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木式传
张木式,字敬夫,丞相张浚的儿子。聪明、有悟性,少年老成,张浚很喜欢他,从幼年始即就学,所教授的都是仁义忠孝之类的东西。长大后以胡宏为老师,胡宏一见他,就以孔门论仁义的要旨告诉他。张木式退下思考,好像还有所得,胡宏称赞他说“:圣贤的门下有传人了。”张木式也因此更加发奋努力,以古代圣贤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写作《希颜录》。
张木式以父亲的荫佑补官,担任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任直秘阁。当时孝宗刚刚即位,张浚从贬谪之地而被起用,开府治理戎事,参佐都是当时一流的人才。张木式因当时年少,内赞密谋军机大事,外参庶务小事,他所做出的综合策划,幕府当中的人都以为不如他。间或以军事入奏,因此而上书进言说:“皇帝陛下上念国家之仇恨、耻辱,下怜悯中原之地生灵涂炭,谨慎小心于其中,而思量可以赈救他们。我称此心之发,是即天理之所存的表现。希望更好仔细省察,而稽录古代、亲近贤能,用以自辅,不要使他们有稍微的歇息,那么,今天收复中原的大功必然可以成功,而因循守旧的弊端就可以革除。”孝宗对他的话感到惊奇,于是就开始有了君臣之间的默契。
张浚离职去任以后,汤思退执政用事,于是罢兵讲和。金兵乘间隙纵兵入侵淮甸,中外大为震动,朝廷还主张和议,诏令各位将领不得随意称兵备战。当时,张浚已去世,张木式刚刚埋葬完父亲,就入拜上疏说:“我与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原来朝廷虽然曾兴兵复仇,然而又很快派遣携带玉帛的使节,是因为讲和之念没有在胸中忘记,而至诚恻隐的心意没有能够感动于天人之际,这就是事件所以多次失败而功不成的原因。现在虽然又为各个奸臣所延误,致使国势紧迫而召来寇患,然而怎知这不是天意用此开启圣心呢。认为应该深察此理,使我胸中了然无纤芥细小的迷惑,然后明白地诏示天下中外,公正地行使赏罚,以使军民的情绪感到快乐,那么人心悦服,士气饱满,而敌兵就不难被打退了。从今以往,使抗金的意志更加坚强,誓不言和,专务自强,奋发有为,虽折而不挠,使这个心事纯洁如一,贯彻朝廷、国家上下,等待一些时间,有什么功业还不能建立呢?”上疏以后,没有得到答复。
好久以后,张木式被刘珙举荐给皇上,任命为抚州知州,没有上任,改任严州。当时宰相虞允文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然而,他所寻求的不与其道相类似,估计张木式平常所论当与自己的意见相合,数次遣人表示殷勤之意,张木式没有答应。上书入奏,首先说道:“先王之所以能建事立功没有不符合自己的意愿的,是因为其胸中之诚意能够感动天人之心,而与他们没有什么裂痕。现在筹划打算虽很劳顿,而事功没有立,陛下诚恳地深察于日用之间,思念考虑于当为之际,难道也有私意之发以害我的诚心诚意的行为吗?有这种私意就应当克服而抛弃它,使我的门户洞开没有任何杂念,那么,洞察仁义必然精到,遵守仁义必然坚毅,而天人之应将不需等待求取而自然会得到。想恢复中原之地,先应该取得中原人的欢心,想得到中原人们的欢心,先应该取得我们民众的赞同支持。寻求取得我们民众的赞同支持的途径,难道有其他的手段吗?即不取尽民众的人力,不损伤民众的财力而已。今天的事情,本应当以晓明大义,使人心正为根本。然而其所施行的有先后,那么其缓急就不可以不详细了解;所从事的有名实的区别,那么,其取舍就不可以不审察,这又是贤明的君主所应该仔细地观察的。”
第二年,张木式被召为吏部侍郎,暂兼任起居郎侍立官。当时宰相刚认为敌势正好衰弱可图谋进攻取胜,建议遣泛使前往责难他们有关归还陵寝的罪过,士大夫有忧虑其无备而召致战端兵事又起的人,就斥逐而去。张木式进见孝宗皇上,皇上说:“你知敌国的事吗?”张木式回答说“:不知道。”皇上说“:金国饥荒歉收连年,盗贼四起作乱。”张木式说“:金人之事,臣虽然不清楚,国内本朝的事情,则是清楚的。”皇上说“:为什么?”张木式说“:我亲眼看见近年以来各地有很多水旱灾荒,民众贫穷日甚,而国家兵力弱小财力匮乏,官吏荒唐、轻漫,不能够依靠。即使是金国他们的确可以图谋攻取,我担心我们不具有足够图取他们的实力。”孝宗听后,默然不做声许久。张木式因而拿出所准备的奏疏读着说:“我认为陵寝隔绝,的确是我不忍心所谈论的切肤至痛,然而现在没有能够奉辞令以讨伐他们的能力,又不能名正言顺地去断绝他们的要求,还想以谦卑的词汇、优厚的礼仪去求于他们,则于大义已为未尽,而有不同意见的人还以为忧虑,则其浅陋畏缩怯懦,本来就很厉害了。然而,我揣测他们的心意,或者也有以为我们并没有必胜的条件,而不能不有所顾虑。大概必胜的形状,当在于平常早已显示出来,而不在于两大军队阵营决战的这一天。”皇上听着惊心而为此改容。张木式又读着奏疏说“:现在只是应当下哀痛的诏令,阐明复仇的道义,明确地同金人断绝往来,不与他们互通使者。然后修养德业,建立贤明的政治,使用贤能之才,抚养民众,选任将帅,训练军队,联系内修外攘、进战退守以为一宗事情,又一定治理其实际的事务而不搞一些虚假的形式,那么,必胜的形势就显然可以看见,虽有浅陋,畏缩怯懦的人,也能够发奋努力而争先了。”孝宗皇帝为此叹息并褒扬他,认为从前从未听过这样的议论。这以后赐他上朝入对,而张木式反复讲明前面的这些意见,皇上因此更加奖勉他,并当面谕旨告他“:我以你担任侍讲,希望时常使我听到这些开导启迪的意见。”
正逢史正志担任发运使,名义上为均输,实际上是夺尽州县地方的财赋,远近为此骚动不已,士大夫们争相谈论他的祸害,张木式也这样说。孝宗皇帝说:“史正志是取之于各郡,并不是取之于民。”张木式回答说:“现在州郡地方的财赋大致都没有结余,如果取之不断,而地方经费缺乏,不过巧为名目以取之于老百姓了。”皇上惊诧地说:“按照你这句话,是我假借发运使来造成了民众的祸害。”马上令人检查其实际情况,果然像张木式所说的,即诏令罢免了。
张木式兼侍讲,任命他为左司员外郎。讲论《诗经?葛覃》,进言说“:治理生灵在于敬畏,祸乱起于骄奢淫逸。使治理国家的人常念叨稼穑的艰辛,而其后妃不忘纺织的事情,那么,心中不存敬畏的人是很少的。”因此向上陈述祖宗治家理国的美德,对下斥责今日兴利扰民的祸害。孝宗叹息说:“这就是王安石所谓‘人言不足害怕’的说法,所以延误了国家。”
知阁门事张说任命为签书枢密院事,张木式连夜草拟奏疏特别劝谏不可这样做,早晨到宫廷上朝时,他指责、质问宰相虞允文说“:宦官执政掌权,从蔡京、王黼任相开始,皇上宠幸的人执掌政权,从你相公开始。”虞允文因此惭愧、愤懑不堪。张木式又奏道:“文武臣僚的确不可偏废,现在想提高武官的地位以平衡文武二府机构的势力,而所用的都是这样的人,不仅不足以使文官们的心境感到服气,反而正好还会激怒武将大臣。”孝宗因此而感悟,诏命前令停止执行。然而宰相实际上暗中附和张说,第二年令张木式出任袁州知州,重申张说从前的任命,朝廷内外为此喧哗不已,张说最终因贬谪而死。
张木式在朝廷没有一年,而应召入对有六七次,所说的大抵都是修身养性,务学习业,畏天恤民,抑制侥幸,屏绝谗谀,于是宰相更加害怕他,而宠幸之臣也特别不高兴。辞官后居家几年,孝宗念叨他,诏令他担任原来的职务,任静江府知府,经略安抚广南西路。所管辖的地区荒凉,残破且多盗贼,张木式到任后,精简州兵,裁汰冗弱,拾补阙遗,选择各州罪犯士兵中的健康者以为效用,日习月练,申令严格保伍法。告谕溪峒酋豪停止结怨,要友睦邻里,不要互相残杀、掳掠,于是群蛮服帖。朝廷在横山买马,日长岁久,弊端日多,边疆的百姓受不了,而马不能按时买到。张木式调查总结其弊端六十多条,奏请革除,各蛮部百姓感到喜悦,争相进贡好马给朝廷。
孝宗听说张木式治政有功,特诏令他晋升官职,直宝文阁,因袭而任。不久,任命为秘阁修撰、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安抚本路。一天就免去了贪官污吏十四人。湖北路境内多盗,府州县官吏往往捉拿后释放以放纵他们祸害良民百姓,张木式首先弹劾官职高的人放纵盗贼之罪,捕捉斩杀奸民中为盗贼提供住处的人,令其党羽相互捕告以减免他们的罪行,群盗于是都逃跑了。本郡濒临边屯之地,主将与帅守各不相让,张木式以礼相待各位将领,得到他们的欢心,又加恤士兵行伍,勉励忠义之士,队长有功就补官,士卒都感激奋发。并有淮南奸民出塞做盗贼的,捕捉到了几个人,有北方逃亡的奴隶也杂在其中为盗。张木式说:“朝廷未能正名讨伐敌人,不要使疆场之事的错误在我们一方。”命令斩杀他们以传示于边境,而捆缚北方逃亡之奴以放他们回去。北方人为此感叹道“:南朝(南宋王朝)有人才。”
信阳军知军刘大辩凭借势力,希望得到赏赐,广招流民,而掠夺所辖区域旧户居民的熟田给予流民。张木式弹劾刘大辩的欺诈行为,说他所招流民实不满百,而向上虚报其数字增加了几十倍,请求论罚其罪,没有回答。多次上奏章论述此事,刘大辩改易它郡任官,张木式自认为不能尽到自己的职责而请求离职而去,诏令以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患病而死,还手书奏疏劝皇上亲近君子,远去小人,相信、任用防止一己之偏,好恶以天下之公理为标准。天下的人都相互传扬赞颂他。张木式有公辅之望,死时年龄是四十八岁。孝宗听说以后,深情地为他嗟叹悼念,四方贤士大夫往往出涕痛哭相吊,而江陵、静江两府境内的民众为之哭悼显得特别悲痛。嘉定年间,宁宗赐谥号曰“宣”。淳..初年,理宗诏令从祀孔子庙堂。
张木式为人直率,表里如一,勇于崇尚道义,没有毫发滞塞、吝惜。每进对之时,自己一定事先在心中拿定主意,不可能因为皇上的喜好或不悦而一味顺从他。宋孝宗曾经说殉节死义的大臣很难得,张木式对答说:“皇上应当从能够犯颜敢谏的大臣中寻找。如果平时不能犯颜敢谏,它日怎么能指望他为节义而死呢?”孝宗又说难以得到善于办事的大臣,张木式回答说:“陛下应当寻求通晓事理的大臣,而不应当寻求办事的大臣。假若只是搜求办事的大臣,那么,它日败坏陛下的事情的人,未必不是这样的人。”张木式自己曾说:前后奏疏入对违背皇上的旨意的时候虽然很多,而皇上每次念叨时,却没有加怒于他,所谓可以理定夺就是这个意思。
张木式远离小人尤为严格。任职都司的时候,有一天,坐小轿出门,路遇曾觌,曾觌举手想作揖与他打招呼,张木式急忙掩盖上窗帘,曾觌惭愧不堪,手都不好放下来。所至州郡之地,他有空暇即召集各位学生传授学业道义。民众有事到官署,他一定随事开导处置。具体为之条教,大致都取端正礼俗,明确伦纪为先务。指斥异端,毁坏淫祠,而崇尚国家社稷高山大川、古代先前圣贤的祭祀,旧典所遗留下来的,也以义起用。
张木式接受道义很早,朱熹曾经说:“我自己的学问是一点一滴地积累而成的,至如张敬夫,则是对大的根本的是非问题早有卓然而明确的见解,有如事先有所见闻。”张木式所写的著作有《论语孟子说》、《太极图说》、《洙泗言仁》、《诸葛忠武侯传》、《经世纪年》,都流行于社会。张木式曾经说:“学业没有什么比先了解义利之辨重要。义,是本心所当实践的,不是为了单纯实践它而才去做它。有所目的才去做它,这都是人欲,不是天理。”这就是张木式讲学的要点。
张木式的儿子名叫张焯。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一·魏徵 卷三十五·志第十一·历五·张廷玉 卷五十二·黄以周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佚名 卷之四百六十·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六十八·佚名 卷之一千二十二·佚名 资治通鉴释例·司马光 第四卷 唐·缪荃孙 第二十一卷 清贡生 (二)·缪荃孙 朴不花传·宋濂 卷十一·杨士奇 卷三百十一·佚名 卷七十三·佚名 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