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吕本中传

吕本中字居仁,元..年间宰相吕公著的曾孙、吕好问的儿子。年幼时聪明敏悟,吕公著十分喜爱他。吕公著去世时,宣仁太后和哲宗亲临祭奠,众多孩童立于庭下,宣仁太后独自让吕本中进见,抚摸着他的头说“:孝于亲,忠于君,孩儿当以此自勉。”

祖父吕希哲从师于程颐,吕本中见闻都很熟悉。稍长,与杨时、游酢、尹火享交游,三人中或有疑异,吕本中未曾苟同。因吕公著遗表恩泽,被授予承务郎。绍圣年间,党争兴起,吕公著被追贬官,吕本中也受到牵连。

元符年间,任济阴主簿、秦州士曹掾,辟举为大名府帅司干官。宣和六年(1124),任枢密院编修官。靖康改元,迁任职方员外郎,因避父亲嫌疑奉祠。父亲去世,为之守丧,守丧完毕,召任祠部员外郎,因病请求离职。再直秘阁,主管崇道观。

绍兴六年(1136),召赴朝廷,特赐他进士出身,擢任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太监李琮失掉料历,高宗因为他是原王府旧人,不用保任特给他。吕本中说:“如果因异恩别给,不是所谓‘宫中府中当为一体’。”高宗见命令被收回,很高兴,令宰臣对他说:“自今以后有什么意见,只管说。”

阶州草场监官苗亘因贪赃败露,诏令处以黥刑,吕本中上奏:“近来官吏犯法贪污,多被处以黥刑,但四方遥远,其中不免冤枉,怎么能够全部知道?以后觉察他是无辜,即使想平反,又怎么能做到呢?如果祖宗以来曾用此刑,那么绍圣权臣当政之时,士大夫死无遗类已经很久了。希望斟酌用常刑处罚,不要让奸臣以后世为藉口。”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

绍兴七年(1137),高宗巡幸建康,吕本中上奏说:“当今的计策,必须先从事恢复故土的大业,求取人才,宽恤民隐,讲明法度,详审刑政,广开直言之路,使人人得以尽情上达。然后训练军队选拔将帅,增军上游,固守淮甸,使江南先有不能动摇之势,伺敌有隙,可一举而克。如果只有恢复大业的志向,而没有相应的对策,国家根本未强大,恐怕会产生其他祸患。现在江南、两浙地区赋税日益增加,乡里疲敝,倘若遭到水旱之灾,坏人起而发难,不知道朝廷怎样对付?近来臣僚中劝说兴师问罪讨伐金朝的,不可胜数,看他的言辞固然十分理直气壮,但考察实际却难以实行。大概进言的人,同朝廷的利害绝不相等,言论没有实现,事情没有成功,便脱身离去。朝廷设施失当,谁能承担责任?鸷鸟将要出击时,必先隐藏形迹,现在朝廷对于进取没有丝毫之实,所下诏命,已传到敌境,使敌人得以事先准备,这不是办法。”又上奏“:江左形势险要之地如九江、鄂渚、荆南各路,应当驻屯重兵,选派重臣。吴时说西陵、建平,是国家的藩篱门户,希望精择守将,以备紧急,那么江南自守之计就齐备了。”

太监郑谌退休时特命复出,得到掌管军队的官职。吕本中说“:陛下进临江浒,将有所作为,现在贤士大夫没有得到重用,隐藏山林的能人没有招至,反而用郑谌为统兵官,这是为什么?”命令于是作罢。吕本中以疾病请求奉祠,直龙图阁、知台州,没有到任,主管太平观。召任太常少卿。

绍兴八年(1138)二月,吕本中任中书舍人。三月,兼侍讲。六月,兼权直学士院。金派使者前来讲和,有关部门计议接待礼品,吕本中说:“使节前来,正当表示俭朴节约,客馆供应如果务求充裕欢悦,正好引发敌人侵我之心。况且成败大计,本不在此,关键在于我政治得失,兵财强弱,希望诏令有关部门让供应不要缺乏就行了。”

当初,吕本中同秦桧同做郎官,两人相交甚欢。秦桧担任丞相之后,私自引用官员,吕本中封还除目,秦桧指示他依照画字认可,吕本中最终没有听从。赵鼎一向主张元..学说,认为吕本中为吕公著后代,又为范冲推荐,所以深相知许。恰逢《哲宗实录》写成,赵鼎任仆射,吕本中草拟制书,其中有句说:“合晋、楚之成,不如尊王而贱霸;解散牛、李之党,不如明是而去非。”秦桧大怒,对高宗说:“吕本中接受赵鼎指使,看到和议不成,自为脱身之计。”指使御史萧振弹劾罢免他。提举太平观,去世。学者称呼他为东莱先生,赐谥号“文清”。

著有诗二十卷,深得黄庭坚、陈师道笔法,《春秋解》十一卷、《童蒙训》三卷、《师友渊源录》五卷,流传于世。

猜你喜欢
  桓二陈徐卫卢传第二十二·陈寿
  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五·张廷玉
  刑部左侍郎杭奕禄等奏折 二、曾静等供词及押解犯人进·雍正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一、这“山崩川竭”的传言·雍正
  第八十九回 排后族魏阉谋逆 承兄位信邸登基·蔡东藩
  第一百十五回 张敬尧弃城褫职 吴佩孚临席摅词·蔡东藩
  ◎礼十二(宾礼)·徐天麟
  ◎野鸡大王之贞节坊·吴虞公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 列传一百九·纪昀
  卷二十·吕中
  浙语七(查东山笔、沈墨庵阅)·查继佐
  谢鲲传·房玄龄
  燕都日记·冯梦龙
  卷二十·鄂尔泰
  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十一·彭定求

        卷91_1 【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因以言志示弟淑奉呈诸大僚】韦嗣立   幽谷杜陵边,风烟别几年。偶来伊水曲,溪嶂觉依然。   傍浦怜芳树,寻崖爱绿泉。岭云随马足,山鸟向人前。   地合心俱静,言因理自玄。

  • 卷一百六十四·徐世昌

    谭廷献谭廷献,字仲修,号复堂,仁和人。同治丁卯举人,官合肥知县。有《复堂诗》。潮天地无颜色,涛声上古台。秋风江水阔,落日暮潮来。缥缈鱼龙气,艰难舟楫才。十年沧海思,何处问蓬莱。述旧叙怀送陈云钦北游五十

  • 卷二十六·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二十六嘉善曹庭栋编白石道人集姜防字尧章鄱阳人工声律庆元三年进乐书乞正雅乐诏令太常与议嫉之不果行居苕溪与白石洞天为邻转庵潘柽号之曰白石道人又畀以诗云世闲官职似樗蒲采到枯松亦大夫白

  • 同文馆唱和诗巻五·邓忠臣

    宋 邓忠臣等 撰与文潜诵诗达旦慎思有作呈二公晁补之神交千古圣贤中尚想铜山应洛钟倾葢十年唯子旧知音一世更谁逢天如蚁磨骎骎旦谈似缲车亹亹从邻榻邓侯那不共拥衾百首兴方浓次韵重九之什商倚英豪献策广庭中问辨纷纷

  • 列传第二十五 徐孝嗣沈文季·萧子显

    徐孝嗣,字始昌,东海郯人也。祖湛之,宋司空;父聿之,着作郎:并为太初所杀。孝嗣在孕得免。幼而挺立,风仪端简。八岁,袭爵枝江县公,见宋孝武,升阶流涕,迄于就席。帝甚爱之。尚康乐公主。泰始二年,西讨解严,车驾还宫,孝嗣登殿不着韎,为治

  • 卷二百三·毕沅

      ◎元纪二十一 ∷起旃蒙赤奋若九月,尽强圉单阏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泰定帝   泰定二年乙丑,一三二五年   九月,戊申朔,分天下为十八道,遣使宣抚。   诏曰:“朕祗承洪业,夙夜惟寅,凡所以图治者,悉遵祖宗成宪。曩

  • 第五十一回 遇刺客险遭毒手 访名姝相见倾心·蔡东藩

      却说袁政府盛倡帝制,有几个老成练达的人物,料知帝制难成,先后递呈辞职书,出都自去。第一个便是李经羲,第二个便是赵尔巽,第三个便是张謇,这三位大老,统是袁氏老朋友,张謇与老袁,且有师弟关系,小子走笔至此,更不得不特别表明

  • 第一册 丁未年至庚戌年·佚名

    第一册 丁未年至庚戌年【李原档残缺】欲杀我兵①遣万兵拦阻。扈尔汉侍卫遇其阻截之兵,将所携五百户结寨於山顶,派百兵守护,并遣人将乌拉兵截路情形往报领兵三贝勒。是夜,乌拉之一万兵到来。见此到来之乌拉兵後,聪睿恭敬汗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六 器服略五·纪昀

    器服略 【五】卤簿 【旌旗附】○卤簿二元崇天卤簿中道顿递队象六饰以金装莲座香宝鞍韂秋辔罽勒牦牛尾拂跋麈铰具导者六人驭者南越军六人次驼鼓九饰驼以镀 金铰具辔饰罽笼旗鼓缨枪驭者九人次舍人二人次青衣二人次清道

  • 萧衍传·魏收

    岛夷萧衍,字叔达,也是晋陵武进的楚人。萧衍的父亲萧顺之,是萧赜的光禄大夫。萧衍年轻时为人轻薄而有口才,曾任王俭卫军府户曹属,后来接连升任萧鸾的黄门侍郎、太子中庶子。太和二十二年(498),高祖征讨南方,令诸军围攻襄陽,萧

  • 罪惟录选辑一·查继佐

    罪惟录选辑一纪安宗简皇帝鲁王监国(附)唐主(附)桂主(附)韩主(附)  ·安宗简皇帝安宗简皇帝,显皇帝孙、福王常洵世子也;名由松。福王初封怀庆,迁河南。崇祯十四年,贼自成陷河南,王被难;尚书吕维祺、承奉崔升死之。世子以宫眷

  • 魏纪四 烈祖明皇帝中之上太和五年(辛亥、231)·司马光

    魏纪四 魏明帝太和五年(辛亥,公元231年) [1]春,二月,吴主假太常潘浚节,使与吕岱督军五万人讨五溪蛮。浚姨兄蒋琬为诸葛亮长史,武陵太守卫秦浚遗密使与琬相闻,欲有自托之计。吴主曰:“承明不为此也。”即封表以示浚,而召还,免官。

  • 玉坡奏议巻一·张原

    明 张原 撰时政疏臣无似误防圣恩擢居言路日月云逾防涘莫报昼夜殷忧图惟致私顾言语嗫嚅莫能自効窃惟以言为职以谏为名上自朝廷远及边陲政事失得生民利病举所当言即言不尽中犹愈无言也臣窃观今天下之事弊縁法久事以时

  • 境内第十九·商鞅

    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着,死者削。其有爵者乞无爵者以为庶子,级乞一人。其无役事也,其庶子役其大夫,月六日;其役事也,随而养之。 军爵,自一级已下至小夫,命曰校徒操士。公爵 ,自二级已上至不更,命曰卒。其战也,五人束簿

  • 中庸朱子序·胡炳文

    <经部,四书类,四书通__中庸通>中庸朱子序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通曰道统之传朱子独于中庸言之何也朱子尝曰圣人之道所以异乎老释之徒者以其精粗隠防体用浑然莫非大中至正之矩而无偏倚过不及之差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 一·江味农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欲说此经,先当科判。大科分二。(甲)初,总释名题。次,别解文义。(甲)初,又二:(乙)初,释经题;次,释人题。(乙)初,又三:(丙)初,说般若纲要;次,明融会各家;三,依五重译题。(丙)初,说般若纲要。般若纲要,含有三义。(一)谓般若为大乘佛

  • 七十二候考·曹仁虎

    观象授时。起于上古。自炎帝分八节以始农功。少皞有分至启闭之官。颛顼命南正重司天。尧有羲和之命。大约由四时分八节。由八节分二十四气。由二十四气分七十二候。立法盖渐密也。候应之义。互见于夏小正诸书。尚未明

  • 孙子注·李筌

    计 形势实虚 地形九地九变 谋攻行军军争 用间作战火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