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四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四

洪武三十年秋七月庚戌朔,享太庙。

置都知监,秩正四品,掌内府各监行移一应关支勘合,设太监一人,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人,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人,正五品,典簿一人,正六品;又置银作局,掌造内府金银器用,设大使一人,正五品,副使一人,从五品。

命左军都督府遣人驿召都督杨文还京。

辛亥,皇第四十九孙贵煐生,辽王世子也。

壬子,征南将军都督佥事顾成等奏:“水西叛酋必登、不科阿加闻官军退,皆还旧寨,可乘机剿除之。”上遣使敕报之曰:“兽聚乌散,蛮夷之情耳,捕之则又逃窜,徒劳师旅,不如姑缓之,俟一二年,再举可也。敕至,尔即移兵讨五开等处。”

癸丑,命监察御史张亨、国用、闻良辅、李昇、纪正、裴承祖、康鸾、杨直、林崧、王中同署都察院事。

乙卯,调右军都督同知袁宇为左军都督同知。

丙辰,擢行人刘本为陕西左布政使,杨琏为右布政使,刘季箎为左参政,戚存心为右参政。

丁巳,左都御史杨靖以罪赐死。靖,山阳人,登洪武乙丑进士第,为庶吉士,试事吏科,擢户部试右侍郎,实授左侍郎,寻升尚书,改刑部。靖资性明敏有识,善敷奏,理刑平恕,上数奖厉之。及使安南还,改左都御史。至是,靖有乡人坐事系狱,家人击登闻鼓状诉,靖为改状草,增饰浮词,为御史所劾。上念其才,不之问,御史论不已,乃赐死于家。

己未,擢行人司正周钧为河南参政,司副相振、施礼为左、右参议,升行人郭子卢为行人司正,邹英、黄宗载为左、右司副。

辛酉,命户部于四川成都、重庆、保宁三府及播州宣慰使司置茶仓四所贮茶,以待客商纳米中买及与西番商人易马,各设官以掌之。

甲子,升山西布政使司经历李彬为右参议。

命太常寺丞张显宗署国子监祭酒事,翰林院脩撰韩克忠署司业事,行人匡显、邓彦质、蒋恭、张庸、许子谟、周铎、王礼署助教事。

乙丑,上谓兵部臣曰:“古人问国君之富,数马以对。朕观往古以至于今,无不以马为重,况人君统一寰宇,欲措生民久安于田里,岂可不重马哉?今我朝定天下三十年矣,守边诸将操精兵,严备御,初本皆能,既定之后,人各怠慢,但务理财,罔知备御。如甘肃西凉守将宋晟、庄德、张文杰等尝征讨边夷,多获马匹,牧于塞上,又以所虏胡人为家奴,待如亲属,诸将曾不思凡征讨所得资畜,皆出军士之力,一旦家奴变生,罄群牧而掠去,上不能有补于朝廷,下不能有益于军士,欲以理财,乃至亡财,此果智者所为乎?尔兵部其以此意谕之。自今边将不得以胡人为家奴,所畜马或千百匹、或四五十匹,不得私鬻,若欲财用,则入马于官,官给其直。若朝廷出师征讨,悉以所畜马分给骑士,师还之日,损者偿其直,若马少不愿鬻者听,此外惟驿传及太仆寺马户得买,余皆不许。”

升刑部郎中王良、张春、户部主事郭资俱为都察院佥都御史。

丙寅,上谕群臣曰:“凡人所为,不能无过举,但当平其心,则可以知其过矣。其心本公,所为之事或谬,此则识见未至,致有过误;若缘私意而所行有谬戾者,此特故为耳。君子、小人之过,于此可见。然君子之过虽微必彰,小人之过虽大弗形。盖君子直道而行,固无所回互;小人巧于修饰,固多所隐蔽。人君苟不察其微,则君子、小人莫能辨别。”又曰:“朕观往昔议论,于廷有忤人主之意者,必君子也,其顺从人主之意者,必小人也,以忤己而怒之,以顺己而悦之,故小人得幸而君子见斥矣。人主取人,权衡在己,当兼取于众论,不可以一时之喜怒为进退尔。”

己巳,申明学规教条。上谓礼部臣曰:“太学,育才之地,朝廷厚廪禄,广学舍,延致师儒,以教诸生,期于有成,为国家用。近者,师道不立,学规废弛,诸生惰业,至有不通文理、不精书筭、不谙吏事,甚者抗拒师长,违越礼法,甚非育材餋贤之道也。向者,已令条陈学规,俾师生遵守,尔等宜申明之。”于是复颁学规教条于国子监曰:“各堂教官,所以表仪,诸生必躬修礼度,率先勤慎,毋惰训诲,使后学有所成就,斯为称职。诸生每三日一背书,日读御制大诰及本经、四书各一百字,熟记文词,精解理义,或有疑难,则谦恭质问,务求明白,不许凌慢师长。若疑问未通,阙疑勿辨,升堂背书,必依班次序立以俟,不许搀越。每月作本经、四书义各二道,诏诰、章表、策论、判语内科二道,每日习仿书一幅二百余字,以羲、献、智永、欧、虞、颜、柳等帖为法,各专一家,必务端楷。旦暮升堂,必衣冠严整,步趋中节;坐堂必礼貌端庄,恭勤诵读,不得脱巾解衣;往来别班会馔,必敬恭饮食,不得諠哗;朔望随班谒庙毕,方许与假,出近处游访,不得放肆醉饮,颠倒街巷及与人争斗,有伤风教;一应事务,必先告本班教官,令堂长率领升堂,告于祭酒可否行之。若有疾病,无妻子者餋病房调治,每夜必在监宿歇。虽在诸司办事者亦必回监,并不许群聚酣饮,遇有选人除授及差遣办事,从祭酒公选差遣,违者罪之。”

辛未,上谓户部尚书郁新等曰:“陕西汉中以茶易马,每马约与茶百斤,岁给茶三百万斤,可易马三万匹,宜严守关隘,禁人贩鬻。其四川松茂之茶与陕西同碉门、黎雅,则听商人纳米市易。尔户部即遣人于陕西、四川按视茶园之数。”

壬申,致仕兵部尚书兼太子少保唐铎卒。铎,凤阳人,初从军守濠州。庚子,从上讨江州,授西安县丞,召还,除中书省管勾,出知延平府。三载,召为殿中侍御史,复出知绍兴府,升刑部尚书,改太常卿。丁母忧,家居,特赐食半俸。服阕,除兵部尚书,改谏议大夫,以事左迁监察御史,寻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复为兵部刑部尚书,遂以兵部尚书致仕,仍食其禄。及立詹事府,起为太子宾客。逾年,升少保。铎重厚慎密,上初起兵时,铎即事左右,上以故旧遇之。为尚书、御史时,僚属数以事连铎,上重其德,皆释不问。上尝称之曰:“铎自友及臣,至今三十余载,其人交不知变色,绝不出恶声。”其见恩遇如此。卒年六十有九,遣官护丧事,恤赙甚厚。

甲戌夜,月掩井钺。

乙亥,命户部下郡县,更置粮长,每区设正、副粮长三名,以区内丁粮多者为之,编定次序,轮流应役,周而复始。

丙子,敕今上曰:“夫用兵之道,在明号令,号令既出,难以姑息,违者必正其罪。师出,以律故也,使军将信其事而无违,或临战阵,或近敌垒,庶不失机;少有姑息,诸军必慢其将,视以为常,误事不可胜言,故用兵必严号令,使赏罚明,赏罚既明,摧坚抚顺,易为成功。近左护卫千户李璇奏山海卫指挥黄佑故慢王令,如此之人,苟不明罚示众,何以号令三军,以一众志乎?近闻发往开平赎罪指挥、千户及卫所镇抚,鬻所乘马骡徒行,将何以扬威武而制胡人哉?敕至,即罪黄佑于开平,以徇卖马骡者系送京师。”

置荆州左卫。

八月庚辰朔,赐国子监琉球生仁悦慈等罗衣,人一袭。

夜,岁星入鬼宿中。

辛巳,清平卫奏黔阳、辰溪等处蛮民相扇为乱,敕楚王桢曰:“今黔阳等处蛮人聚众劫掠,必谓官军征进,故乘夜出没,欲梗阻饷道,沮我师行。今发官军二万四千余人,从尔护卫军后至,则令护卫指挥一人总之,与都督汤醴、寗忠驻营黔阳、辰溪之地,如蛮人复来,就擒捕之,以通驿道。”

丙戌,楚王桢遣千户周逊请军饷。上敕报之曰:“往者,诸将东征西讨,朝廷何尝运粮随军?今尔率兵,止在一隅,欲请粮三十万石,岂不可愧?况三十万粮储在靖州者,欲备铜鼓立卫、五开缺食,不可轻费也。尔兄弟计所统军已不下十万,尚未能剿除蛮寇,九月间当别遣总兵官发京师大军进讨。尔兄弟在军中,当肃部伍,不许分营,比大军未至,苟有才谋树立功名,先除群蛮,以安民庶,岂不伟哉?此师之出,务令剿绝凶渠,然后班师。出征日期,九月二十六日,预令尔知之。”

丁亥,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

黄河决,开封城三面皆受水,水将及府之军储仓巨盈库。事闻,诏于荥阳高阜筑仓库,以储偫之。

戊子,祭大社、大稷。

夜,荧惑入氐宿。

己丑,以右都御史严震直为工部尚书。

甲午,遣官祀历代帝王。

敕曹国公李景隆曰:“古人安不忘危,治不忘乱,今天下平定已久,恐兵事懈弛,缓急罔济。近天象有警,尤不可不虑。特命尔佩征虏大将军印,往河南训练将士,大小官军,悉听节制。兵法云:‘用之在乎机,显之在乎权。’汝其慎哉。”

乙未,祭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月将、城隍诸神,遣官祭旗纛。

丁酉,兰州奏:“朵甘、乌思藏使臣以私茶出境,守关者执之,请寘于法。”上曰:“禁令以防关吏及贩鬻者,其远人将以自用,一时冒禁,勿论。”

戊戌,都察院奏:“狱囚律应死者二十四人,请以时决之。”上曰:“尔等仓卒论决,其中岂无情可矜、法可疑者?古人云:‘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憾也。’苟遽寘于法,一有不当,误伤人命。”遂命群臣审录,果得其不当死者,皆徙戍边。

己亥,左军都督杨文还自辽东,赐马三匹。

以义门郑沂为礼部尚书,税户人才汤行为吏部右侍郎,严奇良为户部左侍郎,潘长寿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王聪为左通政,丘显为右通政,沈成为湖广左布政使,盛任为山东左布政使。

辛丑,命都督杨文点阅沿江各卫战舡。

暹罗国遣其臣柰婆郎直事悌上表,贡方物。

癸卯,四川盐井卫遣镇抚王真入奏:“叛酋贾哈剌据十寨,已调兵平其五,余负险未下,请淂兵五千守关隘,即与都指挥使司进兵剿之。”上从其请。

丙午,礼部奏:“诸番国使臣、客旅不通。”上曰:“洪武初,海外诸番与中国往来,使臣不绝,商贾便之。近者,安南、占城、真腊、暹罗、爪哇、大琉球、三佛齐、渤尼、彭亨、百花、苏门答剌、西洋邦、哈剌等凡三十国,以胡惟庸谋乱,三佛齐乃生间谍,绐我使臣至彼,爪哇国王闻知其事,戒饬三佛齐,礼送还朝,是后使臣、商旅阻绝,诸国王之意遂尔不通。惟安南、占城、真腊、暹罗、大琉球自入贡以来,至今来庭,大琉球王与其宰臣,皆遣子弟入我中国受学,凡诸番国使臣来者,皆以礼待之。我待诸番国之意不薄,但未知诸国之心若何。今欲遣使谕爪哇国,恐三佛齐中途阻之,闻三佛齐系爪哇统属,尔礼部备述朕意,移文暹罗国王,令遣人转达爪哇知之。”于是礼部咨暹罗国王曰:“自有天地以来,即有君臣上下之分,且有中国、四夷之礼,自古皆然。我朝混一之初,海外诸番,莫不来庭,岂意胡惟庸造乱,三佛齐乃生间谍,绐我信使,肆行巧诈,彼岂不知大琉球王与其宰臣皆遣子弟入我中国受学,皇上锡寒暑之衣,有疾则命医诊之,皇上之心,仁义兼尽矣。皇上一以仁义待诸番国,何三佛齐诸国背大恩而失君臣之礼,据有一蕞之土欲与中国抗衡?倘皇上震怒,使一偏将将十万众越海问罪,如覆手耳,何不思之甚乎?皇上尝曰:‘安南、占城、真腊、暹罗、大琉球皆修臣职,惟三佛齐梗我声教。夫智者忧未然,勇者能徙义,彼三佛齐以蕞尔之国,而持奸于诸国之中,可谓不畏祸者矣?’尔暹罗王独守臣节,我皇上眷爱如此,可转达爪哇,俾其以大义,告于三佛齐,三佛齐系爪哇统属,其言彼必信,或能改过从善,则与诸国咸礼遇之如初,勿自疑也。”

丁未,上以在外诸王非时兴作,擅役工匠,谕工部臣曰:“天下人匠,编成班次赴工,各有定期。然诸王府每有兴造,临期之际,趋此违彼,艰莫甚焉。夫劳民动众,春秋所戒,方今诸王在国,宫室各有定制,皆宜守礼安分,勿扰于民可也。朕尝闻元时,庐州太子为修宫室,令民冒雪舁木,监司版图儿见其苦即释之;又如威顺王在武昌,因怒小吏,械击之于市,廉访司官言:‘此小事,王宜勿预。’立即释之。此二王皆知礼奉法,听纳正言,所以能保其富贵也。今诸王府宜各守定制,不得私有兴造,劳吾民匠,若有应须造作而不可已者,必奏请方许。尔可移文各王府知之。”

夜,荧惑入房。

戊申,吏部尚书杜泽言:“富民既名登天府,宜依次取用。”上命先取山东、河南、淮东者至京选用之。

平羗将军都指挥齐让讨古州叛蛮,来降者多留之军中。上闻,遣使谕之曰:“尔招谕蛮民,闻有降者迺留寘营中,此岂兵家受降处置之法?凡营垒曲折,兵马动静,彼岂不知,一旦背叛,必有仓卒不测,此事切当慎之。昔元时洞蛮作乱,调三省军马征之,蛮人诈降,厚以金银赂其平章及左右之人,平章遂推诚待之,不疑其诈,贼乃乘其无备,夜入其营,生禽平章以去,众皆不知,又阉而奴之,以为戏笑。此覆辙,可为鉴戒。自今有来降者,当询其山川地里、人口钱粮,预为筹画,然后散其部曲,收其器械,庶几不堕其诈,易于剿灭。尔其慎之。”

猜你喜欢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五·李心传
  东林列传卷十三·陈鼎
  石匮书后集卷第五十九·张岱
  法军侵台档(五)·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二十二·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八·佚名
  卷之四百四十五·佚名
  第二六清单第(第二五号之附件)一一二○三-二·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纪昀
  二十七、院试·包天笑
  ·又·丁曰健
  卷五十九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范晔
  卷一·佚名
  桂铸西·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场·老舍

    时间 前幕后月余,上午。地点 合作社内。人物 老 尤 小 吴 齐凌云 郑书记 卫大嫂余志芳〔幕启:台上左角是肉案子,肉已卖完,老尤与小吴一边刷洗案子,一边说话儿。〔右角是卖小百货的,齐凌云正值班。〔哪边有戏,灯光即

  • 原序·张仲深

    昔唐杜子美于开元大厯间以诗鸣其忠君爱国之心一形于言故后以诗史称焉余识同里张君子渊于童丱中知其明敏嗜学蚤孤事母以孝闻后十年余教授征饶间子渊亦澷逰湖海正诸有道以扩其所藴故其诗章累帙凡爱亲之诚形之于言当代清

  • 卷之一百九·佚名

    成化八年冬十月甲子朔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井之神○丙寅升兵部郎中范文为广西布政司右参政○巡抚宁夏右佥都御史徐廷章等奏八月以来东路兴武花马池虏众出没屡入灵州永隆墩境内杀掠守备署都指挥同知卢茂于欢喜岭追袭败

  • 绎史卷六十六·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楚灭庸舒左传【文公十二年】楚令尹大孙伯防成嘉为令尹羣舒叛楚夏子孔执舒子平及宗子遂围巢 【十四年】楚庄王立子孔潘崇将袭羣舒使公子燮与子仪守而伐舒蓼二子作乱城郢而使贼杀子孔不克而还八月二子

  • 冯玉祥·陶菊隐

    冯玉祥之功罪,知之者众,固无待于言,然好恶参半,是非无定评。好之者曰:“其治军之严、自奉之薄,举国一人而已。国难益重,文恬武嬉,倘人人以冯为准则,顽廉懦立,国运庶可推移。世无完人,若以旁枝末节厚诬冯氏,殆乖国家惜才之旨

  • 卷十上·沈枢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十上     宋 沈枢 撰礼乐门 汉曹襃着成汉礼 元和三年博士曹襃上疏以为宜定文制着成汉礼大常巢堪以为一世大典非襃所定不可许章帝知诸儒拘挛难与图始朝廷礼宪宜以时立乃拜襃侍中班固以

  • 田需贵于魏王·佚名

    【提要】 毁树容易栽树难,经营起来一件事业十分的不容易,而毁掉它却很容易。 【原文】 田需贵于魏王,惠子曰:“子必善左右。今夫杨,横树之则生,倒树之则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杨,一人拔之,则无生杨矣。故以十人之众,树易

  • 隋纪二 高祖文皇帝上之下开皇十二年(壬子、592)·司马光

    隋纪二 隋文帝开皇十二年(壬子,公元592年) [1]春,二月,己巳,以蜀王秀为内史令兼右领军大将军。 [1]春季,二月己巳(疑误),隋朝任命蜀王杨秀为内史令兼右领军大将军。 [2]国子博士何妥与尚书右仆射邳公苏威争议事,积不相能。威子夔

  • 张景文·佚名

    张景文先生小传张先生名福运字景文籍隶山东幼居烟台肄业中学旋考入北京清华毕业后遣送赴美入哈佛大学于民国三年得学士位复入该大学法科习法律民六复得法学士学位同时为哈佛大学文学会会员民六民七之交被选为中国留美

  • 第三十七卦 家人 风火家人 巽上离下·佚名

    家人:利女贞。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初九:闲有家,悔亡。象曰:闲有家,志

  • 春秋集传详説卷五·家铉翁

    宋 家铉翁 撰庄公上【名同桓公之子母文姜周庄王四年即位】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夫人孙于齐荘公不书即位夫人姜氏去族而孙于齐所以明王法伸大义于天下也荘公者子同是也子同生圣人特见之书法非为桓喜也为鲁国惧也谷梁曰疑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二·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结禁品第四十六(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十事功德。如来与诸比丘说禁戒。云何为十。所谓承事圣众。和合将顺。安隐圣众。降伏恶人。使诸惭愧比丘不

  • 佛说宝雨经卷第一·佚名

    (显[禾*(ㄆ/用)]不退转菩萨记)唐天竺三藏达摩流支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伽耶城伽耶山顶。与大苾刍众七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得真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调慧马亦如大象。已作所作已办所

  • 佛说灭十方冥经·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迦维罗卫释氏精庐尼拘类树下。与大比丘众俱。比丘千二百五十人。诸菩萨无央数。佛以明旦著衣持钵。与诸比丘眷属围绕入城分卫。时有释种幼少童子。名面善悦。严驾车乘晨

  • 大乘起信论义疏上之上·慧远

    净影寺沙门慧远撰大乘起信论者盖乃宣显至极深理之妙论也。摧邪之利刀排浅之深渊立正之胜幢。是以诸佛法身菩萨皆以此法为体。凡夫二乘此理为性。改凡成圣莫不由之。是故释尊为表此法以殊胜故。超过巨海须弥山等于铁围

  • 青鸟·梅特林克

    梅特林克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六幕的梦幻剧。樵夫的两个孩子蒂蒂尔和弥蒂尔在圣诞节前夕梦见他们受仙姑贝里吕娜之托,为她病重的孙女儿去寻找青鸟。兄妹俩用仙姑给他们的有魔法的钻石小帽,召来了面包、糖、火、水、狗、

  • 用易详解·李杞

    十六卷。宋李杞撰。李杞字子才,号谦斋,眉山(今属四川)人。生卒年及仕履皆不可考。宋代有三李杞,一为北宋人,官大理寺丞,与苏轼相唱和,见“乌台诗案”。一为朱熹门人,字良仲,平江人。一为此书之作者。《经义考》及《四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窥基

    凡二卷。略称心经幽赞。唐代窥基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本书乃般若心经最早之注疏,全书系依法相唯识之义旨而随文解释心经之内容。初引解深密经之三时教判,与辩中边论辩相品之颂以赞中道之义,次则释经题,并拈出五种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