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罗田王葆心撰

山砦秩官列传

山砦列女传

山砦秩官列传

宋一鹤李希沆孙自一梁梦卜白乃忠(周有德、汪洋识等)沈寿岳唐世熙陈策张登衡魏时光

宋一鹤,宛平人。为诸生,究心兵事。崇祯三年,举于乡,授教谕;以荐,迭官东昌同知。巡按御史禹好善以知兵荐,授兵部员外郎;旋改汝南兵备道,驻信阳。时熊文灿督师,主抚议;旋以败诛,杨嗣昌代之。以一鹤能,荐之;擢巡抚湖广。时湖广贼为诸将所逼,多窜入四川;一鹤以云南军移镇当阳,中官刘元斌以京军移荆门相掎角。左良玉等大破贼于玛瑙山,一鹤叙功,增俸。遣副将王允成、孙应元等大破贼汝才五大营于丰邑坪,斩首三千余级;嗣昌署一鹤荆楚第一功。献忠陷襄阳,与革里眼、左金王等东萃黄州、汝宁间;一鹤移驻蕲州,焚舟遏贼渡。贼移而北,一鹤又断横江,贼不敢渡。嗣昌卒,丁启睿代,启睿破献忠于麻城,会一鹤及凤阳总督朱大典、安庆巡抚郑二阳蹙贼左金王、老回回等于潜山、怀宁山中;一鹤又督参将王嘉谟等追破左金王、争世王、治世王于灯草坪,斩首千八百级。十五年,遣部将陈治等合江北兵,破贼于桐城、舒城。一鹤起乡举,不十年秉节钺,廷臣不能无忮,御史卫周胤上疏丑诋一鹤;一鹤屡建功,然亦往往蒙时诟。嗣昌父,名鹤;一鹤投谒,自署其名曰「一鸟」,楚人传笑之。一鹤亦连疏引疾;帝疑其伪,下所司严核。先以襄阳陷,夺职戴罪;至是,许解官侯代。趋救汝宁,汝宁城已陷;十二月,襄阳、德安、荆州连告陷。一鹤趋承天,护献陵。陵军栅木为贼积薪烧之,烟窨纯德山;城穿,一豉而登。犯献陵,毁禋殿,守陵巡按御史李振声、总兵官钱中选皆降;遂攻承天,岁除。明年正月二日,有以城下贼者,城陷;一鹤自经。

李希沆,字鼎武,庆阳人;进士。崇祯间,黄冈知县。清廉好士,胆识过人。时流寇肆掠,希沆严守备。有警,辄单骑佩刀先驰,邑中义勇从之,追逐披靡;民赖以安。

孙自一,字澄如,河南光山人(「通志」作光州人;「楚宝」作光山,与此同);进士。崇祯间,黄冈知县。清介有惠政,士民爱之。献贼之乱,自一方解饷军门;及归,城陷,乃与邑诸生王之经结砦大骑山,保残民,图恢复。时乱离倥偬,民有争讼,必取决;赋税输山中,无或后者。会贼掠梅家湖,自一率乡勇五百人往救;力战,死之。贼退,民求其尸,面如生,印犹在握;因藁葬湖岸(详「明史」)。国朝乾隆四十一年,赐谥节愍。

梁梦卜,广东三水人。崇祯末,襄阳推官,权黄安知县。邑新残破,抚字招徕,遗黎复聚。时军兴,征发不时;梦卜以书谕山砦父老,无不流涕急转输。邑治毁于寇,梦卜葺宇以居,榜曰「德风」。虽当倥偬之时,犹躬亲校士;首拔张希良,咸以为知人。后罢官,卒于汉上。

白乃忠,字迩事,四川江津人;举人。梁志仁殉节,乃忠任罗田知县。时邑里残破,井野萧条;乃招集流亡,谋于众曰:贼氛未靖,守御当严。募民有勇力者,分为七营;简阅练习,步伐整齐。贼至,躬冒矢石,辄击败之。计前后同主簿周有德、都司李懋官等,县绅则王■〈火鼎〉与汪日升、胡一溪、龚应奎、胡存忠、胡一定、盛世彦、王辉、刘继盛、王固统等,自八年至十年前后大小十一战,斩贼首满天飞、王林冲等;于时民获安堵。复于戎马倥偬时,重修邑志。才兼文武,在任五年,治绩丕着。厥后又有知县汪洋识者,与士绅盛世彦、周明伟、胡一定、萧熹、王增、余弥纶等数十人,于贼来掠时,往往越境蹑追,恢复所过地方;如蕲水、黄冈、商城各属乡镇,常以捷闻:时崇祯十六年也。以献贼破武昌,派伪知县至治城;遁去。

沈寿岳,字巨山,南直宣城人;崇祯庚午举人。以公事,与其县尹陈某忤,几中之。为海州学正三年,士风大振。时楚为剧贼所躏,残毁破坏;故县尹陈某已入谏垣,以前憾,举为罗田知县。县,楚之尤残者也;雉堞不完,民无百家。寿岳极意附循劳徕,蠲逋息征;民以渐苏,归者接道。适陈某以给谏督饷楚中,用旧憾,督罗饷更棘;身自按罗,面责寿岳。寿岳与争曰:以残罗之民,呻吟疮痍,气息未属;何力以输官税!为之令者,亦何处行其催科敲扑乎?此征之亦逋,不征亦逋。征而逋,令罪而民毙;不征而逋,令罪而民完:均之罪也。而独以完吾民,令之所愿也。陈某为之动容,卒拜疏蠲罗赋。寿岳复以与骄弁悍卒争法纪,不能俯首低颜,几以身殉;投劾归家。安宗立,山东开府王潆荐分巡登莱道海防佥事;南都陷,归。己亥,郑成功海师入,寿岳法服具仪,不期而会者数百人;郡守潜遁。师退,守归,而罗织致之死。死时,白气冲起。明遗民徐枋铭其墓(案吴氏「绥寇纪略」称:寿岳死蕲、黄之乱;殊未核。考寿岳于南都陷,以布衣起义死。从弟寿民及寿岳第四子麟生,均明亡不仕,为江左忠节世家。梅村殆因其弟而传误,兹据徐俟斋「居易堂集」书之。寿岳以生聚惠罗人,是其行政亦与山砦有关者也。故列入之,并补方志缺佚)。

唐世照,字伯闇,广西灌阳人;举人。崇祯末,蕲州知州。性明敏,习勤劳。流寇隔里眼窜踞青山乡,民多流离。世照于附近通衢掘壕筑险,分住流民;日夜巡警,寇不敢窥。寻以劳瘁卒。

陈策,江西人,贡生。万历间,判蕲州。黄梅贼首梅镗、詹三汉倡乱,入州境,踞柴家山;策从知州徐希明会官军剿贼。策奋勇突贼巢,贼钩之,遂被执;胁降,不屈,死之。

张登衡,字埜心,广西桂林人;举人。崇祯末,以蜀令移广济知县。招集士民,于大江洲上防御流寇。胥吏素惮威严,思乘乱为不轨,歃血私盟立营,以义勇为名;士绅侦知,恐变作,约州民立保定营以防之。登衡晏然,若弗闻者。时天旱,步祷;诸奸见久无督过,意登衡出,必随后行香江北庙;奸党皆从。登衡预与保定营长密计,忽锣,督众擒其魁数十人,投江中;余党以靖。

魏时光,江西新建人。崇祯九年,任广济典史。善舞双刀。团练排兵三百人,赴蕲州高山铺,设险御贼。贼至河口,惮不敢渡。已而,贼间道掩至;时光匹马挥刀,与贼斗。贼环攻之,靷断被执,不屈死。事闻,赠广济主簿,予恤,祀名宦。国朝乾隆四十一年,赐谥烈愍。

论曰:吾列山砦诸豪,而叙次诸守土秩官以彰厥绩,何也?曰:取其与山砦有关系也。明季仕风,官贪吏污极矣。因贪污而致流贼,因流贼而苦我孑遗,并以毒及官吏;其时人民固不幸矣,即官吏又何幸焉!然苟克力反其贪污之行,未尝不可拒流贼,因以保我生民者。昔人有言:治始于州县;固不我欺也。且末造之民,凋瘵呻吟;苟非求助于官力,曷克相与以有成。当夫避地仓皇,井宅散为飞灰,老弱转乎沟壑。于此有人焉,相妪而相依,安良而除莠;内筹生集,外捍虎狼;以友助收其涣群,以束伍列诸险隘。与之更始,生业能安;安得不亟亟引而进之耶!十步尚有芳兰,时危乃见节义;安得谓明季遂无好官吏也耶!比而数之,诸秩官者,如宋一鹤,则为山砦所仰承之人也;如孙自一,则与山砦合而一矣。若梁梦卜,则以文告激动山砦矣。若许文岐,则近接山砦之人而思有所图矣。若李希沆、若白乃忠,则奋其杀贼之志,而山砦相与应声矣。若唐世照、若沈寿岳,则苏山砦民人之元气者也。若陈策、若汪洋识,则剿除肆虐我砦民之凶酋者也。若张登衡,则联义团以拒不轨之匪类者也。若魏时光,则安圉出疆、守险拒寇,终以致命遂志者也。乌乎!世乱之循绩可淹而终不可淹者也,亡国之义心有沮丧、仍有不丧者也。诸君子者,其先既不载重宝走北都以交欢于温体仁、周延儒诸人,其后复不稽首南京为马士英、阮大铖之奴而货取高位,其终复不克走桂林、滇南结交严起恒、马吉翔、李国泰、庞天寿而高陟国封,宜其官之终于此也。宜乎,上者仅保性命、韬晦山林,下者且与守土同殉也;而其名则与潜之大别山、江淮之五蛮水,永永同其并峙而长流也。有志之士,宜其终不欲以目前之浮云而障我生平之素志也(国初,李嗣邺为「马吊说」,称弘光之败,成于马士英;永历之败,成于马吉翔。马氏用而国亡,故豫吊之也。亡国大事,而于樗蒲恶戏中觇之;李氏工于滑稽也哉!乌乎!明之亡也,李氏称马吊为亡国之戏;后之继明相与助国亡者,吾亲见今人所谓麻将之戏,亦有为亡国奴戏文字以决之者——见长白某君「也是集续编」。吾又何暇为明哀也欤)!

山砦列女传

黄冈:郭氏靖氏万氏易氏殷氏张氏夏氏刘氏某氏及子妇杜氏易氏易女

蕲水:吴氏李氏及子妇周氏姚氏

麻城:邹氏罗氏及子妇王氏周氏

黄安:王氏刘氏赵氏秦氏某氏周氏周氏彭女

罗田:胡氏汪氏胡氏李氏

广济:唐氏张氏刘氏徐氏

蕲州:吴氏。

郭氏,易为祉妻。与崇祯十六年在郡城死烈节妇郭氏,故姊妹也。贼袭山砦,郭氏被执,不屈;贼怒,挞之毙,复刃剚之。子时弧,同遇害。

靖氏,举人魏师田妻。师田没于京邸,靖氏依父科元避寇山中。科元合家死,靖氏藏石窟,得免。抚孤成立,守节四十余年卒。

万氏,靖天锡妻。天锡没于小崎山兵难,万氏年十九,携孤必纯得脱,又遗腹生子嘉植;并教之,成诸生。

易氏,李尔常妻、易道位女。贼袭山砦,易氏泣谓母曰:与其受辱生,毋宁洁身死!自投悬崖而毙。

殷氏,汪鼎臣妻。姑与夫避贼山砦,砦破,被杀。殷氏值母疾,归省;闻之,布奠江滨,号泣投江死。

张氏,王躬靖妻。年二十三,躬靖殉山砦之乱;张氏闻讣,曰:吾夫忠义不屈死,吾何以生为!遂焚香叩首入室,自缢死。

夏氏,诸生熊兆圣妻。避献贼乱于白云山砦;砦破,夏氏投水死。

刘氏,包明文妻。避贼峦蒙山砦;砦破,贼执明文,刘氏泣请以身代,明文得逸去。贼欲逼之,愤骂而死。

某氏,举人汪建遇母;杜氏,建寓妻。建遇母与子妇避贼白云山砦;砦破,母投岩死。杜氏泣,属建遇潜逃;建遇未肯。杜曰:君虑妾为贼污耶?请先死以明妾志。亦投岩死。

易氏,诸生何际时妻。避贼龙井砦;贼索深箐中见之,骂贼死。

易女,易道光女;字熊友嘉仲子某,养于熊。贼袭白云砦,熊子被杀;女愤骂号哭,贼攒剌之死。

——右黄冈列女。

吴氏,诸生郭管虞妻、武昌县贡生吴如揆女。流贼破砦,杀管虞,虏吴氏;氏恸哭愿与夫同死,遂杀于管虞尸侧。

李氏,诸生南有杞妻;周氏,南之杰妻。李氏于崇祯十年流贼破砦被执,促之上马;厉声大骂,贼乃刺杀。后以子之杰贵,赠孺人。周氏于崇祯十六年,亦以烈殉。后以之杰继妻高氏子梦班贵,赠宜人。

姚氏,诸生南士华妻、大学士姚明恭侄女。明季,贼破砦,夫被掳;痛哭号救,贼以兵威之。姚氏曰:吾以得死为幸!遂被杀。

——右蕲水列女。

邹氏,王山甫妻、名胜大思直之女(?)。贼至,邹氏先与夫约曰:我若为贼掳,誓必死!恐尸久难认,我以耳环裹脚带内为记。夫识之。崇祯戊寅二月,砦破,贼掳邹氏及子女各一;邹氏力持子女骂贼,贼怒,举其子女撞石而死。邹氏骂愈厉,贼以木桩钉氏腹而死。后九日,夫往寻尸,果不能认;忽记邹氏言,解其脚带,有耳环在焉。见者哀之。

罗氏,诸生梁镇妻;王氏,梁孟孙妻。崇祯乙亥,寇至,镇与孟孙均外出,罗氏携王氏避乱于鸣山。贼获罗,勒之上马;罗氏曰:吾士人妻也,岂为贼妇!延颈受杀。王氏见姑死,曰:吾岂独生!贼亦杀之。后人埋其尸于山麓。

周氏,举人王山玉继妻。崇祯壬午七月,流贼破砦,周氏露宿小舍,产一男,日呕血数升。旋被执,周氏骂不绝口;贼怒,杀之。无血,颈上有刀痕二,白如练。

——右麻城列女。

王氏,韩琮妻、诸生三辅女。幼通书史,尝刲股救母,以孝闻。崇祯乙亥,贼袭风水山,琮父子俱被害;王氏受重伤,死而复苏。兄弟舁入城,医治乃痊。时年二十九,誓不再适。居夫家,惟破屋数椽、瘠田数亩,以一婢女自随。织絟终日,以给衣食;足不出户庭。守节四十五年,卒。

刘氏,丁遂妻。夫没,守节历三十余年。明末流贼破砦,刘氏扃户将雉经;贼击户,刘氏叱曰:我节妇,不可以面目见贼!贼捽户入,解其悬;乃以头击贼,被乱刀刺死。家有二犬,守其尸数日,不食死。子斯昌,诸生;时简,廪生。

赵氏,夫没(佚其名),守节;避贼风水砦。贼纵火焚之,赵氏伏二子于墙隙中,以身捍火;火洞两腋,终不释手,母子俱死。

秦氏,江至衡妻;生子女各一。年二十四,夫卒,誓死不贰。明季族豪觊产,秦氏力持,不为摧折。流氛方炽,秦氏避居同姓西砦。人多欲逃,秦氏训子弟与家仆曰:与其独奔遇贼死,何如同聚一处,有险可恃乎!众矢守御,卒赖以全。孤夭,抚孙密,成诸生;叹曰:书香有托,可瞑目报先人矣。年七十八,卒。

某氏,诸生秦珩妻。适珩甫十月,避寇山砦。砦破,姑被执;同姒李氏往救。厉声骂,贼刃毙之,无血痕。殓时,神色不改。

周氏,卢之懔母。崇祯末,骂贼死。

周氏,光禄吴士伸继妻。生而端凝;归吴,事孀姑孝。嗣随夫宦金陵,扶姑榇归葬,寓风水山砦。适流贼攻甚急,周氏遂投缳;遇救,复苏。贼入,骂不绝口,被贼碎首死。贼退,其子收殓遗骸,见周氏颜色如生。报经抚军,奖以额;以时多故,请旌未果。

彭女,诸生彭世济女。幼字司理卢经年,及笄未嫁。贼至,随父避乱砦中。会贼攻砦急,女自刎,父置之乱草中,砦随溃。世济入水,恍见其女牵之而渡,遂得生。次日,具棺殓之

——右黄安列女。

胡氏,诸生方应尊妻。避贼至赤剥岩砦,闻夫殒,痛哭投岩而死。

汪氏,兵部尚书王■〈火鼎〉继妻。■〈火鼎〉领四十八砦义军,转战庐州;军败,夫妇均被执。至南京,军中将有辱之者;汪氏骂曰:我何如人?尔何如人?敢辱我!不屈,从夫死;子光富殉之。

胡氏,岁贡王烻妻。流寇扰罗田,破砦堡。胡氏被执,将辱之;骂曰:尔以我夫若子皆何如人?而敢逼我!贼怒,持刃相向,将以死挟之;胡氏夺刀自刎死。贼相骇,叹曰:此真义烈也。

其宛若中有李氏者,乡饮宾熉之室。值流贼焚掠村舍大索,家人争入堡;李氏避不及,贼执之,怒骂不辍。贼断其右手及左足,举火焚其庐;李氏在火中,犹呼曰:砦众至矣!贼惊走,火随灭而李死。至今壁间人形宛然,除不去;佥谓义烈之气不泯也。

——右罗田列女。

唐氏,潘龙跃妻。崇祯十三年,避贼灵杲山;贼至,加刃龙跃颈,索钱。唐氏跪泣,乞以身代夫,不许;女巽大跪泣,乞以身代父,不许。唐氏知夫不免,投于塘;女从之。贼怆然释其夫。

张氏,王凝鼎妻。避贼于殷家冲砦;砦破,投波斯洞岩下死。月余,子秉钺收殓,面如生。秉钺,后任贵州卫守备,以张氏死事闻;国朝顺治中,赠恭人。

刘氏,太仆卿吴敏师妻。遇流贼,投水死。

徐氏,赵家鼎妻。死节赤砦。

——右广济列女。

吴氏,诸生李具庆妻、广济太常卿吴亮嗣女。明季贼陷蕲城,吴氏之翁兵备道树初不屈死,夫兄延庆次子及吴氏所生五子俱死;具庆亦被创。吴氏方有妊,从积尸中乘间掩诸尸,负具庆以窜;途中产子之瑨,裹以行。贼平,收葬诸骸骨,复还旧业;皆吴氏力也。

——右蕲州列女。

王氏,诸生秦在妻;麻城人。时北山周承谟倡乱麻城,在从之;王氏泣谏曰:汝必欲为此,当早备一棺,使吾母子寝处其中,勿俟祸及也!在不听。官兵至,王氏携八岁子奔砦求避;众不纳,谓其子日:汝父为逆,谁肯相容?王氏复奔至田间,以刃刺其子,遂自刎,俱死。随一婢名桃儿,亦大呼自刎;见者无不泣下。

唐氏,熊启之妻,麻城人;唐法扬女。及笄,有东山降人李有实强委禽;父弗许,遂适熊。其归宁也,有实邀于路;唐氏不屈,曰:宁为刃下鬼,不为反贼妻!有实怒,刃之;骂不绝口死。

徐氏,诸生周煊妻,麻城人;知州徐志尹姊也。顺治己丑,居卫生堡。值流贼,煊逃出;徐氏阴藏小刀。堡溃,嘱仆负幼子急行;遂自刎死。

论曰:乌呼!吾循绎吾蕲、黄山砦诸列女死节事,而叹正气不绝于衰微、大道不遗于幽曲也。当时顾宁人恢张东汉节义也,岂非以隐悼明遗节义之盛!而南宋以降,吾华妇女重开一新天地;自国史以至方志,其以节义显者,麻列至不可纪极。即以至短之岁月如山砦、不完备之人物如山砦,特一时仓皇避地,出其偷活之念,求庇于俄顷耳;非有储养之素也。而诸女丈夫于此争百年于一刻者,举皆赖于平昔名教之灌输焉。当山砦盛时,其烈士固皆怀必死之志;其家人相依者,亦皆抱贞一之节,不肯与歌舞新国者苟同。此吾表山砦而不欲遗列女之由,亦愈以章明诸烈士义声之周浃;至于妇人孺子,亦均与之从容含笑入地。如王■〈火鼎〉夫妇、王靖躬夫妇、李树初翁妇,是其例矣。东汉盛节义而史中始传列女事,固有同符者。吾考东汉名士之目,明季以东林、复社代之。当时吾黄之入官者,多通声气于东林;为诸生者,多示同心于复社。孔尚任演明季小说至极其名节于优倡之贱,咸欲得正人归之(包世臣书「桃花扇传奇」后,最能见其深处);而况山砦中诸家人,大都搢绅儒流之家室者乎?举人王一翥妻樊氏骂贼曰:我天下名士妻!诸生樊维清妻吴氏击贼而言曰:吾父按察使,吾夫名士。徐一三妻毕氏骂贼曰:我夫与父兄,皆何如人?诸生郭巩妻柴氏骂贼曰:余冢累世清德!其武弁萧甲妻郑氏作诗,至以立志如张别山勖其夫:皆当时死节于山砦外者也。而山砦中则梁梦孙妻王氏曰:吾,士人妻也,岂为贼妇!王■〈火鼎〉妻汪氏曰:我何人?尔如何人!敢辱我!丁遂妻刘氏曰:我节妇,不可以面目见贼!其铮铮佼佼与劲霜烈日争光洁,何让彼砦外诸嘉淑也哉!夫至名教尊于巾帼、名士固于结褵,安怪当日酝酿此山砦一时义烈也欤!然可异者,如诸生秦在妻王氏不附周承谟之役、唐法扬之女不肯作配李有实为妻,则又耳目移易后之行;而本朝之克抚有天下,端兆此矣。亦附着焉。  

猜你喜欢
  列传第九十 三郑高权崔·欧阳修
  卷六十三·志第三十·柯劭忞
  第三十五回 异兆·德龄
  卷十·沈德符
  鸿猷录卷十三·高岱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八·佚名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卷十一·允秘
  顾越传·姚思廉
  姚僧垣传·李延寿
  唐休聇传·欧阳修
  献书秦王·佚名
  卷二百八十四·佚名
  卷二百二十九·佚名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二·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徐霖·唐圭璋

      霖字景说,号经畈,西安(今浙江省衢州)人。嘉定八年(1215)生。淳祐四年(1244),试礼部第一。授沅州教授,擢秘书省正字,迁著作郎。乞补外,知抚州。景定二年(1261),知汀州。明年(1262)卒。   长相思   听莺声。惜莺声。客里鸟声最有

  • 卷二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十二舞曲歌辞【自汉以後乐舞寖盛有雅舞有杂舞雅舞用之郊庙朝飨杂舞用之宴会前世乐饮酒酣必自起舞汉武帝乐饮长沙定王起舞是也自是已後尤重以舞相属相属者代起舞犹世饮酒以杯相属也灌夫起舞

  • 卷第二百五十六 唐紀七十二·司马光

      起閼逢執徐(甲辰)六月,盡強圉協洽(丁末)三月,凡二年有奇。   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中和四年(甲辰、八八四年)   六月,壬辰,東川留後高仁厚奏鄭君雄斬楊師立出降。仁厚圍梓州久不下,乃為書射城中,道其將士曰:「仁厚不忍城中玉

  • 卷二十五·温达

    <史部,纪事本末类,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二十五癸酉抚逺大将军伯费扬古奏报灭噶尔丹于昭莫多之地羣臣入贺上驻跸中拖陵大将军伯费扬古为灭噶尔丹事遣副都统阿

  • 读例存疑卷七·薛允升

    吏律之一职制官员袭荫大臣专擅选官文官不许封公侯滥设官吏信牌贡举非其人举用有过官吏擅离职役官员赴任过限无故不朝参公座擅句属官奸党交结近侍官员上言大臣徳政官员袭荫:巻首谨按。此古来世官世禄之遗意也。冠于此门

  • 一四二、公孙龙说赵惠文王偃兵考·钱穆

    《吕氏春秋?审应览》:&ldquo;赵惠文王谓公孙龙曰:寡人使偃兵十余年矣,而不成,兵不可偃乎?龙对曰: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不可以虚名为,必有其实。今蔺、离石入秦,而王缟素布總。东攻齐得城,而王加膳置酒。是非兼爱之心也。此

  • 卷十五·纪昀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歴代职官表卷十五工部下歴代建置下唐新唐书百官志工部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掌山泽屯田工匠诸司公廨纸笔墨之事其属有四一曰工部二曰屯田三曰虞部四曰水部工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城池土木之

  • 三十八年·佚名

    (壬辰)三十八年清康熙五十一年 春正月1月3日○丁亥,持平金東弼陳疏引兪集一之言,伸救趙大壽,上賜例批。〈原疏、批旨見上。〉1月4日○戊子,兪集一因金東弼疏,疏陳委折。略曰:己卯榜出後,考官趙大壽疏中,以兪世基試券,言其可取爲

  • 卷二十五·刘因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集义精要卷二十五  元 刘因 撰论语二十一子张首章【士见危致命】问致命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君子道穷之时但当委致其命以遂吾之志而已致命犹送此命与彼不复为我之有授命亦然【僴】○祭思敬

  • 卷四·高士奇

    <经部,春秋类,春秋地名考略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地名攷畧卷四詹事府詹事髙士竒撰晋【上】国于绛【史记周成王与弟叔虞削桐为珪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于是遂封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郑氏诗谱唐曰

  • 卷十八·陈经

    <经部,书类,陈氏尚书详解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十八宋 陈经 撰髙宗肜曰【商书】读此篇之书有以见君臣遇灾警戒之意夫以髙宗之圣精诚上通于天而四海仰德则宜其和气感召祥瑞屡见可也何为而有雉升鼎耳之异甚哉天心之

  • 春秋集传纂例卷一·陆淳

    唐 陆淳 撰春秋宗指议第一此经所以称春秋者先儒説云鲁史记之名也记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所以记远近别同异也故史之记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啖子曰夫子所以修春秋之意三传无文说

  • 卷十·王鸿绪

    <经部,诗类,钦定诗经传说汇纂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诗经传说彚纂卷十小雅二【大雅说附】集传雅者正也【张子曰雅之体直言之比兴差少无隐讽谲谏之巧○程子曰雅者正言其事○雅者陈其正理】正乐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何氏

  • 新华严经论 第十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一菩提树内流光众。是明佛本因五位进修建行利生成报显因众。如前所释。二如来所居宫殿内众。明佛本因大悲圆满覆育含生利生之行显因成报众。三十佛世界微尘数菩萨众中。普贤等上名悉。同名为普者。十个

  • 卷第十九(第三诵之六)·佚名

    十诵律卷第十九(第三诵之六)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四波罗提舍尼法佛在舍卫国。时世饥俭。华色比丘尼有德。多知多识能多得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诸所须物。是比丘尼晨朝早起著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时见诸比丘众舍卫城乞

  • 陆子余集·陆粲

    诗文集。 明人陆粲(1494—1551)撰。八卷。粲字子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进士。曾官工科给事中、贵州都镇驿丞、永新知县,善治盗。以念母乞归。母没,未终丧卒。有《左传附注》、《春秋胡氏传辨疑》等。是集八万

  • 伤寒恒论·郑钦安

    伤寒类著作。清郑钦安辑。十卷。钦安,上浣临邛 (今四川邛崃) 人。郑氏对仲景《伤寒论》 反复研究,颇有所悟,遂以舒韶所著《舒氏伤寒集注》 之序,逐一剖析而成。内容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篇及差后劳

  • 大悲忏法·知礼

    全一卷。宋代天台宗僧四明知礼编集。又作出像大悲忏法、大悲心咒忏法、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乃知礼依据伽梵达磨所译之大悲心陀罗尼经而作,内容叙述千手观音之忏法。系以天台宗教义指导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