武者虽亾侯王彊大之祸,而本枝之缓终以少。固此,董卓之徒之所以得肆行,亾忌而汉遂亾也。然则,刘昭致论,谓圣帝英君欲返斯败,必当更开同姓之国,置不増之约。然后,可以还坠路,而反全安之辙,信非谰説。

异姓侯.

光武一百七十四;明帝二十七;章帝二十一;和帝二十七;安帝五十一;顺帝三十二;冲帝三;桓帝四十五;灵帝四十七。

右见熊方表。[按]:光武十三年三月,功臣増邑,更封三百六十有五,其外戚恩泽封者,四十五不得尽见矣。(续志明章至顺,凡郡国一百五,为十三郡。光武併省,郡国十,凡县道侯国四百馀,为十三州理,至于末加置郡国,一百五。凡县道侯千一百八十)方桓帝时,封赏逾制,内宠猥盛,于是陈蕃亢?,谓古诸侯上象四七,所以藩屏上国也。髙祖之约,非有功不侯,而近习以非义,授邑左右以亾功。《传》赏一门之内侯,至数人是。以纬象失度,隂阳缪序,则封赏之失当,其祸乃如此也。迨献帝时,政归曹氏,然犹名在汉室,所封之侯于《书夀志》可见者,百五十有一名,存实亡,兹用不録。

天下之事欲其成也,尝费辞而其壊也,一言而已,事固不可以言句索也,固有言之甚美,而妎于理者,小人之言未尝不美于君子之言也,未尝不宜听于君子之言也。然而妎于理也,将欲取之,必固予之,斯言信美矣。然未小信而天下服,其祸不?乎.一言而?邦乎,是以圣明,达识之主,必广受谋谟,而尝索其利妎于言句之外.盖智以言昏而事因説惑也,久矣.封建之事有国之大利,三皇五帝之所以法上象而为天下.后世立简易,可久之法者也,秦汉而下,惟忧不得行之,一有行之,而以一言废之,固将不胜也.

栁子之论,吾固不患焉,属者披苏文忠海外之篇,有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三代非不欲罢侯置守而亾,罪不可削也。始皇立守宰若冬裘,而夏葛此不失时也,是固栁子之説也。又曰:“自书契以来,弑君子弑父,不出于袭封,争位者至汉而来,臣父子相贼弑者,诸侯王子孙,卿大夫不世袭者,尝有也。之至此,駴然寒而复汗,曰:东坡先生而为是説也,牢其可摇乎?封建之论其阁矣,因窃稽之,禽兽奸义盖皆出于衰周之世,而诸侯之罹故者,一皆有亾道之资,其争袭者盖无?也.《传》可攷焉。

汉诸王国七十有二,其世百八十有六,以罪除者二十七,以法死者二十二,如上所説者亾有焉。

诸王子侯为国二百八十有五,其世七百八十有二,其王者十有八,以罪除者百四十六,以诛尽者三十二,而惟二死,于奴如上所説者亾有焉。

髙帝功臣之国百四十有三,恵帝之世又倍于此者百国,凡世九百七十有七,以罪除者二百一十有一,不令终者百二十有八,而惟二死于贼,其馀,皆以武帝淫刑,自尽或诛杀,若弃狗者,而如上所説者亾有焉,元成而下王子之国随启、随灭、莽簒,而絶者百八十有一国。而如上所説者尤亾矣。东汉之侯可见者六百馀世。其国除者纔二十数,其诛、其贼死,若其建安之死者,盖八十,而惟一死于奴,如上所説者尤亾矣。

先生之言,岂非过论乎。故君子言不可以若是其?也,今夫世禄之家不无此祸,余尝闻之矣。特事不声于吏,名不上于大夫,有不得而云尔是。岂繇于世袭乎。藉令实尔,而其制,利于君,便于民。而恵于后,犹当右顾而行,矧无是耶?而曰:“李斯之言,栁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泌是,以为之解壬辰八朔书。

猜你喜欢
  卷一 二世·王夫之
  通鉴释文辩误卷八·胡三省
  平定三逆方略卷九·佚名
   第二节 小型的复活·老舍
  卷二百六十四·杨士奇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四·佚名
  二七八 大学士舒赫德奏将三宝解到书籍版片分别处理折·佚名
  二二七 山东巡抚杨景素奏遵旨查办违碍书及版片情形折·佚名
  世家卷第三十九 高丽史三十九·郑麟趾
  贺兰祥传·李延寿
  卷一百三十四·赵汝愚
  王端毅奏议巻十三·王恕
  卷八十八·佚名
  卷三十四·徐天麟
  李照松·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曾纡·唐圭璋

      纡字公衮,南丰人,布之子。生于熙宁六年(1073)。崇宁二年(1103),坐党籍编管永州。历直显谟阁、两浙转运副使、直宝文阁,知衢州。绍兴五年(1135)卒,年六十三。有空青集,不传。   念奴娇   片帆暮落,正前村梅蕊,愁人如雪。东陌

  • 亢文苑·隋树森

    亢文苑,生平、里籍不详。元·钟嗣成《录鬼簿》未载其名。从其曲中可看出他曾飘零异乡,落拓不遇,穷愁困厄,因壮志难酬而怀着满腔悲愤。对小人得志、贤才受压的社会现实怀着强烈不满,并具有穷且益坚、经

  • ●卷七十七·徐梦莘

      靖康中帙五十二。   起靖康二年正月十九日己酉,尽二十六日丙辰。   十九日己酉驾在青城。   开封府榜不得擅打军器准枢密院劄子访问旧城里外诸坊巷居民等近来往往撰造言诏唱说事端聚众以防护为名於炉头打造

  • 卷十五 崇祯十二年己卯·计六奇

      内臣  正月,叙缉奸功,东厂太监王之心、曹化淳,荫锦衣卫百户。七月,以司礼监太监张荣提督九门。戒午门、端门诸内臣延接朝士。  屡荫子弟,频用提督内,臣声势亦赫奕矣。虽戒勿接朝士,其能禁乎!  王承恩哭梦  上屡梦

  • 资治通鉴后编卷十九·徐乾学

    宋纪十九【起着雍□茷正月尽屠维大渊献五月凡一年有竒】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帝名恒太宗第三子也母曰元德皇后李氏后梦以□承日有娠开寳元年十二月二日生帝于开封府第赤光照室左足指有文成天字

  • 卷之八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五一○ 军机大臣奏云南解到应毁书籍及《大义觉迷录》先行进呈片·佚名

    五一○ 军机大臣奏云南解到应毁书籍及《大义觉迷录》先行进呈片乾隆四十三年六月二十六日据云南巡抚委员解到应毁书籍九箱,臣等即交馆查办。又,另匣封贮《大义觉迷录》,理合先行进呈。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 毛诗正义序·孔颖达

    毛诗正义序        唐孔颖达撰夫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虽无为而自发乃有益于生灵六情静于中百物荡于外情縁物动物感情迁若政遇醇和则欢娱被于朝野时当惨黩亦怨刺形于咏歌作之者所以畅懐舒愤闻之者足以

  • 晋献文之成室(1)·戴圣

    ——以子之矛,陷子以盾【原文】晋献文之成室(2),晋大夫发焉(3)。张老曰(4):“美哉!轮焉(5)!美哉!奂焉(6)!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7)。”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8

  • 卷二十四·王与之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订义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二十四   宋 王与之 撰质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郑康成曰质平也○郑锷曰物有不齐之价人有争利之心买欲贱卖欲贵价若不平则争竞之端起

  • 第十一节 论进步·梁启超

    一名《论中国群治不进之原因》泰西某说部,载有西人初航中国者,闻罗盘针之术之传自中国也,又闻中国二千年前即有之也,默忖此物入泰西不过数纪,而改良如彼其屡,效用如彼其广,则夫母国数千年之所增长,更当何若。登岸后不遑他事,先

  • 宣公·宣公十六年·左丘明

    【经】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夏,成周宣榭火。秋,郯伯姬来归。冬,大有年。【传】十六年春,晋士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三月,献狄俘。晋侯请于王。戊申,以黻冕命士会将中军,且为大傅。于是晋国之盗

  • 卷四·彭绍升

    居士传四安阳董何魏陈刘传安阳沮渠侯京声者。天水临城县人。河西王蒙逊之从弟也。为人疎通强识。幼禀五戒锐意内典。少时甞到于阗国。经衢摩帝太寺。遇天竺法师佛陀斯陀。咨问道义从受禅要秘密治病经。既而东归高昌。

  • 卷第三·丈雪通醉

    锦江禅灯卷第三 昭觉丈雪 通醉 辑 绍兴幻庵 胡升猷 订 大鉴下第八世 云门偃法嗣 兴元府普通封禅师 僧问。今日一会何似灵山。师曰。震动乾坤。问如何是普通境。师曰。庭前有竹三冬秀。户内无灯午夜明。 益州铁幢

  • 僧宝正续传卷第七·祖琇

    隆兴府沙门 祖琇 撰德山木上座师出於木氏。因以名之。其远祖曰重。是为少昊之叔也(重见左传)。绝有德于民。帝嘉之。以为勾芒。使居于穷桑。爵青阳侯。自是子孙蕃衍。凡日月霜露。所至必与焉。唯穷发之北。与大瀛之

  • 龙阳逸史·醉竹居士

    白话短篇小说集。署“京江醉竹居士浪编”。二十回。每回演一故事。内容皆叙“南风”之事,且大都是“大老”淫“小官”,故这种同性恋性变态行为本身又包含着人格上的侮辱和不平等,而作者却认为“鸡奸一事”,也可“暂时遣兴

  • 制府杂录·杨一清

    初予致政家居,强长史晟书云:“先生之在位也,不患于难进而患于难退。今既得谢不患于无复起之日,而患其有复起之机。”比起废西征,过西安,见之曰:“某不幸复起奈何?”晟曰:“朝廷以戎事起公,安得不出。但功成之后,宜早退以全晚节耳

  • 三国食货志·陶元珍

    《三国食货志》用无可辩驳的史料,让人们看到,真实的三国,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人民境遇特别悲惨,社会大倒退的黑暗时期。原因是中枢腐败,社会贫富悬殊,妖人借机蛊惑人心,起兵作乱,军阀趁势割据,野心家争当皇帝,打来打去,百姓大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