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礼器图式卷五

冠服二

民公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四上衔红寳石

民公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夏朝冠顶如冬朝冠

民公端罩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端罩貂皮为之蓝縀里左右垂帯各二下广而鋭色与里同侯以下文三品武二品及县主额驸辅国将军以上京堂翰詹科道等官应服端罩者皆同

民公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四爪正蟒侯伯皆同

民公冬朝服一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冬朝服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薫貂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两肩前后正蟒各一襞积行蟒四皆四爪曾

赐五爪蟒縀者得用之侯以下文三品武二品以上有职掌大臣及县主额驸辅国将军以上一等侍卫皆同

民公冬朝服二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冬朝服片金加海龙缘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披领及袖俱石青两肩前后正蟒各一要帷行蟒四中有襞积裳行蟒八侯以下文武四品县君额驸以上宗室将军皆同

民公夏朝服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夏朝服片金缘余俱如冬朝服侯以下文武四品县君额驸以上宗室将军皆同

民公朝珠 谨案

本朝定制民公朝珠珊瑚青金緑松蜜珀随所用杂饰各惟其宜縧用石青色侯以下文五品以上武四品以上及京堂翰詹科道侍卫礼部国子监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所属官应用朝珠者皆同

民公朝帯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朝帯色用石青或蓝镂金衔玊圎版四毎具饰猫睛石一佩帉下广而鋭其帯色下达庶官俱如之

民公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冬吉服冠顶用珊瑚侯伯文武一品镇国将军郡主额驸子皆同

民公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夏吉服冠顶如冬吉服冠侯伯文武一品镇国将军郡主额驸子皆同

民公蟒袍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蟒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通绣九蟒皆四爪曽

赐五爪蟒縀者亦得用之侯以下文武三品郡君额驸

奉国将军以上一等侍卫皆同

民公吉服帯 谨按

本朝定制民公吉服帯佩帉下直而齐版饰及佩各惟其宜下达庶官俱如之

侯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侯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三上衔红宝石

侯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侯夏朝冠顶如冬朝冠

侯朝帯 谨按

本朝定制侯朝帯镂金衔玊圎版四每具饰緑松石一郡主额驸同

伯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伯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二上衔红宝石

伯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伯夏朝冠顶如冬朝冠

伯朝帯 谨按

本朝定制伯朝帯镂金衔玊圆版四每具饰红宝石一

文一品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一品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一上衔红寳石武一品镇国将军郡主额驸子皆同

文一品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一品夏朝冠顶如冬朝冠武一品镇国将军郡主额驸子皆同

文一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一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鹤

都御史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都御史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獬豸副都御史监察御史按察使及各道皆同

文一品朝帯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一品朝帯镂金衔玊方版四每具饰红宝石一武一品子皆同

武一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武一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麒麟镇国将军郡主额驸子皆同

镇国将军朝帯 谨按

本朝定制镇国将军朝帯色用金黄版饰如文一品

文二品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二品冬朝冠薫貂为之十一月朔至上元用貂尾顶镂花金座中饰小红寳石一上衔镂花瑚武二品辅国将军县主额驸男皆同

文二品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二品夏朝冠顶如冬朝冠武二品辅国将军县主额驸男皆同

文二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文二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锦鸡

文二品朝帯 谨按

本朝定制文二品朝帯镂金圎版四每具饰红寳石一武二品县主额驸男皆同

文二品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二品冬吉服冠顶镂花瑚武二品辅国将军县主额驸男皆同

文二品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二品夏吉服冠顶如冬吉服冠武一品辅国将军县主额驸男皆同

武二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武二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狮辅国将军县主额驸男皆同

辅国将军朝帯 谨按

本朝定制辅国将军朝帯色用金黄版饰如文二品

文三品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三品冬朝冠薫貂为之十一月朔至上元用貂尾顶镂花金座中饰小红寳石一上衔蓝寳石

文三品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三品夏朝冠顶如冬朝冠武三品奉国将军郡君额驸皆同

文三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三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孔雀

文三品朝帯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三品朝帯镂花金圎版四武三品郡君额驸一等侍卫皆同

文三品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三品冬吉服冠顶用蓝寳石武三品奉国将军郡君额驸皆同

文三品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三品夏吉服冠顶如冬吉服冠武三品奉国将军郡君额驸皆同

武三品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武三品冬朝冠薫貂为之顶如文三品冬朝冠奉国将军郡君额驸皆同其冠制下达未入流皆如之

武三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武三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豹奉国将军郡君额驸一等侍卫皆同

奉国将军朝帯 谨按

本朝定制奉国将军朝帯色用金黄版饰如文三品

一等侍卫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一等侍卫冬朝冠顶如文三品戴孔雀翎

一等侍卫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一等侍卫夏朝冠顶如文三品戴孔雀翎

一等侍卫端罩 谨按

本朝定制一等侍卫端罩猞猁狲为之间以貂皮月白縀里左右垂帯各二下广而鋭色与里同

一等侍卫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一等侍卫冬吉服冠顶如文三品戴孔雀翎

一等侍卫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一等侍卫夏吉服冠顶如文三品戴孔雀翎

文四品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四品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寳石一上衔青金石武四品奉恩将军县君额驸皆同

文四品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四品夏朝冠顶如冬朝冠武四品奉恩将军县君额驸皆同

文四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文四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雁

文四品朝带 谨按

本朝定制文四品朝带银衔镂花金圆板四武四品二等侍卫皆同

文四品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四品冬吉服冠顶用青金石武四品奉恩将军县君额驸皆同

文四品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四品夏吉服冠顶如冬吉服冠武四品奉恩将军县君额驸皆同

文四品蟒袍 谨按

本朝定制文四品蟒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通绣八蟒皆四爪武四五六品文五六品奉恩将军及县君额驸二等侍卫以下皆同

武四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武四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虎奉恩将军县君额驸二等侍卫皆同

奉恩将军朝带 谨按

本朝定制奉恩将军朝带色用金黄版饰如文四品

县君额驸朝带 谨按

本朝定制县君额驸朝带鋄金方铁版四乡君额驸同

二等侍卫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二等侍卫冬朝冠顶如文四品戴孔雀翎

二等侍卫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二等侍卫夏朝冠顶如文四品戴孔雀翎

二等侍卫端罩 谨按

本朝定制二等侍卫端罩红豹皮为之素红缎里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鋭色与里同

二等侍卫朝服 谨按

本朝定制二等侍卫朝服剪绒縁色用石青通身云缎前后方襴行蟒各一要帷行蟒四中有襞积领袖俱石青妆缎冬夏皆用之

二等侍卫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二等侍卫冬吉服冠顶如文四品戴孔雀翎

二等侍卫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二等侍卫夏吉服冠顶如文四品戴孔雀翎

文五品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五品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上衔水晶武五品乡君额驸皆同

文五品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五品夏朝冠顶如冬朝冠武五品乡君额驸皆同

文五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文五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白鷼

文五品朝服 谨按

本朝定制文五品朝服片金縁色用石青通身云缎前后方襴行蟒各一中有襞积领袖俱石青妆缎冬夏皆用之乡君额驸武五六七品文六品品皆同

文五品朝带 谨按

本朝定制文五品朝带银衔素金圆版四武五品三等侍卫皆同

文五品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五品冬吉服冠顶用水晶武五品乡君额驸皆同

文五品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五品夏吉服冠顶如冬吉服冠武五品乡君额驸皆同

武五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武五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熊乡君额驸三等侍卫皆同

三等侍卫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三等侍卫冬朝冠顶如文五品戴孔雀翎

三等侍卫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三等侍卫夏朝冠顶如文五品戴孔雀翎

三等侍卫端罩 谨按

本朝定制三等侍卫端罩黄狐皮为之月白缎里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鋭色与里同蓝翎侍卫同

三等侍卫朝服 谨按

本朝定制三等侍卫朝服剪绒縁余俱如文五品朝服蓝翎侍卫同

三等侍卫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三等侍卫冬吉服冠顶如文五品戴孔雀翎

三等侍卫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三等侍卫夏吉服冠顶如文五品戴孔雀翎

文六品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六品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上衔砗磲武六品同

文六品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六品夏朝冠顶如冬朝冠武六品同

文六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文六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鹭鸶

文六品朝带 谨按

本朝定制文六品朝带银衔玳瑁圆版四武六品蓝翎侍卫皆同

文六品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六品冬吉服冠顶用砗磲武六品同

文六品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六品夏吉服冠顶如冬吉服冠武六品同

武六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武六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彪蓝翎侍卫同

蓝翎侍卫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蓝翎侍卫冬朝冠顶如文六品戴蓝翎

蓝翎侍卫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蓝翎侍卫夏朝冠顶如文六品戴蓝翎

蓝翎侍卫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蓝翎侍卫冬吉服冠顶如文六品戴蓝翎

蓝翎侍卫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蓝翎侍卫夏吉服冠顶如文六品戴蓝翎

文七品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七品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水晶一上衔素金武七品同

文七品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七品夏朝冠顶如冬朝冠武七品同

文七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七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鸂

  文七品朝带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七品朝带素银圆版四武七品同

文七品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七品冬吉服冠顶用素金武七品进士皆同

文七品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七品夏吉服冠顶如冬吉服冠武七品进士皆同

文七品蟒袍 谨按

本朝定制文七品蟒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通绣五蟒皆四爪武七八九品文八九品未入流皆同

武七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武七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犀武八品同

文八品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八品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上衔花金武八品同

文八品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八品夏朝冠顶如冬朝冠武八品同

文八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文八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鹌鹑

文八品朝服 谨按

本朝定制文八品朝服色用石青云缎无蟒领袖俱青倭缎中有襞积冬夏皆用之武八九品文九品未入流皆同

文八品朝带 谨按

本朝定制文八品朝带银衔明羊角圆版四武八品同举人贡生监生公服带亦同

文八品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八品冬吉服冠顶用花金武八品同

文八品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八品夏吉服冠顶如冬吉服冠武八品同

文九品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九品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上衔花银武九品未入流皆同

文九品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九品夏朝冠顶如冬朝冠武九品未入流皆同

文九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文九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练雀未入流同

文九品朝带 谨按

本朝定制文九品朝带银衔乌角圆版四武九品未入流皆同生员公服带亦同

文九品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九品冬吉服冠顶用花银武九品未入流皆同

文九品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文九品夏吉服冠顶如冬吉服冠武九品未入流皆同

武九品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武九品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海马

进士冬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进士冬朝冠顶镂花金座上衔金三枝九叶

进士夏朝冠 谨按

本朝定制进士夏朝冠顶如冬朝冠

举人冬公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举人冬公服冠顶镂花银座上衔金雀贡生监生皆同

举人夏公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举人夏公服冠顶如冬公服冠贡生监生皆同

举人公服袍 谨按

本朝定制举人公服袍青绸为之蓝縁披领如袍饰贡生监生皆同

举人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举人冬吉服冠顶银座上衔素金

举人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举人夏吉服冠顶如冬吉服冠

贡生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贡生冬吉服冠顶银座上衔花金

贡生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贡生夏吉服冠顶如冬吉服冠

监生冬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监生冬吉服冠顶用素银生员同

监生夏吉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监生夏吉服冠顶如冬吉服冠生员同

生员冬公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生员冬公服冠顶镂花银座上衔银雀

生员夏公服冠 谨按

本朝定制生员夏公服冠顶如冬公服冠

生员公服袍 谨按

本朝定制生员公服袍蓝绸为之青縁披领如袍饰

祭祀文舞生冬冠谨按本

朝定制祭祀文舞生冬冠骚鼠为之顶镂花铜座中饰方铜镂葵花上衔铜三角如火珠形

祭祀文舞生夏冠 谨按

本朝定制祭祀文舞生夏冠顶如冬冠

祭祀文舞生袍 谨按

本朝定制祭祀文舞生袍以绸为之其色

南郊用石青

北郊用黑

祈谷坛

社稷坛

太庙

朝日坛

帝王庙

文庙

先农坛

太嵗坛俱用红

夕月坛用月白前后方襴销金葵花

祭祀文舞生带 谨按

本朝定制祭祀文舞生带緑绸为之武舞生执事人卤簿舆士校尉皆同

祭祀武舞生冬冠 谨按

本朝定制祭祀武舞生冬冠顶上衔铜三棱如古防形余俱如文舞生冬冠之制

祭祀武舞生夏冠 谨按

本朝定制祭祀武舞生夏冠顶如冬冠

祭祀武舞生袍 谨按

本朝定制祭祀武舞生袍以绸为之通销金葵花余俱如文舞生袍之制

祭祀执事人袍一 谨按

本朝定制祭祀执事人袍以绸为之不加縁其色

南郊用石青

北郊用黑

祭祀执事人袍二 谨按

本朝定制祭祀执事人袍青绸为之

太庙

文庙

先农坛

太嵗坛俱用蓝縁

祈谷坛

社稷坛

朝日坛

帝王庙俱用石青縁

夕月坛用月白縁

乐部乐生冬冠 谨按

本朝定制乐部乐生冬冠骚鼠为之顶镂花铜座上植明黄翎

乐部乐生夏冠 谨按

本朝定制乐部乐生夏冠顶如冬冠卤簿舆士同

乐部乐生袍一 谨按

本朝定制乐部乐生袍红缎为之前后方襴绣黄鹂中和韶乐部乐生执戏竹人服之

乐部乐生袍二 谨按

本朝定制乐部乐生袍红缎为之通织小团葵花丹陛大乐诸部乐生服之卤簿舆士校尉皆同

乐部乐生带 谨按

本朝定制乐部乐生带緑云缎为之

卤簿舆士冬冠一 谨按

本朝定制卤簿舆士冬冠豹皮为之顶镂花铜座上植明黄翎

卤簿舆士冬冠二 谨按

本朝定制卤簿舆士冬冠黑氊为之顶如冬冠一之制

卤簿防军袍 谨按

本朝定制卤簿防军袍石青缎为之通织金夀字片金縁领及袖端俱织金葵花

卤簿校尉冬冠一 谨按

本朝定制卤簿校尉冬冠豹皮为之顶素铜座上植明黄翎

卤簿校尉冬冠二 谨按

本朝定制卤簿校尉冬冠黑氊为之平檐顶如冬冠一之制

卤簿校尉夏冠 谨按

本朝定制卤簿校尉夏冠顶如冬冠

从耕农官冠 谨按

本朝定制从耕农官冠青绒为之顶同八品

从耕农官补服 谨按

本朝定制从耕农官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彩云捧日

从耕农官袍 谨按

本朝定制从耕农官袍青绢为之上加披领腰为襞积如朝袍而不加縁月白绢里

皇帝雨冠一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冠以氊为之明黄色月白缎里顶崇而前檐深

蓝布带

御冬冠时遇雪则加于冠上

皇帝雨冠二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冠羽缎为之明黄色如雨冠一之制

皇帝雨冠三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冠油防为之明黄色不加里余俱如雨冠一之

皇帝雨冠四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冠以氊为之明黄色月白缎里顶平而前檐敞

蓝布带

御夏冠时遇雨则加于冠上

皇帝雨冠五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冠羽缎为之明黄色如雨冠四之制

皇帝雨冠六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冠油防为之明黄色不加里余俱如雨冠四之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卷五>

  皇帝雨衣二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衣以氊为之明黄色月白缎里领下为襞积无袖斜幅相比上敛下递丰前加掩襟领及纽约皆如衣色

皇帝雨衣三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衣羽缎为之明黄色如雨衣二之制

皇帝雨衣四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衣油防为之明黄色不加里纽约青色余俱如

雨衣二之制

皇帝雨衣五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衣以氊为之明黄色月白缎里制如常服褂而加领长与袍称领及纽约皆如衣色

皇帝雨衣六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衣羽缎为之明黄色如雨衣五之制

皇帝雨衣七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衣油防为之明黄色不加里制如常服袍而袖端平前施掩裆领用青羽缎纽约青色外加袍袖如衣色

皇帝雨衣八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衣以氊为之明黄色月白缎里制如常服褂而

加领长与坐齐领及纽约皆如衣色

皇帝雨衣九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衣羽缎为之明黄色如雨衣八之制

皇帝雨衣十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衣油防为之明黄色不加里制如常服袍而加领长与坐齐袖端平前加掩裆领用青羽缎纽约亦青色

皇帝雨裳一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裳油防为之明黄色不加里左右幅相交上敛下递博上前加浅帷为襞积两旁缀以纽约青色腰为横幅用石青布两末削为带以系之

皇帝雨裳二 谨按乾隆十六年

钦定

皇帝雨裳油防为之明黄色不加里前为完幅不加浅

帷余俱如雨裳一之制

皇太子至宗室公雨冠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子至宗室公雨冠用红色氊及羽纱油防惟其时蓝布带

皇太子至宗室公雨衣一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子至宗室公雨衣用红色制如常服袍而防端平前施掩裆氊及羽纱油防惟其时

皇太子至宗室公雨衣二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子至宗室公雨衣用红色制如常服褂而加领长与坐齐前施掩裆氊及羽纱油防惟其时

皇太子至宗室公雨裳 谨按

本朝定制

皇太子至宗室公雨裳用红色前为完幅氊及羽纱油防惟其时腰为横幅用石青布

职官雨冠一 谨按乾隆三十二年

钦定职官雨冠用红色氊及羽纱油防惟其时蓝布带

民公侯伯子男一品至三品文武官

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

上书房翰林南书房翰林奏事处批本处行走人员皆

用之

职官雨冠二 谨按乾隆三十二年

钦定职官雨冠红色前加縁二寸五分后五寸青色余俱如雨冠一之制四品至六品文武官皆用之

职官雨冠三 谨按乾隆三十二年

钦定职官雨冠青色前加縁二寸五分后五寸红色余俱如雨冠一之制七品至九品文武官凡有顶带人员以上皆用之

职官雨衣一 谨按乾隆八年

钦定职官雨衣用红色制如常服袍而袖端平前施掩裆氊及羽纱油防惟其时民公侯伯子文武一品以上官

御前侍卫各省巡抚皆服之

职官雨衣二 谨按乾隆八年

钦定职官雨衣用红色制如常服褂而加领长与坐齐前施掩裆氊及羽纱油防惟其时民公侯伯子文武一品以上官

御前侍卫各省巡抚皆服之

职官雨衣三 谨按

本朝定制职官雨衣用青色余俱如雨衣一之制二品以下文武官下至军民皆服之

职官雨衣四 谨按

本朝定制职官雨衣用青色余俱如雨衣二之制二品以下文武官下至军民皆服之

职官雨裳一 谨按乾隆八年

钦定职官雨裳用红色前为完幅氊及羽纱油防惟其时腰为横幅用石青布民公侯伯子文武一品以上官

御前侍卫各省巡抚皆服之

职官雨裳二 谨按

本朝定制职官雨裳用青色余俱如雨裳一之制二品以下文武官下至军民皆服之

军民雨冠 谨按

本朝定制军民雨冠用青色氊及油防惟其时蓝布带

皇朝礼器图式卷五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 自序·沈约
  列传第七十一 文苑·李延寿
  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籓镇淄青横海·欧阳修
  卷十一·本纪第十一·柯劭忞
  卷二百四十六 列传三十三·赵尔巽
  卷三十三 前秦録一·崔鸿
  卷八 徽宗·王夫之
  卷十七·金履祥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五·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佚名
  卷之四十·佚名
  第二○二札光绪十四年二月三日一一四○八—一·佚名
  卷七十四·郝经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佚名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伊川击壤集卷之四·邵雍

    天津新居成谢府尹王君贶尚书 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邵子52岁)嘉佑壬寅岁,新巢始僝功。仍分道德里,更近帝王宫。槛仰端门峻,轩迎两观雄。窗虚响瀍涧,台迥璨伊嵩。好景尤难得,昌辰岂易逢?无才济天下,有分乐年丰。水竹腹心里,莺花渊

  • 简介·黄昇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十卷,《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十卷,都是南宋时黄异编集。黄昇生平事迹不详,《中兴以来绝妙词选》最后有他自撰的词,标作&ldquo;黄叔旸&rdquo;,并注明&ldquo;名昇,号玉林,又号花庵&rdquo;.所以这两个选本的&

  • 卷542 ·佚名

    朱槔 尤溪县之南李花千树无一杂木春时尝饮其中酒家小轩可爱不知何故不 见说小轩久,无人唤我来。 直如春力快,故遣客怀开。 玉立花千树,霞翻酒一杯。 江陵二月尾,襟韵信难陪。 朱槔 寓居南轩

  • 卷三十九 萧何曹参传第九·班固

    萧何,沛人也。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辩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 及高祖起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十四·佚名

    嘉靖四年八月戊子朔祭太社 太稷○光禄寺寺丞王锦言顷修恭穆献皇帝实录臣故府僚事 先帝十有三年愿得供事史馆以效微劳且有 睿旨文簿堪备采录诏以簿送史馆○先是西海虏正德初为小王子讐杀率其余党假息西宁春夏逐水草驻

  • 卷之二百二十二·佚名

    成化十七年十二月辛丑朔上视郊祀牲山西寿阳县城南山崩声如牛吼○壬寅太监覃昌传奉 圣旨改锦衣卫百户何瑾为尚宝司司丞瑾随太监陈善引进群小纳赂求官而已因得厚利又获转职也○沈府唐山王幼墧薨王康王第八子也母妃韩氏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九十八·佚名

    万历三十二年七月庚戌朔以孟秋时享 太庙遣官恭代○京师大霪雨○壬子大学士沈一贯等言今阙政之大者二事播州大功今已四年而叙赏之典尚格未下功臣之死者无以慰生者无以劝后来有事谁肯出力臣等所拟止有减薄并无冒滥似可

  • ●绎史摭遗卷六·温睿临

    吴郡李瑶子玉纂目录闽粤督辅发事诸臣列传何腾蛟章旷(傅作霖、周震、陈象明、余鲲起、萧■〈广,心代八〉周二南、王景熙、李兴玮等附)何忠烈公身历四朝,胸藏万甲,戎车载骤,宵枕旡安;于全楚疆场之计,可谓坚志如城。鞠躬尽瘁,实自

  • 李椿传·脱脱

    李椿字寿翁,氵名州永年人。父亲李升,起家于进士。靖康之难时,李升为保护其父,以致背部受刺,与长子一起死亡。李椿年纪尚小,他用稻草包起灵柩把它停放在佛寺里,深挖墓穴而葬并细细地记下位置;李椿侍奉着继母南迁,尝尽了千辛万苦

  • 卷第四·董仲舒

    王道第六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幷见。五帝三王之治天下,不敢有君民之心,什一而税,教以爱,使以忠,敬长老,亲亲而尊尊,不夺民时,使民不

  • 幼官第八·管仲

    若因夜虚守静人物,人物则皇。五和时节,君服黄色,味甘味,听宫声,治和气,用五数,饮于黄后之井,以(人果)兽之火爨,藏温濡,行敺养,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常至命,尊贤授德,则帝。身仁行义,服忠用信,则王。审谋章礼,选士利械,则霸。定生处

  • 卷十·姜宝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事义全考卷十    明 姜寳 撰九年春王正月伯来逆叔姬之丧以归据经文言叔姬分明于未絶若果出则岂肯逆其丧以归乎故知左氏之说既非而胡氏以为姬不应出鲁得以义责之者其说亦非也鲁得以义责其终必亦

  • 春秋长历卷九·陈厚耀

    右谕德陈厚耀撰长历退两月谱【自隐元年至桓十八年止】隐元年【己未】正小庚辰二大己酉三大己卯四小己酉五大戊寅【辛丑二十四日】六小戊申七大丁丑八小丁未九大丙子十小丙午【庚申十五日】十一大 乙亥十二小乙巳

  • 观行·韩非

    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已。故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恶。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已;董安于之心缓,故弦统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绩短,之谓明主。天下

  • 金刚藏菩萨·佚名

      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ldquo;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蒙昧。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目清净。世尊,若

  • 卷第一·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一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七佛 释迦牟尼世尊初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曰。天上天下唯吾独尊。 云门偃云。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雪窦显云

  • 狂鼓史渔阳三弄·徐渭

    明代杂剧。简名《渔阳三弄》、《狂鼓史》。为《四声猿》杂剧之一种。徐渭撰。《远山堂剧品》著录。据《后汉书·祢衡传》敷演。汉末文士祢衡死后,阴司判官将曹操的鬼魂捉到阎罗殿上,让祢衡裸衣击鼓痛骂。他慷慨激昂、

  • 金刚般若经疏·智顗

    全一卷。隋代天台大师智顗(531~597)讲述。又称金刚经疏、金刚般若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本书为现存最古之金刚般若经疏。乃智顗根据鸠摩罗什译金刚经所讲述之注释书,然讲述于何时何处则不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