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吴道南传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及第。授职为编修,晋升左中允。在东宫负责讲授,太子偶尔走神,吴道南即刻中止讲授,拱手等候,太子因此动容。

历任左谕德少詹事。晋升礼部右侍郎,负责礼部事务。历城、高苑的牛生产的牛犊,都是两个头、两个鼻子,因此吴道南奏请将山东的诸种税收全部免除,召回太监;又因为灾变而上谏言说宦官集聚怨恨,求皇帝下诏治自己的罪,使天下得以更新,都没有答复。不久他奏请追加建文朝的忠臣的谥号。京都干旱很久,他上奏称:“天下人的情怀郁郁而不扩展,造成了旱灾。例如东宫是天下的根本,不使人为其讲明经术,训练处理政务,长期置身深宫,耳目闭塞,是第一件忧心之事。法司职位空缺半年,无人负责审判定罪,监狱犯人充塞,有进无出,愁怅与愤恨,上及星日,是第二件可忧虑的事。宫中内藏的财富堆积如山,而里巷却连半粒粮食也没有,不曾散发资财赈救,坐视他们死亡与流亡,是第三件可忧虑的事。重臣满朝荐、卞孔时,时人称好官,因为当权太监陷害,一旦囚禁就是数年,是第四件可忧虑的事。废弃的诸位大臣,实在堪为当世之用,一旦贬斥就不再起用,让他们在朝廷外老死终身,是第五件可忧虑之事。陛下诚心要焕发圣德的声誉,清除这几件可忧虑之事,马上就会雨露遍及天下。”皇帝并不省悟。吴道南遇事有主见,明了政体。朝鲜的朝贡使者回去时,请求购买火药,他坚决不给。吐鲁番贡奉玉石,他奏请皇帝不要接纳。辽东议论开科取士,因为边塞疆土应当重视武备,他阻拦不准施行。

父亲去世后他回到家乡。服丧期满,就在家里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与方从哲一起受命。他多次推辞皇帝都不同意,此后很久才进京。旧制,朝廷大臣接受官职,先要当面称谢才就任。皇帝很久不朝见了,大臣们都是先就职。吴道南上朝,没被召见,不敢就职。同官方从哲说,皇帝指令他先就职,吴道南上奏答谢。住了数日,奏称:“我就任十多天了,仅仅下发了瑞王婚礼一份奏疏。其他的如为太子讲学、诸王预先受教育、简选大臣、举荐未重用的贤士、撤除税使、补充言官等诸事,是朝廷大臣口干舌燥所请求的,都杳无音信,难道陛下将我们的建议闲置一边吗?”皇帝好言回答,最终却不施行。等到皇帝因为“梃击”的变故,在慈宁宫召见群臣时,吴道南才得以向皇帝当面致谢,从此再也没有获得召见。

负责织造的宦官刘成死了,皇帝派他的党羽吕贵前去护灵,吕贵唆使奸民挽留他自己督导织造。宫中传旨应许,命令阁臣草拟敕令。吴道南与方从哲一起争辩,并且询问奏疏的来源,奏请皇帝永远杜绝宫廷直接下达奏疏的做法,皇帝不听。鄱阳原来没有商税,宦官出任税使,在湖口设关征税。吴道南极力劝谏,称沿湖的舟船没有停泊之处,大都倾覆沉没,请求皇帝罢除关卡,不要征税,皇帝也不采纳。

吴道南辅朝政不耍奸诡手法,在当时颇有名望。丙辰年(1616),他与礼部尚书刘楚先主持会试。吴江的举人沈同和是副都御史季文的儿子,目不识丁,贿赂礼部官吏,与同乡赵鸣阳的考舍联号。他首场考试的七篇文章,除了抄自坊刻本之外,都是赵鸣阳的手笔。考榜发布,沈同和列第一,赵鸣阳也中了榜,京都民众哗然。吴道南等人赶紧检举,皇帝下诏进行复试。沈同和一天才写成一篇文章。将他交付法司审理,贬去戍守烟瘴之地,赵鸣阳也被除名。

在此之前,汤宾尹的科场舞弊案,实际上也是吴道南揭发的,他的党羽对他侧目相视。御史李嵩、周师旦便接连上奏疏论吴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击得尤为积极。吴道南上奏争辩,请求退休,对刘文炳很有些冒犯。刘文炳就极力诋毁他,御史张至发也上疏助攻。吴道南无法忍受,称:“御史弹劾内阁大臣,是其职责,却没有肆口谩骂的事。因为我已使国体受如此之辱,请求皇帝立即将我罢免。”万历皇帝对吴道南很是器重,将刘文炳罢出京城,剥夺了李嵩等人的俸禄。御史韩浚、朱土皆救助刘文炳,再次诋毁吴道南。吴道南更加请求离去。闭门一年,呈交了二十七篇奏疏,皇帝依然进行勉励、挽留。遇上继母的讣告至京,皇帝便赐给他路费,派遣行人护送他回乡。天启初年,因为皇帝广施惠,他在家中被晋升为太子太保。两年后去世。赠封为少保,谥号文恪。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五 臧焘 徐广 傅隆·沈约
  唐本纪第七·欧阳修
  越绝卷第八·袁康
  ●卷二十四。地诗文五·梁章钜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一百一十六·佚名
  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卷上·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八·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八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十六·佚名
  第二七七单同治十年十二月初六日一一七○二--六·佚名
  七六七 山东巡抚国泰奏缴应毁违碍书籍板片折(附清单二)·佚名
  卷四十二·高士奇
  二 屈原和鲁迅·许寿裳
  202.两个皇帝当俘虏·林汉达
  顾延同·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一·丁绍仪

    ○聂冠卿多丽词聂冠卿於李良定席上赋多丽词,一时传诵。蔡君谟诗所谓“多丽新词到海边,天涯回首重依然”也。词云:“想人生,美景良辰堪惜。向其间、赏心乐事,古来难是并得。况东城、凤台沁苑,泛晴波、浅照金

  • 卷七·袁华

    ●钦定四库全书耕学斋诗集卷七(明)袁华 撰○古诗(七言)送朱道原归京师君不见范蠡谋成吴社屋归来扁舟五湖曲之齐之陶变姓名治产积居与时逐又不见子贡学成退仕卫废举鬻财齐鲁地高车结驷聘诸侯所至分庭咸抗礼马医洒削业虽微

  • 卷二十二·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二十二    明 冯惟讷 撰 魏第二 文帝【讳丕字子桓太祖长子八岁能属文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太祖薨嗣位为丞相魏王称受汉禅遂即帝位○诗品曰文帝诗源出於李陵颇有仲宣

  • 卷第二百九十二 後周紀三·司马光

      起閼逢攝提格(甲寅)五月,盡柔兆執徐(丙辰)二月,凡一年有奇。   太祖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顯德元年(甲寅、九五四年)   五月,甲戌朔,王逵自潭州遷于朗州,以周行逢知潭州事,以潘叔嗣為岳州團練使。   丙子,帝至晉陽城下,旗幟

  • 卷二·辛文房

      ○包融   融,延陵人。开元间仕历大理司直。与参军殷遥、孟浩然交厚。工为诗。二子何、佶,纵声雅道,齐名当时,号"三包"。有诗一卷,行世。夫人之于学,苦心难;既苦心,成业难;成业者获名不朽,兼父子兄弟间尤难。历观唐人,父子

  • 卷上·王国维

    黄帝轩辕氏(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后序》云:「《纪年》篇起自夏、殷、周。」《晋书/ 束皙传》云:「《纪年》十三篇,记夏以来。」惟《史记/ 魏世家》集解引和峤云:「《纪年》起自黄帝。」)母曰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光照郊野,感而

  • 读礼通考卷七十八·徐乾学

    丧仪节四十一国忌唐六典凡国忌日两京定大观寺各二散斋诸道士女道士及僧尼皆集于斋所京文武五品已上与清官七品已上皆集行香以退若外州亦各定一观一寺以散斋州县官行香应设斋者盖八十有一州焉【谓四辅五府六雄十望曹濮

  • 跋·郭居仁

    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邱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易坎卦】 高不可升者天之险也山川丘陵地之险也王公君人者观坎之象知险之不可陵也故设为城郭沟池之险以守其国保其民人是有用险之时其用甚大故赞其大矣哉

  • 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十一·佚名

    太宗四萧瑀【吕温 范祖禹 张唐英】刘洎禇遂良【孙之翰 张唐英 东坡】王珪【李徳裕】裴寂【六一】戴胄【张唐英】孔颖达【张唐英】尉迟敬徳【吕温】李君羡【王元之】王君廓【张唐英】总论太平之政【曽子固 子由 

  • 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列传第四十五·范晔

    (刘庆、刘肇、刘寿、刘开、刘伉、刘全、刘淑、刘万岁)◆章帝八王传,孝章皇帝八个儿子:宋贵人生清河孝王刘庆,梁贵人生和帝刘肇,申贵人生济北惠王刘寿、河间孝王刘开。其余四王不记母氏姓名。千乘贞王刘伉,建初四年(79)封。和

  • 卷之八 本经训·高诱

    本经训本,始也。经,常也。天经造化出於道,治乱之由,得失有常,故曰本经,因以题篇也。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清,静也。太清,无为之始者。谓三皇之时和顺,不逆天暴物也。寂漠,不扰民。质真而素朴,闲静而不躁,推而无故,质,性也。真,不变也

  • 大般涅槃经 第十二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十二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圣行品之二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住于大乘大般涅槃观察集谛。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观此集谛是阴因缘。所谓集者还爱于有。爱有二种。一爱己身。二爱所须。复有二

  • 卷第二十四·昙噩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淛东沙门 昙噩 述 精进学 感通科 晋安慧 则不知何许人也。读书善谈论。永嘉中。天下大疫。慧则夜祷请天。早降神药。以活百姓。一日出寺。见两石大如瓮。视之水盈中。以施病者。无不愈

  • 卷第二十六·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二十六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五世之余(南岳下后第四世之余) 【增收】京兆府米和尚(亦曰米大师又曰米胡嗣沩山)问僧。近离甚处。僧

  • 新手·雷蒙德·卡佛

    雷蒙德·卡佛所著短篇小说集,雷蒙德·卡佛美国作家,擅长以精炼冷峻的笔法呈现生活背后的巨大沉默与种种隐而不露的情感,被誉为“极简主义风格大师”。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请你安静些,好吗?》《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

  • 庄子内篇注·德清

    解析《庄子·内篇》的著作。清光绪十四年(1888)金陵刻经处刻本,4卷。明释德清注。各篇篇首有题解,然后分段释义,句下出注。题解及各段释义均深入细致,时有新意。《逍遥游》题解云:“此便是立言之宗本也。逍遥者,广大自在之

  • 江淮异人录·吴淑

    宋代文言志怪小说。宋初吴淑撰。一卷。有《道藏》本、《知不足斋丛书》本、 《龙威秘书》本等。 《四库全书》本、《函海》本分为二卷。此书所记,多道流、侠客、术士之事,共25人。其中唐代2人,南唐23人。所记多出传闻

  • 优婆夷净行法门经·佚名

    凡二卷。译者不详。约译于北凉(397~439)。又称优婆夷净行经、净行经、净行品。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系为毗舍佉之母而说优婆夷之净行。共分三品:(一)修行品,列举优婆夷应修学之十法及应远离之五十八法。(二)修学品,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