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潭州开福报慈禅寺道宁师语录序

  宣义郎致仕 昭山谭章 撰

如来正法眼传三十三世抵曹溪得让。让得马祖而后为临济宗。六传至慈明实振发之。慈明之子曰杨岐会.黄龙南.翠岩真。皆所谓师子儿。能哮吼一方弭伏百兽者。会接白云端。端接五祖演。演坐东山。时谓大满。后身孤峻少许可。所得之嗣二勤一远一宁尔。 师即宁也。敏悟坚恪。徧参诸方。蒙演印记信缘。由湖湘居天宁第一座。大观中 待制席公帅潭。以开福遴选。遂出世。禅徒大集众盈五百。来者纵铜头铁额遇之粉碎。巧口辩舌到则如哑。一柱杖划断古今葛藤。一拂子指开大千障碍。行住坐卧无非妙用。语默动静悉为佛事。虽历年未久而利人为多。故其告寂偈云。住院经五年。都虑如顷刻。然则四十九年不是过也。门人善果编次语句。姑记梗槩云。

潭州。

今请城下崇宁禅寺首座僧道宁前去开福充长老住持。为 国开堂。演法祝延圣寿者。

伏以电光石火难追微笑之机。禅版蒲团已泄无言之意。虽即心即佛而未始有物。然非说非示则无以证空。必藉其人。以开兹旨。 宁师长老灵根宿植。祖叶传芳。旁开不二之门。期化大千之界。宗风所属。佥议攸归。宜从抑志之求。特赴久虚之座。泥牛木马将入海而嘶风。跛鳖盲龟免没沉而触木。谨疏。

大观三年二月  日       疏

朝请郎去徽猷合待制知潭州军州 事兼荆湖南路安抚钤辖席 震皇叔节度使华原郡王 在京

猜你喜欢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卷·宝亮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之二·佚名
  梵志施佛纳衣得授记缘品第四十三·佚名
  卷第一百·李通玄
  卷十·佚名
  复张幻龙居士书·太虚
  摩诃萨品第十五·佚名
  第六卷·佚名
  宗镜录卷第四十三·延寿
  翻译名义集卷第六·法云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四·楚石梵琦
  卷第五·佚名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一·圆悟克勤
  卷第一之上·大慧宗杲
  无极宝三昧经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野古集序·龚诩

    世之骂疎俗粗鄙者类曰野而目方直廉介者类曰古余生草野间所交与者黄童白叟而已是故踪迹罕涉乎势利之途谈论不越乎耕牧之事衣冠不随乎时礼貌不狥乎俗与夫一言一动举不谐人耳悦人目而适人意也或者以野骂之或者以古目之余

  • 第四十八出 忆情自叹·佚名

    【齐云阵】(旦)恩爱果然生烦恼,好物从来不条劳。人去崖州值日到,恰是风筝断除索。闷来忆着心焦躁<憔燥>,切得我相思病倒。空房寂静恨夜长,花向窗前艳色妆。不是妒嫌花粉少,那因忆着有情郎。自三哥分开去后,夜日挂

  • 卷一一一 晉紀三十三·司马光

      起屠維大淵獻(己亥),盡上章困敦(庚子),凡二年。   安皇帝隆安三年(己亥、三三九年)   春,正月,辛酉,大赦。   戊辰,燕昌黎尹留忠謀反,誅;事連尚書令東陽公根、尚書段成,皆坐死;遣中衞將軍衞雙就誅忠弟志於凡城。以衞將軍平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二·佚名

    弘治十四年三月己酉朔命开中两淮弘治十年存积盐五万引两浙十二年常服盐十三万三千八百九十余引长芦十三年常股盐九万九千六百余引于环庆固原靖虏等处以备边储○先是虏大入延绥神木堡乘胜掠紫陌沟等处总兵官陈瑛副总兵

  • 第九卷 宋·缪荃孙

    太平兴国寺东幢在常州太平寺拓本八面刻,先经后记,每面高五尺八寸,广一尺一寸。正书八行。大孔雀明王经不录孤子□□□荐亡母乐安下缺弟□钱□ 郑琦 刘守下缺 弟子霍中孚同弟师颜舍钱下缺女弟子朱氏七娘 王氏一娘 尼

  • 七八四 军机大臣奏吴树萱等呈请自备资斧充当全书处分校片·佚名

    七八四 军机大臣奏吴树萱等呈请自备资斧充当全书处分校片乾隆四十六年五月初七日据散馆改归进士原班铨选之吴树萱、柴模呈请自备资斧,仍在四库全书处充当分校,恳求据情代奏,理合将原呈进呈。应否准其在四库馆効力之处,伏

  • 六○九 军机大臣等奏阅看尹会一奏议刻本情形并黏签进呈片·佚名

    六○九 军机大臣等奏阅看尹会一奏议刻本情形并黏签进呈片乾隆四十四年三月二十三日臣等将尹嘉铨奏缴伊父尹会一奏议刻本详加阅看,内本未奉有朱批者共四十二件,又奉朱批「览」、「知道了」并发交部议无庸慎密者共三十六

  • 一九 陕甘总督勒尔谨等奏购访遗书情形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一九 陕甘总督勒尔谨等奏购访遗书情形并进呈书目折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十八日陕甘总督臣勒尔谨、陕西巡抚臣觉罗巴延三、陕甘学政臣杨嗣曾跪奏,为遵旨覆奏事。窃臣等承准大学士刘统勋字寄乾隆三十七年十月十七日奉上谕

  • 明儒言行録卷九·沈佳

    安化县知县沈佳撰顾宪成字叔时南直无锡人万厯庚辰进士仕至南光禄寺少卿先生自防沉毅异常儿读韩昌黎讳辨毎遇父南野公讳辄避之师以告南野公因召语之曰昔韩咸安王教子毋讳忠今学之不可忘亦犹忠也汝奈何讳乎先生谨受教就

  • 列传卷第三十六 高丽史一百二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嬖幸一。○自古小人伺人主之所好逢而长之或以谀 或以声色或以鹰犬或以聚* {敛}或以土木或以技术皆有以投其所好而求中之也。 高丽有国旣久

  • ●附录·高宇泰

    全序明故兵部员外郎檗庵高公墓石表高武部宇泰传何跋傅跋张跋张序校例全序前武部高公檗庵「雪交亭集」十二卷,桑海间着述也。自甲申以后,分年为纪,至于癸巳而止;又有「特纪」、「附纪」。凡忠臣、义士、烈妇皆有小传,并录其

  • 李奉藻·周诒春

    李奉藻 字采南。生于广东香山。年三十三岁。父赞辰。前淸举人。叔恩富。耶路大学毕业。本籍住址。广东香山马头街一号。已婚。女一。初学于香港。光緖二十五年。自费游美。光緖三十三年。入路易斯维预备学校。宣统元

  • 卷第七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七十五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智品第七之三如是已辩诸智差别。智所成德今当显示。于中先辩佛不共德。且初成佛尽智位修不共佛法有十八种。何谓十八。颂曰。十八不共法  谓佛十力等论

  • 止观大意·湛然

    唐天台沙门释湛然述因员外李华欲知止观大意略报纲要。略述教观门户大概。今家教门以龙树为始祖。慧文但列内观视听而已。洎乎南岳天台。复因法华三昧。发陀罗尼。开拓义门观法周备。消释诸经。皆以五重玄解十义。融通

  • 卷第三十五·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三十五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疏第一我法俱有宗等者探玄记云谓人天位及小乘中犊子部等今不言人天者以文略故又人天不立有我以为宗故不言之言三聚等者聚是积聚义藏是含藏义五中开有为聚为三世成三

  • 韦苏州集·韦应物

    又名《韦江州集》、《韦刺史集》。诗别集。唐韦应物(曾官苏州及江州刺史)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韦应物诗集》十卷,原本不传。宋嘉祐间王钦臣重加编定,题《韦苏州集》十卷,序称收赋、诗五百七十一篇,按十五门类

  • 樊山政书·樊增祥

    清樊增祥著,樊的门生夏午诒辑刊,共20卷。作者樊增祥号樊山,清末光绪宣统两朝历任陕西渭南知县,陕西按察使,江宁布政使著职。此书收辑了作者自光绪二十七年至宣统二年间,有关公牍、批判著文稿,其中包括较多的地方司法

  • 大乘同性经·佚名

    全称《一切佛行入智毗卢遮那藏说经》,亦称《同性经》、《佛十地经》。佛教经典。北周阇那耶舍译。二卷。“同性”,梵文abhisamaya的意译,亦译作“证契”,即契入大乘教理之意。本经论述了众生之实相、众生界之无尽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