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方庆传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前朝周代少司空石泉公王褒的曾孙。原籍琅笽,后南迁居丹阳,为江左名门望族。王褒北迁入关,才家居咸阳。王方庆的祖父,是隋卫尉丞。他的伯父王弘让,有美名。贞观年间为中书舍人。他的父亲王弘直,是汉王元昌的朋友,汉王打猎无节制,就上书提意见,情意恳切。元昌看了,便马上停止,不再打猎。后渐被疏远排斥,龙朔年中去世。

王方庆十六岁,就被任用为越王府参军。曾经向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迁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受业终止。唐高宗永淳年中(683),王方庆任太仆少卿。武则天临朝当政时,王方庆授广州都督。广州在南海之滨,每年有马来人乘船运珍物珠之类货到中国来卖。旧都督路元容贪求他们的货物,被马来人杀了。王方庆在任期间,秋毫无犯。另外他所管辖之内的各州首领,过去多贪婪放纵,有百姓到官府诉冤,官员因先受首领贿赂,也未追查。王方庆就禁止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以法律来制裁,由此,境内清静肃穆。当时人们议论,认为唐以来治广州的官长没有谁能超出王方庆的。皇上也亲笔褒扬“:朕因为卿一贯很称职,所以授此官,这使大唐的美名远闻,这的确符合朝廷的希望,现赐卿杂彩六十段并瑞锦等物,以彰善政。”

证圣元年(695),王方庆被任洛州长史,不久加银青光禄大夫,封石泉县男。万岁登封元年(696),调任并州长史,封琅笽县男。未走马上任,又升迁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代理宰相)。不久又任凤阁侍郎,依旧代理宰相主持政事。

神功元年(697)七月,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攸宜攻破契丹凯旋归来,想在七月上朝廷献俘。内史王及善认为将军入城,按例应有军乐,但此月又是孝明高皇帝的忌月,只要备军乐而不奏,王方庆上奏道:“臣查了礼经,只有忌日,没有忌月。晋穆帝纳皇后,用九月九日,这是晋康帝的忌日,在这个时候持疑问不能定,下太常讨论,礼官荀讷议道:‘礼只有忌日,无忌月,如有忌月,就有忌时、忌岁,这就更加没有理据了。’当时皇上听从荀讷的意见。军乐是军容,与常乐不能等同看待,臣认为奏军乐对国中有振作而没有什么犯嫌的。”武则天听从了他的意见。武则天曾到万安山玉泉寺,因为山路危险,准备用轿抬上去。王方庆提意见道“:过去汉元帝曾经去祭庙,出便门,乘楼船,光禄勋张猛上奏道:‘乘船危,走桥安。’元帝就徒步行走过。这是前代的旧事。今山路危险,石路曲狭,向上看骇目,向下视寒心,把这比于楼船,安危相等。陛下是众人的父母,怎么能走这可怕的险道呢?伏望陛下停止这一行动。”武则天采纳了他的意见而没去。这年,王方庆改封石泉子。

当时有常制,每月一日在明堂行告朔之礼,司礼博士辟闾仁讠胥奏议,大意是“:经史正文,没有天子每月告朔的事。臣等请求,既然没有这个礼就不可习非,以天子之尊来用诸侯之礼。”王方庆又奏议,大意是:“明堂是天子布政的地方,根据《春秋谷梁传》记载:‘闰月,就是加上十二月之余日,天子不在闰月告朔。’但又说:‘这样非礼。闰月是为了正时,正时是为了指导农事,农事是维持人类生存的,人类生存之道,就在于此。闰月不告朔,这就是弃时政。’臣据此文,天子闰月也要行告朔之礼,岂有另外的月份而废弃此礼的呢!先儒旧说,天子行事一年十八度入明堂。大享的祭祀不问卜,第一次入明堂;每月的告朔,十二次入明堂;四时迎气,又四次入明堂,巡狩之年,又一次入明堂。今礼官议论只每年正月初一一次入明堂告朔,这与先儒的说法已经很不同,臣不敢苟同。刘宋时,何承天的《礼论》,梁代崔灵恩的《三礼义宗》,隋炀帝命学士写的《江都集礼》,以及《贞观》、《显庆礼》和《词令》不讲告朔,不等于没有告朔,只是其文乃缺。各书都有各书的缘由,不足为依据,今礼官引用来做证据,在臣来说确实感到有疑惑。”武则天又令礼官广集众儒,取王方庆、辟闾仁讠胥所奏议的内容,来定得失。当时成钧博士吴扬善、太学博士郭山恽等上奏:“按周礼及三传(春秋、谷梁、公羊三传)皆有天子告朔之礼,秦灭《诗》、《书》,由此告朔礼废。望依王方庆说。”武则天下诏书,按王方庆的主张每月行告朔之礼。

武则天以王方庆家多藏书,曾经找他访求王羲之墨迹。王方庆奏道“:臣十代从伯祖王羲之的书法,先有四十余张,贞观十二年(639),太宗购求,先祖一并进献。只有一卷还在家中珍藏,现进献皇上,并进献臣十一代祖王导、十代祖王洽、九代祖王王旬、七代祖王云首、七代祖王僧绰、六代祖王仲宝、五代祖王骞、高祖王规、曾祖王褒,并九代三从伯祖晋中书令王献之已下二十八人书法共十卷。”武则天武成殿传示群臣,又令中书舍人崔融编《宝章集》,来叙这件事,又赏赐王方庆,当时很是荣耀。

王方庆又上告“:法令明文规定‘:期丧,大功未葬,不参加朝贺,未终丧,不能参加宴会,’近来朝官不遵礼法,身有哀容,随同参加朝会,手舞足蹈,公然违背礼法,名教既亏,实在是玷污风化。伏望陛下申明礼法,加以禁止。”武则天听从了这意见。王方庆慢慢因年老多病,请求不参与政事,于是被授麟台监修国史。到中宗立为太子,王方庆兼检校太子左庶子。

圣历二年(699)元月,武则天想在冬十二月讲习练武,有司考查,缓延到第二年早春二月。王方庆上疏“:谨按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命将帅讲武,练习射箭和御马比武。’这就是三季务农,一季抓练武,来练习射箭、御马、比武,这是王者常规,表明安不忘危之道,‘孟春之月,不可以举兵。’兵,是甲胄干戈的总名。兵,金性,金克木,春盛德在木上,而去举金害盛德,违逆生气,如果‘孟春行冬令,那么水涝而败坏庄稼,霜雪大至,首种不入。’蔡邕月令章句说:‘太阳刚刚休息,少阳还很微弱,而行冬令来导水气,故出现水灾而败坏生物。霜雪大至,挫折阳气。太阳干扰时令,再雪进而大霜,故大大伤首种。首种,就是宿麦,一般麦子秋天种,宿麦春种,所以叫首种。入,收也。春天严寒冰冻所伤,所以导致夏麦不能成长。’今春二月讲武练兵,是行冬令,以阴政犯阳气,伤害万物生长之德。臣担心水涝败坏庄稼,霜雪损坏庄稼,夏麦不能很好生长,没有粮食收入,伏望陛下能顺时令,到冬月讲武习兵,来顺应天道。”武则天亲笔下诏“:这次讲武练兵是因为长久太平,多历年载,人皆废战,均去学文。现在讲武其目的在整兵威,故此令教习演武。卿以春行冬令,则水涝伤庄稼,举金伤木则影响农业生产。卿所陈述,深合典礼,若违此请,这就是使月令虚行,希望倡导直言,依表行事。”

这年,授太子左庶子,封石泉公,其他职务如故,俸禄等同职事三品,兼侍皇太子读书。王方庆又上言“:谨按史籍所载,人臣和君主在上表中,没有直接写皇太子其名的,皇储太子名应尊重,所以不直接写名,今东宫殿和门名,皆有触犯,临事论议,回避甚难。孝敬皇帝李弘为太子时,改弘教馆为崇教馆;沛王李贤为皇太子,改崇贤馆为崇文馆。皆避名讳,以遵典制。这已成常例,应成为轨模,望陛下能因循旧式,交付有司改换。”武则天下旨听从。

长安二年(702)五月,王方庆去世,赠兖州都督,谥号贞。中宗即位,以宫僚之旧,追赠吏部尚书。王方庆博学好著述,所撰写的各种书有二百余卷。他尤其精通三礼,好讲究礼节的人大多向他讨教。他每有酬答,都有典据,当时人把他所讲的礼,编辑成礼杂答问。他家藏书多,不少于礻必阁,至于图画,也多异本。但他的子孙不能守其业,他死后不久书画也多散亡。

猜你喜欢
  汉家人传第六·欧阳修
  卷五十五 咸平六年(癸卯,1003)·李焘
  ◎防左镇·陈贞慧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三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二十五·佚名
  卷之七百七十二·佚名
  卷之五百六十六·佚名
  第五十三章 清朝的覆亡·吕思勉
  卷二十五·郝经
  绎史卷六十九·马骕
  韦孝宽传·令狐德棻
  穆宗本纪·张廷玉
  第十八节 加富尔之再相与北意大利之统一·梁启超
  卷二百四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孟郊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二孟东野诗集      别集类一【唐】提要【臣】等谨案孟东野诗集十卷唐孟郊撰宋宋敏求编前有敏求序称世传其集汴吴镂本五卷一百二十四篇周安惠本十卷三百三十一篇蜀人蹇濬所纂凡二卷一

  • 第八回 四杰赴援以德报怨 一夫拚命用少胜多·蔡东藩

      却说汪罕大掠蔑里吉部,得了无数子女牲畜回去享受,并没有遗赠帖木真,也未尝遣使报闻。帖木真尚是耐着,约汪罕去攻乃蛮。汪罕总算引兵到来,两军复整队出塞。闻不亦鲁黑汗在额鲁特地方,当即杀将过去。不亦鲁黑汗料不能敌,

  • 唐鉴卷十九·范祖禹

    穆宗长庆元年三月翰林学士李徳吉甫之子也以中书舍人李宗闵尝对策讥切其父恨之宗闵又与翰林学士元稹争进取有隙右阙杨汝士与礼部侍郎钱徽善掌贡举西川节度使叚文昌翰林学士李绅各以书属所善进士于徽及榜出文昌绅所属

  • 三六 管轮堂·周作人

    管轮堂坐北朝南,长方一块。外院南屋一排九间,中间是走向洋文讲堂等处的通路,其余是教习的听差和吹号人等所住的房间。北屋也有九间,中间通往宿舍,左右住着教习们,中央靠东的一间是监督所住。院子的东墙开一头门,外挂管轮堂三

  • 卷三百二十七·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二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御边宋仁宗庆历三年枢密副使富弼论削兵当澄其冗弛边当得其要上奏曰臣闻茶塩之法汉唐之所取赡也孔仅建白有釱趾之刑桑羊画策为安边之本张林卫觊踵陈其方此煮海之

  • 第十一章 改制与“革命”·张荫麟

    第一节外戚王氏的专权武帝死后,经昭帝和宣帝两期,和平而繁荣的两朝,凡四十四年,而至元帝。当元帝做太子时,他的爱妃夭死,临死时,自言死于非命,由妾婢诅咒所致。太子悲痛到极,许久不去接近宫里任何女人,长日精神恍惚的。宣帝很替

  • 吴致觉·周诒春

    吴致觉 原名康。字致觉。年二十九岁。生于江苏苏州。父藻章。字仲明。本籍住址。江苏苏州黄鹂坊桥弄三十四号。未婚。初学于上海龙门师范学校。复旦公学。及南京江南高等学堂。宣统三年。以官费游美。入哈佛大学。习

  • 卷二·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二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周易兼义上经需传第二需考异足利本经虽小有言以吉终也以作也 古本自我致宼宼作戎注故光亨贞吉二本作故曰光亨贞吉也一本有曰无也 【九三】犹有须焉足利本须作需

  • 卷十六·鄂尔泰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钦定周官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十六地官司徒第二之九旅师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闲粟而用之【耡音助又音锄】正义张子曰耡粟助贷於民之粟 郑氏康成曰野谓远郊之外也耡粟民相助作一井之中所出

  • 卷八·朱公迁

    <经部,诗类,诗经疏义会通>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疏义会通卷八   元 朱公迁 撰 豳一之十五 豳国名在禹贡雍【去声】州岐山之北原隰之野虞夏之际弃为后稷而封于邰【音台】及夏之衰弃稷不务【言弃去后稷之事而不以蒍

  • 卷二十·季本

    钦定四库全书诗说解頥正释卷二十   明 季夲 撰北山经防曰士人以大夫役使不均已劳于王事而不得以养其父母故作此诗而正言以讥切时事也夫以士子而任经营四方之事非若老成更事之有素望者则非所当使而使矣欲辞不得而

  • 佛舍利经塔秘行钞序·太虚

    佛法之大原,出佛智自证法界,等觉菩萨而下有难测知者,况可以凡人之见闻为限欤?故唯有根据经律圣教以为准绳,强信而不加穿凿,庶其无误!王居士普照,既撰集佛舍利经塔秘行钞成,柬祈序其专,曰:‘问塔之因果究竟,鲜有能澈底明了者!执相之

  • 卷第七十三·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善财童子往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所,见彼夜神在大众中,坐普现一切宫殿摩尼王藏师子之座,普现法界国土摩尼宝网弥覆其上,现日、月、星宿影像身,现随众生心普令得见身,现等一切众生形相身,现无边

  • 代序四 忆弘一大师 钱君匋·李叔同

    钱君匋一九二三年,我在上海艺术师范学校读书,主持校务的丰子恺、刘质平两先生都是弘一法师的入室弟子,他俩终生尊敬弘一上人。我初习书法,临摹北碑,最爱《龙门二十品》,子恺师曾对我说:&ldquo;清末民初,中国出了几位大书家。&

  • 大吉义神咒经卷第四·佚名

    元魏昭玄统沙门释昙曜译  时娑伽罗龙王与九十一子及诸龙围绕。往诣佛所头面礼足。瞻仰尊颜一心合掌以偈赞曰。  归命世所赞  最上无与等  三界大导师  能示正道者  成就大威德  永灭烦恼结  人中之胜

  • 张忠敏公遗集·张国维

    诗文集。明张国维撰。十卷,首一卷,附六卷。国维字九一,号玉笥,东阳(今属浙江)人。天启进士。崇祯间累擢右佥都御史,鲁王监国,进少傅,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督师江上,寻还守东阳,以势不可支,赴水死。卒谥忠敏。有《

  • 演禽通纂·佚名

    二卷。不着编者姓名。所谓“演禽”为占卜之一法,以星、禽推测人之禄命吉凶。《演禽通纂》即为以演禽法推卜休咎之书。上卷载三十六禽歌,天干拟象所取化道、地支拟象所取化道及六十甲乙总取化道,以及旬头、胎命、流星、十

  • 纸舟先生全真直指·金月岩

    纸舟先生全真直指,题「嗣全真正宗金月岩编,嗣全真大痴黄公望传」。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本篇称述纸舟先生所传心印,言内丹。其说大略以全性本真为宗,谓全真之学直究玄宗,乃单明向上大道,「若人以心印空,觉悟本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