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弇山堂别集卷五十三

(明)王世贞 撰

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表

张本见前永乐二十二年以南京兵部尚书兼掌本院事

萧维祯见前天顺元年任掌院事

石璞见前天顺四年起掌院事成化元年致仕

黄绂见前弘治五年任掌院事六年致仕

陈玉直隶宜州卫籍直隶髙邮人弘治癸丑进士正徳十四年任掌院事嘉靖元年致仕

聂贤见前嘉靖四年任掌院事

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表

杜智直隶芜湖人洪武中举文学永乐二十二年任右都御史掌院事洪武元年免

向寳见前洪熙元年由北院改掌南院事宣徳三年卒于官

熊槩见前宣徳四年任掌院事八年改北

陈勉江西宁都人永乐丙戌进士景泰元年任掌院事三年致仕

张纯详南京兵部尚书湖广江陵人景泰三年任右都御史掌院事

林聪见前成化十年任掌院事兼提督操江

王恕见前成化十三年任掌院事兼叅赞机务

李裕见前成化二十年任掌院事

屠滽见前成化二十三年调任掌院事

张悦见前弘治六年任掌院事

邓廷瓉见前弘治八年任掌院事十四年再任

翟瑄见前弘治九年任掌院事

陈道见前弘治十三年任掌院事

张敷华见前弘治十四年任掌院事

金泽应天江宁籍浙江鄞县人成化丙戌进士弘治十八年任掌院事三年致仕

髙铨见前正徳元年任掌院事

熊绣湖广宁逺卫籍江西丰城人成化丙戌进士正徳二年任掌院事三年致仕

张鼐山东歴城人成化乙未进士正徳三年任掌院事三年逮狱革职

洪锺见前正徳三年任掌院事王鉴之见前正徳三年升未任迁刑部

张(阙)见前正徳四年任掌院事

张宪见前正徳四年任掌院事

刘洪湖广安陆卫籍江西彭泽人成化丙戌进士正徳五年任掌院事六年丁忧

戈瑄见前正徳七年任掌院事

黄珂见前正徳九年任掌院事

邓庠见前正徳十年任掌院事

洪逺见前正徳十一年任掌院事

杨旦见前嘉靖元年起未任改南户书

崔文奎见前嘉靖元年任掌院事

王懋中江西安福人成化甲辰进士嘉靖元年任掌院事二年卒于官

邹文盛见前嘉靖二年任掌院事

张嵿见前嘉靖二年任掌院事

张琮应天江宁人弘治庚戌进士嘉靖五年任右都御史掌院事八年灾异自陈致仕

何瑭河南懐逺卫人弘治壬戌进士嘉靖八年由礼部侍郎升养病未任致仕

万镗见前嘉靖八年任掌院事十一年为民

王軏见前嘉靖十二年任掌院事

周用见前嘉靖十二年任掌院事

王爌浙江黄岩人弘治壬戊进士嘉靖十七年任掌院事十八年致仕

胡训见前嘉靖十八年任掌院事

王以旗见前嘉靖二十二年任掌院事

韩邦竒见前嘉靖二十五年任掌院事

刘讱见前嘉靖二十六年任掌院事

欧阳必进见前嘉靖二十九年任掌院事

端廷赦直隶当涂人正徳辛巳进士嘉靖三十年任掌院事三十三年卒

吴鹏见前嘉靖三十三年任掌院事

王学益见前嘉靖三十三年任掌院事

倪嵩直隶当涂人嘉靖己丒进士三十四年任掌院事三十六年致仕

蔡云程见前嘉靖三十六年任右都御史掌院事

王访见前嘉靖三十八年任掌院事

卢勲见前嘉靖三十九年任掌院事

赵大佑见前嘉靖四十年任掌院事

张舜臣见前嘉靖四十三年任掌院事

孙植见前嘉靖四十三年任掌院事

郭宗皋见前隆庆元年任掌院事

林云同见前隆庆元年任掌院事

赵炳然见前隆庆三年起兼兵书掌院未任卒

曹邦辅见前隆庆三年任掌院事

刘自强见前隆庆四年任掌院事

曹亨见前隆庆四年任掌院事

谢登之见前隆庆四年任掌院事

张瀚见前隆庆五年任掌院事

魏学曾陜西泾阳人嘉靖癸丑进士隆庆六年升未任回籍

傅颐湖广沔阳人嘉靖甲辰进士万厯元年任

赵锦见前万厯二年任掌院事

吴百朋见前万厯三年任掌院事

李幼滋见前万厯四年任掌院事

曾省吾见前万厯四年任掌院事

王好问见前万厯五年任掌院事

汪文盛见前万厯(阙)年任掌院事

谢鹏举湖广(阙)人嘉靖丙辰进士万厯(阙)年升未任致仕

刘斯洁见前万厯(阙)年任掌院事

刘尧诲见前万厯(阙)年任

郭应聘见前未任

熊汝达江西进贤人嘉靖甲辰进士未任

袁洪愈见前万厯十二年任

辛自修河南襄城人嘉靖丙辰进士万厯十三年任

海瑞广东琼山人由举人万厯十四年任

耿定向湖广黄安人嘉靖丙辰进士万厯十六年任

孙丕扬陜西富平人由进士万厯十八年任

○大都督府左右都督同知佥事表

大都督府因枢密院而改建之者也枢密院之职实古太尉大司马诸将军而其名则循唐宦官之旧五季托肺腑其权据宰相上宋専兵政稍与宰相次而号两府然皆搢绅大夫为之至元而用其国人与汉人之以武功显者第往往叅互一二搢绅以赞其谟画至明兴而截然武弁薮矣髙帝之下集庆置中书省即置行枢密院而自领之功臣宿将得序迁为同知佥院同佥判官其品秩皆仍元旧至四年辛丑之三月始改置大都督府拜皇侄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寻增置左右都督同知副使佥事官以中书叅议李善长兼司马宋思颜为叅军经歴都事皆极一时之选而同知佥院之在军行者尚仍其故不改吴元年甲辰正月即王位定大都督从一品左右都督正二品同知从二品副使正三品佥事从三品寻大都督文正坐罪废罢不设以左右都督为长官十月进阶俱正一品同知从一品副使从二品佥事从三品三年革副使升佥事正二品凡天下将士兵马大数荫授迁除与征讨进止机宜皆属之十三年分大都督为五军都督府见若以为品秩如其故者而兵部阴移之其权渐分矣至永乐而尽归之兵部所谓五都督者不过守空名与虚数而已其左右都督以下至同知皆以加边将之有功者其佥事以待序迁者而掌印佥书之类必以属公侯伯间有属老将之实为都督者不能什一也故断自十三年以前表之后不复赘焉

大都督

朱文正上兄南昌王之长子乙巳年任镇守陜西吴元年罢后赐死子孙世为靖江王

左都督

李文忠直隶临淮人洪武三年由浙江行省平章政事升任封公

汤和

直隶濠州人洪武十年由右御史大夫升任封公丁玉见前洪武十二年由右都督升任

右都督

冯胜初名宗异直隶定逺人洪武二年由都督同知升任

邓愈直隶虹县人洪武三年由右御史大夫升任

丁玉见前洪武十一年由左御史大夫升任

同知枢密院事

廖永安直隶巢县人戊戌年任

徐达见前戊戌年任

邵荣不知何许人戊戌年任

俞通海直隶濠州人庚子年任

廖永忠永安弟辛丑年任

冯国胜即冯胜见前癸夘年任

都督同知

冯宗异即胜见前吴元年任

康茂才湖广蕲州人吴元年任

唐胜宗直隶毛城人洪武二年任

陆仲亨直隶濠州人洪武二年任

华云龙直隶定逺人洪武二年任

张兴祖即汪兴祖直隶巢县人洪武元年任

吴良直隶定逺人洪武三年由都督佥事升任

赵庸直隶庐州人洪武三年由中书右丞升任

傅友徳直隶宿州人洪武三年由江淮行省叅政升任

頋时直隶濠州人洪武三年由都督副使升任

陈徳直隶濠州人洪武三年由都督佥事升任

王志直隶临濠人洪武三年由平阳卫指挥使升任

郑遇春直隶濠州人洪武三年由朔州卫指挥副使升任

何文辉直隶滁州人初赐姓朱后复洪武四年升九年卒

沐英直隶定逺人洪武九年由都督佥事升任

都督府副使

顾时见前洪武元年

任孙兴祖直隶濠州人洪武元年任

佥枢密同佥附

汤和见前丙申年摄任

廖永安见前丁酉年任

徐达见前丁酉年任邓愈见前戊戌年任

胡大海直隶虹县人戊戌年任

寗安庆故元将戊戌年任

常遇春见前戊戌年任

俞通海见前戊戌年任

张徳胜直隶梁县人戊戌年任

朱文正见前己亥年任

方国珉浙江黄岩人国珍弟己亥年任

缪大亨直隶定逺人庚子年任

朱文忠即李文忠见前庚子年任

胡徳济大海子庚子年任

都督佥事

郭子兴直隶濠州人吴元年任

陈徳见前吴元年任

吴良见前洪武元年任

吴桢良弟洪武元年任

耿炳文直隶濠州人洪武元年任

费聚直隶临濠人洪武元年任

孙遇仙不知何许人洪武二年任

何文辉见前洪武二年任

金朝兴直隶巢县人洪武三年任

王成不知何许人洪武三年任已下皆由指挥升十年出为浙江都指挥使

单发不知何许人洪武三年任

沐英见前洪武三年任

仇成直隶含山人洪武三年任

费震不知何许人洪武三年任

王弼直隶定逺人洪武三年任

胡徳不知何许人洪武三年任

金兴旺不知何许人洪武四年任兼奏左傅

蓝玉直隶定逺人洪武六年任

王简直隶寿州人洪武六年任

林济峰不知何许人洪武八年任

曹兴不知何许人洪武八年任后封侯

谢成直隶濠州人洪武八年任后封侯

瞿通直隶合肥人洪武八年由鳯阳卫指挥升致仕

毛升直隶合肥人洪武八年任后封侯

丘广直隶定逺人洪武八年任

毛骧不知何许人洪武九年任后论死

陈方亮不知何许人洪武九年任十二年降海南卫指挥

李新直隶濠州人洪武九年任后封侯

张温直隶(阙)人洪武九年任后封侯

周武不知何许人洪武九年任后封侯

张龙直隶濠州人洪武九年任后封侯

陈桓直隶濠州人洪武十年自佥事出为浙江都指挥使后封侯

张铨直隶定逺人洪武十一年任后封侯

孙恪兴祖之子洪武十一年任后封侯

谢熊不知何许人洪武十一年任

张徳不知何许人洪武十一年任

马云不知何许人洪武十一年任

髙显直隶梁县人不知何年任

弇山堂别集卷五十三

猜你喜欢
  志第十四 乐五·魏收
  卷四·佚名
  卷第一百二十八·胡三省
  新加坡之记念诏书·佚名
  卷之十·佚名
  卷之四百五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三·佚名
  ●卷三·赵釴
  五四六 寄谕署两江总督萨载等将保定纬沈澜隔别解京交部讯究·佚名
  宋微子世家第八·司马迁
  卷一十一 孝景本纪第十一·司马迁
  卷二 夏本纪第二·司马迁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佚名
  杨梅南·佚名
  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郑廷玉

    (净扮孛老领俫儿上,云)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终年万事休。老汉汴梁人氏,姓刘名荣祖,年八十岁也。我多有儿孙,广有田产,我是这汴梁第一个财主。我的父亲曾说,我那祖父公刘均佐,被个胖和尚领着他出家去了。手心里有个忍字,是俺祖公

  • 卷十六·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十六翰林院编修查愼行撰客船集【起壬申九月尽十二月】乐天琵琶行自述迁谪之情托於送客而不着其姓字未必果有其人也今余与恒斋别正值枫叶芦花之候恒斋官况不异左迁别後倘有诗见及其毋使人疑此

  • 前汉书续集卷中·佚名

    汉十一年三月初一日,驾征陈豨还朝,百姓香花远接,文武随驾入内。即日升殿,宣太后问韩信如何。吕后曰:“子童领圣旨,九月二十一日未央宫下,斩讫韩信也。”高皇有悔之心。高皇曰:“合等寡人回程,斩之未迟。”吕后奏曰:“我王去时,教

  • 卷之一千四百五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八百八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256.三征噶尔丹·林汉达

    沙俄政府在雅克萨失败以后,并不甘心,就在尼布楚条约签订的第二年,又唆使准噶尔部(蒙古族的一支)的首领噶尔丹进攻漠北蒙古。那时候,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个部分。除了漠南蒙古早已归属清朝外,其他两部也

  • 纲鉴易知录卷五二·吴楚材

    唐纪代宗皇帝纲 癸卯,代宗皇帝广德元年,春正月,以刘晏同平章事,度支等使如故。纲 流来瑱于播州,杀之。目 初,来瑱在襄阳,程元振有所请托,不从。及为相,元振谮瑱言涉不顺,与贼合谋。坐削官爵,流播州,赐死。由是藩镇皆切齿于元振

  • 问明卷第六·扬雄

    或问“明”。曰:“微。”或曰:“微何如其明也?”曰:“微而见之,明其悖乎!”聪明其至矣乎?不聪,实无耳也;不明,实无目也。“敢问大聪明。”曰:“眩眩乎,惟天为聪,惟天为明。夫能高其目而下其耳者,匪天也夫?”或问:“小每知之,可谓师乎?”

  • 第十四章 15·辜鸿铭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辜讲孔子提到其祖国(鲁国)一位有权势的贵族(臧武仲)时,说:“他占据着一个军事要镇,然后捎信给国君,请国君为自己家的领地指派一位继承人。尽管据说那件事情中他没有要挟国

  • 卷八·陈则通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提纲卷八     宋 陈则通 撰盟会门内大夫及外大夫盟会例文二年公孙敖会晋士縠于垂陇 八年公子遂会晋赵盾盟于衡雍 十有一年夏叔仲彭生会晋郤缺于承筐宣十有五年仲孙蔑会齐高固于无娄成二年六

  • 卷二·王昭禹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二宋 王昭禹 撰大宰下以九式均节财用【式之字从弋从工工者所以具人器也弋者所以取小物也工为取之小则用式式非大者之事而大者用之以为百官之所承此以为天下之所准也书曰百官承式老子曰知其白

  • 辯中邊論品目·欧阳竟无

      辯相品第一   辯障品第二   辯真實品第三   辯修對治品第四   辯修分位品第五   辯得果品第六   辯無上乘品第七   中論自性無.諸法緣生故。中邊虚妄分別有.許滅解脫故。許滅則非實.二取若實.則   不

  • 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经卷上·佚名

    宋沙门翔公于南海郡译一名决了诸法如幻化三昧经。闻如是:一时世尊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五百人俱。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迦叶、须菩提、阿难揵等,率自耆年素行修行,皆弃瑕疵垢除清净,宿树众德,所作已办。了厌身弊

  • 金刚般若蜜多经白话述义·王骧陆

    王骧陆居士著我今天为什么要讲金刚经,用白话来述义呢?为要把金刚经上的妙用,移用在社会上。因离了世间上一切人事,佛法就没用处了。佛法处处是解除人生的痛苦,不论贵贱贤愚、老幼中外,是个人,就

  • 马丁·伊登·杰克·伦敦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1876—1916)的代表作,带有自传性质。小说展现了一个信奉尼采“超人”哲学的个人主义者奋斗的一生。水手马丁偶然结识资产阶级女子罗丝,崇仰她所属阶层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他脱离海上生涯,把“

  • 鉴湖说·王十朋

    东坡先生尝谓杭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目某亦谓越之有鉴湖如人之有肠胃目翳则不可以视肠胃秘则不可以生二湖之在东南皆不可以不治而鉴湖之利害为尤重昔东汉太守马臻之开是湖也在会稽山阴二县界中周回三百五十余里溉田九千余

  • 颐庵居士集·刘应时

    诗别集。南宋刘应时撰。二卷。应时字良佐,号颐庵居士,四明(今浙江宁波)人。约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与陆游、杨万里友善。此编有陆、杨二序,分上下卷,上卷收五七言古诗三十二首,下卷收七言律诗二十首,七言绝句五十首,

  • 草木子·叶子奇

    明代笔记。4卷。叶子奇撰。该书大约写成在洪武十一年(1378)之后,但最早刊刻却是在正德十一年(1516),系由其七代宗子叶溥付梓刊行。此外,还有明万历,清乾隆,同治年间的重刻本。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了校点本。北京图书馆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