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戚继光传

戚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父亲戚景通,曾升迁为都指挥,署理大宁都司,后进京执掌神机营,颇有操行。戚继光幼时即风流潇洒、气宇不凡。家里较为贫寒,但戚继光喜好读书,并掌握了经史要义。嘉靖中继承武职,被人推荐为署理都指挥佥事,到山东防倭。后改任浙江都司,以参将职分掌宁波、绍兴、台州三郡。

嘉靖三十六年(1557),倭寇进犯东清、瑞安、临海,戚继光救援不及,因为道路险阻的缘故朝廷没有降罪。不久会合俞大猷部,将汪直余部围困于岑港。由于久围不下,戚继光受到免除官职的处分,戴罪讨倭。不多时倭寇突围逃走,另一支倭寇又焚烧劫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人弹劾戚继光没有战功,而且有勾结敌寇的嫌疑。有关部门正准备拿他是问,很快又因平定汪直的功劳恢复官职,转任台州、金华、严州三郡太守。

戚继光初到浙江时,见卫所官军久不训练,战斗力低下,而金华、义乌民众一向剽悍,请求招募三千人,教授搏击阵法,长短兵器配合使用,因此,戚继光的部队尤其精悍。又鉴于南方多为水乡湖区,不利于长距离驰战,于是根据地形研制阵法,为了步战的方便,一切战船、火器、兵械进行精心的选择和调换。由此,“戚家军”名扬天下。

嘉靖四十年(1561),倭寇大肆劫掠桃渚、圻头。戚继光迅速赶到宁海,扼守桃渚,在龙山击败倭寇,追到雁门岭。倭寇逃走,并乘虚袭击台州,戚继光亲手斩杀倭寇头目,将倭寇残余人员逼进瓜陵江,全部溺死。在圻头的倭寇又赶往台州,戚继光在仙居中途伏击,倭寇无一脱逃。前后九战九胜,俘虏斩敌计一千多人,烧死、淹死的倭寇无法统计。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在宁波、漫州大破倭寇。浙东倭患平息,戚继光加俸禄三级。福建、广东倭寇流窜至江西。总督胡宗宪调戚继光前往救援。戚继光攻破倭寇上坊的营地,倭寇逃向建宁。戚继光回到浙江。

次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从温州方向来的倭寇,会合福宁、连江的众倭寇攻陷寿宁、政和、宁德。自广东南澳来者,会合福清,长乐诸路倭寇攻陷玄钟所,延及龙岩、松溪、大旧、古田、莆田等地。这时宁德屡次被倭寇攻破。距离宁德城十里处的横屿,四面皆为水路险隘,倭寇在此安下大营。官军不敢贸然攻击,相持一年有余。新近到来的倭寇屯聚在牛田,倭寇头目驻在兴化,东南相互呼应。福建因此连续告急,胡宗宪又调戚继光征讨。戚继光首先进攻横屿倭寇。冲锋的士卒每人持一捆草,填平壕沟前进。大破敌营,杀死倭寇二千六百多人。乘胜追至福清,击败牛田倭寇,并捣毁其营地,倭寇余部逃到兴化。戚继光急速追赶,半夜时分抵达倭寇屯聚之地,连续攻破六十营,杀倭一千多人。黎明入城,兴化人才知道“戚家军”到,酒肉慰劳不断。戚继光于是回师。抵达福清时,正遇倭寇从东营澳登陆,击毙倭寇二百人。刘显也屡次击破倭寇,福建倭寇几乎灭绝。于是戚继光到福建举行祭饮之礼,刻石纪事于平远台而还。

等戚继光回到浙江后,新来的倭寇日益增多,并围困兴化城达一月之久。正碰上刘显派士卒八人携带文书入城,士卒衣服上刺有“天兵”二字。倭寇杀死这八名官兵,穿上他们的衣服,欺骗守将入城,夜晚破门迎接倭寇。副使翁时器、参将毕高逃走,通判奚世亭代理政事,被倭寇杀害,兴化城被焚烧抢劫一空。倭寇在此滞留两月,又攻破平海卫,并以此为据点。开始,兴化告急时,皇帝已任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戚继光为副总兵。兴化城失陷后,刘显士卒较少,守在城下而不敢攻击。俞大猷也不想进攻,想调兵合围困住敌人。嘉靖四十二年(1563)四月,戚继光率浙江兵赶到。于是巡抚谭纶命令戚继光为中锋,刘显居左,俞大猷居右,合力攻击倭寇于平海。戚继光率先突破,左右军相继跟上,杀死倭寇二千二百人,放还被掠夺的百姓三千人。谭纶向朝廷报功,戚继光功居榜首,刘显、俞大猷次之。嘉靖帝为此在郊庙行告谢之礼,大张旗鼓地给功臣颁奖。戚继光先因平定横屿倭寇之功,升为署理都督佥事,至此又升为都督同知,世代荫庇千户之职,于是取代俞大猷为总兵官。

次年二月,倭寇余党又纠集新来倭寇一万多人,围困仙游三日,戚继光在城下击败倭寇,又追击倭寇于王仓坪,斩杀倭寇数百名,倭寇多坠落峡谷而死,剩下的数千人逃奔到漳浦蔡丕岭。戚继光分兵五路,身带短兵刃爬崖而上,俘虏、杀死倭寇几百人,倭寇残余于是掠夺渔舟船逃往海外。很久之后,倭寇从浙江进犯福宁,戚继光督率参将李超等击败倭寇,乘胜追歼永宁倭寇,杀倭三百多人。不久与大猷在南澳击败吴平,并征讨不肯降服的吴平余部。

戚继光统兵号令严肃,赏罚分明,言之有信,士卒莫不为其冲锋陷阵,他与俞大猷均为名将,操行虽不及俞大猷,但果敢刚毅超过俞大猷。大猷老成持重稳健,戚继光则如飙风闪电迅捷威猛,多次摧毁强倭,其名气更在俞大猷之上。

隆庆初年,因蓟州镇屡有边患,给事中吴时来请召俞大猷、戚继光专门训练边兵。兵部讨论结果是仅用戚继光,于是召戚继光为神机营副将。正逢谭纶在辽、蓟督兵,为此集步兵三万,征浙兵三千,请求委托戚继光训练。皇帝同意。隆庆二年(1568)五月,任命戚继光以都督同知职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宜,总兵官以下均受其节制。戚继光到蓟州后上疏:

“蓟门之兵,名义上众多而实际上不足,为何如此说呢?原因有七条:驻屯军人不习兵事,而好微末之技,壮健的兵卒为将帅役使差遣,只有老弱的兵卒在部队充数,这是第一;边寨曲折漫长,却极少设立通邮机构,使臣宾客来往不断,每天迎接不暇,参将、游击成为驿使,营房关垒变成了驿站,此为第二;敌寇来犯,而调遣无方,长途奔赴,人马两伤,为第三;防守边塞的士卒缺乏严明的约束,行伍不整,为第四;作战中骑兵不用马,反而徒步,这是第五;家兵气盛而军心离散,这是第六;树立边寨障碍而不选择轻重缓急,防备地点众多而使兵力分散,这是第七。这七条弊害不除,边备怎能完好。

“并且还有士卒不训练的六条过失,虽然训练但无益处的弊端又有四条。什么叫不训练?边寨所依赖的是兵卒,兵卒所依赖的是将帅;现今恩威号令不能让人心服,营规条例不能使其齐心协力,无论舒缓还是急促都难以驱使,这是第一;拥有火器而不知道使用,这是第二;对当地百姓放弃训练,这是第三;从各镇调来充实边防的兵卒,以自己非当地卫所统辖,漫无纪律,这是第四;偏师民兵超过四万人,且人各一心,这是第五;练兵的要务首先在于练将。眼下注意武举考试,多种途径的选择荐举与此类似,但这是选将,并非练将之道,这是第六。何谓虽练无益呢?现今一营兵卒,作为炮手的常有十人。不知兵法中各种兵器交互使用,应当以长卫短,短以救长,这是第一;三军的士卒各有擅长之技,战鼓军旗等,都应有所准备,现今都弃置不用,这是第二。拉弓射箭的功力不能比敌人更强,而想以此取胜,这是第三。教练之法,各有渊源系统。外表美观则不实用,实用则不美观,当今训练全无实在内容,这是第四。

“臣又听说兵形如水,水随地而流动,用兵要根据不同的地形环境而决定取胜的战法。蓟州的地形有三种,广阔的平原田野,是内地百里以南的地形。险阻平易参半,是内地靠近边塞的地形。山谷狭隘,树大林深,是边塞之外的地形。敌人进入平原,利于车战。在靠近边关的内地长于马战。在边关之外,宜于步战。三者交互使用,才可能获得战争胜利的主动权。现今边兵只练习骑马,不熟悉山战、林战、狭谷之战的阵法,这只有浙江兵能做得到。请还给我浙东杀手、炮手各三千名,再募西北壮士,配备充足的骑兵部队五支,步兵十支,听我专门训练,军中所需诸物,随时供应,这是我最大的心愿。”又说“:我的官职为初设,诸位将官视作多余的职位,我如何从容行事呢?”

戚继光的奏章下到兵部,皇上说蓟镇既然有总兵,又设总理,事务之权分割,诸位将官多作观望状,应召还总兵郭琥,专门任用戚继光。于是任命戚继光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而浙江兵停止北调。考录平定吴平的功劳,戚继光升任右都督。敌寇侵入青山口,官军击退了敌人。

自嘉靖以来,边墙虽然修复,但没有建立墩台。戚继光在塞上巡视,倡议建设敌台。大概意思是说:“蓟州边墙,绵延二千里,一处出了毛病,其他各处虽然坚固也均遭祸及。近年来,年年修建却年年崩塌,空费无益之钱。请跨墙建筑敌台,以..望四方。台高五丈,中间空虚,分上中下三层,每台安置百人,兵器铠甲干粮俱备。命令边兵画地计工,先建一千二百座。然而边卒质朴,强制施以军法恐怕他们受不了,请募集浙江人组成一军,以提倡勇敢精神。”总督、巡抚将戚继光的建议报告给皇上,批复。浙江兵三千人开到,列阵于郊外,适逢大雨,自早晨至午后,笔直站立不动。边军大为惊异,从此知道军令的严肃。隆庆五年(1571)秋,敌台修成,坚固雄壮,在二千里的边塞上声势联接。诏令赐予世代荫庇特权,并赏给银币。

戚继光建议设立车营,每一辆车用四人推拉,战时则结为方阵,马步军居中。又制作拒马器,这种兵器轻巧便利,可以阻遏敌人骑兵的冲击。敌寇来到,先放火器,接近则由步兵持拒马器排列向前,兼用长枪、..筅。敌寇逃跑,则以骑兵追杀。又将辎重营放在阵后,以南方兵为前锋,调来的援兵以策应为主,本镇兵卒专门戍守。节制精明,兵器锋利,蓟门军容风纪遂成为诸边之冠。

当此时,蒙古俺答部已往来朝贡,宣府、大同以西战火平熄。只有移居安插在汉地的小王子的后代土蛮,拥有部众十多万,常常侵扰蓟门。而朵颜董狐狸及兄长的儿子长昂与土蛮勾结,时而叛乱,时而归服。万历元年(1573)春天,朵颜董狐狸与长昂图谋进犯。他们奔驰到喜峰口,勒索封赏不成,就肆意杀掠,并在边塞附近围猎,以诱使官军出战。戚继光率兵出击,几乎生擒狐狸。这年夏天,朵颜董狐狸又进犯桃林,但未能遂其意愿而去。长昂亦来进犯界岭。官军俘虏杀伤了许多敌人,守边的明朝官吏婉言劝说敌人归降,朵颜董狐狸于是叩关请求通贡,朝廷讨论给以岁赏。第二年春天,长昂又窥视各边关塞口,但无计进入,就与狐狸共逼长秃使之入侵。戚继光率官军逐敌于塞外,并俘长秃而归。长秃,是狐狸的弟弟,长昂的叔父。于是狐狸、长昂二人率部落头目及亲族三百人,叩关请赦死罪,狐狸身穿白色的衣服叩头请求赦免长秃。戚继光与总督刘应节等商议,派遣副将史宸、罗端去喜峰口受降。狐狸等罗列而拜,献还所掠夺的边民,并聚刀盟誓再不入侵。明朝释放了长秃,允许通贡如前。由于戚继光在任,这二部敌人不敢进犯蓟门。

不久以守边之功,戚继光被提升为左都督。已而,增筑敌台,分所辖十二防区为三协,每协置副将一人,分别训练士卒兵马。炒蛮进犯,汤克宽战死,戚继光被弹劾,但没有治罪。很久以后,炒蛮又携妻大嬖只袭击剽掠明朝边卒,官军追逐击破炒蛮部。土蛮进犯辽东,继光与辽东官军一道击退敌人。戚继光已加太子太保,录功加少保。

自顺义王受封,朝廷以八项内容考核边臣:即积聚钱粮、修建关隘、训练兵马、整理器械、开辟屯田、理清盐法、收集塞马、解散叛党,每隔三年即遣大臣检阅巡视,考定等级。继光因此频受封赠。南北名将马芳、俞大猷先后离世,独戚继光与李成梁仍然健在。由于蓟门防守十分强固,敌人无从得入,于是尽数转攻辽东,因此李成梁颇得建功的机会。

自嘉靖庚戌年(1550)俺答进犯京师后,边防独重蓟门,增加兵卒,补充饷源,天下为之惊动。又设置昌平镇,委任大将,昌平与蓟门互为唇齿。边寇仍然不时蹂躏内地,总督王忄予、杨选因军事失利而遭杀身之祸。十七年间,调换大将十人,这些人均因罪去职。戚继光在边镇十六年,边关防务完备,蓟门安然。继任者,随其成法,数十年间太平无事。戚继光的功绩也有赖于当国大臣徐阶、高拱、张居正的先后倚重信任。尤其是张居正,诸事均与继光商量,有想与继光为难者,张居正总是将其调走。诸位督抚大臣如谭纶、刘应节、梁梦龙等人均与继光友善,从不牵制继光,所以戚继光能够更加自由发挥其长。

张居正死后半年,给事中张鼎思说戚继光不宜于守北,当朝大臣即将其改任广东。戚继光郁郁不得志,勉强赴任,一年后即告病请归。给事中张希皋等又弹劾他,戚继光竟因此罢职归乡。家居三年,御史傅光宅上疏推荐戚继光,反而遭到剥夺俸禄的处分。戚继光也抑郁而逝。

戚继光历任南北边防重任,声誉显著。在南方战功特盛,北方则专门致力于防守。戚继光所著的《纪效新书》、《练兵纪实》,为兵家所看重。

猜你喜欢
  志第一 律历上·范晔
  列传第十二 萧辅沈李梁·欧阳修
  卷二百三·列传第九十一·张廷玉
  卷三·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八·李心传
  东汉会要卷十六·徐天麟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三十四·佚名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八·佚名
  第二节番社·佚名
  二二七 山东巡抚杨景素奏遵旨查办违碍书及版片情形折·佚名
  学史卷七·邵宝
  柳公权传·欧阳修
  卷三十四·佚名
  卷五十八·佚名
  卷十六·徐天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九十六·徐世昌

    元璟元璟,字借山,号晚香老人。初名通圆,字以中,平湖人。化成庵僧。有《完玉堂集》。武塘吴文昭为余写行脚图戏赠人物名家旧姓吴,一枝神笔近来无。赵州故事谁相委,写我青山行脚图。眼看青白面无文,鹤骨何妨瘦

  • 卷二十三·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二十三翰林院编修查愼行撰得树楼集【起丁丑正月尽十二月】吾家自丧乱後仅存横溪老屋与两弟同居余所栖在西北隅年深瓦落不足以庇风雨丁丑春大儿幸举南宫挈之还家爰即旧址改筑小楼楼成而老木数

  • 卷三·佚名

    台湾诗钞卷三弘历赵翼陈寿祺弘历弘历,姓爱新觉罗氏,即清乾隆帝;在位六十年,庙号高宗。在位时,征伐无宁晷,有初定金川、初定准噶尔、再定准噶尔、平定回部、再定两金川、平定台湾、平定缅甸、平定安南、初定廓尔喀及再定廓尔

  • 卷二十五·魏四·佚名

    献书秦王..献书秦王曰:“昔窃闻大王之谋出事于梁,谋恐不出于计矣,愿大王之熟计之也。梁者,山东之要也。有蛇于此,击其尾,其受救;击其首。其尾救;击其中身首尾皆救。今梁王,天下之中身也。秦攻梁者,是示天下要断山东之脊也,是山东

  • 越南进贡表文·佚名

    同治十二年,越南国王遣使上表进贡,表文用俪体,选词颇佳,兹备录之:“越南国王臣阮福时稽首顿首谨上言:兹仰见萱阶日煦,桂甸风清,仰天闾而葵藿遥倾,瞻王会而梯航恐后。谨奉表上进者,伏以皇畴建五,庶邦翘安劝之仁;使驿重三,下国

  • ○礼部堂议和·许指严

    英法联军攻入白河,焚烧圆明园,咸丰帝出狩热河。斯时,清之宗社,盖岌岌矣。当时不识外情者咸谓即不如辽、金之割据燕云,亦必如宋、明之割地输币。斯时,恭亲王为京都留守,召六部九卿大会议。惟某侍御稍知外情,抗言:“夷多以权利之

  • 卷之二百七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佚名

    肃宗一即位灵武【范祖禹】太上皇【范祖禹】宝应元年四月崔侁奏尼真如登天得镇国宝十三枚以镇国灾甲寅上皇崩丁卯帝崩【范祖禹】去尊号去年号以建子月为岁首【范祖禹】帝在彭原与张良娣博【范祖禹】上始以官爵赏功而朝

  •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佚名

    【提要】 苏秦为燕国奔忙游说、劳苦功高,但却在国内受到谗言的陷害。苏秦只有坦诚表白自己、对那种以礼仪信用来攻击他的论调针锋相对才可以在燕国站得住脚。让我们看看苏秦是如何为自己辩护的。 【原文】 人有恶苏秦

  • 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司马迁

    孙子武者,齐人也。【正义】:魏武帝云:“孙子者,齐人。事於吴王阖闾,为吴将,作兵法十三篇。”以兵法见於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正义七录云孙子兵法三卷。案:十三篇为上卷,又有中下二卷。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

  • 雍也第六·孔子

    本篇前半多评论人物,与《公冶长》相同,后半多泛论人生。其中有一些著名的论述,如“文质彬彬”、“敬鬼神而远之’、“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等等。全篇原文共30章,本书选19章。 不迁怒,不贰过 【原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 卷三·库勒纳

    <经部,书类,日讲书经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书经解义卷三夏书夏是大禹有天下之号书共四篇纪夏家一代事迹禹贡作于虞时而亦系之夏书者禹所以王在此也禹贡禹贡一篇史臣纪大禹平水土定贡赋及经理天下次第独以贡名篇者水土

  • 象外与环中·钱穆

    若说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区别,主要在有知觉与无知觉,则自最先最低级的原形胶质的生命像阿米巴之类,他也像已有知觉存在了。所谓知觉,只是知有己与知有物,这一知觉,便把世界形成我和非我,内和外,但最先最低级的知觉只是在模糊朦

  • 余杭政禅师·惠洪

    政黄牛者。钱塘人。住余杭功臣山。幼孤为童子。有卓识。词语皆出人意表。其师称于人。有大檀越奇之。以度牒施之。跪奉谢而不受。其师问故。曰。恩不可轻受。彼非知我者。特以师之言。施百千于一童子。保其终身。能施

  • 佛说慢法经·佚名

    西晋沙门法炬译  佛告阿难。有人事佛以后便富贵有人事佛以后衰丧不利者。阿难问佛。云何俱事佛。衰利不同。何故得尔。佛语阿难。有人事佛。当求明师。得了了者。从受戒法。为除诸想。与经相应。精进奉行。不失其教

  • 揽辔录·范成大

    地理著作。不分卷,为纪行之作。南宋范成大撰。1卷。孝宗乾道六年(1170),作者以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国。范成大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闰五月被命为资政殿大学士,与崇信节度使康谞出使金国。六月出国门,八月渡淮入金。

  • 拾遗录·胡爌

    一卷。 明胡爌撰。此为杂考训诂之书。共分六类,一论语,二孝经,三孟子,四小学,五经说,六俪考。援引采辑,颇有根据。如其小学类中,据参同契证急就篇之老复丁。据诅楚文在秦惠文王二十六年,知小篆非韧自李斯。……其俪考

  • 秦献记·章太炎

    《秦献记》,发表在1914年3月出版的《雅言》杂志第六期。这篇文章论述了秦王朝对知识分子和学术文化的政策,也谈到了秦代学术文化的部分成就。作者赞扬了秦始皇的“焚书”,提出“不燔六艺,不足以尊新王”,矛头指向孔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