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六十四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六十四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尔时善财童子蒙善知识力。依善知识教。念善知识语。於善知识深心爱乐。作是念言。因善知识令我见佛。因善知识令我闻法。善知识者是我师傅。示导於我诸佛法故。善知识者是我眼目。令我见佛如虚空故。善知识者是我津济。令我得入诸佛如来莲华池故。渐渐南行至海潮处见普庄严园。众宝垣墙周匝围绕。一切宝树行列庄严。一切宝华树雨众妙华布散其地。一切宝香树香气氛氲普熏十方。一切宝鬘树雨大宝鬘处处垂下。一切摩尼宝王树雨大摩尼宝徧布充满。一切宝衣树雨种种色衣随其所应周匝敷布。一切音乐树风动成音其音美妙过於天乐。一切庄严具树各雨珍玩奇妙之物处处分布以为严饰。其地清净无有高下。於中具有百万殿堂。大摩尼宝之所合成。百万楼阁阎浮檀金以覆其上。百万宫殿毗卢遮那摩尼宝间错庄严。一万浴池众宝合成。七宝栏楯周匝围绕。七宝阶道四面分布。八功德水湛然盈满。其水香气如天栴檀。金沙布底。水清宝珠周徧间错。凫雁孔雀俱枳罗鸟游戏其中出和雅音。宝多罗树周匝行列。覆以宝网垂诸金铃。微风徐摇恒出美音。施大宝帐宝树围绕。建立无数摩尼宝幢。光明普照百千由旬其中复有百万陂池。黑栴檀泥凝积其底。一切妙宝以为莲华敷布水上。大摩尼华光色照耀。园中复有广大宫殿名庄严幢。海藏妙宝以为其地。毗瑠璃宝以为其柱。阎浮檀金以覆其上。光藏摩尼以为庄严。无数宝王光焰炽然。重楼挟阁种种庄饰。阿卢那香王。觉悟香王。皆出妙香普熏一切。其宫殿中复有无量宝莲华座周回布列。所谓照耀十方摩尼宝莲华座。毗卢遮那摩尼宝莲华座。照耀世间摩尼宝莲华座。妙藏摩尼宝莲华座。师子藏摩尼宝莲华座。离垢藏摩尼宝莲华座。普门摩尼宝莲华座。光严摩尼宝莲华座。安住大海藏清净摩尼王宝莲华座。金刚师子摩尼宝莲华座。园中复有百万种帐。所谓衣帐。鬘帐。香帐。华帐。枝帐。摩尼帐。真金帐。庄严具帐。音乐帐。象王神变帐。马王神变帐。帝释所着摩尼宝帐。如是等其数百万。有百万大宝网弥覆其上。所谓宝铃网。宝盖网。宝身网。海藏真珠网。绀瑠璃摩尼宝网。师子摩尼网。月光摩尼网。种种形像众香网。宝冠网。宝璎珞网。如是等其数百万。有百万大光明之所照耀。所谓焰光摩尼宝光明。日藏摩尼宝光明。月幢摩尼宝光明。香焰摩尼宝光明。胜藏摩尼宝光明。莲华藏摩尼宝光明。焰幢摩尼宝光明。大灯摩尼宝光明。普照十方摩尼宝光明。香光摩尼宝光明。如是等其数百万。常雨百万庄严具。百万黑栴檀香出妙音声。百万出过诸天曼陀罗华而以散之。百万出过诸天璎珞以为庄严。百万出过诸天妙宝鬘带处处垂下。百万出过诸天众色妙衣。百万杂色摩尼宝妙光普照。百万天子欣乐瞻仰头面作礼。百万采女於虚空中投身而下。百万菩萨恭敬亲近常乐闻法。时休舍优婆夷坐真金座。戴海藏真珠网冠。挂出过诸天真金宝钏。垂绀青发。大摩尼网庄严其首。师子口摩尼宝以为耳珰。如意摩尼宝王以为璎珞。一切宝网垂覆其身。百千亿那由他众生曲躬恭敬。东方有无量众生来诣其所。所谓梵天梵众天大梵天梵辅天自在天乃至一切人及非人。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皆亦如是。其有见此优婆夷者一切病苦悉得除灭。离烦恼垢拔诸见刺。摧障碍山。入於无碍清净境界。增明一切所有善根。长养诸根。入一切智慧门。入一切总持门。一切三昧门。一切大愿门。一切妙行门。一切功德门。皆得现前。其心广大具足神通。身无障碍至一切处。尔时善财童子。入普庄严园周徧观察。见休舍优婆夷坐於妙座。往诣其所顶礼其足。绕无数匝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休舍告言。善男子。我唯得菩萨一解脱门。若有见闻忆念於我与我同住供给我者。悉不唐捐。善男子。若有众生不种善根不为善友之所摄受不为诸佛之所护念。是人终不得见於我。善男子。其有众生得见我者。皆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获不退转。善男子。东方诸佛常来至此。处於宝座。为我说法。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一切诸佛悉来至此。处於宝座。为我说法。善男子。我常不离见佛闻法。与诸菩萨而共同住。善男子。我此大众有八万四千亿那由他。皆在此园与我同行。悉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其余众生住此园者。亦皆普入不退转位。

第七休舍优婆夷寄不退住。善财以蒙善知识力故。於所入法门心心不退。随念证入。依教趣求。至海潮处。觅优婆夷。未见其人。先见所居依报庄严园殊胜之境。有十事庄严。一宝墙围绕。二林树行列。三堂阁崇丽。四浴沼清华。五池流映带。六园敷殿座。七罗以帐网。八光明照耀。九雨散杂严。十凡圣欣敬。次见正报端严姝妙。有十方那由他人天云集围绕。其有见者皆得利益。业用难测。尔时善财入已。乃见优婆夷坐於妙座。善财往诣其所。顶礼绕无数匝。既修敬已。乃谘问法要。白已发心。乃请说修菩萨行。优婆夷见善财已。更无称赞。即示法界。直云我唯得菩萨一解脱门。若有见我忆念於我。兴我同住供给我者。悉不唐捐。故诸众生若无深厚善根者决不得见我。若有得见我者即於无上菩提获不退转。前虽未赞善财。即此得见征之。则善财可谓深种善根。即此见我不必更问法门何如。则早已登不退转位矣。所以见我有如此大利益者。以十方诸佛时来为我说法。以我常不离佛法与诸菩萨而共同住。以我常不离三宝故。故此园中有八万四千那由他众生皆普入不退转位。此显由上得般若三昧光明故。表方便入俗。则八万四千尘劳皆成波罗蜜门。此已为善财直示法界之门矣。已上共有六十七行经。直叙法门之事。

善财白言。圣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久近耶。答言。善男子。我忆过去於然灯佛所修行梵行。恭敬供养。闻法受持。次前於离垢佛所出家学道受持正法。次前於妙幢佛所。次前於胜须弥佛所。次前於莲华德藏佛所。次前於毗卢遮那佛所。次前於普眼佛所。次前於梵寿佛所。次前於金刚脐佛所。次前於婆楼那天佛所。善男子。我忆过去於无量劫无量生中。如是次第三十六恒河沙佛所皆悉承事恭敬供养。闻法受持净修梵行。於此已往。佛智所知。非我能测。善男子。菩萨初发心无有量。充满一切法界故。菩萨大悲门无有量。普入一切世间故。菩萨大愿门无有量究竟十方法界故。菩萨大慈门无有量普覆一切众生故。菩萨所修行无有量於一切剎一切劫中修习故。菩萨三昧力无有量令菩萨道不退故。菩萨总持力无有量能持一切世间故。菩萨智光力无有量普能证入三世故。菩萨神通力无有量普现一切剎网故。菩萨辩才力无有量一音一切悉解故。菩萨清净身无有量悉徧一切佛剎故。

此下善财见优婆夷如是大益。乃问发菩提心为久近耶。故下优婆夷答。从过去然灯佛所修行梵行时。返推次前已往。次第历事三十六恒河沙佛。一一佛所精修梵行。於此更推已往所事之佛已非我所测。唯佛智能知耳。即此告以久远事佛之心。不退至今。则已全示善财不退之法门矣。故教善财云。菩萨初发心。应无限量。当与法界等。则一一所修之行皆与法界等。则前无始。后无终。故所发者法界常住真心耳。此上有十七行经。具显发心之因深。

善财童子言。圣者。久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答言。善男子。菩萨不为教化调伏一众生故发菩提心。不为教化调伏百众生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教化调伏不可说不可说转众生故发菩提心。不为教化一世界众生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教化不可说不可说转世界众生故发菩提心。不为教化阎浮提微尘数世界众生故发菩提心。不为教化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众生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教化不可说不可说转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众生故发菩提心。不为供养一如来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供养不可说不可说转如来故发菩提心。不为供养一世界中次第兴世诸如来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供养不可说不可说转世界中次第与世诸如来故发菩提心。不为供养一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中次第兴世诸如来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供养不可说不可说转佛剎微尘数世界中次第兴世诸如来故发菩提心。不为严净一世界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严净不可说不可说转世界故发菩提心。不为严净一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严净不可说不可说转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故发菩提心。不为住持一如来遗法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住持不可说不可说转如来遗法故发菩提心。不为住持一世界如来遗法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住持不可说不可说转世界如来遗法故发菩提心。不为住持一阎浮提微尘数世界如来遗法故发菩提心。乃至不为住持不可说不可说转佛剎微尘数世界如来遗法故发菩提心。如是略说不为满一佛誓愿故。不为往一佛国土故。不为入一佛众会故。不为持一佛法眼故。不为转一佛法轮故。不为知一世界中诸劫次第故。不为知一众生心海故。不为知一众生根海故。不为知一众生业海故。不为知一众生行海故。不为知一众生烦恼海故。不为知一众生烦恼习海故。乃至不为知不可说不可说转佛剎。微尘数众生烦恼习海故发菩提心。欲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悉无余故发菩提心。欲承事供养一切诸佛悉无余故发菩提心。欲严净一切诸佛国土悉无余故发菩提心。欲护持一切诸佛正教悉无余故发菩提心。欲成满一切如来誓愿悉无余故发菩提心。欲往一切诸佛国土悉无余故发菩提心。欲入一切诸佛众会悉无余故发菩提心。欲知一切世界中诸劫次第悉无余故发菩提心。欲知一切众生心海悉无余故发菩提心。欲知一切众生根海悉无余故发菩提心。欲知一切众生业海悉无余故发菩提心。欲知一切众生行海悉无余故发菩提心。欲灭一切众生诸烦恼海悉无余故发菩提心。欲拔一切众生烦恼习海悉无余故发菩提心。善男子。取要言之。菩萨以如是等百万阿僧祇方便行故发菩提心。善男子。菩萨行普入一切法皆证得故。普入一切剎悉严净故。是故善男子。严净一切世界尽。我愿乃尽。拔一切众生烦恼习气尽。我愿乃满。

此下善财已知因心无量。故问将来得果之久近。下优婆夷答言。菩萨发心不可齐限。初不为调伏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世界众生故而发菩提心。亦不为供尔所佛。净尔所佛土。住持尔所佛遗法故而发菩提心。乃至知不可说不可说转佛剎微尘数众生烦恼习气故而发菩提心。此上反显心无齐限。下正释云。直欲众生界尽。供养佛尽。护持法尽。乃至众生烦恼习海尽故发菩提心。要而言之。菩萨严净一切世界尽。我愿乃尽。拔一切众生烦恼习气尽。我愿乃满。如是发心。岂有求成佛果之念耶。此已极示善财称法界无尽不退之行矣。此外更有何法耶。此上有四十八行经。

善财童子言。圣者。此解脱名为何等。答言。善男子。此解脱名离忧安稳幢。善男子。我唯知此一解脱门。如诸菩萨摩诃萨其心如海。悉能容受一切佛法。如须弥山。志意坚固不可动摇。如善见药能除众生烦恼重病。如明净日能破众生无明暗障。犹如大地能作一切众生依处。犹如好风能作一切众生义利。犹如明灯能为众生生智慧光。犹如大云能为众生雨寂灭法。犹如净月能为众生放福德光。犹如帝释悉能守护一切众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海潮之处。有一国土名那罗素。中有仙人名毗目瞿沙。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悲泣流泪作是思惟。得菩提难。近善知识难。遇善知识难。得菩萨诸根难。净菩萨诸根难。值同行善知识难。如理观察难。依教修行难。值遇出生善心方便难。值遇增长一切智法光明难。作是念已辞退而行。

此善财童子已领上法门。故问此解脱门名为何等。答言。此解脱名离忧安稳幢。言离忧者。以有如是广大无量不退之心。又何忧众生之难度。以不求佛果。及何忧佛道之难成。以不舍众生界。又何忧生死之苦可挠。而有何不安稳耶。直以此不厌不求之心。则上不见有涅盘。下不见有生死。故此二见悉已摧尽。故以幢名也。故结示云。我唯知此一解脱门而已。如诸菩萨其心如海悉能容受一切佛法。如须弥之志坚固不可动摇等。皆我所不能也。故指授后友。那罗素国有毗目瞿沙仙人。能为汝说。时善财童子。闻上开示不退法门。愈增尊重之念。故思惟得菩提难。近善知识难。遇善知识难。得菩萨根难。净菩萨根难。值同行善友难。如理观察难。依教修行难。出生善心方便难。增长一切智光明难。如此十种难遭之想。故此增进勤求不退也。作是念已。辞退而行。

尔时善财童子。随顺思惟菩萨正教。随顺思惟菩萨净行。生增长菩萨福力心。生明见一切诸佛心。生出生一切诸佛心。生增长一切大愿心。生普见十方诸法心。生明照诸法实性心。生普散一切障碍心。生观察法界无暗心。生清净意宝庄严心。生摧伏一切众魔心。渐渐游行至那罗素国。周徧推求毗目瞿沙。见一大林阿僧祇树以为庄严。所谓种种叶树扶疎布濩。种种华树开敷鲜荣。种种果树相续成熟。种种宝树雨摩尼果。大栴檀树处处行列。诸沈水树常出好香。悦意香树妙香庄严。波咤罗树四面围绕。尼拘律树其身耸擢。阎浮檀树常雨甘果。优钵罗华波头摩华以严池沼。时善财童子。见彼仙人在栴檀树下敷草而坐。领徒一万。或着鹿皮。或着树皮。或复编草以为衣服。髻环垂鬓前后围绕。善财见已。往诣其所。五体投地作如是言。我今得遇真善知识。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门。令我得入真实道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乘。令我得至如来地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船令我得至智宝洲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炬令我得生十力光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道令我得入涅盘城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灯令我得见夷险道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桥令我得度险恶处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盖令我得生大慈凉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眼令我得见法性门故。善知识者则是趣向一切智潮令我满足大悲水故。作是语已。从地而起绕无量匝。合掌前住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时毗目瞿沙顾其徒众而作是言。善男子。此童子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此童子普施一切众生无畏。此童子普与一切众生利益。此童子常观一切诸佛智海。此童子欲饮一切甘露法雨。此童子欲测一切广大法海。此童子欲令众生住智海中。此童子欲普发起广大悲云。此童子欲普雨於广大法雨。此童子欲以智月普照世间。此童子欲灭世间烦恼毒热。此童子欲长含识一切善根。时诸仙众闻是语已。各以种种上妙香华散善财上。投身作礼围绕恭敬。作如是言。今此童子必当救护一切众生。必当除灭诸地狱苦。必当永断诸畜生道。必当转去阎罗王界。必当关闭诸难处门。必当乾竭诸爱欲海。必令众生永灭苦蕴。必当永破无明黑暗。必当永断贪爱系缚。必以福德大轮围山围绕世间。必以智慧大宝须弥显示世间。必当出现清净智日。必当开示善根法藏。必使世间明识险易。时毗目瞿沙告群仙言。善男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必当成就一切智道。此善男子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净一切佛功德地。时毗目瞿沙告善财童子言。善男子。我得菩萨无胜幢解脱。善财白言。圣者。无胜幢解脱境界云何。时毗目仙人即申右手摩善财顶执善财手。即时善财自见其身往十方十佛剎微尘数世界中。到十佛剎微尘数诸佛所。见彼佛剎及其众会。诸佛相好种种庄严。亦闻彼佛随诸众生心之所乐而演说法。一文一句皆悉通达。各别受持无有杂乱。亦知彼佛以种种解净治诸愿。亦知彼佛以清净愿成就诸力。亦见彼佛随众生心所现色相。亦见彼佛大光明网种种诸色清净圆满。亦知彼佛无碍智慧大光明力。又自见身於诸佛所经一日夜或七日夜半月一月一年十年百年千年或经亿年。或阿庾多亿年。或那由他亿年。或经半劫。或经一劫。百劫千劫或百千亿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劫。尔时善财童子。为菩萨无胜幢解脱智光明照故。得毗卢遮那藏三昧光明。为无尽智解脱三昧光明照故。得普摄诸方陀罗尼光明。为金刚轮陀罗尼门光明照故。得极清净智慧心三昧光明。为普门庄严藏般若波罗蜜光明照故。得佛虚空藏轮三昧光明。为一切佛法轮三昧光明照故。得三世无尽智三昧光明。时彼仙人放善财手。善财童子。即自见身还在本处。时彼仙人告善财言。善男子。汝忆念耶。善财言唯。此是圣者善知识力。仙人言。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无胜幢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成就一切殊胜三昧。於一切时而得自在。於一念顷出生诸佛无量智慧。以佛智灯而为庄严普照世间。一念普入三世境界。分形徧往十方国土。智身普入一切法界。随众生心普现其前。观其根行而为利益。放净光明甚可爱乐。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彼殊胜愿。彼庄严剎。彼智境界。彼三昧所行。彼神通变化。彼解脱游戏。彼身相差别。彼音声清净。彼智慧光明。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聚落名伊沙那。有婆罗门名曰胜热。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欢喜踊跃顶礼其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辞退南行。

第八毗目仙人寄童真住。善财随顺思惟前知识教。增长种种不退之心。渐次至那罗素国。推求毗目瞿沙仙人。见一大林。阿僧祇树以为庄严。善财见彼仙人在栴檀树下敷草而坐。一万群仙前后围绕。善财见已。五体投地。设敬称赞。然极赞真善知识。如乘如船。如炬如桥梁等。有十二句。所以如此赞者。以上来见善知识之难故也。赞已作礼。谘问法要。时瞿目仙人顾其徒众而赞善财有十一种功德。众仙闻已。各致供养。亦赞善财有十三种当得利益。末后仙人总赞善财。当净一切佛功德。此深见其为法器。故即告言。我得菩萨无胜幢解脱。善财白问此无胜幢解脱境界云何。所以如此问者欲亲证故。时毗目仙人执善财手。即时善财自见其身。往十方十佛剎微尘数世界。见尔所佛众会相好。及随众生心说种种法。一文一字皆悉通达。乃至种种境界。又见自身於彼佛所。已经不可说佛剎微尘数劫。此执手之顷。业已身徧十方。亲近多佛。历多法门。经多多劫数。此正广狭无碍。延促同时。劫念圆融。此正法界圆融无碍大解脱门。所以能如是者。皆毗目仙人之无胜幢解脱智光明之力。亦令善财顿证种种光明三昧。斯盖一念顿证之力也。故仙人放善财手。而善财即自见其身。还在本处。仙人曰汝忆念耶。此不待言说但一执手而已。於是足见法力加持。故善财言此是善知识力。意此特梦幻法门。非己实证也。下谦己推胜。故仙人言我唯知此解脱门。其如种种殊胜三昧。故略举二十种所不知者。指示伊沙那聚落胜热婆罗门当为汝说。善财欢喜辞退南行。

尔时善财童子。为菩萨无胜幢解脱所照故住诸佛不思议神力。证菩萨不思议解脱神通智。得菩萨不思议三昧智光明。得一切时熏修三昧智光明。得了知一切境界皆依想所住三昧智光明。得一切世间殊胜智光明。於一切处悉现其身。以究竟智说无二无分别平等法。以明净智普照境界。凡所闻法皆能忍受。清净信解。於法自性决定明了。心恒不舍菩萨妙行。求一切智永无退转。获得十力智慧光明。勤求妙法常无厌足。以正修行入佛境界。出生菩萨无量庄严。无边大愿悉已清净。以无穷尽智知无边世界网。以无怯弱心度无量众生海。了无边菩萨诸行境界。见无边世界种种差别。见无边世界种种庄严。入无边世界微细境界。知无边世界种种名号。知无边世界种种言说。知无边众生种种解。见无边众生种种行。见无边众生成熟行。见无边众生差别想。念善知识渐次游行。至伊沙那聚落。见彼胜热修诸苦行求一切智。四面火聚犹如大山。中有刀山高峻无极。登彼山上投身入火。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合掌而立。作如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诱诲愿为我说。婆罗门言。善男子。汝今若能上此刀山投身火聚。诸菩萨行悉得清净。时善财童子作如是念。得人身难。离诸难难。得无难难。得净法难。得值佛难。具诸根难。闻佛法难。遇善人难。逢真善知识难。受如理正教难。得正命难。随法行难。此将非魔魔所使耶。将非是魔险恶徒党诈现菩萨善知识相。而欲为我作善根难。作寿命难。障我修行一切智道。牵我令入诸恶道中。欲障我法门。障我佛法。作是念时。十千梵天在虚空中作如是言。善男子。莫作是念。莫作是念。今此圣者得金刚焰三昧光明。发大精进度诸众生心无退转。欲竭一切贪爱海。欲截一切邪见网。欲烧一切烦恼薪。欲照一切惑稠林。欲断一切老死怖。欲坏一切三世障。欲放一切法光明。善男子。我诸梵天多着邪见。皆悉自谓是自在者。是能作者。於世间中我是最胜。见婆罗门五热炙身。於自宫殿心不乐着。於诸禅定不得滋味。皆共来诣婆罗门所。时婆罗门以神通力。示大苦行为我说法。能令我等灭一切见除一切慢。住於大慈行於大悲。起广大心发菩提意。常见诸佛恒闻妙法。於一切处心无所碍。复有十千诸魔在虚空中。以天摩尼宝散婆罗门上。告善财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其火光明映夺於我所有宫殿诸庄严具皆如聚墨。令我於中不生乐着。我与眷属来诣其所。此婆罗门为我说法。令我及余无量天子诸天女等皆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复有十千自在天王。於虚空中各散天华。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其火光明映夺我等所有宫殿诸庄严具皆如聚墨。令我於中不生爱着。即与眷属来诣其所。此婆罗门为我说法。令我於心而得自在。於烦恼中而得自在。於受生中而得自在。於诸业障而得自在。於诸三昧而得自在。於庄严具而得自在。於寿命中而得自在。乃至能於一切佛法而得自在。复有十千化乐天王。於虚空中作天音乐。恭敬供养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其火光明照我宫殿诸庄严具及诸采女。能令我等不受欲乐。不求欲乐。身心柔软。即与众俱来诣其所。时婆罗门为我说法。能令我等心得清净。心得明洁。心得纯善。心得柔软。心生欢喜。乃至令得清净十力清净之身生无量身。乃至令得佛身佛语佛声佛心具足成就一切智智。复有十千兜率天王天子天女无量眷属。於虚空中雨众妙香。恭敬顶礼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令我等诸天及其眷属於自宫殿无有乐着。共诣其所闻其说法。能令我等不贪境界少欲知足。心生欢喜心得充满。生诸善根发菩提心。乃至圆满一切佛法。复有十千三十三天并其眷属天子天女前后围绕。於虚空中雨天曼陀罗华。恭敬供养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令我等诸天於天音乐不生乐着。共诣其所。时婆罗门为我等说一切诸法无常败坏。令我舍离一切欲乐。令我断除憍慢放逸。令我爱乐无上菩提。又善男子。我当见此婆罗门时须弥山顶六种震动。我等恐怖皆发菩提心坚固不动。复有十千龙王。所谓伊那跋罗龙王。难陀优波难陀龙王等。於虚空中雨黑栴檀。无量龙女奏天音乐。雨天妙华及天香水。恭敬供养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其火光明普照一切诸龙宫殿。令诸龙众离热沙怖。金翅鸟怖。灭除瞋恚。身得清凉。心无垢浊。闻法信解。厌恶龙趣。以至诚心悔除业障。乃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住一切智。复有十千夜叉王。於虚空中以种种供具恭敬供养。此婆罗门及以善财。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我及眷属悉於众生发慈愍心。一切罗剎鸠盘茶等亦生慈心。以慈心故於诸众生无所恼害。而来见我。我及彼等於自宫殿不生乐着。即与共俱来诣其所。时婆罗门即为我等如应说法一切皆得身心安乐。又令无量夜叉罗剎鸠盘茶等。发於无上菩提之心。复有十千乾闼婆王於虚空中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其火光明照我宫殿。悉令我等受不思议无量快乐。是故我等来诣其所。此婆罗门为我说法。能令我等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复有十千阿修罗王。从大海出住在虚空舒右膝轮合掌前礼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我阿修罗所有宫殿大海大地悉皆震动。令我等舍憍慢放逸。是故我等来诣其所。从其闻法舍离谄诳。安住忍地坚固不动。圆满十力。复有十千迦楼罗王。勇力持王而为上首。化作外道童子之形。於虚空中唱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其火光明照我宫殿一切震动皆悉恐怖。是故我等来诣其所。时婆罗门即为我等如应说法。令修习大慈称赞大悲。度生死海。於欲泥中拔济众生。叹菩提心起方便智。随其所宜调伏众生。复有十千紧那罗王於虚空中唱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我等所住宫殿诸多罗树诸宝铃网诸宝缯带。诸音乐树诸妙宝树及诸乐器自然而出佛声法声。及不退转菩萨僧声。愿求无上菩提之声。云某方某国有某菩萨发菩提心。某方某国有某菩萨修行苦行难舍能舍。乃至清净一切智行。某方某国有某菩萨往诣道场。乃至某方某国有某如来作佛事已而般涅盘。善男子。假使有人以阎浮提一切草木末为微尘。此微尘数可知边际。我宫殿中宝多罗树乃至乐器所说菩萨名。如来名。所发大愿所修行等。无有能得知其边际。善男子。我等以闻佛声法声菩萨僧声。生大欢喜来诣其所。时婆罗门即为我等如应说法。令我及余无量众生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复有无量欲界诸天。於虚空中以妙供具恭敬供养唱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罗门五热炙身时其火光明照阿鼻等一切地狱。诸所受苦悉令休息。我等见此火光明故心生净信。以信心故从彼命终生於天中。为知恩故而来其所。恭敬瞻仰无有厌足。时婆罗门为我说法。令无量众生发菩提心。尔时善财童子闻如是法心大欢喜。於婆罗门所发起真实善知识心。头顶礼敬。唱如是言。我於大圣善知识所生不善心。唯愿圣者容我悔过。时婆罗门即为善财而说颂言。

若有诸菩萨  顺善知识教  一切无疑惧  安住心不动  当知如是人  必获广大利  坐菩提树下  成於无上觉

尔时善财童子。即登刀山自投火聚。未至中间即得菩萨善住三昧。才触火焰又得菩萨寂静乐神通三昧。善财白言。甚奇圣者。如是刀山及大火聚。我身触时安隐快乐。时婆罗门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萨无尽轮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大功德焰。能烧一切众生见惑。令无有余必不退转。无穷尽心。无懈怠心。无怯弱心。发如金刚藏那罗延心。疾修诸行无迟缓心。愿如风轮普持一切精进大誓皆无退转。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师子奋迅。中有童女名曰慈行。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绕无数匝。辞退而去。

此下第九胜热婆罗门寄王子住。善财由得无胜解脱光明所照故顿证诸佛不思议神力。故证得菩萨不思议解脱神通智及种种三昧智光明。求一切智永无退转。乃至见无边众生差别想。有十三行半经。皆叙证入法门之益。依教趣求。渐次至伊沙那聚落。见胜热婆罗门修诸苦行。四面火聚。中有刀山。仙人从刀山上投身入火。善财见已。修敬谘问修菩萨行。愿为我说。婆罗门言。汝今若能上此刀山投身火聚。诸菩萨行悉得清净。刀山火聚。乃婆罗熟游法门。故以己所证法界指授善财。乃示法劝修。疏言刀山不可执。火聚不可取。故般若如大火聚。四面不可入。四面亦可入。若执之取之则成四谤。若不执不取则成四解脱门。然刀山乃喻执取之见也。善财未能忘见。故疑惮而不敢入。且疑为魔作障道因缘。故自念有十三难。故疑惧而不敢入。正在疑难之时。有十方梵天劝喻。又有魔王乃至六欲诸天共十三类。齐声同劝善财。令其谛信莫疑。劝令依教真入。由是善财心大欢喜。乃作礼悔过。而婆罗门亦说偈示其实证。尔时善财。乃敢即登刀山。自投火聚。未至中间。正在空中。已即得菩萨善住三昧。才触火焰。又得菩萨寂静乐神通三昧。乃白言甚奇。如是刀山火聚。我身触时安隐快乐。善财到此。若不全身跳入刀山火聚。亲证寂静乐解脱。则前所参知识所见法门。乃是假他力。非己实证。必至此亲证实证之地。乃堪为佛子。绍佛慧命。故入此解脱门为法王子住也。时婆罗门告善财言。我唯得此菩萨无尽轮解脱如是而已。如诸菩萨大功德焰等。种种法门。则非我所知。故谦己推胜。乃指师子城中慈行童女。当为汝说也。善财作礼辞退而去。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六十四

 

猜你喜欢
  卷第一·白岩净符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二·欧阳竟无
  卷一百四(达摩笈多译)·佚名
  翻译名义集卷第十七·法云
  止观辅行搜要记卷第五·湛然
  卷之十八·别庵性统
  卷十·性音
  卷六十·佚名
  卷四·佚名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上·佚名
  卷下·佚名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上·佚名
  自序品第一·释法海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一·澄观
  佛教当把民间的信仰组织起来·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二十·彭定求

        卷120_1 【孤寝怨】崔珪   征戍动经年,含情拂玳筵。花飞织锦处,月落捣衣边。   灯暗愁孤坐,床空怨独眠。自君辽海去,玉匣闭春弦。   卷120_2 【题武陵草堂】杨浚   草堂列仙楼,上在青山顶。户外窥数峰,阶

  • 叶景山·唐圭璋

      景山感皇恩后,为水调歌头“昭代数人物”一词。后者乃北宋时作品,有可能为景山作,姑系景山于此。   感皇恩   寿越总管   十月小春时,蓂舒六翠。天佑皇家诞贤裔。熊罴协梦,疑是麒麟分瑞。世间无限事,都如意。   

  • 词源卷上·张炎

    五音相生 宫属土,君之象,为信,徵所生。其声浊,生数五,成数十。宫,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之纲。 商属金,臣之象,为义,宫所生。其声次浊,生数四,成数九。商,章也,物成就可章度也。 角属木,民之象,为仁,羽所生。其声半

  • 郑文焯·龙榆生

    郑文焯字小坡,一字叔问,号大鹤山人,又号冷红词客,奉天铁岭人,隶汉军旗。其自称高密郑氏者,诡托於康成之后也。咸丰六年(一八五六)丙辰生。父瑛棨,官陕西巡抚。一门鼎盛,兄弟十人,裘马丽都,惟文焯被服儒岈。中光绪

  • 卷三·贺铸

    钦定四库全书 庆湖遗老诗集卷三    宋 贺铸 撰古体诗中四十首 和张谋父游石佛山观魏太武书 按南北史彭城图经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太武南侵至瓜埠筑宫驻跸声欲渡江宋人患之遣使请婚馈百牢以犒师明年春旋师渡淮复

  • 华岳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华岳(生卒年不详)字子西,自号翠微,贵池(今属安徽)人。初为武学生。韩侂胄当国,上书力诋其罪,被下大理狱,贬建宁圜土中。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中武举进士,为殿前司官属。以谋去丞相史弥远事觉,下狱杖死。《宋史》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十二·佚名

    嘉靖元年三月戊申朔左谕德顾鼎臣乞假省墓许之命驰驿归以日讲恩也○礼科给事中李锡言南郊耕耤国之大礼而教坊承应哄然喧笑殊为渎亵古者伶官贱工亦得因事纳忠请自今凡遇庆成等宴例用教坊者皆预行演习必使事关国体可为监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二·佚名

    正德六年二月壬午朔升湖广左布政使董杰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升户部郎中毕玺青州府知府董天锡俱为都转运盐使司运使玺两淮天锡山东○南京工部尚书张宪卒宪字廷式江西德兴县人成化壬辰进士授吏部考功主事□厂□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九十五·佚名

    万历三十二年四月辛巳朔日有食之○壬午大学士沈一贯等上<锍-釒>催补科道行取考选吴道行等四员熊鸣夏等三员散馆题授王元等八员皆旧任久离新衔未定以朝廷耳目之司而视为不急以国家作养之士而置于不用伏望蚤赐俞允令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十三·佚名

    万历二十七年四月庚戌朔时享太庙遣定国公徐文璧恭代泰宁侯陈良弼靖远伯王学礼各分献○辛亥遣刑科左给事中杨应文代徐观澜查勘东事○癸丑大学士赵志皋<锍-釒>言臣昏卧床蓐间日闻中外人情汹惧皆为矿税一事夫我 皇上

  • 李庆传·张廷玉

    李庆,字德孚,顺义人。洪武年间,他以国子监学生代理右佥都御史,后来被授予刑部员外郎,又升为绍兴知府。永乐元年(1403),他被召为刑部侍郎。他个性刚毅果断,有才干气度,对下属约束得很严。皇上认为他很有才,多次命他治理别的事,,使

  • 卷23·陈邦瞻

    真宗天禧三年六月,以寇准同平章事,丁谓参知政事。先是,准与谓善,尝荐其才于李沆,沆不用,准问之,沆曰:“谓诚才,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沆笑曰:“他日当思吾言。”准终不以为然。谓既因准

  • 卷二十八·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増修东莱书说卷二十八  宋 时澜 撰多方第二十      周书自大诰讫于多方所以经理殷民者何其劳也盖商家贤圣之君六七作德泽在民者深而纣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奔播窜匿幸灾伺变者尚多有之不幸而武王

  • 顺权方便经卷下·佚名

    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  假号品第四  于是须菩提谓女言。姊宁出门有夫婿乎。其女答曰。贤者唯听。我夫非一。所以者何。假使众生好乐勤修放逸自恣。亦能奉顺善权方便。斯等众生皆我夫主。须菩提问。姊何谓好乐顺权

  • 卷第三·佚名

    付法藏因缘传卷第三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尊者阿难以法付嘱商那和修。而告之曰。世尊昔游摩突罗国。顾命我言。于此国中当有长者。名为鞠多。其子号曰忧波鞠多。于禅法中最为第一。虽无相好化度如我。我灭度

  • 古三坟·佚名

    一卷。晁公武《读书志》以为张商英得于比阳民舍;陈振孙《书录解题》以为毛渐得于唐州,疑是北宋人所著。三坟之名虽见于《左传》,但西周以来的各种书籍都没有引用其说,汉唐以来也不见著录。此书分《山坟》、《气坟》、《

  • 六壬神课金口诀·适适子

    《六壬神课金口诀》,简称金口诀,是六壬古籍中的经典版本。该书题署明代适适子撰,周敬弦重订。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是列入式歌解,及贵神、将神、合用神煞、应期合德、次客法、推行年法等章目,专讲六壬神课金口诀的基本格

  • 孔子诗论·孔子

    上博楚简之一。收入《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一册。完、残简共29支。由马承源整理并释读。全篇盖为孔子向弟子授诗之记录。马氏认为“可能当时社会对诗的认识和诗的运用,已有相当的偏差,所以在《诗论》中常强调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