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

卷九

得失篇

《小窗幽记》曰:胸有灵丹,点化得失。得失乃人生第一关口,“看透得失方是大英雄”。曾国藩引古人之言说:“非分之福,无故之祸,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为公事,为国家,得失必争;为个人,为名利,得失当淡。曾国藩用“悔”字诀和“硬”字功善处得失,一生奉守“六句箴言”。

得失篇(上)

【原文】

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入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天下事一一责报,则必有大失所望之时,佛氏因果之说,不可尽信,亦有有因而无果者,忆苏子瞻诗云:“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吾更为添数句云:“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辨已忘言。”

【译解】

为国为公应当奋勉去做,争名逐利应当谦退;开创家业应当全力以赴,守成安乐应当谦退;出外与入相交往应当勉励去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应当谦退。天下的事情每件都要求回报,那一定会有大失所望的时候。佛教的因果报应的说法不能全部相信,也有有了原因但没有结果的事情。回忆苏轼的词有“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我更添了几句说:“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辨已忘言。”

得失篇(中)

【原文】

吾家自道光元年即处顺境,历三十余年均极平安。自咸丰年来,每遇得意之时,即有失意之事相随而去,壬子科,余典试江西,请假归省,即闻先太夫人之讣。甲寅冬,余克武汉田家镇,声名鼎盛,腊月二十五甫奉黄马褂之赏,是夜即大败,衣服、文卷荡然无存。六年之冬、七年之春,兄弟三人督师于外,瑞州合围之时,气象甚好,旋即遭先大夫之丧。今年九弟克复吉安,誉望极隆,十月初七接到知府道衔谕旨,初十即有温弟三河之变。此四事者,皆吉凶同域,忧喜并时,殊不可解。现在家中尚未妄动,妥慎之至!余在此则不免皇皇。所寄各处之信,皆言温弟业经殉节,究欠妥慎,幸尚未入奏,将来拟俟湖北奏报后再行具疏也,家中亦俟奏报到日乃有举动。诸弟老成之见,贤于我矣。

【译解】

我家自道光元年以来都很顺利,三十多年来都很平安。自咸丰以来,每有得意之时,就有失意之事相随,壬子年科考,我在江西主考,请假归省,就昕到先太夫人的讣告。甲寅年冬,我攻克武汉田家镇,声名鼎盛,腊月二十五日刚得到御赐黄马褂之赏,当夜就大败。衣服、文卷荡然无存。六年冬、七年春,兄弟三人在外率兵,瑞州合围,形势很好,转而就是先大夫去世,今年九弟攻克吉安,声誉极盛,十月初七接到加知府道员衔的圣旨,初十就有温弟三河之变。这四件事,全是吉凶同域,忧喜并时,真不可理解,现在家中还没有妄动,妥慎之至。我在这里不免终日惶惶,往各处发信都说温弟已经殉节,究竟有些欠妥。幸亏还未上奏,将来等湖北奏报之后再行上疏。家中也等奏报到来时再有所举动。诸弟见解老成持重,比我高明。

得失篇(下)

【原文】

阅《范文正集》、《尺牍》、《年谱》,中有云:“千古圣贤不能免生死,不能管后事。一身从无中来,却归无中去。谁是亲疏?谁能主宰?既无奈何,即放心逍遥,任委来往。如此断了,既心气渐顺,五脏亦和,药方有效,食方有味也。只如安乐人,忽有忧事,便吃食不下。何况久病更忧生死?更忧身后?乃在大怖中饮食,要可得下!请宽心将息。”云云。乃劝其中舍三哥之帖。余近日多忧多虑,正宜读此一段。

【译解】

翻阅《范文正集》中的《尺牍》、《年谱》,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千古圣贤不能避免生死,不能管死后的事。一身从虚无中来,死后回到虚无中去。哪一个是亲?哪一个是疏?谁能做社会、人生的主宰?这既然无可奈何,就应该放宽心去逍遥自在,任意往来。如此想法,就会心气顺当,五脏也就和顺,服药才会有效,吃饭才会有味,做安逸享乐之人,忽然有了忧愁的事,就吃不下饭,何况是长期有病更担忧生死呢?更担忧身后的事呢?在恐怖中饮食,怎么能吃得下饭呢?还是放宽心将养休息吧1云云。这是劝他家中的三哥而写的信。我近日来多忧多虑,也正适合我读这一段。

猜你喜欢
  卷一○六·邱濬
  卷三十五·朱熹
  春秋阙如编卷六·焦袁熹
  春秋皇纲论卷三·王晳
  卷八·邵宝
  第十二章 17·辜鸿铭
  第五章 5·辜鸿铭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卷七·王顼龄
  卷十二·钱时
  卷十六·毛奇龄
  卷十四·毛奇龄
  卷二十二·江永
  卷二十一·胡广
  卷一·朱熹
  菩萨璎珞经卷第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六十八·彭定求

        卷368_1 【赋得冬日可爱】庾承宣   宿雾开天霁,寒郊见初日。林疏照逾远,冰轻影微出。   岂假阳和气,暂忘玄冬律。愁抱望自宽,羁情就如失。   欣欣事几许,曈曈状非一。倾心倘知期,良愿自兹毕。   卷368_2

  • 卷一百一十九·彭定求

        卷119_1 【从军行】崔国辅   塞北胡霜下,营州索兵救。夜里偷道行,将军马亦瘦。   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   卷119_2 【杂诗】崔国辅   逢著平乐儿,论交鞍马前。与酤一斗酒,恰用

  • ●卷六·潘德舆

      徐仲车先生《寄陈莹中》诗:“湘江之竹可为箭,吴江之水可淬剑。箭斫谗夫面。谗夫心虽破,胸中胆犹大。谗夫面虽破,口中舌犹在。生能为人患,死能为鬼害。”数语雄快痛切,与《小雅巷伯》同风,昌黎《利剑》诗剧有劲

  • 《化游词》妆扮脚色·丁耀亢

    成 连 春秋人。以琴化师襄人海仙去。宜道服黄冠,手持麈尾。扮外。何 生 宜逍遥巾、氅衣。扮正生。左 慈 三国人。以幻术传。宜道服,系绦,丫髻,头陀,赤面,挥麈。扮大净。王 阳 汉人。以点化传。宜小方

  • 卷三百五十·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五十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擢尚书礼部员外郎会叔文败贬永州司马宗元

  • 卷二O九 唐紀二十五·司马光

      起著雍涒灘(戊申),盡上章閹茂(庚戌)七月,凡二年有奇。   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景龍二年(戊申,公元七O八年)   春,二月,庚寅,宮中言皇后衣笥裙上有五色雲起,上令圖以示百官。韋巨源請布之天下;從之,乃赦天下。   迦葉志忠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一·乾隆

      明  太祖皇帝  【子卯】洪武二十年春正月以冯胜为征虏大将军帅师征纳克楚元太尉纳克楚拥众数十余万屯金山【明史地理志辽东三万卫西北有金山方舆纪要山东南距衞三百五十里考明三万衞今为奉天府开原县金山盖在

  • 卷三十三·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三十三 【起戊辰梁武帝大清二年魏文帝大统十四年东魏孝静帝武定六年○尽甲戌梁元帝承圣三年魏?帝元年齐文宣帝天保五年】

  • 大事记解题卷三·吕祖谦

    宋 吕祖谦 撰周显王八年公孙痤卒解题曰痤去年为秦所获寻归之而终于相位也今年卫鞅以痤将死荐之魏惠王不能用故自魏适秦则痤之死必在今年皮牢解题曰史记正义曰括地志云浍水县在绛州翼城县东南皮牢当在浍之侧秦孝公下

  • 钦定续通志卷三 唐纪三·纪昀

    唐纪【三】高宗高宗皇帝讳治太宗第九子也母曰文徳皇后长孙氏始封晋王贞观七年遥领并州都督寻拜右武候大将军十七年太子承干废而魏王泰次当立亦以罪黜乃立晋王为皇太子太宗尝命皇太子游观习射太子辞以非所好愿得奉至

  • 一○○○ 谕内阁所有现办满汉臣工表传等着总裁等董饬纂办·佚名

    一○○○ 谕内阁所有现办满汉臣工表传等着总裁等董饬纂办乾隆四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乾隆四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内阁奉上谕:国史之修,所以彰善瘅恶,信今传后。我国家凝承景贶,垂裕万年,前曾降旨将开国以来王公大臣及在朝满汉

  • 周必大传·脱脱

    周必大字子充,又字洪道,其祖先是郑州管城人。祖父周诜,宣和年间在庐陵任副职,因此定居在这里。父亲周利建,是太学博士。年少时就特别杰出,父亲死后,他被寄养在外祖母家,母亲亲自督促他学习。绍兴二十年(1150),周必大考中进士,被

  • 叶旺、马云传·张廷玉

    叶旺,六安人,和合肥人马云同隶属长枪军谢再兴,担任千户。再兴叛敌,他们两人自拔前来归附。多次从征,累积功劳一并授予指挥佥事。洪武四年(1371),偕同镇守辽东。当初,元主北逃,辽阳行省参政刘益屯居盖州,与平章高家奴互为声援,保

  • 《泉翁大全·樵语》序·湛若水

       嘉靖甲申冬,我师甘泉先生既主南雍教事,?习振颓,率德约礼,一月而大纲陈,三月而众务举。于是开讲院以授及门之徒,辟观光馆以处四方来学之士。谆诲之余,首出《大科训规》,次出《知新明论》,次出《二礼训测》,次乃出《樵语》焉

  • 卷九·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九钱塘程川撰易九上经二问易传乾卦引舜事以证之当初若逐卦引得这般事来证大好看曰便是当时不曾计防得乆之曰经解说洁净精微易之教也不知是谁做伊川却不以为然据某看此语自说得好盖易之书诚

  • 卷目·康熙

    日讲礼记解义卷目   经部四第一卷       礼类三【礼记之属】曲礼上第二卷曲礼上第三卷曲礼上第四卷曲礼下第五卷曲礼下第六卷檀弓上第七卷檀弓上第八卷檀弓上第九卷檀弓上第十卷檀弓下第十一卷檀弓下第

  • 庐山牯岭创设佛教讲演所募捐启·太虚

    庐山为晋慧远法师创设莲社之地,历六朝、唐、宋、元、明、清,禅讲各宗,寺院林立,乃吾国佛化最昌盛之区也。比数十年来,钟梵寥落,刹幢残废,而入兹山者,辄不胜今普之感!况牯岭辟为中外人士避暑之场,每当炎夏,东西士女之游止者,年数十

  • 卷第二·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二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西天祖师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迦毗罗国人也。行化至室罗筏城。有河。名曰金水。其味殊美。中流复现五佛影。祖告众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