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

钦定四库全书

西汉会要卷五十

宋 徐天麟 撰

食货一

垦田数

汉提封田一万万四千五百一十三万六千四百五顷其一万万二百五十二万八千八百八十九顷邑居道路山川林泽羣不可垦其三千二百二十九万九百四十七顷可垦不垦定垦田八百二十七万五百三十六顷汉极盛矣【地理】

限民名田

董仲舒说武帝曰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小民安得不困汉兴循而未改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师古曰名田占田也各为立限不使富者过制则贫弱之家可足也】塞兼并之路然後可善治也【食货志】

元光中令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货【食货志】

哀帝即位师丹建言古之圣王莫不设井田然後治乃可平文帝务劝农桑帅以节俭未有并兼之害故不为民田及奴婢为限今豪富吏民訾数钜万而贫者俞困宜略为限天子下其议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请诸侯王列侯皆得名田国中列侯在长安公主名田县道及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毋过三十顷贾人皆不得名田为吏犯者以律论名田过品皆没入官时田宅奴婢贾为减贱丁传用事董贤隆贵皆不便也诏书且须後遂寝不行【食货志】

代田

武帝末年以赵过为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畮三甽岁代处故曰代田古法也后稷始甽田以二耜为耦【师古曰并两耜而耕】广尺深尺曰甽长终畮一畮三甽一夫三百甽而播种於甽中苗生叶以上稍耨陇草因隤其土以附苗根故其诗曰或芸或芓黍稷儗儗芸除草也芓附根也言苗稍壮每耨辄附根比盛暑陇尽而根深能风与旱【能读曰耐】故儗儗而盛也其耕耘下种田器皆有便巧率十二夫为田一井一屋故畮五顷【邓展曰九夫为井三夫为屋夫百亩於古为十二顷古者百步为畮汉二百四十步为畮古千二百畮则得今五顷】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畮一斛以上【缦田谓不为甽者也】善者倍之过使教田太常三辅【太常主诸陵有民故亦有田种】大农置工巧奴与从事为作田器二千石遣令长三老力田及里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种养苗状民或苦少牛亡以趋泽故平都令光教过以人挽犁过奏光以为丞教民相与庸挽犁【言换功共作也】率多人者田日三十畮少者十三畮以故田多垦辟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壖地课得谷皆多其旁田畮一斛以上令命家田三辅公田【韦昭曰命家谓受爵命一爵为公士以上令得田公田优之也】又教边郡及居延城是後边城河东弘农三辅太常民皆便代田用力少而得谷多【食货志】

假民公田【省苑囿】

汉二年故秦苑囿园池令民得田之【纪下同】

武帝建元元年罢苑马以赐贫民【师古曰养马之苑禁百姓刍牧今罢之】昭帝元凤三年罢中牟苑赋贫民

宣帝地节元年假郡国贫民田

三年诏池籞未御幸者假与贫民又令流民还归者假公田贷种食

元帝初元元年以三辅太常郡国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赋六月省苑马以振困乏

二年诏罢水衡禁囿宜春下苑少府佽飞外池严籞池田假与贫民

永光元年令民各务农亩无田者假之

哀帝建平元年太皇太后诏外家王氏田非冢茔皆以赋贫民

劝农桑

汉兴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於民【食货志】惠帝即位减田租复十五税一【邓展曰汉初十五税一中间废今复之也见本纪】

四年举民孝弟力田者复其身【本纪】

高后元年置孝弟力田二千石者一人【本纪】

文帝时民近战国背本趋末贾谊说上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今背本而趋末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蹷今敺民而归之农皆着於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伎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上感谊言躬耕以劝百姓【全文见食货志】

二年正月诏曰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本纪】

九月诏曰农天下之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羣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本纪】

晁错说上曰今海内为一而蓄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畮百畮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新樵治官府给繇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隂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於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若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埶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於贵粟贵粟之道在於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於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所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食货志】

十二年诏曰道民之路在於务本朕亲率天下农十年于今而野不加辟岁一不登民有饥色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植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不勤而劝民不明也其赐农民今年租税之半又曰力田为生之本也其以户口率置孝弟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本纪】十三年二月诏曰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本纪】

六月诏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厪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其於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本纪】

景帝後二年四月诏曰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亡为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大官省繇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蓄积以备灾害【本纪】

三年春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闲岁或不登意为末者衆农民寡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植可得衣食物【本纪】孝景娄敕有司以农为务【食货志】

武帝之初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腐败而不可食是後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役费并兴而民去本董仲舒说上曰春秋他谷不书至於麦禾不成则书之令关中之俗不好种麦愿诏大司农使关中民益种宿麦毋令後时【食货志】

亲耕籍田以为农先【董仲舒传】

元狩三年遣谒者劝有水灾郡种宿麦【本纪】

征和四年上耕于钜定【本纪】

仲舒又言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薄赋歛省繇便以寛民力然後可善治也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於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用力少而得谷多【食货志】

昭帝始元年二月上耕于鈎盾弄田【本纪】

六年正月耕于上林【本纪】

元平元年诏曰天下以农桑为本日者省用罢不急官省外繇耕桑者益衆而百姓未能家给其减口赋钱【本纪】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蓄积【食货志】

宣帝即位用吏多选贤良百姓安土岁数丰穰谷石至五钱农人少利大司农耿夀昌请置常平仓以谷贱时增其价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籴民便之【食货志】蔡癸以好农使劝郡国至大官【同上】

元帝建诏五年三月诏曰方春农桑与百姓戮力自尽之时也故是月劳农劝民无使後时今不良之吏覆按小罪逮召证案与不急之事以妨百姓使失一时之作忘岁终之功公卿其明察申敕之【本纪】

成帝阳朔四年诏曰夫洪范八政以食为首斯诚家给刑错之本也先帝劭农簿其租税宠其强力令与孝弟同科间者民弥惰怠乡本者少将何以矫之方东作时令其二千石勉劝农桑出入阡陌致劳来之【本纪】

平帝元始元年置大司农部丞十三人部一州劝农桑【本纪】

龚遂为渤海太守见齐俗奢侈好末伎不田作乃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本榆百本?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使民卖劒买牛卖刀买犊郡中皆有蓄积吏民富实【本传】

召信臣等南阳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时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灌溉至三万顷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田畔郡中莫不耕稼力田户口增倍【本传】

 

 

 

西汉会要卷五十

猜你喜欢
  卷五十九 志三十四·赵尔巽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三·佚名
  卷之六·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九十九·佚名
  ◎文官高等惩戒委员会·费行简
  一一九二 军机大臣奏将李清所辑《合订南唐书》销毁并将原书进呈片·佚名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司马迁
  江悦之传·魏收
  唐废帝本纪·欧阳修
  卷七十三·佚名
  卷三十八 职官十·龙文彬
  卷一百八十一·佚名
  第六十八章 江南“开门揖盗”,广州望梅止渴·李宗仁
  职官一·徐松
  明鉴易知录卷一·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邵雍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击壤集> 钦定四库全书 击壤集卷二十      宋 邵雍 撰首尾吟一百三十五首 尧夫非是爱吟诗为见圣贤兴有时日月星辰尧则了江河淮济禹平之皇王帝霸经褒贬雪月风花未品题岂谓古人无

  • ◆闻过先生吴海(闻过斋集)·顾嗣立

    海字朝宗,闽县人。博学负气节,为宣城贡尚书师泰、晋安林学士泉生所推重。性不悦流俗,慕邹鲁之风,徙居不克,因自号鲁客。世遭丧乱,家益贫甚,扁其斋曰「闻过」,学者称曰闻过先生。洪武初,部使者欲荐于朝,力辞不出。素与永福王翰友

  • 卷十二·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十二    歙县汪立名编长庆集卷二【感伤歌行曲引杂体凡四十八首】 短歌行 曈曈太阳如火色上行千里下一刻出为白昼入为夜圆转如珠住不得住不得可奈何为君举酒歌短歌歌声苦词亦苦四座少年

  • 附录·朱隗

    朱隗字云子长洲人治博士业雅尚风藻天启中呉中复社聚四方绩学之士分主五经隗驱驰江表为一时厨顾诗宗中晚弟陵字望子亦能诗画(四库全书&bull;史部&bull;地理类&bull;都会郡县之属&bull;江南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 二百一十八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呈稻样米样摺·佚名

    康熙五十五年七月十四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兆页)跪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百姓太平无事。米价每石八钱至九钱七、八分不等。奴才去岁所收钦赐二季稻种,奴才仰体万岁爱民至意,散给乡间百姓,谕以播种之法。今乡民得种之家,收

  • 五七二 湖南巡抚李湖奏查出《国朝诗的》等违碍书籍分别办理缘由折·佚名

    五七二 湖南巡抚李湖奏查出《国朝诗的》等违碍书籍分别办理缘由折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十一日湖南巡抚臣李湖跪奏,为查办违悖诗集,据实奏闻事。窃照湖南省查缴违碍书籍,臣于本年六月到任后,据该司道等将节次委员查访缴到各

  • 卷十五 食货志一·黄遵宪

    外史氏日:余读历代史《食货》诸志,于户口之编审,田亩之丈量,赋税之征收,府库之出纳,钱法之铸造亦只言其大概。于国家全盛则日家给人足,于国家末造则曰比户虚耗,苟欲稽其盈虚盛衰之况,则无所依据以确知其数。至于一国之利害与外

  • 十国春秋卷九十九·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闽十列传僧智广僧文炬僧义存上蓝和尚僧备 僧慧球僧道熈僧义收梦笔和尚 僧神晏 僧知琀僧元衲僧文超僧文展僧师解僧道闲僧慧棱僧义英僧从展僧藻光僧从允僧应建州僧僧行云僧智广陈姓行日月中常有十二影

  • 邓景山传·刘昫

    邓景山,曹州人。以文吏见称。天宝年中(742),邓景山从大理评事任至监察御史。至德初年(756),被提升为青齐节度使,转为扬州长史,淮南节度。邓景山执政严谨干练,在朝廷闻名。任职四年,逢刘展作乱,招引平庐副大使田神功带兵马讨伐

  • 一一八、淳于髠考·钱穆

    《史记 滑稽列传》:齐威王时,淳于髠说之以隐,云&ldquo;有鸟三年不飞不鸣&rdquo;,此髠在威王初年既已知名于齐也。(《世家》称邹忌见三月而受相印,淳于髠见之云云,余考邹忌见知在威王初立,则髠在威王早岁即在齐,益可见。)后去而

  • 卷五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五十礼部祠祭清吏司家祭凡王公家祭之礼亲王郡王於正寝之东度地立庙五间通为堂左右各一间隔以墙为夹室堂檐南三纳陛阶各七级东西庑各三间东藏遗衣冠西藏祭器乐器庭缭以垣南为中门又南为庙门

  • 评议·洪应明

    物莫大于天地日月,而子美云:&ldquo;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rdquo;事莫大于揖逊征诛,而康节云:&ldquo;唐虞揖逊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rdquo;人能以此胸襟眼界吞吐六合,上下千古,事来如沤生大海,事去如影灭长空,自经纶万变而

  • 卷五·车垓

    钦定四库全书内外服制通释卷五    宋 车垓 撰大功九月正服为从父兄弟姊妹伯父   子女祖    父    已身叔父   子女释曰从父兄弟姊妹既亲堂伯叔之子女所谓堂兄弟姊妹也堂兄弟与亲兄弟一间耳既为亲

  • 大乘密嚴經科文·欧阳竟无

      ●密嚴道場品  此品談常住廣大微妙刹土   ┌佛俱密嚴人   ┌先示刹土名及生者德         ┌修觀名如來藏   ├佛入密嚴場┌長行┤       ┌初刹土無量     ├不滅名涅槃法界  

  • 如何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而不退·太虚

    ──二十五年一月在广州菩提林讲──诸位住在菩提林中,想都是已发了菩提心的人。菩提林、是佛法的大功德聚,总持一切佛法;佛法的本质,即在乎菩提。各位既已发菩提心,我就略说如何不使菩提心退失的意义。菩提林的“林”,乃是

  • 改进藏族经济政治教育之路线·太虚

    ──三十年作──自国民政府奠都南京以后,对于边疆民族之精诚团结,融化为大中华民族而建成新中华民国,固尝深深注意,步步用心;抗战后以政府西迁,于位置极西而弥布西北西南之藏族,接触益密,尤其引起中央主管机关以至地方行政官

  • 白云端和尚语录卷四·守端

    舒州法华山端和尚颂古一百十则参学小师 处凝 集世尊升座。巍巍顶相终难见。舒卷何当如掣电。彼时若有此时人。文殊槌下分针线。世尊拈花。尽说拈花微笑是。不知将底辨宗风。若言心眼仝时证。未免朦胧在梦中(咄)。外

  • 备忘集·海瑞

    又称《海忠介先生备忘集》。文集。明海瑞(1514—1587)撰。十卷。瑞字汝贤,一字国祥, 自号刚峰,琼山(今属海南)人。回族。嘉靖举人。曾官南平教谕,应天巡抚、南京右佥都御史。家境清贫,为官清廉。一生惩治贪污,平反许多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