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

  芮良夫解第六十三

  芮伯若曰:“予小臣良夫,稽道谋告,天子惟民父母,致厥道,无远不服,无道,左右臣妾乃违。民归于德,德则民戴,否则民雠。兹言允效与前不远。商纣不道,夏桀之虐肆无有家。呜呼,惟尔天子嗣文武业,惟尔执政小子同先王之臣昏行□顾道,王不若,专利作威,佐乱进祸,民将弗堪。治乱信乎,其行惟王,暨而执政小子攸闻。古人求多闻以监戒,不闻是惟弗知。除民害不惟民害,害民乃非后,惟其雠。后作类,后弗类,民不知后,惟其怨。民至亿兆,后一而已,寡不敌众,后其危哉。

  “呜呼!□□□如之。今尔执政小子,惟以贪谀为事,不勤德以备难。下民胥怨,财力单竭,手足靡措,弗堪上,不其乱而。以予小臣良夫,观天下有土之君,厥德不远,罔有代德。时为王之患,其惟国人。呜呼!惟尔执政朋友小子其惟洗尔心、改尔行,克忧往愆,以保尔居。尔乃聩祸玩烖,遂弗悛,余未知王之所定,矧乃□□。惟祸发于人之攸忽,于人之攸轻,□不存焉。变之攸伏。尔执政小子不图善,偷生苟安,爵以贿成,贤智箝口,小人鼓舌,逃害要利,并得厥求,唯曰哀哉。

  “我闻曰,以言取人,人饰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饰言无庸,竭行有成。惟尔小子,饰言事王,黡蕃有徒。王貌受之,终弗获用,面相诬蒙,及尔颠覆。尔自谓有余,予谓尔弗足。敬思以德,备乃祸难。难至而悔,悔将安及,无曰予为惟尔之祸也。”

  太子晋解第六十四

  晋平公使叔誉于周,见太子晋而与之言。五称而三穷,逡巡而退,其言不遂。归告公曰:“太子晋行年十五,而臣弗能与言。君请归,声就复与田,若不反,及有天下,将以为诛。”平公将归之,师旷不可曰:“请使瞑臣往与之言,若能幪予,反而复之。”

  师旷见太子,称曰:“吾闻王子之语,高于泰山,夜寝不寐,昼居不安,不远长道,而求一言。”

  王子应之曰:“吾闻太师将来,甚喜。热又惧吾年臣少,见子而慎,尽忘吾其度。”

  师旷曰:“吾闻王子,古之君子,甚成不骄,自晋始如周,行不知劳。”

  王子应之曰:“声之君子,其行至慎,委积施关,道路无限,百姓悦之,相将而远,远人来欢,视道如咫。”

  师旷告善,又称曰:“古之君子,其行可则,由舜而下,其孰有广德?”

  王子应之曰:“如舜者天,舜居其所以利天下,奉翼远人,皆得己仁,此之谓天。如禹者,圣劳而不居,以利天下,好取不好与,必度其正,是谓之圣。如文王者,其大道仁,其小道惠。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敬人无方,服事于商,既有其众,而返失其身,此之谓仁。如武王者义,杀一人而以利天下,异姓同姓各得其所,是之谓仪。”

  师旷告善。又称曰:“宣辨名命,异姓恶之。王侯君公,何以为尊,何以为上?”

  王子应之曰:“人生而重丈夫,谓之胄子;胄子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士率众时作,谓之曰伯;伯能移善于众,与百姓同,谓之公;公能树名生物,与天道俱,谓之侯,侯能成群,谓之君。君有广德,分任诸侯而敦信,曰予一人;善至于四海,曰天子,达于四荒曰天王。四荒至,莫有怨訾,乃登为帝。”

  师旷罄然。又称曰:“温恭敦敏,方德不改,闻物□□,下学以起,尚登帝臣,乃参天子,自古谁?”

  王子应之曰:“穆穆虞舜,明明赫赫,立义治律,万物皆作,分均天财,万物熙熙,非舜而谁能?”

  师旷东躅其足,曰:“善哉,善哉!”王子曰:“太师何举足骤?”师旷曰:“天寒足跔,是以数也。”

  王子曰:“请入坐。”遂敷席注瑟。师旷歌无射,曰:“国诚宁矣,远人来观,修义经矣,好乐无荒。”乃注瑟于王子,王子歌峤曰:“何自南极,至于北极,绝境越国,弗愁道远。”

  师旷蹶然起,曰:“瞑臣请归。”王子赐之乘车四马,曰:“太师亦善御之。”师旷对曰:“御吾未之学也。”王子曰:“汝不为夫《诗》,《诗》云:‘马之刚矣,辔之柔矣,马亦不刚,辔亦不柔,志气镳镳,取予不疑。’以是御之。”师旷对曰:“瞑臣无见,为人辩也,唯耳之恃,而耳又寡闻而易穷。王子,汝将为天下宗乎?”

  王子曰:“太师何汝戏我乎?自太昊以下,至于尧舜禹,未有一姓而再有天下者,夫大当时而不伐,天何可得?吾闻汝知人年之长短,告吾。”

  师旷对曰:“汝声清汗,汝色赤白,火色不寿。”

  王子曰:“然。吾后三年,将上宾于帝所,汝慎无言,殃将及汝。”

  师旷归,未及三年,告死者至。

  王佩解第六十五

  王者所佩在德,德在利民,民在顺上。合为在因时,应事则易成。谋成在周,长有功在力多。昌大在自克,不过在数惩。不困在豫慎,见祸在未形。除害在能断,安民在知过,用兵在知时,胜大患在合人心。殃毒在信疑,孽子在听内,化行在知和,施舍在平心。不幸在不闻其过,福在受谏,基在爱民,固在亲贤。祸福在所密,利害在所近,存亡在所用,离合在出命。尊在慎,威安在恭己,危亡在不知时。见善而怠,时至而疑,亡正处邪,弗能居此,得失之方也,不可不察。

  殷祝解第六十六

  汤将放桀于中野,士民闻汤在野,皆委货扶老携幼奔,国中虚。桀请汤曰:“国所以为国者,以有家;家所以为家者,以有人也。今国无家无人矣,君有人,请致国君之有也。”

  汤曰:“否。昔大帝作道,明教士民。今君王灭道残政,士民惑矣,吾为王明之。”士民复致于桀,曰:“以薄之居,济民之贱,何必君更?”桀与其属五百人南徙千里,止于不齐,民往奔汤于中野。桀复请汤,言:“君之有也。”汤曰:“否。无为君王明之,士民复重请之。”桀与其属五百人徙于鲁,鲁士民复奔汤。

  桀又曰:“国君之有也,吾则外。人有言,彼以吾道是邪,我将为之。”汤曰:“此君王之士也,君王之民也,委之何?”汤不能止桀。

  汤曰:“欲从者,从君。”桀与其属五百人去居南巢。

  汤放桀,而复薄三千诸侯大会,汤退,再拜,从诸侯之位。汤曰:“此太子位,有道者可以处之,天下非一家之有也,有道者之有也。故天下者,唯有道者理之,唯有道者纪之,唯有道者宜久处之。”

  汤以此让,三千诸侯莫敢即位,然后汤即天子之位。与诸侯誓曰:“阴胜阳即谓之变,而天弗施。雌胜雄即谓之乱,而人弗行。”故诸侯之治,政在诸侯之大夫,治与从。

  周祝解第六十七

  曰:维哉其时,告汝□□道,恐为深灾,欢哉,民乎,朕则生汝,朕则刑汝。朕则经汝,朕则亡汝,朕则寿汝,朕则名汝。故曰:文之美而以身剥,自谓智也者,故不足。角之美,杀其牛,荣华之言,后有茅。凡彼济者,必不怠。观彼圣人,必趣时。石有玉伤其山,万民之患在□言及。时之行也,勤以徙,辟召道者,福为祸。时之从也,勤以行,不知道者以福亡。故曰:费豕必烹,甘泉必竭,直木必伐。

  地出物而圣人是时,鸡鸣而人为时,观彼万物,且何为求?故他有时,人以为正;地出利,而民是争。人出谋,圣人是经,陈五刑,民乃敬。教之以礼,民不争,被之以刑,民始听。因其能,民乃静。故狐有牙而不敢以噬,豲有蚤而不敢以撅。势居小者,不能为大。特欲正中,不贪其害。凡势道者,不可以不大。故木之伐也,而木为斧贼,难之起,自近者。二人同术,谁昭谁暝;二虎同穴,谁死谁生。故虎之猛也,而陷于获;人之智也,而陷于诈。曰之美也,解其柯;柯之美也,离其枝;枝之美也,拔其本。俨矢将至,不可以无盾。

  故泽有兽而焚其草木,大威将至,不可为巧。焚其草木则无种,大威将至,不可以为勇。故天之生也,固有度;国家之患,离之以故。地之生也,国有植,国家之患,离之以谋。故时之还也,无私貌;日之出也,无私照。时之行也,顺至无逆。为天下者,用大略。火之燀也,固定上。为天下者,用牧。水之流也,固走下。不善,故有桴。故福之起也,恶别之;祸之起也,恶别之。

  故平国若之何?须国覆国事国孤国屠,皆若之何?故日之中也,仄月之望也。食威之失也,阴食阳。善为国者,使之有行。是彼万物,必有常。国君而无道,以微亡。故天为盖,地为轸。善用道者,终无尽。地为轸,天为盖,善用道者,终无害。天地之间,有沧热,善用道者,终不竭。陈彼五行,必有胜,天之所覆,尽可称。故万物之所生也,性于从;万物之所反也,性于同。故恶姑幽,恶姑明,恶姑阴阳,恶姑短长,恶姑刚柔。

  故海之大也,而鱼何为可得?山之深也,虎豹貔貅何为可服?人智之邃也,奚何为可测?跂动哕息,而奚为可牧?玉石之坚也,奚可刻?阴阳之号也,孰使之?牝牡之合也,孰交之?君子不察,福不来。故忌而不得,是生事;故欲而不得,是生诈。欲伐而不得,深斧柯;欲鸟而不得,生网罗;欲彼天下,是生为。维彼幽心,是生包;维彼大心,是生雄;维彼忌心,是生胜。

  故天为高,地为下,察汝躬,奚为喜怒。天为古,地为久,察彼万物,名于始。左名左,右名右。视彼万物,数为纪。纪之行也,利而无方,行而无止,以观人情。利有等维,彼大道成而弗改,用彼大道知其极,加诸事,则万物服。用其则必有群,加诸物则为之君,举其修则有理,加诸物则为天子。

猜你喜欢
  元朝征缅录·佚名
  第一回 移花接木计献美姬 用李代桃欢承淫后·蔡东藩
  ●卷十·刘一清
  ◎礼十五(凶礼)·徐天麟
  西南纪事卷八·邵廷采
  班马异同卷三十二·倪思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七·佚名
  卷之七百五十二·佚名
  卷八·朱轼
  高宗本纪·刘昫
  杨杰只哥传·宋濂
  虞谦传·张廷玉
  卷三十八·佚名
  方域一八·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叶巽斋·唐圭璋

      感皇恩   寿王簿   冬岭秀乔松,江南飞雪。数朵梅花弄春色。玉颜苍鬓,人似松梅标格。岁寒长不老,人奇绝。   簿领馀间,长生有道,福寿从今更千百。孙枝浸盛,万卷家传方册。樽前频醉,此宵风月。

  • 五集卷四十六·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四十六古今体一百二十一首【己酉四】幸盘山启跸之作春日行时动养和宜老年盘山送佳气御苑发华旃润野无尘坌连阡看麦芊东门仍跨马【上年五月幸避暑山庄启跸日上驷院

  • 四集卷四十八·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四十八全韵诗下平声十五首【戊戌四】顺治甲申世祖元年命摄政王统师伐明【叶 顺治元年四月  命摄政睿亲王多尔衮代统大军往定中原授奉命大将军印  锡以御用纛盖一切便宜从事遂自盛京唘行

  • 卷一百十·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十众水类五言古太子状落日望水     【梁】刘孝绰川平落日迥落照满川涨复此沦波地派别引沮漳耿耿流长脉熠熠动防光寒乌逐查漾饥鹈拂浪翔临泛自多美况乃还故乡榜人夜理檝櫂女

  • 卷之二百八十七·佚名

    光绪十六年。庚寅。秋七月。己巳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起居  ○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丁酉皆如之。起居  ○庚午。谕军机大臣等、电寄薛福成、据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称、接英国

  • 卷首·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卷首钦惟大清受命有天下列圣重光凝庥笃祜仁风翔于六合武烈靖乎八纮雕题漆齿编结沮顔之国五帝不能服重译所未至者莫不陆詟水栗顿首受吏乃厄鲁特准噶尔者别出有元阿鲁台之部其后声譌为厄鲁特

  • 提要·佚名

    【臣】等谨案石峯堡纪畧二十一卷乾隆四十九年奉勅撰甘肃疆界与西域毗连白防之族错居内地生息蕃衍种类日繁圣朝统驭四瀛义无岐视列为编户久防齐民其间礼拜诵经自行彼教者亦王法之所不禁乃不逞之徒倡为新教致有苏四十三

  • 三 风暴的前后上·周作人

    上文曾经说过,我在天下太平的空气中出世,一直生活到十岁,虽然本身也是多病多灾,却总是平稳中渡过去了。但是在癸巳(一八九三)年遇着了风暴,而推究这风暴的起因,乃是由于曾祖母的去世。曾祖号苓年公,大排行第九,曾祖母在本家里的

  • 卷五十一·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五十一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台谏一上真宗乞以赏罚责谏臣举职任 随臣闻立国之本在乎得士得士之要在乎见情故仲尼以谓人情者圣王之田治道所由生也是则时之否泰事之损益万化所系必因人情人莫智

  • 卷第十七·朱熹

    伊川先生语三三王之法,各是一王之法,故三代损益文质,随时之宜。若孔子所立之法,乃通万世不易之法。孔子于他处亦不见说,独答颜回云:「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此是于四代中举这个法式,其详细虽不可虽见,而孔子但

  • 第七章 36·辜鸿铭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辜讲孔子说:“聪明而高尚的人沉着冷静而高高兴兴;愚钝的人总是牵肠挂肚,整日愁容满面。”

  • 楊仁山居土傳·欧阳竟无

    清末,楊仁山居士講究竟學、深佛法,于佛法中有十大功德︰一者、學問之規模弘擴;二者、創刻書本全藏;三者、搜集古德逸書;四者、為雕塑學畫刻佛像;五者、提倡辦僧學校;六者、提倡弘法于印度;七者、創居士道場;八者、舍女為尼,孫女、

  • 卷九·赞宁

    ◎习禅篇第三之二(正传十四人附见四人)○唐京兆慈恩寺义福传(行恩)释义福,姓姜氏,潞州铜鞮人也。幼慕空门,黍累世务,初止蓝田化感寺,处方丈之室凡二十余年,未尝出房宇之外。后隶京师慈恩寺,道望高峙,倾动物心。开元十一年,从驾往东

  • 大品经游意·吉藏

    隋 吉藏撰大品游意斯道幽微。深远难测。无知无照。无名无相。理绝百非。道亡四句。言语无所厝其辨。情识无所没其虑。虽复一相无相。万用无亏。至寂至空。道光法界。故开经宗之始。以不住法住。辨其义之终。以无得为

  • 观无量寿佛经义疏卷下·元照

    刘宋西域三藏疆良耶舍译西湖灵芝崇福寺释元照述第六总观四。初正明二结示三彰益四显邪正 初正明二。初别观宝楼二总观四种 初别观宝楼四。初示数二诸天作乐三天乐悬空四乐音说法 初示数。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

  •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十五·明佺

    大唐天后敕佛授记寺沙门明佺等撰伪经目录(二百二十八部四百一十九卷)&middot;宝顶经一卷(南齐永元元年出时年九岁)&middot;净土经七卷(南齐永元元年出时年九岁)&middot;正顶经一卷(南齐永元元年出时年九岁)&middot;法

  • 剡源集·戴表元

    元代诗文别集。30卷。戴表元撰,戴表元别号剡源先生,故名。《四库全书》曾据两淮盐政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此集编刊于明万历年间,卷首有明万历九年(1581)戴洵叙,周汝砺小引,《元史》本传,洪武四年(1371)宋濂序,万历元年(

  • 太上老君大存思图注诀·佚名

    亦称《存思图注诀》。道教书名。一卷,共十篇。主言道教存思之法。凡存思,必闭目内视,以存五脏神为主。存思五脏,见其形,著其用,兼思五岳、五星、五帝,其次坐卧存思,修身积德。既言存思之法,又配有图形、注文、咒诀,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