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周起元传

周起元,字仲先,海澄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乡试考中第一名,第二年成为进士。历任浮梁、南昌知府,以仁爱廉洁著称。

奉旨召见进入北京,授湖广道御史。正在等候命令,赶上考核京官。御史刘国缙怀疑郑继芳的假信出自周起元、李邦华、李炳恭、徐缙芳、徐良彦的手笔,于是称他们为“五鬼”,郑继芳也被列入奏疏中。周起元愤怒了,上疏自我表白。过了二年,御史的任命才传达下来。

恰巧太仆少卿徐兆魁因为攻击东林党人被钱春弹劾,周起元也上疏弹劾他。奸诈小人刘世学这人,是诚意伯刘荩臣的堂祖父,上疏诋毁顾宪成。周起元很气愤,极力驳斥他的荒谬。刘荩臣于是攻击周起元,更加诋毁顾宪成。周起元再次上疏极力辩论,他的同僚翠凤羽中、余懋衡、徐良彦、魏云中、李邦华、王时熙、潘之祥也轮流逐条辩论。皇帝将要下令逮捕刘世学,刘世学于是逃走了。吏部侍郎方从哲由宫中传旨起用,周起元极力说不行,并指责给事中亓诗教、周永春,吏部侍郎李养正、郭士望等人。吏部尚书赵焕出巡云中,王时熙在外地。周起元弹劾他违抗旨令、独揽大权,被定罪停发俸禄。赵焕离职,郑继之代替,又任用潘之祥和张健。周起元也上疏检举驳正,于是说张光房等五人不应当摒弃在官衙之外。跟党人意见不和,忌恨他的人越来越多。

不久巡抚陕西,很有风采。终于因为东林党的缘故,出任广西参议,分道巡守右江道。柳州发生大饥荒,各地盗贼纷纷涌现,周起元一个人骑着马去招抚各盗贼,尽最大的努力救济饥民。改官四川副使,未到任。恰好辽阳失陷,朝廷议论通州是军事要地,应设置监司,于是命令周起元以参政的身份统领它。

天启三年(1623),他进入朝廷担任太仆少卿。不久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苏州、松江等十府。公正廉洁、爱惜人民,没有拿一根丝、一粒粮。遭遇大水灾,千方百计地救济灾民,人民忘记了贫困。织造中官李实一向贪财而横行霸道,任意增加定额,放纵地索取。苏州同知杨姜管理本府事务,李实恨他不屈服,收集其他材料弹劾他。周起元到任,立即替杨姜伸冤,并且上疏清除蛀虫七件事,言词很多涉及到李实。李实想要杨姜向他行臣属的礼节,再次上疏诬告并逮捕他。周起元又一次上疏替杨姜昭雪,更加中肯直率。魏忠贤庇护李实,下了道严厉的圣旨谴责周起元,命令赶快上报杨姜贪污的情形。周起元更加称颂杨姜廉洁谨慎,诋毁李实造谣诽谤,于是承担罪责乞求离职。魏忠贤大怒,假传圣旨将杨姜贬斥为平民。周起元又弹劾李实贪财放纵,不遵守法令的几件事,而请求宽大处理杨姜。李实因此威风扫地,而魏忠贤也因此将周起元怀恨不已。分守参政的朱童蒙,早先是兵科都给事中,因为攻击邹元标讲学而被调往外地,丧失理智,疯狂残暴,每次外出,都鞭打几十人,血肉狼藉。周起元想检举他,朱童蒙就称病离职,周起元于是列举他贪财暴虐的情形,让别人知道。魏忠贤于是假传圣旨剥夺周起元官籍,提拔朱童蒙为京卿。

天启六年(1626)二月,魏忠贤想杀高攀龙、周顺昌、缪昌期、黄尊素、李应升、周宗建等六人,拿李实没有盖印的奏疏,命令他的党徒李永贞、李朝钦诬陷周起元当巡抚贪污国家钱财十多万两银子,每天跟高攀龙等人来往讲学,因而在中间煽动。假传圣旨逮捕周起元,到京时周顺昌等人已在牢里死了。许显纯严刑拷问,竟然招出同李实的奏疏所说,藏赃款十万两。卖掉所有值钱的东西都不足此数,亲戚朋友也多由此破产。九月死于狱中,江苏及其家乡的官民没有不悲伤的。

庄烈皇帝即位,赠封兵部右侍郎,让他的一个儿子做官。南明福王时,追加谥号为忠惠。

猜你喜欢
  卷七十五 大中祥符四年(庚戌,1011)·李焘
  第十三回 回酋投荒窜死孤岛 雄师追寇穷极遐方·蔡东藩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六·佚名
  卷之八百五·佚名
  卷之七百三十·佚名
  卷之五百十三·佚名
  卷一·王当
  今献备遗卷九·项笃寿
  卷九十一·佚名
  卷七·吴缜
  一一 茶饭·周作人
  崔鸊传(附崔瞻、崔景凤传)·李百药
  卷五·萨囊·彻辰
  卷二百二十九·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沈明叔·唐圭璋

      明叔,荆溪(今江苏宜兴)人。   水调歌头   汉事正犹豫,足迹正跫然。严陵老子,当时底事动天顽。曾把丝纶一掷,藐视山河九鼎,高议凛人寒。竹帛非吾事,霄汉任腾骞。   问云台,还得似,钓台巅。几年山下,使人犹识汉衣冠。寄

  • 游慈·唐圭璋

      多丽   寿待郎十二月初七   约梅花,年年开向华筵。借清香,飞人寿杯中,永祝英贤。才履长、便登八帙,那须要、更待来年。和气先春,祥风破腊,蓂开七荚正敷妍。君不见,太公此际,犹欲钓磻川。   争知道、副车已办,西伯来

  • 五集卷八十五·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八十五古今体十三首【甲寅一】甲寅元旦寅年寅月喜重同引达崇禧赖化工日就月将学有缉朝乾夕惕念无穷惟慙治理未归顺?祝田功屡赐丰临莅於兹五十九慎终如始益勤躬甲

  • 卷八十三·列传第二十一·脱脱

        张通古 张浩 张汝霖 张玄素 张汝弼 耶律安礼 纳合椿年 祁宰   张通古,字乐之,易州易县人。读书过目不忘,该综经史,善属文。辽天庆二年进士第,补枢密院令史。丁父忧,起复,恳辞不获,因遁去,屏居兴平。太祖定燕

  • 六一三 江苏巡抚杨魁奏续缴应毁书籍并再实力妥办折(附清单)·佚名

    六一三 江苏巡抚杨魁奏续缴应毁书籍并再实力妥办折(附清单)乾隆四十四年四月初八日*江苏巡抚臣杨魁谨奏,为续缴应毁书籍,仰祈圣鉴事。窃照伪妄遗书,钦奉谕旨,饬令实力查缴,江省苏州书局节次收获违碍书一百二十七部、各项重

  • 一八 丁耀卿·周作人

    丁耀卿这名字,大概现今知道的人已经很少了吧。我当初也不认识他,辛丑八月中我同了封德三的一家从乡下来到南京,轮船在下关靠了趸船的时候,有几个人下来迎接,有一个据说是封君的母族长辈,年纪却很青,看他在讲话,可是我一句都听

  • 萧兀纳传·脱脱

    萧兀纳,又名挞不也,字特免,六院部人。其先祖曾任西南面拽剌。兀纳身材魁梧,庄严持重,擅长骑射。清宁初,其兄图独因事入京朝见,道宗问族人中谁人可以任用,图独回答说是兀纳,皇上补兀纳为祗候郎君。迁任近侍敞史、护卫太保。大康

  • 卷十四·曾巩

    乐黄目,字公礼,抚州宜黄人。父:史,字子正,母梦许真人令吞五色珠而生史。史有文辞,初仕江南,归朝,再举进士,登甲科。所至不修谨获谴。官至职方员外郎、直史馆,卒,有杂编六百九十馀卷,自为文百卷,谓之《仙洞集》。黄目,淳化中,登进士第

  • 卷五十九 投壶第四十·郑玄

    (陆曰:“郑云:‘《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别录》属《吉礼》,亦实《曲礼》之正篇也。’皇云:‘与射为类,宜属嘉礼。’或云‘宜属旁若无人礼也’。”)[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投壶》者,以其记主人与客

  • 经济文衡续集卷十二·佚名

    宋 滕珙 撰荒政类上【南庸赈济】推广御笔减税决狱二事是年庚子先生知南康军会诏帅守恤民隠决滞狱以销旱灾先生因即二事申奏此章专论勤恤民隠当以寛税赋为先决遣滞囚当以阅实轻重早赐断遣为急伏覩夲路安抚使司牒备奉

  • 卷七十八·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七十八     婺源江永撰孝經    曲禮三補【依朱子孝經刋誤定】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孝者德之至道之要也言先代聖德之王能順天下人心行此至要之化

  • 楞严经卷第十文句·智旭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十文句唐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经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文句(己)四明行阴境三。初总示阴相。二别明发相。三结过劝示。(庚)初中四。初结前想阴尽相。二正示行阴区宇。三悬示行阴尽

  • 为福善法师封缸法语·太虚

    福善法师:你之一生行履,你应自知,无待老僧饶舌。惜乎盛年遽逝,壮志未酬!然闻你于临终前五六小时,屡呼要出去了,要出去了,可征预知时至,定能一灵不昧。积年学教明理,当返观本真如性,了无生死去来之可得;但从缘幻化,则兜率内院十方净

  • 由职志的种种国际组织造成人世和乐国·太虚

    一 绪论  二 职业与志业说  三 职志的种种国际组织之可能性  四 全世界可成一和洽丰乐国  五 佛教徒当首先进行佛教的国际组织  六 结论一 绪论天下乌乎定?定于一,唯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此孟轲于战

  • 神秘岛·凡尔纳

    法国科学幻想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凡尔纳的以格兰特船长及其儿女为主线的著名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因隐居荒岛上的神秘人物——尼摩船长而得名。作者幻想在太平洋的这个小岛上建立理想社会,这里没有剥削,没有强暴,人人都

  • 齐民要术·贾思勰

    北魏贾思勰编撰。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而且比较完整、系统的农学著作。作者总结了历史上的重农思想及经验。“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著成了此书。全书约十一万多字,卷首有作者自己写的《序》和《杂说》

  • 易牙遗意·韩奕

    二卷。明韩奕撰。韩奕,字公望,号蒙斋,吴县 (今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韩氏幼年端重慎言,博学工诗,好游山玩水,继父业行医隐居,不愿做官。著作除 《易牙遗意》外,还著有 《韩山人集》。《易牙遗意》主要记载食品、菜

  • 周易集传·龙仁夫

    八卷,元龙仁夬著。书成于至治辛酉年(1321年)。《吉安府志》:“仁夬《周易集传》十八卷,立说主《本义》(即朱熹《易本义》),每卦爻下各分变象辞占。”今存唯八卷,仅上、下经及《彖》、《象》完具。其书即象诂义,于卦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