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七百三十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三十年。乙酉。闰二月。丙午朔。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诣苏州府文庙行礼  

○遣官祭禹陵、南镇会稽山神、江海潮神。并遣官至吴越王钱镠、唐臣陆贽、宋臣岳飞、明臣于谦、及故大学士徐本、梁诗正、尚书徐潮等祠墓。拈香奠酒  

○是日、驻跸苏州府行宫。翼日如之  

○丁未。遣官祭海神祠。并遣官至唐臣张巡、许远、及故大学士陈元龙、陈世倌等祠墓。拈香奠酒  

○工部等部议准、安徽巡抚托庸疏称、安徽藩司。前经移驻安庆。除司、府、两署。业已兴建外。其布政司经历衙署。以安庆府照磨旧署改作。库大使衙署。以通判旧署改作。安庆府同知。通判。衙署。无隙地可建。应买民房估建。府经历。照磨、二署。及照磨应随建监狱。均于安庆府新署、附近估建。从之  

○戊申。上诣皇太后御舟问安  

○谕、朕巡幸江浙。启銮之初。降旨将江浙二省。累年积欠银粮。全数豁除。而浙省所免之数。较之江省尚少。兹当入疆伊始。畴咨民瘼。该省尚有未完款项。着再加恩、将浙江省乾隆二十六、七、八、等年。积欠未完漕项、及仁和、袁浦、等场未完灶课银。一万八千六百余两。二十四、六、七、八、等年。因灾缓带、积欠未完南米、及借给各场灶户仓米。一万八千九百余石。二十六、八、两年。钱塘、诸暨、玉环等厅。借给农民缓徵谷、及因灾缓徵租谷。一万六千九百余石。概行蠲免。该督抚等。其率属实力奉行。务俾恩膏下逮。称朕惠爱黎元至意。该部遵谕速行  

○又谕、此次随营人等。虽俱加恩赏给。但行走系内地。与外地不同。用度稍费。着交总理行营事务王大臣等、分别赏给。再王家营存住各项人等。应如何恩赏之处。分别议奏。所赏银两。在两淮盐政库内、存贮公项内动用。寻奏、乾隆二十七年。随营王大臣等。奉旨分别赏银、赏俸。王家营存住人等。赏半俸。余众、照二十二年例分赏。此次请照前次例。册交两淮盐政。会同行在户部赏给。报闻  

○又谕曰、浙江提督武进升、久历镇提。年登大耋。伊子恩寿、着加恩赏给一品荫生。以昭优眷  

○又谕曰、荥泽县知县曾应召、前因陈起忠等、聚众抗官。闭城罢市。并不即行严拏。遽行回县。经该抚阿思哈、奏请革职。仍发巴里坤、效力赎罪。但念该员甫往河阴。尚未任事。着加恩免其发遣。交与吏部、于迥銮后。带领引见  

○是日、御舟驻跸吉庆寺  

○己酉。上诣皇太后御舟问安  

○谕、朕稽古省方。四莅江浙。已降旨、将经过地方。本年额赋。蠲免十分之三。而省会驻跸之地。加恩更宜优渥。其将江南之江宁、苏州。浙江之杭州附郭诸县。本年应徵地丁银两。概予豁免。用宣庆惠。该部遵谕速行  

○又谕、朕翠华南幸。始莅浙境。念该省所免积欠。较江省独少。且于未奉恩旨以前。复有续完之项。民情可谓急公。因命悉查积年未完各项。无论于例应蠲与否。尽予豁除。以纾民力。至清跸所经。前已降旨、蠲本年额赋十分之三。昨巡历江省。复念淮、徐、各属。地瘠民贫。江淮以南。人知爱戴。凡水陆经行州县。加免十分之五。浙省虽邮顿无多。而除道清尘。亦足觇闾阎欢感。且两省皆系赤子。诚求怀保。厥视惟均。着再加恩。将浙江经过地方。本年应徵钱粮。概免十分之五。俾群黎普沾膏泽。益庆阜恬。副朕入疆施惠至意。该部即遵谕行  

○军机大臣等奏。遵旨查明浙省杭嘉湖道。兼管海防。事务繁剧。额设养廉。仅二千五百两。而粮、盐、两道。各额设五千两。请各拨五百两。增作海防道养廉。得旨。是  

○以杭嘉湖道永德。为浙江布政使  

○是日、御舟驻跸石门镇  

○庚戌。赐扈从王公大臣、并浙江大小官员等食  

○谕、三吴两浙。文风素盛。昨于启銮之先。已特降恩谕。将江南分设各县。准于本年选拔时。每学各取一人。以广教泽。兹当翠华莅至。因念成均既多予拔尤。而黉序亦宜增试额。用循旧典。以示渥恩。其将江苏、安徽、浙江、三省。本年应试文童。府学及州县大学。增取五名。中学增取四名。小学增取三名。各该学政、务宜慎加遴选。详悉校阅。副朕乐育作人至意  

○又谕、海宁石塘工程。民生攸系。深厝朕怀。连年潮汛安澜。各工俱属稳固。兹入疆伊始。即日就近亲临相度。先行阅视绕城石塘。五百三十余丈。实为全城保障。而塘下坦水。尤所以捍卫石塘。但向来止建两层。今潮势似觉顶冲。外沙渐有汕刷。三层之外。应须豫筹保护。该抚等上年所奏。加建三层坦水六十余丈。止就尤险要处而言。于全城形势。尚未通盘筹画。若一律普筑三层石坦。则于护城保塘。尤资裨益。着将应建之四百六十余丈。均即一例添建。其二层旧坦内。有桩残石缺者。亦着查明补换。该督抚等。其董率所属。悉心筹办。动帑兴修。务期工坚料足。无滥无浮。以收实济。副朕为民先事务筹之至意  

○又谕曰、翰林院编修陈邦直、着赏给翰林院侍读  

○是日、驻跸安澜园行宫。翼日如之  

○辛亥。上阅海塘  

○谕曰。索琳着补授副都统。赏戴花翎。前往库抡、更换丑达。协同桑寨多尔济办事。俟朕启銮后。索琳交卸起程。丑达着前往叶尔羌办事。丑达到时。额尔景额、着前往喀什噶尔办事。更换纳世通来京  

○谕军机大臣等、今日佛德奏。豫省得雨沾足一摺。循奏事虚名。具文塞责。甚属非是。藩司为通省大员。令伊等得专牍陈奏。原谓地方要务而言。非仅为较量晴雨而已也。昨河阴县士民、聚众罢市一案。该抚适赴行在迎銮。佛德驻居会城。一接该县禀报。既已亲往查办。何难一面奏闻。乃仅以专禀该抚为尽职。而于朕前并不即行入告。今乃以得雨情形。专摺具奏。殊属不知轻重。佛德着传旨申饬  

○西安将军新柱等奏、西安另记档案出旗闲散人等。经前任巡抚鄂弼奏。请照绥远城另记档案、发往绿营食饷例。挑补步粮。守粮。补完后。再陆续挑补步甲。嗣于另记档案内。挑出马步甲。八百四十九名。今届三年。仅补马甲五十三名。步甲未补。于为民之闲散内。挑出五百八十二名。已坐补步粮守粮、一百三十七名。查出旗闲散。均系奉旨入各州县民籍之人。如先尽补闲散。则出旗步甲等。久占钱粮。缺不能出。计六七年间。尚难全数出旗。且闲散既先得缺。复不分步粮守粮补用。未免过优。请嗣后遇马兵缺出。补用出旗之领催、前锋、马甲。不必先补闲散。步兵缺出。补用步甲。守粮缺出。补用闲散。得旨嘉奖  

○壬子。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谕、朕时巡江浙。清跸所经。恩膏叠沛。军民士庶。无不忭舞胪欢。而清理庶狱。亦矜恤所宜逮。用循旧典。以广深仁。着将江苏。安徽。浙江。三省。军流以下人犯。俱加恩各予减等发落。俾得改过自新。勉为良善。共享太平之福  

○又谕、据王检奏、湖南粮船。停泊汉口镇守风。因盐船失火。延烧岳州卫三帮船一十三只。经官弁兵役扑救。余船一百六十五只。俱保护无损。所焚粮石。请照例于各船之旗丁什军名下追补。漕船、照出厂年分。着落赔造一摺。焚失漕粮。若由旗丁等、不能小心防范。本帮不戒于火。自应按数着赔。今湖南粮艘。停泊岸旁。盐船失火。风急延烧。非该丁等力能豫防。所请应赔粮米漕船之处。俱着加恩宽免。其官弁兵役等、尽力救护。奋勉可嘉。着查明出力之人。酌量奖赏。该部即遵谕行  

○谕军机大臣等、据辅德奏、查讯逆犯胡中藻之子胡论洙、实系病故。并无另有子嗣一摺。据所查胡中藻、止生胡论洙一子。研讯亲邻族保。众口合同。并检查胡姓族谱。及其中式朱卷。与寺庙旧存醮薄。所载亦无异说。而论洙病故年分。则更有学册可据。似不应更有遁情。且胡中藻之事。败露于乙亥之春。伊子论洙、已于癸酉年病故。自无逆料其日后发觉。而于学册豫为捏报身故之理。但陕省所获之胡得玉、岂不知逆犯之子。罪应连坐。乃竟悍然直认。又何以捏称兄弟五人。言之确凿。于情理殊不可解。现在胡得玉已经解京。胡中藩等、亦据该省委员押解赴部。着将此摺钞寄刘统勋。舒赫德等阅看。令其详悉研讯。务得确情。以释疑窦。所有查出学册家谱等件。着一并寄发  

○又谕曰、王检奏、盐船失火。延烧漕船一摺。已降旨将旗丁等、免其着赔。并令将出力之官弁兵役。查明奖赏。至起火情节。不可不彻底严究。一船失火。延及邻船。既焚烧商课盐觔。复毁损漕船正供。并毙男妇七命。即使过出无心。亦不当仅照寻常失火之例。以枷责完结。若孙和林等、与本船商伙。或有宿嫌。借端洩愤。以致损漕糈而毙人命。则情罪更为可恶。即拟以重辟。于情法亦为平允。可将此传谕王检知之  

○四川总督阿尔泰等奏、据西路维州副将、知州、南路游击、同知等。先后禀报、委员分赴所属土司。查验毗连金川地方碉卡。并饬各土司相机进剿。各土司屡蒙恩赏。且谓殄灭金川。于彼有益。俱感激踊跃。旋金川郎卡、差头人因通事迎见委员。自陈悔罪。委员晓以利害。当即遣送所掠党坝人口五十一名。拆毁穆尔津冈战碉五座。惟山梁尚未退还等语。查郎卡恃地险碉坚。构衅以来。从未乞怜。今忽输诚。恐有别情。随调委员等来省面询。据称、悔惧似出实情。但后此果否安分。臣等难逆料。仍饬委员驾驭。信各土司设法进攻。得旨、不必二三其意。仍持前议。久而不懈。自可成功。况又无甚大费。莫为属员了事将就之议  

○是日、驻跸杭州府行宫。翼日如之  

○癸丑。上阅兵  

○赐扈从王公大臣。并浙江大小官员等食  

○谕、此次接驾一百七岁之训导王世芳、着赏给扁额。并缎二疋  

○又谕、嘉兴知府员缺。经该督抚、遵旨拣选绍兴府邹应元调补。续据奏称、邹应元籍隶无锡。距嘉兴在五百里以内。例应回避等语。无锡虽地近嘉兴。然江浙隔省。不相统辖。该督抚既称该员人地相宜。不必照例回避  

○宗人府奏。贝勒统瞻。奉旨晋封郡王。其封号应用何字。恭候钦定。得旨。仍用果字  

○甲寅。上幸观潮楼。阅福建水师  

○是日、驻跸圣因寺行宫。至癸亥皆如之  

○乙卯。阿克苏办事副都统卞塔海等奏、办送沙枣树科之乌什回人、二百四十名。于二月十四夜。聚噪城中。枪伤绿旗兵。副都统素诚。会同阿奇木伯克阿布都拉、登山拒守。臣等闻报。卞塔海即整兵往援。阿克苏办事布政使德福、留守城池。其喀什噶尔、叶尔羌、库车、赛哩木、拜、等处。俱已分途飞报。谕军机大臣等、卞塔海等、闻乌什城内回人滋事。即领兵前往。又咨行各城策应。同日鄂宝、明普、高廷栋、俱奏称、派兵前往。乌什回人作乱。尚未得起衅确情。着传谕柏琨、额尔景额等、如柏琨正抵乌什。即将此事查办。所有起衅回人。务严行根究正法。以示惩创。仍即晓谕各城回众。令其各安生理。毋得惊恐。柏琨如已过乌什。即着额尔景额、前往办理。再办送沙枣树科。其事甚属微细。何必派出如许回人。以致激成事端。或素诚、及绿旗兵丁。平日扰害伊等。致不能堪。适因此事。遂尔举发。亦未可定。柏琨等办理竣事时。将素诚平日有无扰害回人情事。一并查明具奏  

○丙辰。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遣官祭历代帝王庙  

○丁巳。谕曰。沉德潜。钱陈群。江浙耆宿也。并以卿贰。予告里居。曩者省方东南。存问所及。特晋尚书阶。优颁廪禄。兹时巡莅至。二臣咸扶杖迎谒。耄耋而神明不衰。惟国之瑞。朕甚嘉焉。其各加太子太傅。以宠异之。沉德潜之孙、钱陈群之幼子、各一人。并赐举人。一体应礼部试。二臣益忻愉恬养。以跻期颐。副朕优高年眷旧臣之意  

○阿克苏办事副都统卞塔海奏、二月十五日。领兵往援乌什。次日抵乌什之喀喇和卓。遇贼八百余人。追击捉生询问。据供、素诚被害。阿奇木伯克阿布都拉、被拘禁等语。臣当将乌什城外关隘据守。十七、十八、昼夜击贼。歼百余人。十九有马步贼多名。出城抗拒。因众寡不敌。虽复杀贼百余人。官兵亦阵亡七八十名。现屯驻哲尔格济克德。飞咨德福。添兵策应。其叶尔羌、喀什噶尔兵。亦经催取赴援。谕军机大臣等、卞塔海奏、伊领兵前往乌什。捉生询问。知驻劄大臣。已为逆回戕害。现在据城聚众。抗拒官兵等语。初意回人小有变乱。或不过械斗案件。今乃戕害官兵。焚劫仓库。此固素诚等平时办理不善。以致滋事。而回人等敢行叛乱。情罪可恨。若不尽行剿绝。将来驻劄大臣。何以办事。适据明瑞奏。一闻德福所报信息。即派观音保、领兵前往。此时纳世通、额尔景额、应亦赴援。自可计日蒇事。但逆回溃败之后。必分路潜逃。断不可防范稍疎。致使漏网。倘有投往额尔德尼伯克处之人。即向伊索取。此时卞塔海等办理若何。乃作速奏闻  

○又谕、今日据卞塔海奏、伊领兵前往乌什。知素诚已被戕害。连日与贼相持等语。正欲谕明瑞、领兵往办。适据奏至。已令观音保、前往应援。加以各城陆续出兵。谅逆贼无难擒戮。兹命明瑞前往。非专为剿贼。特令其详察起衅情由。大臣等驻劄新疆。平日失于抚驭。惟偏护内地人等。恣意扰害回人。及偾事后。又复张皇失措。为若辈所轻视。即如派送沙枣树科。何至二百人之多。其为办理不善显然。再乌什原系霍集斯驻劄之地。或伊属人耸众生事。亦未可定。明瑞此行。固不宜轻纵回人。亦不可偏护官兵。务得其实情。加以惩创。始于地方有益。俱着据实奏闻  

○阿克苏办事布政使德福奏、现署阿奇木事务伊什罕伯克萨里之弟额伊敏、告知逆回交银。遣与噶匝纳齐伯克沙资雅东、及安集延回人。往霍罕额尔德尼伯克求援。额伊敏乘间脱出报信。得旨、额伊敏为贼所遣。乘间脱出。报知信息。殊属可嘉。着传旨嘉奖。仍赏缎五疋  

○大学士兼管刑部尚书刘统勋等奏、研究陕省盘获胡得玉、据供、实系山西张京涵亲子张机。其年岁妻室、住址邻右、及逃出情节。均确凿可据。但陕省承审时。因疑成误。今据实详覆。并俟江省将胡中藩解到。再行核拟具奏。得旨、此事究属荒唐。细心推究。按例定拟可也  

○以江苏按察使钱琦、为四川布政使。苏松粮道朱奎扬。为江苏按察使  

○戊午。工部议准、浙江巡抚熊学鹏疏称、会稽县境沥海所一带旧石塘。因久未加修。现俱坍矬。请普加高四丈。从之  

○己未。谕、浙江进献诗赋、考取一等之进士张培、冯应榴、举人吴寿昌、俱着授为内阁中书。遇缺即补。陆费墀、着特赐举人。授为内阁中书。学习行走。与考取候补人员。挨次补用。其二等之黄瀛元等十四名。着各赏缎二疋  

○又谕曰、原任礼部侍郎蔡世远之子蔡长汭、原任江苏巡抚邵基之孙邵洪。俱着赏给举人。一体会试  

○喻军机大臣等、昨据德福奏。乌什噶匝纳齐伯克沙资雅东等、为贼遣往霍罕。求援于额尔德尼伯克。有同行之额伊敏。脱出送信等语。额尔德尼伯克、前与阿布都喇伊木、互相通信。今沙资雅东等数人内。或有阿布都喇伊木亲戚。意图报复。或额尔德尼伯克、尚有通信往来之事。亦未可定。明瑞至乌什时。亦当留心查明。如额尔德尼伯克、果有此等情事。即藉此移兵进剿。事平后、霍罕虽不必驻劄大臣。自可另授伯克管理。俱着据实奏闻  

○又谕、回部自内附以来。朕加意辑宁。俾各安生理。岂意乌什回人等。忽戕害官兵。抢掠仓库。情固可恨。或因驻劄大臣等、平日失于抚驭。绿旗官兵。又复恣意扰累。伊等不得已而出此。又或阿布都喇伊木亲戚人等。与霍罕额尔德尼伯克、潜通信息。煽诱妄为。俱未可定。额敏和卓、曾与新柱同办事务。新柱有无扰累回人。及各城大臣。所行若何。着传谕额敏和卓、伊系效力年力之人。各大臣办事情形。及回人情事。自必深知。伊有所见闻。当据实具奏。不可纤毫隐匿。再额尔德尼伯克、倘有通信形迹。额敏和卓意中。应作何办理。并着筹酌奏闻  

○又谕曰、额敏和卓入觐时。曾请将获罪安置回人阿布都赉、颇拉特、发往伊犁居住。已如所请。交带领入觐回人侍卫等。便道送往伊犁。今乌什回人。既经叛乱。此阿布都赉等。素非安静之人。或在伊犁滋事。亦未可定。阿布都赉、颇拉特、不必送往伊犁。即着侍卫素勒、带回京师。照旧安置  

○庚申。清明节。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  

○遣官祭孝贤皇后陵。端慧皇太子园寝  

○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谕军机大臣等、前孙延柱奏、果郡王病势未减。深为廑念。特加恩赏给郡王。令其祇受新恩。忻豫调摄。以期勿药之喜。乃今日本报到时。果郡王并未将病体情形陈奏。孙延柱日承诊视。何以亦未奏闻。着留京办事王大臣。传询孙延柱。令其将该郡王近日病体曾否轻减。渐就痊可之处。即行详悉具奏  

○又谕、内务府大臣奏、审明遗失念珠一案。并请将总管李裕、张国详、吴进忠、交宫殿监督领侍等治罪一摺。已降旨依议。但以冯国泰等、商谋窃取。计图倾陷。谓李裕等失于查察。殊于情事未协。转不足以服伊等之心。朕之所以惩治伊等者。因舍卫城所管各铺面什物不全。必系赵连璧平时偷窃。经王永贵接受交代时。查点不全。赵连璧自问窃取心亏。方肯甘于认赔。若果止因残损。勒令赔补。则宫殿陈设甚多。即使年久损旧。其物现在。谁肯以私钱赔偿官物。李裕等身为总管。近在一园。岂有园内什物。被人私窃。漫无稽查。及王永贵收点勒赔。尚不能查出真情究治。而厅其捏称残损赔完。冀掩饰其偷窃之迹。伊等所管何事。是伊等之罪无可宽。全在于此。着传谕内务府大臣等、照此议罪。并将此明白谕令李裕等知之  

○又谕、前谕阿桂。明亮。俟朕南巡旋跸时。再请训前往伊犁。今明瑞既往乌什。着传谕阿桂、明亮、不必守候回銮。即驰驿至行在请训。前往伊犁办事  

○又谕、此次进剿乌什逆回。各城大臣。俱领兵会合。但必号令归一。方克有济。额尔景额、至乌什之时。即着总理军务。或观音保先至。亦可暂总其事。以待额尔景额之来。明瑞一至。伊本系将军。自应节制各城官兵。再各城大臣等、会合一处。尤当和衷商办。以期集事。断不可各存意见。乌什之事。想计日可竣。但恐逆回等。见官兵陆续全到。或逃往霍罕、投额尔德尼伯克。并传谕该将军大臣等、务于紧要关隘处所。选派官兵。加意了望擒拏。勿令兔脱  

○又谕、据德福奏称、阿克苏库贮军器火药。所余无几。恐各城官兵至日。不敷配给。已行文喀什噶尔、叶尔羌大臣。速由台站运送等语。所办未合机宜。军器火药。自属紧要。但各城大臣。既领兵会剿。自必携带。岂有专俟阿克苏豫备之理。况此时各台站俱有回人。有事之秋。保无心怀叵测。妄行攘夺。德福何见不及此。再所奏阿克苏办事。不可无大伯克。因行文杨应琚等。催色提巴勒氐。于入觐归途之便。驰驿速赴该处。尚属可行。色提巴勒氐抵阿克苏日。即留彼办事。至萨里系乌什人。父母兄弟。俱在彼处。自必备知其详。着派往卞塔海军前效力。俱传谕知之  

○镶白旗护军统领弘晌奏、紫禁城内。宫殿门钥。关系甚重。请嗣后自景运门、至隆宗门。照例夜间令该门堆拨进班章京。护军校、护军等。在六库墙后。陆续送筹绕巡。起更后、各处人等。不得妄自出入。违者参究。得旨、着照所请行。  

卷之七百三十

猜你喜欢
  卷二十 古今人表第八·班固
  逸民列传第七十三·范晔
  卷一百三十七·乐志第九十·乐十二等·脱脱
  ●卷三·周密
  第一百十二回 领事官袒凶调舰队 特别区归附进呈文·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六·佚名
  平定金川方略卷三十一·来保
  卷十二 平帝纪 第十二·班固
  崔光韶传·李延寿
  陈夷行传·刘昫
  杨廉传·张廷玉
  第七章讨论·孙中山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五·佚名
  卷五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二出 极谏·李渔

    〖菊花新〗(末、小旦冠带,齐上)严亲忧国太焦劳,抗疏甘将斧钺膏。愁杀两儿曹。爹爹!你要全忠也,教我怎生全孝?(末)兄弟,昨日宫中传出旨来,忽然教爹爹写敕,倒封皇上为镇国公威武大将军,要借讨叛为名,去寻妓女刘氏。爹爹奉了此旨,惊骇异

  • 表第十三 宰相世系三·欧阳修

    表格略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八十二·徐乾学

    元纪三十【起阏逢执徐四月尽防防大荒落十二月凡一年有竒】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夏四月甲午朔命库库特穆尔讨博啰特穆尔 呉王退朝与孔克仁等论前代成败因曰秦以暴虐宠任邪佞之臣故天下叛之汉髙起自布衣能以寛大驾驭羣雄遂

  • ●卷十二·陈康祺

    ◎任象元之学行吴江诸生任德成象元,笃于儒行,奉朱子白鹿洞规,因集明以前先正格言与洞规相发明者为一书,曰《洞规大义》。居乡勤施济,置社仓,创义塾;岁饥,煮粥食饿者,乡人德之。一夕步于庭,有偷儿方逾垣下,见象元惊欲窜走。徐语之

  • 九六九 寄谕各省督抚务须实力妥办更正《通鉴纲目续编》仍于年终汇奏·佚名

    九六九 寄谕各省督抚务须实力妥办更正《通鉴纲目续编》仍于年终汇奏乾隆四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尚书和<珅>字寄各省督抚,乾隆四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奉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

  • 学史卷十·邵宝

    (明)邵寳 撰○亥【凡三十章】曲周民父病以牛祷县结正弃市矫曰此孝子也表赦之【魏志陈矫传】日格子曰法闻杀人者死未闻杀牛者死抑为其祷欤则僭之至也曾是可以为孝乎免死而置之法可也魏法何如魏之法非先王之法也舍魏而从

  • 钦定元史语解卷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元史语解卷十人名托本默【尔】根 【卷一作脱奔咩哩犍今从蒙古源流改正】特穆津 【铁之最精者卷一作铁木真】塔【尔】巴哈台 【塔尔巴哈獭也台有也卷一作塔儿不台】托多呼【尔】察 【托多明白也呼

  •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司马迁

    支菊生 译注【说明】公元前386年,齐国世卿田和取代了姜姓国君,成为齐国的新主,从此齐国就由姜姓国变为田姓国。田氏先祖最早来到齐国的是田完(即陈完),他的谥号是敬仲,因名本篇为《田敬仲完世家》,简称《田

  • 三国史记卷第十六。·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一六卷高句丽本纪四零零零零高句丽本纪第四。[新大王][故国川王][山上王]。一六卷高句

  • 卷第四·马永卿

      章圣皇帝东封,礼成,幸曲阜县,谒先圣庙,时丁晋公扈从。前一日,与同辈两三人先驰至庙,省视馔具,因入后殿,乃孔子妃也。问于孔氏族,孔氏之妃何姓,延祐、延渥同对曰:&ldquo;孔子年十九娶于宋之其官氏女,而生伯鱼,伯鱼年五十而卒,时

  • 諸家姓氏事畧·李明复

    諸家姓氏事畧周惇頤惇頤字茂叔道州營道人終虞部郎中諡元學者稱濓溪先生惇頤於春秋雖無解釋然其言曰春秋正王道明大法也孔子為後世王者而修也亂臣賊子誅死者於前所以懼生者於後也蓋發明孔子之本心而廣孟子不盡之意臣今

  •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八·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八摄事分中契经事菩提分法择摄第四之二复次嗢拖南曰邪师住雪山劝勉系属净渐次戒圆满穗成就为后有诸外道。于弟子众自立为师。专求利养。专求恭敬。专求自利。遇缘和合。有族姓子投

  • 四分律卷第四十一(三分之五)·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衣揵度之三尔时舍卫国有多知识比丘死,有多僧伽蓝、多有属僧伽蓝园田果树,有多别房、多属别房物,有多铜瓶铜瓫斧凿灯台,多诸重物,多有绳床、木床、卧褥、坐褥枕,多畜伊梨延陀耄、罗耄耄、罗

  • 佛果击节录卷上·圆悟克勤

      雪窦明觉禅师拈古  佛果圜悟禅师击节第一则德山示众举德山示众云。今夜不答话。(言犹在耳)问话者三十棒。(打云。吃棒了也)时有僧出礼拜。山便打。(忘前失后汉)僧云某甲话也未问。(却较些子)山云。你是甚处人。

  • 第二十章 正法三次遇敌复又恢复时期·多罗那他

    南方讫里瑟拿罗阇国有一个讲般若波罗蜜多的阿阇梨名叫摩历迦佛提出现。他在中印度设置大法产约二十一处,建立有佛像的塔一千座,弘扬般若波罗蜜多教法约二十年。最后为突厥盗匪所害,流血成乳,体内生出很多花,充满天空。即在

  • 五轮书·宫本武藏

    《五轮书》作者是宫本武藏,是一本既为剑法,也为兵法的一本著作。宽永二十年(1643)十月,武藏隐居灵岩洞开始执笔写作-五轮书。正保二年,将五轮书传给寺尾孙之丞胜信,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二十五个条传给寺尾求马助信行,以后就离

  • 宦经·狄仁杰

    古代官场复杂多变,龙蛇混杂,在此立足已是不易,高居人上尤为艰难。有鉴于此,人们对做的学问十分重视,在此精研的人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做官的认识总是失于片面,其观点也是支离破碎,缺乏全面,系统、精准的本

  • 效颦集·赵弼

    明代文言短篇小说集。3卷。赵弼撰。本书是仿照宋人洪迈《夷坚志》及明人瞿佑《剪灯新话》等书而写的。全书3卷共收入25篇作品,上卷收有《续宋丞相文文山传》等11篇,中卷收有《三贤传》等6篇,下卷收有《青城隐者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