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一三 江苏巡抚杨魁奏续缴应毁书籍并再实力妥办折(附清单)

六一三 江苏巡抚杨魁奏续缴应毁书籍并再实力妥办折(附清单)

乾隆四十四年四月初八日*

江苏巡抚臣杨魁谨奏,为续缴应毁书籍,仰祈圣鉴事。

窃照伪妄遗书,钦奉谕旨,饬令实力查缴,江省苏州书局节次收获违碍书一百二十七部、各项重复书一万三千一百六十六部、板片三千四百七十六块,又沈德潜选辑之《诗别裁集》四百八部、王锡侯《字贯》等书三十二部,先后分晰开单,奏蒙圣鉴,并卽解缴销毁在案。

臣复严督地方各官及试用佐杂敎职等分投搜觅,将所有伪妄之书陆续查收缴局。臣与藩臬两司率同局员详加校阅,内有新获违碍书一十四种计七十八本,又重复应毁书二百四十九种共三千五十二部,《诗别裁集》二十部,王锡侯《字贯》等书二十部,《三易集》、《瑶华集》板片二副共六百七十三块,徐述夔《一柱楼》等书十八部、传一本并板片四副共三百八十五块,谨分晰开列清单,恭呈御览。一面委员解交军机处查收,请旨销毁;一面将新获各种书籍目录、人名分咨各省一体查缴。仍再恪遵圣训,务于限内实力妥办,俾犬吠狼嘷根株尽绝,毋致稍有遗漏。

除俟续获之书另行奏缴外,臣谨会同两江总督臣萨载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乾隆四十四年四月初八日奉朱批:览。钦此。

附 苏州书局收缴违碍书目清单

江苏巡抚臣杨魁谨奏,今将苏州书局搜违各书目同续缴重复违碍书籍开列清单,恭呈御览。

计开:《澹生堂集》一部,十六本。明末山阴祁承(火业)着。

《耦耕堂集》一部,四本。明末徽州程嘉燧着。《抚吴疏草》一部,二十本。明末东阳张国维着。

《韩文恪集》一部,十本。明末博罗韩日缵着。《燹余藁》一部,六本。明末钱塘陆彦龙着。

《海防纂要》一部,四本。明末太仓王在晋纂。《弹园杂志》一部,三本。明末吴县伍袁萃撰。

《雾唾集》一部,一本。明末金坛张明弼着。《游燕杂记》一部,一本。明末长洲朱祖文着。

《翠娱阁集》一部,一本。明钱塘陆云龙着。《守筌》一部,一本。明末如皋冒起宗辑。

《统揭全抄》一部,四本。明末凤阳李承祚辑。《后场隽永》一部,六本。明末嘉兴项声国辑。

《客燕杂记》一部,一本。抄本。明末平湖陆启浤着。

以上共书十四种,均有谬妄违碍语句,应请销毁。《明通纪辑录》二十七部。

《明通纪辑要》三十八部。《明通纪辑要》十四部。

《明通纪直解》九部。《明通纪续编》九部。

《明纪编年》四十二部。《通纪纂》六十三部。《捷录大成》三十二部。《捷录直解》十部。

《注略》三部。《明从信录》二十七部。

《明法传录》十一部。《神宗大事纪要》一部。

《甲申大事纪》十部。《颂天胪笔》十三部。

《东夷考略》六部。《所知录》四部。

《名山业》八部。《古今议论参》五部。

《广古今议论参》十七部。《台中疏略》二部。

《隐秀轩集》十八部。《七录斋集》十部。

《沆瀣集》一部。《杜曲集》一部。

《已吾集》七部。《拟山园集》八部。

《吕留良家训》四部。《白耷山人集》十二部。

《喜逢春传奇》六部。《两朝从信录》二十四部。

《三朝要典》二十五部。《三大征考》三部。

《嵞山集》二十四部。《后场纪年》六部。

《四夷考》三十部。《白石樵真稿》六部。

《王季重集》三部。《晚香堂集》十一部。

《明职方地图》三部,《陈眉公集》十三部。

《田间文集》四部。《寒支集》七部。

《容台集》一部。《晚村文集》二部。

《卽山集》十三部。《十六朝广汇记》二部。

《避园拟存》二部。《无梦园集》四部。

《辽筹》二部。《今乐府》一部。

《太乙山房集》五部。《兵略》一部。

《壶山集》八部。《曾庭闻集》二部。

《石臼集》二部。《中兴实录》二部。

《南极篇》二部。《邱邦士集》六部。

《求是堂集》三部。《田间诗集》九部。

《寓林集》二部。《宝日堂集》三部。

《翰海》十九部。《二三场开律》三部。

《兴朝治略》一部。《翰林馆课》二部。

《策衡》六部。《环中堂集》一部。

《策类典》四部。《甲申纪事》七部。

《雪庐焚余稿》五部。《纶扉简牍》一部。

《酌中志》三十三部。《启祯野乘》十九部。

《大事记》二十八部。《浮山集》三部。

《天佣子集》三十二部。《程策》一部。

《全边略记》五部。《牧斋尺牍》六十三部。

《独漉堂集》八部。《中兴肇记》一部。

《白牙集》三部。《媚幽阁文娱》六部。

《中兴颂治》一部。《四书讲义》九十三部。

《天盖楼语录》八十九部。《雪屋集》二部。

《泰昌实录》一部。《象胥录》三部。

《夕阳寮藁》二部。《博物典汇》四十二部。

《辽金小史》三部。《孤树裒谈》五部。

《苍霞草》十八部。《吾学编》二十部。

《翁山诗集》四十部。《左忠毅集》十八部。

《清閟集》二部。《公槐集》三部。

《棘门集》一部。《明经济文录》三部。

《登坛必究》二十一部。《三藩纪事本末》六十五部。

《潭西诗集》七部。《潜确类书》二十部。

《宪章外史续编》一部。《按辽疏稿》八部。

《书牍》四部。《明经世编》十部。

《古今治平略》十部。《献征录》十部。

《增定皇明馆课》六部。《苍霞余草》六部。

《名文宝符》三部。《谏草》二部。

《编行堂集》八部。【真按:当作徧行堂集。编,前文均作徧。】《苍霞续草》四部。 《明经济文辑》九部。《亭林集》十七部。

《周忠毅奏议》八部。《备变集》三部。

《匡时集》十一部。《文远集》一部。

《同时尚论录》三部。《邹忠介奏疏》三部。

《明末诏疏》二部。《金太史集》八部。

《后纶扉尺牍》七部。《阃外春秋》四部。

《高子遗书》十三部。《落落斋集》九部。

《楼山堂集》三部。《策式典》十部。

《列朝诗集》五十六部。《列朝诗集小传》六部。

《元晏斋集》五部。《先拨志始》七部。

《通鉴辑略》九部。《翁山诗外》十四部。

《名臣宁攘要编》一部。《忆记》三部。

《明季文杂抄》二部。《李氏焚书》二十四部。

《纶扉奏草》十部。《纶扉续奏草》四部。

《懒云居士集》二部。《明分省人物考》二部。

《夏峯集》一部。《明名臣言行录》十部。

《双槐岁抄》一部。《明疏抄》一部。

《明将略》一部。《史外》一部。

《太白剑》一部。《地图综要》二十部。

《状元策》二十部。《明百将传》一部。

《范玺卿集》二部。《文太清集》二部。

《读史纲》四部。《明纪全载》五十五部。

《陈几亭集》十五部。《澹园续集》一部。

《岭南三家诗选》五部。《道援堂集》三部。

《寰宇分合志》二部。《羣书备考》七十部。

《啜墨亭集》一部。《秋士偶编》一部。

《明季遗闻》二十部。《幸存录》九部。

《女直考》四部。《明世法录》七部。

《石民四十集》六部。《四六新书》二十八部。

《新书广集》十二部。《大义觉迷录》二十部。

《广东新语》三十五部。《经济录》四部。

《国朝诗萃》一部。《鸿书》十部。

《续凤洲纲鉴》一部。《通纪会纂》五十四部。

《明鉴易知录》九十部。《历朝捷录》八部。

《捷录法原》十四部。《捷录真本》二部。

《捷录原本》十三部。《明纪要》二部。

《留青集》九十五部。《八编类纂》十三部。

《尺牍新抄》五部。《四六新征》二十三部。

《萤芝集》四部。《古今全史》十六部。

《天外谈》六部。《感旧集》九十一部。

《天下名家诗观》六部。《东林列传》八十部。

《明人诗钞》五十八部。《辽事实录》三部。

《议撮》三部。《杨忠烈集》六部。

《实用编》一部。《阅新阁疏草》二部。

《驭交记》二部。《广东文选》八部。

《孙高阳集》二部。《宝蘂栖诗》一部。

《壬申文选》四部。《甲乙事案》一部。

《南山集偶钞》二部。《鸿宝应本》六部。

《国朝诗品》二部。《山晓阁明文选》十五部。

《江左三家诗抄》二十六部。《山晓阁续明文选》七部。

《留垣疏草》十二部。《存古类函》一部。

《存古策函》一部。《晦村初集》三部。

《文镫岩诗集》一部。《鸿猷录》一部。

《鸳鸯谱》三部。《行厨集》十五部。

《箧衍集》七十部。《明诗别裁》九十二部。

《澹宁居集》三十部。《丁清惠遗集》五部。

《吕子评语》四部。《本事诗》二十部。

《诗逢初集》一部。《吴梅村集》二十部

《史窃》二部。《三易集》十五部。

《痴山集》三部。《崇祯纪略》一部。

《从野堂存稿》一部。《抚辽疏稿》一部。

《明朝小史》二部。《国史纪闻》一部。

《兵镜》一部。《一木堂集》一部。

《瑶华集》一部。《柴庵疏集》一部。

《名山藏》十部。《惭书》四部。

以上各书二百四十九种,共三千五十二部,系节次奏进,今重复查出。

又《别裁集》二十部,《字贯》等书二十部,《三易集》、《瑶华集》板片二副共六百七十三块,徐述夔《一柱楼》等书十八部、传一本,并板片四副共三百八十五块,一并咨解军机处。(转录自《文献丛编》)

猜你喜欢
  卷九十一·列传第二十一·脱脱
  卷五十 咸平四年(辛丑,1001)·李焘
  越绝卷第三·袁康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九)·赵晔
  第五十一回 妨功害能淫威震主 竭忠报国大义灭亲·蔡东藩
  ●卷二十三。诗文四·梁章钜
   第八章 茫茫末世人·老舍
  卷之一千三百五十九·佚名
  第一二疏天运(实则光绪)十七年十月十五日一一一○七-八·佚名
  卷六十五上下·郝经
  柳带韦传·令狐德棻
  杨一清传·张廷玉
  目录·佚名
  卷八·允禄
  卷五·徐自明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六十六·吴景旭

      壬后集上之中  元诗  四大家  辍耕録曰尝有问于虞伯生曰仲诗如何伯生曰仲诗如百战健儿徳机诗如何曰徳机诗如唐临晋帖曼硕诗如何曰曼硕诗如美女簪花先生诗如何笑曰虞集乃汉廷老吏盖先生未免自负公论以为

  • ●义侠记目录·沈璟

    第一齣 家门第二齣 游寓第三齣 训女第四齣 除凶第五齣 诲淫第六齣 旌勇第七齣 设伏第八齣 叱邪第九齣 孝贞第十齣 委嘱第十一齣 遘难第十二齣 萌奸第十三齣 奇功第十四齣 巧媾第十五齣 被盗第十六齣 

  • 具茨集钞·吴之振

    晁冲之古乐府大星何历历,小星烂如石。掖垣崔嵬横紫微,十二羽林森北极。今夕何夕月欲没,虎抱空关龙厌直。峥嵘北斗著地垂,手去瓠瓜不盈尺。严陵醉卧光武傍,浮楂正值天孙织。王良挟策飞上天,傅说空骑箕尾立。君不见,茂陵弃子欲

  • 宛陵羣英集巻六·汪泽民

    元汪泽民张师愚同编今体【五言律】元张师鲁题刘氏嘉秀园我爱刘氏园缓步寻芳蹊晚桃弄碧色春桂生丹荑茶鼎雨声沸酒壶禽语提欣然一笑赏有句为君题送胡夀卿之歙县吾忆新安路溪明山更竒半开金菡蓞不卷翠涟漪耕织乡无盗弦歌

  • 卷八百二十九·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二十九贯休春山行重叠太古色蒙蒙花雨时好峰【一作山】行恐尽流水语相随黑壤生红黍【一作米】黄猨领白儿因思石桥月曾与故【一作道】人期送谏官南迁危行危言者从

  • 卷一百十一·列传第四十一·奸臣下·脱脱

        ◎奸臣下   ○萧余里也 耶律合鲁 萧得里特 萧讹都斡 萧达鲁古 耶律塔不也 萧图古辞   萧余里也,字讹都碗,国舅阿剌次子。便佞滑稽,善女工。重熙间,以外戚进。清宁初,补祗候郎君,尚郑国公主,拜驸马都尉,累

  • 卷第二百六十五 唐紀八十一·司马光

      起閼逢困敦(甲子)五月,盡柔兆攝提格(丙寅),凡二年有奇。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天祐元年(甲子、九0四年)   五月,丙寅,加河陽節度使張漢瑜同平章事。   帝宴朱全忠及百官於崇勳殿,旣罷,復召全忠宴於內殿;全忠疑,不入。帝曰:

  • 卷之二百十一·佚名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春。正月。丁未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宫。拜神毕。率诸王、贝勒、贝子、公、内大臣、大学士、侍卫等、诣皇太后宫、行礼。御殿。王以下、文武各官、外藩王、及使臣、上表朝贺。停止筵宴  

  •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卷二·佚名

    道光三十年七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九月二十六日二十七日十二月二十六日咸丰八年三月二十四日二十六日咪唎■〈口坚〉条款四月初一日十六日五月十八日俄夷和约咪夷约和二十三日夷和约六月初九日十二月十八日咸丰九年三月

  • 十国春秋巻四十九·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后蜀二后主本纪后主昶字保元初名仁赞高祖第三子也【长子本琼华公主子在唐不得立史夫其名】母贵妃李氏以天祐十六年十一月生仁赞于太原【案花蕋夫人宫词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降诞辰是七月十五日为后主生

  • 李穆传·李延寿

    李穆,字显庆,李贤的弟弟。从小聪明敏捷,有度量。西魏文帝入关,他便侍奉左右,深被文帝亲近和知遇。他小心谨慎,从不懈怠。侯莫陈悦害死贺拔岳,周文帝宇文泰从夏州率兵讨伐侯莫陈悦,陈悦的同党史归占据原州,仍替侯莫陈悦死守。宇

  • 圣武亲征录·佚名

    皇元〔右明钞《说郛》本标题如是,书题下有&ldquo;皇元&rdquo;字者,缘《说郛》中所收各书皆于本书下题唐厶厶撰、宋厶厶撰、或皇元厶厶撰。此《录》不知何人所撰,故但题皇元而缺其撰人姓名。后人移&ldquo;皇元&rdquo;二字

  •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十·王日休

      造至深之理者虽居浊世。与净土何以异哉。故此卷载至深之理名净浊如一。然亦不可恃此而不修净土之业。恐易涉于空谈。又若参禅者之弊故也。  情说  喜怒好恶嗜欲皆情也。养情为恶。纵情为贼。折情为善。灭情为

  • 复罗阁英居士书·太虚

    来函实为佛教有心人,又如此其至诚恳切,殊使余不能不扶病而握管略酬(近年衰病极少握管时)。余之新,乃“佛教中心”以采择古今东西学术文化(包哲学科学及宗教政治经济文艺等)而适应现代机宜之新;故奔放于任何一部分而离去“佛教

  • 大乘法苑义林唯识章讲录·太虚

      ──十八年在汉口佛教会讲──   述意   释文    甲一 十门总标    甲二 随标别释     乙一 出体门      丙一 标释二体       丁一 标列       丁二 分释    

  •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十一(论本第三十七八九四十四十一二三四)·窥基

    基撰次明威力品者。前明真实智证之境。既有所证。不可虚然。谓乃成熟有情。现大神变。令生信心。令得圣果。若诸菩萨。自利利他。现大神通。修行正行。求当证果。若诸牟尼。证自佛事。起大悲心。运拔有情。现斯威力故

  • 正一解厄醮仪·佚名

    正一解厄醮仪。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或隋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述醮仪,奉请北斗七星、五帝诸君,前列醮仪用具和作坛格式。

  • 金刚般若经疏·智顗

    全一卷。隋代天台大师智顗(531~597)讲述。又称金刚经疏、金刚般若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本书为现存最古之金刚般若经疏。乃智顗根据鸠摩罗什译金刚经所讲述之注释书,然讲述于何时何处则不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