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吴益传

吴益,字叔谦;吴盖,字叔平,都是宪圣皇后的弟弟。吴益在建炎末年因恩荫补官,历迁干办御辇院、带御器械。吴盖在绍兴五年(1135)因恩荫补官,历迁宣赞舍人。皇上与皇后都喜欢翰墨,故而吴益、吴盖兄弟也效法,均有擅长书法的名声。皇后受册封后,皇帝又推恩,吴益被加官为成州团练使,吴盖为文州刺史。皇帝为皇后宅设置大小学教授,命王钅兹担任。因王钅兹通晓经学,善于训导,吴益、吴盖对他十分尊敬。

吴益娶秦桧的长孙女为妻,又同王继先互相推荐,故此他们三家的姻亲都做了美官。吴益历官至保康军节度使,加官为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开始已经授予节钺,因秦桧的缘故,授给他文学资格,任直秘阁。秦桧献上徽宗的御制,辞去加恩,皇上就特命赏给吴益三品官的服饰,历加他为秘阁修撰,直徽猷阁。因秦桧为提举编修宽恤诏令,又加官吴益为直宝文阁。秦桧去世后,他的儿子秦火喜又向皇上请求,吴益又升为敷文阁待制。中丞汤鹏举说,吴益是庸碌之才,靠的是亲昵的势力,汤鹏举请求削夺吴益的职名,来显示公道。皇上说:“汤鹏举所论十分恳切恰当,但朕在祭奠秦桧时,对秦桧的妻子许诺要保全他全家,现在如果立即罢免他的孙婿,那就有伤圣恩,臣僚们不必再议论。”自此不再升吴益的官职。显仁太后下葬,吴益任攒宫总护使,才升为少保。孝宗即位后,进升为少傅,又进升为太师,被封为太宁郡王。乾道七年(1171),吴益去世,终年四十八岁,谥号“庄简”,追封为卫王。

吴盖官至宁武军节度使,也历升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少保,加封为新兴郡王。乾道二年(1166)去世,终年四十二岁。赠官为太傅,追封为郑王。

吴益的儿子吴琚,熟习吏事,乾道九年,特授予他添差临安府通判,以后历任尚书郎、部使者,转资任镇安军节度使,又因才选,被任命为明州知州兼沿海制置使。宁宗初年,才得到管理祠观的闲职,并得到奉朝请的待遇。不久又任鄂州知州,再次任庆元知府,官至少师,通判江宁府兼留守,去世。孝宗去世时,光宗因病不能主持丧礼,大臣请太后垂帘听政,册立宁宗。吴琚对太后说:“垂帘可以暂时,不可以长久。”太后就在第二天撤帘。吴琚曾出使金国,金人赞赏他的信义。吴琚死后,宋派使臣到金国议和,屡屡不合,金人说南使中只有吴琚的话可信。

吴琚的弟弟吴王寿,官至保静军节度使。吴盖的儿子吴王襄,也官至昭化军节度使。

猜你喜欢
  卷一百九十九 表三十九·赵尔巽
  卷四十·毕沅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八十四·杨仲良
  北平录·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二·佚名
  卷之四百三十二·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六十八·佚名
  卷之四十一·佚名
  卷七十三下下·郝经
  附录·佚名
  张熠传·魏收
  房陵王杨勇传·李延寿
  卷一百三十七·佚名
  第三十四章 徐州班师始末·李宗仁
  吏部·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续四十出 余韵·孔尚任

    ◎戊子九月(净扮樵子挑担上)〔西江月〕放目苍崖万丈,拂头红树千枝;云深猛虎出无时,也避人间弓矢。建业城啼夜鬼,维扬井贮秋尸;樵夫剩得命如丝,满肚南朝野史。在下苏昆生,自从乙酉年同香君到山,一住三载,俺就不曾回家,往来牛首、栖

  • 卷71 ·佚名

    董嗣杲 拟古 海上采珠人,惟视夜光吐。 携持以为珍,美价重合浦。 异哉足照乘,殷勤献明主。 远物奈不宝,弃之犹粪土。 董嗣杲 拟古 河汉金气老,海月光陆离。 蟠蟀鸣我床,声声有馀悲。 美

  • 第二幕·田汉

    午后二时。刘振声之家,刘凤仙居室,锦帐低垂。〔刘振声之另一女弟子刘芸仙由右门轻轻登场,至榻前略掀帐子,唤刘凤仙起床。刘芸仙 姐姐,姐姐,起来呀。刘凤仙 (在床上闭着眼睛答应)唔。刘芸仙 起来呀,先生叫你起来吊嗓呀。刘凤

  • 前汉孝昭皇帝纪卷第十六·荀悦

      皇帝戊辰即位。年八岁。谒高庙。三月甲申。孝武帝葬茂陵。帝姊鄂邑公主益汤沐邑。为长公主。供养省中。大将军霍光秉政。领尚书事。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副焉。夏六月。赦天下。秋七月。有星孛于东方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三十二·佚名

    嘉靖四十三年三月癸卯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清平伯吴家彦祭 裕陵○甲辰○吏部都给事中赵灼等河南道御史罗元祯等紏拾各抚按官奉诏参劾所遗方命有司不职官员四川左布政使亢思谦右参政徐楚四川按察司佥事李彦士狭西右参政张

  • 第一○四卷 艺术 五·缪荃孙

    镇 江 府 南唐竹梦松竹梦松,建康溧阳人。为东川别驾。人物、士女,绰约体态,台阁布景,得周防格。又善雪竹。(五代名画补遗、画史、图绘宝鉴、历代画史汇传) 宋张端衡张端衡,镇江人,以进士调句容县。画木石有名。(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三 列传七十三·纪昀

    列传唐 【七十三】○唐七十三裴坦【贽】 崔彦昭 郑畋王铎【镣】 王徽卢携萧遘韦昭度 张浚刘 崇望【崇龟崇鲁】 郑延昌 王溥卢光启 陆扆王抟郑綮朱朴【孙偓】韩偓裴坦崔彦昭郑畋王铎王徽卢携萧遘韦昭度张浚刘崇

  • 一四五三 《御批通鉴辑览》小字板凡例遵旨添删式·佚名

    一四五三 《御批通鉴辑览》小字板凡例遵旨添删式乾隆五十七年七月二十九日 《御批通鉴辑览》小字板凡例第八、第九条,遵旨添删式:一、《尚书》备称祀载,《春秋》首纪春王,统事表年,实史家大法。是书于历代纪年之际,大书分

  • 卷之二十二·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二十二传第六郭尔罗斯部总传郭尔罗斯部在喜峯口外至京师千八百九十七里东西距四百五十里南北距六百六十里南界盛京边墙东界永吉州西及北界科尔沁元太祖遣弟哈布图哈萨尔征郭

  • 卷二·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二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上谕三十四道初一日以本月初三日恭移大行皇帝梓宫奉安夀皇殿告祭上从苫次出望见陈设祭品遂失声大恸谕诚亲王允祉等曰皇考明年七旬大庆吾兄弟等方思以万夀圣节在

  • 卷四十二·郑玄

    匠人为沟洫,(主通利田间之水道。○洫,况域反。)[疏]注“主通”至“水道”○释曰:古者人耕,皆畎上种?,畎遂沟洫之间通水,故知“通利田间水道”。此文与下为目,下别为之耳。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伐,广尺,深尺,谓之?巛。田首倍之

  • 卷五·朱鹤龄

    <经部,书类,尚书埤传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埤传卷五呉江朱鹤龄撰禹贡淮海惟扬州按孔传北据淮蔡传改作至为是盖自淮以北即属徐州境不得言据也 杜佑曰按禹贡物产贡篚职方山薮川浸皆不及五岭之外又荆州南境至衡阳若五岭之外

  • 卷三十四·王昭禹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三十四宋 王昭禹 撰行夫掌邦国传遽之小事媺恶而无礼者凡其使也必以旌节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居于其国则掌行人之劳辱事焉使则介之【传张恋反遽其庶反使色吏反难乃旦反焉故书作夷郑司农读夷使为

  • 良冶之子(1)·戴圣

    ——循序渐进才匝得下根 【原文】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2)。良弓之子,比学为箕(3)。始驾者反之(4),车在马前(5)。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注释] (1)本节选自《学记》。(2)冶:冶铸金属的工匠。裘:皮衣。(3)弓:这里指

  • 在加尔各打印度教某君欢迎茶会上谈话·太虚

    ──一月十六日──某教授:从前玄奘法师到印度来,把印度教的许多教义都传到中国,所以现在的印度教,包括了很多的佛教教义。师:将才所讲的,令中国佛教与印度教的关系更加密切。不过玄奘法师那时的佛教,与印度教的界限分得很显

  • 費隱禪師語錄卷第十·费隐通容

    嗣法門人隆琦等編小參春日小參,僧問:「陽春一布萬物皆輝即不問,陽春一布是如何?」師云:「燒痕方轉緣。」進云:「恁麼則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師云:「含雨未萋萋。」乃云:「春光曉,聞啼鳥,頭頭明,物物了,就瞥然,無剩少,一躊

  • 全芳备祖·陈景沂

    前集二十七卷,后集三十一卷,宋陈景沂撰。该书是一部植物学著作。书前有宝祐元年韩境所作的序。据序所言,此书于理宗时曾进献于朝。书中汇集了许多有关花草树木及谷物的故事和诗赋。分为前后两集。前集二十七卷是关于花卉

  • 百痴禅师语录·佚名

    清行元说,超宣等编。三十卷。卷首有序,卷一收福建建宁莲峰禅院语录、建宁宝峰禅院语录,卷二收建宁百山景星禅院语录,卷三收浙江杭州皇岗太平禅寺语录、机州金山长庆禅寺语录,卷四至卷八收嘉兴金粟山广慧禅寺语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