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陆羽传

陆羽字鸿渐,又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生在何处,有人说他是一个和尚在河边拣来养的。长大后,用《易》自我占卜,得《蹇》之“渐”,其辞为:“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以“陆”

为姓,并依之取名和字。

小时候,老师教他学写横行的文字,他说“:这种不分上下的字,就像既没有兄弟,又没有后代,能效法它吗?”师怒,惩罚他做清扫抹墙的工作,又要他放牛三十头。羽暗中在牛背上用竹枝画字。

一次他得到张衡的《南都赋》,不会读,但仍正襟危坐,仿效学童的样子口中念念有词。老师把他留下,罚他割草。当他在记忆文字时,呆呆地像忘了什么,一天都不动弹。主事人狠狠地打他。他叹气说“:时间过去了,怎么就读不会书呢。”

因之而哭泣不止。于是逃走,偷着做戏子,创作了幽默有趣的戏谑作品数千字。

天宝年间,州中人请客,州吏安排羽参加演出队。太守李齐物看见他,觉得他不一般,就教他读书,于是就在火门山住下。羽其貌不扬,口吃却有辩才。听说谁有什么优点,就像是自己的一样高兴;见人有了过失,就去恳切规劝,甚至触犯人家。朋友们在一起欢聚,他心里想到了什么,起身就走,以致人家怀疑他好生气。与人家有约定,即使下雨下雪,有虎有狼也一定赴约。上元初年,隐居苕溪,自称桑苎翁,闭门著书。有时独行野外,一面诵诗一面敲击木板。徘徊不称心,有时又大哭而归。所以人们称他是当今的狂人接舆。后来,皇帝任他为太子文学,调任太常寺太祝。不就职。

贞元末年去世。

羽爱好喝茶,写了茶经三篇,谈茶原、沏法、茶具,极为详备。天下由此更懂饮茶了。当时卖茶的人,把制成陆羽陶像放在烘炉烟囱之间,尊他为茶神。

有个叫常伯熊的人,以羽的论述为基础进一步阐发茶的功效。御史大夫李季卿宣尉江南,到达临淮,得知伯熊善于煮茶,召他,伯熊拿着茶具上前,季卿为之一再举杯表示敬意。季卿到江南,有人推荐陆羽,召他,陆羽穿着乡人的衣服,拿着茶具进来,李季卿没向他行礼,陆羽引以为耻,再著《毁茶论》。其后,社会上崇尚饮茶成风。当时回纥人入朝,就是驾马买茶。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 苏亮 弟湛 柳虬 吕思礼 薛憕 薛寘 李昶 元伟·令狐德棻
  太祖纪一·薛居正
  卷五百二十八 列传三百十五·赵尔巽
  卷七·浦起龙
  卷二十一·黄以周
  第五十七回 清文宗嗣统除奸 洪秀全纠众发难·蔡东藩
  御批歴伐通鉴辑览卷九十九·乾隆
  通鉴续编卷十二·陈桱
  名山藏卷之十七·何乔远
  卷之一百二十九·佚名
  卷之五百二十九·佚名
  壬午功臣爵赏录·都穆
  寇瞦传·李延寿
  卷四·王葆心
  197.花石纲·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吊玮德·林徽因

    玮德,是不是那样,你觉得乏了,有点儿黯然是这人间雾里狼烟,都让谁来支持?那顶鲜妍的花朵,那些儿馨芳,那些个嘹亮,这远近苍茫,走去,轻轻的,轻轻的谁还看见花开!背向着我们。美丽不常走来玮德你真是聪明;洒落在别人的新枝上。永远的那

  • 志四 礼志上·薛居正

    案:《礼志序》,原本阙佚。梁开平元年夏四月,太祖初受禅,乃立四庙于西京,从近古之制也。唐同光二年六月,太常礼院奏:“国家兴建之初,已于北都置庙,今克复天下,迁都洛阳,却复本朝宗庙。按礼无二庙之文,其北都宗庙请废。”乃下尚书省

  • 卷五 节义传·刘向

      卷五之一 鲁孝义保  孝义保者,鲁孝公称之保母,臧氏之寡也。初,孝公父武公与其二子长子括、中子戏朝周宣王,宣王立戏为鲁太子。武公薨,戏立,是为懿公。  孝公时号公子称,最少。义保与其子俱入宫,养公子称。括之子伯御

  • 卷八史四·何良俊

    徐谦斋作相,终始孝庙一朝。当时治教熙洽,可以比隆三代。盖一时正人如王端毅、马端肃、刘忠宣、倪文毅、张东白、杨文懿、张庄简、韩贯道诸人,布列六曹。戴简肃掌都察院事,章枫山、谢方石为两京祭酒,百僚师师,真可谓朝无幸位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四·佚名

    天顺三年六月辛亥朔建州左卫右都督董山建州卫都督同知李古纳哈建州右卫都督同知纳郎哈三人俱奏乞迁职事下兵部尚书马昂等言董山李古纳哈世受朝廷厚恩不思图报乘间潜受朝鲜国官职赏赐今不加诛幸矣乃又恣无厌之求希意外

  • 卷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十三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刑赏表葢闻有功不赏有罪不刑虽唐虞不能以化天下故虞书有天命天讨之文戴记爵人于朝与士共之刑人于市与众弃之葢自天子之统壹宇内与列侯之抚驭一国莫不由赏罸之得其道不

  • 元赞传·李延寿

    元赞是元德的弟弟,他颇有声誉,喜欢陈奏有关军国事务的处理意见。刚设置司州时,任命赞为司州刺史,赐爵位为上谷侯。孝文帝告诫元赞要以教化来改变畿甸的风俗,可以宣扬孝道,一定要使风俗教化相互和谐,礼乐之道大备。从今以后,如

  • 吴益传·脱脱

    吴益,字叔谦;吴盖,字叔平,都是宪圣皇后的弟弟。吴益在建炎末年因恩荫补官,历迁干办御辇院、带御器械。吴盖在绍兴五年(1135)因恩荫补官,历迁宣赞舍人。皇上与皇后都喜欢翰墨,故而吴益、吴盖兄弟也效法,均有擅长书法的名声。皇

  • 提要·惠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礼说        礼类一【周礼之属】提要【臣】等谨案礼说十四卷国朝惠士奇撰士奇号半农长洲人康熙己丑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是编不载周礼经文惟标举其有所考证辨驳者各为之说依经文次序

  • 卷十四·鄂尔泰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钦定周官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十四地官司徒第二之七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正义贾氏公彦曰治者下文聼大治小治是也教即陈肆辨物等谓教之处置货物也政者以政令禁物靡等是也刑者以刑

  • 第13章&nbsp;玉藻·戴圣

    天子所戴的冕,其前端悬垂着十二条玉串,冕顶有一块前后突出的延板。天子在祭天地和宗庙时,就要头戴这种冕,身穿衰龙之袍。在春分的那天,天子则头上戴冕,身穿玄衣鬓裳,在国都的东门之外举行迎日之祭。每月的初一,天子要穿戴同样

  • 卷五十五·佚名

    △优波离因缘品下汝等比丘。若有心疑。彼时童子剃发师者,莫作异想。即优波离比丘是也。然优波离。昔於尊者辟支佛边。剃须发已,乞如是愿。愿我生生世世之中。若得人身。恒常生在剃发师家。复於彼时。更乞愿言:愿我莫生恶

  • 评同治新政考·太虚

    ──三十年六月在缙云山作──王德昭先生的同治新政考,是于中国现代史的一种有力的提示。论当时的新政运动者不成功的原因云:中兴诸臣之震惊于中国国力的疲弱,并不限于军事一端,他们的确看到了中国政治上的许多弱点,但不幸

  • 下二·元照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下二释四药篇四药者摄尽一切所食之物。对治新故二种之病。通名为药。受兼手口俱该四药。但时药手口互塞。余三并通。净谓说净。唯局七日。若论护净作净则通四药。受净二字从法为名。叙意中上二句叙

  • 卷第三十三·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三十三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青六 洪州同安常察禅师(青六九峰虔嗣) 僧新到。绕禅床三匝振锡一下曰。凡圣不到处。请师道。安鸣指三下。僧曰同安今日吓得忘前失后。安曰阇黎发足何处。僧

  • 一六 大般涅槃经·佚名

    第一 诵品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王舍城之灵鹫山。其时,韦提希子,摩揭陀王阿阇世欲征伐跋耆人。于此,彼如是言:&ldquo;彼等虽有如是大神力、大威力,我欲伐此跋耆人,我欲根绝跋耆人,我欲令灭亡跋耆人,我欲令致破灭跋耆人。&rd

  • 长阿含十报法经·佚名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与长阿含中之十上经同本异译。十种法说于增一。

  • 三报论·慧远

    全一卷。又作释三报论。东晋庐山慧远(334~416)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弘明集卷五。孝武帝太元十九年(394)顷,戴逵撰释疑论,怀疑佛教因果报应说;慧远乃作三报论,为世俗解惑。谓业报即善恶行为之果报,依受报时间之先后,可分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