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八十二、时报怀旧记(上)

  我从十七岁踏出了学堂门,为了生计问题,奔走衣食,所就的职业种类,可也不算少。但是都没有悠久性,少或一年,多至三年,又顾而之他。只有在上海的时报,为期可算最长。自清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至民国八年(一九一九),服务至十四年之久,要算是最长的了。而且即便与时报脱离以后断断续续,一直与新闻界为缘。从前有人说:新闻界也是一只大染缸,在这个染缸里一浸,便很不容易脱色。这也未必然吧?我有许多新闻界的老朋友,早已跳出这个圈子了。不过我还是执着,对于这十余年来的时报,至今还寤寐不忘。

  从前上诲的报馆,那有现代报馆的设备完全,规模宏大。即以时报的编辑部而言,最初只有一位总编辑(以前称总主笔),是罗孝高君。罗君脱离后,实在没有什么总编辑名义,编辑部就是三个人主持,一编要闻,一编地方新闻,一编本地新闻。自我进时报以后,陈景韩编要闻,我编地方新闻,雷继兴编本地新闻,(那个时候副刊也还没有咧,但狄楚青有些诗话、笔记之类,则附录在新闻之后),此外却有一位翻译,两位校对,论说是请馆外写的,三位编辑员每人每日写一时评,只此而已,但报纸却每日要出三大张,好像并没有什么紧张。

  而且时报馆还附属了一个带有俱乐部性质的息楼。几位编辑先生在工作的余暇,常常溜到息楼去,与来宾谈天说地。后来息楼里索性流行了叉麻雀、打扑克,楚青也一持放任主义。可是报纸也照常编得齐齐整整,并没有什么歪曲、错误,有时也颇多精采之点。并且我们这位陈冷血先生,脾气古怪而突兀。有一天,无缘无故,忽然失踪了。他的第一夫人,早已故世,尚未续娶,孑然一身,住在报馆里,那天报馆里找不到他,到雷家去问,也不知其踪迹(雷继兴太太,是景韩的姐姐),众皆错愕,幸而楚青接到邮局寄来一封信,说是告假出游几天,也不说去了那里,大家知道他的性情,也暂安心。后来接到他一封信,却从东三省寄来的,他一人遨游于白山黑水之间去了。

  我在时报馆,自己分为前后两期,以辛亥革命为分界,辛亥前为前期,辛亥后为后期。

  前期很热闹,后期渐冷落,第一那个中心人物陈景韩去了申报,此外编辑部中人也变动了,息楼里的朋友们,做官的做官了,远游的远游了。编辑部中变动最多者莫如本埠新闻版,我初进去时,两三年后,一直雷继兴,自雷继兴去后(辛亥革命前夕,他已进入政界了),林康侯继之(林原为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校长);既而林又去了,继之者为沈叔达;(沈又号心工,继林康侯南洋附小缺,即是最初编“学校唱歌集”的);沈叔达去了,龚子英继之(龚为苏州人,久居上海,为金业学校校长);龚子英去了,瞿绍伊继之(瞿亦上海人),以后又经数人,最后乃为戈公振。(戈初入时报为校对。)

  所以我虽不是时报的创办人,服务于时报的时期,要算最长,其次乃是陈景韩。不过景韩虽然脱离了时报,到了申报去,好像以顾问资格,常来时报。直到黄伯惠接办了时报以后,还与时报有渊源,不似我后来出了时报,便洒然以去了。

  当我在山东青州府中学堂的时候,景韩便寄了一张照片给我,照片上两个人,一穿西装,一着中服。说明是罗孝高与陈景韩,因为两人我都未见面,他要我猜谁是罗,谁是陈。我知罗为广东人,乃猜穿西装者为罗,作书询之,彼亦未答。及至见面,方知是猜差了,穿西装者却是景韩。其时上海穿西装还很少,大家拖一条辫子,但景韩剪辫甚早,全时报馆也只有他一人剪辫子,穿了西装呢。

  在编辑部(从前叫主笔房),我与景韩同一室,每人同样一张写字台。台上乱七八糟堆得满满的,都是各方通信、投稿、报纸(有些与外埠交换的),杂件等等,有尺许高,从不清理。馆中仆役也不敢来清理(狄楚青另外一个房,名曰总理室,他的桌子上,堆得此我们的还要高,有许多书画、碑帖、古董之类,通常房门锁起来,要等他来了才开门)。我们房里的两书桌,一旦要清理了,我觉得这也不好丢弃,那也应暂保留,迟迟疑疑的。景韩的桌子呢?他看也不看,把桌子上东西,双手捧起来,向大字纸篓里一丢。我说:“这一件应当留着吧?”他说:“不要!不要!留此徒乱人意。”这可见我们两人性情之不同。

  初见陈景韩时,有两印象,一为脚踏车,一为烟斗。我常笑他:他属于动静二物,动则脚踏车,静则烟斗。他不坐人力车,脚踏车又快,又便、又省钱,随心所欲,往来如飞,文学家称之为自由车。提起脚踏车,我又见猎心喜了,颇思学习。他说:“好!我来教你。”于是租了一辆车,选一新开辟的马路,行人较少,每天下午去学习。到了第三天,刚刚能够不要人扶持,一交跌在路傍一小沟,满身坭污,眼镜几乎跌碎,从此就不学习。但景韩说:“要学习,跌几交,算什么事。”再说到烟斗,当他口衔烟斗,脚踏在书桌上,作静默构思状,我说你是从福尔摩斯那里学来的吗?他也不理我。他所吸烟丝不知何名,我吸之甚不耐此味。我虽吸过国粹的旱烟、水烟,但其时香烟尚未上口咧。

  某一年,景韩自北京回上海,携来一头狼狗,据说原来军用狗,是北京军界中的一位姓钱的送给他的。这狗状甚凶猛,性却驯善。好像有一个名字,而其名不彰,时报馆里的人,都叫它“冷血的狗”。在编辑室中,它老是伏卧在我们书桌的中间,它颇灵敏,知主人意旨,听主人命令,此原是狗的本性,而人的爱狗亦在此点。我不喜狗,但也不厌狗,澹然处之而已。起初,它随着主人出入,跟着脚踏车,亦步亦趋。后来,它可以独往独来。有一天,我从馆里出来,正思回家,忽有一巨物,直扑我身,两脚搭上我的肩头,吓了我一大跳,却正是“冷血的狗”。我想:在主笔房里,和它不瞅不睬,何以忽然和我亲热起来?或以为路上忽遇老朋友,也得招呼一下,不能反面若不相识吗?这条狗,在景韩续弦娶第二夫人时,便送给人家了。

  景韩的趣事甚多。有一天,好像康侯与继兴,在息楼中,为了一块钱,你推我让,一个要给他,一个说不要,恰巧景韩走来,说:“你们都不要吗?那就丢了吧。”他就拈起这块钱,向窗外马路上一丢。累得那个息楼茶房,向马路拾取,早已没有了。景韩道:“没有最好,省得再推来推去。”又有一次,沪杭铁路,招待我们到海宁观潮,到江岸边,要跑一段路。早晨天凉,景韩穿了件夹大衣,跑路时不觉热了,脱去大衣携在手中,甚觉累赘。同行一友笑说道:“既然累赘,弃之可也。”路旁正坐着一个老乞丐,景韩便把这夹大衣丢了给他。这个乞丐方错愕间,景韩说:“给你!给你!”扬长而去。

  更有一事与人不同者,凡属亲友的婚丧喜庆,他概不送礼。如果是吊丧、庆寿,绝对不来,结婚或者来看看,亦不道贺。伹他娶第二位夫人时,居然宴客,客凡十七人,我亦其一也。吃的是西餐,座无女宾,新娘亦未临席(他的第二夫人王氏,忘其名,上海人,中西女学毕业生)。人每目景韩为怪人,当时的所谓怪人者,便是不谐世俗,奸自立异,或者出于礼法之外。但景韩实一志识高尚的人,凡所作为,亦未有损于人。结婚以后,我觉得他起居有节,也便随俗得多了。

  我与景韩相处的时间多,不觉拉杂谈了不少。我再谈到雷继兴,也实在是个可佩而可惜的人。他是日本早稻田高材毕业生,研究政治法律的,可是他有肺病,不过二十多岁的人,那病已经很深了。他的夫人,便是景韩的令姐,因为景韩的父亲,却是继兴老师,幼年时即赏识他的聪明,便以女儿配给了他。狄楚青开时报馆,把陈、雷两人拉了来,那正在清代末纪,立宪啊,革命啊,闹个不清,像雷继兴这样精通政法的学者,真是在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材。

  继兴是进过学的,写文章通畅透切,口才也好,可说得是辩才无碍。那个时候,上海到处开会,到处演说,那演说不是容易的事呀,有许多人想好了一篇演词,起好了腹稿,及至走上台时,全都忘却,两眼白瞪。也有的人言不由衷,语无伦次,像说书先生一般的“口铳”“漏洞”,接连发生。当时上海演说最好的首推马相伯,第二名就是雷继兴了。但据内行人说:马相伯虽然演说得好,不无有些矜才使气;而雷继兴却举止从容,稳健有力。有听他初发言时声音甚低,慢慢的高起来,及至说到最紧要时,不期而然全座掌声雷动了。

  辛亥革命前夕,他是江苏各钜公如张謇、赵凤昌等高等顾问,即是世所谓智囊者,那时早脱离了时报了。旋又至北京,虽不曾做官,不似许多同学的都成为新贵,闻其潜势力颇大。我当时自知能力薄弱,不求上进,不在这圈子以内,所以也不大知其详。

  后据友人传述,在开国之初,袁氏未谋帝制之前,有许多法律规章,均为雷奋所起草的,不知此语能否证实呢。

  此外,如林康侯、龚子英、沈叔达诸君,虽他们早离开了时报馆,我和他俩仍相交往。尤其是康侯,他入了银行界以后,我常与他在银钱上有小小的往来。后来我们又组织了个同庚会(因为我与他同为光绪丙子年生的,有穆藕初等共二十人),每月聚餐一次,所以他如在上海时,每月必见一面,关于康侯的事,以后当再提及。

  入时报以后,那时却另有一班朋友,这却是因狄楚青而认识的,实在是与时报无关。就在那个时候,楚青在静安寺路东口(今称南京西路)跑马厅对面,设立了民影照相馆(楼下为民报馆),楼上沿马路一间,本为招待宾客,研究影印书画所需,后来竟成了一个俱乐部。许多朋友,常来此游玩,而有两位朋友,也便住在那里。这两位朋友,一为濮伯欣(号一乘),一为陈彦通(陈三立的第七公子),这都是楚青小一辈的朋友。

  其他楚青的朋友,有熊秉三(希龄)、叶誉虎(恭绰)诸位,誉虎是难得来,而秉三却常常来此。那个时候,陈彦通最是活跃,以世家子风流文采,又好冶游,北里中名花群集。只有熊秉三规行矩步,谨守阃令,他也是“狮吼记”中陈季常的流亚,那时他的朱夫人尚未逝世,至于毛彦文女士却尚在雏年。

  因小说时报徵求照片而猎艳(曾见前章),又以陈七公子的浪漫作风,民影照相馆莺莺燕燕,遂成为珠香玉笑之场,我的和花界姊妹为缘,亦由此开端。杜牧之所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非无故也。张四先生(謇)板起面孔向人说道:“时报馆冷血好赌,天笑好嫖,那里办得好?”(据史量才传说)我不足惜,冷血不过叉叉小麻雀耳,乃竟以好赌加之。又闻陈伯严(三立)向人抱怨楚青,说把他的儿子老七引坏了。回念前麈,殊可忏悔。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五·李延寿
  卷七 晋语一·左丘明
  越绝卷第五·袁康
  卷下·李纲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六·李心传
  鸿猷录卷二·高岱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十七·佚名
  五六四 寄谕江西巡抚郝硕等查明刘峩刷卖《圣讳实录》一案·佚名
  二○九 江苏巡抚萨载奏查办伪妄书籍情形折·佚名
  卷七·温达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司马迁
  卷三十八·徐一夔
  第二节 步步向前进·蒋廷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三·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十三    歙县汪立名编长庆集十三【律诗五言七言凡九十二首】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忆在贞元岁初昇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贞元中与微之同登科第俱授秘书省校书郎始相识也】肺腑都

  • 示长女·戴望舒

    记得那些幸福的日子!女儿,记在你幼小的心灵:你童年点缀着海鸟的彩翎,贝壳的珠色,潮汐的清音,山岚的苍翠,繁花的绣锦,和爱你的父母的温存。

  • 卷二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十八杂曲歌辞竹枝【顾况 竹枝本出於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沅湘以俚歌鄙陋乃依骚人九歌作竹枝新辞九章教里中儿歌之由是盛於贞元元和之间其音协黄锺羽末如吴声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帝子苍梧

  • 卷二十二·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二十二平湖沈季友编明寳云高士马嘉祯嘉桢字允和号和衷嘉植弟崇祯已夘举人每闻时事辄慷慨泣下时就里塾课生徒束脯所入以供二人尝云兄以禄养我以馆糓养各供子职焉年六十七卒无子一女适沈晭方易箦

  • 志第十五 天文三·沈约

    晋简文咸安元年十二月辛卯,荧惑逆行入太微,二年三月犹不退。占曰:“国不安,有忧。”是时,帝有桓温之逼,恆怀忧惨。七月,帝崩。 咸安二年正月己酉,岁星犯填星,在须女。占曰:“为内乱。”五月,岁星形色如太白。占曰:“进退如度,奸邪

  • 班马异同卷四·倪思

    曹参世家第二十四史记五十四汉书同萧何传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从将击胡陵方与攻秦监公军大破之东下薛击泗水守军薛郭西复攻胡陵取之徙守方与方与反为魏击

  • ◎刘喜奎钟情差遣官·宣南吏隐

    赵在湘川行,间寂寞。曾纳鄂人钱雅文之养女为妾,以慰客怀。回津之后,忽又垂涎于女伶刘喜奎,常于晚间招之入署。演戏一折,赐金一千八百不等,初意将纳之下陈矣。某年在保庆寿招待员中有蔡成之其人,陆军部之差遣也。喜奎自京奉召

  • 弁言·查继佐

    弁言「罪惟录」,是一部明季查继佐撰着的「明史」。「四部丛刊」三编「史部」收有此书,影印自吴兴刘氏嘉业堂藏的手稿本。查氏(海宁人,字伊璜,自号东山钓史)在所作的「自序」(原题「东山自叙」)中,亦一如其另一着作「鲁春秋」(已

  • 六 第一次中国内地的旅行·胡适

    在君的第一次中国内地旅行,见于他的《漫游散记》的第一部分。(《独立评论》第五、六、八、九、十期)5月12日,他到了昆明。那时叶浩吾先生(瀚)在云南高等学堂做监督,他指导在君改服装,做铺盖,雇人夫。他在昆明住了两个多星期。5

  • 50.刘邦和项羽·林汉达

    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以后,各地的百姓纷纷杀了官吏,响应起义。没有多久,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陈胜派兵遣将分头去接应各地起义,他们节节胜利,占领了大批地方。但是因为战线长,号令不统一,有的地方被六国旧贵族

  • 四年·佚名

    (癸巳)四年大明成化九年春正月1月1日○朔壬辰,上率百官,就仁政殿階上,行望闕禮。又進表裏于大王大妃、仁粹王妃殿。○御仁政殿受賀。○御仁政殿,行會禮宴。倭人仇難灑毛等十五人、野人軍有等七十人與焉,宴將罷,賜物有差。○傳

  • 卷一百十二·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十二   宋 卫湜 撰宰我曰吾闻鬼神之名不知其所谓子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敎之至也衆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隂为野土其气?扬于上为昭明焄蒿凄怆此百物之

  • 金光明经卷第四·佚名

    北凉三藏法师昙无谶译    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第十六  佛告树神。尔时流水长者子。于天自在光王国内。治一切众生无量苦患已。令其身体平复如本。受诸快乐。以病除故多设福业。修行布施。尊重恭敬是长者子。作

  •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七(论本第十六七八九二十)·窥基

    基撰思谓思虑。即遍行思。唯意识俱。因思生慧。名为思慧。今取因思慧所成诸法。体通五蕴。为此地体。文分为二。初标列三门。后随别释。自性清净者。明思慧体。简生得善故名清净 思择所知者。思择一切所应知法 思择

  • 佛说无常三启经·佚名

    □□□□□□□  修者咸到无为岸法云法雨润群生  能除热恼蠲众病难化之徒使调顺  随机引导非强力稽首归依真圣众  八辈上人能离染金刚智杵破邪山  永断无始相缠缚始从鹿苑至双林  随佛一代弘真教各称本缘

  • 节孝语录·徐积

    一卷。北宋徐积撰。徐积字仲车,山阳人。进士。元祐初授扬州司户参军,为楚州教授。历和州防御推官,改宣德郎。卒于监中岳庙,政和六年(1116)赐谥孝处士。是书,为其门人江端礼所录。《文献通考》载一卷,与今本合。其中“说经”

  • 钵兰那赊嚩哩大陀罗尼经·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除恶魔鬼神,及消除灾害疾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