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浩传

张浩,字浩然,辽阳渤海人。张浩原来姓高,东明王的后代。张浩的曾祖父叫张霸,在辽国做官时改为张姓。天辅中期,辽东被金朝平定,张浩以谋略献金太祖,金太祖任张浩为承应御前文字。天会八年(1130),张浩被赏赐进士及第,授为秘书郎。

金太宗将到东京,张浩为提点缮修大内,一跃升为卫尉卿、权签宣徽院事,管勾御前文字,初次拟定朝廷礼仪。张浩请求赡养双亲,辞去官职。后张浩复出任赵州刺史。金朝官制施行后,张浩凭中大夫做大理卿。天眷二年(1139),张浩详细制定内外礼仪,历任户部、工部、礼部三部侍郎,后升为礼部尚书。田珏结党叛乱,台省职位空缺,任张浩行六部事。张浩因为有病请求离开宫内,后补充他做彰德军节度使,升迁燕京路都转运使。不久改任平阳尹。平阳多盗贼,临汾一男子夜里掠走人家的妇女,张浩捕住他,并杀之示众,强盗于是得以平息。平阳近郊有淫祠,当地人都很敬奉它。庙祝、田主争夺香火之利,多年得不到解决。张浩拆除祠堂,把里面的塑像扔到水中。为此强大的宗族、狡黠的官吏都销声匿迹,不敢再侵犯他人。郡中大治。于是张浩修缮尧帝祠堂,建击壤遗风亭。

金皇帝海陵王召张浩任户部尚书,授给参知政事。天德二年(1150),张浩母亲去世,他服丧期满出来后仍任参知政事,进而授予尚书右丞。天德三年(1151),扩大燕京城,营建宫殿皇室。张浩与燕京留守刘薚、大名尹卢彦伦监护工程。不久到了夏天,工匠们大多得了疾病,皇帝下诏派燕京五百里内的医生都前去治疗,官府负责发放药物。把自己所负责的病人全治活的医生给官职,其次给赏。最后由转运使调查后报告上级。

贞元元年(1153),金皇帝海陵王定都燕京,把燕京改名为中都,把析津府改为大兴府。张浩进升为平章政事,赏赐给金带、玉带各一条,在鱼藻池赏赐酒宴。张浩请求凡是周围的百姓想到中都居住的人,十年内随时办理,以充实京城,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后张浩被授予尚书右丞相兼侍中,封为潞王,赏赐他的儿子张汝霖进士及第。没过多久,张浩改封为蜀王,进升为左丞相。

正隆二年(1157),张浩改封为鲁国公。张浩上奏章请求退休。金皇帝海陵王回答他说:“如果皇帝不明智,劝谏行不通,良言听不进,那么宰相就乞求离开。宰相老弱病残不能胜任其职也乞求离开。你属于哪一种?”张浩回答说“:我病弱不能胜任其职,宰相不是养病的官,所以乞求离开。”皇帝没有批准他的退休请求。

金朝皇帝海陵王想攻打宋朝,准备前往汴京,然而汴京大内宫廷失火,于是命令张浩与敬嗣晖营建南京宫室。张浩从容上奏说:“以前营建中都,天下人都很高兴地前来干活。现在民力没有恢复,却去干这样的大工程,恐怕不像以前那样容易完成。”金朝皇帝海陵王不听张浩劝谏。张浩朝拜离朝,金朝皇帝海陵王问他攻打宋朝的利害关系,张浩不敢正面劝谏,于是婉言回答,想用微言阻止海陵王攻打宋朝,张浩上奏说:“我观察天象,要想灭赵氏还需要很长时间。”海陵王说“:你怎么知道的?”张浩回答说:“赵构没有儿子,又没有培植亲信,形势一定会发生变化,可以不用军队而让他服从于我们。”海陵王虽然很喜欢张浩说的话,但却不听从。张浩到了汴京,海陵王常常派宦官梁糵去视察工程,凡是建成一殿,都耗资极大。梁糵常指着建筑说“:某某地方不符合建筑规则。”那样就拆了重建。张浩不能违抗梁糵并以礼相待。汴京宫殿建成,海陵王从燕京迁来居住。张浩被授予太傅、尚书令,进而封为秦国公。

海陵王到达汴京后,几个月不上早朝,天天调整军队南征,部署各路大将。张浩想上奏事情,又不能见到他。适逢海陵王派周福儿到张浩家中,张浩附带上奏说:“各路大军都是新提拔的少年,恐怕耽误了国家大事。最好是寻找老将军来训练军队,作为千户谋克。”然而海陵王部署已定,很讨厌张浩说这种话,于是杖打张浩。海陵王将亲自带兵从汴京出发,皇后、太子居守。张浩被留下管理尚书省事宜。

金世宗在辽阳即皇帝位,扬州发生军事政变,海陵王遇害。都督府派使者到南京杀死了太子光英。张浩派户部员外郎完颜谋衍向新皇帝进上祝贺信。第二年(1162)二月,张浩朝拜京城,入朝拜见皇帝。皇帝世宗对他说“:我身为天子很费神操心,早晚都担惊受怕,没有一点安宁的地方。你是国家的元老,应该合力帮助治理国家,应当让后世之人称扬德能政绩,不要有失我的委托。”不久张浩被授予太师、尚书令,封为南阳郡王。金世宗对张浩说“:你在正隆年间做第一丞相,不能纠正救治国家,哪能没罪?营建两宫殿,殚竭民力,你曾经劝谏过,对此天下不认为你有过错,只怨恨正隆时有海陵王。你在尚书省十多年,精通政务,所以再用你做丞相,你应当自勉,不要辜负我的心愿。”张浩叩头致谢。张浩做了几天官后,金世宗对他说:“你为尚书令,凡是可以任用的人才,应当举荐任用。”张浩举荐了纥石烈志宁等人,以后他们都成了名臣。

张浩有病,休假很长时间。皇帝派左司郎中高絗和张浩的侄子张汝弼前去宣旨召见张浩。张浩用力快走入朝,皇帝下诏张浩入朝不用跪拜,允许他坐在殿陛的东边,如果皇帝有询问,然后他才进前回答。张浩身体不好,不必天天到尚书省去,一些大的行政事务可就地裁决。张浩虽然接受了诏谕,然而还时时请求辞职。三年(1163)夏季,他又请求辞职。于是授予张浩东京留守。张浩有病不能赴任,因而请求退休。

当初,皇帝身边侍者有的想废除科举制,皇帝说:“我接见太师议论这件事。”张浩进殿拜见,皇帝说:“自古以来帝王有不用文人学士的人吗?”张浩回答说“:有。”皇帝问“:他是谁?”张浩说“:秦始皇。”皇帝看看左右的人说“:难道让我做秦始皇那样的人?”废科举之事从此不再提了。

这一年,张浩去世。为此皇帝停朝一日。他诏谕左宣徽使赵兴祥带领百官前去致奠,赠送给张浩银千两、重彩五十端、绢五百匹用于丧葬。张浩谥号文康。明昌五年(1194),张浩附带享用金世宗的庙廷祭祀。泰和元年(1201),张浩的图像被画在衍庆宫中。张浩有儿子张汝为、张汝霖、张汝能、张汝方、张汝猷。

猜你喜欢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三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八·佚名
  一百九十二 江宁织造曹(兆页)代母陈情摺·佚名
  第七节 埤圳·佚名
  卷四十五·高士奇
  史记集解卷八十六·裴骃
  八十二、时报怀旧记(上)·包天笑
  刘义隆传(附刘劭、刘骏传)·魏收
  秦孝王杨俊传·魏徵
  张慎言传·张廷玉
  唐纪五十七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下元和十四年(己亥、819)·司马光
  汉纪五十三 孝献皇帝丙兴平元年(甲戌、194)·司马光
  二七 聚精会神的工作·邹韬奋
  卷十九·佚名
  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唐圭璋

    王安国(一首)   清平乐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咋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此首写残春景象,颇为名隽。起句言莺语留春,已饶韵味。“费尽&

  • ●卷三·陈衍

    一、上海郑永诣字翼谋,有《质庵诗稿》一卷,出笔不俗,多可诵语。《寓斋初夏》云:“明月窥人树影斜,纸窗三面薄於纱。青蛙声裹微风起,一院香生柚子花。”《杂兴》云:“收拾当年旧梦痕,昨非今是总难论。微嫌月上

  • ◆仇教授远(山村遗稿)·顾嗣立

    远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人。宋咸淳中,以诗名,与白珽湛渊并称于吴下,人谓之「仇白」。一时游其门者,若张雨、张翥、莫维贤,皆有名当时。元至元中,部使者强以学职起之,为溧阳州学教授。以杭州知事致仕。自号「近村」,又号「山村民

  • 晴朝·闻一多

    一个迟笨的晴朝,比年还现长得多,象条懒洋洋的冻蛇,从我的窗前爬过。一阵淡青的烟云偷着跨进了街心……对面的一带朱楼忽都被他咒入梦境。栗色汽车象匹骄马休息在老绿阴中,瞅着他自身的黑影,连动也不动一动。傲霜的老健的榆

  • 卷一·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一明 梅鼎祚 编郊庙歌辞【乐记曰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是以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明其有损益也然自黄帝以来至于三代千有余年而其礼乐之备可以考而知者唯周而已周昊天有成命乃郊祀天

  • 前汉书续集卷中·佚名

    汉十一年三月初一日,驾征陈豨还朝,百姓香花远接,文武随驾入内。即日升殿,宣太后问韩信如何。吕后曰:“子童领圣旨,九月二十一日未央宫下,斩讫韩信也。”高皇有悔之心。高皇曰:“合等寡人回程,斩之未迟。”吕后奏曰:“我王去时,教

  • 卷之九百七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尚史卷十二·李锴

    世家五齐世家【始武王十三年终安王二十三年凡七百四十四年传二十八世】太公 丁公 乙公 癸公 哀公 胡公太公是为师尚父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邱及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

  • 闗中奏议巻六·杨一清

    (明)杨一清 撰○巡抚类一为地方事兵部覆准礼部咨于礼科抄出巡抚陜西地方兼督理马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一清题准兵部咨该本部题前事照得各处巡抚等项都御史旧例在边方者四月在腹里者八月俱该赴京议事其辽东宣府大同山西

  • 第四十五章 扩大会议与北上护党·李宗仁

    一1930年春初,蒋先生和阎、冯的关系已濒于决裂,双方都在积极备战。 自我第四集团军在武汉解体后,蒋先生及其所控制的“中央”气焰很盛,拟乘势一举消灭阎、冯,以实现其党政军“清一色”的理想。事态发展至1930年2

  • 论语通卷一·胡炳文

    <经部,四书类,四书通__论语通>钦定四库全书论语通卷一      元 胡炳文 撰朱子集注学而第一【语録学两篇名取篇首两字初无意义这是孔门弟子编集只把这个作第一件所谓学者何学今之学有三词章之学也训诂之学也儒

  • 目录·乾隆

    第一卷七十九则第二卷六十则第三卷五十七则第四卷六十四则

  • 卷九·曾国藩

    卷九得失篇《小窗幽记》曰:胸有灵丹,点化得失。得失乃人生第一关口,“看透得失方是大英雄”。曾国藩引古人之言说:“非分之福,无故之祸,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为公事,为国家,得失必争;为个人,为名利,得失当淡。曾国藩用“

  • 卷二百九十四·佚名

    △初分说般若相品第三十七之三佛言:善现,八解脱无染污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无染污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世尊,云何八解脱无染污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无染污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

  • 三宝感应要略录卷上目录·非浊

    盖三宝感应要略录者。灵像感应以为佛宝。尊经感应以为法宝。菩萨感应以为僧宝。良是浊世末代目足。断恶修善规模也。夫信为道源功德之聚。行为要路解脱之基。道达三千劝励后信。教被百亿开示像迹。今略表其肝要。粗叙

  • 序·道忞

    续藏经 禅灯世谱明 道忞编修 吴侗集序昔世尊以正法眼藏嘱付迦叶。阿难副贰传化毋令断绝。迨至五家分唱而宗风徧满十方矣。然黄檗犹有不道无禅祇道无师之叹。何哉。当时临济小厮独得大机之用。惯捋虎须尽令而行。大

  • 唯识三十论要释·佚名

    同。或执离心无别心所。为遮此等种种异执。令于唯识深妙理中得如实解故造斯论。言所缘者复有二种。初明造论。后显传译。佛薄伽梵悲导有情法门虽多。其要有四因缘。唯识无相真如随对根宜诸经各说。余三理门已有广论。

  • 蜃中楼·李渔

    传奇。 清李渔 撰。二卷,三十出。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剧乃十种之一。约于清初成书。演二龙女与柳毅、张羽事。实以元杂剧《柳毅传书》和“张生煮海”故事揉合而成。叙洞庭、东海两龙女游蜃楼,得遇书生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