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若水传
湛若水,字元明,号甘泉,增城人。弘治五年(1492),科考乡试中举。从陈献章学习,不乐于求功名,后奉母亲之命,入南京国子监。弘治十八年参加会试,学士张元祯、杨廷和为考官,看了他的考卷赞叹道“:不是白沙陈献章的学生写不出这样的文章。”列为第二名。朝廷赐他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这时王守仁正在吏部讲学,若水与他一唱一和,互相呼应。不久母亲去世,他在墓边守孝三年。建“西樵讲舍”。各地士子来求学的,先教他们学习礼节,然后听讲。
嘉靖初年入朝,陈奏《经筵讲学》疏,认为圣学以求仁为目的。随后又上疏道“:陛下初临朝听政,渐渐不能克制自己,左右近臣以声色邪教来迷惑陛下。大臣林俊、孙交等因不得治国安邦之法,而多辞官而去,实可寒心。切望陛下亲贤人,远奸佞,穷理讲学,以兴旺太平之世。”又上疏建议不要停止经筵讲学。第二年,进为侍读。上疏说:“近一二年间,天变地震,山崩水涌,饥荒不断,人自相食。圣人不是等到艰难困苦之时才去听取贤者的意见,明医不因为病情沉重无治而不用恢复元气的药。应广求能阐明先王之道的人,每日在文华殿为陛下讲学,以有益于圣人学说之发扬光大。”其后,调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做《心性图说》,以教导士子。拜礼部侍郎。仿《大学衍义补》而做《格物通》,进呈朝廷。后历任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南京民俗崇尚侈靡,若水制定丧葬制度颁布施行。因年老退休,终年九十五岁。
若水在他一生所到之处,必建书院,以纪念陈献章。九十高龄还漫游南京。路经江西时,王守仁的弟子安福邹守益告诫他们的同仁说:“甘泉先生来,我们应当尊敬这位老人,而不要妄自讨教,更不要轻易妄与论辩。”若水原与守仁一同讲学,学术思想相同,后各主宗旨,守仁以“致良知”为宗旨,若水则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宗旨。守仁说若水之学为求之于外。若水认为守仁的“格物”之说有四点不可信,还说:“阳明所谓的心与我所说的心不同。阳明所谓的心是存在于万物之中,无处不在,故他认为我的学说是主张求之于外。”当时学术思想分为王、湛两派。
猜你喜欢 卷一百九·志第六十二·礼十二等·脱脱 卷一四四 齊紀十·司马光 曾静供词五条 一、皇上嗣位以来,是五谷丰登,人民乐·雍正 东汉会要卷三·徐天麟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八十四·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十八·佚名 卷之一千四十八·佚名 目录·王当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七·佚名 第32章 压迫苗族同胞·冯玉祥 建昌土司传·张廷玉 卷六十九·佚名 第一节 甘露之变·吕思勉 卷六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