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卷 唐

大都督、长史、按察节度等使

    扬州大都督

    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淮南按察采访等使

    淮南节度观察使

襄邑王神符  《本传》:武德九年、迁扬州大都督。贞观初,再迁宗正卿。移州府及居人渡江,州人赖焉。

魏王泰  《旧传》:贞观二年,改封越王,授扬州大都督。不之官。

李袭誉  《旧传》:历蒲州刺史,转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为江南道巡察大使,多所黜陟。引雷陂水,又筑勾城塘,溉田八百余顷。俸禄所资,多写书。及从州罢职,经史遂盈数车,转凉州都督。《旧纪》:贞观八年正月壬寅。命扬州大都督长史李袭誉,使于四方观察风俗。

越王贞  《旧纪》:贞观十年正月癸丑。徙汉王贞为越王。二月乙丑,为扬州都督。《旧传》:贞观十七年,为相州刺史。

长孙无忌  贞观二十一年,遥领扬州都督。

长孙操  《旧传》:贞观中,历扬益二州都督府长史,二十三年,拜岐州刺史。

柳  范  《旧柳亨传》:族子范,高宗时,历位右丞,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房仁裕  《资治通鉴》:永徽四年十月,睦州女子陈硕真举兵反,扬州刺史房仁裕发兵讨之。十一月,获硕真斩之。《旧纪》:仁裕作扬州长史。(按《新、旧志》扬州系大都督府,无刺史,当从《旧纪》作长史。)

李君球《旧传》:龙朔三年,高宗将伐高丽,君球谏,迁兴州刺史。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政尚严肃,盗贼屏迹。时吐蕃犯寨,转灵州都督。

薛宝积

卢承业  《旧卢承庆传》:承业迁右肃机,总章中,卒于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殷  雅  见《卢润州仁静观魏法师碑》:第一列。前扬州长史殷雅。(按当在仪凤二年前。)

李敬玄  《旧传》:贬衡州刺史,稍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永淳元年卒。

陈敬之  《旧纪》:光宅元年九月。柳州司马徐敬业称,扬州司马杀长史陈敬之。

李怀远  旧司礼少卿,改授冀州刺史。俄历扬、益二州大都督府长史,又授同州刺史。

武攸绪  《旧传》:天授中,封安平郡王。历迁殿中监、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圣历中,弃官隐嵩山。

张  潜  《旧苏瑰传》: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前长史张潜、于办机皆致数万。

于知微  《金石萃编·于知微碑》。历烜阆二州刺史。久视元年,改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长安二年,改授常州刺史。

苏  瑰  《旧传》: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神龙初,入为尚书右丞。

韦安石  《新表》:长安四年八月甲寅,为扬州刺史。

窦怀贞  《嘉泰会稽志》:越州刺史题名,自尚方监,授扬州长史。长安四年。

杨再思  《旧传》:长安四年,以本官检校雍州长史。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中宗即位,拜户部尚书。

卢万石  《新酷吏传》:姚绍之奉使江左,过汴州,廷辱录事参军魏传弓。传弓为监察御史,而绍之坐赃,诏传弓即按。绍之谓扬州长史。卢万石曰:传弓今来按我,死矣。狱具,法当死。韦后女弟救,请贬琼山尉。

崔日用  《旧传》:为相与薛稷不睦,出为雍州长史。停知政事,寻为扬州长史。历婺、汴二州刺史。

姚  崇  《旧传》:贬元之申州刺史,再转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按察使。人吏立碑颂德。除同州刺史。

王志愔  《旧传》:出为魏州刺史。转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俱充本道按察使。令行禁止,境内肃然。召为刑部尚书。

刘知柔  《旧刘子玄传》:兄知柔,少以文学政事。历荆、扬等州长史。李邕《刘公知柔碑》:徙扬、益二府长史。淮南廉察,以司空十载,乞骸骨,退守田园。以开元十一年六月,薨于东都。

班景倩  《资治通鉴》:开元四年二月,扬州刺史班景倩入为大理少卿。

李  滇  《旧李知本传》:孙滇,开元中,为给事中、扬州长史。

李  杰  《旧传》:护桥陵工作,赐爵武威子。出为衢州刺史,转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又为御史劾免。寻卒。按开元四年十月葬桥陵。《唐会要》:开元元年十二月一日改为河南府李杰为尹。

狄光嗣  《旧传》:开元七年,自汴州刺史转扬州长史。坐赃,贬歙州别驾,卒。

程行  《苏翅御史大夫程行谟碑》:我后巡幸朔方,为蒲州刺史,本道按察使。又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徵拜鸿胪卿,擢御史大夫。开元十四载薨。见《崔隐甫传》及《旧纪》:开元十三年。

李朝隐  《旧传》:又起为扬州长史,入为大理卿,代崔隐甫为御史大夫。隐甫罢御史大夫,在开元十五年二月。

王易从  《苏扬州大都督长史王易从碑》。转中书舍人,迁兵部侍郎。出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薨于官舍,开元十五年葬于咸阳。

陆象先  《新传》:知吏部选事。母丧免。起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迁太子少保,卒。《旧纪》:开元十七年三月。同州刺史。陆象先为太子少保。开元八年五月,复置十道按察使。以陆象先、王皎等为之。

李尚隐  《新传》:进户部尚书,更前后扬、益二州长史。东都留守,开元二十八年卒。

韦虚心  《玉海》:开元二十二年二月,淮南采访使。《旧传》:迁扬、益长史,兼采访史,历户部尚书、东都留守,卒。《旧纪》:开元二十九年四月,韦虚心卒。

张  宥  见《世系表》、《吐莱田传》。开元二十六年,有益州长史张宥。

李知柔  《唐会要》:刺史下。开元二十八年六月,淮南道采访史李知柔奏。县令父母至年,州司不得给假,准格交户口食粮。违者量殿三数选。敕旨依。

李  憕  《新传》:天宝初,除清河太守,迁广陵长史,徙彭城太守。

王  翼  《资治通鉴》:天宝五载七月,广陵长史王翼为户部侍郎。

卢  翘  见《世系表》。广陵长史。

皇甫知常  见《世系表》:淮南节度管内观察等使,兼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李成式  《全唐文·贾至授李成式大理卿制》:守广陵长史李成式,贞白俭约,可试大理卿。

高  适  《旧纪》:至德元载十二月戊子,以谏议大夫高适为广陵长史、淮南节度使,兼采访使。《旧传》:永王败。兵罢左授太子少詹事。

邓景山  《旧传》。迁扬州长史、淮南节度使。居职四年,刘展作乱,上元二年十月,追入朝。《新方镇表》:至德元载,置淮南节度使,领扬、楚、滁、和、寿、卢、舒、光、蕲、安、黄、申、沔十二州。寻以光州隶淮西。

王  屿  《旧传》:上元二年,充淮南节度。南郊礼毕,充浙东节度使。(按王屿未之镇。)

崔  圆  《旧纪》:二月癸亥,以太子詹事崔圆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观察等使。大历三年六月庚子,淮南节度使赵国公崔圆卒。《全唐文·贾至送蒋十九丈归淮南幕府序》:天子以淮海多虞,命旧相崔公董之。于兹五稔,方隅克定。《新表》:永泰二年,蕲黄二州隶鄂岳。

韦元甫  《旧纪》:闰六月庚申,以尚书右丞韦元甫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充淮南节度观察等使。六年八月乙卯,淮南节度使韦元甫卒。

张延赏  《旧纪》:八月庚午,以御史大夫张延赏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旧传》:出为淮南节度使,属岁旱歉,人亡去归者增于其旧。以母忧去职。

陈少游  《旧纪》:大历八年十月乙丑,以浙东观察使陈少游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兴元元年十二月乙亥,淮南节度使检校司空平章事陈少游卒。

杜  亚  《旧纪》:兴元元年十二月庚辰,以刑部侍郎杜亚为扬州长史、淮南节度使。贞元五年十二月辛未,以淮南节度使杜亚为东都留守。《梁肃通爱敬陂水门记》:公由秋官之贰,出镇兹土。既下车,乃检图考地,相川原,度形势,自江都而西,循蜀冈之右,得浸日句城湖。又得浸日爱敬陂,方圆百里,图以上闻。帝用嘉允,用召工徒,修利旧防,节以斗门,骊为长源,直截城隅。以灌河渠,漕挽以兴,商旅以通。夹堤之田。旱得溉,霖得归,化硗薄为膏腴者,不知几千万亩。

杜  佑  《旧纪》:贞元五年十二月壬申,以陕虢观察使杜佑,检校礼部尚书、兼扬州长史、淮南节度使。十六年六月丙午,淮南杜佑,加同平章事,兼领徐泗濠节度使。十九年三月壬子朔,以杜佑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太清宫使。

王  锷  《旧纪》:贞元十九年三月壬子,以淮南行军司军王锷检校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按淮南节度使,饬兼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旧纪》:于除授时,今不具录。又唐方镇名兼台省官。)

李吉甫  《旧纪》:元和三年九月戊戌,以淮南节度使王锷为河中节度使。以中书侍郎、平章事李吉甫检校兵部尚书、平章事淮南节度使。六年正月庚申,复知政事、集贤殿大学士。

李  鄘  《旧纪》:元和五年十二月癸酉,诸道盐转运使刑部尚书李鄘检校吏部尚书淮南节度使。十二年十月甲申,以淮南节度使检校左仆射李鄘,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卫次公  《旧纪》:元和十二年十月甲申,以左丞卫次公为淮南节度使。

李夷简  《旧纪》:元和十三年七月辛丑,以门下侍郎平章事李夷简检校左仆射同平章事,淮南节度使。长庆二年三月甲寅,为右仆射。

段文昌  《旧纪》:太和元年六月癸巳,淮南节度使王播。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御史大夫段文昌,代为淮南节度使。

崔  从  《旧纪》:太和四年三月癸卯,荆南节度使前太子宾客崔从检校右仆射淮南节度使。六月辛末卒。

牛僧孺  《旧纪》:太平六年十二月乙丑,以中书侍郎、同平章牛僧孺检校右仆射淮南节度使。开成二年五月辛未,为东都留守。

李德裕  《旧纪》:开成二年五月丙寅,浙西观察使李德裕检校户部尚书、淮南节度使。五年九月,为吏部尚书、同平章事。

杜  悰  《新传》:会昌初,淮南节度使。《通鉴》:会昌四年七月甲辰,淮南节度使杜惊,同平章事。

李  绅  《旧纪》:开成五年九月,宣武军节度使李绅,代德裕镇淮南。《通鉴》:会昌二年二月,淮南李绅入朝。丁丑,同平章事。会昌四年闰月壬戌,中书侍郎平章事,同平章事淮南节度使。六年七月壬寅薨。

李让夷  《新宰相表》:会昌六年七月,李让夷检校司空、同平章事、淮南节度使。《新传》:拜淮南,以疾还,卒于道。

崔  郸  《东观奏记》:贞穆公李班,上即位,累迁河阳节度使,吏部尚书崔鄂,薨于淮南。命之抚理,凡三载,薨。

李  班  《文苑英华·蒋伸授李班淮南节度使制》:望洽众卿,操鉴惟允,式崇端揆之重,仍兼亚相之权。《樊川集·册赠李班司空制》:大中六年五月十六日壬午。

杜  悰  《新传》:从西川,复镇淮南。《文苑英华·沈询授剑南西川杜惊淮南节度使制》:服以禹贡九州,淮海为幅员八郡,井赋甚殷,分阃权雄,列镇罕比。通彼漕运,京师赖之。自江以南,近闻岁歉,黎民稍困,流庸是虞。黄霸在位,朕无忧焉。《通鉴》:大中九年七月,淮南饥,民多流亡。节度使杜惊荒于游宴,政事不治。丁酉,以惊为太子太傅分司。

崔  铉  《新宰相表》:大中九年七月丙辰,崔铉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充淮南节度使。《通鉴》:大中十二年七月丁卯,淮南节度使崔铉,出兵讨宣州贼。十月宣州平。《新传》:宣州军乱平,检校司空居九年,条教一下无复改,民以顺赖。咸通初,移山南东道。

令狐绹  《旧传》:咸通三年冬,迁淮南节度使,屡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徒。《新传》:徙淮南,安南平,以供馈劳,封凉国公庞勋盗徐州,绚师败,以左卫大将军马举代之。

马  举  《通鉴引宝录》:咸通十年二月,以马举为淮南节度使、南面招讨使。

李  蔚  《旧纪》:咸通十一年十二月,宣武节度使李蔚检校吏部尚书、淮南节度使。《新传》:出为宣武,徙淮南,民诣阙,请留。乾符初,以吏部尚书、同平章事。

刘  邺  《通鉴》:乾符元年十月,以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刘邺,为淮南节度使。《杂传》:邺为淮南节度使,黄巢方炽,诏高骈代之。

高  骈  《通鉴》:乾符六年十月,以镇海高骈为淮南节度使。中和元年二月丙申,加淮南高骈兼中书令。三年四月丁卯,高骈请解所任。以毕师铎兼判府事。五月丙申,秦彦入广陵,自称淮南节度使。光启三年九月,秦彦杀高骈。十月,彦奔东塘。杨行密率诸军入城,自称淮南留后。

杨行密  《通鉴》:文德元年二月,朱全忠奏行密为淮南留后。

孙  儒  《通鉴》:文德元年三月壬午,孙儒袭扬州,克之,行密走,孙儒自称淮南节度使。六月,求好于朱全忠,表为淮南节度使。景福元年五月,杨行密屡败孙儒兵。八月,田擒儒于阵斩之。

杨行密  《通鉴》:景福二年八月,以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同平章事。天复二年三月,拜杨行密东面行营都统、中书令、吴王。以讨朱全忠。

    徐州总管或都督及武宁感化节度徐泗观察等使

《旧地理志》:武德四年,平王世充置徐州总管府。管徐、邳、泗、鄯、沂、仁六州。七年,改都督。贞观二年,省鄫、邳二州。以谯州来属。七年,以沂州属海州都督。八年,废仁州、属谯州。其徐州都督,管徐、泗、谯三州。十七年,罢都督府。

任  瑰  《旧传》:徐圆朗平,迁徐州总管,辅公祐平,拜邢州都督。

徐王元礼  《旧传》:贞观十年,徙封徐王,转徐州都督。十七年,转绛州刺史。(按贞观十七年以前,徐州总管、都督。皆督数州为方镇,故列上格。十七年以后,则单为州刺史,列下格。)

尚  衡  《旧纪》:乾元二年三月辛卯朔,以郓州刺史尚衡,为徐州刺史,充亳颍等州节度使。四月,改青州。

李  洧  《旧纪》:建中三年三月乙未,徐州刺史李洧为徐沂海观察使。八月庚辰卒。《新表》:是年置徐沂海观察使。

高承宗  《旧纪》:建中四年九月丁亥,高承宗为徐沂海观察使。《旧纪》:兴元元年五月癸酉卒,子明应知州事。

高明应  《张建封传》:建中年初,李洧以徐州归附,寻卒。其后高承宗父子、独孤华相继为刺史。贫困不能自存。贞元四年十一月。徵明应为金吾将军。

独孤华  《张建封传》。

张建封  《资治通鉴》:贞元四年十一月,自庐濠寿团练使为徐泗濠节度使。十二年二月乙亥,加检校右仆射。见《册府元龟》:十六年五月戊戌卒。壬子,徐州军乱,迫建封子倍为留后。

张  愔  《旧纪》:贞元十六年六月丙午,杜祜兼领徐泗濠节度使,濠州参军张惜,起复骁卫将军、兼徐州刺史、御史中丞、本州团练使、知徐州留后。三月戊子,徐州节度赐名武宁军。《通鉴》:是日以张倍为节度使。元和元年十一月甲申,以张倍为工部尚书。

王  绍  《旧纪》:元和元年十一月甲申,以东都留守王绍检校右仆射、兼徐州刺史、武宁军节度使,徐、泗、濠等州观察使。《权载之集·王公碑》:元和七年入觐,复为兵部尚书。

李  愿  《旧纪》:元和六年十月,以前夏州节度使李愿,检校兵部尚书、徐州刺史、充武宁军节度使。《旧传》:十三年,召为刑部尚书。

李  朔  《旧纪》:元和十三年七月辛未,新除凤翔节度使李朔为武宁节度使。十五年九月戊午,改魏博。

崔  群  《旧纪》:元和十五年九月丙寅,御史大夫崔群为武宁节度使。长庆二年三月癸丑,被逐。

王智兴  长庆二年三月己未,武陵节度副使王智兴为节度使。八月,汴州平,进位检校左仆射。太和二年十一月壬辰,封代国公。六年三月辛丑,为忠武节度使。

高  渪  《旧纪》:太和六年三月辛酉,以前忠武节度使高渪为武陵节度使。

崔  珙  《资治通鉴》:太和七年正月,徐州士卒骄悍,高渪不能制。甲寅,以岭南节度使崔珙为武陵节度使。《旧传》:开成初,就加兵部尚书。二年,检校吏部尚书、右金吾大将军。

薛元赏  《旧纪》:开成二年十二月丙申,京兆尹薛元赏为武陵节度使。《李讷授薛元赏昭义节度使制》:旋以长毂,临于彭城,严而不苛,通则有守。移旆钜野,益恢壮猷。(按钜野郓州县。)元赏自武宁移天平。

李彦佐  《资治通鉴》:会昌三年五月,以武宁节度使李彦佐为晋绛行营诸军节度招讨使。

田  牟  《旧传》:会昌初,为丰州刺史。历武宁节度使。

李  廓  《资治通鉴》:大中三年五月,徐州军乱,逐节度使李廓。(按以郑鲁言,新麦未发,徐方为乱者,似廓之镇徐,在大中二年。)

卢弘正  《通鉴》:大中三年五月,以义成节度使卢弘正为武宁节度使。

郑  涓  《文苑英华·蒋伸授平卢郑涓徐州节度使制》:按在大中四年。

康季荣  《文苑英华·沈询授泾原康季荣徐州节度使、武宁郑涓昭义节度使制》:按在大中六年。

田  牟  《新传》:三为武宁。

康季荣  《东观奏记》:大中十二年,武宁康季荣投于岭外,上以金吾大将军田牟,曾任徐州。开延英召对,命建节。

田  牟  《资治通鉴》:大中十三年四月,武宁节度使康季荣,不恤士卒,士卒逐之。以金吾大将军田牟为武宁节度使。

温  璋  《资治通鉴》:咸通三年七月,徐州军乱,逐节度使温璋。又日:前节度使田牟薨,璋代之。

王  式  咸通三年七月,以浙东观察使王式为武宁节度使。《新表》:咸通三年,罢武宁节度使,置徐州团练防御使,隶兖海。《资治通鉴》:十一月辛巳,废宿泗观察使,复以徐州为观察使,濠泗隶焉。

孟  球  《旧纪》:咸通五年四月,以晋州刺史孟球,检校工部尚书、兼徐州刺史。

薛  绾  《旧纪》:咸通六年七月,以右卫大将军薛绾,检校工部尚书、徐州刺史、充徐泗观察团练防御等使。

崔彦曾  《旧传》:咸通初,累迁太仆卿。七年,检校左散骑常待、徐州刺史。

王晏权  《旧纪》、《新表》:咸通十年,置徐泗节度使。

夏侯瞳  《资治通鉴》:咸通十一年四月,徐州贼党犹聚,诏徐州观察使夏侯瞳招谕之。《资治通鉴》:咸通十一年十一月丁卯,复以徐州为感化军节度使。

郭  铨  《玉堂闲话》:陈淑,咸通中,佐廉使郭常侍铨于徐。见《太平广记》、《新表》:郭氏武宁节度使铨。

薛  能  《唐诗纪事》:薛能、温璋贬,权知尹事。出授感化节度。《资治通鉴》:咸通十二年四月四日,有京兆尹薛能。《唐诗记事》:能入为工部尚书。复节度徐州,徙忠武。

支  详  《册府元龟》:乾符末,右散骑常侍李损子凝吉武节度使。支详辟为判官。广明中,徐之别将时溥逐支详,称留后。

时  溥  《资治通鉴》:中元元年十二月,以感化留后时溥为节度使。《新五代史记》:景福二年四月,庞师古克徐州,杀时溥。《新庞师古传》:太祖表师古领徐州,留后。

张廷范  《资治通鉴》:乾宁元年六月甲午,以宋州刺史张廷范为武宁节度使。

庞师古  《张元晏授庞从武宁节度使改名师古制》:既观试,可爰议正名。见《旧纪》。

王敬尧  《旧纪》:乾宁四年十一月癸酉,以颍州刺史王敬尧为武宁军节度使。天祐占三年,为左卫上将军。见《新传》。

朱友恭  《旧纪》:天韦占三年五月,以颍州刺史朱友恭检校司空充武宁军节度使。

杨师厚  《薛史本传》:天复四年三月,加检校司徒、徐州节度使。天祜二年八月,为山南东留后。

张慎思  《旧传》:天祐占元年十一月庚午,左龙武统军张慎思为武宁留后。

    海州总管

《地理志》:海州,隋东海郡。武德四年,置海州总管府,领涟、环、东、楚四州。七年,以东楚州属扬府。又以沂州来属。八年,废环州。九年,废涟州。贞观元年,废都督府。

臧  满   李邕《羽林大将军臧公怀亮碑》:公即隋海州总管满府君之曾孙。(按:隋无海州总管,唐有海州总管。)《资治通鉴》:武德四年六月乙卯,海州贼帅臧君相以五州来降,拜海州总管。

萧   李邕《海州大云寺禅院碑》:粤有寺之艮背确师山房者。武德八年,邦公萧公护法之所建。

   东南道行台

   江南东道采访使

   浙西观察使

   镇海军节度使

   苏州都督

杜伏威

赵郡王孝恭  武德七年三月,江南平,己亥,以孝恭为东南道行台左仆射,李靖为兵部尚书。顷之,废行台,以孝恭为扬州。《旧传》:徵拜宗正卿。(按武德九年以前,扬州仍治江宁。九年以后,始移江都,《襄邑王神符传》可考。)

武士彟  《苏翅攀龙台碑》:武德三年,拜工部尚书。辅公祐占乱亡,以本官权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九年,以储统事徵入朝。

刘  晸  开元二十二年二月,以常州刺史领江南东道采访使。(《李华鹤林寺碑》亦见《玉海》。)

徐  峤   开元中,以润州刺史领江东采访使。见《鹤林寺碑》。

韦昭理   韦见素弟。

齐  浣  开元二十六年。李华《润州鹤林寺碑》:弟子吏部侍郎齐浣,故江东采访使刘最,故广州都督梁昇卿,故采访使常州刺史刘同昇,故润州刺史韦昭理。万齐融《法华寺戒坛院碑》:开元二十六载,恩制度人采访使。润州刺史齐浣停舆净境,禀承慈训。《旧文苑传》:开元二十五年,迁润州刺史、充江南东道采访使。数年,复为汴州刺史。

刘  微  《苏州志》:张有德、杨志、梁知微、阴崇、刘微、李颛、许韶伯,皆江东采访使。(按《旧传》、《玉海》诸书,开元二十二年,始设江南东道采访使。乾元元年,改为观察使。《苏州志》:列梁知微诸人于苏州刺史之内,似皆以苏州刺史领江南东道采访使。但开元二十六年以前,已有齐浣诸人。《刘微志》列于吴郡太守之首,似当在天宝二载。其后尚有岑轲、张愿、赵居贞,而《志》又不言兼采访使,今以年分有可依据者,分别列之。《志》谓宗室岵以下二十四人,皆刺史。不详何年,亦不尽确也。)

林  洋《元和姓纂》:密、衢、常、润、苏等州刺史。《嘉定镇江志》:天宝七载,润州刺史。(按天宝七载,当日丹阳太守。时已改润州为丹阳郡,至乾元元年仍改润州。《志》:盖据后言之,详以苏刺领采访,当在天宝七载之后,亦当日吴郡太守。)

李希言  《旧永王璘传》:天宝十五载十二月,擅领舟师东下,吴郡采访使李希言平牒璘,大署其名。《吴郡志》:李希言前,有李丹、宗琼兼采访使。又有裴澄、萧谊注职方郎中江南东道采访使。

韦  陟  《资治通鉴》:至德元载,上召高适。十二月,使与江东节度使韦陟共图永王磷。《许登上元县福兴寺碑》:肃宗改元。至德时,润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江南东道节度使韦公陟俾属城大德,各举所知。

司空习礼  《新唐书·张巡传》:始,肃宗诏中书侍郎张镐,代进明节度河南,率浙东李希言、浙西司空习礼、淮南高适、青州邓景山四节度救睢阳。巡亡,三日而镐至。

韦黄裳  《旧唐书·本纪》:乾元元年十二月甲辰,以昇州刺史韦黄裳为苏州刺史、浙江西道节度使。

颜真卿  《旧纪》:乾元二年六月乙未。饶州刺史颜真卿为浙江西道节度使、昇州刺史。殷亮《颜鲁公行状》:乾元二年六月,拜浙西节度使,刘展反状已露,公为水陆战备。都统李垣以为太早,密奏之。肃宗诏追,未至京,拜刑部侍郎。

侯令仪  《旧纪》:上元元年正月辛巳,杭州刺史侯令仪为浙江西道节度使、昇州刺史、江宁运使。十一月甲午,刘展陷润州。昇州军士谋应展,侯令仪弃城走。

季广琛  《旧纪》:上元二年正月丁亥,温州刺史季广琛为浙西节度使。

韦元甫  《唐文粹·李华复练塘颂》:永泰元年十一月,拜前常州刺史韦公损为润州。公知截湖润壤,灾甚螟蝥。白本道观察韦公元甫。《旧传》:累迁苏州刺史、浙江西道都团练观察使。大历初,徵为尚书右丞。《旧纪》:在大历三年正月甲戌。 

李栖筠  《旧纪》:大历三年二月乙卯。《常州刺史李栖筠为浙西观察使制》:常州刺史充本州团练守捉使李栖筠自守毗陵,翦横江之盗。清净少欲,以临其人,礼让之风,行于东国,考其绩用,实最方州。震泽之北,三吴之会,有盐井铜山,有豪门大族,利之所聚,奸之所生,资于大才,齐民难理。可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御史中丞、充浙江西道观察,处置都团练守捉及本道营田等使。《通鉴》:大历六年八月丙子。《内出制书》:以浙西观察使李栖筠为御史大夫。《旧纪》:在七月丙午。《志》:有李丹在李涵前。亦见《新表》。

李  涵  《旧纪》:大历七年二月甲寅,兵部侍郎李涵为浙西观察使。《旧纪》:大历十一年四月丙子。以浙西观察使、苏州刺史、御史大夫李涵知台事、充京畿观察使。

李道昌  《旧纪》:大历十三年四月丁亥,以浙西观察李道昌为苏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浙西观察使李涵为御史大夫。

韩  滉  《旧纪》:建中元年正月,韩滉为苏州刺史领观察使。《李翱柏公碑》:尝至京师,杨炎召之语。公因言两河有事,职所办,惟在江东。李道昌无政,宜速得人代之,炎许诺。其冬,遂并宣越与浙西为一,而以晋州刺史韩混代道昌焉。《通鉴》:在大历四年十一月丁丑,建中二年六月庚寅,以浙江东西道观察使、苏州刺史韩混为浙江东西节度使。名其军日镇海。《旧纪》贞元三年正月戊寅,盐铁都转运使、镇海军节度使、浙江东西道观察等使、检校左仆射、同平章事,晋国公韩混卒。《通鉴》分浙江东西道为二,西治润州。

白志贞  《旧纪》:贞元三年正月戊寅,以果州刺史白志贞为润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西观察使。(按《旧纪》:是年正月丙戌朔,不得有戊寅,当以《通鉴》作二月。又《旧纪》:七月丁已,白志贞卒。)

王  纬  《旧纪》:贞元三年八月壬申,以给事中王纬为浙西观察使。《新传》:贞元十年,加御史大夫。《旧纪》:十一年十一月,加诸道盐铁使。《册府元龟·帝王部》。贞元十二年二月乙亥,加浙江西道都团练观察,及诸道盐铁转运使、润州刺史、兼御史大夫王纬检校工部尚书。《旧纪》:十四年七月甲午,王纬卒。

李若初  《旧传》:贞元十四年秋,代王纬为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旧纪》:在九月乙卯。十五年正月甲戌卒。

李  锜  《旧纪》:贞元十五年二月乙酉,常州刺史李锜。《顺宗实录》:永贞元年三月,以浙西观察使李锜为浙西节度使、检校刑部尚书。《旧纪》:元和二年十月己酉,以李锜为左仆射。庚申反。癸酉,润州大将张良等执锜以献。

李元素  《旧纪》:元和二年十月己酉,以御史大夫李元素为浙江节度使。《旧传》:迁国子祭酒。

韩  皋  《旧纪》:元和三年二月己丑,以武昌军节度使韩皋为镇海军节度使。《旧纪》:元和五年正月己巳,浙西观察使韩皋以杖安吉令孙涤致死,罚一月俸。《新传》:徙镇海,入为户部尚书,滉子。《新表》:废浙江西道节度使,复置观察使,领镇海军使。

薛  苹  《旧纪》:元和五年八月乙亥,浙东观察使薛苹为浙西观察使。《新传》:迁浙西,加御使大夫,除左散骑常侍。时年七十致仕。居四年卒。《金石录·左常侍薛苹碑》:元和十五年闰正月。

李  翛  《旧纪》:元和十一年十月庚午,以京兆尹李翛为浙西观察使。十四年三月庚寅卒。

窦易直  《旧纪》:元和十四年五月己亥。宣歙观察使窦易直,为浙西观察使。

李德裕  《旧纪》:长庆二年九月癸卯,以御史中丞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代窦易直,以易直为刑部侍郎。《全唐文·贾  李德裕德政碑》拜御史中丞。明年,以御史大夫统浙西六郡,时年三十六。大和元年,就加礼部尚书。二年,加银青光禄大夫。

丁公著  《旧纪》:大和三年七月乙巳,以礼部尚书丁公著为浙西观察使。以前浙西李德裕为兵部侍郎。六年八月壬申,以前浙西丁公著为太常卿。

王  璠  《旧纪》:太和六年八月乙丑,以尚书右丞王璠检校礼部尚书浙西观察使。《旧传》:太和八年,李训荐于上,召为右丞。(按:唐文宗太和年号即大和年号,下同。)

李德裕  《旧纪》:太和八年十一月乙亥,以兵部尚书李德裕检校右仆射,充镇海军节度使。九年四月丙戌,为太子宾客。辛卵,贾悚自京兆尹授浙西。不拜。

路  随  《旧纪》:太和九年四月丙申,同平章事路随为镇海军节度使。七月壬戌卒。《新表》:太和八年,复置镇海军节度使,数日废。既而复置,逾月又废。《旧纪》:太和八年七月辛酉。鄂岳观察使崔郾为浙西观察使。《樊川集·崔公行状》。迁浙西,加礼部尚书。开成元年十月二十日,薨于治所。

李德裕  《旧纪》:开成元年十一月庚辰,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二年五月丙申,为淮南节度使。

卢  商  《旧纪》:开成二年五月辛未,以苏州刺史卢商为浙西观察使。《封教授卢商东川节度使制》:亟长宪署,委登廉车,总十连之阜殷,澄六郡之风俗,贰秋曹而无留狱,大京兆而有余地。

卢简辞  《剧谈录》:简辞有别墅在伊水,方冬,与群从子侄同游,因话廉察金陵,尝记江南烟水。《樊川集·与浙西卢大夫书》:去年乞假,路由汉上,员外七官,惠然不疑。《新传》:累擢湖南浙西观察使。

李景让  《通鉴》:会昌六年九月,右常侍李景让为浙西观察使。《樊南集·为荣阳公与浙西郑尚书状》:即以今月赴镇。此郑亚赴桂管观察,景让仍镇浙西之证。

郑  朗  《新传》:拜御史中丞户部侍郎为鄂岳浙西观察使。《李商隐为荣阳公上浙西郑尚书启》:地雄东海,境控南徐。当皇心妙简之难,是国用取资之地。《文苑英华》:蒋伸金吾大将军,郑光河中节度使、浙西观察使,郑朗宣武节度使,同制。

敬  晦  《册府元龟·邦计部总序》:开成三年至大中壬申一十五年,多任以元臣。崔珙、杜悰多践公台,薛元赏、李执方、马植、敬晦于九年之中,相踵理之。《新传》:大中中,历御史中丞、刑部侍郎、诸道盐铁转运使、浙西观察使。时南方连馑,有诏弛榷酒茗。徙兖海。

崔  瑶  《旧传》:大中六年,知贡举,拜礼部侍郎,出为浙西观察使,迁鄂岳。

崔慎田  《部传》:由刑部侍郎领浙西,入迁户部侍郎。《宣宗文·授崔慎由平章事制》:淛河之右,仍岁饥荒,一自镇临,载间惠化,俾司征赋,益见公忠。

萧  寘  《翰苑群书·学士题名》:大中六年五月十九,拜中书舍人。八年五月十九,迁户部侍郎。九年二月,加承旨。十年八月四日,授检校工部尚书浙西观察使。

李  琢  《东观奏记》:大中十二年,宣州叛,逐观察使郑薰。时萧寘为浙西观察使,地与宣州相接,遂擢用李琢特建镇海军节,抚之。《新表》:复置镇海军节度使。

郑处诲  《嘉泰会稽志》:浙东观察使郑处诲,大中十二年十二月,移浙西。《罗隐上宣武郑尚书》:绛霄无系滞,浙水忽西东,四年将故事。两地有全功。《新表》大中十三年,废镇海军节度使,置都团练观察使。

卢  眈  《北梦琐言》:唐崔魏公铉镇淮扬,卢相国眈罢浙西,谒魏公。

杜审权  《新宰相表》:咸通四年五月戊子,杜审权检校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镇海军节度使。《新传》:出为镇海军,庞勋乱徐州,权与崔铉出师犄角。王师赖济,勋破。进检校司空,入为尚书右仆射。

曹  确《新宰相表》:成通十一年三月,曹确检校司徒、同平章事、镇海军节度使。(按《新表》成通八年,废镇海军节度使。时杜审权以使相在镇,庞勋之乱。《通鉴》诸书,均书为镇海节度。恐《新表》有误。)《新传》:出为镇海。徙河中卒。

赵  隐  《新宰相表》:乾符元年二月癸丑,赵隐检校兵部尚书、镇海军节度使。《通鉴》:乾符二年三月,浙西狼山镇遏使王郢等六十九人,有战功。节度使赵隐赏以职名,不给衣粮,郢等遂作乱。《新传》:罢为镇海节度使,王郢之乱,下除太常卿。

裴  璩  《通鉴》:乾符四年二月,在郢横行浙西,镇海节度使裴璩招其党鲁实降之。三年四月,曹师雄寇湖州,镇海节度使裴璩击破之。

高  骈  《通鉴》:乾符五年八月,荆南高骈为镇海节度使。

周  宝  《通鉴》:乾符六年十月,镇海高骈为淮南节度使。泾原周宝为镇海节度使。《新纪》:光启三年三月癸巳,镇海军将刘浩逐其节度使周宝。十二月,周宝卒于杭州。钱镠命阮结等进攻润州。丙申,克之。

钱  锣  《通鉴》:景福二年九月丁卯,以钱镠为镇海军节度使,(按镠徙镇海军于杭州。润州复为列郡,不为方镇。)

    苏州都督

   《旧地理志》:武德七年,平辅公祜,复置苏州都督府,督苏、湖、杭、暨四州,治于故吴城。九年罢都督。

李世嘉  《志》:武阳公,苏州都督。武德七年。

    楚州刺史

王  纩  《淮安府志》。

刘允之  《永徽年志》。

宋  澋  景云二年二月戊寅,自宰相贬楚州刺史。

李仲康  《独孤及文·李邕楚州淮阴县婆罗树碑》:州牧宗子仲康,播清政以王郡,仪古式以在人。开元十一年。

綦  潜  淮阴太守。

赵  悦  淮阴太守。天宝二载,改楚州为淮阴郡。乾元元年,复为楚州。

崔  侁  《志》。

李  沁  《志》:京兆人,大历中任。(按本传,沁末尝莅楚,姑仍书旧志存之。)

李藏用  《志》。

韦幼章  《独孤及申王府司马韦公碑》:公讳缜,季子幼章,自兵部郎中典泗、楚二州,咨以屯田赡军食。宝应二年春,以子为大夫,赠公为太常少卿。

达奚抚  《志》。

吕  温  《志》。

刘行实  《志》。盱眙人。

薛  珏  《志·旧传》:自昭德令迁楚州刺史,本州营田使。左转峡州刺史,建中初。

路  瑰  《旧纪》:元和十一年,楚州刺史,路瑰为江西观察史。

李  听  《志》:元和十三年,《旧传》见。

张  谏  《志》。

李景俭  《旧纪》:长庆元年。

郑  略  《志》。

刘  珰  《志》。

李庭言

郑膺甫

贾  

郭行余  《金石续编·楚州石柱题名》:朝议大夫持节楚州诸军事、守楚州刺史、本州团练使、淮南营田副使。太和三年。

李德修  太和五年四月十九授。李吉甫之子。袭赵国公。

郑  复  太和七年,后为剑南东川节度使。

严  謇  太和九年七月二十六日授。《旧纪》:开成二年三月壬辰,以楚州刺史严謇为桂管观察使。

萧  俶  开成二年授。四年三月,浙东观察使。

李师稷  开成四年三月二十四授。会昌二年二月,浙东观察使。《嘉泰会稽志》:浙东观察使李师稷。会昌二年二月,自楚州团练使授。 

卢弘正  会昌三年六月十三日授。

韦  瓘  堆大中元年。《浯溪题名》:太仆卿分司东都韦璀。大中二年十二月七日过此,今年三月,有桂林之命。才经数月,又蒙除替。(按:任楚州,在桂管以前。)

李 荀  咸通四年为郑滑节度使。见《旧纪》。自左散常侍。

裴  坦  楚州刺史。大中三四五年,见《东观奏记》。

杨  范《杨汉公传》。

高罗锐  咸通十年正月,将军高罗锐为楚州刺史。本州行营招讨使。

卢  鄯  《旧纪》:乾符元年十一月,兵部郎中卢鄯为楚州刺史。

刘  瓒  景福元年。

高  利  《志》。

    徐州刺史

霍王元轨  《旧传》:授绛州刺史,寻转徐州刺史。二十三年,为定州刺史。

道王元庆  《旧传》:永徽四年,历滑州刺史。后历徐沁卫三州刺史。

密王元晓  永徽四年,除宣州刺史。后历徐州刺史。上元三年薨。

李冲寂  《杨炯李怀州墓志》:公讳冲寂,荆州都督汉阳王之子。迁太府鸿胪二少卿。丁艰去职,服阕,历青、德、齐、徐四州刺史。迁宣州、陕州刺史。时帝封禅于岱岳。

李元茂  《新宰相世系表》。

李  璩  《新宗室世系表》。

张令慜  《嘉泰会稽志·越州刺史题名》:张令慜神龙二年七月,自光禄员外卿授。移徐州刺史。

韦  岳  《权德舆韦公先庙碑》:赠太子少保,府君讳岳。方严贞斡,政事修明。在母后时,以直忤旨,由太原令移作睢阳,出入四朝,绩宣中外。历殿中监部符八州庐、海、湖、鄂、眉、徐、卫、陕。有威有怀。当在玄宗时,韦高之祖。

元延寿  万岁通天二年正月十五日,自徐州刺史,拜睦州刺史。见《严州图经》。

姚元之  《旧传》。

源  复  《全唐文》。

贾  曾  《志》。

苏  诜  《苏瑰传》。

卢齐卿  《孙思邈传》:卢齐卿童幼时,思邈日:汝后五十年,位登方伯,吾孙当为属吏。后齐卿为徐州刺史,思邈孙传果为萧县丞。

薛  愉  《宰相世系表》。

武  胜  《符载贺州刺史武府君墓志》:定安王攸暨之孙,徐州刺史胜之子。授润州江宁尉。自广州司士转陈州录事参军。甲子岁,蔡州希烈叛。

张九皋  《张九龄传》。

崔元同  《昌黎集·崔评事墓志》:大父元同为刑部侍郎。出刺徐相州。

李  憕  《新传》。

李少康  独孤及《睢阳太守李公碑》。

郑  济  天宝十一载七月十一日。徐州刺史拜。见《严州图经》。(按当作自彭城郡太守,拜新定郡太守。)

刘如伶  《史思明传》。

尚  衡  《旧纪》。

萧  直  独孤及《故给事中萧公墓志》:进兼御史中丞徐州刺史。广德元年。

梁  乘  《旧代宗纪》。

曹  昇

论惟贞  《新传》。

李  洧  《李正己传》:以为徐州刺史。

    海州刺史

武太冲  《嘉泰吴兴志》:武太冲,弘道二年,自海州刺史迁湖州。

韦  岳  《本传·韦公先庙碑》:当在武后时。

姚  彝  《金石萃编·光禄少卿姚彝碑》:拜邓州刺史,检校商州运漕。改海州,专任以恕,大削烦苛,徵拜光禄少卿,海州为之立碑。九班留滞,四载不迁,谦谦无竞。粤以开元四年八月二十六日,疾终东都慈惠里。

李 裕

杜令昭  开元十四年。《新书·地理志》。

姜  晦  开元□年,《本传》:兄皎被放,晦贬春州司马,迁海州刺史。

李  邕  《本传》、《全唐文·李邕海州大云寺碑》:邕来守是邦,偶闻兹事,依僧依佛,何日忘之。又有别驾弘农杨公守坚,司马琅邪王公元勖。见《金石粹编·婆罗碑》:开元十一年十月,海州刺史李邕撰。

李  晏  《文苑英华·白居易荐李晏状》,又见《长庆集》:朝议大夫上柱国李晏,右前仲官比任海州刺史,被本道节度使配诸州税麦,一例加估徵钱,晏频申论,恐损百姓,及被人论,朝廷勘覆,除削官阶。

李    《资治通鉴》:大中八年十月,自泾阳令为海州刺史。

    润州刺史

谢元超  《嘉定镇江志》:武德二年,为润州刺史。重开南北谢塘以溉田。

李玄义  《新表》:李延寿之从弟。

李厚德  《志稿·金石魏法师碑》:武陟公李厚德,范阳公卢承庆,附马都尉乔师望,并作牧朱方,致礼投谒。

卢承庆  《旧唐书·本纪》:度支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卢承庆免。《本传》:出为润州刺史。

乔师望  《毗陵志》:见《仪凤二年魏法师碑》。

卢  朗

来敬业  《世系表》;来济子。

李思文  《旧李敬业传》、《志》:文明元年。

李宗臣

卢微远  承庆重孙。

王美畅  《嘉定镇江志》:字通理;太原晋阳人。武后末。

杨令琛  黄元之《润州瓦棺寺维摩画像碑》:五服当裂土之荣,千里贞专城之寄。

毕  构  《旧传》:武三思恶之,出为润州刺史。除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景云初,召拜左御史大夫。(按在景云年,《全唐文、孙处元重修顺祐王碑》:润州城内荆王神庙,前刺史毕构,亲为祭文,今刺史韦铣,手荐脯醢,以先天二年三月毕功。按即开元元年。)

韦  铣  《嘉定镇江志》:景云中,为润州刺史。司马戍敬荷、长史颜元孙、录事参军魏晰、司功参军裴侑、李眺等,策名来仕,清德校官。

李  浚  《旧传》:开元初。

陆象先  《本传》无。见《李德裕诗》。

唐若山  《嘉定镇江志》:开元中,为润州刺史,见《太平广记》。

王  琚  《旧传》:历衡、柳、滑、虢、沔、夔、许、润九州刺史。二十年,丁母忧。

王景肃  《嘉定镇江志》、《韩集·江南西道观察使王公墓志》:祖景肃,丹阳太守。

林  洋  天宝七载。

严损之  《嘉定镇江志》,又见独孤及《故太子左庶子严公墓志》:公讳损之。典七州。历太原、上谷、弋阳、余杭、丹阳。会禄山与当国者交恶,遂移疾。

阎敬之  丹阳太守。见《旧志》、《通鉴》。至德元载十二月,李希言遣丹徒太守阎敬之拒永王磷,击斩之。(按丹徒当作丹阳。)

刘  汇  至德元载。《资治通鉴》:至德元载七月丁卯,上皇制,以盛王琪充广陵大都督,江陵长史刘汇为之傅》。

季广琛《通鉴》:至德二载,季广琛奔广陵。《韦陟传》:季广琛丹阳太守。

韦   《嘉定镇江志》:上元元年。又见独孤及《豫章冠盖盛集记》:辛丑正月,润州刺史韦公至自京口。

张  休  独孤及《送宇文协律赴江西序》;复周正之年,天子以润周张公休为豫章太守。(按童周正之年,谓宝应元年;《嘉定镇江志》。以为在武后时,误。)

韦元甫  宝应元年,按自润州迁苏州浙西观察。

韦  损  《唐文粹·李华复练塘颂》:永泰元年十一月,拜前常州刺史韦公损为润州。《常衮授韦损大理少卿制》:前润州刺史韦损,京江按部,终始六年,勤职爱人,风化一变。当以大历五年去。

韩  贲  《嘉定镇江志》:大历中任。

樊  晃  《嘉定镇江志》、柳识《琴会记》:大历六年,浙西观察使赞皇公。祗命朝于京阙,正月行次朱方。刺史樊公称江月当轩。愿以卮酒侑胜。

萧  定  《嘉定镇江志》:历袁信等五州刺史。迁守润州刺史。大历中有司差天下刺史治最,定与常州刺史萧复、濠州刺史张镒为第一。《金石萃编·延陵季子庙碑》。题大历十四年八月戊子。润州刺史萧定,时已迁户部侍郎。

马  炫  《嘉定镇江志》。

    苏州刺史 

江王元祥  《旧传》:贞观十一年,授苏州刺史。

滕王元婴  《旧传》:永徽三年,授苏州刺史,改洪州都督。

郎余庆  《志》:高宗时,以御史中丞任。

曹王明  《旧传》:调露间任。

袁  谊  《志》:开耀间任。

鲁王灵夔  《新传》。

泽王上金  文明元年任。垂拱元年改陈州。

胡元礼  神龙年任。三年八月,改越州。见《嘉泰会稽志》。

张廷圭  开元六年,见《头陀寺碑》。

李无言  《志》:开元十七年。

庄  肃  开元年。

任昭庆  开元年

张  均

刘  权  《吴郡志》:开元中,苏州刺史,时江南初平,权抚以恩信,甚得民和。

吴从众  开元二十八年。

刘  微  亦见江东探访使。以吴郡太守兼。

岑  轲

张  愿

赵居贞  《志》:天宝九载二月。又见《一统志》:天宝五载,吴郡太守比部郎中采访使。

林  洋

萧  谊  《志》:职方郎中江东采访使。

毕  炕  《志》。

李希言    见采访使。

崔  巽  《嘉泰吴兴志》:天宝十五载。自吴郡太守,移守吴兴。

郑炅之见  《通鉴》。宣州节度使。

韦黄裳  《旧纪》、《志》:后有张义方。

韦之晋  《豫章冠盖盛集记》:上元元年。

殷同泰  《志》:礼部郎中刺史。志后有韦元甫、李栖筠、李涵三人,皆以苏州刺史领浙西观察使。已见上格。不赘录。李昌即李道昌。韩滉二人亦以苏州刺史领浙西,均见上格。殷同泰、毕J朊、许诏伯兵部员外郎江南采访使。按自张有德、许诏伯,皆苏州刺史。

韦应物  贞元初。

张丹元  按贞元三年后,浙西观察使移于润州。故苏州仍单为刺史。

齐  抗  《旧纪》:贞元八年二月,自苏州刺史为湖南观察使。

于    《旧传》:出为湖州刺史,改苏州刺史。《嘉泰吴兴志》:贞元八年。

李事举  贞元九年。

韦夏卿  贞元十年。《志》、《旧传》:拜给事中,出为常州刺史,改苏州刺史。贞元末,张建封卒,授夏卿徐州行军司马。《吴郡志》:龙兴寺在吴县西南。绍兴间,于官仓瓦砾中得《房瑁碑》。韦夏卿再立者,题戊寅岁。刺史给事中京兆韦公夏卿,言念栋宇,修复碑记,重此刻立。时十四年又十月十五日建。

崔  衍  贞元十六年。李词《嘉泰吴兴志》:贞元十六年,自万年县令,出为湖州刺史。改常州。

田  敦  《嘉泰吴兴志》:贞元十八年,自衢州刺史,授湖州刺史,改常州。

李  巽  贞元二十年,自澧州移湖州,迁常州。

李  素  元和二年。

范传正   元和七年八月,自苏州刺史为宣歙观察使。

张正甫   元和。

冯  衮  《吴郡志》:唐冯衮牧苏州。见《抒情诗》。

韦  觊  元和。

元  锡  元和九年。

李  应  元和十一年八月,由湖州刺史改。见《嘉泰吴兴志》。

薛  戎  元和十年。自湖州移常州。

王仲舒  《韩集·江西观察使王公碑》:服除,又为婺州。时疫旱,人死亡且尽,公多方救活,比数年,里闾完复,改苏州。

崔  倰  《本传》:长庆元年。

李德裕  长庆二年七月。

李  乂  长庆四年四月。见元稹《法华经记》、《白集·苏州李中丞以元月郡斋感怀诗寄微之》。

李  谅  长庆四年。由泗州刺史改。

白居易  《白集·年谱》:宝历元年三月四日。除苏州刺史。《旧传》:文宗即位。徵拜秘书监。《年谱》:二年去苏州,在秋冬之交。

陆  亘  太和三年九月,自苏州刺史迁浙东观察使。《旧传》:历制兖、蔡、虢、苏四郡。迁浙东。

胡德言  太和□年。

狄兼谟  太和□年《本传》:历刑部郎中,蕲、邓、郑三州刺史,改苏州。以治最,迁给事中。

李  绅

崔  蔇  太和四年。

刘禹锡  太和六年。《旧传》:裴度罢知政事,授苏期剌史。秩满入朝,授汝州。

卢周仁  太和八年。

卢  商  开成二年五月,迁浙西观察使。

季道枢  开成二年。

李  欵  开成四年九月;自苏州刺史迁江西观察使。见《旧纪》。

卢弘正  《南部新书》。

杨汉公  《新传》。

卢简求  《旧传》:为苏州刺史,卢简求辞镇,汉南,弘正为侍郎领使。时人荣之。(按在大中元年。)

曹  琼  大中二年。

王  成  吴郡自信州,有政绩,诏书褒美,移苏州。

杨  发  大中三年。

韦  曙  大中五年。

裴夷直   大中十年。

崔  璞  咸通年。见《皮日休诗》,陆龟蒙均有诗。以罢郡将归,赐诗六韵。崔璞有《蒙恩除替诗》:两载求人瘼,三春受代归。

崔  钧  大中十一年十月,太常少卿。

张  搏  《吴郡志》。

赵  杰  咸通年。

张无道  咸通年。

王  搏

李  绘  乾符二年。

杨茂实   中和三年,镇海节度使,周宝署为刺史。

赵  载  中和四年。

王  蕴  光启元年。

张  雄  《志》:据郡称刺史,号天成军。

徐  约  光启三年四月。

杜儒林  大顺元年八月。

成  及  乾宁元年。台濛光化元年。

曹  圭  光化元年。

    常州刺史

李延道  《咸淳毗陵志》:姑臧人,秦府学士。

窦德明  《旧外戚传》:贞观初,历常、爱二州刺史。寻卒。

李玄道  《志》:陇酉人,贞观中,累迁给事中,擢为常州刺史,风绩清简,下诏褒美。

杨德裔  《杨炯常州刺史伯父东平杨公墓志》:公讳德裔,常州刺史,华山公之元孙。迁棣、曹、恒、常四州刺史。罢归初服,告老私宅。永淳二年,幸东都,召见。

李孝逸  咸亨二年,为常州刺史。三月,为越州都督。见《嘉泰会稽志》、《新旧书》。

窦孝谌  窦希瑊父孝谌,常州刺史。并州大都督。长寿二年,左迁罗州司马。见《旧传》。

薛  登  即薛谦光,长安年,见《传》。

于知微  长安二年,《金石粹编、于知微碑》。

韦  晋  韦承庆子。见《志》。

房  挺  融从子。

褚  琇  遂良从孙。

姚元之  景龙元年。

崔日用  《旧传》:出为常州刺史,转汝州刺史。开元七年,特与实封二百户。

刘同憨  李华《润州鹤林寺碑》。

刘日政

齐  浣  《志》:开元中,历给舍、常州刺史。(按在开元二十五年以前。)

韦昭理  见素从弟,亦见《鹤林寺碑》。

李少康  独孤及《故睢阳太守李公碑》:讳少康,授潞州司马、青州刺史、刑部侍郎、按察使。宋遥以状闻,褒异,迁公于常州。复以高第擢徐州刺史。玄宗。

卢  英  怀慎子。天宝初,晋陵太守。见《毗陵志本传》。

李子智  《志》:为晋陵太守。

崔  巽  元日孙。(按在至德二载后。)

韦损见  《唐文粹·李华复练塘颂》。(按在上元二年。)

李栖筠  大历三年二月,自常州刺史为浙西观察使,见《旧纪》。

独孤及  《嘉定镇江志》:代宗时,迁左拾遗,历舒、濠二州刺史,徙常州。治尚平易,民皆安之。

韦夏卿  《志》:大历间累迁给事中,出为常州刺史。《旧传》:给事出为常州刺史,改苏州。

萧  复  《志》:出为常州刺史。大历中,有司差天下治最,与润州萧定、濠州张镒俱第。大历十三年。

裴  肃  《志》:贞元十四年,以御史中丞为常州刺史,九月移浙东观察使。

李  锜  《旧纪》:十五年二月。自常州为浙西。

李  词  《嘉泰吴兴志》:贞元十六年,自万年令迁湖州刺史。改常州。

李  巽  《志》:自左司郎中、出为常州刺史。

卢元辅  《咸淳毗陵志》。

穆  赞  《旧纪》:永贞元年八月甲寅,自常州刺史为宣歙观察使。

路  应  《旧纪》:永贞元年十二月壬子。自常州刺史为宣歙观察使。

顾  防  《嘉泰会稽志》:贞元二十年,自澧州移湖州,改常州。

严  秘  《本传》。

李  锜  平迁常州刺史,元和九年。

李  逊  《嘉泰会稽志》:元和五年八月,前常州刺史,授浙东观察使。

崔  芃  《旧纪》:元和六年八月,常州刺史崔芃为江西观察使。

茭  文  《嘉泰吴兴志》:自澧州移湖州,元和八年迁常州。

孟  简  《志》、《旧传》:吐突承权为招讨使,简论之,出为常州刺史。八年,就加金紫光禄大夫、徵为给事中。

薛  戎  《嘉泰吴兴志》:元和十一年,自湖州迁常州。《嘉泰会稽志》:元和十二年正月,自常州刺史,授浙东观察使。

陈  □  郎中。《白集》有:郡斋暇日,辱常州陈郎中见寄“早春晚坐水,西馆书事诗”。

贾   《旧传》:长庆四年,为张又新所谗出为常州刺史。太和初,入为太常少卿。

韩  恭  《嘉泰吴兴志》:太和元年,自睦州移刺湖州,迁常州。(按在太和四年。)

杨虞卿  《旧传》:太和七年,出为常州刺史。

卢  钧  出为常州刺史,太和九年,拜给事中。

张  口  《旧志》:会昌中,以中丞为常州刺史。尝筑室卫惠泉。张韦占有《投从兄中丞》诗。

马  植  《旧传》。

崔  瑁  《旧崔邠传》:按在大中年,与河中节度使崔璪同时。李从诲见《新传》。按在大中十三年。

杨  假  《旧杨收传》。按在咸通年。

王  枳  《旧志》:僖宗幸蜀,关陇道梗。僖宗时,为常州刺史。有诗:今朝上贡盈盘泪。不进新茶是进心。(按在中和年。)

杨  恂  虞卿孙。朱实中和四年。

唐彦随  景福。

张  训  景福。

张  崇  天祐。

王彦章  天祐。

徐  温

李  遇

张伯悰  增筑子城。

徐景迈  筑罗城。

猜你喜欢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六·焦竑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九十一·杨仲良
  乾隆上谕 一、将攻击先王的曾静、张熙缉拿进京·雍正
  卷四十三上·朱熹
  卷六·张廷玉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四十七·佚名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六·杨士奇
  卷之七十三·佚名
  通志卷二十·郑樵
  一一一九 山西巡抚伊桑阿奏覆查无抽改《御批资治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金佗稡编卷二十三·岳珂
  ·谕郊行商贾·丁曰健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司马迁
  第一节诸教情状·吕思勉
  卷第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五十三·彭定求

        卷753_1 【赠维扬故人】徐铉   东京少长认维桑,书剑谁教入帝乡。一事无成空放逐,   故人相见重凄凉。楼台寂寞官河晚,人物稀疏驿路长。   莫怪临风惆怅久,十年春色忆维扬。   卷753_2 【泰州道中却寄东

  • 陆倕诗集·陆倕

    《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诗》 终南邻汉阙,高掌跨周京。复此亏山岭,穹窿距帝城。当衢启珠馆,临下构山楹。南望穷淮溆,北眺尽沧溟。步檐时中宿,飞阶或上征。网户图云气,龛室画仙灵。副君怜世网,广命萃人英。道筵终后说,銮辔出郊坰

  • 第七十三回 见小姐父母身安·陈端生

    第十九卷第七十三回见小姐父母身安诗曰:明良一德际唐虞,纶垂恩帝曰俞。降有书歌宴乐,婉求肇化问刑于。椿萱堂上欣偕老,兰桂阶前喜耦俱。自是德门多福庇,名高阀阅震皇畿。终朝握管意何为,藉以消闲玩意儿。每到忙时常搁笔,得

  • 卷三·张元凯

    七言古诗金昌篇青山浮震泽,紫霭凝沧溟。既庶古吴邑,有美金昌亭。金昌亭子碧城趾,傍临大道平如砥。象纬台窥万雉雄,阊阖门开千片绮。垂阳绣陌春载阳,芳草朱桥满路香。甲第连云巢翡翠,人家临水扑鸳鸯。玉楼天上近,金屋民间藏。

  • 序·程俱

    进麒台故事申省原状 朝奉大夫守秘书少监程俱奏:「窃见车驾移跸以来,百司文书,例从省记,按以从事,蠹敝或生。日者朝廷复置秘书省,稽参旧章,稍储俊造,而臣滥膺盛选,待罪省贰。窃以谓典籍之府,宪章所由,当有记述,以存一司之守。辄采

  •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十九·徐乾学

    宋纪一百十九【起上章执徐正月尽重光大荒落十月凡一年有十月】髙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徳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三十年春正月戊子吏部员外郎虞允文面对言金必败盟异时为南牧之计必为五道出蜀口出荆襄止以兵相持淮东沮洳

  • 平台纪事本末·佚名

    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丁酉(二十七日),台湾彰化奸民林爽文作乱。台湾在福建省东南海外,康熙二十二年始入版图。由厦门大嶝出洋,水程十二更至鹿耳门,进口为台湾府治。府南八十里为凤山县,府北百里为诸罗县。雍正元年,分诸罗县北百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五十五·阿桂

    闰三月辛酉丰升额舒常奏言三月十七日天气稍觉开霁火攻可期得力【臣】丰升额即派巴图鲁侍卫佛伦泰等带兵八百名从东进攻巴图鲁侍卫富尔赛等带兵一千名从西水卡进攻又令兵丁各携火弹柴捆并贮土口袋以便填沟而过焚烧碉卡

  • 陈伯之传·姚思廉

    陈伯之,济陰睢陵人。年幼时有体力。十三、四岁时,喜欢戴着獭皮帽子,佩带刺刀,窥伺邻居的稻子熟了,就偷偷地去割。曾经被稻田的主人发现,斥责他说:“小孩子不要动我的稻子!”陈伯之对稻田的主人说:“你的稻子这么多,割一担有什么

  • 辛雄传·魏收

    辛雄,字世宾,陇西狄道人。父亲辛畅,字幼达,任大将军谘议参军、汝南乡郡二郡太守,太和年间,为本郡中正。辛雄很有孝性,广泛涉猎书册史籍,喜欢刑名法术,廉洁谨慎,雅洁素泊,不随便交朋友,喜怒哀乐不轻易现于脸上。脱下布衫,奉朝请做官

  • 南阳王高绰传·李延寿

    南阳王高绰,字仁通,武成帝的长子。他生于五月五日辰时,到了午时,后主高纬才出生。武成帝因为高绰的母亲不是正娶,所以将他贬为第二。最初取名叫融,字君明,过继给汉阳王高洽。河清三年,他被改封为南阳王,朝廷又另外为汉阳王找到

  • 卷一百三十五·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三十五宋 赵汝愚 编边防门辽夏七上仁宗河北守御十三策  富 弼臣伏以北狄自古为中国患黄帝时谓之獯鬻周时谓之玁狁秦时谓之胡汉时谓之匈奴唐时谓之契丹其名虽异其实则一也有民人而不

  • 卷十四·沈棐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比事卷十四     宋 沈棐 撰朝古者邦国惟诸侯入觐天子岁有常礼至於列国必嗣君继立然後得以相朝所以修先君之好严谨始之礼也春秋之时王纲不施朝觐之礼浸以废弛孱君弱国无所宗向区区欲保守疆土幸

  • 明法第四十六·管仲

    所谓治国者主道明也,所谓乱国者臣术胜也。夫尊君卑臣,非计亲也,以势胜也;百官识,非惠也,刑罚必也。故君臣共道则乱,专授则失。夫国有四亡:令求不出谓之灭,出而道留谓之拥,下情求不上通谓之塞,下情上而道止谓之侵

  •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七欲爱云何。谓欲界诸行为缘所生。于欲界行染污希求。由此能生欲界苦果。色爱云何。谓色界诸行为缘所生。于色界行染污希求。由此能生色界苦果。无色爱云何

  • 重编憨山禅师八十八祖传赞序·德清

    重编憨山禅师八十八祖传赞序吾友钱而介。曾刻八十八祖传赞。余简之。止七十有七。意未释然。因至海盐鹰窠顶寺。礼诸祖像及憨公手书传赞。其有像无传者。则雪岩钦。无用宽。铁山琼。断崖义。绝学诚。季潭泐。松隐然。

  • 凤仙谱·赵学敏

    中国第一部凤仙专著。著者赵学敏,清代药物学家。字依吉,号恕轩。钱塘(今杭州)人。长期对药物进行采集、调查、栽培、研究,在其成名著作《本草拾遗》中,补充辑录了《本草纲目》未收药物716种。《凤仙谱》约成书于1787~1813

  •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佚名

    梵名Abhidharma -nya^ya^nusa^ra 。凡八十卷。印度众贤造,唐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九册。又称随实论、俱舍雹论。略称顺正理论、正理论。共计二万五千颂八十万言。分为八品:(一)辩本事品,明示蕴、处、界之三种,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