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阿术传

阿术,姓兀良氏,都元帅兀良合台之子,沉着机敏,有勇有谋。宪宗时,随父征西南夷,率精兵为斥候,所向无敌。平大理,降交趾,均有战功,事见《兀良合台传》。

世祖即位后,阿术执掌宿卫。中统三年(1262),参加平叛李王..有功,拜征南都元帅。至元元年(1264)八月,攻占两淮,军声大振。四年八月,进军襄阳、南郡,夺取仙人、铁城等寨,俘人口五万。回师途中,在襄、樊间遭到伏击,阿术用计大败宋军,斩敌万余人。五年,在汉水两岸筑鹿门、新城等堡,使援襄宋兵不能前进。六年七月,连日大雨,汉水大涨,宋将夏贵、范文虎相继率兵来援襄阳,阿术大败宋军,杀、溺、生擒共五千余人,缴获战船百余艘。接着修治战船,教练水军,建筑圜城,以威胁襄阳。范文虎再率水军来解襄阳之围,来兴国率百艘战舰攻百丈山,均被阿术击败于湍滩。九年三月,元军攻破樊城外城。宋副将张顺、张贵率船百只,满载军衣,自上游支援襄阳。阿术挥军攻击,顺战死,贵逃入襄阳城内。不久,张贵乘船顺流东下,又遭阿术与元帅刘整的伏兵袭击。张贵被擒,其余战死。是年九月,加阿术为同平章事。十二月,阿术攻克樊城,宋襄阳守将吕文焕出降。

十年七月,阿术奉命进军淮东,抵扬州城下,宋军以千骑出战,阿术以伏兵袭击,擒宋将王都统。

十一年正月,入朝与参政阿里海牙奏请伐宋。世祖允准,于是奉诏与丞相伯颜、参政阿里海牙一同领兵伐宋。三月,晋升为平章政事。九月,元军进至郢州之盐山,得悉宋沿江九郡精锐之师尽集中于郢江东西两城,难以通过,不如先取黄家湾堡,该地东有河口,可由此拖船入湖,转向下游。于是阿术不攻郢城,而改行于大泽中。忽然,宋骑兵千骑突然追来,而阿术才数十骑,他们奋力反击,斩杀宋军五百余人,生擒赵、范二统制。元军攻克沙洋、新城,前军已抵复州,守将翟贵开城投降。

宋将夏贵以大舰扼守江、汉河口,两岸也防御甚严。阿术采用属将马福之计,回舟沦河口,穿越湖中,从阳逻堡西沙芜口入长江。十二月,元军至阳逻堡,但攻之不下。阿术对伯颜说“:攻城是下策,若分一半水军沿岸西上,泊驻青山矶对岸,伺机乘虚进攻,可以取胜。”伯颜同意这一战略。第二天,阿术遥见南岸沙洲,即率军抢占。宋将程鹏飞调军抵抗,双方大战于江中,鹏飞败走。大军乘胜登岸追击至鄂州东门而还。夏贵闻知阿术飞渡长江,大惊,率所领兵舰三百艘先逃,其余溃散,元军攻下阳逻堡。

伯颜召集诸将讨论下步进军方略,有人认为应先取蕲州、黄州。阿术则认为“:若赴下流,退无所据,上取鄂州、汉阳,虽迟十天左右,但有根据地,此为万全之计。”至元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元军水陆并进,直趋鄂州、汉阳,焚宋船三千艘,火光照天,汉、鄂两城大为恐慌,相继投降。

至元十二年正月,黄州、蕲州、江州相继投降。阿术率水军趋安庆,宋将范文虎降。大军至池州,宋丞相贾似道率重兵拒守芜湖,同时派宋京来求和。伯颜本想停止进军,阿术认为:“若不攻贾似道,恐那些已降的州郡今夏就难保住。而且宋朝不讲信义,方来求和,而又射我军船,逮捕我巡逻骑兵。现在只有进兵,若有所失,罪责由我承担。”元军进至丁家洲,与宋军前锋孙虎臣对阵。夏贵以战舰二千五百艘封锁江面,贾似道将兵为后盾。两军大战,宋军大溃,详见《伯颜传》。

世祖见宋朝重兵皆驻扬州,临安依此为屏障。四月,命阿术分兵围扬州。四月十九日,元军至真州,在珠金砂打败宋军,斩首二千余级。大军抵扬州后,在瓜洲造战船军械,从真州运粮。宋都统姜才领步骑军二万来攻,双方大战,姜才军抵抗不住败却。其副将张林被擒,损军一万八千余人。

十二年七月初一日,宋两淮镇将张世杰、孙虎臣拥有战船万艘,驻焦山东,每十船为一舫,用铁锁相连。阿术登石公山观察后说“:可用火攻。”于是选强健善射军士千人,乘巨舰分两翼夹攻,阿术居中进击,以火箭射烧,火焰漫天,宋兵战船行驶不便,前军赴水溺死,后军逃散。追至图山,缴获黄鹄船七百余艘。从此宋军一蹶不振。十月,诏拜阿术为中书左丞相,仍命他屯守淮南以对付狡诈的李庭芝。大军进取临安,阿术驻兵瓜洲以断绝扬州援军。伯颜之所以能兵不血刃而灭宋朝。阿术在爪洲控制宋扬州援军起了很大的作用。

十三年二月,夏贵将淮西诸城献降。阿术对众将说:“今宋已亡,唯李庭芝尚未讨平,因为外面援助他的力量很多。如果断绝其援兵,堵塞其粮道,还要防他东走通州、泰州,逃往江海。”于是在扬州西北丁村屯兵扼守,阻断其来自高邮、宝应的粮道;屯粮于湾头堡,做长期防御;驻兵新城以威胁泰州。又派千户伯颜察儿率骑兵三百以增加湾头的兵力,告诫他们要防备李庭芝从陆路进攻。六月十一日,宋军姜才知高邮运米将至,夜间以步骑军五千进犯丁村。至晓,伯颜察儿前来支援,所将者都是阿术的精兵,宋兵望风而逃。元军追杀宋骑兵四百,步兵幸免于死者不到百人。二十九日,李庭芝留朱焕守扬州,自己同姜才逃入泰州。七月十二日,扬州朱焕降。二十二日,泰州宋将孙良臣降,李庭芝、姜才被擒,斩于扬州市。扬、泰攻下后,阿术严禁士卒抢掠。两淮平定,得府二、州二十二、军四、县六十七。九月三十日,入朝拜见世祖于大明殿。世祖论功行赏,封阿术泰兴县二千户。

至元二十三年,阿术受命北伐叛王昔剌木等。第二年凯旋。继又西征,行至哈剌霍州病逝,年五十四岁,追封河南王。

猜你喜欢
  卷一百九十四·列传第八十二·张廷玉
  卷十二·李心传
  第八回 投真定得婚郭女 平邯郸受封萧王·蔡东藩
  第一百二十一回 月色昏黄秀山戕命 牌声历碌抚万运筹·蔡东藩
  宋史全文卷十九下·佚名
  ●宰惠紀略卷二·柳堂
  一四七六 兵部左侍郎伊龄阿奏查明热河陈设《石渠宝笈》等书俱钤御宝折·佚名
  史纠卷三·朱明镐
   六、我买牙刷①·林语堂
  卷十 成帝纪 第十·班固
  桓康传·萧子显
  谢迁传·张廷玉
  弇山堂别集卷四十六·王世贞
  卷五十七·宋敏求
  118.石勒读汉书·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四歌 你叫王三妹来我叫张二郎·刘半农

    你叫王三妹来我叫张二郎, 你住勒村底里来我住勒村头浪。 你家里满树格桃花我抬头就看得见, 我还看见你洗干净格衣裳晾勒竹竿浪。

  • 答张燕公翻着葛巾见呈之作·张说

    赵冬曦美酒值芳春,醒余气益真。 降欢时倒履,乘兴偶翻巾。 徐榻思方建,左车理自均。 傲然歌一曲,一醉濯缨人。

  • 王梵志诗校注卷三·王梵志

    人去像还去 一身元本别 以影观他影 观影元非有 雷发南山上 非相非非相 但看茧作蛾 黄母化为鳖 古来服丹石 死竟土底眠 行善为基路 前业作因缘 少年何必好 悲喜相缠绕

  •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全文·马建忠

    ○第一次话谈(李中堂奉使曰本,与曰本大臣问答语。书记官志之)光绪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曰,午后二点半钟,带同参议李经方及参赞官三人,乘轮登岸,赴会议公所。与伊藤陆奥及书记等官六人坐定,寒暄毕。伊云:“中堂此来,一路顺风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佚名

    正统二年十一月丁亥朔钦天监进正统三年大统历 上御正朝受之给赐诸王文武群臣颁行天下○升镇番卫军卢信等为试百户赐织金纻丝衣一袭钞三千贯以深入贼营获马功也○命直隶永平府卢龙县知县刘恭复职升从六品俸恭九年任满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二·佚名

    正统元年九月癸巳朔○甲午分遣监察御史轩輗等十七人清理天下军政陛辞 上赐敕谕之曰朕惟武备国之重事所以攘外靖内保卫生民 列圣相承咸重于兹而历岁既久弊日滋甚军或脱籍以为民民或诬指以为军户本存而谓其为绝籍本异而

  • 咸同朝将相琐闻·佚名

    ◎陆建瀛失金陵洪军既踞武昌,遂乘势东下,步骑夹岸,旗蔽野,帆樯如云。诸王皆衣黄袍,侯以下衣红,绣龙织凤,间以云物及麟狮鸾鹤之属,冠亦如之。时据船楼上置酒会饮,悬灯张彩,夜半照耀如火龙。后舱则鸣金擂鼓,丝竹间作,如世俗之戏十

  • 皇王大纪卷六十五·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敬王二十三年孔子从而祭膰肉不至不脱冕而行遂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季路荐髙柴为费宰而从孔子于卫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对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

  • 第四四六佥禀光绪十二年二月初八日一二二二八--一·佚名

    咸菜瓮庄生员卫璧奎等,蒙新竹县正堂方面谕,禀举谢有时为总理具佥禀治下绅董生员卫璧奎、贡生张济川、生员刘耀藜等,为佥举总理,恳恩准给谕戳,以专责成事。缘蒙宪台面谕,就地佥举总理,生等查得庄耆谢有时

  • 李石传·欧阳修

    李石,字中玉,是襄邑恭王神符五世孙。元和年中进士及第,征为凉国公李听的幕府,随从历四镇。李石有方略,任吏颇为精明。李听每次征伐,一定要留李石主持后方事务。大和三年(829),任郑滑行军司马。那时,李听带兵北渡黄河,令李石入

  • 卷一百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一百一艺文略【五】诸子类第六【儒家 遒家 释家 法家 杂家农家 小说家 兵家臣】等谨按郑志诸子类共十一门今无名家墨家纵横家之书则谨从其阙余各依类编次凡八家云儒家【儒术数学】【臣】

  • 卷三十三·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三十三宋 徐天麟 撰职官三三辅京兆尹【师古曰京大也兆者衆数言大衆所在】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景帝二年分置左内史右内史武帝大初元年更名京兆尹属官有长安市厨两令丞又都水铁官两长丞左内

  • 奏谳书五·佚名

    原文:十年七月辛卯朔甲寅,江陵余、丞驁敢讞之。乃五月庚戌,校長池曰:士五軍告池曰,大奴武亡,見池亭西,西行。池以告,與求盜視追捕武。武格斗,以劍傷視,視亦以劍傷武。.今武曰﹕故軍奴。楚時去亡,降漢,書名數為民,不當為軍奴。視捕武,誠

  • 附錄·佚名

    ○永樂十一年癸巳三月日,奮忠仗義同德定社佐命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左政丞修文殿大提學領經筵書雲觀春秋館事世子師晋山府院君臣河崙等,奉敎撰進。○正統十三年戊辰六月日,正憲大夫吏曹判書集賢殿大提學知春秋館事

  • 药师法会愿文衍义叙·太虚

    药师法会者,乃戴公季陶等朝野耆硕,以天灾迭降,国难纷乘,皆众业所积成,冀民心之改善,敦请护国宣化广慧班禅大师,在首都宝华山隆昌寺,率领净众,依药师七佛本愿功德经之所修建。诸耆硕不惟欲仗佛正法洎僧伽果德,销祸培福;而尤重随学

  • 伤寒论翼·柯琴

    《伤寒论翼》,伤寒著作,2卷。清代柯琴(韵伯)编撰,成书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为《伤寒来苏集》组成部分之一,是辅翼《伤寒论》学习之论著,故名。柯氏对前人编集、校注、整理《伤寒论》持有异议,认为《伤寒论》中最多杂病夹

  • 曹文贞公诗集·曹伯启

    又名《汉泉漫稿》。诗集。元曹伯启(1255—1333)撰。十卷,后录一卷。伯启字士开,砀山(今属安徽)人。至元中荐除冀州教授。后历仕兰溪主簿、陕西诸道行台御史中丞。卒谥文贞。是集为其子及门人于至元四年(1338)编成。收古

  • 荀子·荀况

    又名《孙卿子》、《荀卿子》。战国时荀况所撰的先秦理论散文作品。战国末期儒家重要著作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为33篇,但西汉刘向《荀卿新书叙录》中载其整理后得32篇。今传本是唐杨倞的译本,以文字繁多,分为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