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国朝宫史卷二十六

书籍五

典则

幸鲁盛典一部

康熙二十三年

圣祖仁皇帝躬诣阙里亲行释奠衍圣公孔毓圻请修幸鲁盛典首冠

御制次胪典礼并纪

恩遇末附艺文康熙四十年校刋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 朕惟自古帝王声教翔洽风俗茂美莫不由於崇儒重道典学右文用能发诗书之润泽宣道德之阃奥推厥渊源皆本洙泗以故追崇之典历代相仍或躬诣阙里修谒奠之仪洁志肃容尽诚备物其间礼数随世损益至於希风服教百代式型异世同揆莫之或二猗欤盛矣朕临御以来垂三十载溯危微之统緖念生安之圣哲恒虑凉薄未克祗承用是夙夜单心孜孜不倦惟我至圣先师孔子配天地参隂阳模范百王师表万禩朕每研搜至道涵泳六经觉宪章祖述删定赞修之功日星揭而江河流私心向往窃有愿学之志焉乃者东廵踰泰岱涉泗沂遂诣阙里亲行释奠得瞻庙貌仰圣容以为德盛功隆钦崇宜极凡厥典礼有加前代又亲制文词手写以勒之贞石务用导扬至教风示来兹夫缅怀曩哲继躅前贤犹思覩其物采接其居处况先师遗风余烈久而弥新重以朕之寤寐羮墙僾乎如见及过杏坛相圃之间山川俨然桧楷如故髣髴金石弦诵之声闻於千载而上流连往复不能自已也衍圣公孔毓圻上疏陈谢且以礼仪隆重非直一家荣遇请修幸鲁盛典一书朕既可其奏久之书成复请叙言以冠其端朕万几余晷敦勉弗遑实欲默契先师尊闻行知於以阜物諴民风同道一庶几跻世运於唐虞登治术於三古是书也岂徒使天下後世知朕於先师钦慕无已如此且愈以见圣人之道覆帱羣伦苞毓万象即凡车服礼器之遗皆足令人感发而兴起也故赐之序

万寿盛典初集一部

康熙五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六旬万寿臣工奏请纂辑

盛典厘为六门曰

宸翰曰

圣德曰典礼曰

恩赉曰庆祝曰歌颂凡百二十卷内廷翰林王原祁绘

图康熙五十六年校刋

大清会典一部

康熙二十三年

圣祖仁皇帝命纂修会典起崇德元年迄康熙二十五

世宗宪皇帝复

命重辑自康熙二十六年迄雍正五年凡二百五十卷

雍正十年校刋

世宗宪皇帝御制序 自昔书契肇兴百官以治是知上古之代虽风气朴略始制文字必垂典宪以昭诫有位用能允厘百工咸熙庶绩观虞书舜命九官具载训辞宏纲毕举则其节目之详於简册者可想而知也爰历夏殷至周大备孔子言周监於二代又言殷因夏礼周因殷礼所损益可知周礼一书盖承唐虞夏殷之緖而加以文武制作之隆上绍古先下开来叶自是厥後汉唐宋明膺运享祚者莫不着之章程布在方策设官分职犹师虞周之成宪焉我

太祖高皇帝受

天景命经纶草昧

太宗文皇帝肇基王迹创制显庸

世祖章皇帝混一寰瀛礼明乐备至我

皇考圣祖仁皇帝载定泰平功隆业茂是则我

朝之兴

四圣相承兼唐虞之勲华综丰镐之谟烈巍乎成功焕乎文章之竝盛者也康熙二十三年

圣祖仁皇帝勅命阁臣纂修大清会典起於崇德元年迄於康熙二十五年大经大猷咸胪编载

圣祖仁皇帝历数绵长又閲三纪敬勤愈至法制增修宪古宜今至精至备可谓规型之尽善仪典之大成而散在卷牍未及彚辑以蒇全书朕缵承宝位体

皇考之心以为心法

皇考之政以为政其有因时制宜更加裁定者无非继志述事之意绍闻衣德之思爰允礼臣蒋廷锡所请命阁臣开馆纂修自康熙二十六年至雍正五年所定各部院衙门礼仪条例悉行检閲照衙门分类编辑凡经九载篇帙告竣於是

圣祖仁皇帝临御六十余年立纲陈纪之端命官敷政之要首末完具灿然如日星之炳照与虞书周礼竝垂不刋夫制度之有损益随时以处中之道也书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易曰变通者趋时也中无定体动惟厥时斯

圣祖仁皇帝所以乾健日新为万世立极也朕兢兢业业永怀绍庭陟降之义尔在廷臣工能恪遵而时绎之上之可以程功次亦不失为寡过然其所以行之者必本於至诚非徒缘饰虚文奉行故事以为尽职也其交相懋勉忠勤不懈以赞襄我国家悠久无疆之泰运追迈二帝三皇之盛朕於兹有厚望焉钦定大清会典一部

皇上以会典自雍正五年告成以後閲岁既久爰命开馆重修

亲定成书以会典为纲则例为目各区部分条理毕贯会典凡一百卷则例凡一百八十卷乾隆二十六年校刋

皇上御制序 自

庙朝廷放之千百国徼荒服属之伦而莫之偝

创业守文绳之亿万叶矩矱训行之久而勿之渝非会

典奚由哉顾惟自

圣作

明述政府粲陈其间有因者即不能无损与益而要之悉损益以善厥因则方策所丽乃一成不易之书非閲世逓辑之书也国家膺

大宝命

列圣肇兴礼乐明备

皇祖圣祖仁皇帝康熙二十三年

始勅厘定会典则以时当大业甫成实永肩我

太祖

太宗

世祖三朝之统緖不可以无述而述固兼作矣

皇考世宗宪皇帝雍正五年

申谕阁臣敬奉

成编考衷条系则以累洽重熙更兼

皇祖景祚延洪化成久道不可以无述而述且未遑言

作矣暨朕寅绍

丕基祗祗翼翼壹惟法

祖宗之法心

祖宗之心发册披图罔或偭隃尺寸会西陲大功告蒇

幸缵承

祖宗欲竟之

志事而凡职方官制郡县营戍屯堡觐飨贡赋钱币诸大政於六曹庶司之掌无所不隶且我

皇考励精图理十三年之间立纲陈纪复不可无纪以垂永世爰咨馆局次第具草乙夜手批是正而谂之曰向者发凡排纂率用原议旧仪连篇并载是典与例无辨也夫例可通典不可变今将缘典而附例後或摭例以殽典其可乎於是区会典则例各为之部而辅以行诸臣皆谓若网在纲咸正无缺而朕弗敢专也盖此日所辑之会典犹是我

皇祖

皇考所辑之会典而俛焉从事於兹者岂直义取述而不作云尔哉良以抱不得不述之深衷更推明不容轻述之微指稽典者当了然知宰世驭物所由来无自疑每朝迭修为故事耳若夫治法心法表里兼赅精之而贯彻天人扩之而范围今古如往牒所称惟睢麟足以行官礼者是又数典之原嘉会之本也朕其敢不懋诸敢不与子孙臣民交朂诸

大清通礼一部

皇上命纂辑通礼与会典相表里以吉嘉军宾凶为

次凡五十卷乾隆二十四年校刋

皇上御制序 伊古承天之道治人之情莫善乎礼顾其为用往往详於朝庙略於乡闾及考仪礼十七篇所记独多士礼自后苍有推而达之之说儒者奉为本经其等差节度互见於周官戴记然时有抵牾朱子尝建议请修通解而未既厥业信乎完书之难而行典礼观会通章志贞教经世者所宜重也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会典盖经礼之遗矩而通礼亦曲礼之滥觞朕临御之初勅儒臣蒐订前闻折中令甲凖时会之宜衡质文之纪厘为全帙用诏方来越岁己卯排纂裁就宁讵谓副在有司执以涖事而已哉盖尝深维大顺大同之化初不越纳身轨物与天地共之焉耳三代以下汉称近古观叔孙通之朝仪公玉带之明堂不过椎轮觕具後此如唐开元礼宋太常因革礼元通礼明集礼取足徵一朝掌故迨承用日久俗尚駸寻精意远而敝攰随之既苟简慢易而无以称其情甚且改错偭规敢於侈汰而冒其上故礼之通也於是乎始难六经之士虽欲阐教正俗然居下不获若考亭家礼洓水书仪党塾间以为兎园陈策其事不关功令故礼之通也於是乎尤难是篇也约而赅详而不缛圭臬羣经羽翼会典使家诵而户习之於以达之人伦日用之间兴孝悌而正风俗则朕淑世牖民之意或在斯乎或在斯乎因礼官之请爰为序以谂其端

皇朝礼器图式一部

皇上钦定诸礼器典章大备爰

命纂绘图式厘为六门曰祭器二卷曰仪器一卷曰冠服四卷曰乐器三卷曰卤簿三卷曰武备五卷凡十八卷乾隆二十八年校刋

皇上御制序 五礼五器之文始着虞书若玑衡若作绘絺绣若笙镛柷敔粲乎具列迨成周考工记乃详载广围尺度与夫方色钧锊圜匡缜疏侈弇之差说者谓器之有图实权舆是汉儒言礼图者首推郑康成自阮谌梁正夏侯伏明辈均莫之逮宋聂崇义彚辑礼图而陆佃礼象陈祥道礼书复踵而穿穴之其书几汗牛充栋然尝念前之作者本精意以制器则器传後之述者执器而不求精意则器敝要其归不出臆说傅会二者而己我朝

圣圣相承法物修明折衷大备惟是敬

天尊

祖颁朝诘戎之典弗懈益?第所司展事具仪间沿前代旧式方名象数时有未恊爰诹礼官自

郊坛祭器及卤簿仪仗辇辂以次厘正至冠服以彰物采乐器以备声容宜准仪章允符定则而观象台仪器自

皇祖亲定閲数纪於今度次不免岁差又武备器什有旧会典未经胪载者皆是范是程进御审定於以崇饬

祀飨朝会军旅诸大政顾勿荟萃成帙虑无以垂光筞府於是按器谱图系说左方区为八部用付剞劂俾永其传夫笾豆簠簋所以事

神明也前代以盌盘充数朕则依古改之至於衣冠乃一代昭度夏收殷冔本不相袭朕则依我朝之旧而不敢改焉恐後之人执朕此举而议及衣冠则朕为得罪

祖宗之人矣此大不可且北魏辽金以及有元凡改汉衣冠者无不一再世而亡後之子孙能以朕志为志者必不惑於流言於以绵国祚承

天佑於万斯年勿替引之可不慎乎可不戒乎是为序钦定宫中现行则例一部

皇上以内廷现行典礼事例

命敬事房条录恭呈

钦定编为则例刋行厘为十八门上卷曰名号曰御牒曰礼仪曰宴仪曰册宝曰典故曰服色曰宫规曰宫分下卷曰铺宫曰遇喜曰安设曰进春曰谢恩曰钱粮曰岁修曰处分曰太监乾隆七年校刋

词林典故一部

乾隆九年十月

皇上临幸翰林院

赐宴赋诗竝

允掌院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所请仿唐李肇翰林

志辑成词林典故厘为八门曰

临幸盛典曰官制曰职掌曰恩遇曰艺文曰仪式曰廨署曰题名凡八卷乾隆十三年校刋

皇上御制序 词林典故书成大学士张廷玉等以序请朕惟六经之士岂易言哉而况跻玉堂而列芸署者尽六经之彦也木天故事历代沿革具见於斯则又何言惟是国家重馆阁之选极优遇之隆讵祗蜚其英声将以华国而已哉如濂溪所谓文以载道者舍是无他求夫布衣韦带之士由立言以期不朽足矣若夫国家右文重道将以淑世熙绩继往圣之絶学开万世之太平胥是赖焉名之盛者实难副任之大者责弥重誉之来者毁亦随其尚思春华秋实之喻而凛虚车麟楦之讥哉

钦定吏部则例一部

雍正十二年律例馆修辑吏部则例告竣乾隆四年吏部以条例未能分晰且多所更正奏请重修

钦定成书满官品级考二卷汉官品级考四卷铨选满官则例五卷铨选汉官则例八卷处分则例四十七卷乾隆二十六年增修校刋颁行

钦定学政全书一部

乾隆五年

皇上特命礼部纂成学政全书以便遵守

钦定成书凡八卷嗣後积年续增凡四卷俱校刋颁

钦定科塲条例一部

乾隆六年礼部编纂科塲条例进呈

钦定成书以昭遵守凡四卷又续增四卷又续增上

下二卷嗣後随时续纂俱校刋颁行

钦颁磨勘简明条例一部

乾隆二十五年礼部编纂磨勘简明条例进呈

钦定成书以昭遵守凡二卷又续增二卷嗣後随时

续纂俱校刋颁行

钦定中枢政考一部

乾隆六年兵部遵

旨纂辑中枢政考告竣八旗则例十四类为八卷以八音为次绿旗则例十五类为十卷以十干为次乾隆二十六年增修校刋颁行

八旗则例一部

乾隆六年兵部遵

旨将八旗都统所奏八旗则例归并兵部纂修告成凡十二类为四卷以忠孝廉节为次乾隆二十六年增修校刋颁行

大清律例一部

乾隆五年

皇上以大清律例一书经

列圣屡修归於至当而随时斟酌尤期平允

特命所司增辑

亲加参定为律目一卷图一卷服制一卷名例二卷吏律二卷户律八卷礼律二卷兵律五卷刑律十五卷工律二卷总类七卷比引律条一卷凡四百三十六门刋布中外以昭

法守

世祖章皇帝大清律原序 朕惟

太祖

太宗创业东方民淳法简大辟之外惟有鞭笞朕仰荷天休抚临中夏人民既衆情伪多端每遇奏谳轻重出入颇烦拟议律例未定有司无所禀承爰勅法司官广集廷议详译明律参以国制增损剂量期於平允书成奏进朕再三覆閲仍命内院诸臣校订妥确乃允刋布名曰大清律集解附例尔内外有司官吏敬此成宪勿得任意低昂务使百官万民畏名义而重犯法冀几刑措之风以昭我

祖宗好生之德子孙臣民其世世守之

世宗宪皇帝大清律集解序 周礼大小司寇之职以三典诘四方以五刑听讼狱正岁帅其属而观刑象不用法者国有常刑月吉始和布刑於邦国都鄙乃悬刑象之法於象魏使万民聚而观之是知先王立法定制将以明示朝野俾官习之而能断民知之而不犯所由息争化俗而致於刑措也恭惟我

皇考圣祖仁皇帝大德如天以至仁涵育羣生法司上奏率多全宥停刑肆赦屡沛

恩纶

临御六十一年厚泽周浃乎宇内血气心知之伦熙然安处於仁夀之域朕绍守丕图深怀继述雍正元年十月乃命诸臣将律例馆旧所纂修未毕者遴简西曹殚心蒐辑稿本进呈朕以是书民命攸关一句一字必亲加省览每与诸臣辨论商?折中裁定或析异以归同或删繁而就约务期求造律之意轻重有权尽谳狱之情寛严得体三年八月编校告竣刋布内外永为遵守易曰先王以明罚勅法汉郑昌言律令一定愚民知所避奸吏无所施是书也岂惟百尔有位宜精思熟习悉其聪明以察大小之比凡士之注名吏部将膺民社之责者讲明有素则临民治事不假於幕客胥吏而判决有余若自通都大邑至僻壤穷乡所在州县仿周礼布宪读法之制时为解说令父老子弟逓相告戒知畏法而重自爱如此则听断明於上牒讼息於下风俗可正礼让可兴於以体

皇考好生之德而追虞廷从欲之治不难矣朕实有厚望焉

皇上御制序 象刑有典肇见虞书其用之之道则曰钦曰恤曰明曰允一篇之中三致意焉武王诰康叔以用其义刑义杀而吕刑则曰士制百姓於刑之中以教祗德古先哲王所为设法饬刑布之象魏悬之门闾自朝廷达於邦国共知遵守者惟是适於义协於中弼成教化以洽其好生之德非徒示之禁令使知所畏惧而已我

列祖受

天明命抚绥万邦颁行大清律例仁育义正各得其宜圣祖仁皇帝至仁如天化成久道德洋恩溥涵浃羣生皇考世宗宪皇帝际重熙累洽之运振起而作新之亲定大清律集解刋示中外甄陶训廸刑期无刑法外

之仁垂为

明训有曰寛严之用必因乎其时洋洋

圣谟洵用法之权衡制刑之凖则也朕寅绍丕基恭承德意深念因时之义期以建中於民简命大臣取律文及逓年奏定成例详悉参定重加编辑揆诸天理凖诸人情一本於至公而归於至当折衷损益为四百三十六门千有余条凡四十七卷条分缕析伦叙秩然颁布宇内用昭画一之守於戏五刑五用以彰天讨而严天威予一人恭

天成命监

成宪以布於下民敢有弗钦虽然有定者律令无穷者情伪也易曰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书曰式敬尔由狱以长我王国忠信之长慈惠之师尚其慎厥用敬厥由体钦恤明允之意率乂於民棐彞克协於中以弼予祈

天永命允升於大猷从事於斯者胥懋敬哉是为序

大清律续纂条例一部

大清律续纂条例总类一部

律例全书告成後条例岁有增减乾隆二十五年刑部奏请续纂另编刋行

特允所请为

大清律续纂条例一部

大清律续纂条例总类一部各二卷

督捕则例一部

世祖章皇帝特命纂成督捕则例

圣祖仁皇帝命重加酌定乾隆八年刑部奏请重修刋

行凡一百三条为二卷

三流道里表一部

雍正十年

世宗宪皇帝特命纂成三流道里表乾隆八年刑部奏

请重修刋行凡四卷

洗寃录一部

洗寃录向同律例颁行乾隆五年律例馆校正重刋凡四卷

钦定工部则例一部

乘舆仪仗做法一部

乾隆十三年工部奏请编纂工部则例并

乘舆仪仗各项做法以昭遵守

钦定成书工部则例凡五十卷

乘舆仪仗做法凡二卷乾隆十四年校刋

工程做法一部

物料价值一部

雍正九年工部奏请会同内务府详定工程做法及物料价值编纂条例进呈

钦定成书以昭遵守工程做法凡七十四卷

内廷工程做法凡八卷简明做法一册物料价值凡四卷俱校刋颁行续经工部酌定平价并将未经定拟各项为物料价值四卷恭呈

钦定乾隆元年校刋颁行

钦定军器则例一部

乾隆十六年工部奏请开馆纂辑军器则例绘图系说进呈

钦定成书为旗帜七卷凉篷帐房二卷盔甲四卷器械四卷枪炮一卷各省物料匠工价值十八卷凡三十六卷乾隆二十一年校刋颁行

国朝宫史卷二十六

猜你喜欢
  志九 刑法志·薛居正
  卷二百一十二·表第三·脱脱
  卷三百一 列传八十八·赵尔巽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百三·乾隆
  卷之三·佚名
  第一八二具领状光绪九年十一月十五日一一四○三—六·佚名
  第一卷 黄河·缪荃孙
  三五二 谕内阁明人刘宗周等书集只须删改无庸销毁·佚名
  绎史卷二十·马骕
  卷一·阮旻锡
  刘延明传·李延寿
  云南土司传·张廷玉
  《战国策》译析·佚名
  卷四十一·雍正
  沈溯明·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秀兰·唐圭璋

      减字木兰花   自从君去。晓夜萦牵肠断处。   绿遍香阶。过夏经秋雁又来。   想伊那里。应也情怀愁不止。   渺渺书沉。直至如今没信音。

  • 提要·杨慎

    【臣】等谨案谭苑醍醐九卷明杨慎撰其书亦皆考证之语与丹铅録大致相出入而亦颇有异同首有嘉靖壬寅自序其名醍醐犹谓从乳出酪从酪出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犹之精义入神非一蹴之力也所称周八士为南宫氏引逸周书南宫

  • 列传第五十 明四王·沈约

    明帝十二子:陈贵妃生后废帝,谢修仪生皇子法良,陈昭华生顺帝,徐婕妤生第四皇子,郑修容生皇子智井,次晋熙王燮,与皇子法良同生。泉美人生邵陵殇王友;次江夏王跻,与第四皇子同生。徐良人生武陵王赞,杜修华生随阳王翙。次新兴王嵩,与

  • 卷四百十九 列传二百六·赵尔巽

      刘长佑 刘岳昭 岑毓英弟毓宝   刘长佑,字印渠,湖南新宁人。道光二十九年拔贡。与同县江忠源友。咸丰二年,忠源率乡勇赴广西助剿,长佑从。粤匪自桂林走湖南,忠源破之于蓑衣渡,长佑有赞画功,奖叙教谕。又从破浏阳徵义堂

  • 名山藏卷之八十九·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列女记(一)◆列女记(一)范氏徐妙锦郭真顺高妙莹李氏宋氏韩氏女黄善聪陈氏妾林淑圆苏氏胡卢朱静庵李淑人黄氏戴纶妻张氏徐德英吴扶阳范氏徐妙锦郭真顺高妙莹李氏宋氏韩氏女黄

  • 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周尚文传·张廷玉

    周尚文,字彦草,西安后卫人。幼年读书,就粗略通晓大义。多谋略,精通骑射之术。十六岁时,承袭指挥同知。屡次出塞作战有功,晋升为指挥使。安化王蜫钅番造反,周尚文遏止黄河渡口,俘虏叛贼丁广等人,被推举掌管卫事。关内回贼四起,倚

  • 提要·真德秀

    【臣】等谨案大学衍义四十三巻宋真徳秀掇徳秀有四书集编已着録是书因大学之义而推衍之首曰帝王为治之序帝王为学之本次以四大纲曰格物曰致知曰正心曰诚意曰修身曰齐家各系以目格物致知之目四曰明道术辨人材审治体察民

  • 卷三十四下·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西山读书记卷三十四下宋 真德秀 撰辞受书大禹谟禹拜稽首固辞论语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

  • 礼记要义卷第十一·魏了翁

    郊特牲一王郑天帝之同异二家语王肃私定先儒说郊其义有二案圣证论以天体无二郊即圎丘圎丘即郊郑氏以为天有六天丘郊各异今具载郑义兼以王氏难郑氏谓天有六天天为至极之尊其体秖应是一而郑氏以为六者指其尊极清虚之体其

  • 缁衣·姚际恒

    陆德明引刘瓛云「缁衣,公孙尼子所作」,然则篇中所有「子言之」、「子曰」者盖公孙尼子也,不然,鲜不以为孔子矣。因知记中他篇亦有「子曰」字者,本非冒为孔子,不可便以为孔子之言也。然安得有刘瓛其人者,篇篇指为某人作哉?此篇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一·澄观

    升夜摩天宫品第十九(第十九经)自下第三中贤十行会。初来意者。酬前十行问故。匪知之艰行之为艰。前解此行。若膏明相赖目足更资。故次来也。次品来者。此会四品分三。初二品当会由致。次一品当会正宗。后一品胜进趣后

  • 释迦方志卷下·道宣

    终南太一山释氏&middot;遗迹篇之余&middot;游履篇&middot;通局篇&middot;时住篇&middot;教相篇释迦方志遗迹篇第四之余摩揭陀国(中印度也古者讹耳)周五千余里。城少人居邑落极多。寺五十余。僧徒出万多大乘学。天祠数

  • 序·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序世谓宗门一派。起自鹫岭拈华。不知老瞿昙才落地来。指地指天。独自称尊之际。早已将大千世界。钉徧葛藤桩子矣。譬射者之垛。高不过三尺。毋论穿杨绕树手。即黄口小童稍解弹雀。亦忍俊不禁。相与挟烂泥

  • 启真禅师语录序·佚名

    启真禅师语录序汇于万者不可弥度也。籥于一者不可思拟也。非有以脱应感通塞之扃。撇赜化缘净之橐。正观侧观皆可指挥如意而无漏无碍。则翳翳其逾伏者不能轧轧其若抽。来有所遏。去有所止。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矣

  • 禹贡会笺·徐文靖

    地理文献考证。清徐文靖撰。十二卷。文靖字位山,安徽当涂人。雍正举人。乾隆间举博学鸿词不第。官翰林院检讨。著有《周易拾遗》、 《竹书统笺》等。是书引蔡西山传而续之为笺。于乾隆十八年(1753)成书,约十万字。首

  • 金丹问答·萧廷芝

    问曰:“如何谓之金液还丹?” 答曰:“金液者,金水也。金为水母,母隐子胎。因有还丹之号也。前贤有曰,丹者,丹田也。液者,肺液也。以肺液还于丹田,故曰‘金液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