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陈规传

陈规字元则,密州安丘人。考中明法科。靖康末年,金军入侵,杀死镇海军节度使刘延庆,其部下祝进、王在逃散作贼,侵犯随、郢、复等州。陈规任安陆县令,率勤王兵奔赴汴京救援,到蔡州,因道路阻隔而返回。恰逢祝进进攻德安府,知府弃城逃走,当地父老百姓请求陈规暂摄守城事。陈规派遣射士张立率兵征讨祝进,将他击退。不久王在又与祝进会合,用炮石鹅车进攻城东门,陈规连续将他们击败,两人害怕,率众逃走。

建炎元年(1127),陈规任直龙图阁、知德安府。李孝义、张世率步骑兵数万人逼近城池,诈称受诏接受招安,陈规登上城墙观察他们的营垒说:“这是欺骗我。”急忙布置防备。半夜时分,李孝义军队围城,于是被陈规击败。同群盗杨进相持十八天,杨进无计可施,用一百人自卫,抵达城濠求和。陈规出城同他握手而谈,杨进深受感动,折箭立誓而去。董平率众窥视城池,派其党羽李居正、黄进入城求粮,陈规斩杀黄进,以李居正兵为前锋,大破董平。升任秘阁修撰,不久任德安府、复州、汉阳军镇抚使,赐给三品官服,不久升为徽猷阁待制。

当时桑仲在襄、汉之间剽掠民财,其副手霍明屯兵郢州,陈规请求朝廷,命令霍明守卫郢州。张浚都督行视四川,桑仲率兵窥伺,被王彦击败。桑仲大怒,率领数百骑前来责备霍明,霍明击杀他们,投奔刘豫,用书信招降陈规,陈规囚禁使者上报。李横包围城池,制造天桥,填塞城濠,鼓噪攻城。陈规率领军民抵御,炮石伤足,神色不变,围急粮尽,陈规拿出自己家财慰劳军队,士气更加振奋。李横派人前来,希望得到妓女便撤军不攻,陈规没有答应。众将说“:城池被围已七十天了。用一妇女换取一城人的生命,不也可以吗?”陈规最终没有答应。恰巧濠桥失陷,陈规派六十人持火枪从西门出,焚毁天桥,并用火牛协助,片刻之间被烧成灰烬,李横拔营离去。

朝廷升陈规为徽猷阁直学士,诏他到朝廷,改为显谟阁直学士,移知池州、沿江安抚使。入朝对答,首先说:“镇抚使应当废罢,众将跋扈难制,请用偏将以分散他们的势力。”高宗都采纳了他的意见。迁任龙图阁直学士,改知庐州,不久又诏他到朝廷,陈规因病推辞,提举江州太平观。又起知德安府,由于受吏职失察牵连,被贬两官。

金朝归还河南地区,陈规改知顺昌府,修缮城墙,招集流亡,建立保伍制度。恰逢刘钅奇率兵赴东京留守任经过顺昌境内,陈规出迎,坐没安定,传说金军已进入东京,即告诉刘钅奇城中有粮数万斛,勉励一同做死守顺昌的打算。两人一同登城布置,分别命众将守卫四门,并明确侦察,召募当地人为向导间谍。布置大体完毕,金军游骑已逼近顺昌。接着,金龙虎大王又率重兵跟着来到,陈规身穿甲胄,同刘钅奇一起巡城督战,用神臂弓射击金军,金军稍稍后退,又用步兵邀击,金军落于河中溺死的很多。陈规说“:敌人几次受挫,必然想方设法围困我们,不如派兵潜出攻击敌营,使敌人昼夜不得安宁,可以养我锐气。”刘钅奇派兵出击,果然劫中敌营,歼灭敌兵甚多。金军向兀..告急。陈规设宴犒劳将士,酒喝到一半时问道“:兀..率领精兵将至,准备用什么计策对付他呢?”众将有的人说现在已多次获胜,应乘势保全军队撤归。陈规说“:朝廷养兵十五年,正是为了紧急时使用,况且多次挫败敌人锋芒,军威稍振。我自忖自有一死,前进也是死,后退也是死,不如前进为国家尽忠。”刘钅奇叱责众将说:“府公本是文人还誓死守卫,更何况你们这些武将呢!加上金营近在三十里,兀..赶来增援,我军一动,金军追上,老幼先乱,必致全军狼狈逃窜,不仅尽弃前功,还会导致两淮被侵扰,江、浙震惊。平生为了报答皇上,反成误国之罪,不如背城一战,才能死中求生。”

不久兀..赶到,亲自巡城,责备诸将用兵失利,众人跪着说:“南方军队今非昔比。”兀..下令部队攻下顺昌府后再吃早饭,并且折箭立誓,集中兵力十万人攻城,自率铁浮屠军三千游击。陈规同刘钅奇在城上巡视,勉励鼓舞众将,流矢击中衣服而没有惧色,士众殊死搏斗。当时正是酷暑季节,陈规劝刘钅奇不要多派军队,只是轮番上阵更换武器,以逸待劳,没有不胜的。每天早晨坚壁不出,让金军在太阳下暴晒,至中午,气力疲惫时,城中守兵争相奋击,兀..连夜逃走。刘钅奇上奏报功,高宗下诏奖赏,升陈规为枢密直学士。陈规就任顺昌知府后,便广籴粟麦充实仓库。计议司要将粮食转迁到河上,陈规请求用金帛代替交纳,到这时得到使用,成就刘钅奇功业,是粮饷充足的原故。

移知庐州兼淮西安抚使,到任后,生病。有旨令修缮郡城,陈规抱病在床,官吏抱着文书进入卧室,陈规吃力地支撑起身体说“:军事上的事,由机宜负责;郡城中的事,由通判负责。”说完去世,时年七十岁。赠右正议大夫。著有《攻守方略》流传于世。

当初,陈规守卫德安时,曾条上营屯田事宜,想仿效古代屯田制度,集中射士民兵,分地耕垦。军士所屯的田地,都在险隘处建立堡寨,敌人来到时便集结到堡寨抵御,没事时就按农时耕作,射士都以一半人耕种屯田。民户营田,水田每亩交纳赋税米一斗,陆地每亩交纳麦豆各五升。满三年没有拖欠赋税,田地永归民户所有。流民归来的将田地交还给他。凡是屯田事务,由营田司兼管,营田事务,由府县官兼管,都不另设官吏,条例上报,诏令嘉奖他,并将他的办法下发到各镇。自从绍兴以来,文臣担任镇抚使有威望名声的,只有陈规一个人。

陈规端庄深沉少于言笑,但待人平易和蔼。以忠义自许,尤其爱好赈济贫穷,家无余财。曾为女儿求一侍婢,得到一位妇女十分闲雅,陈规感到奇怪询问她,原来是云梦张贡士的女儿,因战乱离散丈夫去世无所寄托,卖身求活,陈规即代为置办嫁妆让她出嫁,听说的人都感动泪下。陈规功名同众将相等,但没有得到相同的地位,时人都为此惋惜。乾道八年(1172),诏令刻印陈规《德安守城录》颁行天下让诸将守城时效法。在德安立庙,赐额“贤守”,追封他为忠利侯,后又加封智敏侯。

猜你喜欢
  卷七十七·列传第七·脱脱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七·王祎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九·佚名
  尚史卷五·李锴
  ●绎史摭遗卷六·温睿临
  通志卷九十九·郑樵
  三七○ 谕内阁所有进过书籍讹错之处着军机大臣每三月查核一次奏请交部议处·佚名
  世家卷第二 高丽史二·郑麟趾
  卷八十一·佚名
  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司马迁
  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司马迁
  卷四·王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一·阮阅

      ●卷二十一·咏物门下  东坡《橄榄诗》云:“纷纷青子落红盐,气味森森苦且严。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范景仁言檄榄木高大难采,以盐擦木身,则其实自落,所以有“落红盐”之语。南

  • 甲午五首·许南英

    甲午(光绪二十年、一八九四)题画梅,赠陈焕耀(时中日失和,海氛方炽,有感作此)斜风料峭到冬初,爱种梅花手自锄。踯躅荒园犹有恨,荆榛满地未芟除!和祁阳陈仲英观察感时示诸将原韵茫茫谁是济川舟?费杀筹边设戍楼!巳撤屏藩资广岛,那堪保

  • 《词综》(发凡)·朱彝尊

    唐、宋以来作者,长短句每别为一编,不入集中。以是散佚最易。常熟吴氏讷汇有《宋元百家词》,抄传绝少,未见全书。近日毛氏晋刻有汲古阁《六十家宋词》,颇有裨于学者。是编所录,半属抄本,白门则借之周上舍雪客,黄徵士俞邰,京师则

  • 卷九·浦起龙

    钦定四库全书史通通释卷九      无锡浦起龙撰内篇核才【第三十一】夫史才之难其难甚矣晋令云国史之任委之着作每着作郎初至必撰名臣传一人斯盖察其所由苟非其才则不可叨居史任释【起言史材实难拣核宜慎】历观古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纪昀

    列传元 【三十九】○元三十九刘因吴澄程巨夫赵孟俯 邓文原 袁桷曹元用 齐履谦刘因吴澄程巨夫赵孟俯邓文原袁桷曹元用齐履谦△刘因刘因字梦吉保定容城人世为儒家父述刻意问学邃性理之说中统初刘肃宣抚真定辟为武邑

  • 二二六 寄谕各省督抚海成搜罗遗书所办周到着各省照式妥办·佚名

    二二六 寄谕各省督抚海成搜罗遗书所办周到着各省照式妥办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九日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各省督抚,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九日奉上谕:今日海成奏到搜罗遗书一折,据称绅士明理之人,现在宣扬恩旨,伊等天良难泯

  • 卷三十八 蜀书八 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陈寿

    (许靖传、麋竺传、孙乾传、简雍传、伊籍传、秦宓传)许靖传,许靖,字文休,汝南郡平舆县人。他年轻时就与堂弟许邵一同成名,且都有喜好评品人物的声名,但两人私下感情颇不谐洽。许邵官任本郡功曹,排斥许靖并使之不得被录用,许靖只

  • 穆宗本纪·欧阳修

    穆宗,名恒,宪宗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懿安皇太后郭氏。最初被封建安郡王,晋封为遂王,领受彰义军节度使职名。元和七年(812),皇太子李宁去世,左神策军中尉吐突承璀想立宪宗次子、澧王李恽为皇太子,但因李恽生母身份低贱不适合

  • 蕃夷七·徐松

    历代朝贡【宋会要】太祖建隆元年三月十二日,(河)〔江〕南李景进贺登极绢二万疋、银一万两;长春节御服、金带、金器一千两、银器五千两、绫罗锦绮一千疋。 十三日,吴越国王钱俶进贺登极银三千两、绢五千疋。 七月二十九日

  • 目录·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五礼通考目録    礼类五【通礼之属】卷首礼经作述源流歴代礼制沿革卷一吉礼一  圜丘祀天郊名义四代郊正祭四代告祭卷二吉礼二  圜丘祀天郊坛配帝日月从祀卷三吉礼三  圜丘祀天玉

  • 卷之六·张居正

    周书周,是国号。周之建国,自后稷始,至于文王为西伯受命,武王克商而为天子,因以为有天下之号。这书记周家一代的事,故名周书。泰誓上泰字,与大字同。誓,是誓师之词。昔武王伐纣,与天下诸侯会于孟津,出令以誓戒师旅。史臣记其誓师

  • 卷第五十·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世尊从眉间白毫相中放大光明,名:如来出现,无量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光明以为眷属。其光普照十方尽虚空法界一切世界,右绕十匝,显现如来无量自在,觉悟无数诸菩萨众,震动一切十方世界,除灭一切诸恶道苦,映

  •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十(本)·窥基

    随喜功德品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来意有三。一者七品学行流通中。后六品明能行人。分四。自下第三有二品。明傍修行及正依行功德多少。此品明傍修行之福。故此品兴也。二者一乘果中。上二品明已满果。自下

  • 修补大乘百法明门论后序·窥基

      百法者,散于群经,具于《瑜伽论》,至世亲师始出之以成论,乃逗机之教也。盖教为机设,机之色心优劣,暨年数之赊促不齐,致使圣贤施教广略有异,而大旨无殊焉。然而《瑜伽》总百轴,而于初三轴,翻覆展演六百六十余法,奚翅二万言;而此

  • 苑洛志乐·韩邦奇

    二十卷。明韩邦奇(1479—1555)撰。邦奇字汝节、苑洛,朝邑(今陕西大荔)人。是书首取《律吕新书》为之直解,凡二卷。前有邦奇自序,后有卫淮序。第三卷以下乃为邦奇所自著。其于律吕之原,较明人所得为密,而亦不免于好奇。其说

  • 鹿樵纪闻·吴伟业

    三卷。原题娄东梅村野史撰。《鹿樵纪闻》记南明福王、唐王、鲁王、桂王诸事以及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等节。卷上记福王、史可法、黄得功、高杰等事迹,及嘉定之屠、马阮始末等。卷中记唐王、鲁王、郑成功、张煌言、

  • 靖海纪略·曹履泰

    四卷。明曹履泰撰。曹履泰,字大来,盐官人,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擢吏科给事,被诬入闽,授太常少卿,再至兵部右侍郎,随唐王起兵,至黄台兵溃,跳崖,被两僧人救至黄严寺,未久死去。着有《浪吟集》一卷。曹履泰出宰同安(今属福建)时,边海

  • 中国近代条约·佚名

    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从《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到《辛丑条约》,整个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好像是由硝烟不停地“战争”和大大小小的“条约”串联起来。在这一个世纪里,中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