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巢王李元吉传

巢剌王李元吉小字三胡,是高祖的第四子。高祖起兵西行时,留守于太原,封为姑臧郡公,进封为齐国公,总管河东十五郡诸军事,加官为镇北将军、太原道行军元帅。高祖受禅即位之后,进封为齐王,担任并州总管。

起初,元吉出生时,太穆皇后不喜其貌,不想养他,其侍媪陈善意私自乳养。长大成人之后,为人残忍好兵,居守边郡日久,愈益骄奢淫逸。常令奴仆、诸妾数百人披甲练习交战,相互击刺,以致死伤甚众。后来元吉被刺伤,善意制止他这样胡作非为,元吉发怒,命壮士将她弄死,而私谥她为慈训夫人。

刘武周进犯汾、晋地区,朝廷下诏派遣右卫将军宇文歆协助他防守并州。元吉喜好鹰狗,出城常载猎网满三十余车,并说:“我宁可三天不吃饭,也不能一日不行猎。”夜里潜出府门纵淫于民家,不闭府门。宇文歆多次劝谏,完全不听。宇文歆便上表于高祖说:“齐王多次出城与窦诞肆意游猎,蹂践民田,放纵左右公然劫夺,民间六畜殆尽。常常当道而射,观人避箭以为乐笑。百姓无比怨恨。不可与他共守此城。”有诏书召他还京。元吉暗示父老百姓赴京请留,才得以恢复其职。武周率五千骑兵驻于黄蛇岭,元吉派将军张达率步兵一百人试着与贼寇交战,张达因兵少不愿出战,元吉强使他出战,结果尽没于阵。张达大怒,便引导武周攻陷榆次县城。元吉退保祁县,贼众急攻其城,元吉随即逃回并州,贼寇气势甚张。元吉哄骗司马刘德威说:“您带老弱守城,我率锐士出战击贼。”因而携带妻妾宝物夜出,抛弃军队奔还京师,以致并州失陷。高祖大怒,此后只让他随同秦王征讨,而不再让他独挡一面了。

不久,任职为侍中、襄州道行台尚书令、稷州刺史。秦王围攻东都时,窦建德前来援救,秦王率领精骑迎战,而留元吉与屈突通继续围困东都,世充小看他们,随即出兵进战,元吉设伏劫击,斩首八百级,生擒其战将。东都平定之后,拜为司空,赐予衮冕礼服、鼓吹两部、执剑卫士二十人、黄金二千斤,与太子、秦王各得三炉铸钱自用。累进为司徒,兼领侍中、并州大都督。

当时秦王建有大功,而皇太子不为朝廷内外所瞩目,元吉惟恐不乱,想一起除去两人。于是向太子建成说:“秦王功业日隆,为皇上所爱,殿下虽为太子,其位不安,不早为计,转眼就会受祸,请为殿下杀掉秦王。”太子不忍心,元吉多次劝说不止,太子方才答应。于是邀结宫中妃嫔,厚贿中书令封德彝,让他们游说高祖,以致高祖果然疏远秦王,亲近太子。元吉还藏匿许多亡命壮士,厚赐他们以钱财,使之为己所用。元吉的记室参军荣九思做诗讽喻他说:“用丹青装饰成庆,拿玉帛礼遇专诸。”元吉见后,不悟其意。其典签裴宣俨罢官后,前往侍奉于秦王府,元吉怀疑其事会被泄露,因而毒杀宣俨。从此以后人莫敢言。秦王曾经随同高祖前往元吉宅第,元吉命其护军宇文宝埋伏于寝室之内,准备刺杀秦王,太子坚决制止这样做,元吉发脾气说:“这是为兄考虑,他对我有什么危害呢?”

后逢突厥酋帅郁射设进围乌城,建成推荐元吉领兵北讨,还引荐秦王府骁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等多人全都同行,又将秦王府精兵并入其府。高祖知其谋而不能禁制。元吉乘机密请加害秦王,高祖说:“他有平定四海之功,杀他没有理由。”元吉说:“秦王从前平定东都后,顾望而不西还,散发金银丝帛以立私恩,难道不是反状吗?”高祖不予回答。太子便与元吉谋议说:“大军出发时,我与秦王到昆明池宴别,埋伏壮士杀秦王,而以暴逝奏闻,皇上没有不相信的。然后再劝说父皇将帝位让给我,我就封你为皇太弟,而尽杀秦叔宝等人。”率更令王日至暗中将其阴谋告知秦王,秦王召集僚属商议,大家都说:“元吉凶残阴险,使他得志,终究不能侍奉其兄。从前护军薛宝上符录说,‘元吉’二字可合成一个‘唐’字。元吉大喜说:‘只要除去秦王,夺取东宫易如反掌!’制造此乱还未如愿,就已复怀攘夺之心。大王如不早日正定其乱,社稷江山就会非复唐室所有。”秦王由此定计平乱。

元吉死时年龄为二十四岁。其子承业受封为梁郡王,承鸾为渔阳王,承奖为普安王,承裕为江夏王,承度为义阳王,全都连坐诛死。贞观初年,下诏改葬元吉,追封海陵郡王的爵位与谥号。后来又改封为巢王,并将曹王李明过继给他以主持其祭祀。

猜你喜欢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七·李心传
  东都事略卷一·王称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五十八·乾隆
  宋史纪事本末卷十九·陈邦瞻
  卷之一千三百十二·佚名
  第一卷 名宦 一·缪荃孙
  卷二十七·佚名
  卷八十六·司马迁
  韩镛传·宋濂
  卷三百二十四·杨士奇
  卷二百十二·佚名
  卷一百七十九·雍正
  仪制一·徐松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六·佚名
  卷之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出 归山·孔尚任

    ◎乙酉三月〖粉蝶儿〗(外白髯扮张薇冠带上)何处家山,回首上林春老,秣陵城烟雨萧条。叹中兴,新霸业,一声长啸。旧宫袍,衬着嬾散衰貌。下官张薇,表字瑶星,原任北京锦衣卫仪正之职。避乱南来,又遇新主中兴,录俺世勋,仍补旧缺。不料权

  • 郑光祖·隋树森

    小令 【正宫】塞鸿秋 门前五柳江侵路,庄儿紧靠白苹渡。除彭泽县令无心做,渊明老子达时务。频将浊酒沽,识破兴亡数,醉时节笑捻着黄花去。 雨余梨雪开香玉,风和柳线摇新绿。日融桃锦堆红树,烟迷苔色铺青

  • 九华诗集传·陈岩

    陈岩字清隠青阳人自号九华山人博极羣书负用世大志当宋末屡举进士不第入元遂隠居不出时元世祖徴求隠逸乃汗漫江湖以避之及老始归青阳筑室于所居髙阳河有楼曰溪山第一楼有池曰临清池有室曰静观曰燕居日啸歌其内出则遍厯

  • 秋柳·胡适

    但见萧飕万木摧,尚余垂柳拂人来。 凭君漫说柔条弱,也向秋风舞一回。

  • 卷十六·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十六兵部主事陈焯编黄 庶【洪州分宁人庭坚之父仕宦不达上诗文号青社先生着伐檀集数十卷庶起西崑诸子之後其诗弗以绮丽为能疎朴苍坚自成风格故集中有和刘子仪作题同而调

  • 狂人·胡也频

    &mdash;&mdash;三幕剧&mdash;&mdash;人 物:女郎曼丽。女郎梨娜(曼丽之妹。)音乐家丹莱。医生一。看护妇一。第一幕 湖 畔布景:时在初秋之深夜,月明如镜。湖水被月光所射,现出闪闪烁烁的光影,其荡漾之声,隐约可闻。在湖之远

  • 第七回 旅村卧病·蒲松龄

    张鸿渐上白俺半夜逃出,早起晚眠,已是将近一月,料想他也没处追赶了。 [银纽丝]离家奔走两三也麽天,怕有追兵在后边;昼夜颠,真是骑驴三不闲,骑着腿也夹,赶着又加鞭,忙忙走,好似离弦箭。晌午打了一回尖,登程只到日悬山。我的天呀!咳

  • 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脱脱

        王钦若 丁谓 夏竦   王钦若,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人。父仲华,侍祖郁官鄂州。会。江水暴至,徙家黄鹤楼,汉阳人望见楼上若有光景,是夕,钦若生。钦若早孤,郁爱之。太宗伐太原时,钦若才十八,作《平晋赋论》献行在。郁

  • 卷二百九十三·列传第一百八十一·忠义五·张廷玉

        ◎忠义五   ○武大烈 钱祚徵 盛以恒 颜日愉潘弘 陈豫抱 刘振之 李乘云 关永杰 张维世 王世琇许永禧 李贞佐 鲁世任 刘禋 何燮 赵兴基   武大烈,临潼人。举天启七年乡试。崇祯中,授永宁知县。奸人倚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二十七·杨仲良

      真宗皇帝   庄献垂帘 杨太后附   景德元年正月乙未,以后宫刘氏为美人,杨氏为才人。刘氏华阳人,杨氏郫人也。上初为襄王,一日,谓左右曰:『蜀妇人多才慧,吾欲求之。』刘氏始嫁蜀人龚美,美携以入京。既而家贫,欲更嫁之。

  • 第九十回 惩淫恶阖家骈戮 受招抚渠帅立功·蔡东藩

      却说怀宗嗣位以后,当有人弹劾魏、崔两人。崔呈秀已经罢官,那魏忠贤亦被廷臣纠弹。工部主事陆澄源,首先奏劾,次即主事钱元悫,又次为员外史躬盛,还有嘉兴贡生钱嘉征,更劾忠贤十大罪:一并帝;二蔑后;三弄兵;四无二祖列宗;五剋削

  • 元统元年进士录·佚名

      【 蒙古、色目人第】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 【 第一名授承务郎,第二名以下及第二甲皆承事郎。】 一、同同贯真定路录事司,侍卫军 【 广】 【 户】 【 [一] 据文义改,参见下文明安达耳项下。】 ,蒙古□□那歹氏字同初,

  • 益王君页传·脱脱

    益端献王君页,初名仲恪,封为大宁郡公,进封为..国公、乐安郡王、嘉王。他所经历的官赐,大略与其兄颢相同。历任武胜、山南西、保信、保静、武昌、武安、武宁、镇海、成德、荆南十节度使,徙任曹王、荆王,官至太尉。元..三年(1

  • 卷四十(襄三十年,尽三十一年)·孔颖达

    【经】三十年,春,王正月,楚子使?罢来聘。(○罢音皮。)夏,四月,蔡世子般弑其君固。(○般音班。)五月,甲午,宋灾。(天火曰灾。)宋伯姬卒。天王杀其弟佞夫。(称弟,以恶王残骨肉。○佞,乃定反。恶,乌路反,下“恶宋”同,一音如字。)[疏]注“称

  • 了本品第十四·佚名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号为菩萨。其句义云何。佛告须菩提,菩萨句义无所有。所以者何。道者无有句义亦无我。菩萨义者亦如是,须菩提,譬如鸟飞虚空无有足迹。菩萨义者亦如是,譬如梦幻热时炎影。如来所化无所有。菩萨义者亦如是,譬

  • 卷三十九·赜藏主

      ○智门(光)祚禅师语录(门人住明州雪窦山资圣寺明觉大师赐紫重显述)   上堂良久。师顾视左右云:“莫有作家战将出来。虽然如是。风不来树不动。”时有僧问:“十地菩萨见性如隔罗噻。败如初地菩萨。又隔什么?”师云:“须

  • 都部陀罗尼目·佚名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又称陀罗尼门诸部要目、陀罗尼诸部要目、诸部要目。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本经举金刚顶经、大日经、苏悉地经、蕤呬耶经、苏婆呼童子经、怛唎三昧耶经等之要目而加以解说。其中,于金刚顶经部分,初出

  • 洛叉陀罗尼经·佚名

    全一卷。宋代法贤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此经说洛叉陀罗尼,并谓若受持此陀罗尼,如同持洛叉(十万)诸佛名,可灭无量重罪,得大福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