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姚思廉传

姚思廉,字简之,雍州万年人。父亲姚察,在陈代做过吏部尚书,入隋历任太子内舍人、秘书丞、北绛公,学问兼及儒学和史学,在隋、陈二代地位显要。陈亡后,姚察从吴兴迁到关中。姚思廉年少时就随父亲学习汉代历史著作,能完全继承家传的史学,勤学寡欲,从不过问家人产业方面的事。在陈朝任扬州主簿,入隋后任汉王府参军,因居父丧辞去官职。当初,姚察在陈代时曾撰修梁、陈二史,没有完成就去世了,临终时嘱咐思廉继续完成撰修梁、陈二史的遗志。接着思廉的母亲去世,他在坟墓旁结庐居丧,人愈加羸弱瘦削。居丧期满,任河间郡司法书佐。思廉上表陈述其父遗言,隋炀帝下诏准许他继承父志续撰梁史、陈史。后来炀帝又令思廉与起居舍人崔祖浚撰修《区宇图志》。

隋末,思廉任代王杨侑的侍读,适逢义军攻克京城,杨侑的府僚惊骇得各自奔逃,只有思廉侍奉代王,不离代王左右。义兵攻打进来准备上殿时,思廉挺身而出,厉声对他们说:“唐公起义兵,本来是为了匡正隋朝的王室,你们不得对代王无礼!”士兵们被他大义凛然的话说服了,于是列阵在大殿阶下。唐高祖听说这事,认为姚思廉的行为合乎义理,允许他扶代王到顺阳阁下,思廉拜泣而去。

看的人都感叹地说“:是个忠烈之士啊!仁者有勇,就是说的这样的人啊!”

唐高祖李渊接受禅让建立唐朝,授思廉为秦王府文学官。后来太宗征伐徐圆朗,思廉当时在洛阳,太宗曾随口谈到隋代灭亡的事,感慨地赞叹说:“姚思廉不怕杀头,保护君主表现了忠君大节,与古人相比,也相差不了什么!”因此赠给他绸帛三百段,信上说:“念及节义之风,所以有这些赠物。”不久提升思廉为文学馆学士。太宗被立为太子,思廉升任太子洗马。

贞观初,思廉升任著作郎、弘文馆学士。画他的肖像并将它列在《十八学士图》中,命文学褚亮为他的肖像写赞语,说“:志苦精励,纪言实录。临危殉义,余风励俗。”贞观三年(629),思廉又受诏与秘书监魏征同撰梁、陈二史,思廉又吸取谢炅等诸家梁史著述成果,续成父书,并推求研究陈史,参考傅纟宰、顾野王所修的旧史,删削补充,撰成《梁书》五十卷、《陈书》三十卷。魏征虽然裁决写定《梁书》、《陈书》的总论,这二书编次删削,都是思廉的功劳,太宗赐给他彩绢五百段,并升任他为通直散骑常侍。

思廉因为是藩王府的旧属,深受礼遇,政事上的得失,太宗常让他私下密奏其意见,思廉也能直言无隐。有次太宗准备到九成宫游玩,思廉进谏说:“到离宫去游乐,是秦始皇、汉武帝的行为,本来不是尧、舜、禹、汤那些圣明君主的行为。”言语非常恳切,尖锐。太宗解释说:“朕有气病,天热病就马上加剧,本来不是生性喜好游乐玩赏。”因此赐给思廉帛五十匹。贞观九年(635),拜思廉为散骑常侍,赐爵丰城县男。贞观十一年(637)思廉去世,太宗深切悼念惋惜他,停止上朝一天,赠给他太常卿的封号,谥号康,赐葬地于昭陵。

猜你喜欢
  卷一百十 匈奴列传第五十·司马迁
  列传第一百二十一·刘昫
  卷二百六·志第一百五十九·艺文五·脱脱
  ●卷二十·周密
  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三·佚名
  二百九十一 署内务府总管允禄等奏请补放内府三旗参领等缺摺·佚名
  通志卷三十五·郑樵
  六一八 寄谕湖南巡抚李湖等严讯沈荣英等呈缴《硕果录》等书案·佚名
  钱塘先贤传赞·袁韶
  卷一·傅恒
  卷一百二十八·司马迁
  王纟林传·欧阳修
  许楫传·宋濂
  明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吴晗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婴·唐圭璋

      婴,元丰中蕲水令。   满江红   荆楚风烟,寂寞近、中秋时候。露下冷、兰英将谢,苇花初秀。归燕殷勤辞巷陌,鸣蛩凄楚来窗牖。又谁念、江边有神仙,飘零久。   横琴膝,携筇手。旷望眼,闲吟口。任纷纷万事,到头何有。君

  •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陆采

    第十一齣 氐羌谋叛【夜行船引】〔淨领四将校上〕雄据西夷名号显。耻称籓频将鬚捻。一奋干戈。中原席卷。方见轰雷掣电。阴阳分内外。人物辨华夷。在外爲酋长。王封亦不卑。咱乃氐羌国王是也。形体并生于天地。名称无

  • 李天馥·龙榆生

    李天馥字湘北,号容斋,安徽合肥人。明崇祯八年(一六三五)生。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目。清顺治进士,由庶吉士累擢户部左侍郎,调吏部,以扬清激浊为己任。官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年)卒,谥文

  • 山中白云词一·张炎

    南浦春水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渌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馀情渺渺。茂

  • 卷一百五十·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五十   明 冯惟讷 撰 别集第六 品藻四 梁【通论】 南史庾肩吾传曰齐永明中王融谢朓沈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至是转拘声韵弥为丽靡复踰往时简文与湘东王书论之

  • 陈陶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陈陶(约812— 888 前)唐诗人。字嵩伯,自号 三教布衣,岭南(今两广一带)人,一作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又作剑浦(今福建南平)人。早年游学长安,研究天文学 ,于诗也颇有造诣 。举进士不第,遂耽情于山水之间 ,曾漫游江西 、福建、江

  • 卷四十二·毕沅

      ◎宋纪四十二 ∷起屠维单阏九月,尽上章执徐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宝元二年辽重熙八年。己卯,一零三九年   九月,乙未,以知府州折继宣苛虐掊克,失种落心,贬为楚州都

  • 张凤传·张廷玉

    张凤,字子仪,安平人。父亲张益,官任给事中。永乐八年(1410),他从征漠北,阵亡。张凤考中宣德二年(1427)进士,后被授予刑部主事。他审理江西反叛一案,平反了数百人。正统三年(1438)十二月,司法官员因犯了过失全被关进监狱,遂升张

  • 卷之三·朱克敬

    刘长佑巡抚广西时,攻安南土寇,垂灭。寇请援于法兰西。法使来言:&ldquo;寇已降法,受约束,不敢犯边。&rdquo;复照会各国事务衙门,促长佑退兵。长佑佯应诺,而攻益急。月余,遂灭寇。审俘,得法国七人,抚而遣之曰:&ldquo;若殆为寇虑耳

  • 卷一百二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五王礼考一【臣】等谨案周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礼之大纲有五曰吉凶军宾嘉至於节文度数之详则记所谓经礼三百曲礼三千是也礼之用通乎上下故自王朝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咸共由之

  • 卷五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五十选举考【四】举士乾隆元年议准会试与顺天乡试内帘主考同考官除同姓无服者与郎舅中表等戚不必回避外其有服之同姓与翁婿甥舅皆令回避不行开出

  • 卷九·高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地名攷畧卷九詹事府詹事高士竒撰楚【下】沈【宣十二年战于邲沈尹将中军杜注沈或作寝寝县也今汝阴固始县 臣谨按此沈国之别邑也而楚取之以为重镇故沈尹见于春秋甚详时为沈尹者庄王之子公子贞也灵王时

  • 左氏释卷上·冯时可

    明 冯时可 撰庄公寤生寤生者言武姜寐时生庄公至寤始觉其生也夫人之恶者恶其怪也恶其惊也应劭以儿堕地能开目视为寤生是亦一说然不如前说之为妥也或曰庄公本名忤生传之讹耳史记所云寤生生之难夫人勿爱段生易夫人爱之

  • 八王分舍利品第三十一·马鸣

    诸力士悲感,在於王殿上。供养尊舍利,如是至数日。邻侧七国王,时各寻遣使。皆共同一时,如会至城下。各通其王命,诸力士相闻。皆陈其敬意,求得舍利分。诸力士答言,佛於我国灭。自供养舍利,不能以相与。尔时诸国使,相闻至数返。力

  • 佛学即慧学·太虚

    一 佛学的发生二 由闻所成慧以生信三 依思所成慧而成戒四 定心相应的修所成慧五 三慧增上引发真无漏慧六 结成佛学即慧学  一、佛学的发生  自去年上海佛学分会成立后,即赴南方宏化,先后在厦门香港广东汕头等

  • 折疑论叙·佚名

    乡贡进士白水屈蟠撰法师。名子成。字彦美。号妙明。京兆霸陵人也。少时为儒。壮而从释。其性爱书史喜翰墨。乐游学好著述。每与贤士大夫诗词唱和。一联一句落在丛席。人多传之。如鹦鹉诗云。学得人言字字明。便能巧语

  • 脾胃论·李杲

    《脾胃论》系医学理论著作。3卷。金·李杲撰。约成书于1249年。作者在著成《内外伤伤惑论》之后,犹恐世医对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不能明辨,又著《脾胃论》。因当时兵祸频仍,百姓为饮食劳役所伤,胃气亏乏,调治失宜,脾胃之

  • 申日儿本经·佚名

    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与《佛说德护长者经》同。而事稍略。疑是小机所见。与根本律部中同。此经与月光童子经共记德护长者经所说月光童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