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元结传

元结,是后魏常山王元遵的第十五代孙。曾祖父元仁基,字惟固,曾跟随太宗征讨辽东,因功赏赐宜君一带的田地二十顷,辽地的人口并公母马各五十匹,授宁塞令,继承常山公爵位。祖父名亨,字利贞,是个美男子,长得仪表堂堂。他曾说“:我继承王公留传下来的功业,习惯于鹰犬声乐那一套,我应该改习儒学。”霍王李元轨闻知他的名声,任命他为参军事。元结父亲元延祖,三岁失去了父亲,曾祖父仁基嘱咐延祖母亲说:“这孩子将主持我的祭祀。”因而取名延祖。元延祖长大后,没有去做官,年过四十,连襟极力劝说,第二次升官出任舂陵县丞,不久便又辞官不干了。他说:“人生在世穿衣吃饭只要温饱就行,不应再有其他要求。”他常常灌田拾柴,认为这是“:活着就该干的事,此外我什么也不想。”安禄山造反,召元结告诫说:“你们遭逢世道多变,不能够自安于山林,要树立名节,不可自讨羞辱。”元延祖活到七十六岁,死后门人下辈定谥号他为太先生。

元结年少时放荡不羁,十七岁才改变志向求学,拜元德秀为师。天宝十二年(753)参加考进士,礼部侍郎阳浚看了他写的文章后说“:评为一等也玷辱你了呀,考官靠取你表功!”元结果然考中上等,又考中制科。不料天下大乱,元结未能出仕。肃宗召见国子司业苏源明垂问天下的贤士人才,他推荐了元结。当时史思明正攻打河阳,皇帝在去河东之前将元结召来京师,问他有何奏议,元结第一次朝见皇帝,颇为拘谨,心有顾忌,又怕几句话说不清楚,便呈上《时议》三篇。

第一篇写道:有议者问:“往年安史逆贼反乱,东至大海,南到淮河、汉水,西达函关、秦岭,北过幽都,贼寇四处猖獗有几百万人,当时的祸乱可以说达到了极点,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天子却一个人来到灵武,集合少数兵马,抗击强寇,率部打到渭西,未过多时,便挫败了贼兵的锐气,光复了两京,收回了河南许多州县,多么顺利啊!可是如今河北奸逆未尽,山林江湖亡命之徒尚多,盗贼又屡犯州县,百姓流离失所,逃亡者络绎不绝,将士临阵脱逃,贤人君子隐匿走散不肯出仕。陛下过去在灵武、凤翔时,没有今日的强兵而能杀敌,没有今日的法度限制却无人逃亡,没有今日的威严法令却无盗贼作案,没有今日的充足财用而百姓不流失,没有今日的爵位赏赐士大夫却不走散,没有今日的朝廷规模贤者却愿意效忠朝廷,这是什么原因呢?过去天子能够转危为安,怎么忍心在未安时忘危呢?”答道“: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前一段时间,天子因为愧恨祖宗陵庙被异族逆贼毁坏糟踏,痛伤太上皇仓皇出逃巴、蜀,哀伤宗室国戚被杀戮,忧惧勤劳,不惜亲自安抚士卒,给大臣以权力官位,信任而不疑心,渴望听取忠直之言,有了过错不隐瞒而虚心改正。这就是以弱制强,以危取安的原因。可是现在呢?天子深居重城内宫,安闲自在过日子;黎明成妆,佩饰上朝;山珍海味按时令献上,琴瑟鼓乐奏起和谐的乐章;有关军国机务大事,大臣们反复斟酌才敢进奏;老百姓的疾苦,常常不能到;马棚里良马、后宫里美女、各种车舆、服饰礼物、吉庆祥瑞的符牒,每日每月更加充足齐备;满朝文武百官歌颂皇上盛德大业,听任且高兴;四方献贡纳赋花样日益翻新;俳优艺人、擅长说话的官员千方百计让皇帝开心;文武大臣直到百官,个个所得的权位封赏超过本人愿望,所以就不能做到以强制弱,致使未安却忘危。倘若陛下能像在灵武时那样对待今日的局面,寇盗的强弱不足道!”

第二篇写道:有议者说“:我听说当官的人都在为自己打算:‘过去我奉天子之命抗击逆贼,获胜家国两全,打败了则家国两亡,生死决于一战,是非尽力奏谏。如今我已名高位显,财货充足,爵赏厚重,辛勤劳顿已经到头了;外无仇人加害于我,内无贫贱相困,我何苦冲锋陷阵去讨死,触犯皇帝去惹祸呢?’又听人说‘:我家有病父老母、孤兄寡妇,他们都在当苦役做乞丐,挨冻受饿,虽生犹死,有谁可怜他们呢?’还听人说‘:天下残破,百姓穷迫,纳税服苦役的都是寡弱贫独的人,他们死于颠沛流离之中,怨声载道,悲伤转徙已到极点。天下太平,我们这些人总不该少块土地过活吧?倘若天下不太平,我再也不会为了什么忠义仁信去送死了!’人人都这样想,该怎么办呢?”

回答说:“国家并不愿这样,只是在特别诚实守信方面有失误罢了。特别诚实往往会暴露出内情,欲掩盖内情就得欺骗迷惑臣民。施行政令必须守信,守信政令就能见效了。特别守信用,那些狡诈邪恶的人尤其会反对,这样一来,便使朝廷没有了公直,天下失去了忠信,百姓也愈加怨恨。想去治理它总得有个指望吧?我们这些人不在其位而瞎乱议论,又有什么用呢?”

第三篇写道:有人议论说:“陛下一心想安抚百姓,消灭奸逆,谋求太平,兢兢业业劳心费神,到现在已经有四年了,可议论者却持异议,为什么呢?”回答说:“天子所想的事,议论者持异议,不是不知道天子的用意。而是凡有诏令诰文,许多事都不实行;一再地说空话,就像演滑稽戏。如今颁布行仁政周济百姓的命令,为国忧愁劳苦的诰文,人们却都纷纷说三道四。

所以天子不知道这种情况,还以为我说的话虽然没被施行,仍足以起劝勉作用。

但阻止劝勉,在于诏令诰文要洞明审慎公平合理并令出必行。天子要能推行已颁的命令,使后法必遵行,一切苛捐杂税,拘束百姓的禁忌烦令,统统予以废除。重用普天下的贤士,排除小人,然后推行仁信威令,谨慎行事,不受迷惑。这是帝王正道,有什么办不到呢?”

皇帝阅毕大喜:“卿能解除我的忧虑。”便提升他为金吾兵曹参军,兼监察御史,为山南西道节度参谋。他到任之后,在唐、邓、汝、蔡等地招募了许多义士,降伏了强贼五千人,并将丢弃在战场上的尸体埋葬在汝南,称作“哀丘”。

史思明叛乱,皇帝将去亲征,元结进言“:贼兵精锐不可直接同他争战,应该用计谋打败他。”皇帝认为他说得对。便调发宛城、叶县的军队挫败贼兵的南锋,元结屯兵泌阳坚守险要,保全了十五个城池。因讨贼有功迁升为监察御史里行。荆南节度使吕..奏请朝廷增兵拒贼,皇帝晋升元结为水部员外郎去辅佐吕..。后又到山南东道来調府参理军务。当时有父母随子住在军营,元结便对来調说:“孝顺而仁德的人,才可以同他们谈忠;讲信用而又勇敢的人,可以保全节义。怎能要求他们忠信义勇而不勉励他们孝敬父母呢?将士们的随军父母,应该供给衣食,那么节义就能保全了。”来調采纳了这个建议。后来調被杀,元结便代理山南东道府事。代宗即位后,元结坚决辞官,乞求恩准回樊上侍奉双亲。授任著作郎,著书更多,他在《自释》中写道:“河南,是元氏家乡。结是元子的大名,次山是元结的表字。元家世代业绩载于国史,元氏的世系见于家谱。我少年时住在商余山,著《元子》十篇,所以号称元子。天下战乱,逃难进了猗王于洞,才叫猗王于子。后来家住氵襄水之滨,于是就自称浪士。后来做了官,人们以为浪子也是随随便便当了官吧,便叫我漫郎。

后来客居樊上,漫郎就叫开了。樊地左右都是打鱼的,老老少少互相开玩笑,改叫我聱叟。他们笑我聱,是因为我对别人从来不随声附和,不屈从压力,带着渔具听任渔船漂流,独自乖忤地驱车飞驰。

一些酒徒见我是这样,又说:“您随随便便,也如同你的乖忤一样吗?你官居著作郎就不带钓竿吗?在民间逍遥,不是性格古怪吗?您不受拘束的时间太久了,可以叫漫叟了。”啊!我不附和于时俗,不屈从于当世,谁是聱者,我将跟随他!聱叟带鱼竿而不惭愧,我又怎会轻视著作郎呢?聱叟不以乖忤邻里为羞,我又怎能因漫浪人间而惭愧呢?因而便采纳那些人的酒后之言,用漫叟做我的称号。而且特意性情荒唐浪荡,行为放诞不羁,随随便便,让人们都知道我一无所有,也无所期待。于是对他们说:“带上钓竿可以独善其身保全性命,性格乖忤可以保全宗庙家门。这样的乖忤,真是随随便便吗!”

过了许久,元结出任道州刺史。当初,西原蛮曾掠走该州居民数万人,剩下的才四千户。各地使臣发来调取征发文书二百件,元结认为道州百姓贫困太甚,不忍心再去加重赋税,便向朝廷奏道:“臣所辖的道州为贼人攻破焚烧,粮食储备、房屋住宅、男女百姓、牛马牲畜几乎光了。如今的百姓还不到往年的十分之一,老人童稚动乱离散,生活从未安定。

岭南的许多州县,寇盗不绝,四十多个屯落必须守护..望,一旦时局不平静,湖南就会大乱。因此,请准予免去百姓所负担的租税以及租庸使向百姓议价购买的杂物十三万缗。”皇帝准奏。第二年,租庸使又来索取上供十万缗,元结又奏道:“每年除正租庸外,其他索取都应根据年成好坏来增减。”皇帝下诏许可了。元结为老百姓盖房子分田地,免除徭役,致使流亡在外者一万多人重返故里。他晋升容管经略使后,亲自晓谕蛮人首领,安抚平定了八州。元结的母亲去世时,当地百姓都来到节度府请他留任,皇上于是加封他为左金吾卫将军。百姓乐于他的教化,甚至刻石歌颂他的功绩。后免职回到了京师,五十岁去世,追赠他为礼部侍郎。

猜你喜欢
  太祖纪二·薛居正
  卷十九·本纪第十九·成宗二·宋濂
  卷二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五·柯劭忞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二十七·乾隆
  卷之一千二十八·佚名
  卷四十六·郝经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一 列传一百一·纪昀
  卷三十五·高士奇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司马迁
  裴度传·刘昫
  刘筠传·脱脱
  卷八·萨囊·彻辰
  卷三百十九·佚名
  兵四·徐松
  三、既非五等,更无五等爵制·傅斯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武仲清江集钞·吴之振

    孔武仲马啮麦马啮麦,仆饮冰,北风轩轩摇丘霖。十日吁可惊,南山喜见朝日升,。寻阳北岸霜泥薄,穷腊独为千里行。五里聊一止,十里复一息。杨柳弄轻黄,已作春颜色。川原入眼虽似快,时节去家还可惜。啮麦不须饱,饮冰勿畏寒。起鞭移担

  • 淳熙稿卷十九·赵蕃

    钦定四库全书 淳熙稿卷十九 宋 赵蕃 撰 七言絶句 元日寄成父四首 旧时元日羡吾庐称夀献觞懽有余今日儿曹还效我凄然事忆十年初 家家节物竞今朝风俗未分南北遥莫向除薪覔如愿且凭爆竹走山魈 冒晨造谒愧悠悠残客不来

  • 简介·陶岳

      陶岳,字介立,一云字舜咨。宋永州祁陽(今湖南祁陽)人。太平興國五年(980)登第,一云雍熙二年(985)登第。岳曾為密州幕,又歷端、賓等五州郡守,累官太常博士,尚書職方員外郎,贈刑部侍郎。岳知賓州在乾興壬戌年(1022),其卒年當不

  • 卷第一百三十二·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宋纪十四〔(起强圉协洽(丁未),尽上章阉茂(庚戌),凡

  • 卷三十八·杨士奇

    永乐三年春正月戊戌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命妇朝 皇后于坤宁宫赐宴○己亥○赐朝鲜安南使臣及来归鞑靼并云南等处土官宴于会同馆○庚子 谕天下文臣曰朕惟治天下以爱民为本爱民之道使其衣食给足

  • 卷之一千三百二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三五○验充名单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一二二○三--八·佚名

    吞霄总理刘振德之验充验充名单承税房差朱宽计开新充总理刘振德〔堂谕〕准认充(朱书)。〔道光二十二年〕拾贰月廿日

  • 列传卷第十七 高丽史一百四·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金方庆[*(金)九容*(金)齐颜*(金) *(金)恂*(金)永旽*(金)永煦*(金)士衡朴球]。 ○金方庆字本然安东人新罗敬顺王之远孙。 父孝印性严毅少志

  • 卷四十一·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四十一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苖裔而夏后帝少康

  • 刘逖传·李百药

    刘逖,字子长,彭城丛亭里人氏。祖芳,魏太常卿。父有或,金紫光禄大夫。逖年轻时聪敏,喜好弋猎骑射,以行乐为事。爱交游,善戏谑。郡辟举为功曹,本州委任为主簿。魏末征召到霸府,世宗请他做永安公浚的开府行参军。逖远离故乡,厌恶羁

  • 卷之四·努尔哈赤

    辑人心天命十年乙丑八月乙酉科尔沁奥巴台吉闻蒙古察哈尔林丹汗欲兴兵侵之,以书乞援。上报奥巴书曰:“尔借兵多,多与尔,若少,少与尔,勿过忧也。然兵不在多寡,在天而已。凡此各国,皆天所命,以众暴寡,天岂容之。但坚尔城郭,据

  • 卷四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十四礼部祠祭清吏司中祀一凡朝日之礼兆阳位於东郊其制一成岁以春分迎日出祀大明甲丙戊庚壬年皇帝亲朝日奉大明位西向赤璧一帛一牛一羊一豕一登一鉶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十尊一爵三琖三十

  • 卷一·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卷一宋 朱子 撰大学经一章或问大学之道吾子以为大人之学何也曰此对小子之学言之也曰敢问其为小子之学何也曰愚于序文已畧陈之而古法之宜于今者亦既辑而为书矣学者不可以不之考也曰吾闻君子务

  • 大学证文卷三·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宋程氏明道改本【不分章节】九经考异曰大学原无经传之分其章次亦与今异宋儒疑有错简各以其意更之即二程定本亦不相一见二程全书中又曰今所定本葢本伊川程氏而经传之分则朱子为之又曰伊川定本即是今

  • 第十章 7·辜鸿铭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辜讲当斋戒的日子里,孔子会全心全意去祈祷,一般穿明亮干净的素色套服。在此期间,装食品的日常用具总是会更换,并且搬出日常居住的寝室。

  • 相宗新旧两译不同论书后·太虚

    ──二十年二月在厦门作──此论为梅撷云居士著。居士相宗著述颇多,覃研法相,几三十年,视欧阳竟无犹早──按:竟无初习贤首,民三以刻唯识枢要等乃研法相──,况韩清净等乎?宣统二年,居士服官广州,余亦应粤人请,在广州设佛学精舍

  • 卷第十七·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十七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诸大弟子说业报缘尔时诸大声闻耆宿苾刍。告具寿薄俱罗曰。具寿财益。已说本业。次至仁说本业因缘。尔时薄俱罗苾刍以颂说曰。昔于亲惠城  而为卖药人毗钵尸住

  •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佚名

    四卷,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有论无经,文来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