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通古传

张通古,字乐之,易州易县人。通古读书过目不忘,他综合所有的经史,善于撰写文辞。辽国天庆二年(1112),通古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枢密院令史。正遭逢父亲之丧,守制尚未期满而应召任职,通古恳切推辞不接受,因此而隐遁离去,隐居在兴平。太祖阿骨打平定燕京,又将燕京割让给宋朝。宋人想收买人心,召见通古,通古辞谢了,隐居在易州太宁山下。

宗望收复燕京,侍中刘彦宗和通古平时关系好,知道他的才华,请他担任枢密院主奏,又改任兵刑房承旨。天会四年(1126),尚书省刚刚建立,通古被授工部侍郎的职位,兼管六部事。高庆裔设立《磨勘法》,官宦之中不少人丢了官,通古也免去了职务。辽王宗干一向知道通古的名气,爱惜他的才学,派人去告诉他要他自理。通古不肯这样做,他说:“许多士人都离去了,而我自己有什么心情单独去请求留用呢?”宗干为他去论理。拜中京副留守的官,当诏谕江南使,宋朝君主要面向南坐,让通古面向北坐,通古说“:大国的长官等于小国的国君。我朝天子把河南、陕西赐给了宋国,宋签约要对我朝奉表称臣,所以我朝使臣不可以面向北坐。如果你想贬低损害使者,使者不敢传诏。”于是要马欲北归。宋主立刻命令设东、西座位,使者面向东坐,宋主面向西坐,受诏拜起一切按礼仪进行。通古完成使命回还,听说宋国已在河南布置兵力,谓宋国送他回朝的韩肖胄说:“我朝天子割让土地给南国使你们获益,南国应当考虑图报大恩。现在却设置守军,自己造成要动兵戈的嫌疑,如果我朝兴师问罪,你们将拿什么言辞答对?江左尚且保不住,何况齐呢?”肖胄听罢很惶恐,说:“敬听尊命。”立即策马驰回宋国把通古的话如实向宋主禀告。宋主当即命令罢兵。通古到达上京,详细向宗干汇报,并且说:“在他们的布置还不定的时候,应当讨论收复河南”。宗干高兴地说“:这正是我的心愿!”通古又出任参知行台尚书省事。

未过多久,皇帝诏令宗弼再取河南,通古请求自己先行到汴京晓谕宋国。等他临近汴京,宋人已经离开了那里。有人对通古说:“宋人先撤退,恐怕其中有诈。现在听说他们将从许、宿两地来袭击我军。”通古说:“南人公开说要来,正是已经走了。”于是派人去观察,宋人果真退却了。宗弼手抚髀部笑着说“:谁说书生不明白兵家之事呢!”

河南籍士兵孙进虚妄地自称是“皇弟按察大王”,阴谋作乱。当时海陵是丞相,内心怀有非分的企图,他想除掉熙宗的弟弟胙王常胜,因为孙进自称皇弟大王,于是他指控这是胙王诬蔑陷害熙宗。熙宗自从太子济安逝世以后,继嗣没有确定,心中深深惦记这件事。再加上裴满皇后很专制,他不能在后宫肆意寻欢,很是郁闷,常常因此而恣意饮酒,酒醉妄自发怒,手持刀子杀人。在海陵中伤胙王的时候,熙宗相信有这事不怀疑,于是派遣护卫特思去汴京审查处理。行台知道熙宗着意在胙王,就诱引孙进招出胙王。通古抓住其中的祸害,极力辩论劝止。及至把孙进引来让他服法,他供出原来假托“皇弟”大名,拿此来蛊惑众人,是想按规定骗取财物罢了,实际并没有这个人。特思将此情上奏,海陵向皇上说特思的坏话,他说:“特思想让胙王侥幸得福。”熙宗更加认为海陵的话是真实的,于是杀了胙王,同时杀了特思。行台诸位官员都责备通古说:“被你所误,现在要受连累死了。”通古说“:因正义而获罪被杀死,比活着强。”海陵已经杀了胙王,便不再加害他人,于是牵连治罪止于特思,行台没有受牵连。

天德初年(1149),通古迁升行台左丞,进拜平章政事,被封为谭王,又改封为郓王。通古以有病为理由请求解除有关国家机密大事的工作,没有获准。后通古又拜司徒官职,封为沈王。海陵王完颜亮对下属臣僚严厉,握紧威势和权柄,亲王大臣没有不曾或少给脸色看的,只有见到通古时,一定礼貌相待。

正当磁州僧人法宝想离去,张浩、张晖想挽留他而留不住,而朝中官员又有想留住他的人。海陵听说这件事,诏令三品以上官员上殿,责备他们说:“听说各位爱卿每次到寺院,法宝僧都在正座,卿等便坐在他旁边,朕认为很不可取。所谓佛本是一个小国的王子,能轻易地舍弃富贵,甘愿吃苦修行,由于这个原因才成为佛,现在受到人们的崇敬。如果信佛只是希图福利,都是妄想。况且作为僧人,往往考不中秀才,在市井中流浪讨食,生活的计谋不足,才去当僧人,比较他的贵贱,不可和簿尉抗礼。里巷的老妇,临近死期,她们中多有皈依信奉的人。卿等位尊为宰相辅国大臣,却还效法这些,有失大臣的身份。张司徒是稳重老成的故人,再三教诲应该明白了,他足够当我们的表率,为什么不向他学习呢?”海陵又召见法宝对他说“:你既然是僧人,去或留全在你自己,为什么要让别人知道这件事?”法宝害怕了,不知怎样做才好。海陵说:“你是长老,应当有一定的主见,现在难道怕死吗?”于是吩咐在朝堂打了他二百大板,打了张浩、张晖各二十板。

正隆元年(1156),以司徒之职位辞官,被进封为曹王。当年,通古逝世,享年六十九岁。

通古天生和乐平易,不做表面花样,虽然位居宰相,要求自己平素仍然清寒。他的儿子叫沉,天德三年(1151),被赐杨建中榜及第。

猜你喜欢
  班梁列传第三十七·范晔
  卷一百十一·表第五下·三公表二·宋濂
  第三十四回 镇湘中谯王举义 失石头元帝惊心·蔡东藩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乾隆
  卷十一·朱熹
  卷六十一·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六·佚名
  卷之七十九·佚名
  二百七十四 管理淮安关务年希尧陈明接奉江宁织造曹(兆页)口传谕旨摺·佚名
  卷十六·宇文懋昭
  萧阿剌传·脱脱
  六七、吴起传左氏春秋考(附铎椒考)·钱穆
  ●皇朝通典卷三十一·佚名
  钦定南巡盛典卷一百·高晋
  99.吕蒙白衣渡江·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乙酉·孙元衡

    除台湾郡丞,客以海图见遗,漫赋一篇寄诸同学中原十五州,无地托我足。衔命荷兰国(台湾本荷兰地),峭帆截海腹。披兹瀛壖图,岛屿纷可瞩。回身指南斗,东西日月浴。飓风怒有声,骇浪堆篷幅。涤汔终古心,瀇瀁万里目。毫厘晰舟舆,稊米辨岩

  • 卷九·邓雅

    ●钦定四库全书玉笥集卷九(明)邓雅 撰○朝京纪行应制赋锺山云气沍寒诗首句乃御制也沍寒云鸿蒙维时届严冬乾坤既定位造化乃有功圣人昌国运父老歌年丰鳌足立四极锺山蟠一龙风云常变化草木自葱茏帝德迈三五君门深九重金陵

  • 列传第九十八 裴度·欧阳修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贞元初,擢进士第,以宏辞补校书郎。举贤良方正异等,调河阴尉。迁监察御史,论权嬖梗切,出为河南功曹参军。武元衡帅西川,表掌节度府书记。召为起居舍人。元和六年,以司封员外郎知制诰。田弘正效魏、博六

  • 卷二十三·王夫之

    ◎死节列传(下) 萧旷,字逸然,湖广汉阳人。以武举授黎、靖中军都司。刘承胤为黎、靖参将,旷属焉。从承胤征峒苗有功,历升至副总兵。上在武冈,承胤为总镇楚、黔,挂大将军印,解黎、靖事,旷遂以总兵官都督同知,行黎、靖参将事,守靖

  • 卷十七·曾巩

    钦定四库全书 隆平集卷十七 宋 曾巩 撰 武臣 马仁瑀魏郡人年十六委质周祖帐下力挽弓二百斤世宗命卫士习射苑中仁瑀独挽强百发百中赐锦袍束带从世宗亲征刘崇王师不利仁瑀谓衆曰主辱臣死因跃马

  • 卷九·胡一桂

    钦定四库全书史纂通要卷九元 胡一桂 撰蜀汉汉昭烈姓刘名备字玄德涿郡人祖雄父弘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後【胜子正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酧金失侯因家焉】因献帝为曹丕簒逆【庚子十月】蜀中传言献帝已遇害於是发丧制

  • 史建瑭传·欧阳修

    史建瑭,雁门人。晋王为雁门节度使,他的父亲敬思为九府都督,跟随晋王入关打败黄巢,收复京师,在陈州进攻秦宗权,常常率领骑兵当先锋。晋王追击黄巢到冤朐,回师经过梁,屯军城北。梁王在上源驿设宴招待晋王,只有敬思、薛铁山、贺回

  • 四十一年·佚名

    (戊申)四十一年大明萬曆三十六年春正月1月1日○朔己丑,上在貞陵洞行宮。○朝,王世子問安。○政院問安,傳曰:「知道。」○政院中殿問安。○大臣及東西班二品以上、六曹堂上問安,答曰:「知道。」中殿問安,答曰:「知道。」○夕,王世

  • 治體第八卷·朱熹

      1、濂溪先生曰:治天下有本,身之謂也。治天下有則,家之謂也。本必端,端本,誠心而已矣。則必善,善則,和親而已矣。家難而天下易,家親而天下疏也。家人離必起於婦人,故睽次家人,以"二女同居而志不同行"也。堯所以釐降二女於嬀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原文】 或曰:“以德报银,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又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读解】 《老子》第六十

  • 卷五十三·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五十三     婺源江永撰歷數    通禮一補黄帝迎日推策【晋灼曰策數也迎數之也瓚曰日月朔望未來而推之故曰迎日】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旁羅日月星辰【旁羅大戴禮作歷離 史記】 少皥氏以

  • 卷二百十三·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十三刑部尚书秦?田撰嘉礼八十六设官分职?田案周礼六官之首皆冠之曰设官分职盖圣人为国以礼礼以辨上下主秩叙则官职之统属相维大小相贯内外相系固典礼之一大事

  • 卷四·印光

    卷四/题词、答问法语别录法语别录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不断惑业,得出轮回,即此一生,定登佛国。末世众生,根机陋劣,捨此法门,其何能淑。凡

  • 释摩诃衍论 第七卷·龙树

    释摩诃衍论 第七卷龙树菩萨造姚秦三藏筏提摩多奉 诏译已说对治邪执正解门。次说分别发趣道相门本曰。分别发趣道相者。谓一切诸佛所证之道。一切菩萨发心修行趣向义故。略说发心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信成就

  • 法华灵验传卷下·佚名

    湖州天下上座师本名抱玉。吴兴人也。母梅氏。孕恊灵祥即恶熏秽。既诞。齔岁於尼总持法华寺出家。愿诵莲经。三月通贯。日持七部。年登二十。诣京受戒。时肃宗皇帝夜梦吴僧诵法华经。口出五色光。吴音清亮。洎翌旦。勑

  • 第二十三卷·圆瑛

    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辛三 想阴魔相 分三  壬初 具示始终  二 中间十境  三 结害嘱护 壬初分二  癸初 始修未破区宇  二 修破显露妄源  癸初分二  子

  • 痴人说梦记·旅生

    长篇小说。清末旅生撰。三十回。作者生平未详。此书演述清末十数年间社会史。始于康、梁维新运动之前,终于庚子事变以后。书中主要人物多有影射:贾希仙代表作者理想,宁孙谋、魏淡然影射康(有为)、梁(启超),黎浪夫影射孙中

  • 八大人觉经略解·智旭

    西土圣贤集 后汉沙门安世高译,明蕅益释智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