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汪应蛟传

汪应蛟,字潜夫,江西婺源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任命为南京兵部主事,担任南京礼部郎中。到北京上报本部官员的履历资料时,正好赶上吏部侍郎陆光祖和御史江东久等人相互攻击。汪应蛟不信任陆光祖,上疏弹劾他,对于政府多有痛切的进谏。

积官至山西按察使。在易州练兵,向皇上陈述矿使王虎贪婪放肆的情形,没有得到批复。第二次朝鲜战役,改派汪应蛟到天津。等到天津巡抚万世德改任朝鲜经略,立即提拔汪应蛟为右佥都御史代替他。屡次上书有关军粮的问题,在险要的地方派兵屯戍,军队很有声誉。税使王朝死后,皇帝准备派人代替他。汪应蛟上疏请求不再设税使,违抗圣旨,遭到皇帝严厉责备。朝鲜战役结束,改任保定巡抚。遇到旱灾、蝗灾,大力发放粮食,赈济贫民。不久,尽情说出京都附近老百姓贫穷困苦的情况,请求皇帝全部免除矿税。适逢奸诈之徒柳胜秋等谎称搜括京都附近的畿辅地区矿税可获得十三万两银子。汪应蛟三次上疏极力争辩,然而仅仅只减矿税的一半而已。万历三十三年(1605)春天,皇帝下令停收矿税,不久又恢复了矿税。汪应蛟再次大力抗争,皇帝不采纳。

汪应蛟在天津的时候,看到葛沽、白塘等地的田地都积满污水、长满荒草,询问当地人,都说是斥卤之地不能耕种。汪应蛟心想土地没有水就会成为盐碱地,有水就会滋润,如果兴修水利,一定能够获得丰收。于是召集农民开垦荒地五千亩,其中十分之四为水田,每亩收成可达四到五石,农田之利大兴。等到移官保定,于是上疏说:“天津有军队四千人,军饷要六万两银子,都来自民间,没有耗费国库。驻扎军队则当地老百姓负担过重,体谅农民则军粮供应又得不到保障,想来想去只有屯田可以两全。现在荒芜的土地很多,一眼望去全是蒿莱野草,如果开凿沟渠修筑堤堰,把它规划改造为农田,可得七千顷,每顷可收谷三百石。附近城镇粮食丰收了,可以互相补济,不仅仅天津的军饷足够补给。”于是分门别类地规划垦田、劳动力和税额的多少,然后请示皇帝,获得皇帝允许后实行。

不久,请求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大意说:“我管辖区域内的各河流,易水可以灌溉金台,滹水可以灌溉恒山,溏水可以灌溉中山,滏水可以灌溉襄国。漳水流经邺下,西门豹曾治理过。瀛海位于各河流的下游,与江南水乡泽国没有差别。其他山下的泉水、地下水,也很丰富,都可以引水溉田。请求沟通渠道,修筑堤防,派遣军队,完全按照南方水田的标准执行。国家可得田数万顷,每年增加千万石谷,京城的人民从此富足,不用担心水旱灾害,即使不幸运河漕运被阻塞,也可以改道于南,取粮于北。”工部尚书杨一魁对此大为赞赏,皇帝也答复同意,后来终于没有实行。征召授官工部右侍郎,没有上任,告退。不久,提升兵部左侍郎,以照顾父母为由不出任。父母去世,居然没有征召。

光宗皇帝即位,起用为南京户部尚书。天启元年(1621)改任北京户部尚书。东方和西方都在打仗,一下子增加了好几百万赋税。汪应蛟还在赴任途中,马上上疏说:“汉高祖称颂萧何的功劳说:‘安定国家,安抚百姓,保障粮饷供应不断,我赶不上萧何。’保障粮饷的供应以安抚百姓为前提,所以能够轻而易举地建立汉朝,灭掉西楚霸王。现在国家变故不断,经费不够支出,这种形势下,赋税的征收一定不能放松;然而不爱惜老百姓,只是去收搜民脂民膏,使得财尽民贫,就一定会发生动乱,怎么能不预先考虑呢。”于是条列十八件爱民养民的事例,皇帝高兴地采纳了。熊廷弼计划布署三方的防御,需要一千二百万两粮饷,汪应蛟极力阻止这件事。朝廷讨论“红丸案”,汪应蛟请求将崔文升、李可灼正法,而将方从哲斥退为平民。

汪应蛟为人正直,高风亮节有操守,视国如家。开支和收入很谨慎,杜绝无谓的消耗,使国家财政正常运转。皇帝的养母客氏找的墓地超过了有关规定,汪应蛟坚持不批准,由此得罪了皇帝。正赶上有人讲他年纪大了不能管事,于是极力请求告老还乡。皇帝下诏赠太子少保,乘着驿车回了家。闭门谢客,钻研儒家学说,引用宋朝儒生的话,以宦官、宫妾为戒。很久之后,死在家中。汪应蛟的学问真诚而严肃,著书立说全都符合君子的道德行为。居在乡里,谢绝俗务,常常穿着粗麻衣服。

猜你喜欢
  卷七·应劭
  卷八十七·列传第十七·脱脱
  卷四百七 元祐二年(丁卯,1087)·李焘
  何法盛晉中興書卷三·汤球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六·徐乾学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七十二·佚名
  卷之二十四·佚名
  卷二十六·傅恒
  尉迟德诚传·宋濂
  胡应麟传·张廷玉
  卷之五十八  謇齋瑣綴錄六(明)尹直 撰·邓士龙
  卷三十八·佚名
  卷第四·佚名
  卷首·戴锡章
  二十八年(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八十三·彭定求

        卷683_1 【幽窗(以下《香奁集》)】韩偓   刺绣非无暇,幽窗自鲜欢。手香江橘嫩,齿软越梅酸。   密约临行怯,私书欲报难。无凭谙鹊语,犹得暂心宽。   卷683_2 【江楼二首】韩偓   梦啼呜咽觉无语,杳杳微微望

  • 第一齣~第十齣·张景

    第一齣 梨园鼓吹【西江月】〔末〕春树生香易散。浮云变态无常。洪崖风月景偏长。笑剧场中无恙。身世空中白战。功名觉后黄粱。肩撑四大顶三纲。万古声名影响。〔问答照常科〕【散漫词】〔末〕易弘器。严世蕃。薛滕脣

  • 卷四十六·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増补中州集卷四十六李俊民三食芡池底休铺锦鸡头自有栽柔中皆水性刚外乃天才精彩惟鱼目珠圆出蚌胎坐间咄嗟致不似荔枝来颍阳元道人虚白庵有山心可算有水耳堪洗飘飘元逸人寓意在山水勘破人间世不

  • 卷七十·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七十目録牧养类书鼂说之考牧图後【宋苏轼】伯时彭蠡春牧图【宋黄庭坚】李唐春牧图【元任士林】题放牧图【元丁立四首】题耕牧图【元郑允端】题韩干野牧图【明张凤翼】题竹石牧牛【宋黄

  • 卷四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十九山总类五言古山中杂诗        【梁】吴 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初入山作        【梁】桓法闿寒谷夜将晨置赏复寻真方坛垂密叶澈水渡朱

  • 列传第三十 苏亮 弟湛 柳虬 吕思礼 薛憕 薛寘 李昶 元伟·令狐德棻

    苏亮字景顺,武功人也。祖权,魏中书侍郎、玉门郡守。父佑,泰山郡守。亮少通敏,博学,好属文,善章奏。初举秀才,至洛阳,遇河内常景。景深器之,退而谓人曰 :“秦中才学可以抗山东者,将此人乎 。”魏齐王萧宝夤引为参军。后宝夤开府

  • ●卷一百七十八·徐梦莘

      炎兴下帙七十八。   起绍兴七年四月十七日戊申,尽八月五日乙未。   十七日戊申追尊道君皇帝为圣文仁德显孝皇帝惠恭皇后王氏为显恭皇后皇后郑氏为显肃皇后。   五月九日庚午张浚还行在。   行状曰:公自淮西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八十四·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二百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二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第一一一清单(第一一二号之附件)一一三○六-一·佚名

    新旧户粮税总书吕祥与李登间交接各案卷计开李登交接各案清单一、总甲林汀禀报米价骤昂卷壹宗。一、严饬各对役查明民间置买业契押税卷壹宗。一、请编钱粮等项印串字号卷壹宗。一、票饬粮差催收正

  • 通志卷七·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魏纪第七武帝 文帝 眀帝 齐王 髙贵乡公 陈留王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徳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太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

  • 卷10·陈邦瞻

    太祖建隆元年二月乙亥,尊母杜氏为皇太后。太后定州安喜人,治家严而有法,生五子,曰匡济、匡胤、光义、光美、匡赞,匡济、匡赞早卒。陈桥之变,后闻之曰:“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矣。”及尊为皇太后,帝拜于殿上,太后愀然不乐。左右进

  • 程义法·周诒春

    程义法 字中石年二十七岁。生于上海。本籍住址。 上海城内紫华路平安里。已婚。初学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科罗拉多矿业学校。习矿业工 程。民国三年。得矿工程师学位。是年回国。任萍鄕煤矿

  • 重刊禅林僧宝传序·惠洪

    禅林僧宝传者。宋宣和初。新昌觉范禅师之所撰次也。觉范尝读唐宋高僧传。以道宣精于律。而文非所长。赞宁博于学。而识几于暗。其于为书。往往如户昏按捡。不可以属读。乃慨然有志于论述。凡经行诸方。见夫博大秀杰之

  • 卷六十一·道世

    ▲感应缘(略引八验)前周葛由晋释耆域晋竺佛图澄晋竺法印宋释宝意宋释杯渡宋释玄畅杂俗幻术前周葛由,蜀羌人也。周成王时,好刻木作羊卖之。一旦乘木羊入蜀中。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绥山在峨眉西南,高无极也。随之者不复

  • 卷第一·永觉元贤

    继灯录卷第一 鼓山嗣祖沙门 元贤 辑 曹洞宗 青原下十六世 雪窦鉴禅师法嗣 明州天童长翁如净禅师 生而岐嶷,不髅常童,长学出世法。参足庵於雪窦,看“庭前栢树子”话有省,呈颂曰:“西来祖意庭前栢,鼻孔寥寥

  • 经学启蒙·陈淳

    宋代陈淳所撰。陈淳,字安卿,号北溪,漳州龙溪人。是朱熹晚年得意门生,性至孝,于书无所不读。陈淳较关心儿童教育,除此书外,还撰有《小学诗礼》。他从儒家经典中,辑出关于人伦、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用三字韵语的形式,编成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