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诸葛忠武书卷一

(明)杨时伟 编

○年谱

时伟按古人年谱无事则阙此特变体岁引时事者维侯降神以挽炎祚而桓灵之倾圯既深操权之窃据已固是故伊吕之征诛易而孔明之兴复难时为之也光和以前藴乱未炽黄巾卓操适际侯生特纪厥要以志时艰而事涉魏吴为稍详焉

灵帝光和四年辛酉是歳侯生

按建兴十二年甲寅丞相亮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则知为辛酉年生

是歳皇子协生即献帝

光和五年壬戌

是歳以灾异愽问得失议郎曹操上书切谏

光和六年癸亥

初巨鹿张角以妖术教授分遣弟子转相诳诱遂置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方犹将军也各立羣帅讹言苍天己死黄天当立以中常侍为内应约明年甲子内外俱起

中平元年甲子

春角弟子上书告之诏三公司隶案验有事角道者诛杀千余人下冀州逐捕角等角等驰勑诸方一时俱起皆着黄巾为标帜故谓黄巾贼帝召羣臣会议赦天下党人

中平二年乙丑

崔烈为司徒因传母入钱五百万时人谓之铜臭

中平三年丙寅

谏议大夫刘陶言天下大乱皆由宦官宦官共谮陶下狱死前司徒陈耽忠正宦官怨之亦陷死狱中

中平四年丁卯

长沙贼区星自称将军诏以议郎孙坚为长沙太守讨平之封坚乌程侯

中平五年戊辰

太常刘焉建议以刺史威轻宜改置牧伯侍中董扶私谓焉曰益州有天子气焉乃求为益州牧州任之重自此始

中平六年已已灵帝崩

立皇子辩

袁绍劝大将军何进诛宦官不就进被杀绍遂勒兵捕诸宦官无少长悉诛之

召董卓将兵诣京师卓废帝立陈留王协袁绍奔冀州

献帝初平元年庚午

闗东诸郡起兵讨卓推袁绍为盟主卓迁帝长安

刘表为荆州刺史

是歳昭烈领平原相以闗羽张飞为别部司马

初平二年辛未

袁绍使人说韩馥馥让绍为冀州牧

袁术遣孙坚击刘表表将黄祖部曲射杀坚坚子策年十七有复雠之志径到寿春见术术以父兵千余还策表拜懐义校尉

初平三年壬申

王允使吕布杀董卓卓将校求赦不许武威贾诩劝李傕为卓报雠大战长安中允被杀

初平四年癸酉

曹操攻陶谦初操父太尉曹嵩避难琅琊为谦别将士卒所杀操引兵击谦坑杀男女数十万攻其三县皆屠之鸡犬亦尽

兴平元年甲戌

是年陶谦卒众推昭烈领徐州牧兴平二年乙亥李傕郭泛共斗傕刼天子汜质公卿遂烧宫殿帝幸弘农长安城空四十余日

按陈志亮早孤从叔父玄依荆州牧刘表则知侯寓襄邓当在此年以后侯是年十五歳

建安元年丙子

袁术攻昭烈以争徐州吕布袭下邳

秋七月驾至洛阳曹操迎天子遂迁都许

孙策取会稽太守王朗迎降策自领会稽太守

吕布攻昭烈昭烈败走归曹操操表为豫州牧使东击布

二年丁丑

韩暹杨奉寇略徐扬间昭烈邀击斩之

三年戊寅

曹操禽吕布昭烈从操还许表为左将军

四年已卯

孙策徇豫章太守华歆降初

车骑将军董承称受帝衣带中密诏与昭烈共诛曹操会操遣昭烈击袁术昭烈遂杀徐州刺史车冑东海郡县多叛操为昭烈

五年庚辰

董承谋泄操杀承等自击昭烈拔下邳禽闗羽昭烈奔袁绍

孙策杀吴郡太守许贡贡奴客为贡执雠射杀策策创甚呼弟权佩以印绶策卒年二十六权时年十九

是年闗羽为曹操斩袁绍将颜良尽封操所赐而犇昭烈于袁军

六年辛已

曹操击昭烈昭烈奔刘表表使屯新野

七年壬午

袁绍自军败惭愤发病呕血死

曹操责孙权任子张昭等犹豫不决权引周瑜与定议遂不送质

八年癸未

孙权西伐黄祖讨山寇悉平之

九年甲申

曹操攻袁尚尚奔中山

十年乙酉

曹操攻袁谭斩之

十一年丙戌

荆州豪杰归昭烈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昭烈设伏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伏发见败

十二年丁亥

是年昭烈见孔明于隆中时年二十七

后主禅生于荆州按章武三年癸卯太子禅即位年十七则知为丁亥年生正侯出隆中之歳也

十三年戊子

罢三公官曹操自为丞相

操杀太中大夫孔融

刘表卒子琮降操昭烈走当阳侯奉命使吴与周瑜鲁肃等破操于赤壁以侯为军师中郎将

十四年已丑

孙权分南岸地给昭烈

十五年庚寅

昭烈自诣孙权求都督荆州有孔明谏孤莫行之语

以龎綂为治中与侯并为军师

是歳周瑜卒

十六年辛卯

曹操以子不为丞相副

益州别驾张松劝刘璋迎昭烈昭烈西上侯与云长守荆州

十七年壬辰

孙权徙治秣陵作石头城改秣陵为建业

刘璋杀张松勑闗戍勿通昭烈昭烈怒斩璋将杨懐高沛进攻涪城

十八年癸已

曹操攻孙权权率众御之相守月余操还

操自为魏王加九锡

昭烈举兵向雒刘璋诸将皆败退多降昭烈

自十三年至此侯在荆州

十九年甲午

是歳龎綂卒

侯留闗羽守荆州自率张飞赵云等分定郡县成都平昭烈领益州牧以侯为益州太守

是歳操使华歆等收皇后玺绶并其二皇子皆酖杀之

二十年乙未

立操女为皇后

昭烈闻曹操将攻汉中求和于孙权遂分荆州以湘水为界

二十一年丙申

曹操进爵为王

二十二年丁酉

操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京兆金祎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太医令吉本本子邈邈弟穆谋挟天子以攻操

是歳鲁肃卒

二十三年戊戌

吉邈等众溃见杀

曹操自将击昭烈昭烈屯阳平

二十四年已亥

昭烈自阳平南渡沔水遣黄忠击斩夏侯渊遂定汉中进位汉中王

是年闗羽攻曹仁于禁等七军皆没

孙权称臣于操吕蒙陆逊以诈取江陵羽卒

陈羣等劝操簒汉

二十五年庚子(魏曹丕黄初元年)

曹操死子丕簒汉封汉帝为山阳公

昭烈皇帝章武元年辛丑(魏黄初二年)

蜀中传言汉帝遇害于是汉中王发丧制服侯与羣下劝称尊号夏四月王即皇帝位以侯为丞相

章武二年壬寅(魏黄初三年吴黄武元年)

帝耻闗羽之殁自将击孙权为陆逊所败入白帝城改白帝为永安孙权请和遣郑泉来聘帝使太中大夫宗玮报之汉吴复通

是歳孙权受曹丕封为吴王改元黄武

张飞卒以侯领司隶校尉

章武三年癸卯夏五月以后即后帝建兴元年(魏黄初四年吴黄武二年)

二月侯至永安四月帝崩于永安年六十三侯受遗诏奉丧还成都五月太子禅即位时年十七封丞相亮为武乡侯兼领益州牧政事皆决于亮

使邓芝聘吴

朱褒高定等叛

是歳魏华歆王朗陈羣等各有书与侯欲使称藩侯不答作正议文载北伐

建兴二年甲辰(魏黄初五年吴黄武三年)

呉张温来聘复使邓芝聘呉

是歳务农殖谷闭闗息民

建兴三年乙已(魏黄初六年吴黄武四年)

侯率众南征斩雍闿七擒孟获

建兴四年丙午(魏黄初七年呉黄武五年)

五月曹丕死丕子叡立

建兴五年丁未(魏太和元年呉黄武六年)

三月侯率众伐魏上表出师

是歳侯子瞻生按建兴十二年甲寅侯在武功与兄瑾书云瞻今己八歳又按景耀元年癸未瞻战死年三十七则知为丁未年生

建兴六年戊申(魏太和二年呉黄武七年)

春侯率诸军伐魏有出师表闗中响震前军马谡违侯节度败于街亭疏请自贬诏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

十一月复上表出师围陈仓粮尽引还斩其追将王双二表俱载北伐

建兴七年已酉(魏太和三年呉黄龙元年)

伐魏攻武都阴平郭淮败走遂拔二郡复策拜丞相

夏四月孙权称帝使以并尊二帝来告

遣卫尉陈震往贺因与呉盟

建兴八年庚戌(魏太和四年吴黄龙二年)

魏曹真司马懿入寇侯次于城固以待之魏延败郭淮于阳溪

建兴九年辛亥(魏太和五年吴黄龙三年)

伐魏围祁山始以木牛运大败司马懿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粮尽引退斩其追将张合

建兴十年壬子(魏太和六年吴嘉禾元年)

是年休士劝农教兵讲武

建兴十一年癸丑(魏青龙元年吴嘉禾二年)

是年运米斜谷口治邸阁息民休士三年而后用之

建兴十二年甲寅(魏青龙二年吴嘉禾三年)

遣使约呉同时大举由斜谷出师始以流马运乃分兵屯田为久住计与司马懿相守百余日侯数挑战懿不出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

八月丞相亮卒于军中年五十四遗命退军节度司马懿追之败走

是年汉献帝亦殂于魏

按侯与献帝生同辛酉殁同甲寅固已巧合且帝以八月葬而侯八月卒不尤异哉呜呼汉不亡则侯不死侯死而汉乃真亡矣

诸葛忠武书卷一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七十九·刘昫
  第三十六回 御驾南巡名园驻蹕 王师西讨叛酋遭擒·蔡东藩
  平定三逆方略卷三十九·佚名
  四 刑律·陈寅恪
  卷一·王世贞
  ●卷五·夏仁虎
  战国策卷五·鲍彪
  九四 辛亥革命三——范爱农·周作人
  卷二十六 魏书二十六 满田牵郭传第二十六·陈寿
  王僧辩传(附王..传)·姚思廉
  耶律古传·脱脱
  裕宗传·宋濂
  卷六十·赵汝愚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六·佚名
  二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九出 禁怨·陆采

    【西地锦】〔外上〕志气长冲碧汉。今朝陷入深渊。思家恋旧愁千万。凋尽素发衰颜。〔南歌子〕晚景入桑楡。一点寃心甚日除。食缺衣单图苟活。山妻。陷在深宫那得知。寂寞锁幽居。岁暮西风吹破庐。最是夜深肠断处。娇

  • 儿歌·周作人

    小孩儿,你为什么哭?你要泥人儿么?对面杨柳树上的三只黑老鸹,你要布老虎么?也不要泥人儿,也不要布老虎。哇儿哇儿的飞去了。

  • 提要·薛师石

    臣等谨案瓜庐集一巻宋薛师石撰师石字景石永嘉人隐居不仕筑室会昌湖西题曰瓜庐赵师秀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之句即为瓜庐作也是集巻末有王绰所作墓志述其始末甚详巻首有赵汝回序称其每与四灵聚吟独主古淡融狭为广夷镂为

  • 卷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九蜀太后徐氏成都徐耕生二女皆有国色能为诗蜀王建纳之姊为贤妃娣为淑妃王衍即位册贤妃为顺圣太后淑妃为翊圣太妃咸康元年衍奉太后太妃同祷青城山凡游历之处各赋诗刻於石共十六首丈人观早与元

  • 志第二 天象一之二·魏收

    太祖皇始二年六月庚戌,月掩太白,在端门外。占曰“国受兵”。九月,慕容贺驎率三万余人出寇新市。十月,太祖破之于义台坞,斩首九千余级。天兴元年十一月丁丑,月犯东上相。二年五月辛酉,月掩东上相八月壬辰,月犯牵牛。占曰“国有

  • 续明纪事本末卷之六·倪在田

    浙海遗兵 宏光元年夏,鲁王监国于绍兴。王讳以海,高帝十世孙;世封兖州,避乱止台州府。博托入嘉兴、趣杭州,潞王常淓止焉。诸臣请王出监国,有泣拜者;王卒不听。六月,及巡抚张秉贞、陈洪范开城降(王卒诛死),于是宁波、广德、嘉兴、

  • 帝王经世图谱卷十一·唐仲友

    宋 唐仲友 撰借田劝课之谱亲蚕劝课之谱农事赏罚之谱农事祈报异同之谱补助荒政委积之谱 周礼甸师掌帅其属而耕耨王借以时入之以共齐盛祭祀共萧茅共野果蓏之荐 载师凡宅不毛者有里布凡田不耕者出屋粟 闾师凡庻民不

  • 卷之二百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郑氏史料三编卷二·佚名

    二七、福建总督刘斗题本(请准拨款催造火器)康熙十年正月二十一日二八、刑部题本残片(陈暹等诬控周全斌与郑经结盟假意投诚)康熙十年三月初七日二九、江南提督残题本(题报搜查江南沙岛)三○、兵部尚书科尔可大等题本(议奏福建

  • 卷十四·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十四乾隆二十年夏六月戊午定北将军班第等疏奏追擒达瓦齐情形班第等奏言达瓦齐逃窜后臣等由两路哨探兵内派防赞大臣青滚杂卜等相继分路追擒复派防赞大臣阿兰泰等带兵由别路堵御青滚杂

  • 李轨传·欧阳修

    李轨字处则,是凉州姑臧县人。略知书籍,颇有智辩。其家以财富称雄于边郡,喜好周济别人,受到乡人称赞。隋大业年间,补任鹰扬府司兵。薛举作乱于金城郡时,李轨与同郡人曹珍、关谨、梁硕、李斌贝、安..仁等人商议说:“薛举残暴凶

  • 一三四、王氏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补正·钱穆

    余著《系年》粗就,得读海宁王氏所为《古本竹书纪年辑校》,喜其持论与余正合。其订正《史记?晋世家?索隐》引敬公十八年魏文侯初立,谓十八二字乃六字误离为二之类,与余说若合符节。知考古之事,其究归于一是,无可逃避遁逸,有如

  • 耕柱第四十六·墨子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俞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羊,子将谁敺?”耕柱子曰:“将敺骥也。”子墨子曰:“何故敺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巫马子谓子墨子曰:“鬼神孰与

  • 卷上·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游摩伽陀国法阿兰处菩提场上普光堂中。大福聚集。妙喜所生。普无毁处。功德无量。莲华藏师子座中坐。平等证觉(一)善净觉者(二)无有二行(三)游佛所游(四)得至诸佛平等(五)到无障处(六)不

  • 明高僧传叙·如惺

      释迦世尊自周昭王甲寅降生西竺成道涅槃。垂千余载而至汉明帝。摩腾竺法兰始入中国。帝为首创白马寺以居之。自是佛法兴而僧徒渐盛。于是则有吴之康僧会晋之释道安宝志僧倜支遁无谶。神僧名释灵轨芳踪遍于天下。微

  • 第十四章 长老之入都·佚名

    彼天爱帝须王,许都之住民游水,[自]行乐之猎,(一)伴四万人人徒步而行走至眉沙迦山。(二)天神欲示诸长老[于王],为大鹿之姿,居食于彼山之薮。(三)王见[此]:“无心射彼而不宣。”立弦之音,大鹿走入山间。(四)王追其迹,鹿走于长老之处

  • 刘蕺山集·刘宗周

    明末哲学家刘宗周撰。宗周学出阳明,惟以诚意为主,慎独为功,敦行为本,合周、程、张、朱之学与 “致良知” 之说而一之。尝谓 “离心无性,离气无理” ,“理”乃 “至善之体,而统于吾心者也。” 凡所著述,皆原本性命、阐

  • 太平治迹统类·彭百川

    历史著作。南宋彭百川撰。30卷。《文献通考》载其前集40卷,后集33卷。岁久散乱,颇多讹阙,前集为《四库全书》著录,厘为30卷,即为是书;后集即《中兴治迹统类》,已佚。此书记载宋太祖至钦宗九朝典故,分门隶事,凡88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