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乐黄目,字公礼,抚州宜黄人。父:史,字子正,母梦许真人令吞五色珠而生史。史有文辞,初仕江南,归朝,再举进士,登甲科。所至不修谨获谴。官至职方员外郎、直史馆,卒,有杂编六百九十馀卷,自为文百卷,谓之《仙洞集》。黄目,淳化中,登进士第,深沈为吏,以静胜,饰以文雅。累擢知制诰、给事中,卒,有文集五十卷,杂编六十卷。常与父史同在儒馆,人以为荣。子:理国、定国。
刘筠,字子仪,大名人。咸平元年,登进士第,补馆陶县令,代还,诏杨亿试选人校勘太清楼书籍,筠中选第一,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尝草丁谓、李迪罢相制,既又命筠草制复留谓,筠不奉诏,乃更命晏殊为之。谓方用事,筠遂请治郡,以谏议大夫,知庐州。仁宗即位,复翰林学士,以疾除礼部侍郎、枢密直学士知棣州。天圣五年,复入翰林,加承旨,兼龙图阁待制学士,再知庐州,乃营冢墓,自为志铭刻之。卒,年六十一,子:宗宪。自景德以来,居文翰之任,惟筠与杨亿齐名,号为“杨刘”。筠三典贡举,以策论升降,天下自筠始,其为人不茍合,所著有七集。
钱昆,字裕之,吴越国王倧之子。随俶归朝,诸从子皆授官,独昆及弟易愿从科举。太宗嘉之。淳化二年,昆登进士第,累官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致仕。卒,年七十七。子:孟孙,孟荀,孟回。昆喜为诗赋,又喜草隶书,闲自画寒芦沙鸟于纨扇,有幽雅之趣,人竞藏之。有文集十卷。弟:易,字希白,十七举进士,御试三题,日未中而就,言者指其轻俊而黜之。太宗常语苏易简,叹不与李白同时,对曰:‘有进士钱易,能为歌诗,不下李白。’上惊喜曰:‘诚如是,吾当白衣召至禁林。’会盗起剑南乃止。咸平二年,易登进士第甲科。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策,入第四等。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卒,年五十九。易才俊过人,为文数千言,顷刻而就;又善行草书。有《金闺集》六十卷、《瀛州集》五十卷、《西垣集》三十卷、《内制集》》二十卷、《寿云总录》一百卷、《新书》十卷。子:彦远、明逸。彦远,字子高,以父任太庙斋郎,至大理寺丞。登进士第,至太常博士。举贤良方正策,入等,授祠部员外郎,迁起居舍人、直集贤院。卒,年三十七。子:勰、燮、和。父:易、弟:明逸,及彦远,皆中制举,世以为盛。彦远屡上封事言事,判司农寺,因诸路奏大水,彦远言阴气过盛,在五行传有下谋上之征,请严宫省宿卫,未几有挟刃理謻门者,上善其奏,特五品服。
苏绅,字仪甫,泉州人。天禧中,登进士第。初名庆民,避章献太后讳,改今名。官至太常博士,举贤良方正策入等,授祠部员外郎,屡上章,仁宗嘉纳之,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谏官言绅举士马端非其人,改龙图阁学士。丧父服除,复翰林学士,言者又弹其急于进取,改翰林侍读学士知河阳,徙河中府,未行感疾,医者误用药,犹力疾杖之,卒,年四十八。子:颂衮、棁兖。
李行简,字易从,同州人。少苦学,坐石诵六经常至夜分,虽寒暑不渝,又聚木叶学书,笔法遒劲。举进士,登第,累擢至龙图阁待制。真宗数幸阁,命讲《易》,因访大臣能否,行简必称其所长,人以为长者。仁宗即位,进给事中,以疾求外,知河中府,徙虢州。卒,年七十一。有集二十卷。子:贶阅兢元畹。行简端重,不妄交,一介不取诸人,虽善弈,人莫知者。诸子非冠带莫敢见,聚书万卷,多其自录,人谓之书楼。偶梦绿衣吏持簿至公府,自丁谓而下,皆录其官寿,至行简,云:‘官议大夫。’及疾,叹曰‘官给事中,已逾分矣!’
马亮,字叔明,其先茂陵人,自祖:韬,始徙居庐州。太平兴国五年,登进士第,屡除外官。咸平中,王均反,除西川转运副使,改使,贼平,召问蜀事,加直史馆,复还部,久之,以右谏议大夫知广州,累迁至兵部侍郎。仁宗即位,进至工部尚书,以太子太保致仕。卒,年七十三,赠右仆射,谥忠肃。子:仲宣、仲容、仲卿、仲谋、仲甫。亮有治才,所至以能称。初置提点刑狱官,亮领福建,始讯冤狱,全活者数十人。知饶州,有豪右白氏,多持吏短长,常杀人,原赦,益横,亮发其奸恶,诛之,部中肃然。平王均,主将诛戮不已,亮救免者千数,及械送诖误者,仅九十八,至京,知枢密院周莹,欲尽诛之,亮言:‘协从者甚众,此特百之一二,若不贷之,恐益危惧,贻朝廷忧。’从之。任中执法,请父祖未葬者,不许析居,以厚风教。在蜀,奏除废井盐,逋二百馀万。真宗初政,亮常上四事,皆见施行,其一言亲王判开封府,地尊势重,疑隙易构,非保全亲亲之道,皆取为切务,其馀督给军赏,趣除逋负及通边好,亦皆仁政之一端。
杨大雅,字子政,初名侃,避真宗藩邸名而更之,唐靖恭诸杨虞卿之后,虞卿孙承休,唐天祐初,为吴越策礼副使,因家钱塘,大雅,承休四世孙也。端拱二年,登进士第,久历外官,后与陈从易并命为知制诰,二人者皆博学有行义,颇惬时论,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亳州。卒,年六十九。所著有《太隐集》三十卷、《西垣集》五卷、《职林》二十卷、《两汉博闻》十二卷。子:�、泳、渐、沆、沨。
孙甫,字之翰,许州人。天圣五年,同学究出身。八年,再举,登进士第。常从杜衍,辟永兴军司录。衍在枢密府,又荐之,除秘阁校理,累擢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留侍讲。卒,年六十,赠右谏议大夫。子:宣、寔、寘。著唐史书七十五卷,文集七卷。每言唐君臣行事,以推见当时治乱,若身履其间,闻者释然。为正言,尝言张修媛宠恣恃恩,用物之过,上曰:‘用物在省司,吾恨不知耳。’保州兵变,前有告者,大臣不时发之,甫力言枢密使偕副当得罪,指杜衍也,边将刘沪城水洛,泾原帅尹洙以沪违节制,将斩之,大臣稍主洙议,甫以谓水洛通秦渭为便,沪不可罪,由是罢洙,而沪释。衍屡荐甫,甫与洙素善,不少假借之。范仲淹知杭州,多便宜行事,甫为两浙转运使,一切绳之以法。
司马池,字和中,陕州夏县人。少好学,推家财数十万与其诸父。景德二年,登进士第,多历外官,累擢三司副使、天章阁待制、知杭州,徙晋州。卒,年六十三。子:旦、光。池尝奏名礼部,将入试殿廷,一日心动不能寐,曰:‘吾母素多疾,能无恙否?’及至内门,徘徊不能入,盖母亡为友人所匿也,因语其友,而友止告以闻有疾,池遂号恸而归。盛度谪守光州,池为光山令,大内火,诏诸州市竹木,州期以三日毕输,池以土不产,转市邻郡,非三日可得,度怒甚,既而光山为诸邑先,池于民有信,而民不俟于惩督也。曹利用常荐为群牧判官,池辞不就,朝廷固授之,其后利用贬,其党畏罪,多从而毁之,独池在朝明利用之枉,朝廷卒不问。除知谏院,表恳免,上谓宰相曰:‘人皆嗜进,池独嗜退也!’加直史馆。知凤翔,有疑狱,上谳,大理辄复下,椽属惶惧,池曰:‘长吏者,政事所系。’乃独承其罪,诏责之。政阳镇巡检夜饮富民家,所部卒执之而俾为文约,不敢复督士卒而后释其缚,池捕首恶诛之,巡检亦坐废。为侍御史知杂,言:‘陕西用兵,无宿将,刘平好自用,必误大事!’卒如其言。在杭州,为转运使江钧、张从革捃摭条奏之,未谪间,吏有盗官银器,为钧偿私费,而从革之姻犯税,阴遣人私请,或谓可以此报,池独不校。
张师德,字尚贤,河南人。父:去华,建隆二年,举进士第一。师德,大中祥间,复居第一,时以为荣。累擢知制诰、谏议大夫、知汝州。卒,年四十九。子:景仙、景宪、景思、景惠。师德孝谨有家法,守道不回,执政不悦,在西掖者九年。有集十卷。
谢绛,字希深,太子宾客涛之子。少以父任校书郎,大中祥符八年,登进士第,屡历省寺馆阁,擢知制诰,久之,请补外,知邓州。卒,年四十六。子:景温、景平、景回。有文集五十卷。绛初为秘阁校理,常上疏谓:‘有宋当以土德王天下。’下两制议,不从。天圣初,水旱、蝗生、河决,上疏据《洪范》、《京房易传》陈灾异之变,指切时政,上嘉纳之。又论唐室丽正史官之局并在大明华清宫内,太宗肇修三馆,更立秘阁于升龙门左,亲飞白题额刻赞阁下,景德中,积书寖广,又益以内帑西库,二圣常数临幸,亲加劳问递宿广内有不时之召,人人力道术,究艺文,知天子尊礼,而名臣高位繇此选也,往者延燔简编略尽,诏访旧本,是正疑文,有司引两省故事,别创外馆,以从缮写考校之便直舍卑喧大官卫尉供拟滋削陛下未常迂翠华降玉趾寂寥册府不闻舆马之音旷有日矣,议者以为慕道不笃于古,待士少损于前,士无延访之勤,而不自激策,文雅渐弊,甚为圣朝惜也,愿辟内馆,以恢景德之制,从之。又言号令数变,则亏体利害偏听则惑聪请者务于必行,守者患于不一,愿罢内降,凡诏令皆由中书、密院,然后施行,因进圣治箴曰绍圣驭臣内戒慎令警变凡五篇
李仲容,字仪父,济阴人。唐郇王祎十三世孙,祖:涛国,初为兵部尚书。仲容少好学,咸平五年,登进士第,累擢知制诰,时翰林学士员不足,众谓当次补,而不为宰相所喜,乃罢知制诰,为给事中、集贤院学士。久之,除翰林侍读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官至户部侍郎。卒,年七十。子:景伦、景贤、景行、景仁。集制草为《冠凤集》十二卷。仲容性质醇易,喜读书,善记问,宾至多命酒笑谈,而不及势利。
冯元,字道宗,三世为伪汉日官。父:邴,从刘
猜你喜欢 第二十三回 折大旗南军失律 脱重围北走还都·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八·佚名 卷之五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五·佚名 卷之十七·佚名 卷七十三·佚名 卷四·郭居仁 八、中落时代·包天笑 ·奏请颁铸台湾道关防片·丁曰健 王俭传·萧子显 卷二百四十三·佚名 卷十二·佚名 郭崇韬·苏辙 萨福均·周诒春 邝英杰·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