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宁传
胡世宁,字永清,浙江仁和人。弘治六年(1493)榜进士。他性情刚直,不怕威胁,并且懂得军事。开始他做德州推官。歧王初登王位,下属官吏骄横,世宁制裁了他们。后来歧王又请求给他湖泊周围的良田,世宁坚决不允准。后来,他升官做了南京刑部主事。曾应诏写了十篇有关边备问题的策论,又上书极论当时政事的不足和过失。当时孝宗皇帝已重病在身,对他的奏章还点头称赞。后来他又升任郎中。他和李承勋、魏校、余..三人相友好,当时人们称他们四个为“南都四君子”。
以后他又升任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世宁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捕捉了他。思明地方黄文昌一族人四代反叛,杀害知府,占据三州二十七村土地。副总兵康泰和世宁一齐进入思明,拘捕了黄文昌的三个弟兄。可是康泰害怕文昌夜间逃跑生事,把世宁丢在空城中自己走了,情况很危急,幸亏当地的民族首领们感激世宁发兵援救,世宁才免得一死,文昌害怕了,归还他所侵占的地方向朝廷投降了。当地土官接班时,上级官员常向他们索取贿赂,不肯按时替他们向朝廷上报,因此民族首领们时常怨恨并发动叛乱。世宁下令“:民族首领一生下儿子就在本府报上姓名。应世袭为首领的,十岁以上,每月初一、十五到府里拜会知府。父兄亡故以后,知府根据文书替他们向朝廷申请补官。”这下,土官很高兴。
母亲死后他回家守孝。三年守孝完后又赴京候补去。经过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世宁于是走马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流寇攻打了七天七夜,打不下来,才撤退走了。世宁这次补官,做了宝庆知府。期间,岷王和镇守的宦官王润都很怕他。以后他升任江西副使,与都御史俞谏一齐定下计策捉拿强盗,讨平了王浩八。又利用闲暇修筑广昌、南丰、新城的城防。
这个时候,宁王宸濠骄横不法有造反的意图,但是没人敢说起此事。世宁恼火极了,正德九年(1514)三月就上书说“:江西的盗贼,剿灭它还是招安它,两种主张相持不下,我个人以为这没什么难以决定的。已接受招安的不杀他,再敢反叛的有杀无赦,刚刚起事的立刻剿除,大体如此而已。但是江西的祸患还不在于盗贼。宁王府的势力一天天扩大,无赖之徒聚集那里,用非法的事情诱导宁王,上下各级官府对宁王的奉迎太过分了。致使他频频假借火灾之名鲸吞百姓宅舍地,王府采办骚扰到旁边的郡县,爪牙所及侵害到贫穷的乡村。我真怕好百姓为此不能平安度日,都起来做强盗。一般大臣们害怕祸及自己,多怀着观望的态度,礼乐刑政渐渐不是出自朝廷了。我请求从都御史俞谏、任汉二人中专门委派一人,或者另外选择公正、忠诚的大臣镇压、招安盗贼。皇上命令宁王只治理自己的封国,不要干扰地方官府,以期铲除作乱的根源,灭绝无法设想的祸变。”他的奏章下发到兵部后,尚书陆完建议,派俞谏前去根据盗贼的实际情况商定招安或剿灭事宜,至于世宁说到的宁王违法乱民的事,恐怕出于坏人托名伪装,应当传令宁王管制他们。圣旨同意了陆完的建议。
宸濠知道这件事后大为恼火,就罗列了世宁的罪过,贿赂当权的宠臣们,非杀掉世宁不可。他的奏章下发都察院后,右都御史李士实是宸濠的党羽,他与左都御史石..等上书说世宁狂妄、粗率,应予治罪。命令还没下达,宸濠的奏章又递了上来,指责世宁制造妖言。于是朝廷传令锦衣官逮捕世宁。世宁当时已升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还乡。宸濠就诬蔑说他逃跑了,派人传令浙江巡按潘鹏将他抓住送江西来。潘鹏把世宁全家人关了起来,紧急追捕世宁。李承勋当时是浙江按察使,暗中保护了他。世宁于是逃出,去到北京,自己投案住进了锦衣卫的监狱。在监狱中他三次上书陈述宸濠大逆不道的罪状,最后无人理会。关押了一年多,谏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刑寰等人递上奏章搭救他,杨一清又用危言说动钱宁,才把他放出,贬往沈阳戍守。
过了四年,宸濠果然造起反来。世宁从贬戍地被重新启用,做了湖广按察使。不久升任右佥都御史前往巡抚四川。路上得知世宗即位,贺表中拿司马光仁、明、武三字向世宗进言,借此举荐说魏校、何塘、邵锐可以担任讲官,林俊、杨一清、刘忠、林廷玉可以辅佐政事,知府刘莅、徐钰以前任谏官时声名正直应加提拔使用。当时人们都同意他的话。松潘所辖的内属的少数族人,将领、官吏都管他们不住,经常得向他们交纳财货借路通行。番人杀害军人,官方怕他们不敢追究。官军杀死番人,就必须抵命。世宁上书陈说方略,请求选将增兵,规定赏罚的标准,严办隐匿罪犯的罪行,修建烽火台,经常派人巡逻,以振兴官兵的军威,疏通四川的道路。朝廷下诏准予实行。他又上书弹劾并罢免了副总兵张杰、宦官赵钦。上任才两个月,朝廷召他回京任吏部右侍郎。还没到任,因为父亲去世回乡去了。
服丧完后在家闲住,朝廷里正在议论“大礼”,持不同意见者很多人被问了罪。世宁心里肯定张璁等,写奏章请求及早确定追崇献王的“大礼”。奏章还没递出,其中的话传布到京城去了。以后有人建议把显陵迁到天寿山去,世宁极力说不行,于是连同以前撰写的奏章一同递了上去。世宗读后深为赞叹。没过多久,他听说朝中大臣们赴宫门前哭争,有人被用棍子打死了,就飞章上书说:“我过去把仁、明、武三字之理进呈给陛下,然而三字之中尤其是以仁为根本。仁,是生养万物的德性;明,应像日月照临人间。这二者都是不可一日或缺的。武,就像雷霆的威力,只可以偶尔震响一下而已。现在朝中大臣对抗圣旨,陛下赫然示威,用棍棒捶打他们,身体衰弱的就被打死了。消息遍传天下,写在史书中,说陛下您的殿前有鞭打的刑法,推行应用在士大夫身上,这不是您光大德行的办法。新任大臣一句话偶然说中,难保以后事事得当。老成的大臣一句话偶然违忤,以后未必都不对。希望陛下存此仁、明、武三无私的信念,像日月一样在高处照临天下,不要先存可否的成见在心!”世宗虽然不肯听从,总算没有当作违忤。
不久被召入朝,做了兵部左侍郎。把他戍边时所看到的山川形势、军民利害列为二十五条意见递交世宗。又请求世宗好好保养自己的身体,不要轻易吃任何药物。又献上自己撰写的《大学》、《秦誓》章句、《洪范》“惟辟威福”解义和《系辞?节初爻》讲义,请一并保存在皇宫中,勿传。给事中余经于是上书批评他开了告密的坏头。世宁请求罢官,没得到允许。“大礼”确定以后,又官升一级。他又上书对用人问题陈述了二十条意见。工匠赵奎等五十四个人因为宦官的请托都被封了官职。世宁上书说封赏过于随意了,世宗不听。他屡次上书称病。于是被改派到南京吏部,马上又改为工部尚书。
后来,他又被召入京城做左都御史,加太子太保衔,他辞谢这个品衔,世宗同意了。世宁为人本来就端直、严厉,等到他掌管朝廷法纪时,便竭力坚持原则。他曾条列纪纲十多条进呈,末尾说道:“近年来士人习惯于刻薄、忌恨,有的大臣一旦受到批评,就终生被废弃了。佥事彭祺揭发豪强的罪行,被人诽谤丢了官。许多像这样的事,应当允许大臣们申诉、处理。”世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只是彭祺被批示不加启用。执政大臣请禁止私人之间的相互谒见,世宁说:“我所担任的官职本来以分别人才为名,对于人才,不见到他的容貌,听他说话,就无法了解他的才干和品行。”世宗认为是这样,就没有禁止。不久,世宁改任刑部尚书。每遇到重大案件,他都分辨曲直,为世宗讲解,世宗一听就能明白。宦官刚聪诬陷漕运士兵抢劫御服,连累达二千人,世宁揭发了此事的作假。后来,刚聪的隐情为人所知,他被问了罪,世宗于是越发信任世宁。王琼与陈九畴计较仇怨,打算搞死陈九畴,因为世宁挽救,九畴才被发配戍边。
兵部尚书王时中罢官后,用世宁替换了他,并得以加封太子太保。他两次辞谢没辞掉,于是陈述了有关军政方面的十件事,包括制定战略、加强监察、扩大将权、增置武备、改革赏罚、控制士人、充实边防、杜绝祸根、修正错误、爱护人才等。他的论述有不少打破常规的地方,世宗还是用称赞的语气作了批示。吐鲁番前来进贡的使臣请求归还哈密城给朝廷,换投降过来的牙木兰。王琼把这件事汇报上来,世宁说:“武宗在位时不惜放弃大宁、交趾,哪里在乎哈密?况且当初我们封忠顺王作为外边的屏障,可是自从罕慎以来忠顺王三次被吐鲁番抓去,于是他便和戎人联合,以至于使我中国疲惫不堪,花了钱财,军队吃亏,西戎还拿他来要挟我们,索取财物。我以为这和开国初分封元朝后裔为和顺、宁顺、安定三王一样。安定王就在哈密境内,邻近甘肃,现在他的封国存亡不可知,我们也一切不加过问,又何必偏偏看重哈密?我们应该专心防守河西,谢绝接受哈密。牙木兰本来是曲先卫的人,反正后来归顺朝廷,不能与收纳过来的投降者相提并论,吐鲁番怎么可以向我们讨要他呢?唐朝时悉怛谋的事情可以作为我们今日的借鉴。”张璁等人都赞同王琼的主张,世宁的建议受到阻挠,未予采用,只是留下牙木兰没有把他遣送出境。世宁在兵部呆了三个月后请求退休,世宗不同意,免了他进朝参拜一事。世宁又上书陈述三件边防事务,并坚持称自己病重,于是世宗准许他乘车还乡,按照规定发给他粮食和仆从。回家才数月,又起用他做南京兵部尚书,他坚决辞让,不肯接受任命。九年(1530)秋天去世后,被追赠为少保,谥端敏。
世宁为人风格端庄、峻严,居官廉洁,疾恶如仇,而推荐贤人,却惟恐他们仕路不通。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因罪被罢官,副使施儒、杨必进在考评中被黜斥,御史李润、副使范辂被当时大臣压制,他都连章推荐。与人说话,好像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洞察深微。他和李承勋关系很好,但议论政事从不苟且迎合。承勋想给陇胜封官,恢复芒部的故土,世宁说陇胜不是陇氏子孙,芒氏不应当重新设官。起初议论“大礼”时他和张璁、桂萼意见一致,张璁、桂萼感激他,想拉他一把,让他帮自己的忙。世宁却不肯附合他们,议论政事常常和他们意见抵触。桂萼主张销毁民间的兵器,世宁却竭力反驳。昌化伯以他姓子弟冒封,事下朝臣议论。世宁说我们不能因为接受了丰厚的贿赂,就欺骗朝廷,桂萼听了,脸色大变。桂萼正当吏部尚书,而世宁称病告退时,说:“老天发生灾变,人民贫穷,盗贼遍地生,根源在于吏、户、兵三部所用非人。兵部问题尤为严重,请让我给贤人让开路吧!”又因为讨论哈密一事,言词之中伤着了张璁,朝中大臣都忌恨他。好在世宗皇帝对他始终恩礼不衰。
他有二子叫胡纯、胡继。胡纯因为父亲做了肇庆知府,才能、品行都不错。胡继小时不聪明,得不到世宁的了解。世宁在江西外出讨贼,他的部将到府中见到胡继。胡继为他们指点阵法,对部队的进退、离合,考虑得很周密,给他们讲解了三天。世宁回来后检阅部队,大吃一惊。问知原因后,感慨地说:“我有这么个儿子,我自己却不能识别他,是什么道理呢?”从此以后外出攻打敌人,就让胡继跟在身边,和他一同决定用兵方略。世宁定计,十不失三,胡继却十不失一。世宁正起草奏章揭发宸濠时,胡继请求说“:这样可是要闯大祸的呀!”世宁说“:我已经以身许国,哪还管得了其他?”等世宁被投进监狱后,胡继想念他的父亲,忧病而死。
猜你喜欢 卷四十·志第二十一·乐下·脱脱 卷四十四·本纪第四十四·顺帝七·宋濂 卷七 晋语一·左丘明 第二十五回 贻书归母难化狼心 行酒为奴终遭鸩毒·蔡东藩 第七十一回 遇强暴故后被污 违忠谏逆臣致败·蔡东藩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四·佚名 中兴小纪卷十四·熊克 钦定辽史语解卷七·佚名 辛昂传·令狐德棻 永王李聑传·欧阳修 黄淳耀传·张廷玉 卷十六上·沈枢 科场例·佚名 纲鉴易知录卷十四·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