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  法仪

子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2)。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放依以从事(3),犹逾己。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

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国,而无法所度,此不若百工辩也(4),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当皆法其父母,奚若?天下之为父母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父母,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当皆法其学,奚若?天下之为学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学,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当皆法其君,奚若?天下之为君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君,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故父母、学、君三者,莫可以为治法。

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故曰:莫若法天。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既以天为法,动作有为,必度于天。天之所欲则为之,天所不欲则止。然而天何欲何恶者也?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奚以知天之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以其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奚以知天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

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此以莫不■羊(5),豢犬猪,洁为酒醴粢盛,以敬事天。此不为兼而有之、兼而食之邪?天苟兼而有食之,夫奚说以不欲人之相爱相利也?故曰: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曰:杀不辜者,得不祥焉。夫奚说人为其相杀而天与祸乎?是以知天欲人相爱相利,而不欲人相恶相贼也。

昔之圣王禹汤文武,兼爱天下之百姓,率以尊天事鬼。其利人多,故天福之,使立为天子,天下诸侯,皆宾事之。暴王桀纣幽厉,兼恶天下之百姓,率以诟天侮鬼。其贼人多,故天祸之,使遂失其国家,身死为僇于天下。后世子孙毁之,至今不息。故为不善以得祸者,桀纣幽厉是也。爱人利人以得福者,禹汤文武是也。爱人利人以得福者,有矣!恶人贼人以得祸者,亦有矣!

[注释]

(1)法仪即法度、准则之意。墨子认为,天子、诸侯治理天下、国家必须以天为法,以天意为归。而所谓天意,实即就是墨家学派所主张的兼爱兼利原则。篇中以古代圣王和暴君为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指出“爱人利人”即可得福,“恶人贼人”必然招祸。(2)县:即“悬”的本字。(3)放:通“仿”。(4)辩:通“辨”。(5)■:同“刍”。

[白话]

墨子说:天底下办事的人,不能没有法则;没有法则而能把事情做好,是从来没有的事。即使士人作了将相,他也必须有法度。即使从事于各种行业的工匠,也都有法度。工匠们用矩划成方形,用圆规划圆形,用绳墨划成直线,用悬锤定好偏正,(用水平器制好平面)。不论是巧匠还是一般工匠,都要以这五者为法则。巧匠能切合五者的标准,一般工匠虽做不到这样水平,但仿效五者去做,还是要胜过自身的能力。所以工匠们制造物件时,都有法则可循。

现在大的如治天下,其次如治大国,却没有法则,这是不如工匠们能明

辨事理。那么,用什么作为治理国家的法则才行呢?假若以自己的父母为法则何如?天下做父母的很多,但仁爱的少。倘若人人都以自己的父母为法则,这实为效法不仁。效法不仁,这自然是不可以的。假若以自己从学的师长为法何如?天下做师长的很多,但仁爱的少。倘若人人都以自己的师长为法则,这实为效法不仁。效法不仁,这自然是不可以的。假若以自己的国君为法则何如?天下做国君的很多,但仁爱的少。倘若人人都以自己的国君为法则,这实为效法不仁。效法不仁,这自然是不可以的。所以父母、师长和国君三者,都不可以作为治理国家的法则。

那么用什么作为治理国家的法则才行呢?最好是以天为法则。天的运行广大无私,它的恩施深厚而不自居,它的光耀永远不衰,所以圣王以它为法则。既然以天为法则,行动作事就必须依天而行。天所希望的就去做,天所不希望的就应停止。那么天希望什么不希望什么呢?天肯定希望人相爱相利,而不希望人相互厌恶和残害。怎么知道天希望人相爱相利,而不希望人相互厌恶和残害呢?这是因为天对人是全爱和全利的缘故。怎么知道天对人是全爱和全利呢?因为人类都为天所有,天全部供给他们吃的。

现在天下不论大国小国,都是天的国家。人不论长幼贵贱,都是天的臣民。因此人无不喂牛羊、养猪狗,洁净地准备好酒食祭品,用来诚敬事天。这难道不是全部地拥有和供给人食物?天既然全部地拥有和供给人食物,为何能说天不要人相爱相利呢?所以说:“爱人利人的人,天必定给他降福;相互厌恶和残害人的人,天必定给他降祸。所以说:杀害无辜的人,会得到不祥后果。为何说人若相互残杀,天就降祸于他呢?这是因为知道天希望人相爱相利,而不希望人相互厌恶和残害。”

以前的圣王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对天下百姓全都爱护,带领他们崇敬上天,侍奉鬼神。他们给人带来的利益多,所以天降福给他们,使他们立为天子。天下的诸侯,都恭敬地服事他们。暴虐的君王桀、纣、周幽王、周厉王,对于天下的百姓全部厌恶、憎恨,带领他们咒骂上天,侮辱鬼神。他们残害的人多,所以天降祸给他们,使他们丧失了国家,身死还要受辱于天下。后代子孙责骂他们,至今不休。所以做坏事而得祸的,桀、纣、周幽王、周厉王即是这类;爱人利人而得福的,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即是这类。爱人利人而得福的是有的,厌恶人残害人而得祸的,也是有的!

猜你喜欢
  隐公(元年~十一年)·谷梁赤
  卷八十二·陈祥道
  卷二十·陆九渊
  宪问篇·王夫之
  卷七·陈经
  卷三十·郑玉
  卷十六·姜宝
  卷四十七·江永
  卷十二·佚名
  卷三十七·康熙
  吴侵陈(1)·戴圣
  云居宏觉膺禅师·惠洪
  卷二十五·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七·念常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卷上(并序)·妙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歳时杂咏巻四十三 ·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正月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杜 甫野外堂依竹篱邉水向城蚁浮仍腊味鸥泛已春声药许邻人劚书从稚子擎白头趋幕府深觉负平生正月三日闲行白居易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氷欲销【黄鹂坊名乌鹊河名】緑

  • 列传第十四 高祖二十二子·刘昫

    ○隐太子建成 卫王玄霸 巢王元吉 楚王智云 荆王元景 汉王元昌 酆王元亨 周王元方 徐王元礼 韩王元嘉 彭王元则 郑王元懿 霍王元轨 虢王凤道王元庆 邓王元裕 舒王元名 鲁王灵夔 江王元祥 密王元晓 

  • ●五、过去的四十年·秦翰才

    民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八月,霹雳一声,日本投降,满洲国也就随着崩溃。这年溥仪恰是四十岁,现在就给他过去的四十年,作成一个年表(宣统三年以前月日都用阴历,中华民国元年以后月日都用阳历。满洲国正朔原也用阳历,不过溥仪生日所谓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二 列传一百八十二·纪昀

    列传宋 【八十六】○宋八十六范如圭 吴表臣 王居正晏敦复 黄龟年 程瑀张阐洪拟赵逵张焘 黄中孙道夫曾几开 句涛李弥逊【弥大】范如圭吴表臣王居正晏敦复黄龟年程瑀张阐洪拟赵逵张焘黄中孙道夫曾几句涛李弥逊△范

  • 韩雄传·令狐德棻

    韩雄字木兰,河南东垣人。祖父韩景,魏孝文帝时曾任赭阳郡守。韩雄从少年时就果决勇敢,体力过人,善于骑马射箭,有将帅的谋略才智。魏孝武帝西迁时,韩雄就慷慨激昂,有立功的志向。大统初年,韩雄与其下属六十余人在洛西起兵,数日之

  • 甄琛传·李延寿

    甄琛,字思伯,中山毋极人。他从小聪敏颖悟,在家里与兄弟们游戏取乐,常常忘掉礼法。博览经史子集,文章犀利,称为刀笔。长得短小丑陋,缺少风度。被举荐为秀才,到京城一年多,天天因下棋荒废时日,以至通宵不眠。常常令仆人掌灯为他照

  • 太祖髙皇帝圣训序·努尔哈赤

    朕惟帝王创业垂统传之无穷非独世徳茂也盖亦有典则之贻焉其运之一心播为成宪恒足以示道揆于子孙昭法守于臣庻盱衡千古载籍具存矧其为大圣受命而兴者乎皇哉何规模之逺也我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文定

  • 卷一百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六乐考律吕制度辽道宗太康中以秬黍所定升斗定律初用周黍尺九寸管空围三分为本太康中诏行秬黍所定升斗尝定律矣其法大抵用古律焉大乐四旦二十八

  • 选举二○·徐松

    试官下原题下注:「徐辑《大典》无卷数。」宣和元年正月二十一日,以御史中丞陆德先知贡举,给事中赵野、起居郎李纲同知贡举,参详官国子司业梅执礼、辟廱司业程振、吏部员外郎周固、祠部员外郎刘彦 适、司勋员外郎倪涛、膳

  • 方域一七·徐松

    水利《方域志》:太祖建隆二年,西京留守向拱言:「重修天津桥,洛水贯西京,多暴瀼,坏桥梁。拱甃巨石为脚,高数丈,锐其前以疏水势,石缝以铁鼓(略)[络]之,其制甚固。」诏书褒美。 开宝九年四月,郊祀西京,诏发卒五千,自洛城菜市桥凿渠抵

  • 卷三十三杂税一·冯煦

    田房契税顺治四年定例,凡买卖田地、房屋,必用契尾,每两输银三分有奇。契价银一两,完税正银三分,耗银三厘。康熙十六年,题准增各省契税。皖省州县,自五百两至百两不等,惟霍山、临淮、五河、怀远、定远、灵璧、虹县等处无定额。

  • 经济文衡后集卷十八·佚名

    宋 滕珙 撰书类论禹贡九江之説答程泰之此书谓诸説惟晁氏为可信而有未尽昨闻禹贡之书已有奏篇近得温陵印本披图按説如指诸掌此书之传为有益于后学者但顷在南康两年其地宜在彭蠡九江东陵敷浅原之间而考其山川形势之实

  • 卷首·刘瑾

    钦定四库全书诗传通释卷首元 刘瑾 撰诗序朱子辨説诗序之作説者不同或以为孔子【程子曰大序是仲尼作】或以为子夏【王肃 沈重亦云大序是子夏作小序子夏毛公合作】或以为国史【程子曰国史明乎得失之迹是也 王介甫亦

  • 卷十九·盛世佐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编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十九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公食大夫礼第九之一郑目録云主国君以礼食小聘大夫之礼于五礼属嘉礼疏曰篇中荐豆六黍稷六簋庶羞十六豆此等皆是下大夫小聘之礼下乃别云

  • 卷八·赞宁

    ◎习禅篇第三之一(正传十五人附见三人)○唐蕲州东山弘忍传释弘忍,姓周氏,家寓淮左浔阳,一云黄梅人也。王父暨考,皆干名不利,贲于丘园。其母始娠,移月而光照庭室,终夕若昼。其生也灼烁如初,异香袭人,举家欣骇。迨能言,辞气与邻儿弗

  • 卷第二十八·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二十八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曹宗洞青原下六世云居膺禅师法嗣洪州凤栖山同安丕禅师僧问。如何是无缝塔。师曰。吽吽。曰如何是塔中人。师曰。

  • 卷之三十七·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三十七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曹洞宗 大鉴下第二十八世 香严材禅师法嗣 南阳府万安松庭子严禅师 河南之古缑氏县樊氏子。幼多病。父母许以从释。十八秉具。博通内外典。凡诗文辞赋。皆不学而

  • 五灯严统·费隐通容

    凡二十五卷,另有目录二卷。明代费隐通容、百痴行元合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九册。目录卷首附有序文、凡例、碑文、塔铭等。本书内容记录自过去七佛、西天祖师摩诃迦叶以下二十七尊、东土祖师菩提达磨以下六人,及南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