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可大传

张可大,字观甫,应天人。世袭南京羽林左卫千户,又考中万历二十九年(1601)武举会试,初任建昌守备。后来升任浙江都司佥书,负责守卫瓜洲、仪真,江洋大盗在他任职期间不敢逞凶。税监鲁保死后,淮州巡抚李三才让可大登记他的财产,鲁保家给他送来重礼,可大拒不受贿。叶向高应召赴京时经过仪真,见到可大后惊奇地说:“这个人不仅是个良将,也是一个良吏的料子呢。”后来他升任刘河游击,改任广东高肇参将,然后调到浙江舟山。在此期间,他奉命征讨黎都,与总兵王鹤鸣一起用黑番做向导,捣毁了贼寇的巢穴,黎部才算被消灭了。

舟山,也就是宋朝称为昌国城的地方,位于大海之中,有七十二个小岛,是浙江的战略要地。可大向朝廷列举了八条主张,都是宏谋高议,对国家大有裨益。倭寇侵犯五罩湖、白沙港、茶山潭头,可大接连打败了他们,被加官副总兵。当地城墙坍塌已久,可大与副使蔡献臣加以修建,只两个月就完工了。城内外有水田几千亩,海潮妨害耕种。可大修建蓄水闸储蓄淡水,这些田土就改造成为沃土,百姓都叫这些蓄水闸称为“张公石契”。天启元年(1621),可大以都指挥使的身份掌管南京锦衣卫。六年升任都督佥事,在南京右府担任佥书。

崇祯元年(1628),可大出任登莱总兵官。当朝廷讨论罢设登莱巡抚时,就命令可大以总兵官的身份办理登州副总兵的差事,巡抚就停设了。可大全心全意地加强海防,亲自到各处视察,绘图记载沿海一带的地形和兵力强弱,撰写《海防图说》报送给朝廷。二年冬天,白莲贼的余党包围了莱阳,可大把他们打败,焚烧了他们的六个营寨,斩杀了他们的两个伪国公,莱阳之围才解除。京师受到侵犯时,可大进京防卫,把守西直、广宁等城门。第二年,因为勤王的战功,升任都督同知。

刘兴治在东江造起反来,可大于是奉命返回驻地。后来丢失的四座城池都得到收复,朝廷决定重新设置登莱巡抚,由孙元化出任。元化率领关外部队八千人来了,其中一大半是辽东人。可大担心发生意外,屡次给元化讲,元化不听。

四年(1631)七月,朝廷评定他以前守城的功劳,提拔可大做了右都督。十月,调他到南京左府当佥书,兼管池河、浦江二处驻军,登州人流着泪挽留他。可大尚未动身,孔有德在六桥造起反来,往东打下了六座城池。可大急忙前往征剿,元化传令制止他,可大不听,当可大行军途中驻在莱州时,碰上了元化,又被他阻拦,才返回驻地。

这一年就要结束时,有德在傍晚时候兵临城下,可大请求出击,元化主张招安,不让他出兵。可大把利害讲得很明白了,元化才约定明年元旦节出兵合击。到了那一天,元化的部队没动。第二天,双方在城东对敌作战,可大的部队屡屡得胜。元化的部下都是辽东人,反贼中有很多他们的亲朋好友,所以没有斗志。元化的将领张焘率先逃走,可大的部队也战败了。中军管维城,游击陈良谟,守备盛洛、姚士良都战死了。张焘的士兵有一半投降了有德,有德派他们回来做内应,元化要开门让他们进来,可大劝阻,元化不听。半夜里反贼打来,城就被打下了。可大当时正在防守水城,听说后抚膺大哭,伤心透了,解下他所佩带的官印交给旗手和鼓手,让他们走小路把它交给济南的上司。回到家里拜别了自己的母亲,让弟弟可度、儿子鹿征护送母亲航海到天津去。然后把佩剑交给部将,把所有的丫环都杀死,可大方结绳自缢而死。事情报朝廷知道后,朝廷追赠可大为特进荣禄大夫、太子少傅,谥庄节,赐予他公祭、丧葬,并予以世袭封荫,为他建立了一所祠堂,名叫“旌忠祠”。

可大爱好学问,善于做诗,很注意品行修养,有儒将的风范。他总领南京锦衣卫时,欧阳晖由刑部主事贬来锦衣卫做知事,欧阳晖曾经做了一首诗,中间有一句话说“阴霾国事非”,扬州知府刘铎把它写在扇面上赠给了一个和尚。恨刘铎的人就向魏忠贤做了诬告,欧阳晖、刘铎都遭到逮捕。可大管教旗牌、差官,又捐出官俸帮助他们两人,为他们的妻子、儿女选择房屋居住。他为人崇尚道义的事例大都与此相类似。

他的弟弟可仕,字文峙,用字不用名。文峙隐居博学,曾经编辑过明代平民百姓的诗集一百卷。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四 东越列传第五十四·司马迁
  燕对录·李东阳
  卷之四十三·佚名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九·佚名
  ●崇祯实录卷之十一·佚名
  卷四十·高士奇
  十国春秋卷六·吴任臣
  和跋传·李延寿
  昔里钤部传(附爱鲁传)·宋濂
  卷十八下·沈枢
  宋纪九 太祖文皇帝下之下元嘉三十年(癸巳、453)·司马光
  提要·陈骙
  膳部·佚名
  卷十八风教二·冯煦
  凡论·杨士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孟浩然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孟浩然(689—740 ),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隐居家乡襄阳附近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曾游历长江南北各地,巴蜀、吴越、湘赣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张九龄镇荆州

  • 卷二·张宪

    钦定四库全书玉笥集卷二       元 张宪 撰咏史太子建成胡马驹行昭陵六马平羣雄胡驹西来归春宫春宫饱养叱肥腯岂识天策上将人中龙胡驹狰狞善踶囓不逐秦鹿空三蹶不学拳毛騧美良川下追金刚不学什伐赤虎牢关前

  • 卷第二百五十二·胡三省

    唐纪六十八〔起上章摄提格(庚寅),尽柔兆涒滩(丙申),凡七年。〕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下咸通十一年〔(庚寅、八七〇)〕1春,正月,甲寅朔,群臣上尊号曰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赦天下。2西川之民闻蛮寇将至,争走入成都。时成都但有

  • 卷第一百七十·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陈纪四〔起强圉大渊献(丁亥),尽重光单阏(辛卯)凡

  • ●卷七·叶梦珠

    ◎食货一物价之不齐也,自古而然。不意三十余年来,一物而价或至于倍蓰什百,且自贵而贱,自贱而贵,辗转不测,不知何时而始。忆予入小学时,归依先大父膝下,是时,百货乍贵,先大父尝叹息为予述隆、万间物价之贱,民俗熙,迄今五十余年,而

  • 卷三十二尊生·何良俊

    古人论保养云:安乐之道,惟善保养者得之。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太乙真人曰:“一者少言语养内气;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精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

  • 卷之三百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李叔同

    我到永春的因缘,最初发起,在三年之前。性愿老法师常常劝我到此地来,又常提起普济寺是如何如何的好。两年以前的春天,我在南普陀讲律圆满以后,妙慧师便到厦门请我到此地来。那时因为学律的人要随行的太多,而普济寺中设备未

  •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佚名

    【提要】 陈轸的大计在楚国得不到赏识,他也就开始向秦国献计献策了。他的言说充分运用了类比、暗喻、寓言等形象的修辞手法,无疑是一流的口才。 【原文】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陈轸谓楚王曰:“王不如以地东解于齐,西讲于秦

  • 卷四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四十一选举考童科宋度宗咸淳二年七月礼部侍郎李伯玉言人材贵乎善养不贵速成请罢童子科息奔竞以保幼穉良心诏自咸淳三年为始罢之自宁宗嘉定十四年定童子科岁取三人之制至是罢仍诏须卓絶能

  • 卷六·邱濬

    ▲颁爵禄之制 《周书武成》曰:列爵惟五,分土惟三。 蔡沈曰:“列爵惟五,公、侯、伯、子、男也。分土惟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之三等也。” 臣按:封爵之制,自唐虞时已别为五等,曰公、侯、伯、

  • 卷九·刘因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集义精要巻九    元 刘因 撰原阙

  • 学而第一·孔子

    本篇以论学为主,特别强调读书与做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强调学以致用。全篇原文共16章,本书选14章。 儒雅的君子风度 【原文】 子曰(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3)?有朋自远方来(4),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5),不亦君子乎?” 【注

  • 卷一百三十六·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三十六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二十四谨按足利学宋板正义本三十三卷至四十卷中间八卷缺矣今据其本卷首所记自上杉宪实寄置于本学之时既为尔也其后有人补写足之其标题曰附释音

  • 十五  兼爱中·墨子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

  • 灵峰藕益大师宗论卷第一·智旭

    灵峰藕益大师宗论卷第一之一【四十八愿】【受菩萨戒誓文】【刺血书经愿文(戊戌)】【书佛名经回向文】【为雪航檝公讲律刺血书愿文】【持呪先白文】【礼大报恩塔偈(同然香者一十五众)】【为母三周求拔济启】【为母发愿回向

  • 卷第二十七·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二十七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小乘经藏之二 中阿含经(六十卷) 作圣德建名立 东晋罽宾国沙门瞿昙僧伽提婆译 七法品第一 一善法经。谓知法,知义,知时,知节,知己,知众,知人胜

  • 卷七十四·佚名

    释转不退轮品第五十六之下【经】“复次,须菩提,今当更说阿鞞跋致菩萨摩诃萨行类相貌,一心谛听!”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常不远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不说五众事,不说十二入事,不说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