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凡例

一、《荀子》一书,刘向校定为三十二篇,称《荀卿新书》。《汉书·艺文志》称《孙卿子》,著录有三十三篇,当为三十二篇之误。唐代杨倞始为之作注,重排篇次,新编目录,分为二十卷,改题为《荀子》,其名其制遂相沿至今。杨注本瑕瑜互见,且历经传抄翻刻,讹误不少。清中叶后,校释《荀子》者辈出。光绪年间,王先谦以谢墉本为主,略作订正,且采摭诸家之说,间附己见,撰为《荀子集解》(下简称《集解》)。该书思贤讲舍初刊于光绪辛卯(1891)季夏,一问世,即成为近世最通行之《荀子》读本。上海商务印书馆编印“万有文库”、“国学基本丛书”,上海世界书局编印“诸子集成”,北京中华书局编印“新编诸子集成”,皆以辑入。当今之注释本,亦皆取以为底本。然此类翻刻本、注释本文字多误,故本书原文仍以《集解》初刻本为底本,并校以其他善本旧刻及古注、类书引文与古籍异文(所据文献详见附录),进行订正。凡所订正,均于注释中加以注明。凡无版本及古籍异文为据者,即使确实有误,亦仅于注释中说明之而不加妄改。

二、《集解》初刻本书首刊有考证及杨倞《荀子序》;每卷卷首于第一行上端标明该卷卷数,于第二行下端署有“唐登仕郎守大理评事杨倞注”,于第三行下端署有“长沙王先谦集解”七字;每卷卷末则标有卷终字样;第二十卷末刊有刘向校定之《荀卿新书》三十二篇目录及《孙卿书录》。今一并删去。至于其分卷情况,则可征诸目录。

三、原文之繁体字以及如今已废除之异体字,除个别必要者予以保留外,其余均用简化字以及现今之常用字替代之。其中有两字之替代,因其非一般之异体字,故于此略作说明:一为“势”字,《集解》除《子道》篇“势不可也”一句用“势”字外,其余均作“埶”;而宋浙本、“古逸丛书”本则或作“势”,或作“埶”;今一律改用“势”字。二为“第”字,《集解》除正文最后一篇篇目《尧问篇第三十二》用“第”字外,其余均用“弟”字;而宋浙本、古逸丛书本乃至王先谦所依据之底本谢墉本,概用“第”字;今一律用“第”字,以复《荀子》之旧。

四、原文重加分节,且加标篇节数,以便在注释中采用参见法。

五、对篇题作简明扼要之题解。

六、前人于古书之歧说谬解,《荀子》为甚。故本书译、注,虽以通俗普及为用,但仍以学术考校为体。其解释虽与前人多所不同,但均经过考校参证、反复斟酌而成。要在求得确诂,以供各科研究者及辞书编纂者采摭参考之用,而不在于苟求标新立异。故既力免墨守成训而尟会通之弊,又力戒故弄玄虚而多臆说之病,力求实事求是,踏实可靠。其是非得失,读者在与前人之注、译比较后自可断定。

七、注释力求准确、简明。尽量博采前人之善说,但为了节省篇幅,一般不称名引用,而仅于罕见之字义或疑难之处注明“×××说”,以便读者进一步查考其考证详情。对于前人之说皆不足取者,则立新说。为了信而有徵,故对罕见之字义也略列证据。由于前人之误说驳不胜驳,故只立新说而不作纠驳。对相同之词语,一般不重注,必要处则用参见法,此不仅为节省篇幅,更欲便利读者贯通全书。凡从译文的对照中可明确推求出词义者,一般亦不出注,以省篇幅。

八、译文以直译为主,以便读者从中推求原文之字义。但为了流畅,亦辅以意译。必要时稍加词句,不仅是为了使译文流畅,同时也是为了充分揭示原文之义蕴,以弥补注释之不足。

猜你喜欢
  景公毁晏子邻以益其宅晏子因陈桓子以辞第二十二·晏婴
  大道下·尹文
  流傳載錄·孙诒让
  去产界公生业·梁启超
  卷一·沈棐
  卷三·范家相
  卷三十二·秦蕙田
  三十九  备城门·墨子
  卷三·方苞
  卷二十四之下·何楷
  卷八·王质
  覆張溥泉書·欧阳竟无
  嘱累品第十八·佚名
  十七、国师三唤·慧开
  中阿含经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六十七·徐世昌

    金和金和,字弓叔,一字亚匏,上元人。贡生。有《来云阁诗稿》。避城海上逃人言凿凿,夷于丁男不甚虐。惟与妇人作剧恶,比户由来皆大索。城中儿女齐悲啼,四乡一一谋枝栖。寻常家具邀人赍,腰缠浪掷轻如泥。谁谓乡

  • 卷八十四 晉紀六·司马光

      起重光作噩(辛酉),盡玄黓閹茂(壬戌),凡二年。   孝惠皇帝永寧元年(辛酉、三O一年)   春,正月,以散騎常侍安定張軌為涼州刺史。軌以時方多難,陰有保據河西之志,故求為涼州。時州境盜賊縱橫,鮮卑為寇;軌至,以宋配、氾瑗為謀主,悉

  • 卷一百八十二·毕沅

      ◎宋纪一百八十二 ∷起旃蒙大渊献八月,尽柔兆困敦闰三月,凡九月。   ○帝   德祐元年元至元十二年   八月,己亥朔,总制毛献忠将衢州兵入卫。   辛丑,疏决临安府罪人。   壬寅,右正言徐直方遁。   加复贵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二·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九年九月戊寅朔尚书右司员外郎魏良臣为左司员外郎 司农少卿陶恺为右司员外郎 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护国军承宣使李世辅言初归朝日有父母兄弟之讎臣曾报复乞待罪诏世辅有功鄜延特放罪后四月引对便殿上谕

  • 竹书统笺卷五·徐文靖

    殷商成汤【笺按诗商颂谱曰商者契所封之地国语王勤商十四世而兴是其始称商也竹书盘庚自奄迁于北防曰殷鸟云殷受命咸宜是其兼称殷也大明云殷商之旅荡云咨女殷商是又总称为殷商也诗补曰殷以溵水得名古溵水县今陈州之商水

  • 卷十四·张九成

    <经部,四书类,孟子传钦定四库全书孟子传巻十四宋 张九成 撰离娄章句上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

  • 卷之二百六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九·佚名

    光绪元年。乙亥。五月。丁酉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后安。至乙丑皆如之。内记注  ○以翰林院编修张楷为云南乡试正考官。掌贵州道监察御史王荣琯为副考官。编修毕保厘为考官。编

  • 何伯祥传(附何玮传)·宋濂

    何伯祥,易州易县人。自幼服役于金军中,后随张柔归附于蒙古军。太祖平定河朔,唯保定之王子昌、信安之张进坚守,蒙古军未攻下。子昌是金朝一员骁将,张柔命伯祥攻打。伯祥兵逼保定城,王子昌弃城逃走,伯祥追赶,遭子昌回箭射中。伯

  • 卷三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大金集礼卷三十二辍朝废务辍朝       废务休假辍朝大定八年正月九日勅防自今后凡享太庙行礼日免朝大定九年二月勘当祭太社太稷行礼日有无合免朝事检讨到唐会要社稷门该天宝三载升为大祠又牲用太牢

  • 卷六·僧祐

    四十二章经序第一未详作者安般守意经序第二僧会法师安般注序第三道安法师安般守意经序第四谢敷作阴持入经序第五道安法师人本欲生经序第六道安法师了本生死经序第七道安法师十二门经序第八道安法师大十二门经序第九道

  • 卷第十七·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七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时频毗娑罗王。闻长者子乘舡而来。从弶伽河穿渠。直至王舍大城。五里之内满油麻子。船至城所。敕令扫洒去诸瓦石香水洒地散诸名花。喻如天宫。作好供养。

  • 卷二目·徐昌治

    法高僧摘要卷二目(大法无间。幽显可通。知来遡徃。振聩惊聋。一番寒彻骨。徧界是香风。佛法相见也。谁之功)。佛图澄(邺中竺晋咸和)  鸠摩罗什(天竺晋建元)  僧寔(京师追远周太和)  佛驮跋陀(京师晋义熙)  道

  • 卷七十一·性音

    宗鉴法林卷七十一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三十六世 信州博山无异元来禅师(寿昌经嗣) 因登厕睹上树人大悟。见寿昌。昌曰近日如何。师曰有个活路祇是不许人知。曰因甚不许人知。师曰不知不知。 寒松操云。若论者条活路。非

  • 沙漠秘井·卡尔·麦

    阿拉伯一部落妇女被虏,她们即将被贩卖为奴。本尼西协助总督的船长破获这起大案,可茫茫沙漠哪儿有贩奴驼队的踪迹?经历许多艰辛、奇遇之后,他们终于找到了沙漠秘井,由此开始了惊险的救援……

  • 两溪文集·刘球

    二十四卷。明刘球(1392—1443)撰。刘球,字求乐,更字廷振,江西安福人。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授礼部主事,因胡滢荐侍经筵,改为翰林侍讲。正统初,王振欲征麓川,刘球力谏,忤王振,逮系诏狱,为王振党羽马顺在狱中支解死。

  • 宜斋野乘·吴枋

    一卷。宋吴枋(生卒年不详)撰。吴枋字木方,江阴 (今属江苏)人。生平事迹不详。卷首自序谓,40岁以来,荣念已绝,独于嗜书一事,如饥之于食,渴之于饮,未尝一日忘情也。仿司马光“闻新事即录于册,且记所言之人”之作法,凡耳之所闻,目

  • 效颦集·赵弼

    明代文言短篇小说集。3卷。赵弼撰。本书是仿照宋人洪迈《夷坚志》及明人瞿佑《剪灯新话》等书而写的。全书3卷共收入25篇作品,上卷收有《续宋丞相文文山传》等11篇,中卷收有《三贤传》等6篇,下卷收有《青城隐者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