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52.郑成功收复台湾

隆武帝在福州建立政权之后,他手下大臣黄道周是个真心抗清的人,一心想帮助隆武帝出师北伐。但是掌握兵权的郑芝龙,只想保存自己的实力,不愿出兵。过了一年,清军进军福建的时候,派人向他劝降。郑芝龙贪图富贵,就抛弃了隆武帝,向清朝投降,隆武政权也灭亡了。

郑芝龙有个儿子叫郑成功(福建南安人),当时是个才二十二岁的青年将领。郑芝龙投降清朝的时候,郑成功苦苦劝阻他父亲。后来,他眼见父亲执迷不悟,气愤之下,就单独跑到南澳岛,召募了几千人马,坚决抗清。清王朝知道郑成功是个能干的将材,几次三番派人诱降,都被郑成功拒绝。清将又派他弟弟带了郑芝龙的信劝他投降。他弟弟说:“你如果再不投降,只怕父亲的性命难保。”

郑成功坚决不动摇,写了一封回信,跟郑芝龙决绝。

郑成功兵力渐渐强大起来,在厦门建立了一支水师。他跟抗清将领张煌言联合起来,乘海船率领水军十七万人开进长江,分水陆两路进攻南京,一直打到南京城下。但是清军用假投降的手段欺骗他。郑成功中了清军的计,最后打了败仗,又退回厦门。

郑成功回到厦门,清军已经占领福建大部分地方,他们用封锁的办法,要福建、广东沿海百姓后撤四十里,断绝对郑军的供应,想困死郑成功。郑成功在那里招兵筹饷,都遇到困难,就决定向台湾发展。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明朝末年,欧洲的荷兰人趁明王朝腐败无能,霸占了台湾的海岸,修建城堡,向台湾人民勒索苛捐杂税。台湾人民不断反抗,遭到了荷兰侵略军的镇压。

郑成功少年时期就跟随他父亲到过台湾,亲眼看到台湾人民遭受的苦难,早就想收复台湾。这一回,他下决心赶走侵略军,就下命令要他的将士修造船只,收集粮草,准备渡海。

恰好在这时候,有一个在荷兰军队里当过翻译的何廷斌,赶到厦门见郑成功,劝郑成功收复台湾。他说,台湾人民受侵略军欺侮压迫,早就想反抗了。只要大军一到,一定能够把敌人赶走。何廷斌还送给郑成功一张台湾地图,把荷兰侵略军的军事布置都告诉了郑成功。郑成功有了这个可靠的情报,进攻台湾的信心就更足了。

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要他儿子郑经带领一部分军队留守厦门,自己亲率二万五千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这时候,有些将士听说西洋人的大炮厉害,有点害怕。郑成功把自己乘坐的战船排在前面,鼓励将士说:“荷兰人的红毛火炮没什么可怕,你们只要跟着我的船前进就是。”

荷兰侵略军听说郑军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慌。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在今台湾东平地区)和赤嵌(在今台南地区)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了好多破船,想阻挡郑成功的船队登岸。

郑成功叫何延斌领航,利用海水涨潮的时机,驶进了鹿耳门,登上台湾岛。

台湾人民听到郑军来到,成群结队推着小车,提水端茶,迎接亲人。躲在城堡里的荷兰侵略军头目气色败坏地派了一百多个兵士冲来,郑成功一声号令,把敌军紧紧围住,杀了一个敌将,敌兵也溃散了。

侵略军又调动一艘最大的军舰“赫克托”号,张牙舞爪地开了过来,阻止郑军的船只继续登岸。郑成功沉着镇定,指挥他的六十艘战船把赫克托号围住。郑军的战船小,行动灵活。郑成功号令一下,六十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赫克托号打中起了火。大火熊熊燃烧,把海面照得通红。赫克托号渐渐沉没下去,还有三艘荷兰船一看形势不妙,吓得掉头就逃。

荷兰侵略军遭到惨败,龟缩在两座城里不敢应战。他们一面偷偷派人到巴达维亚(今爪哇)去搬救兵,一面派使者到郑军大营求和,说只要郑军肯退出台湾,他们宁愿献上十万两白银慰劳。

郑成功扬起眉毛,威严地说:“台湾本来是我国的领土,我们收回这地方,是理所当然的事,你们如果赖着不走,就把你们赶出去!”

郑成功喝退荷兰使者,派兵猛攻赤嵌。赤嵌的敌军还想顽抗,一时攻不下来。有个当地人给郑军出个主意说,赤嵌城的水都是从城外高地流下来的,只要切断水源,敌人就不战自乱。郑成功照这个办法做了,不出三天,赤嵌的荷兰人果然乖乖地投降。

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顽抗,等待救兵。郑成功决定采取长期围困的办法逼他们投降。在围困八个月之后,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荷兰侵略军走投无路,只好扯起白旗投降。公元1662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后,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

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台湾,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三十七 慶曆二年(壬午,1042)·李焘
  卷七十五 大中祥符四年(庚戌,1011)·李焘
  卷六 外篇一·章学诚
  卷之一千一百十二·佚名
  一百五十四 苏州织造李煦奏颁赐药饵未到曹寅即已病故摺·佚名
  一一二六 江苏巡抚闵鹗元奏覆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三十二部折·佚名
  卷十·鄂尔泰
  列传卷第二十九 高丽史一百十六·郑麟趾
  长庆·周绍良
  颜师古传·刘昫
  王钅夫传·张廷玉
  猛如虎传·张廷玉
  陈镒传·张廷玉
  后汉纪四隐皇帝下乾三年(庚戌、950)·司马光
  卷二十四·陆宗楷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春酒堂诗话 全文·周容

      家严常语容曰:「文公《诗经》诸韵,似亦有不必拘者。如『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菽』『薁』也。『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稻』与『枣』,转韵矣,何必强『枣』为『走』,强『稻』为『徒苟反』也。『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 《词综》(卷二十二)·朱彝尊

    宋词五十二首点绛唇石孝友霁景澄秋,晚风吹尽朝来雨。夕阳烟树,万里山光暮。 一带长川,自在流今古。人何处?月波横素,冷浸蒹葭浦。又石孝友醉倚危樯,望中归思生天际。山腰渚尾,几簇渔樵市。 帆落西风,一段芦花水。八千里,锦书欲

  • 前集卷九·罗椅

    钦定四库全书 放翁诗选前集卷九 宋 罗椅 编 七言四句 小园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隂隂一径斜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湖上今岁游人颇盛戏作二首 画船鼓吹载凉州不到三更枉出游忽有歌声出云汉谁家开宴小红楼 台

  • 志愿·闻一多

    马路上歌啸的人群 泛滥横流着, 好比一个不羁的青年底意志。银箔似的溪面一意地 要板平他那难看的皱纹。 两岸底绿杨争着 迎接视线到了神秘的尽头?—— 原来那里是尽头? 是视线底长底不够!啊!主呀!我过了那道桥以后, 你将怎样

  • ●卷第一百四十二·徐梦莘

      炎兴下帙四十二   起建炎四年九月一日庚子,尽十月一日庚午。   九朋一日庚子朔吕颐浩驻军於饶州。   吕颐浩为建康府路安抚大使兼知池州张道王涣颜孝恭巨师古杨惟忠王燮六军皆听节制李成寇江州颐浩乃驻军

  • 第四十七回 梅悴杨荣撒娇絮阁 罗钳吉网党恶滥刑·蔡东藩

      却说高力士奉玄宗命,往召美人,这人为谁?乃是寿王瑁的妃子杨氏。杨氏小字玉环,弘农华阴人,徙居蒲州永乐县的独头村。父名玄琰,曾为蜀州司户。玉环生自任所,幼即丧父,寄养叔父玄珪家,玄珪曾为河南府士曹。开元二十二年十一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四·陈厚耀

    秦惠文君【亦曰惠王】惠文君元年楚韩赵蜀人来朝二年天子贺三年王冠四年天子致文武胙齐魏为王【史秦本纪】寒泉子对秦惠王曰客有自赵来以约従连横事说大王者为谁惠王曰东周人苏秦也寒泉子曰书十上王不听有之乎曰然其道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九十八·佚名

    嘉靖四十年六月己未朔以宣府镇河台失事谪保安卫署都指挥佥事张臣戍边陕西都司署都指挥佥事郭震等八人输赎还职○庚申升巡抚贵州右副都御史鲍道明为南京大理寺卿户部郎中冀炼为南京光禄寺少卿○江西赣州府盐税每年约银

  • 狄青传·脱脱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县人。精通骑马射击。早期是隶属于御马直的一名骑兵,后选做散置。宝元初期(1038~1040),西夏赵元昊反叛,朝廷下诏选择卫士到边疆,任命狄青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当时前线的偏将屡次被敌军打败,士兵

  • 鞑靼传·张廷玉

    鞑靼,即蒙古部,是元朝皇族的后裔。太祖洪武元年(1368),大将军徐达率军攻打元朝,元朝皇帝从北平逃到塞外,住在开平,屡次派他的将领也速等人骚扰北部边境。第二年,常遇春带兵击败了骚扰的元朝残兵,把军队开进开平,俘虏了元朝的宗

  • 第四章 清初的内政·吕思勉

    清朝的盛衰,当以乾隆时为关键。从世祖入关,到三藩平定,这四十年,算是清朝开创之期。自此至雍正之末,五十余年,为乾隆一朝,表面上看似极盛,实则衰机潜伏于其中。至其末年,内乱一起,就步步入于否运了。清朝的初起,和辽金元情形,又微

  • 东宫备览卷五·陈模

    ○戒逸书益稷篇禹曰无若丹朱傲惟慢逰是好无逸篇曰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西汉成帝本纪曰帝为太子壮好经书寛博谨重其后幸酒

  •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卷首上·王顼龄

    引用姓氏秦孔氏【鲋 子鱼】吕氏【不韦】汉孔氏【臧】伏氏【胜】董氏【仲舒 寛夫 广川】孔氏【安国 子国】司马氏【迁 子长】刘氏【向 子政】孔氏【光 子夏】刘氏【歆 子骏】氏【雄 子云】班氏【固 孟坚】

  • 卷一百一十九·佚名

    △胜鬘夫人会第四十八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憍萨罗波斯匿王及末利夫人。初证法已,共相谓言:我女胜鬘。慈晤聪愍多闻智慧。若见如来。於甚深法速能解了无诸疑惑。我今应当令善谕者发其诚信。作是议已,王

  • 维摩经略疏卷第七·智顗

    问疾品之二且置下四正明问疾。上来言谈是宾主相见之仪。非其正意。神解既齐辨无穷尽妨宣佛旨。故言且置是事。文为二。一前宣佛旨二文殊自述。本衔佛命师旨尊重故须前宣。次须问托疾之深致。核发大士阐扬利物。故自述

  •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五(论本第十一第十二)·窥基

    基撰一释来意。十七地中。初之九地。明三乘境。分之为四。初二地是境体。一切皆以识为性故。次三地是境相。粗细异故。次二地是境用。定散二时起作用故。后二地是境位。有心无心二位别故。由体依相有其作用。位次别故

  • 海客论·李光玄

    海客论,唐末五代渤海国人李光玄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称渤海国海客李光玄人中华访道,初遇道人授以服气导引之术,继遇元寿先生授以还丹之道,遂撰成此论。按《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收入李光玄撰《金液还丹

  • 风雨中忆萧红·丁玲

    散文《风雨中忆萧红》作于1942年4月25日,是丁玲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前继杂文《"三八"节有感》之后写下的最后一篇以个人絮语方式披露自我心迹的作品.一个多月前,她于三八节清晨写就杂文《"三八"节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