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孙玮传

孙玮,字纯玉,陕西渭南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任命为行人,提升兵科给事中。弹劾中官魏及、东厂办事官郑如金的罪行,郑如金被皇帝下诏定罪。二人都是冯保的心腹。

当初,张居正因为刑部侍郎同安洪朝选减轻辽王的罪责而怀恨在心。后来劳堪巡抚福建,迎合张居正的意图,含蓄地暗示同安知县金枝搜集摘取洪朝选的事情,劳堪赶紧上奏奏明,命令还没有下达,就将他逮捕关进了监牢,三天不让他吃饭,饿死了,禁止装殓,尸体在牢狱里腐烂了。劳堪不久征召升为左副都御史,人还没有到北京张居正就已死了。洪朝选的儿子、都察院佥校洪竞到城门下叫冤,劳堪又飞快写信给冯保,剥夺了洪竞的官籍,受廷杖刑然后遣送回家。直到此时,孙玮向皇帝揭发了这件事以及劳堪各种贪婪暴虐的情形,免了劳堪的官。不多久,洪朝选的妻子上诉冤屈,丘木舜也为他申诉,洪竞又援引胡木贾、王宗载的故事,请求和劳堪一起死,于是将劳堪流放戍边。

这个时候,厂卫继承冯保的余威,随便接受老百姓的诉讼官司;巡抚巡按官员寻访察问奸情,大多连累无辜的人;有关部门断案,往往在本罪之外加重刑罚,皇帝喜欢用“立枷”,重达三百多斤,受这刑的人马上就死。孙玮都极力陈述它们的危害。下诏除“立枷”照原样外,其余的都按孙玮说的改了。因为母亲病了,不等皇帝命令就擅自跑回家,被定罪贬职为桃源县主簿。过了很久,调任提升为太常寺卿。

万历三十年(1602)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巡抚保定。朝鲜战争期间驻兵天津,每月六万两粮饷,都从民间征集。前任巡抚汪应蛟役使士兵大修水田,收获所得充为军饷。孙玮继承他,开垦田地更多,从而免除另外加派赋税。连年遭灾,不是旱灾、蝗灾就是大水,庄稼歉收,孙玮想方设法赈救灾民,皇帝也时常从国库拿钱出来帮助他。上报救荒措施,都答应了。京城附近的矿使是其他省份的一倍,矿开采完了搜刮却没有停止,到了每年责备百姓赔偿贡纳的地步。孙玮多次上疏陈述它的危害,并且条列了天津税使马堂的六大罪状,皇帝都不省悟。

升任兵部侍郎,征召任命为右都御史,监督仓场。提拔为户部尚书,依旧监督仓场。大官多有空缺,命令他代理军政。不久,又兼理兵部。孙玮说:“陛下把国家的三个大印都交给卑职,难道国家真的没有人才吗?据卑职所知,大官就有吕坤、刘元震、汪应蛟,一般的官僚就有邹元标、孟一脉、赵南星、姜士昌、刘九经,台谏官就有王德完、冯从吾等一批人,都是道德品行双美之士,足以担当重任。假使再过几年,陛下想要用他们,已经不能够了。”皇帝不听。

都御史自从温纯离开后,已经空缺八年了。等到万历四十年(1612)十二月,在外官员的考期临近,才命令孙玮以兵部尚书的身份掌管左都御史的事情。孙玮的声誉一向很好。正准备整顿纪律,但这时朋党势力已经形成,言路势力强盛,赶上南畿巡按御史荆养乔同提学御史熊廷弼相互攻讦,孙玮奏议将熊廷弼解职,等候调查。熊廷弼的同伙官应震、吴亮嗣等一帮人于是接连上疏攻击孙玮。孙玮多次上疏乞求辞职,皇帝都安慰他让他留下来。没过多久,吏部按每年惯例派二御史外出,没有告知都察院,孙玮以为自己失职,便更加请求离职,上了十多道疏。第二年七月在文华门磕头,到城门外等候命令。到了十月份,才批准告老还乡。

天启元年(1621),起用为南京吏部尚书,改任兵部,参赞机要事务。三年征召授职刑部尚书。拘囚的罪犯太多,以至于监狱都容纳不下。孙玮请求让京都附近的州县就地拘囚。内使王文进杀人,交给司礼判罪,他的同谋交给法律部门。孙玮说一件案子不能分在两个地方,请求将王文进一起下狱,皇帝不听。这一年冬天,以吏部尚书的身份又一次执掌左都御史的事情,多次以年老多病相推辞,不准。第二年秋天,病重,上疏说:“现在天灾不断,民不聊生。对内则国家堪忧,对外则边防不稳。法纪松弛,人心涣散。陛下想要国家太平,应该先安定民心,要想安定民心,应该先起用好人。原来的辅臣刘一火景,宪臣邹元标,尚书周嘉谟、王纪、孙慎行、盛以弘、钟羽正等,侍郎曹于汴,词臣文震孟,科臣侯震..,台臣江秉谦,寺臣满朝荐,部臣徐大相,都是老成持重、品行正直的人,却埋没民间,多么令人感叹、惋惜。倘若蒙陛下选拔起用,一定能够发扬美德、杜绝邪恶,替陛下安抚民心。卑臣恳切希望陛下节制欲望以保养圣体,勤奋学习以增进美德,态度宽厚以增广言路,决断英明从而掌握国家大权。臣患病太重,没有机会报答皇上,冒昧地竭尽我微小的心意,权当以死劝谏。”不久逝世,赠为太子太保。魏忠贤当权,陕西巡抚乔应甲弹劾孙玮平素与李三才、赵南星结党,不应当贪图冒领皇上的恩恤。皇上下诏将诰命收回,剥夺他的荫庇。崇祯初年又予以恢复。后来谥号为“庄毅”。

猜你喜欢
  卷十 漢紀二·司马光
  卷十·佚名
  卷三·庞元英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七·佚名
  卷之六十五·佚名
  ◎庆祝会之活剧(割下辫发十余箩)·李定夷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九·纪昀
  卷五·胡一桂
  到仲举传·姚思廉
  贾公彦、李玄植传·刘昫
  太祖孝慈高皇后传·张廷玉
  闗中奏议巻六·杨一清
  殷源之·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陶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陈陶(约812— 888 前)唐诗人。字嵩伯,自号 三教布衣,岭南(今两广一带)人,一作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又作剑浦(今福建南平)人。早年游学长安,研究天文学 ,于诗也颇有造诣 。举进士不第,遂耽情于山水之间 ,曾漫游江西 、福建、江

  • 第四十六回 议北伐蔡谟抗谏 篡西蜀李寿改元·蔡东藩

      却说石虎还至中途,遇着燕兵追来。燕将叫作慕容恪,乃是慕容廆的第四子。恪为皝妾高氏所生,高氏无宠,恪亦失爱。及恪年十五,容貌雄毅,谋虑精详,皝始目为奇童,授以孙吴兵法,至是统兵追虎,部下不过二千骑,却击败赵兵十余万人。

  • 第二十四回 执天子洛中遭巨劫 起义旅关右迓亲王·蔡东藩

      却说怀帝因越已病死,改任大臣,进太子太傅傅祗为司徒,尚书令荀藩为司空,进幽州都督王浚为大司马,都督幽冀诸军事,南阳王模为太尉,凉州刺史张轨为车骑大将军,琅琊王睿为镇东大将军,兼督扬江湘交广五州诸军事。复颁诏四方,促

  • 卷七十六·元·蒋一葵

    【潘纯】 〔字子素,庐州人。少有俊才。游京师,一时文学贵介争延致之。每宴集,辄云:“潘君不在,令人无欢。”至正丙申中,御史大夫纳开行台于绍兴,其子安安绐执同知秃坚,其谋出于子素。子素亦为安安缢诸

  • 一六二 谕内阁着各督抚盐政将拣存不解之书先行发还·佚名

    一六二 谕内阁着各督抚盐政将拣存不解之书先行发还乾隆三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乾隆三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内阁奉上谕:各省购办遗书,其节经开单解送者,现已付馆别择校录。并令将原书盖以翰林院印,书面钤注某家某书若干本,饬纂

  • 诸葛忠武书卷十·杨时伟

    (明)杨时伟 编○杂述(赞评论碑碣诗赋)时伟按全书评论篇惟杨戏赞陈寿评张俨论及袁孝尼习凿齿诸人可尔碑碣仅刘镇南裴晋公二人而刘碣又入遗事殊失伦类诗仅少陵几首他如崔浩薛能之谬戾吕温段文昌辈之庸拙亦污简册何也今为删

  • 卷十三·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十三乾隆二十年夏五月乙未命凯旋将军暨新降台吉等赴热河避暑山庄觐上谕大学士曰本年七月十六日朕恭奉皇太后銮舆廵幸木兰计囘銮至热河时新附之

  • 蠕蠕传·李延寿

    蠕蠕姓郁久闾氏。始自神元皇帝末年,劫掠的骑兵得到一奴,发际刚和眉毛平齐,忘掉了原来的姓名,他的主人给他取姓叫“木骨闾”。木骨闾是“秃头”的意思。“木骨闾”和“郁久闾”声音近似,所以后世子孙用它作为姓氏。木骨闾已

  • 李白传·欧阳修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父亲隋末时因犯罪被流放西域。神龙初年,偷跑回来,客居巴西。李白出生时,其母梦见长庚星,就以此为名。十岁通晓诗书,长大后隐居岷山。州里荐举他,他不应征。苏廷页为益州长史,见白不凡,说“:这人是

  • 韩知古传·脱脱

    韩知古,蓟州玉田人。善于谋划,富有见识和度量。太祖平定蓟州时,知古六岁,为淳钦皇后兄长欲稳所得。后淳钦皇后出嫁,知古为随从,没有得到太祖接见和慰问。过了很久,自恃胸中所学,怏怏不乐,觉得很不得志,便只身出逃,为人做雇工,以保

  • 通制条格卷第十七·拜住

     赋役  地税至元十一年五月,中书省枢密院呈:军户已供到官肆顷之上地土,合无纳税。户部议得:军户限地肆顷之上,若有置到熟地,合行收税。都省准呈。至元二十年十一月十二日,中书省奏:去年大都路,不拣谁的田地都抄写了来,今年依

  • 三年·佚名

    (丁巳)三年清康熙十六年春正月1月3日○庚辰,承旨李沃疏陳六箴曰:「正心、窒慾、求言、育才、勤學、愛民。」答曰:「嘉爾愛君之忱,可不留神?」1月4日○辛巳,御晝講。領議政許積曰:「李沃所進之箴,皆古人格言,不但嘉奬而已,宜有採用

  • 卷十二·佚名

    <经部,四书类,日讲四书解义>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四书解义卷十二 论语【下之五】 子张第十九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此一章书见论人者当观其大节也子张曰士之为士贵在立身果於死生利害之关幽

  • 道行品法句经第二十八(二十有八章)·佚名

    道行品者,旨说大要度脱之道此为极妙。八直最上道,四谛为法迹。不淫行之尊,施灯必得眼。是道无复畏,见净乃度世。此能坏魔兵,力行灭邪苦。我已开正道,为大现异明。已闻当自行,行乃解邪缚。生死非常苦,能观见为慧。欲离一切苦,行

  • 顯揚聖教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攝事品第一之四   [一]如是已說果諸功德今當說。頌曰.   無量.諸解脫. 勝處.與徧處. 無諍.妙願智. 無礙解.神通。   論曰.無量者謂四無量.廣說如經。一慈無量.

  • 跋语·智旭

    忆辛未冬。寓北天目。有温陵徐雨海居士。法名弘铠。向予说此占察妙典。予乃倩人特往云栖请得书本。一展读之。悲欣交集。癸酉冬日。寓金庭西湖寺。依经立忏。乙亥夏初。寓武水智月庵。讲演分科。是时卽有作疏之愿病冗

  •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十一卷·佚名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十一卷提婆设摩阿罗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杂蕴第五之一嗢柁南颂杂蕴初染次所识色颇有受心世间无间缘增断善染分见缘界后了别有六识身。谓眼识耳鼻舌身意识。五识身唯能起染。不能离染。意

  •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示无相居士(邓直殿子立)欲学此道。须是具决定信。逢逆顺境。心不动摇。方有趣向分。佛言。信能永灭烦恼本。信能专向佛功德。信于境界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