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到仲举传

到仲举字德言,彭城武原人。祖父到坦,齐中书侍郎。父到洽,梁侍中。

仲举没有什么学业可言,然而为人处事刚强正直。初官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王府主簿。出任为长城令,为政号称廉明公正。文帝居于乡里,曾到到仲举处,时值天陰下雨,仲举独坐于斋内,听见城外有箫鼓声,不一会文帝到了,仲举十分惊奇,便着意结交依托。文帝又曾因饮酒过度夜里睡在仲举帐中,忽然间有五色神光照于屋内,从此仲举专心侍奉,更为恭谨。侯景之乱发,仲举依附于文帝。等到侯景乱平,文帝为吴兴郡守,以仲举为郡丞,与颍川人庾持同为文帝宾客。文帝为宣毅将军,以仲举为长史,不久兼任山陰县令。文帝继位,授为侍中,参掌选事。天嘉元年(560),暂摄都官尚书,封宝安县侯,食邑五百户。天嘉三年任都官尚书。同年,迁任尚书右仆射、丹陽尹,参掌均如故。不久改封建昌县侯。仲举既然没什么学识,处理朝廷典章并非他的特长,铨选辟吏、引荐任用之事的处理,均出自袁枢。仲举生性随便,不干涉事务,与朝臣不曾过分亲近,只是聚敛财物、饮酒取乐而已。天嘉六年,任职期满,解去丹陽尹职。

这时期,文帝长年卧病,不亲自处理政务,尚书省中大事,都让到仲举自己断决。天康元年(566)迁任侍中、尚书仆射,参掌职如故。文帝病重,入内侍候医药。等到文帝崩,高宗受遗诏为尚书令入辅,仲举与左丞王暹、中书舍人刘师知、殷不佞等,借口朝廷之人望有所归依,使派殷不佞矫诏宣旨遣送高宗还东府。事发,刘师知下北狱赐死,王暹、殷不佞一并交有司治罪,却以到仲举为贞毅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当初,仲举之子到郁娶了文帝妹信义长公主,官至中书侍郎,出任宣城太守,文帝拨给他一些兵马。同年迁为南康内史,因国哀未赴任。仲举既已遭罢黜住在自己家中,与到郁两人心中惴惴不安。当时韩子高在都中,兵马向称强盛,到郁常常乘小车蒙妇人之衣与韩子高议事。子高军中主帅将其事告发,高宗收捕韩子高、到仲举及到郁一并交付廷尉论处。诏曰:“到仲举平庸下劣,才能低微,徒然忝居显贵之位,受先帝之重任,恩宠备至,隆兴显赫,为父的参予国家大政,为子的占据大邦藩国,礼遇超越皇亲,权势不逊外戚。然而放肆地骄横迷蔽,侵凌倨傲百官,国哀之初,擅自摆布朝政,排斥皇亲,欺侮蔑视台辅。韩子高渺小低微,从卑位提升上来,让他入宫,派他掌握禁卫军,把他当作心腹之人加以委任,谁知恶物虽小,也能害人,胆敢背叛朝廷。仲举与子高互相呼应,暗中拟定奸邪之计谋,秘密地策划不轨之图谋。安成王乃朕之叔父,再没有比他更亲的人了,受遗命加以启发引导,禀承先帝之旨,为顾命大臣,以朕年当幼弱,正须护卫佑助。家国之安危,大事归属于宰辅,伊尹、周公之位重,众人皆无异议,将相旧臣,都知道推崇景仰。然而到、韩二人,聚集凶恶之徒众,想要加以突袭,占据东城,进逼崇礼寺。推戴到仲举,以执掌国政。欺凌指斥司徒,意在专擅朝政;暗结党羽,将要危及社稷。仰赖祖宗之神灵,奸谋终于败露了。前上虞县令陆日方等人详细呈告其事,实情都得到了验证。并预定本月初七,实施其凶险之谋划。领军将军吴明彻,左卫将军、卫尉卿周宝安及诸公等人,也尽知其事。有几多罪恶之迹象,于朝野暴露无遗。违反正道,背弃恩德,所作所为真是骇人听闻。现下首恶伏诛,罪人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可一并收捕交付廷尉处理,以端正刑法之治。追究犯罪只及到仲举父子及韩子高三人,其余一概从宽论处,全都不再追问。”到仲举及到郁均于狱中赐死,仲举时年五十一岁。到郁之子女,均因身为帝甥而得到宽宥。

猜你喜欢
  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司马迁
  卷一百八十一 表二十一·赵尔巽
  卷一百三十一·毕沅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五十七·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十八·佚名
  读史剩言卷一·秦笃辉
  第三八二单同治七年十月一二二○九--二七·佚名
  第三十七册 天命七年二月·佚名
  别集上卷十·宋名臣言行录
  卷六十二·班固
  长沙威王萧晃传·李延寿
  卷三十八 卫王遇害·李有棠
  一零六、鲁平公元年为周显王四十七年·钱穆
  卷五十五·佚名
  钦定南巡盛典卷一·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吴景旭

      【臣】等谨案厯代诗话八十卷  国朝呉景旭撰景旭字旦生归安人是书前后无序跋而中有涂乙之处盖犹初定之藁分为十集以十千为目甲集六卷皆论三百篇乙集六卷皆论楚词丙集九卷皆论赋丁集六卷皆论古乐府戊集六卷皆论汉

  • 曲品卷下·吕天成

    东海郁蓝生撰琅琊方诸生阅传奇品定,颇费筹量,逐帙置评,不无褒贬。盖总出一人之手,时有工拙;统观一帙之中,间有短长。故律以一法,则吐弃者多;收以歧途,则阑入者杂。其难其慎,此道亦然。我舅祖孙司马公谓予曰:“凡南戏,第一要

  • 卷三十六·黄希

    钦定四库全书补注杜诗卷三十六   宋 黄希 原本黄鹤 补注重送刘十弟判官【大历四年秋作】补注【鹤曰诗云他日临江待长沙旧驿楼当是大历四年秋在潭州作故诗又云别浦鴈宾秋】分源豕韦????【洙曰韦贤传诗曰肃肃我祖

  • 卷一百六十九·徐世昌

    王荫祜王荫祜,字子受,正定人。有《觉华龛诗存》。枯树浪说三株绕砌罗,连枝憔悴感寒柯。皴霜皮黯冬心在,媚雨条稀老幹多。至竟成材关阅历,独怜生意渐婆娑。杜陵诗句兰成赋,一例霜毫忍泪呵。读史高文侈美新,何

  • 76.寒山子:诗十一首·施蜇存

    寒山子是王梵志以后的又一位唐代通俗诗人。王梵志的诗,从宋代起已经失传,直到敦煌石室中发现了唐人写本,我们现在才能见到。寒山子的诗,历代都有刻本,至今流传着。但是,寒山子这个人,以及他的诗集,还有许多疑问,没有解决。现在

  • 卷五十五 漢紀四十七·司马光

      起閼逢執徐(甲辰),盡柔兆敦牂(丙午),凡三年。   孝桓皇帝延熹七年(甲辰、一六四年)   春,二月,丙戌,邟鄉忠侯黃瓊薨。將葬,四方遠近名士會者六七千人。   初,瓊之敎授於家,徐穉從之咨訪大義,及瓊貴,穉絕不復交。至是,穉往弔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六·佚名

    天启元年二月癸卯朔命翰林院编修刘鸿训礼科都给事中杨道寅颁诏朝鲜○陈槐王昇争认皇亲悬案未结刑部尚书黄克缵以二家所供 圣母年岁不同月日亦异开具上闻言 皇上往时宫中称觞必有一定年月日时此足以定之矣 上以陈槐

  • 卷之四百四十七·佚名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六月壬辰谕军机大臣等、前因上海、江甯、湖北、均有制造枪石滟驳局厂谕令该督等、切实会商。将所制枪石滟驳膛口子弹。统归一律。兹据刘坤一奏称、派员驰赴湖北比较数次。所造枪石滟驳子弹格式分

  • 九九 自己的工作二·周作人

    《炭画》是波阑显克微支所著的中篇小说,还是我于戊申己酉之交,在东京时所译出,原稿经鲁迅修改誊正后,一直收藏在箱子里面,没有法子出版。这回觉得小说月报社颇有希望,便于癸丑二月廿五日寄了去,到了三月一日便得覆信云:“大著

  • 卷五·议委员留署办事·丁曰健

    窃四月间到台任事,惟时前任台湾府仝守患病已久,正在请员接署,旋即开缺,公事不无积压;各厅、县交代文册纷繁,亦宜由道查核;是以暂留候补经历唐均在署,帮同清厘。兹史署守到任以后,一切渐有头绪,业令该员循例听候差

  • 王籍传·姚思廉

    王籍,字文海,是琅笽郡临沂县人。他的祖父王远官至南朝宋光禄勋。他的父亲王僧..官至齐朝骁骑将军。王籍七岁时便会写文章,长大后又很好学,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乐安人任日方见到他后称赞不已。王籍曾和沈约闲坐,作了一篇赋,名曰

  • 高赹传·李延寿

    高赹字昭玄,一名敏,自称是渤海..人。祖先因在北部边疆做官,死在辽东。曾祖父高詗,太和中从辽东回到魏国,官至卫尉卿。祖父孝安,曾任兖州刺史。  ..父高宾,出仕东魏,官居谏议大夫。大统六年(540),为避谗害弃官投奔西魏,独孤信

  • 15.曹刿抗击齐军·林汉达

    齐桓公即位后,依靠管仲的帮助,争取霸主的地位。但是,在他对鲁国的战争中,却遭到一次不小的挫折。在齐桓公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进攻鲁国。鲁庄公认为齐国一再欺负他们,忍无可忍,决心跟齐国拼一死战。齐

  • 卷十一·杨士勋

    ◎文公起九年,尽十八年九年,春,毛伯来求金。求车犹可,求金甚矣。凯曰:“求俱不可,在丧尢甚。不称使者,天子当丧未君也。”[疏]注“在丧尤甚”。○释曰:求赙亦在丧,不言尢甚者,在丧有赙无金,故求赙比求金为轻;求车不在丧,又可于求赙

  • 降魔品第十六·佚名

    时菩萨始坐,座号金刚齐。建立金刚心,三千世界震。地神喜踊跃,数数而震动。魔天见地震,疑问何故尔。魔王第一臣,号名曰言辞。倾躬谦敬意,而启白魔王。唯王听所闻,历劫积功德。白净王太子,净土修善行。今当成大道,空天王欲界。欲

  • 最无比经·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其无量大苾刍众无量菩萨天人等俱。  尔时尊者阿难在空闲处独坐思惟。生如是念。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净信心受三归依。作如是言。

  • 道德真经取善集·李霖

    十二卷。金李霖(生卒年不详)撰。李霖认为性命兼全、道德一致,赞同司马光 “道德连体,不可偏举”的看法,坚持道德合而为一,不可分而为二的观点。他称赞《老子》具内圣外王之道,是群言之首,万物之宗。认为前人注解多不

  • 贤首经·佚名

    佛说贤首经,一卷,乞伏秦圣坚译。并沙国王夫人颰陀师利(此曰贤首),愿闻十方佛菩萨土之名。佛为说之。次问离女身之法。佛答以十事。梵Bhadraśri,-śiri(Siras之不规则女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