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峤传

李峤,字巨山,赵州赞皇人,幼年时父亲就死了,他侍奉母亲非常孝顺。还是孩子时,梦见有个人送他一对笔,从此文章就写得好。十五岁时就通晓《五经》,受到薛元超的赞赏。二十岁时科试考中进士,开始时,补任安定县尉。又应制科考试得甲科,于是迁居长安。当时京城官场中以文章知名的还有骆宾王、刘光业,以李峤年纪最轻,名气却与他们同。

李峤升任监察御史。那时,岭南邕州、岩州的首领反叛,高宗发兵讨伐,诏令李峤去监军事。李峤进入獠人洞穴,宣谕朝廷意旨,招降了他们,因此罢兵而回。逐渐升官至给事中。那时来俊臣诬陷狄仁杰、李嗣真、裴宣礼等三人下了狱,将要被诛杀了。武后令李峤与大理少卿张德裕、侍御史刘宪复核。张德裕心中明白他们是冤枉的,但因怕得罪来俊臣,不敢提出不同看法。李峤说:“哪有明知他被枉判而不为之申明的呢?孔子说‘:见义而不为,是为无勇。’”于是和他们两人一同列举事实,说明其冤枉。

为此而违背了武后的旨意,被贬出为润州司马。很久以后,召回任凤阁舍人。

朝廷每有文册大号令,都特令李峤撰写。

那时刚开始设置右御史台,巡察州县官吏的善恶,考查风俗的得失。李峤上疏说“:禁令颁布宜于粗疏,法令条例宜于简单。简单,法令就容易执行而不烦杂;粗疏,就能包罗广泛而不苛碎。臣曾见垂拱时,诸道巡察使所奏的条目有四十四条,至于另外敕令察访的,又有三十条。巡察使一般都是三月出都,十一月底回来奏事。每道所要考察的文武官员,多的二千多人,少的也有一千左右,都需要品量他们的才能、业绩,然后加以褒贬。现在给的时间迫促,到达每一个地方都要匆匆忙忙,哪里还能详细考察他们的能力和工作呢?这不是右御史台敢马虎不尽职,而是才能有限,力量达不到啊!臣希望能衡量其工作量及行程,然后加以指挥节制,使工作能完成得圆满,力量用在需要的地方。这样地方官吏的得失可以精确查核。”又说“:现在所要查核的,按照汉朝制定的六条,再推而广之,那就无所不包了。不需要多列条目。且朝廷日常事务,并非无事。麻烦需处理之事,常在四方。所以出京处理事务的连续不断。现在既然设置专使,那就把外州的事全都交付,传驿就可减轻负担了。恳请一般十个州设一位御史,以一年为期,让他们亲自到属县,入闾里,督察奸邪和伪谬,采集民风和习俗,然后才能算是完成任务。而且御史出入天禁,能激励自己修养道德,与其他官吏相比,有百倍的动力;查访奸邪,揭发欺瞒,与其他官吏相比,有十倍的效果。陛下若能采纳臣言,选择有才能者委任此职,无人会不尽力效命的。”武后觉得他说得很对,下制,分剖天下为二十道,选择能当此任的人,但被众人的议论所阻而作罢。

后来,让李峤管理天官侍郎事,晋升麟台少监、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不久,转为鸾台侍郎。那时,天官侍郎张锡入朝辅政,李峤是他的外甥,即转任成均祭酒。不久,检校文昌左丞,留守东都。长安三年(703),又以本官为平章事,管理纳言事。第二年,升为内史,李峤坚持辞去繁重事务,再复任成均祭酒,平章事则依旧。

长安末年,武后准备在白司马坂建大佛像。李峤上疏劝谏“:造像虽说是由僧尼出钱,但若无州县的承办也不能成功,所以说名义上不要百姓出钱,但实际上要出。臣计算天下在编户口,贫弱者多。有卖房子押田地以交纳劳役的。造像的钱现积储到十七万缗,若将此钱救济穷人,一家给一千,就可解决十七万户百姓的饥寒之苦,功德不可计了。”武后不采纳。

张易之事败,李峤因为附会张易之兄弟受连累贬为豫州刺史,还未行,改贬通州。几个月以后,召回任吏部侍郎。

不久,升为吏部尚书。神龙二年(706),代韦安石为中书令。

李峤在吏部时,心里很想借一时的声望来恢复宰相的地位,于是奏请设置员外官几千人。后来官僚多而滥,府库支出增多虚耗。于是上书引咎辞职:“元首是国家的至尊,居处要有重门及巡更的守卫,出外要有清道警戒的路禁,这是为了防备突发情况,消除不轨之想。是绝对不可以随便改变举动,疏于防护的。陛下不喜欢高高在上,不重视尊严威仪,常常暗中便服出游,入闾里,过街市,以致市井中窃窃私议,朝廷内惶惶不安。万一发生意外事件,即使不爱惜自己,又怎样对得起宗庙及百姓呢?

“另外,分职务设官吏,不可以滥。

《传》中说:‘官不必很多,只要用人恰当。’自从帝室中兴以来,以随意赏官封爵来表示恩宠。于是有越级提升的,朝升夕改的,正中不够用,再加以员外职的。这样一来,对内的薪俸支出增加,府库渐空;对外赋税征收增加,百姓愈穷。

这不是寻求贤能、辅助治国的办法。希望能爱惜官位的尊荣,平息不敬的议论。

今文武官员六十岁以上的,均敬恤而留任;老而病已退休还乡的,又返回授官;过去补为员外已经遣返的,又再次留下。

这种做法恐怕不能匡正时弊、扭转局面。

恳请下令有司选拔可用之人任官,不可用之人遣回。再有,远方的夷人没有治国才能。国家过去是为安抚才任他们为官。若不是立功的酋长,只不过白白浪费薪俸罢了。也恳请研究衡量非可用必要的夷人,一律放还。

“《易》上说:‘如何守好职位呢?要靠仁爱的道德;如何招致人民呢?那就要有财物。’现在的百姓穷困,生活困难,谈不上官员守好职位;仓储空虚,财力枯竭,做不到招致人民。山东有水涝灾害,江左运输困难。国家空乏,人民窘困。

如果边界疏于戒备,可能逃到境外的人会越来越多,各地盗贼蜂起,哪有财力来招募他们?哪有人力来遏止他们?又大建寺庙道观,人才财力均耗费极大。现在山东年年饥荒,糟糠都吃不饱。在民生极其艰难之际,还要收用税赋及劳役,用哀叹怨愤之物来增添寺观的崇丽,恐怕会使三灵(天地人)之神结怨,会使四海之民生恨。

“又刻正要征召戍丁,但不少人为躲避征戍、逃脱租税而藏身在寺观中。如今私下收受的道人几乎有几十万,其中不少是多男的大户、狡黠的商家。他们并非真心出家,而是伪装。何况国计军防都仰仗于男丁。如果男丁都出家了,兵壮都入道了,那么,征戍租赋,又从何得来?

“另外,不少人重金贿赂权贵近臣,以买得官爵,移易没籍之产,将州县的甲等改为下户。以致驿道边的城镇几乎连牵驿马的人都没有。劳役派及小弱者,其家即刻破亡。望能允许十道使访察,使奸邪狡猾者无处可隐。

“再有太常乐户已不少,又去访求散处各地的乐人。现在单举持大鼓者已有二万人。希望能量才留用,其余的都让他们各自回乡,以杜塞浪费。”

中宗认为李峤身为宰相,能自陈失政,并请处分罢官,不将错误转嫁他人,下诏慰谕,批评他请罢官的事。李峤惶恐不安,仍然管事。

神龙三年(707),加修文馆大学士,封爵赵国公,以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

睿宗立,罢免政职,出京为怀州刺史,不久,告老退休。当初,中宗驾崩,李峤曾有密表,建议相王的儿子们不宜留在京师。及至玄宗即位,在宫中发现李峤所上的表。有人说该杀了李峤。张说说“:李峤虽不能明辨顺与逆,但也是为当时出的计谋,排斥对当时主子不利的人。不必追究。”天子也赦免了他,只是贬为滁州别驾。且听任他随儿子虔州刺史李畅赴任。改为庐州别驾,死时年七十岁。

李峤才思敏捷,他写的文章常被人传诵。武后时,汜水中找到一块瑞石,李峤当时是御史,写了一篇《皇符》献上,遭到世人的鄙薄。他在做官以前,与王勃、杨盈川交往,任官时,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年时,当时的文人都不在了,他成了文坛宿老,当时的学者都向他学习,取法于他。

猜你喜欢
  卷八十四·毕沅
  卷二百四十二 熙寧六年(癸丑,1073)·李焘
  皇清开国方略巻一·阿桂
  卷之一百四十五·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三·佚名
  卷之八百六十三·佚名
  卷之七十九·佚名
  一三二七 军机大臣奏《左光斗集》《经世挈要》等书应营销毁片·佚名
  卷四十九·鄂尔泰
  ●续吴先贤赞卷之三·刘凤
  经幄管见卷一·曹彦约
  卷二百七上·雍正
  卷三十三·宋敏求
  卷四十八·陆宗楷
  钦定南廵盛典卷十五·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四集卷三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三十一古今体一百三十五首【乙未七】题袁燮絜斋集六韵学为君子儒体用亦相符性悟虽宗陆身名未异朱【燮师事陆九渊得其指授具有原本又少以名节自期立朝屡进谠言所至

  • ●卷一百二十四·徐梦莘

      炎兴下帙二十四。   起建炎三年三月二日庚,尽其日。   赐朱胜非辞免批答。   朕缵万世之丕基属四郊之多难眷求辅佐期共济於艰虞涉历岁时久未闻於绩效既虚厥位益难其人允惟旧德之良宜膺大政之托授之国柄出自

  • 卷四十一·温达

    <史部,纪事本末类,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四十一乙丑训谕武臣抚恤兵丁上御行宫召川陜总督吴赫西安副都统阿兰泰宁夏总兵官王化行原任总兵官王潮海冯徳昌副将髙永干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一下·袁枢

    宋 袁枢 撰晋灭吴魏元帝景元三年冬十月吴主以濮阳兴为丞相廷尉丁密光禄勲孟宗为左右御史大夫初兴为防稽太守吴主在防稽兴遇之厚左将军张布尝为防稽王左右督将故吴主即位二人皆贵宠用事布典宫省兴闗军国以佞巧更相表

  • 唐瑾传·李延寿

    唐瑾,字附粼,性情温和恭顺,有见识和度量,博览经史,善为文章。身高八尺二寸,容貌伟岸俊秀。十七岁时,宇文泰听到他的名望,写信给他的父亲唐永说“:听说你有两个儿子:唐陵和唐瑾。唐陵豪放达观,多有武略;唐瑾文雅大方,极富文采。可一

  • 萧塔剌葛传·脱脱

    萧塔剌葛,字陶哂,六院部人。一向刚直不阿。太祖时,因叔祖台哂谋杀于越释鲁之事连坐,被抄没入弘义宫。世宗即位,因为是舅父,出其宫籍,补为国舅别部敞史。有人称泰宁王察割有蔑视君王之心。塔剌葛说:“他纵然忍心行不义之事,又有

  • 卷之一百九  後鑒錄下(明)謝蕡 撰·邓士龙

    (後鑒錄,三卷,明謝蕡撰。謝蕡,字維盛,福建福州人。正德十六年進士,官至禮科給事中。該錄成於嘉靖二年。) 後鑒錄下 刑部等衙門為懲大逆、罰大過、勸大功、信大義,以彰國法事。先該欽差御用監太監張永題前事。取據法人劉吉供稱

  • 卷一百五十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五十四雍正十三年四月上谕七道初三日奉上谕据浙江廵抚程元章奏称向因杭州汉军四旗壮丁生齿蕃衍於雍正十一年间仿照闽省之例挑选余兵三百名拨归督抚标下顶补緑旗名粮臣查浙省向无

  • 卷一百十三·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十三宋 赵汝愚 编财赋门新法五上神宗论青苗      李 常臣闻易曰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繇伏羲以来治天下者未有不以仁守位以财聚人以义理财者也知非仁不

  • 易经·说卦传·第九章·佚名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 存飬第四卷·朱熹

      1、或問:聖可學乎?濂溪先生曰:可。   有要乎?曰:有。   請問焉,曰:一爲要。一者,無欲也。無欲則靜,虛動直靜。虛則明,明則通。動直則公,公則溥。明通公溥庶幾乎!   2、伊川先生曰:陽始生甚微,安靜而後能長。故複之象曰:"先

  • 第六章 制心·佚名

    卜锡范戒淫论曰。未见时贵有定力。一见时贵有慧力。方乱时贵有忍力。平日存心诚正。日日语善行善视善。是定力也。勘破欲火之为魔障。欲事之为空花。干犯之为祸根。是慧力也。念到苟合之时。司过之神在旁。三台北斗之

  • 颜渊篇第十二·钱穆

    (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克己:克,犹勉。有约束义,有抑制义。克己,约束己身。或说

  • 佛性海藏智慧解脱破心相经卷上·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尸那国□□□□□河边娑罗双树间。二月十五日临□涅槃□。与无殃数众八十亿诸天及人。皆各集在佛所。悲号哽咽。大地震动。泉源沸涌。亦如慈母初丧所爱之子。泣涕盈目。不能自胜。五体投地。如太

  • 卷七·佚名

    第五篇第一章 摩尼耳环品三五一 摩尼耳环本生谭[菩萨=王]序分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污染拘萨罗国王内宫之大臣所作之谈话。此谭已于前出。主分菩萨于此处为波罗奈王,恶棍之大臣携同拘萨罗王使之取得迦尸国,将王投入

  • 老铁手·卡尔·麦

    辛克妈妈客店里的酒鬼、挂在树枝上的长矛、从窗外伸进来的黑洞洞的枪口、神秘的科尔马、普施、斯奎勒尔河畔的金矿...一个扑朔迷离、惊心动魄的探险故事,围绕着以老铁手为首的一批正直善良而勇敢的白种人和印第安人,

  • 周易象旨决录·熊过

    明熊过撰。七卷。《四库全书》本。此书大旨,颇取汉代《易》家重视《易》象之说,并对《周易》经传文字、音义多有考证辨析。《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书据过《自序》,初名《易象旨》,后遂加‘决录’之名。案《三辅决

  • 新书·贾谊

    也称《贾子》,西汉贾谊政论著作,共10卷58篇(今缺两篇)。隋唐以来多有散失,又多次整理,有人怀疑现存本可能有后人编补,但大体可信。内容主要是根据秦朝灭亡的教训和西汉初的政治经济状况,向汉初统治者建议的长治久安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