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九十一回 徐光启荐用客卿 袁崇焕入援畿辅

  却说怀宗用枚卜遗制,采得钱龙锡、李标来、宗道、杨景辰、周道登、刘鸿训等六人,同时入阁,总道是契合天心,定可得人,哪知来、杨两臣,系魏阉余党,景辰且曾为《三朝要典》副总裁,一经授职,廷臣已是大譁,后来交章弹劾,乃将来、杨两人罢官。刘鸿训素嫉阉党,次第斥杨维垣、李恒茂、杨所修、孙之獬、阮大铖等,人心大快。独阉党余孽犹存,恨刘切骨。会惠安伯张庆臻,总督京营,敕内有“兼辖捕营”语,提督郑其心,谓有违旧例,具折讦陈。怀宗以所拟原敕,本无此语,因御便殿问诸阁臣,阁臣俱云未知。既而御史吴玉言:“由鸿训主使,兵部尚书王在晋,及中书舍人田嘉璧,统同舞弊。”乃将鸿训落职,谪戍代州,王在晋削籍,田嘉璧下狱。未免有人倾害,阁臣去了三人,免不得又要推选。廷臣列吏部侍郎成基命,及礼部侍郎钱谦益等,共十一人,呈入御定。礼部尚书温体仁,与侍郎周延儒,早已望为宰辅,偏偏此次廷推,两人均不在列,当下气愤填胸,遂将这廷推十一人中,吹毛索瘢,有心寻衅。巧巧查得钱谦益,曾典试浙江,略涉嫌疑,即劾他营私得贿,不配入阁。谦益后为贰臣,心术固不甚可取,但温、周二人,误明亡国,罪比谦益尤甚。原来天启二年,谦益为浙江典试官,适有奸人金保元、徐时敏等,伪作关节,用一俚句,有“一朝平步上青天”七字,谓嵌入七义结尾,定可中选。试士钱千秋,本是能文,因求名性急,遂依了金、徐两人的密嘱,入场照办。揭晓以后,果然中了第四名。后来探得确音,本房拟荐第二,被主司抑置第四,料知关节非真,竟与保元、时敏相争,索还贿赂,猫口里挖鳅,也是多事。两造几至用武,闹得天下闻名。至部科磨勘,卷中实有此七字,报知谦益。谦益大惊,忙具疏劾奏二奸,并及千秋。有旨俱下狱论戍,谦益亦坐是夺俸。二奸瘐毙,千秋遇赦释还,案情已成过去。此次又为体仁讦发,当由怀宗召入谦益,与体仁对质。谦益虽未受赃,究竟事涉嫌疑,只好婉言剖辩。偏体仁盛气相淩,言如泉涌,且面奏怀宗道:“臣职非言官,本不必言,会推不与,尤宜避嫌不言,但枚卜大典,关系宗社安危,谦益结党受贿,没人讦发,臣不忍见皇上孤立,所以不得不言了。”怀宗英明好猜,英明是好处;好猜是坏处。久疑廷臣植党,闻体仁言,再三点首。此时阁部科道,亦均被召,多为谦益辩白。吏部给事中章允儒,尤痛诋体仁,激得怀宗怒起,命礼部缴进千秋原卷,指斥谦益,谦益不得已引罪。怀宗叹道:“今日若无体仁奏发,岂非误事?”体仁在天启初,已官礼部,彼时不闻纠弹,直至此时讦发,明是假公济私,怀宗奈何中计?遂叱令左右,缚允儒下狱,并切责诸大臣。周延儒又申奏道:“廷推阁臣,名若秉公,奈暗中主持,实不过一二人,此外都随声附和,哪敢多言招尤?即如千秋一案,早有成谳,何必复问。”怀宗乃传令退班,即日降旨,罢谦益官,并罢廷推十一人,悉置不用。独用韩为首辅,且召爌面谕道:“朕观诸大臣中,多半植党,不知忧国,卿为朕执法相绳。”爌叩首奏道:“人臣原不应以党事君,人君也不可以党疑臣,总当详核人品,辨别贤奸,然后举错得当。若大廷上妄起戈矛,宫府中横分畛域,臣恐非国家幸福呢。”名论不刊。怀宗默然不答,不以爌言为然,是怀宗一生致病处。爌即见机叩退。未几,召见周道登,因奏对失言,又下旨放归。

  崇祯二年五月朔,钦天监预报日食,届期失验时刻,怀宗遂严责钦天监官。原来中国历法,犹本唐尧旧制,相沿数千年,只墨守了一本旧书,不少增损。汉、唐及宋,岁时节气,及日蚀月蚀,往往相差至数时,甚且差至一二日。中国人不求进化,于此可见一斑。至元太史郭守敬,遍参历法,编造授时新历,推步较精,但中间刻数,尚有舛错,所以守敬在日,已有日月当食不食、不当食反食等事。一班吹牛拍马的元臣,反说日月当食不食,系帝后昭德回天,非常庆幸,日月不当食而食,说将若何?其实统是意外献谀,不值一辩。及明祖崛兴,太史刘基,上大统历,仍然是郭守敬的成书,以讹沿讹,怎能无误?可见刘基犹是凡人,并不是神仙等侣。夏官正戈丰,据实复奏,略言:“谨守成历,咎在前人,不在职等。”倒是善于卸责。独吏部左侍郎徐光启,上历法修正十事,大旨谓:“中历未合,宜参西法”,并举南京太仆寺少卿李之藻,及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同襄历事。怀宗立即批准,饬召李之藻及龙、邓两西人入京,擢光启为礼部尚书,监督历局。中国用外人为客卿,及采行西洋新法,便是从此起头。大书特书。

  看官!你道徐光启如何认识西人?说来话长,待小子略略补叙。自元代统一亚洲,东西两大洋,交通日繁,欧洲人士,具有冒险性质,往往航海东来。葡萄牙人,首先发现印度航路,从南洋麻六甲海中,附搭海船,行至中国,出没海疆,传教通商。嗣是愈来愈众,至明世宗四十三年,竟在粤海沿边的澳门地方,建筑商馆,创业经营,大有乐不思蜀的气象。粤省大吏,屡与交涉,方要求租借,每年出赁金二万两,彼此定约。此后荷兰国人,西班牙国人,英吉利国人,纷纷踵至,多借澳门为东道地。会意大利人利玛窦,亦航海来华,留居中国数年,竟能通中国语言文字,往来沿海各口,广传耶稣教福音。徐光启生长上海,与利玛窦会晤,谈论起来,不但畅陈博爱平等的教义,并且举天文历数,统是融会贯通。光启很是钦佩,引与为友,往往与他研究学术,通宵达旦,时人目为痴呆,光启全然不顾,竟把西学研通大半。实是一个热心人物,若后人尽如光启,中国也早开化了。到了入任侍郎,邀利玛窦入京,早思将他推荐。因利玛窦年已垂老,不愿任职,乃将他同志龙华民、邓玉函两人,荐修历法。李之藻亦热心西学,所以一并举用。光启且舍家宅为教堂,并请准在京师建会堂。寻又保举西人汤若望、罗雅谷等,同入历局,翻译天文、算术各书,约有数种。并制造仪器六式,推测天文。一名象限悬仪,二名平面悬仪,三名象限立运仪,四名象限座正仪,五名象限大仪,六名三直游仪,复有弩仪、弧矢仪、纪限仪诸器,统是适用要件,可法可传。光启又自著日躔历指,测天约说日躔表,割圜八线表,黄道升度,黄赤道距度表,通率表等书,又译《几何原本》一书,至今尚流传不绝,推为名著。利玛窦于崇祯三年,病殁京师,赐葬阜城门外。墓前建堂两重,堂前立晷石一方,上刻铭词,垂为纪念。铭词计十六字,分为四句,首二句是“美日寸影,勿尔空过,”次二句是“所见万品,与时并流,”遗迹至今尚存。光启卒于崇祯六年,后来清帝入关,汤若望等,尚在清廷为钦天监,这是后话不提。

  且说袁崇焕奉命赴辽,修城增堡,置戍屯田,规画了一年有余,颇有成效。只因毛文龙镇守东江,势大官尊,免不得跋扈难驯,不服崇焕节制。崇焕早欲除去文龙,适文龙亲来谒见,乃以宾礼相待。文龙也不谦让,居然分庭抗礼,与崇焕对坐谈天。崇焕约略问了数语,当即谢客令归,既而借阅兵为名,径至东江,就双岛泊船。文龙循例迎接,崇焕恰格外谦和,留他在舟宴饮。欢语多时,方才谈及军务。崇焕拟改编营制,别设监司,文龙心中,独以为东江一岛,本是荒凉,全仗自己一人,招集逃民,经营起来,此次来了袁崇焕,无端硬来干涉,哪肯低首忍受?当即将前因后果,叙述一番,并说是岛中兵民,全系恩义相联,不便另行编制。崇焕微笑道:“我亦知贵镇劳苦,但目今外患交迫,兵务倥偬,朝中大臣,又未必肯谅苦衷,我是奉皇上特遣,不得已来此,为贵镇计,到不如辞职还乡,乐得安闲数年呢。”崇焕此时,尚不欲杀文龙。文龙勃然道:“我亦久有此意,只是满洲事情,还没有办了,眼前知道边务的人,又是很少。据文龙的意思,平了满洲,夺得朝鲜,那时功成名立,归去未迟。”太属狂言。说至此,竟放声大笑起来。死在目前,还要笑甚。崇焕嘿然无语,勉勉强强的与他再饮数杯,即命左右收拾残肴,文龙也即告辞。临别时,崇焕与他订约,邀阅将士较射山上,文龙自应诺去讫。次日五更,崇焕已召集将校,授他密计,趁着晨光熹微的时候,便率众上山,一面遣人往催文龙。文龙尚高卧未起,一闻督师催请,没奈何起身盥洗,等吃过早点,催请的差人,已来过三五次,当下穿好衣冠,匆匆出署,带着护兵,趋上山来。只见这位袁督帅,早已立马待着,正欲上前参见,偏被他握住了手,笑容可掬道:“不必多礼,且同行上山罢!”文龙便随了崇焕,拾级上升,护军要想随行,却被督师手下的将弁,出来拦住,不得并进。崇焕与文龙,到了半山,突语文龙道:“我明日就要回去,今日特向贵镇辞行。贵镇膺海外的重寄,杀敌平寇,全仗大力,理应受我一拜。”说着,即拜将下去,吓得文龙答礼不迭。正是奇怪。崇焕又与他携手同行,到了帐中,忽变色道:“谢参将何在?”参将谢尚政,应声即出,崇焕将文龙一推,便道:“我将此人交代了你。”尚政背后,即跳出好几个健将,把文龙拿下。出其不意。文龙大呼道:“我得何罪?”崇焕道:“你的罪不下十种,就是本部院奉命到此,改编营制,你便抗命不遵,背了我还是小事,你心中早无圣上,即此一端,已当斩首。”文龙此时,已似砧上肉,釜中鱼,只好叩头乞免。崇焕道:“不必说了。”便望着北阙,三跪九叩首,请出尚方宝剑,缴与谢尚政,令将文龙推出处斩。不一时献首帐前,崇焕即整辔下山,驰谕文龙部众道:“罪止文龙一人,余皆无罪。”又传唤文龙子承祚至前,面谕道:“你父违叛朝廷,所以把他正法,你本无罪,好好儿镇守此处,我为公事斩了你父,我私下恰很念你父。你果勉盖父愆,我当替你极力保举哩。”说至此,又召过副将陈继盛,令他辅翼承祚,镇守东江,分编部兵为四协。并到文龙灵前,哭奠一番,然后下船回去。崇焕所为,全是做作,怎得令人敬服?一面奏报明廷,怀宗未免惊疑,转念文龙已死,方任崇焕,只好优旨报闻。后来决杀崇焕,便是为此而起。

  哪知文龙部下,有两大义儿,一个叫作孔有德,一个叫作耿仲明,二人素受文龙恩惠,到了此时,便想为文龙报复私仇,所有“忠君爱国”四大字,尽行抛去,竟自通款满洲,愿为前驱,除这崇焕。满洲太宗,自然准降,惟仍教他留住东江,阳顺明朝,阴助满洲,作为牵制崇焕的后盾。自己径率大军,用蒙古喀尔沁台吉布尔噶图,台吉系蒙古官名。作为向导,攻入龙井关,分两路进兵。一军攻洪山口,一军攻大安口,统是马到成功,长驱并进,浩浩荡荡的杀至遵化州。明廷闻警,飞檄山海关调兵入援,袁崇焕奉檄出师,遣总兵赵率教为先行,自率全军为后应。率教倍道前进,到了遵化州东边,地名三屯营,望见满洲军士,与蜂蚁相似。把三屯营困住,他却不顾利害,不辨众寡,单靠着一腔忠愤,杀入满兵阵中。满兵见有援师,让他入阵,复将两翼兵围裹拢来,把率教困在垓心。率教左冲右突,东斫西砍,恰杀死满兵多名。怎奈满兵越来越众,率教只领着孤军,越战越少,满望营中出兵相应,谁知营中守将朱国彦,只怕满兵混入,竟紧闭营门,拒绝率教。率教杀到营前,已是力竭声嘶,待至呼门不应,弄得进退无路,不禁向西遥呼道:“臣力竭了!”举剑向颈上一横,当即殉国,全军尽覆。满兵乘胜扑营,朱国彦知不可守,与妻张氏投缳自尽。等是一死,何不纳赵率教?

  三屯营已失,遵化当然被兵,巡抚王元雅率同保定推官李献明,永平推官何天球,遵化知县徐泽,及前任知县武起潜等,凭城拒守,支撑了好几日。争奈满兵势大,援师不至,偌大一个孤城,哪里保守得住?眼见得城池被陷,相率沦亡。明廷闻遵化失守,惊慌的了不得,吏部侍郎成基命,奏请召用故辅孙承宗,督师御敌。怀宗深以为然,立征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中极殿大学士,视师通州。并命基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承宗奉召入觐,具陈方略,即率二十七骑,驰入通州城,与保定巡抚解经传,总兵杨国栋等,整缮守具,协力抵御。是时勤玉诏下,宣府、大同等处,各派兵入援,怎奈见了满兵,统是畏缩不前,甚且半途溃散。满洲太宗遂连破蓟州、三河、顺义,直薄明京,都中大震。亏得总兵满桂,由崇焕遣他入援,已至德胜门下营。满桂也是一员猛将,见满兵到来,即率五千骑卒,与满兵交锋起来,战了半日,不分胜负,城上守将,发炮助威,满兵霎时驰退,满桂手下的兵士,反被炮弹轰死数百名,桂亦负伤收军。怀宗正遣中官赍送羊酒,慰劳满桂,令入休瓮城。忽闻袁崇焕亲率大军,偕总兵祖大寿、何可纲等入卫,怀宗大喜,立刻召见平台,温言慰勉。崇焕请入城休兵,偏不见许,再请屯兵外城,如满桂例,亦不见答。这是何意?崇焕乃出屯沙河门外,与满兵遥遥对垒,暗中在营外布着伏兵,防备满兵劫营。果然满兵乘夜袭击,着了道儿,还亏援应有人,步步为营,才得卷甲回去。怀宗遂命崇焕统辖诸道援师,崇焕料满兵远来,不能久持,意欲按兵固守,养足锐气,等到满兵退还,方才尾击。这是以逸待劳的上计。于是相度地势,择得都城东南角上,扼险为营,竖木列栅,竟与满兵久抗起来。满洲太宗正防这一着,忙率兵来争,崇焕坚壁相待,任他如何鼓噪,只令将士射箭放炮,挡住满兵,独不许出营一步。满兵驰去,越日又来攻营,崇焕仍用这老法儿对付,那时满兵又只得退去。如是相持,有好几日,蓦然间接奉诏旨,命他入见。当下驰入平台,叩谒怀宗,不意怀宗竟换了一张脸色,责他擅杀毛文龙,及援兵逗留的罪状。崇焕正欲剖辩,偏被怀宗喝住,只叱令锦衣卫缚住了他,羁禁狱中。小子有诗叹道:

  率师入卫见忠贞,固垒深沟计亦精。

  谁料君心太不谅,错疑道济坏长城。

  欲知崇焕下狱详情,且至下回交代。

  ----------

  怀宗能用西洋人为客卿,独不能容一袁崇焕,岂外人足恃,而内臣不足恃耶?盖由怀宗好猜,所重视者惟将相,所歧视者亦惟将相,即位甫期年,已两易阁臣,阁臣虽未尽胜任,然如温体仁、周延儒辈挟私寻隙,反信而不疑,偏听失明,已见一斑。崇焕为明季将材,诱杀毛文龙,固近专擅,然文龙亦非足恃之人,盘踞东江,虚张声势,安保其始终不贰乎?且满兵西入,京畿大震,崇焕奉旨派兵,随即亲自入卫,不可谓非忠勇之臣。乃中外方倚为干城,而怀宗即拘令下狱,临阵易将,犹且不可,况以千里勤王之良将,而骤遭械系乎?制全辽有余,杜众口不足,我闻崇焕言而不禁太息矣!

猜你喜欢
  卷五十八·志第二十五·柯劭忞
  卷六十七 夏录二·崔鸿
  第七十二回 莽男子闯入深宫 贤法司力翻成案·蔡东藩
  第七十四回 僧亲王中计丧躯 曾大帅设谋制敌·蔡东藩
  卷之二十二·佚名
  五八○ 河南巡抚郑大进奏查获《九十九筹》等书情形折·佚名
  五三 我的笔名·周作人
  ●凤洲杂编一·王世贞
  读例存疑卷二·薛允升
  长孙无忌传·刘昫
  卷一·杨士奇
  41.毛遂自荐·林汉达
  12.国人暴动·林汉达
  汉景帝·苏辙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杜诗攟卷一·唐元竑

    (明)唐元竑 撰望岳诗岱宗夫如何想像语也心巳驰绝顶矣青未了谓望止一面故以起结呼应解者失之归雁诗望尽似犹见更鍊之则曰决眥入归鸟亦犹独鸟怪人看更鍊之则曰鸟窥新卷帘彼此相较卽知火候矣所谓剥一层深一层也与李白同寻

  • 卷三百九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九十四李贺南园方领蕙带折角巾杜若已老兰苕春南山削秀蓝玉合小雨归去飞凉云熟杏暖香梨叶老草梢【一作蒲】竹栅鏁池痕【一作漘】郑公乡老开酒尊坐泛楚奏【一作酒】吟招魂假龙吟歌石轧铜杯

  • 琵琶行译文和注释·白居易

    译文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次年秋天,到湓浦口送客,听到邻舟有一女子在夜晚弹奏琵琶,细审那声音,铿铿锵锵颇有点京城的风味。我询问她的来历,原来是长安的乐伎,曾经跟穆、曹这两位琵琶名家学习技艺,后来年长色衰,嫁给一

  •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司马迁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

  • 第五章 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六)·陈寅恪

    吾国旧日社会关系,大抵为家族姻戚乡里师弟及科举之座主门生同年等,牧斋卒能脱免于黄案之牵累,自不能离此数端。而于科举一端,即或表面无涉,实则间接亦有关也。茲请参互推论之,虽未必切中肯要,然亦不至甚相远也。前论牧斋热中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万历十年三月己未朔孝肃皇后忌辰祀于 奉先殿遣候吴继爵祭 裕陵○行皇女百日命名礼成赐三辅臣金币有差○升南京光禄寺卿郑钦为应天府府尹○勒福建副使谭启致仕坐久病故○革浙江贪都司吴宪职仍下巡按御史问○以大同指

  • 卷之一千一百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来护儿传·李延寿

    来护儿字崇善,祖先河南新野人,是汉中郎将来歙的十八代孙。曾祖父来成,魏时封爵新野县侯,后来归顺梁朝,移居广陵,因此就在广陵安下了家。官终于六合县令。祖父来嶷,历任步兵校尉、秦郡太守,爵长宁县侯。父来法敏,出仕陈朝,官终于

  • 颜日愉传·张廷玉

    颜日愉,字华阳,浙江上虞人。万历中乡试举人。崇祯初年授叶县知县,政治清平,但为上级所恶,被劾罢官。该县百姓到朝廷为他申冤,才被任用。后为静宁知州。罗汝才领导农民起义,日愉忙请固镇五道兵合剿,自己先率敢死队数人去招安。

  • 卷九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九十九歌颂三十九【蒙养斋诸臣】万寿无疆诗【七言律三首】翰 林 院 庶 吉 士【臣】何国宗运协中天景祚昌万方玉帛拱当阳车书一统仁风合花甲重

  • 卷三十二、西南诸囯之宾服·黄鸿寿

    高宗乾隆三十二年,春三月,诏明瑞以将军兼云贵总督,前往永昌,接办缅甸军务。缅甸,古朱波地,为后印度半岛诸国之一,自古不通中国。宋宁宗时,始见史志。元世祖尝往征,责贡赋。明时设三宣慰司以羁縻之,然万历二十二年后,朝贡久虚,自康

  • 卷二·韩婴

    楚庄王围宋,有七日之粮,曰:“尽此而不克,将去而归。”于是使司马子反乘闼而窥宋城,宋使华元乘闼而应之。子反曰:“子之国何若矣?”华元曰:“惫矣!易子而食之,●骸而爨之。”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围者之国,箝马而抹之,使肥者

  • 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卷下·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尔时世尊。复告印捺啰部帝大王言。大王汝于往昔过去无量阿僧祇大劫之前。日清净光明如来法中。已曾为王号精进授。汝于是时与诸学众。于彼佛处已曾求学金刚大乘及

  • 卷第十三·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三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佛在劫比罗城尼瞿陀园中。当度五百释子及邬波离时。诸苾刍咸皆有疑。以缘白佛。此邬波离。昔作何业为王剃士。尔时佛告诸苾刍。往昔国王。有一剃头人。有

  • 萬如禪師語錄卷第八·佚名

    嗣法門人行猷等編法語示石航英侍者達磨西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初無者也之乎?所以德山見僧,入門便棒,臨濟見僧入門便喝,使其當下知歸,做箇灑灑落落,出格漢子。今時學者情竇日鑿不能盡底,掀翻一味,依草附木。而諸大宗師,眼不耐見,便

  • 新大陆游记·梁启超

    梁启超著。清光绪二十九年正月二十三日至九月二十三日(1903.2.20~11.11),作者为促进北美“中国维新会”(即保皇会)的建设,赴北美旅行,并写下了这部游记。书中首先叙述四年前(1899、冬)游美不成和此次游美的经过,然后分

  • 藤香馆词·薛时雨

    词别集。近代薛时雨著。二卷。 凡《西湖橹唱》、《江舟欸乃》各一卷。有同治五 年(1866)刊本,卷首有李肇增、杨叔怿序及作 者自序,卷末有金鸿佺、张景祁、董慎言跋。另 有同治七年刊本,与《藤香馆诗删存》合刊;同 治十年

  • 法演禅师语录·法演

    凡三卷。北宋僧法演撰,才良等编集,哲宗绍圣年间刊行。又称五祖法演禅师语录、五祖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收录才良所编之初住四面山语录、清远所集之次住太平语录、景淳所集之次住海会语录、惟庆所编之黄梅东山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