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汤和传

汤和,字鼎臣,濠州人,与太祖朱元璋是同乡。他幼年便有远大志向,嬉戏玩耍时,曾练习骑马射箭,统率群童。长大之后,身高七尺,举止洒脱,善于谋略。郭子兴起兵时,汤和带领壮士十余人前去归附,因功被授予千户之职。后随朱元璋进攻大洪山,攻克滁州,授为管军总管。又随朱元璋攻取和州。当时诸将大多是朱元璋的同辈,都不肯居于他人之下,汤和比朱元璋大三岁,唯独他认真谨慎听从指挥,朱元璋为此非常高兴。后随军平定太平,缴获三百匹战马。在攻击陈野先时,汤和被飞箭射中左大腿,他将箭拔出后继续投入战斗,最后与诸将破擒陈野先。另外攻下溧水、句容,随军平定集庆。汤和跟随徐达攻取镇江后,晋升为统军元帅。又率军巡行奔牛、品城,降服陈保二,攻取金坛、常州,然后汤和以枢密院同佥的身份驻守常州。

常州与吴地域相连,张士诚经常派间谍出来侦察,汤和防守十分严密,使敌人探听不到任何消息。敌人屡次出兵侵犯,汤和全都将他们击退,并斩俘敌人数以千计。然后进取无锡,大破吴军于锡山,赶走莫天..,俘获其妻子儿女,晋升为中书左丞。又以水师巡行黄杨山,将吴水军打败,俘获千户四十九人,被授以平章政事。汤和率军援救长兴,与张士信战于城下,城中出兵,与汤和一起夹击,大败敌军,俘获士兵八千人;解围之后,汤和率军返回,讨平江西诸山寨。永新守将周安反叛,汤和率军进攻,将其打败,连破其十七寨,然后围城三月,攻克永新,捉拿周安,并将他献给朱元璋,然后还守常州。后随大军讨伐张士诚,攻克太湖水寨,攻下吴江州,围攻平江,在与敌人战于阊门时,汤和被飞炮击伤左臂,应诏返回应天。伤好之后,汤和重返战场,攻克平江,因功被赐黄金和布帛。

最初设立御史台时,汤和为左御史大夫兼太子谕德。随即又被授以征南将军,与副将军吴祯率领常州、长兴、江阴诸路人马,前去征讨方国珍。渡过曹娥江,攻下余姚、上虞,攻取庆元。方国珍逃亡入海,汤和率军追击,将其打败,俘获大帅二人,海船二十五艘,斩首无数,然后回军平定各属城。派使者招降方国珍,方国珍到军门投降,汤和获得士兵二万四千人,海船四百多艘,浙东全部平定。汤和于是与副将军廖永忠一起前去讨伐陈友定,从明州出发,由海路顺风抵达福州的五虎门,驻军南台。汤和首先派人前去招降,陈友定不予答复,于是将其包围,在城下将平章曲出打败,参政袁仁请求投降,汤和军乘机入城。然后分兵巡行兴化、漳、泉及福宁诸州县。攻占延平,捉拿陈友定,将其押送京城。当时是洪武元年(1368)正月。

明军北伐,汤和受命在明州造船,将粮食运往直沽,因受海上飓风袭击,将粮食运到镇江后返回。汤和被授以偏将军,跟随大将军西征,与右副将军冯胜一起从怀庆越过太行山,攻取泽、潞、晋、绛诸州郡。跟随大将军攻占河中。第二年,汤和率军渡河入潼关,分兵直趋泾州,派部将招降张良臣,张良臣不久又反叛离去。汤和会合大军围攻庆阳,将其俘获斩首。又过了一年,汤和以右副将军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在定西将扩廓打败,平定宁夏,向北追击至察罕脑儿,擒获猛将虎陈,获马、牛、羊十多万头。攻战于东胜、大同、宣府,汤和都立有战功。返回京城后,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为中山侯,年禄一千五百石,并授与子孙世袭的凭证。

四年,汤和被授以征西将军,与副将军廖永忠一起率水师溯江伐夏,夏兵扼住险要地段,汤和进攻没能成功。又遇江水暴涨,驻军大溪口,军队长久不能前进,而傅友德已率军从秦、陇深入,攻取汉中。廖永忠已在其前攻克瞿塘关,进入夔州。汤和这才率军跟随其后,进入重庆,降服明升。还军之后,傅友德、廖永忠受到皇帝的赏赐,而汤和不及他们。第二年,汤和随大将军徐达北伐,遇敌于断头山,战败,一名指挥阵亡,皇帝对此未予追究。汤和随即与李善长一起驻扎中都宫阙。又镇守北平,修筑彰德城,征讨察罕脑儿,取得大捷。洪武九年(1376),伯颜帖木儿成为边患,汤和以征西将军的身份驻防延安,伯颜乞和,汤和率军返回。十一年春,晋封为信国公,年禄三千石,参加商议军国大事。汤和屡次出中都、临清、北平操练军伍,修缮城廓。十四年,汤和以左副将军的身份率军出塞,征讨乃儿不花,攻占敌人的灰山营,俘获平章别里哥、枢密使久通而归。十八年,思州蛮族叛乱,汤和以征虏将军的身份跟随楚王征讨,俘获四万人,擒获其首领而归。

汤和沉着、敏捷、有智谋,却经常因酒醉犯错。驻守常州时,他曾请示朱元璋,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便酒醉埋怨说“:我镇守此城,就像坐在屋脊之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太祖听说之后便怀恨在心。平定中原后还师论功时,朱元璋以汤和征闽时释放陈友定的余孽,使八郡重受骚扰,还军途中,又被秀兰山贼寇袭击,失去二名指挥为由,不予封公。汤和伐蜀回来后,朱元璋又当面数落其逗留之罪,汤和顿首谢罪,此事才作罢。在封他为信国公时,朱元璋仍列举他在常州时的过失,并命人刻在世袭凭证之上。当时,皇帝年事已高,天下平定无事,魏国、曹国二公都已死。皇帝心中不愿诸将长期统领军队,只是还没有公开采取措施。汤和因此寻找机会对皇帝说道“:臣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挥军队驰骋战场了,希望能返回故乡,为将来死去找一片容身之处。”皇帝听后大为高兴,立即赐钱让他在中都修建府宅,并且为诸公、侯修建府宅。

不久,倭寇侵犯上海,太祖心中忧虑,便探访汤和,对他说:“卿虽已年老,但仍请尽力为朕做此一行吧。”汤和请求与方鸣谦一起前去。方鸣谦是方国珍的堂侄,熟悉海防,汤和常常探访他,以求抵御倭寇之策。方鸣谦说“:倭寇自海上来,就必须从海上打击他们。可以请求丈量土地,设置防卫基地,在陆地聚集步兵,在水上准备战舰。这样,倭寇便不能侵入,即便他们进入也不能上岸。近海百姓家有四口者抽一为兵,组成军队戍守海边,便不必烦劳军队。”太祖觉得他的提议正确。汤和于是丈量浙西、浙东之地,在沿海设卫所城五十九处,挑选壮士三千五百人修筑,将州县的资金全部拿出,并迫使罪犯提供劳役。役夫数量往往需要太多,对老百姓就不能不有所侵扰,浙人颇为此所苦。有人便对汤和说“:百姓已有怨言,怎么办?”汤和回答说“:要实现远大计划,就不要去担忧近怨,担负大事的人,就不要去考虑细微之事,如果再有人发出怨言,小心我的剑不留情。”一年之后,卫所城完工。汤和于是考稽军次,定考格,立赏令。浙东百姓每家有四口以上者,抽一人为兵,共得五万八千七百多人。第二年,闽中沿海修城竣工,汤和返京复命,中都新宅也已建成。汤和便带领妻子儿女去向陛下辞行,陛下赐他黄金三百两、白金二千两、纸纱三千锭、彩帛四十多套,赐给其夫人胡氏的物品也一样多。并且下诏褒奖,诸功臣无人能与他相比。从这以后,汤和每年一次上京朝见。

二十三年元旦,汤和因病失声,太祖即日亲临探视,长久叹息之后,让他返回故乡。待他病稍好一点时,又命其子将他接至京城,让他坐车进入内殿,设宴慰劳,关怀备至,并赐黄金、布帛、御膳、法酒等等。二十七年,汤和病渐加重,不能站立。太祖想见他,便命他坐车前往觐见,太祖用手抚摸着他,与他详细叙谈家乡故旧以及这些年来兴兵之艰难。汤和已不能对答,只是不停地叩首。太祖见此情形,泪流不已,厚赠黄金、布帛作为丧葬费用。第二年八月,汤和病逝,终年七十岁,追封为东瓯王,谥号襄武。

汤和晚年为人更加恭敬谨慎,入朝所听关于国事的议论,不敢向外泄露一句。有妾百余,他生病之后便全部用钱将她们打发走。所得的赏赐,汤和大多分给了乡亲,每当见到布衣时的故交遗老,总是显得非常高兴。当时公、侯等老将都因奸党罪,先后伏法,很少有人幸免,而汤和独享老年之福,并以功名而终。嘉靖年间,东南方被倭寇所苦,汤和所筑的沿海戍城,都很坚固,历久不坍,浙人赖以自保,因此许多人以歌来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巡按御史请命于朝廷,为汤和立庙祭祀。

汤和有五子。长子汤鼎为前军都佥事,随征云南,中途去世。末子汤醴,积功升至左军都督同知,征讨五开,死于军中。汤鼎之子汤晟,汤晟之子汤文瑜,都早逝,没能继承爵位。英宗时,汤文瑜之子汤杰请求继承爵位,英宗竟以四十年之久没人继承为由,将爵位罢免。汤杰无子,以其弟汤伦之子汤绍宗为后。孝宗任用功臣之后,授汤绍宗为南京锦衣卫世指挥使。嘉靖十一年(1532),封为灵璧侯,食禄千石。汤绍宗传子至孙汤世隆,隆庆年间汤世隆协守南京,兼领后府,改提督漕运,历任四十余年,因功加封太子太保,进升少保。死后,谥号僖敏。爵位传至明朝灭亡而终。

猜你喜欢
  1939──中華民國二十八年己卯·郭廷以
  第二十五回 下辣手害死王皇后 遣大军擒归沙钵罗·蔡东藩
  绥广纪事·高拱
  ●崇祯实录卷之十二·佚名
  九七八 军机大臣奏列入全书存目之《问山集》字句谬妄请卽撤毁片·佚名
  一四四 护湖南巡抚觉罗敦福奏赍送遗书并缮单呈明折·佚名
  卷九·傅恒
  卷八十二·张守节
  孙楚传·房玄龄
  杜之伟传·姚思廉
  马嗣明传·李百药
  齐高祖神武帝纪·李延寿
  耶律颇德传·脱脱
  卷三·徐自明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杨基

    钦定四库全书眉庵集卷九明 杨基 撰七言律罢职初寓句曲山居【在句容县南一舍近三茆峰昔陶隐居所处也】兔逃罝罟鸟投林脱彼官资畅此心便觉夜来清梦出始知人住碧山深诗穷任使金销槖酒乐何妨雪满簪更拟怡云问弘景华阳仙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八·佚名

    万历三年五月戊戌朔上御皇极殿○提督两广殷正茂题称抚兵色把总林奇材招抚以来屡立奇功见今角□羊兵散党立籍当差自东粤抚处未有若此停妥宜量授镇抚职衔并言效劳官员都指挥金丹中军把总吴天贵分守岭东左参议夏道南惠州

  • 卷之三百五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二四○单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十九日一一五一○--三·佚名

    新竹知县王,饬三班护送洋教习至淡水县署新竹县正堂、兼通志局纂修、加十级纪录十次王,单仰三班头役,协同亲勇,小心护送抚宪约来之洋教习上下五人,前赴淡水县正堂李衙门交替,守候回照销差。该役沿途务须

  •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三·佚名

    表诸臣封爵世表疆臣年表诸臣封爵世表王、公侯伯子男

  • 卷一百十·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十 唐 张守节 撰 匈奴列传第五十【此卷或有本次平津侯後第五十二今第五十者先生旧本如此刘伯庄音亦然若言诸传而次四夷则司马汲郑不合在後也】 史记一百十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

  • ·试院谕诸生(六条)·丁曰健

    一要保身:读书上进,将来为国家出力,须要精神。若谓年力方强,任意游荡,习为佻达,即学问优良,场中精神不到,必犯规被黜。一要敦行:家道素殷者,切勿内听妇言、外交损友,以致兄弟不和,贻父母忧。贫苦者须守分安命,果能孝

  • 卷六上·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词林典故卷六上仪式仪以昭其文式以一其度官府是以有章也昔之志翰林者曰秩清曰地禁品流率贵於诸司则内而璅闼追趋外若班寮酬对有常制焉匪云被服声华良以修明礼法然或年载殊远节目罕得而详若其厘自圣朝悬为

  • 武帝本纪·姚思廉

    梁高祖武皇帝名萧衍,字叔达,小名练儿,南兰陵郡中都里人,是汉朝相国萧何的后代。萧何生赞阝定侯萧延,萧延生侍中萧彪,萧彪生公府掾萧章,萧章生萧皓,萧皓生萧仰,萧仰生太子太傅萧望之,萧望之生光禄大夫萧育,萧育生御史中丞萧绍,萧绍

  • 理学类编卷六·张九韶

    明 张九韶 撰人物易系辞曰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搆精万物化生朱子曰絪緼交密之状醇谓厚而凝也言气化者也化生形化者也 鲁斋鲍氏曰天地是劈初隂阳之气结成立其大者以为之主便是个坯墣子然后为父为母生人生物千变万化

  • 人间训(上)·刘安

    【原文】清净恬愉,人之性也;仪表规矩,事之制也。知人之性,其自养不勃;知事之制,其举错不惑。发一端,散无竟,周八极,总一筦谓之心。见本而知末,观指而睹归,执一而应万,握要而治详,谓之术。居智所为,行智所之,事智所秉,动智所由,谓之道。

  • 佛说须真天子经卷第四·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颂偈品第九  须真天子复问文殊师利童子。云何菩萨得持权慧自在所入随俗教化。尔时文殊师利便为天子歌颂偈言。  心于欲无所著  常志求无上道  意所习眼悉见  以是故智慧相  令一

  • 说无垢称经赞卷第三(本)·窥基

    大慈恩寺沙门基撰显不思议方便善巧品第二于中略以四门分别。一科品次第。二诸方便摄。三释品名。四出品体。科品次第者。身下有十一品。是第二正陈本宗分。一显不思议方便善巧品。二声闻品。三菩萨品。四问疾品。五不

  • 大乘百法明门论解卷上(本地分中略录名数)·窥基

        天亲菩萨造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唐慈恩法师窥基注解    明鲁庵法师普泰增修  大者拣小为义,乘者运载得名,(名义互言)百数也,法谓世出世之法,故心法八、心所五十有一、色乃十一、不相应二

  • 序·道璨

    无文南游入浙。余初纳交於中川。暨登诸老门。电激雷厉眼中无佛祖矣。别二十年。先余而逝。阅三会语。庐山之云飞扬。东湖之水漫汗。无文之舌犹在。就中有不在舌头上一句子。请於是录着一只眼。癸酉秋仲颕拜手。道本无

  • 松阳钞存·陆陇其

    二卷。清陆陇其 (见《古文尚书考》)撰。陆氏为灵寿知县时,于官事之暇,取其所著《问学录》、《日记》二书,摘选其中切要之语,录为一编,以示学者。灵寿乃古松阳地,故以“松阳钞存”为名。共七十五条,分道体、为学、处事、教学

  • 清圣祖实录选辑·佚名

    本书(一册一八○面一○八、○○○字)系选自「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之集辑,为清康熙朝对台湾郑氏及台湾收入清代版图后所作措施之纪录。此一朝(一六六-~一七二二)中自顺治十八年至康熙二十二年,台湾系在郑氏手中。初虽成功子经

  • 劝发菩提心文·省庵

    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泣血稽颡,哀告现前大众,及当世净信男女等,唯愿慈悲,少加听察。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