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杜暹传

杜暹,濮州濮阳人。父杜承志,在武则天称帝之初做过监察御史。当时,怀州刺史李文日柬为皇枝近属,被仇人所告,杜承志为他辩解。不久,李文日柬获罪,杜承志也受牵连,贬为方义县令。后又任天官员外郎。接着来俊臣等罗织罪名,陷害无辜扩大化,杜承志恐惧,便称病离官还乡,在家中去世。

自杜暹的高祖父到杜暹,五代同居,杜暹特别恭敬长辈,对继母孝顺,闻名乡里。开始,中举授婺州参军,任满将还乡,州吏赠送他万余张纸,杜暹只接受了一百张,其余全还给他们。当时他的同僚来告别的,见了叹道:“这与过去清廉的官吏接受一个大钱,有什么不同?”不久,杜暹授郑县县尉,又以清廉节俭为世人称扬。华州司马杨孚,公正耿直之官,他很赏识看重杜暹。不久杨孚升任大理正,杜暹因公事受牵累送法司断罪,杨孚对人说“:如果这样好的县尉都获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怎么不灰心呢?”并特此向执政推荐杜暹,由此杜暹授大理评事。

开元四年(716),杜暹升任监察御史,前往碛西屯田驻军。正碰上安西副都护郭虔馞和西突厥可汗史献、镇守使刘遐庆等不和,互相上奏指责。朝廷令杜暹查其实际情况。当时杜暹已在返回途中,已到凉州。他接到诏令又往碛西,进入突骑施,来考核郭虔馞等错误实况。藩人送给他黄金,杜暹坚决不受,左右的人说“:公远道出使这边远的地方,不可失藩人的情。”杜暹不得已,接受了。后将黄金埋下,出境以后,才通知藩人去收取。藩人大惊,过沙漠追赶不到,才罢了。杜暹后升任给事中,因继母去世守丧而离职。开元十二年(724),安西都护张孝嵩调任太原尹,有人推荐杜暹出使安西,因藩人伏其清正廉洁办事慎重,很佩服他,于是特殊对待,升拜黄门侍郎,兼安西副大都护。杜暹单骑赴任。第二年,于阗王尉迟眺私下勾结突厥和一些藩国图谋叛乱,杜暹秘密探知其谋,便带兵逮捕并处死,诛其党羽五十余人,另外立了君长,于阗才安定下来。杜暹以功特加授光禄大夫的荣誉职务。杜暹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很得汉人和各族人的爱戴。

开元十四年,朝廷任命杜暹代理宰相,并派中使前往迎接。玄宗见他,赐绢二百匹,马一匹,住宅一区。后来他与李元..不和,罢免了宰相,出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后又历任魏州刺史、太原尹。开元二十年(732),玄宗到北都,拜杜暹为户部尚书,便令扈从入京。到东都,任杜暹为京都留守。杜暹抽调值班的卫士,修缮三宫,加固城池,亲自巡逻检查,从不懈怠。玄宗得知此情特嘉奖他,赐敕书道“:卿一向以清廉耿直,加之勤奋能干出名。自从委任为留守,每事多能,治政使下属整肃,恩惠能施及百姓。城池宫室,时时修饰,很有成绩,也不过分劳累人力。甚善甚善,很慰我心。”不久代李林甫为礼部尚书,封魏县侯。开元二十八年(740)病逝,享年六十余岁,诏赠尚书右丞相。

杜暹在家孝敬长辈爱弟妹,对他继母弟杜昱爱抚甚厚,但是昱平素不学无术,每当朝谈论,言谈肤浅。杜暹常以公正清廉勤劳节俭为己任,有时也有免不过情分而为的事。他二十岁就自己发誓不受亲友馈赠,一生如此。到去世时,玄宗很怜惜,派中使就家中吊丧,赐绢三百匹。尚书省和老同僚,也赠财物助丧葬,他的儿子遵父亲生前的教导,皆拒绝不受。太常给杜暹谥号为贞肃。右司员外郎刘同升、都官员外郎韦廉以杜暹有忠孝之美,认为所谥没有完全表现他的品行,建议更改。太常博士裴总坚持说:“杜尚书因居丧受职,虽然为了国家,但不能称孝,请依旧为定。”他的儿子杜孝友上到朝廷向玄宗陈诉,才令所司仔细审定,终于谥贞孝。

猜你喜欢
  卷六十九·志第二十·礼乐三·宋濂
  第八十九回 排后族魏阉谋逆 承兄位信邸登基·蔡东藩
  第二十一回 司马晋五十年五胡大乱·黄士衡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七·佚名
  卷之八百二十一·佚名
  台湾对外关系史料·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五·佚名
  卷三十六 蜀书六 关张马黄赵传第六·陈寿
  桂阳王萧铄传·李延寿
  柳公权传·欧阳修
  卷九十五·雍正
  卷三百三十·佚名
  卷十九·孔毓圻
  汉光武下·苏辙
  杨少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玄思·闻一多

    在黄昏的沉默里,从我这荒凉的脑子里,常迸出些古怪的思想,不伦不类的思想;仿佛从一座古寺前的尘封雨渍的钟楼里,飞出一阵猜怯的蝙蝠,非禽非兽的小怪物。同野心的蝙蝠一样,我的思想不肯只爬在地上,却老在天空里兜圈子,圆的,扁的,种

  • 中州集巻八·元好问

    ○邢内翰具瞻一首具瞻字嵓夫辽西人天会二年进士与吴蔡为文章友仕至翰林待制出塞楼外青山半夕阳寒鸦翻墨点林霜平沙细草三千里一笛西风人断肠○王太常绘一首绘字质夫济南人天会二年进士武陟道中诗云梧叶重胜迎日露荞秧

  • 歳时杂咏巻十五·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清明清明前一日韩子华以靖节斜川诗见招游李园既归遂苦风雨三日不能出穷坐一室家人辈倒残壶得浊酒数杯泥浊道路无人行去市又逺索于箧筐得枯鱼干鰕数种强饮疾醉昏然便寐既觉索然因书所见奉呈圣俞二十五兄

  • 才第第三十一·浦起龙

    夫史才之难,其难甚矣。《晋令》云:"国史之任,委之着作,每着作郎初至,必撰名臣传一人。"斯盖察其所由,苟非其才,则不可叨居史任。历观古之作者,若蔡邕、刘峻、徐陵、刘炫之徒,各自谓长于着书,达于史体,然观侏儒一节,而他事可知。案

  • 卷之二百八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诸葛忠武书卷一·杨时伟

    (明)杨时伟 编○年谱时伟按古人年谱无事则阙此特变体岁引时事者维侯降神以挽炎祚而桓灵之倾圯既深操权之窃据已固是故伊吕之征诛易而孔明之兴复难时为之也光和以前藴乱未炽黄巾卓操适际侯生特纪厥要以志时艰而事涉魏吴

  •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佚名

    【提要】 人的语言词语有时非常多义,会产生很多歧义。同一个词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且都很正确。论辩家们就看中语言的这种多义性,从而用语言来改变事实、翻云覆雨。 【原文】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

  • 卷十·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十      明 湛若水 撰 儆戒二 孝经曰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冨也冨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 臣若水

  • 卷一百一·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一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一百一荐新周礼天官人春献王鲔【注王鲔鲔之大者月令季春荐鲔于寝庙 疏谓季春三月春鲔新来言王鲔鲔之大者云献者献于庙之寝故郑注引月令云荐鲔于寝庙取鱼之法嵗有

  • 佛说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佚名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罗国密林寺三藏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诸百千俱胝那庾多菩萨,复有百千俱胝那庾多梵王帝释护世,诸大众等,恭敬围绕。尔时,世尊于吉祥宝藏师

  • 宗镜录卷第二十二·延寿

    夫真心无形。妙体绝相。云何有报化庄严等事。答诸佛法身如真金。相好似金庄严具。以金作具。体用全同。从心现色。性相无二。如起信论问云。若佛法身。无有种种差别色相。云何能现种种诸色。答。以法身是色实体故。能

  • 佛说妙吉祥菩萨陀罗尼·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稽首最上普遍智  如来应供正等觉  心意清净无等等  神通无碍未曾有  善能周遍十方界  随根化度诸群生  稽首文殊大导师  善除尘垢心已

  • 菩提心义(海运)·佚名

    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发起之相。具在众经。大事因缘莫过于此。欲正修觉不可不知。随所见闻略辨其相。菩提心义。五门分别。一释名义。二识体性。三辨一异。四明相状。五述行愿。初释名义者。梵云菩提此翻名觉。众生迷

  • 潭州开福报慈禅寺道宁师语录序·开福道宁

      宣义郎致仕 昭山谭章 撰如来正法眼传三十三世抵曹溪得让。让得马祖而后为临济宗。六传至慈明实振发之。慈明之子曰杨岐会.黄龙南.翠岩真。皆所谓师子儿。能哮吼一方弭伏百兽者。会接白云端。端接五祖演。演坐东山

  • 恐惧·茨威格

    斯蒂芬·茨威格著。富有高贵的律师之妻伊蕾娜与一位年轻的钢琴家发生了婚外情。某天, 她忽然遭到一位女人的敲诈。害怕丑闻的曝光,担心失去富有的生活与高贵的地位,她的生活从此陷入了无边的恐惧之中……

  • 唐摭言·王定保

    简称《摭言》。笔记。唐末五代王定保(870—940)撰。十五卷。定保,南昌人。光化进士,后仕南汉,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本书为记载唐代科举制度掌故专著,十五卷,分一百○三个子目,近十万余字。每条有论赞,所述典故,有选

  • 姑溪词·李之仪

    又名《姑溪集》、《姑溪居士词》。词别集。 北宋李之仪(1038—1117)撰。一卷。之仪有《姑溪居士集》已著录。此集收词八十八首。卷尾《踏莎行》为鼠所损。词多次韵小令。虽无涉北宋末季社会现实,而其词长于淡语、景语

  • 左氏释·冯时可

    二卷。冯时可(生卒不详)撰。冯时可字敏卿,号元成,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明代文学家、经学家。冯时可之父冯恩为明代大哲学家王守仁弟子。冯时可为隆庆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政,所至着治绩。其生平着述颇多,除此书外,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